辅音的特点之一是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时受到阻碍,发音短促,而元音则可以一直延续下去。所以按照辅音的实际发音来指称某个辅音的话,那么在短短的一瞬间,可能会在几个比较相近的辅音间产生混淆,即可能会听不清楚。所以我们经常在辅音后加上一个元音来作为一个辅音的名称,这样比较容易让人听清楚。比如说汉语辅音“b,p,m,f……”的名称就是“波(bo),泼(po),摸(mo),佛(fo)……”,也就是说在辅音的实际发音后加了一个元音“o”。 韩语也是一样,需要在实际的发音后加一个元音来作为辅音的名称。与汉语不同的是,韩国语的辅音经常在收音位置出现,发音与在首音时有所不同,所以韩语辅音的名称需要能够表明某个辅音在首音和收音两个位置上的发音情况。例如,“ㄱ”辅音名称是“기역”,近似标音[kiyok], “기역”就表明“ㄱ”在首音位置时的念法和“기”里的“ㄱ”相同,而在收音位置时则发“역”里面“ㄱ”的发音。辅音的名称相当于在纵横两个坐标方向上确定出一个点,便于我们来指称。 “ㄱ”在首音发굼[gum](ㄱ 在上边的话,像 [g]);在韵尾,묵 : [muk](ㄱ 在下边的话,像 [k]),这一字两个音在韩语是因为舌的位置不一样,与 [g,k] 跟英语不是完全相同的。在韩国语中有个习惯,位于首音节的首辅音字母的发音一般都要重读,而位于词中音节和尾音节中的首辅音字母的发音一般要弱读,所以当ㄱ,ㄷ,ㅂ位于首音节的首辅音位置时重读发生送气化(爆破)就发为ㅋ( k ),ㅌ( t ),ㅍ( p ),位于词中音节和尾音节中的首辅音位置时弱读就发为它们本身的音ㄱ( g ),ㄷ( d ),ㅂ( b )。
严格说,用 [k/g]的表音“ㄱ”是错误的,它为了帮助外国人学习韩语的一种近似标音法,就象拐杖实际代替不了人的两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