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码法遍地是法宝是玉器,垂手可得,立马见效,就看你是什么心态进入这压码多语言的百花园了。
一句外语,一种外语,一种方法,一种风味,一种风格,浮现着一种风土人情,压码的文化。你可以鉴赏,可以品味,可以来这里游玩,这里是多语言的压码殿堂。
如果说您自己听了一下不同国家的外语,自己怎么听不出汉语来啊,这不是对你的打击。这是压码和不压码的差异。也正是看到差距,才是你不断学习,迎头赶上的动力。你可以压码去追赶,你也可以原地不动在哪里细细的把玩一番,留下回味无穷一种感觉。
如果说你看到各种方法的同时,你还看到隐藏在背后的压码玄机,你想学习这些背后的思维方式,这些压码的传输媒介,因为这是一种高深的学问,不是方法。
如果你想立即学会一种压码多语言的方法,有人说了压码抄报的报务员,在每天抄报的时候,只要学会了压一个码,你就会走上连续不停的满分的道路,老师抄报是满分,你也是满分,今天是满分,明天还是满分,一年满分和红旗查遍你的成绩栏,你和老师之间没有任何区别,这回极大地激发你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据说美国人学习特别地简单,就像一个五年级学生做一年级习题一样,老师是在出学生怎样才能得到满分的习题,知识都是最简单的应知应会,没有多少文化品味。而中国人的教材由于五千年的文化积攒,往往唐诗、宋词、元曲,数不胜数,老师也不是靠你会什么,而是挖空心思爆冷门。一些英语考试题不是在一些几个选择题里面,abcd四个答案好像都对,又好像都不对,是实而非的,让你选择正确答案,这样可以显示出来老师比学生更高级吗?就好像一个一年级学生在做五年级作业,能不感觉难吗?
但是话又说回来,语文教学啊,有的很简单的白话文却要不断讲解给学生听,本来就很简单却要稀释的更加清淡无味,那样也不好。老师无非年长学生几岁,无非多学了几年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你能说出深沉一些好呢,还是直白一些好呢,哪个更好吗?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各有所好罢了。
所以,当你进入压码多语言百花园以后,有的你尽管欣赏,不要和老师攀比,我们之间的差异只是我多学了几年,多练习了一些而已,就像一个五年级学生做一年级习题,而你只是一年级学生在做五年级习题而已,老师没有强求,你自己为难自己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