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18阅读
  • 69回复

中医诊断学 李文峰教学片

级别: 管理员
中医诊断学 李文峰教学片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202/09/1943615_74262904.shtml#

《中学诊断学》是由湖南中医学院朱文锋教授主讲。他是国家“二十一世纪中医四大基础课程”系列之《中医诊断学》教程的主编者,被列为精品课程,用于本科教师培训和远程网络教学,广受好评。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04-29
本课程详细讲解了中医学中的望诊、舌诊、闻诊、问诊、脉诊、按诊等常用疾病诊断方法,并突出了中医学中所特有的八纳辨证、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及其它辨证方法、疾病诊断诊法与辨证运用等内容,最后介绍了中医病案的书写方法。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2-04-2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014/16/114364_60970628.shtml

下一页>>
分页导航
第01页:01绪论
第03页:03第一章:诊法 第一节:问诊的方法和意义
第05页:05第三节:问现在症
第07页:07问寒热(二)、二问汗(一)
第09页:09问汗(三)、三问疼痛
第11页:11七问饮食口味和饥渴(一)
第13页:13八问二便
第15页:15第二章:望诊 第一节:全身望诊、望神(一)
第17页:17望神(三)、望色(一)
第19页:19望色(三)
第21页:21望姿态、归纳演示
第23页:23望五官、眼
第25页:25望齿龈、望咽喉、望躯干、望颈项、望胸部胸胁
第27页:27望二阴
第29页:29局部望诊小结
第31页:31望小儿指纹 第三章:舌诊、结构、部位、原理
第33页:33绛舌、紫舌、苍老舌、娇嫩舌、胖大舌、瘦小舌、点刺舌、裂纹舌、齿痕舌
第35页:35舌苔色、舌苔舌质的综合分析
第37页:37第四章:闻诊、听声音、听语言(谵语、郑声、狂言、独语、错语、言謇)
第39页:39听心音、听胃肠异声、呕吐、呃逆、嗳气、噫气、嗅气味
第41页:41寸口脉的分候和特点(寸关尺的三部九候)、诊脉的方法(指位、交叉取位、运指
第43页:43正常脉象(二)病理脉象(八个脉27种)、浮脉
第45页:45虚脉、实脉、洪脉(大脉长脉)、细脉(濡脉、弱脉、微脉、短脉)
第47页:47结脉(代脉、促脉)、第二节:脉象的鉴别、相兼脉
第49页:49按胸胁、按乳部、按虚里、按脘腹、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
第51页:51里证、半表半里证、寒热辨证
第53页:53第三节:八纲证候间的关系、证候相兼、证候真假之寒热真假(真热假寒、真寒假热)
第55页:55第八章:病性辨证(原病因气血津液辨证)第一节辨六淫证候(风邪、寒邪、暑邪、湿邪)
第57页:57第三节气血辨证、气虚气陷气脱、血虚、气血两虚、阴血亏虚、血虚血瘀、血脱 、气滞类
第59页:59饮证、支饮、水肿(原溢饮)、水停、湿、津液亏虚 第五节:辨情志证候、七情证候
第61页:61痰蒙心神、痰火扰神、瘀阻脑络 第二节:肺病辨证、常见症状、特性、主要表现(一)
第63页:63第三节:脾病辨证、特性、病理、症候表现
第65页:65肝病主要证候表现(二)
第67页:67第六节:六腑病辨证、病变特点、证候表现(一)
第69页:69脏腑兼病证型表现(二)、章小结
第71页:71少阳病症、太阴病症、少阴病症、厥阴病症、小结 第二节:卫气营血辨证、证候表现(一)
第73页:73第十一章、第一节:诊断资料属性分类 第二节:诊断思维和一般方法
第75页:75疾病命名的诊断意义、病历书写
第02页:02病、症、证的关系
第04页:04第二节:问诊的内容
第06页:06一问寒热(一)
第08页:08问汗(二)
第10页:10四问头身胸腹诸不适、五问耳目、六问睡眠
第12页:12问饮食口味与饥渴(二)
第14页:14问经带
第16页:16望神(二)
第18页:18望色(二)
第20页:20望形体
第22页:22第二节:局部望诊、头、发、面型
第24页:24望耳、望鼻、望口唇
第26页:26望腹部、望腰背、望四肢、望手足、望指和甲
第28页:28望皮肤
第30页:30第三节:望排出物、痰、涕、涎、唾、呕吐物、大便、小便
第32页:32第一节望舌体位、形态、方法及注意、正常舌象 第二节舌质色、淡红、淡白、红舌
第34页:34望舌苔题
第36页:36望诊小结及补充
第38页:38听呼吸、短气、少气、咳嗽
第40页:40闻诊小结 第五章:脉诊、定义、原理、脉象、部位
第42页:42第一节:正常脉象(六阴脉六阳脉、斜飞脉反关脉、平脉缓脉)、时令地理个体与脉的变化
第44页:44浮脉(散脉、革脉、芤脉)、沉脉(伏脉、牢脉)、迟脉(缓脉)、数脉(疾脉)
第46页:46滑脉(动脉)、涩脉、弦脉、紧脉
第48页:48真脏脉、妇人脉和小儿脉、脉诊的临床运用和意义。第六章:按诊(方法、体位、手法)
第50页:50第七章八纲辨证 第一节八纲和八纲辨证的概念、第二节八纲的基本证候、表里辨证、表证
第52页:52虚实辨证、阴阳辨证
第54页:54虚实真假(真实假虚、真虚假实、虚实夹杂)证候的转化(由轻转重、由表转里、里邪外达)
第56页:56湿淫证、燥邪证(温燥凉燥、内燥外燥)火热证 第二节阴阳虚损证候、阳虚虚寒、阴虚阳亢
第58页:58血瘀证诸特点、病因、表现 第四节:辨津液证候(痰饮水湿)、痰证
第60页:60第九章脏腑辨证 第一节心病证辨、心悸、心气血虚、失眠、脉结代、心火亢盛、心脉痹阻
第62页:62肺病主要证型表现(二)
第64页:64第四节:肝病辨证、功能特性、主要证候表现(一)
第74页:74第三节主证的诊断思路 第四节辨证诊断思维 第五节诊断思路、病名和分类
第66页:66第五节、肾病辨证、病证特点、常见症状、主要证候表现
第68页:68六腑病主要证候表现(二) 第七节:脏腑兼病辨证、病证特点、主要证型表现(一)
第70页:70第十章、第一节:六经辨证、特点、临床应用及六类证型表现、太阳病症、阳明病
第72页:72卫气营血病证表现(二)第三节:三焦辨证、传变及表现 。第四节:经络辨证、循行证候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04-29
《中医诊断学》38、听呼吸、短...
春风微拂
1,702
37:31

