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
痛经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继发性痛经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发现痛经症状,应寻求健管家帮助,及时进行康复或治疗。常用药用玫瑰泡茶喝可调经止痛,效果最明显。
编辑摘要
目录
1 概述
2 正确认识
3 病理病症
4 机理
5 诊断检查
1 概述
2 正确认识
3 病理病症
4 机理
5 诊断检查
6 鉴别诊断
6.1 继发性痛经
7 诊断标准
8 症状体征
9 中医治疗
10 相关疾病
11 危害
12 治疗方案
13 供应参考资料
14 预防措施
15 三大误区
16 减轻痛经的方式
痛经 - 概述
痛经痛经是指女性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继发性痛经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
痛经 - 正确认识
痛经痛经虽不能致命,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女性是深有体会的,每月一次的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它伴随着女子进入青春期,度过漫长的生育年龄,直到进入更年期。月经可谓是女性的"老朋友”了,女人一生平均会有400次月经,如果以每次经期持续五天来估算,则将有67月(也就是五年半以上的时间)是在生理期间了。然而伴随生理期而来的经痛,却也是困扰女性最多的“副”作用,从社会经济层面来看,每年在职业和学校,因生理痛而导致的时间浪费损失,达一亿四千万小时。女人一生中大约有2000个日子有月经伴随,所以如何愉快而健康地度过经期,对女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有不少女性她们错误地认为,月经痛苦是月经周期的自然部分,故默默忍受,还有些少女不是她们没有病痛,也不能说她们讳疾忌医,而是不好意思将自己的青春秘密暴露在医护人员的面前。
同样,她们宁可忍受某些痛苦,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父母,不少女患着一种难以启齿的病痛,这就是痛经。随着科学的发展,观念的更新,相信患有病痛的女性会直面人生,积极自我保健,做一个身心健康的新女性。
每一位女性一生当中最好的朋友应该非月经莫属了,尤其是在少女时期为了等待这位好朋友,真的是既期待又怕受伤害,因为她不管春夏秋冬或任何场合都会不请自来,又无法抗拒,而且她若有问题还必须找医生帮忙,所以都希望能与她和平共处,更不可思议的是就在这样微妙的关系之下竟要相处20、30年之久,想一想这么特别的一位朋友不彻底认识她、对待她实在有违朋友道义。
女性因为月经周期的生理特性,进而开始具有发展孕育能力的人生,也因荷尔蒙周期的影响,在中年时期减少心脏血管疾病,可知上帝创造人类的意义有多深远,且月经的特性常常是妇产科门诊主要问诊内容,可以协助医师诊断疾病,大家不去逃避她多去体会她与了解她,你会深深地发现这其实是很伟大很奥妙的 。
但痛经则从中给我们增添麻烦,痛经与女性关系这么直接这么重要,医学上并未明白痛经的真正原因,人们摸索着各种解决痛经的方法和药物,但并不能很肯定地完全解决。自从张怡曹等发现远伤病之后,痛经这个迷底才揭穿:远伤病在生理变化期间的临床反应,治疗和根治也就是举手之劳了。
痛经 - 病理病症
痛经是远伤病在人体生理变化或病理变化中出现的症状,在非月经期间或停经也同样会出现症状。
痛经 - 机理
痛经的少女痛经的原因讨论已久,大多数人认为有下列几种: 1.子宫颈管狭窄 2.子宫发育不良 3.子宫位置异常 4.精神、神经因素 5.遗传因素 6.内分泌因素。这些均不是痛经的直接原因。
现在已经清楚,痛经的原因是因为小腹部存在远伤病,除了小腹部,腰骶部、大腿内侧部、和背部的远伤病也可能在经期发生疼痛。少数人者则在经期出现全身各个部位的远伤病症状。远伤病的病理可见张怡曹发表在《中医临床研究》的“论远伤病”。
痛经 - 诊断检查
痛经诊断:
痛经的诊断以患者自我感觉为主,凡发生疼痛、不适和异常感觉,均可作为远伤病检查,因为远伤病检查迅速、确切,治疗即刻可见效。而对于是否为“痛经”并不重要,各种临床症状几乎全是腹部远伤病在经期出现的现象。即使患有某些妇科病,也是这样。但为了及时排除妇科病,可作些必要检查。如:
B超扫描:一般采用B型超声检查以了解盆腔内有无器质性病变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盆腔炎症等
腹腔镜检查:能确定病变的部位与程度如盆腔炎症;还能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取活检;能够鉴别子宫畸形如单角子宫、残角子宫、双角子宫等;鉴别盆腔肿块如炎性包块、子宫肌瘤及卵巢肿瘤等。
宫腔镜检查:可诊断部膜下肌瘤宫腔粘连、宫内节育器嵌顿及内膜息肉、溃疡及炎症等。
盆腔静脉造影:有助于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
子宫输卵管造影:可以帮助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如单角中隔子宫等、宫颈管狭窄及子宫粘连等 。
痛经 - 鉴别诊断
