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5阅读
  • 40回复

张广苓老师领悟大自然现象妙语连珠摘要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3-03-13
19、解读“心”是一把钩不是肉做神的故事:
五臟有五藏神的问题,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素问·六节臟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心臟是生命的根本,心臟不跳,人就死了。心主神明,人的一切思维活动,都归属心。从五臟的造字看,五臟都是肉做的,但为什么“心”没有月呢?因为我们祖先认为不能把心臟单单看成个肉坨坨。心主要的功能,在中医的理解上,除了实际的臟腑心之外,最主要的是这个“神”字。大家想,植物人和我们正常人的区别在哪,他五臟六腑都在,吃喝拉撒都行,区别就在这“神之变”也!他没有神了。再说得极至点,死亡的人和我们有什么区别?他的五臟六腑也都在啊,火化前都在啊,但这个“神”没有了。再看这个“心”字,心是一把钩,钩魂魂不去,这个魂就是色魂。所谓的“色”,就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器世界里的一切东西。这个色魂不去,你就总有对这个世界放不下的东西,你一辈子就在这个世界里寻寻觅觅。人的一生,就是两个字,“吃”和“性”,就是为这两件事在忙,吃好了,要身体好,身体好要繁衍后代,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这两个字。所以,色魂不走,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就走不掉。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3-03-13
20、白天的鬼和晚上的鬼故事:
肺和肝魂魄
《素问·六节臟象论》曰:“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肝藏魂,肺藏魄,“魂、魄”两个字差在哪里啊?一个是云鬼,一是个白鬼。白鬼就是白天,白天气足了你才能讲话,才能去做事情。说话算数,能干大事情都叫有“气魄”。“魄”跟“气”是紧密连在一起的,这个“气”就是肺的功劳。白天你的气很足,你才有魄力,才能干出别人干不了的事情。

《素问·六节臟象论》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肝藏的是魂,云里的鬼,即看不见的属阴,也就是晚上。大家知道,肝经晚上丑时回血,长期晚上睡眠不好的人,肝臟就不会好。所以人晚上一定要早早睡觉,魂才会安定。“肝者,罢(pi)极之本。”这也是独特的。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3-03-13
21、身体外现的故事:五华
既然五脏精气所滋养的组织不同,那么不同组织的营养状态和功能盛衰就能反映出五脏精气是否充足、五脏功能是否强盛,所以对脉、筋、肉、皮、骨五种组织的观察可以使我们了解五脏精气的情况。而脉、筋、肉、皮、骨五种组织各自在体表有其精华聚集显现的地方。如脉在体表的精华显现是面部,因为面部是人体毛细血管最丰富的地方,面部的色泽可以反映出脉管弹性及脉管中血液的充盈程度。筋在体表的精华显现是“爪甲”,中医称“爪为筋之余”,也就是指人体的指(趾)甲是体内“筋”的延伸,所以指(趾)甲的光泽、平整与否就反映了“筋”的情况。

肉在体表的精华显现是唇部,唇部是人体体表唯一没有皮肤覆盖的肌肉组织,所以也是肌肉营养状况的最佳反映。皮在体表的精华显现是毛,有句成语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也就是说,毛是依附于皮而存在的,所以,毛的营养状况和精气之间的关系比之于皮来得更为灵敏。骨在体表的精华显现是头发,人老时骨骼松脆,头发变白,可见头发的荣枯和骨骼的强壮有关联。既然面、爪、唇、毛、发是脉、筋、肉、皮、骨在体表的精华显现,那么,这五处也同样是五脏精气的外在显现,所以中医称:心,其华在面;肝,其华在爪;脾,其华在唇;肺,其华在毛;肾,其华在发。

既然五脏精气在体表有其精华显现的部位,那么,这些部位的色泽和形态的变化都可以反映五脏精气的变化,通过对这些变化的研究也就可以推断五脏精气的情况,这就是中医望诊的依据所在。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3-03-13
22、水蒸气的故事:
五脏所藏的精气为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精气在转换为能量的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变化,而体内的五种体液(汗、泪、唾、涎、涕)就是五脏精气变化的结果。例如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携带有大量的热能,而当水蒸气遇冷时,便会释放蕴涵的能量,水也重新由气态恢复液态。精气与体液之间的关系也同样,五脏精气在滋养机体组织时,释放了能量,五脏精气也就转化为五种体液,中医称这五种体液和五脏之间的关系为“五脏在液”。即五脏和五液间的关系分别是:心在液为汗,肝在液为泪,脾在液为涎,肺在液为涕,肾在液为唾。