《中医诊断学》39、听心音、听...
春风微拂
1,903
46:36

《中医诊断学》40、闻诊小结;...
春风微拂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2-04-29
视频列表图片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3269626_ascending_1_mode_pic_page_1.html

37:00
01《中医诊断学》绪论
春风微拂 123,86251:45
02《中医诊断学》病、症、证的...
春风微拂 66,03041:25
03《中医诊断学》第一章:诊法...
春风微拂 49,61638:22
04《中医诊断学》第二节:问诊...
春风微拂 44,73332:26
05《中医诊断学》第三节:问主...
春风微拂 32,07745:31
06《中医诊断学》一问寒热(一)
春风微拂 42,03554:53
07《中医诊断学》问寒热(二)
春风微拂 33,25145:46
08《中医诊断学》问汗(一)
春风微拂 27,84852:00
09《中医诊断学》问汗(二)、...
春风微拂 26,86349:47
10《中医诊断学》四问头身胸腹...
春风微拂 28,20344:05
11《中医诊断学》七问饮食口味...
春风微拂 24,43431:48
12《中医诊断学》问饮食口味与...
春风微拂 19,39751:20
13《中医诊断学》八问二便
春风微拂 20,10443:10
14《中医诊断学》问经带,小结
春风微拂 19,39140:57
15《中医诊断学》第二章:望诊 ...
春风微拂 22,03336:52
16《中医诊断学》望神(二)
春风微拂 18,46950:38
17《中医诊断学》望神(三)、...
春风微拂 20,69445:16
18《中医诊断学》望色(二)
春风微拂 17,48237:23
19《中医诊断学》望色(三)
春风微拂 15,85637:33
20《中医诊断学》望形体
播放排序:  与创建顺序相同  与创建顺序相反 41:56
21《中医诊断学》望姿态、归纳演示
春风微拂 15,15647:31
22《中医诊断学》第二节:局部...
春风微拂 15,94732:35
23《中医诊断学》望五官、眼
春风微拂 15,28835:08
24《中医诊断学》望耳、望鼻、...
春风微拂 14,41250:19
25《中医诊断学》望齿龈、望咽...
春风微拂 14,99032:40
26《中医诊断学》望腹部、望腰...
春风微拂 11,88920:48
27《中医诊断学》望二阴
春风微拂 12,03757:29
28《中医诊断学》望皮肤
春风微拂 13,57258:04
29《中医诊断学》局部望诊小结
春风微拂 12,55525:59
30《中医诊断学》第三节:望排...
春风微拂 12,71640:08
31《中医诊断学》望小儿指纹;...
春风微拂 19,91239:36
32《中医诊断学》第一节:望舌...
春风微拂 25,43338:33
33《中医诊断学》绛舌、紫舌、...
春风微拂 22,99147:38
34《中医诊断学》第三节:望舌苔
春风微拂 19,90551:13
35《中医诊断学》舌苔色、舌苔...
春风微拂 18,15335:22
36《中医诊断学》望诊和舌诊总...
春风微拂 14,73533:16
37《中医诊断学》第四章:闻诊...
春风微拂 11,76538:39
38《中医诊断学》听呼吸、短气...
春风微拂 11,17337:31
39《中医诊断学》听心音、听胃...
春风微拂 11,11746:37
40《中医诊断学》闻诊小结;第...
春风微拂 30,622
图片 详情 播放排序:  与创建顺序相同  与创建顺序相反 40:38
41《中医诊断学》仲景三部诊法...
春风微拂 37,99657:58
42《中医诊断学》寸口分候的应...
春风微拂 30,14548:41
43《中医诊断学》正常脉象,六...
春风微拂 29,46553:25
44《中医诊断学》浮脉(散脉、...
春风微拂 31,07542:13
45《中医诊断学》虚脉、实脉、...
春风微拂 23,95043:11
46《中医诊断学》滑脉(动脉)...
春风微拂 21,54149:24
47《中医诊断学》结脉(代脉、...
春风微拂 18,13845:11
48《中医诊断学》真脏脉、妇人...
春风微拂 20,71746:06
49《中医诊断学》按胸胁、按乳...
春风微拂 11,59546:38