长门有希的痛经原发性痛经常发生于有排卵月经因此在初潮后l~2年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严重的痉挛性疼痛多发生于初潮1~2年后的青年妇女。如一开始即出现规律性痛经或迟到25岁后发生痉挛性痛经均应考虑有其他异常情况存在。
痛经大多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常为痉挛性绞痛,历时 l/2-2 h。在剧烈腹痛发作后转为中等度阵发性疼痛,约持续12-24 h。经血外流通畅后逐渐消失亦偶有需卧床2-3d者。疼痛部位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能部或股内前侧约有50%以上的人伴有胃肠道及心血管症状。如恶心、腹泻头晕、头痛及疲乏感。偶有晕厥或虚脱妇科双合诊或肛诊阴性,可得出原发性痛经的诊断。
继发性痛经
痛经在生理变化过程中出现,也会在病理变化中出现,所以发生痛经时,应考虑其他疾病,进行一些相关检查是必要的。可作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生殖道畸形、宫内节育器、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等方面检查。
根据病史妇科检查及必要的辅助诊断方法明确痛经是由何种妇科疾病引起。
(一)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症状卵巢、子宫骰骨韧带、子宫直肠窝盆腔腹膜等处异位的内膜组织在月经周期中同样受卵巢激素的影响而有周期性变化。
(二)子宫腺肌病
因为子宫内膜侵人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痛经为本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亦可有月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妇科检查子宫呈均匀性增大呈球形,质地较硬,一般约为2个月妊娠大小可有轻压痛。
(三)子宫肌瘤
痛经不是子宫肌瘤的主要症状但黏膜下肌瘤在月经期可因刺激子宫收缩而发生痉挛性疼痛。患者多伴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盆腔检查可发现子宫不同程度增大,表面光滑或有结节状突起。
(四)慢性盆腔炎
下腹部疼痛和不育是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症状在月经期由于盆腔充血或因月经诱发炎症急性发作,可引起腹痛加剧。患者多有不育及急性盆腔炎史盆腔检查子宫多为后位,活动度差,甚至完全固定。
(五)生殖道畸形
在胚胎发育中一侧副中肾管可以发育良好,形成发育较好的单角子宫。而另一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好形成残角或始基子宫,与对侧不贯通,也不通向体外始基子宫一般无宫腔,或有宫腔也缺乏子宫内膜;如果始基子宫有功能反应,表现为周期性出血则可因宫腔积血而引起痛经。患者多为少女。
(六)宫内节育器
痛经亦可见于宫内安置节育器的妇女此类痛经可能是由于子宫内膜产生的前列腺素增加而引起的,也可能是节育器刺激子宫肌肉的排异性收缩,导致下腹部痉挛性疼痛患者常有下腹部或腰骰部不适,经期症状加重,表现为痛经节育器的放置位置不当或过大也易引起子宫收缩,导致下腹疼痛及痛经。
(七)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
本病是由慢性盆腔静脉淤血引起的女性内生殖器官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盆腔坠胀、下腹部及腰能部疼痛,并常伴有月经过多白带增多及痛经。劳累、性交久坐、久立后或便秘时,症状往往加重有的患者还有乳房胀痛及膀胱、直肠刺激症状等。
痛经 - 诊断标准
痛经 凡在月经其出现小腹为主的疼痛和不适,均可作为痛经,其出现症状部位均会有远伤病病灶存在。
3、根据痛经程度可分为3度:
(1)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服止痛药。
(2)中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
(3)重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痛经 - 症状体征
痛经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多,病机复杂,反复性大,治疗棘手,尤其是末婚女青年及月经初期少女更为普遍。痛经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常伴有
全身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症状。其发病之高、范围之广、周期之近、痛苦之大,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工作和学习,降低了生活的质量。
1、下腹疼痛。多发生在月经来潮第1~2天,以下腹部阵发性绞痛为多见,亦可为胀痛,坠痛,可放射至腰骶部、阴道或肛门。腹痛剧烈时可见面色苍白,手足发凉,甚则晕厥。