心在液为汗,因为心中精气灌注于脉,而精气中能量释放,通过汗孔而排出为汗,但肝、脾、肺、肾和泪、涎、涕、唾之间的关系又如何确定的呢? 原来人生活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之中,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和外界环境、气候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夏天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而冬天则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人体会随着四季更替出现不同的生理变化以适应外界气候环境的变化。人体为什么会随着外界变化而不断调节自身状态呢? 因人体的生理状态是受五脏精气的调节,那么,要使五脏精气和外界环境联系,就要求人体有和外界交换信息的器官,使五脏能随时得到外界的信息,并调整自身精气的释放使用。这些器官就是舌、眼、口、鼻、耳五官,也就是中医所称的“五脏开窍”。其中心开窍于舌,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

    五脏开窍理论的提出,使五脏和外界之间有了信息交换,外界变化可通过五官传递到五脏,使五脏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另外五官功能取决于五脏精气是否充足。例如:舌的味觉减弱,是心中精气不足的表现;眼睛干涩模糊是肝中精气不足的表现;鼻不闻香臭是肺中精气不足的表现;耳聋失聪是肾中精气不足的表现。了解了五脏开窍,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五脏和五液之间的联系了。

    通过五脏的“在体”“在液”“在窍”,人体的皮、肉、脉、筋、骨五种组织,鼻、口、舌、目、耳五官七窍,涕、涎、汗、泪、唾五种体液,联系成为五个以五脏为中心的系统。而这五体、五液以及五官的变化,均可以反映出五脏机能的强盛和蕴藏物质的充盈程度,让我们了解到五脏的状态。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3-03-13
23、情志的故事:
所谓“在志”,指的就是五脏和五种情志之间的联系。这五种情志分别是喜、怒、忧、思、恐,它们和五脏的对应关系是: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忧,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

五脏为什么会和情志有关系? 情志变化就是外界信息导致人体产生的精神意识活动。这种精神意识活动,其实也是五脏在外界信息影响下对自身活动进行调节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情志活动是五脏所藏精气的变化结果。

既然情志活动是五脏精气所化生,那么过度的情志活动势必对人体的五脏精气造成影响和损伤。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发怒或情绪不愉快时会感到两胁或肝区胀痛,在思虑过度的情况下会出现饮食不香、胃脘饱胀等症状,这些其实都是情志对五脏精气造成损伤所致。任何一种情志的过度刺激都会导致相应脏腑的损伤。具体来说,过喜则伤心,过怒则伤肝,过思则伤脾,过忧(悲)则伤肺,过恐则伤肾。反过来讲,由于喜、怒、忧、思、恐分别是五脏精气所化生,所以,五脏精气的充足程度也会影响人体情志的变化。

如心中精气有余会喜笑不休;心中精气不足会悲伤易哭、心神不宁、焦虑失眠。肝中精气有余会急躁易怒,甚则狂躁不安;肝中精气不足,则会情志抑郁、心情不舒。肺中精气不足则会多愁善感、忧愁难解,悲伤不止。脾中精气不足,则易于多虑多疑。肾中精气不足,则多恐易惊。

情志和五脏精气的关系体现了情志对五脏的影响,也给我们提供了治疗情志疾病的新思路,即通过调节五脏精气来治疗某些精神性疾病。将人的情志变化和五脏功能、体内精气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人的情志活动不再以一种单独的精神意识活动而存在,这是中医对情志的独特的认识。

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五臟所藏之神也可以理解为五臟所藏之“精”的外象。五官对应五臟开窍在头面部,五官是五臟与天地沟通信息的地方。心开窍于舌,心神很足,人的思维会很活跃,语言就会很流畅。反之就会舌体发僵,无语言表达能力。我们也常说眼睛是心灵之窗户,心气足,目光炯炯有神,神采奕奕。总之,神在人体外在的表象就是一切生命的活动,也就是我们常常看到每个人的“象”。反之,我们也能通过看到的“象”,如通过一个人的神志、语言、面色、动作、体态等等的象,来反观其内部臟腑运行的情况。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13-03-13
24、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真言的故事:
“金”指最宝贵、难得的东西;“匮”通“櫃”,即柜子;老百姓常说:这个东西金贵啊!凡是不容易得的宝贝,都要放到金子做的柜子里锁起来、不让别人拿走,自己也不舍得天天拿出来看。