50《中医诊断学》第七章八纲辨...
春风微拂 17,22849:38
51《中医诊断学》里证、半表半...
春风微拂 15,43939:11
52《中医诊断学》虚实辨证、阴...
春风微拂 14,14648:13
53《中医诊断学》第三节:八纲...
春风微拂 13,15350:45
54《中医诊断学》虚实真假(真...
春风微拂 11,80244:18
55《中医诊断学》第八章:病性...
春风微拂 13,38951:17
56《中医诊断学》湿淫证、燥邪...
春风微拂 15,20548:44
57《中医诊断学》第三节气血辨...
春风微拂 15,08239:10
58《中医诊断学》血瘀证诸特点...
春风微拂 27,24559:37
59《中医诊断学》饮证、支饮、...
春风微拂 12,40654:43
60《中医诊断学》第九章脏腑辨...
春风微拂 12,047

图片 详情 播放排序:  与创建顺序相同  与创建顺序相反 45:21
61《中医诊断学》痰蒙心神、痰...
春风微拂 14,56840:31
62《中医诊断学》肺病主要证候...
春风微拂 13,38259:06
63《中医诊断学》第三节:脾病...
春风微拂 16,08043:36
64《中医诊断学》第四节:肝病...
春风微拂 17,16552:51
65《中医诊断学》肝病主要证候...
春风微拂 13,56644:35
66《中医诊断学》第五节、肾病...
春风微拂 14,38642:18
67《中医诊断学》第六节:六腑...
春风微拂 12,34045:12
68《中医诊断学》六腑病主要证...
春风微拂 11,78546:33
69《中医诊断学》脏腑兼病证型...
春风微拂 11,07443:09
70《中医诊断学》第十章、第一...
春风微拂 11,43943:40
71《中医诊断学》少阳病症、太...
春风微拂 12,18339:28
72《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病证...
春风微拂 10,47729:09
73《中医诊断学》第十一章、第...
春风微拂 9,94447:47
74《中医诊断学》第三节主证的...
春风微拂 9,96138:00
75《中医诊断学》疾病命名的诊...
春风微拂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2-04-29
书 名: 中医诊断学(第2版)(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  
 作 者:邓铁涛   出版社: 人民卫生   出版时间: 2008   ISBN: 9787117093439   开本: 16   定价: 68.00 元
内容简介
  《中医诊断学》(第2版)是以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为依据,以五版教材为基础,广泛汲取现行使用教材的成果,在保持原版的优势与特色的基础上,对原书进行了必要的修订与补充,使之进一步完善,以适应中医诊断学发展的需要。全书分为绪论、四诊、八纲、辨证、诊断与病案5篇,全面论述了中医诊断学发展概况,介绍了中医诊断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四诊的运用、疾病的诊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对于证候的辨别,以八纲为辨证纲领,按病因、病位、病性、病机、病势进行了具体而详细的分析,对于准确地进行疾病诊断与辨证论治大有裨益。   《中医诊断学》系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之一,是研究如何诊断疾病、判断证候以及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重要学科,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该书自第1版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曾多次重印。
作者简介
  邓铁涛,中医学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名老中医.1916年10月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内科专家。