2、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3、精神症状: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
4、体征:妇科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痛经引起痛经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子宫颈管狭窄主要是月经外流受阻,引起痛经。
2、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发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应异常,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经。
3、子宫位置异常若妇女子宫位置极度后屈或前屈,可影响经血通畅而致痛经。
4、精神、神经因素部分妇女对疼痛过分敏感。
5、遗传因素女儿发生痛经与母亲痛经有一定的关系。
6、内分泌因素月经期腹痛与黄体期孕酮升高有关。
7、子宫内膜以及月经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PGE2)有作用于子宫肌纤维使之收缩引起痛经。经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前列腺素含量正常妇女明显升高。
8、子宫的过度收缩。虽然痛经患者子宫收缩压力与正常妇女基本相同(正常者压力约为4.9Kpa),但子宫收缩持续时间较长,且往往不易完全放松,故发生因子宫过度收缩所致的痛经。
9、子宫不正常收缩。痛经患者常有子宫不正常收缩,因此往往导致子宫平滑肌缺血,子宫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宫肌肉的痉挛性收缩,从而产生疼痛而出现痛经。
10、妇科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子宫内放置节育器(俗称节育环)也易引起痛经。
11、少女初潮,心理压力大、久坐导致气血循环变差、经血运行不畅、爱吃冷饮食品等造成痛经。
12、经期剧烈运动、受风寒湿冷侵袭等,均易引发痛经。
痛经 - 中医治疗
在治疗上,中医将痛经大致分为四种类型。根据不同症状,治疗方法各不相同。
1、气滞血淤
表现症状:经前或行经期间出现小腹胀痛、乳头触痛、心烦易怒,经量少或行经不畅等。
对策:应服具有舒肝理气、化淤止痛作用的药物。食疗可以用益母草煮鸡蛋。
2、气血虚弱
表现症状:经期小腹绵绵作痛,月经量少,色淡质薄,神疲倦力,脸色蜡黄,食欲不佳,大便溏泻等。
对策:应服具有益气补血止痛作用的药物,如乌鸡白凤丸,还可多吃羊肉。
3、阳虚内寒
表现症状: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月经色淡量少,伴有腰酸腿软,手足不温,小便清长等。
对策:应服有温经散寒,养血止痛作用的药物。例如红糖姜汤,对寒性痛经就非常有效。红糖具有补血、祛寒、散淤和暖肝等功效,生姜有补中散寒、缓解痛经的功效。二药合用,能补气养血,温经活血。
4、肝肾虚损
表现症状:月经干净后1—2日出现腰酸腿软,小腹隐痛不适,或有潮热,头晕耳鸣等。
对策:应服具有益肾养肝止痛作用的药物。或是多吃一点川芎丹参煲鸡蛋。
痛经 - 相关疾病
痛经的疼痛时间从一两天到持续整个经期,还有的严重的病人在非月经期也会有症状。就是这么痛苦,一些女性仍然选择了忍耐,毅力可谓顽强,因为她们认为痛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疾病。有些妇女痛经的症状会逐渐减轻,特别是从月经初潮时便痛经的人,结婚后或生育后症状都有可能减轻。可对于那些疼痛程度越来越重,疼痛时间越来越长的人,及时就诊才是正确选择。
痛经所提示的疾病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经期的腰痛可能是因为子宫后位或其它疾患所致。
2.经期发烧、下腹坠痛可能是患了盆腔炎。
3.正常经血呈暗红色,如果经血颜色为淡茶褐色,或气味发生变化同时体温升高和下腹痛,则可能患上了子宫内膜炎。
4.如果痛经越来越厉害、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则可能患上子宫内膜异位症。
这些表现为痛经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可能会很严重。樊医生曾接诊过一位30多岁的患者,多年忍受痛经,检查发现患了卵巢巧克力囊肿。由于她没意识到痛经的严重性,对疾病未及时治疗,直到病情恶变,虽然手术成功,但半年之后还是去世了。
另外,有的患者借助保健品或“小窍门”缓解一时之痛,比如:每晚睡前喝一杯加勺蜂蜜的热牛奶,自觉缓解甚至消除痛经之苦。实际上这种办法最多是具有辅助治疗之功,因为这两种食物含有钾和镁,能缓和情绪、抑制疼痛,有助于身体放松,消除紧张心理,减轻压力。但是医生强调,决不能以这些功用替代就医和治疗。
若出现以下情况中的任何一种,应赶紧去看医生:
●年龄超过25岁或已婚,特别是已分娩者,痛经很剧烈,不经治疗难以忍受者。
●痛经逐渐减轻,但最近又加剧,有患子宫后屈或其他疾患可能者。
●经期体温升高,甚至发高烧者,应考虑患子宫内膜炎的可能。
●经期过长或过短正常为3~7天 ,或出血量过多者,一般每天正常量需要6~8个卫生巾。
