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7阅读
  • 40回复

张广苓老师领悟大自然现象妙语连珠摘要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3-03-13
9、有形的和无形的故事:
象数疗疾在老早以前是有过的,后来李时珍尝百草,开始用中药来给大家治病以后,大家觉得中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吃到嘴里是苦的。“眼见为实”这种理念久而久之让人把眼睛看不见的无形的象数放弃了。比如让你念个60,你能看见什么?不能看见什么,但实际上它就有补肾的效果。正在腰疼的人念一念,腰就不疼了,他就会相信。但是腰不疼的人就不会有什么感觉。

在我们这个大千世界里,存在有形与无形两个方面。草药是有形的,我们大家互相看到的人和其它所有的象,都是有形的。“60”是有形的,你看到了,但是叫你念,它是无形的气。实际上我们的身体也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为有形的部分,臟腑发生病变了,通过拍片啊、B超啊,就能看到病变,这是有形的,中医把有形的也称为实症。二为无形的部分,即是你能感觉到,但检查不出,中医上称为虚症。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差别就是中医的整体观。不是说你得了肝癌了就是肝的问题。不对,一定是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兄弟的问题,而且它特别重视无形的阶段。在你得肝癌之前你肯定不舒服的,不可能一点感觉都没有就走到了肝癌的程度,都有预兆,但是这预兆往往都属于无形的。讲肝还不大明显,讲心臟可能大家都知道。现在得了心臟病、冠心病的人,追溯到以前劳累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经常会胸闷或者有早搏,但是到医院去检查却又没问题,医生把心电图拉出来一看,说你很健康。以后一再不舒服,一再去查,都查不出问题。家里人就会告诉你不用紧张,不要一天到晚瞎想,没什么问题的。等你真的放下心,却忽然一天急救车来了,要去医院了。你原来是有先兆的,但是处于拿不到证据的状态。所以我们中医里有一个虚症,到了要急救的时候那就是实症了。所以中医确确实实要比西医在治未病方面领先了很多。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3-03-13
10、张仲景的方子剂量是河图数的故事:
现在的中医就有点尴尬了,吃中药好像效果也不太明显。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不是我们祖先的东西不好,我们祖先的东西,尤其是《黄帝内经》,好得不得了,它里面每句话都让你深深地感叹:以前的人怎么这么聪明!我们这些子孙确实很笨,没有把祖先的东西学好掌握起来,却让它流失了,才造成今天这种状况。早先汉朝医圣张仲景看病,你可以看看他的方子,他方子的名称及剂量都是根据河图来的,所以他的药方剂量就不是简单的数学的数字,他的方剂数字就是象数。所以他既有药的功力在里面,又有象数的功力在里面,两者合一叫你吃,哪有不好的!当然效果非常明显。现在也到了要呼唤中医把迷失的东西拣回来的时候了。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3-03-13
11、妈妈、儿子和爷爷、孙子的故事:
找上家、下家和对家
学中医的人有了易学基础,才可能对中医的古老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做一个好医生。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方能为医。现在好的中医确实不多,而且中医把科分得非常的细,那就走向西医了。把金、木、水、火、土每一个都分家,互相之间老死不相往来,那怎么行呢?火是主心的,你去验血的话,肝臟的很多指标都不合格。如果你想治好心臟病,首先要找肝,要把肝臟疏理好,让不合格的指标都复原。要让肝疏理好,光找它一个还不够,还要把它的上家“水”治理好,要找肾,水是生木的,所以肾是肝的母亲。小孩子有病了要找妈妈来帮它。同时还要找它的对家“土”,因为木是克土的,这个土就是脾和胃。如果你的脾胃太弱,或者太强,肝都不能好。所以要找肾水和脾胃来帮忙,同时还要补气,中医讲“气行血行”,通过调整四脏,心脏病才能彻底治愈。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3-03-13
12、解读中医字的故事:
我们不妨来解读一下中醫(毉):

中医一般人认为是中国的医术,称之为中医,这是一种解释,我认为从“中”字里,就能感悟到中是一种平衡,中字中的“□”可以把它看作河图,其平衡点应该在四方形的正中(即河图中“五”的位置 · )但为什么“中”字还要上、下都延伸出去呢?因为我们的祖先认为人是站在天、地之间的,人要达到身体的阴阳平衡,一定要与天相应,与地相应,才变成“中”,所以中医是讲天、人、地之间如何保持平衡的医学。中医讲的是医道,是和易经、道德经一样在讲天地之道。《黄帝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上工治国、中工治人、下工治病”。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3-03-13
13、解读“学习”繁体字的故事:
学习中国文化,学习易经与中医我们究竟应采用什么学习方法才能够学到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繁体字“學習”二字。“習”是在一张白纸上用笔画写出最好的图画,同时习还有反复学习(温习、复习)之意。学习,学要通过习来巩固,学而不习是学不会的,孔子曾说过:“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就是习的状态。