  《中医诊断学》(第2版)所引文献丰富而翔实,论述严谨而精审,是对中医诊断学的全面总结与提高,因此,《中医诊断学》(第2版)适用于从事中医教学、医疗、科研人员学习参考。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2-04-29
中医诊断学  
 丛书名: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作 者: 朱文锋 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8-1   版 次: 1   页 数: 294   I S B N : 9787801563101   包 装: 平装
  内容简介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侯的基础理论、基  
    相关书籍
    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中医诊断学要主包括诊法、辨证、诊断综合运用和病案书写等内容。诊灶部分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辨证部分包括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腑辨证等。附原文选录,仅作为教学的参考。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习者熟悉中医诊断的含义与内容,症、病、症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中医诊断的原理和原则;掌握问、望 、闻、切四诊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八纲、病性、脏腑等辨证的基本内容及辨证统一体系;熟悉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主症诊断,证侯诊断,疾病诊病诊断的思路,病案书写的内容、格式和要求。
  本教材的编写,以中医诊断的理论和知识为基本内容,突出临床实用,突出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培训。注意内容的规范,注意避免与其他学科内容的不必要重复,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注意知识由浅入深、由分散到综合的循序渐进顺序,并适当反映了学科研究的新进展。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2-04-29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五、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上篇 诊法
  第一章 问诊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第二节 问题的内容
  第三节 问现在症
  第二章 望诊
  第一节 全身望诊
  第二节 局部望诊
  第三节 望排出物
  第四节 望小儿指纹
  第三章 舌诊
  第一节 舌诊概说
  第二节 望舌质
  第三节 望舌苔
  第四节 舌象分析与舌诊意义
  第四章 闻诊
  第一节 听声音
  第二节 嗅气味
  第五章 脉诊
  第一节 诊脉概述
  第二节 正常脉象
  第三节 病理脉象
  第四节 脉诊临床运用及意义
  第六章 按诊
  第一节 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第二节 按诊的内容
中篇 辨证
  第七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侯
  第二节 八纲证侯间的关系
  第三节 八纲辨证的意义
  第八章 症性辨证
  第一节 辨六淫证侯   ……
下篇 诊断综合运用
  附篇 原文选录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2-04-29
中医诊断学(王忆勤)
图书信息
  作者:王忆勤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2月31日)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平装: 171页   开本: 16   ISBN: 9787030184078   条形码: 9787030184078   产品尺寸及重量: 27.4 x 19.8 x 1.2 cm ; 340 g   ASIN: B0011BZW50
内容简介
  《中医诊断学》简介:中医诊断学是研究中医诊察疾病、辨别病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中医诊断学是历代医家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医基础学科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运用各种诊察方法和手段获取临床信息,并对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疾病的病因、病性、病及病势,推断内在的病理变化,以获得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中医诊断学》将传统教材中的中医诊断理论知识在案例教学中得到阐述、深化,使理论与临床实际紧密相连。在编写上力求突破传统的编写体例和刻板的书写内容,共收录病案182例,插图64幅,形式生动直观,实用性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易于理解和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中医临床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推荐
  《中医诊断学》可供中医药学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低年资住院医生使用。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2-04-29
目录
  编写说明

  第一章 绪论
  一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二 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三 中医诊断的原则
  四 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第二章 望诊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一 望神
  二 望色
  三 望形体
  四 望姿态
  第二节 局部望诊
  一 望头面
  二 望五官
  三 望颈项
  四 望身体
  五 望四肢
  六 望下窍
  七 望皮肤
  第三节 望排出物
  一 望排出物的原理、意义和方法
  二 望排出物的内容
  第四节 舌诊
  一 舌的形势结构
  二 望舌的原理
  三 望舌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四 正常舌象及其生理变异
  五 舌诊的内容
  第三章 闻诊
  第一节 听声音
  一 听声音的原理和意义
  二 听声音的内容
  第二节 嗅气味
  一 嗅气味的原理及意义
  二 嗅气味的内容
  第四章 问诊
  第一节 问诊概述
  一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二 问诊的内容
  第二节 问现在症
  一 问寒热
  二 问汗
  三 问疼痛
  四 问身胸腹不适
  五 问饮食口味
  六 问二便
  七 问情绪
  八 问睡眠
  九 问妇女
  十 问男子
  十一 问小儿
  第五章 切诊
  第一节 脉诊
  一 脉象形成的原理
  二 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三 脉象要素及平脉特征
  四 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
  五 脉象鉴别、相兼脉和真脏脉
  六 诊妇人脉与小儿脉
  七 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脉症从舍
  第二节 按诊
  一 按诊的手法和体位选择
  一 按诊的内容
  第六章 病性辩证
  第七章 病位辩证
  第八章 诊断与病案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