所以,《金匮真言论》里放的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真言。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13-03-13
25、天地人之间有定数的故事:
《黄帝内经》不仅仅是本讲健康、讲养生的医书;她的基本框架是把人放在天地之间,讲得是天、地、人的关系,这是《黄帝内经》的主线。

从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讲的是天地人的关系,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讲的是如何顺应春夏秋冬这四气的变化,第三篇《生气通天论》讲的是人体的气要与天之气相通,更多的是讲人与天的关系。因为没有天之气,就没有地之气,又哪里来的人之气呢?到了第四篇,就更进一步的具体解读人的脏腑与天地的关系;一部《黄帝内经》就是这样,篇篇都在讲人与天地的关系。

人是站在天地间的,要顺应天地的变化才能健康。可是,为什么阴阳平衡就健康呢?很简单,如果你是全阳,那你就上天了,因为天是阳嘛;反之,全阴,那就是“下去”啊。我们没有人自愿“下去”吧。我们人是活在当下的,那就既要有阳、又要有阴;而且还要保持阴阳的平衡。说得再具体些,是要保持阴阳的协调。为什么说协调而不说阴阳各半呢?因为每个人先天带来的阴阳就不是均衡的,所以,具体到每个人,只要他自己的阴阳是协调的,再按照《黄帝内经》的真言去顺应天时地利,就不容易得病。本来上天赋予我们生命的同时,也给予了我们一个健康的体魄。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13-03-13
26、向上苍祈求下雨的故事:
素和灵的解读
为什么叫《素问》、《灵枢》,灵字的下面是“火”,《尚书·洪范》有“火曰炎上”的解释,灵字的繁体是“靈”,代表巫师向上苍祈求下雨,所以“灵”代表上苍;“枢”代表枢纽,即枢纽和上苍的沟通;而这个枢纽,这里指的是人体经络上的所有穴位,《灵枢》讲的是针灸。

《素问》的“素”字,是源自我们古人,将宇宙划分为几个层面:“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即第一个层面是:当我们的宇宙还不存在、还没有气的状态时,是一片混沌时,叫“易”;第二个层面是:有气叫“初”;第三个层面是:而后分阴阳出现有形的东西,叫“始”;第四个层面是:有了“元灵”叫“素”;气、形、灵三者合而为一,才有我们人。所以,《素问》是问自己的元灵,我们的身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讨论的是人的本性、而不是表面形的东西。

此外,如果在外邪刚刚“触经”,尚未入里之时,就从经络上把邪排出去,也可保五脏之平安。可见,经络就是保卫我们身体的一张天网;古人非常重视经络的作用,所以《灵枢》就是专门讲经络的。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13-03-13
27、女同志犯上得的病的故事:
小叶增生
生活中我,老年人多半是多病之身,那是因为你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沟沟坎坎,情志上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想不开的事、解不开的疙瘩,这心里的疙瘩,你不说别人也不知道,但这无形的疙瘩就容易让外邪趁虚而入,发为有形的疾病。

所以;老子的《道德经》说“有生于无”。宇宙是这样,我们人体也是如此。癌症、肿瘤就是这样来的。

比如,现在女同志多有乳腺的小叶增生、子宫肌瘤,环境污染是原因之一,情志的郁结也是重要原因,增生在左、右的哪一侧,都有原因,左侧增生的,多半是“犯上”,左为上。中国文化就这么精准,解读懂了,就会对古人发自内心的信服。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13-03-13
28、眼睛里面发洪水的故事:
刚才有个个病人的情况,他视网膜脱落、眼底有洞、房水外泄,病症看起来的确严重,当你无从下手时,你就去大自然中找答案,即古人说的“象天法地”。

在这里,如果把我们的眼睛想象成大自然,那眼睛房水外泄,是不是相当于大自然的发大水,视网膜边缘的膜,应该就是相当于水库的大坝,决堤了,才会满视野的房水外泄,此时,首当其冲的就应该是以土克水,筑坝止水,第一组“80”就出来了,已经泛滥出来的房水要修水道将其引走,第二组就可以考虑“60”,但眼睛为兑卦,所以“260”更好,第三组,虽然说可以用“3”,太阳为开,水自然干了,但是眼睛的病症本来就是有火,再用“3”等于火上加火,为安全起见,我经常用“50”少阳之火,一样是“阳啊,何况这是个没有高血压的年轻人。

长夏胜冬。讲的是土克水;刚才我们给视网膜脱落的病人配的方,就是用的长夏胜冬的道理。长夏还要注意你的肾、腰,长夏属湿,湿可使气滞。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