“學”字尤其是首部,很形象,指学者的头脑。头脑里首先要装的是“爻”字。爻为易经的阳爻阴爻的“爻”。实指万事万物均由阴阳变化而来。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同时,一个乂为否定,爻是两个乂为否定之否定即为肯定……之中的含义太广,是我所不能言尽的。总之,学习中国文化,离不开阴阳二字,而且阴阳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上方的天称之为阳;下方的地称之为阴。我们站在天之下,地之上,是所谓的不阴不阳之物。所以人类寻找的是阴阳平衡!中国文化可称为是“阴阳”文化。

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好中国文化,一定要用适合学习中国文化的方法来学。我愿把我的五个重要学习方法告诉朋友们,期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3-03-13
14、看图说话的故事:
我们的祖先多用图像(河图之象、洛书之象,先后天八卦之象,均为无字天书),其实是祖先看我们在中国文化面前实在是两三岁的蒙童,教我们“看图说话”,通过图像来理解中国文化。例如从河图图象中我自己感悟到十三条之多,其中与中医有关的最重要的是:方、位的确定,阴、阳,五行的概念,平衡理念,五季与阴阳、五行的关系,与五脏的关系等等。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3-03-13
15、身体语言和你的眼睛在说话的故事:
我们肉眼所看到的都被称之为“象”,这种象是广义的,是天地之间(包括天地)万物之象。通过象我们可以感知很多东西,中医里可以通过一个人的五官之象(舌、口、鼻、耳、目),五体之象(脉、肉、皮、骨、筋),五华之象(面、唇、毛、发、爪),五志之象(喜、思、悲、恐、怒)来观察身体五臓的平衡状况。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3-03-13
16、下水道的故事:胃
传就是传导功能,胃、大肠、小肠、膀胱等,说得不好听,就是个下水道的功能,一定要传而不藏,不能藏在那里不走;故“实而不能满”。胃是六腑中最大的一个腑,吃饱是实,但不能满,吃进去的东西一定要走掉。胃要是满满的,酸甜苦辣都在胃里捂着,不是要馊、要出臭味吗?有口臭就是胃出了问题,吃口香糖只能暂时改善口臭症状,不解决根本问题。肠要是满了,就便秘了,必须要传出去,通起来,才解决根本问题。如果不流通,那就是一汪臭水。有的人舌苔都是黑的,这种人说话的声音都是哑的,甚至说话都费劲。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中,闻便是听音,听声音就知道他胃火太旺了。你看那些唱流行歌曲的沙哑嗓子,大都是胃热的人,阴阳不平衡了。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3-03-13
17、五脏满而不能实的故事:
五臟指心、肝、脾、肺、肾。内经《素问·五脏别论》曰:“所谓五臟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五臟藏的都是精气,这个“藏”并不是藏而不用,它不仅有收藏的意思,也有积蓄的意思,蓄积待发,需要它为人体服务。故“满而不能实”,一实,人就会有病。比如心臟,有心房,有心室,是空的,血液不断地流动,它不能实,里边结块就麻烦了。肝臟是藏血的,它也不能实,实了,起码是脂肪肝,到了极至就是肝癌。肺由空心的肺泡组成,它也不能实。矽肺病人的气吸不足,就不能干重体力活。力气、力气,力和气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3-03-13
18、脏是肉做藏起来肉的故事:
看脏腑的“脏”,繁写是“臟”,月字旁一个藏字。在古汉字里,“月”与肉同旁,说明臟腑是肉做的,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范畴。另外,在这有形的臟腑后面,在我们看不见的层次里,还藏着另外一个能够控制我们人类的东西,一个系统。比如经络系统,是人看不见的——活着看不见,死了也看不见。但是人有感觉,你仅仅念健康象数,敏感的人就能知道它怎么走,不敏感的人扎针灸时也能知道酸和麻。中医研究的东西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用哲学术语来说,有形的为形而下,无形的为形而上。中医把形而上的层次称为“炁”(qi)的层次,看不见摸不着。中医在气的层次上,最高级的是五运六气。张仲景《伤寒论》讲六经病辨,六经就是形而上的。所以说中医非常了不起,既包括了有形的部分,也包括了形而上的部分,中医非常注重形而上的部分。为什么中医几千年来没有象西医那样以解剖学为基础?因为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意识到除了有形之外,还有一种看不到的、无形的、但是对我们非常重要的系统。“通则不痛,不通则痛”,这个疼痛的感觉是无形的,有时甚至是游走型的。有的人发高烧到一定程度,身上好像有小虫子在爬,痒得难耐。这也是无形的,摸不着的,但能感觉到。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