●经血中出现肝脏样块状物,且大于小指者,应疑有子宫肌瘤等严重疾病存在。
●越接近经期下腹疼痛越明显,而到经期第一天又消失者,为经前紧张症的表现。
●正常经血呈暗红色,含有陈旧性血液、粘液和脱落的子宫内膜?呈碎块状。若经血颜色淡茶褐色,或气味发生变化者,应及早诊治。
痛经 - 危害
导致不孕
痛经 - 治疗方案
凡治疗远伤病有效的方法均可以治疗痛经。但月经期最好以药止痛,一般的疼痛用中药制丸,内服,即可止痛,大多数可以保持相当长的时间不再出现疼痛的“治愈”。
药物组成如下:
炮附子、麻黄各5克 当归、续断、金毛狗脊、菟丝子、生艾叶、延胡索各10克 全蝎3克
此方为程爵棠编著的《百病中医膏散疗法》所载,引自朱良春《章次公案》。疗效确切,笔者亲自应用于临床,每获特效。为了便于患者服用,将艾叶附子、金毛狗脊、打碎煎汁浓缩,与其他药混合烘干制粉,做成丸,每次服2-3克,一日3次,一般不超过三天,痛止则药停。
如服此丸后下次仍痛经,可以采取根治的办法,用张怡曹等创立的揉摩方法清除病灶。这一方法可以解决顽固性痛经。
凡发生疼痛或不愉悦感觉的地方均可以应用张怡曹等创立的揉摩方法给予治疗,如不求根治,一般一次即可。
痛经 - 供应参考资料
痛经缓解推荐鹿胎膏
http://www.ahhmen.com痛经 - 预防措施
中医认为痛经多因气血运行不畅或气血亏虚所致。临床常见有气滞血瘀、寒凝胞宫、气血虚弱、湿热下注等症。饮食疗法能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痛经患者在月经来潮前3-5天内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应进食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不宜吃得过饱,尤其应避免进食生冷之食品,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宫、输卵管收缩,从而诱发或加重痛经。月经已来潮,则更应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胡椒、烈性酒等。此期间病人可适当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缓解疼痛作用。
此外,痛经者无论在经前或经后,都应保持大便通畅。尽可能多吃些蜂蜜、香蕉、芹菜、白薯等。因便秘可诱发痛经和增加疼痛感。有人认为,痛经病人适量饮点酒能通经活络,扩张血管,使平滑肌松弛,对痛经的预防和治疗有作用。如经血量不多可适量地饮些葡萄酒,能缓解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起到治疗作用。葡萄酒由于含有乙醇而对人体有兴奋作用。情绪抑郁引起痛经者适当喝点儿葡萄酒,能够起到舒畅情绪、疏肝解闷的作用,使气机和利。另外,葡萄酒味辛甘性温,辛能散能行,对寒湿凝滞的痛经症,可以散寒祛湿,活血通经;甘温能补能缓,对气血虚弱而致的痛经,又能起到温阳补血、缓急止痛的效果。
痛经患者平时饮食应多样化,不可偏食,应经常食用些具有理气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荠菜、洋兰根、香菜、胡萝卜、橘子、佛手、生姜等。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者,宜常吃补气、补血、补肝肾的食物,如鸡、鸭、鱼、鸡蛋、牛奶、动物肝肾、鱼类、豆类等。
痛经 - 三大误区
相关图1.痛经会自动痊愈:许多女性在以前发生过原发性痛经,婚后自然好转甚至消失了。当她们再次遭遇痛经袭击,就认为这无关紧要,忍一忍就过去了,过一段时间就自然会好。
事实上,原发性痛经没有器质性病变,大部分可能会自然好转、消失。而继发性痛经一般是婚后发生,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不医治原发疾病,痛经不但不会好转,而且会逐渐加重,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2.凭经验吃药: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是生理上不通畅造成的,后者是由不同的生殖道器官病变引起的,无论哪种痛,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特别是继发性痛经,如果用药不当,可能酿成大害。
3.摘除病变器官会一劳永逸:一些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盆腔淤血综合征等难治之症的女性,因痛经严重或经久不愈,就想去动手术摘除病变器官,认为这样一劳永逸。可是,人体每一个器官都有它的作用,生殖器官尤其有各自不可替代的功能,过早摘除,可能会带来一些隐性的问题。
痛经 - 减轻痛经的方式
1、饮食均衡
虽然健康的饮食无法消除经痛,但对改善全身的健康状况却有神奇功效。避免过甜或过咸的垃圾食物,它们会使你胀气及行动迟缓,多吃蔬菜、水果、鸡肉、鱼肉,并尽量少量多餐。
2、补充矿物质
痛经保健钙、钾及镁矿物质,也能帮助缓解经痛。
3、避免咖啡因
咖啡、茶、可乐、巧克力中所含的咖啡因,使你神经紧张,可能促成月经期间的不适。因此,应避免咖啡因。
4、运动
尤其在月经来临前夕,走路或从事其它适度的运动,将使你在月经期间较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