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179阅读
  • 764回复

黄帝内经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洪图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00 发表于: 2012-04-14
    临证指要:营卫的运行与睡眠的关系及意义。老年人昼不精,夜不寐,青壮年昼精神,夜眠好。营卫相偕而行,相互影响,睡眠问题主要是卫气,但营气与卫气相互影响,所以是营卫与睡眠的关系。胃气从阳入于阴,关键在于阳明,从阳明,过跷脉入阴则眠。从嗜睡角度看,关键在于脾,胃气从阴出于阳,最后一脏是脾脏,所以入睡困难,不能入睡,或睡而不能醒,关键在脾胃,脾胃又是相表里。所以睡眠障碍关键是脾胃的问题,要调脾胃,自古以来治疗失眠的方,都离不开调脾胃,调肠胃。用半夏汤,半夏、秫米,祛阳明痰浊、湿浊,叫覆杯则卧。对失眠除了治疗心、肝之外,还应辩证运用调和营卫之法,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梦交;三因方用温胆汤治疗虚烦不眠、惊悸不宁等都与调和营卫有关。营出中焦,卫出下焦,都是水谷精微所化,水谷精微就是中焦所化,其实调营卫就是调脾胃,既可治疗失眠又可治疗嗜睡,同一个方子,一般的量治疗失眠,加重治疗嗜睡。多使了就醒了,合适了就睡了,多了通畅脾经。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01 发表于: 2012-04-14
睡眠不好是营卫二气不合的问题造成的,脾胃不好。
睡眠障碍关键是脾胃的问题,要调脾胃,自古以来治疗失眠的方,都离不开调脾胃,调肠胃。用半夏汤,半夏、秫米,祛阳明痰浊、湿浊,叫覆杯则卧。 疗效好,三伏药即可治愈。

半夏汤

半夏汤,又名半夏秫米汤,出自《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篇。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疗效确切,因此至今仍在临床上应用。
本方由半夏、秫米组成,用于湿痰内盛、胃不和则卧不安之失眠症,有祛痰和胃,化浊宁神之功。据《内经》述,本方服用,“新发病者,覆杯则卧,汗出而愈”,“久病者,三次饮服而愈”,可见疗效迅捷。

目录

半夏汤-《灵枢》卷十。
半夏汤-《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半夏汤-《叶氏女科》。
半夏汤-《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半夏汤-《伤寒论》。
半夏汤-《圣惠》卷九。
半夏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半夏汤-《外台》卷七引《小品方》。
其他半夏汤-《灵枢》卷十。
半夏汤-《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半夏汤-《叶氏女科》。
半夏汤-《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半夏汤-《伤寒论》。
半夏汤-《圣惠》卷九。
半夏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半夏汤-《外台》卷七引《小品方》。


半夏汤-《灵枢》卷十。

  【来源】《灵枢》卷十。
  【组成】半夏10克 秫米15克
  【用法】上二味,以流水600毫升,煮取360毫升,每次服180毫升,一日二次分服。
  【功用】化痰和胃。
  【主治】痰饮内阻,胃气不和,夜不得卧。


     半夏汤-《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组成:半夏(汤洗7遍,切,焙)2两,麻黄(去节煎,掠去沫,焙)3分,杜蘅3分,芍药3分,枳实(去瓤,麸炒)3分,细辛(去苗叶)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3分,乌梅肉(炒)3分,松萝半两,淡竹叶(切)3两。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主治:肝劳实热,闷怒,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气逆不下,胸中满塞。
  功效:下气除热。
  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煎至8分,去滓温服,空腹、食后各1次。


  半夏汤-《叶氏女科》。
  组成:陈皮(去白,盐水炒)1钱,半夏(姜制,炒黄)1钱,茯苓1钱,子芩(酒炒)8分,枳壳(麸炒)8分,紫苏8分,甘草(炙)5分。
  来源:《叶氏女科》。
  主治:妊娠2月,气血不足,胎气始盛,逆动胃气,恶心呕吐,饮食少进。
  用法:加生姜1片,水1钟,煎7分,食远服。


     半夏汤-《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组成:半夏(汤洗去滑,焙)3两,白术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桂(去粗皮)1两半。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主治:肉极虚寒,脾咳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痛,不可以动,动则咳,脾胀满,留饮痰癖,大小便不利,少腹切痛,膈上寒。
  方法:上为粗末。
  用量:每用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1盏,去滓,分温2服。

      半夏汤-《伤寒论》。
  组成: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各等分。
  来源:《伤寒论》。
  主治:少阴客寒咽痛,伏气咽痛;伏气之病,谓非时有暴寒中人,伏气于少阴经,始不觉病,旬日乃发,脉微弱,法先咽痛,似伤寒,非喉痹之病,次必下利者;少阴病,咽中痛,恶寒呕逆;少阴病,为寒邪所客,痰涎壅塞,其人但咽痛而无燥渴、心烦、咽疮、不眠诸热证。
  功效:散寒通阳,涤痰开结。
  用法:以水1升,煎7沸,纳散2方寸匕,更煮3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半夏汤-《圣惠》卷九。
  组成: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来源:《圣惠》卷九。
  主治:脾胃痰滞,伤寒4日呕哕频烦,头疼大渴。
  用法:上为散。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半夏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药物组成: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干桑叶6两,干姜(炮)1分。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方剂主治:上气,呕逆不食。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加生姜5片,浆水1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半夏汤-《外台》卷七引《小品方》。
  药物组成:半夏1升(洗),生姜1斤,桂心6两,吴茱萸30颗。
  处方来源:《外台》卷七引《小品方》。
  方剂主治:胸膈不利,腹中胀,气急妨闷。
  制备方法:上切细。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4合,绞去滓,分温5服。服别相去如人行6-7里,进1服,快利为度。

      其他
  主心虚惊悸、寒热、百病,令人肥健方。
  紫石英(十两) 白石英(十两) 白石脂(三十两) 赤石脂(三十两) 干姜(三   十两)
  上五味, 咀皆完,用二石英各取一两,石脂等三味各取三两,以水三升合以微火煎,   宿勿食,分为四服,日三夜一服。后午时乃食。日日依前秤取昨日药,乃置新药中共煮,乃   至药尽常然,水数一准十,新药尽讫常添水,去滓,服之满四十日止。忌酒肉。药水皆用大   升秤,取汁亦用大升。服汤讫即行,勿住坐卧。须令药力遍身,百脉中行。若大冷者,春秋   各四十九日。服令疾退尽,极须澄清服之。   论曰∶此汤补虚,除痼冷莫过于此。能用之有如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02 发表于: 2012-04-14
方剂名称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方剂别名
桂枝龙骨牡蛎汤、龙骨汤、桂枝牡蛎汤、龙骨牡蛎汤

药物组成
桂枝3两,芍药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龙骨3两,牡蛎3两。

处方来源
《金匮》卷上。

方剂主治
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自汗盗汗,遗尿。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脉得诸芤动微紧。心悸多梦,不耐寒热,舌淡苔薄,脉来无力者。

方剂功效
调阴阳,和营卫,兼固涩精液。燮理阴阳,交通心肾。

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

临床应用
①遗尿《金匮要略今释》引《橘窗书影》:幕府集会酒井六三郎,年18。遗尿数年,百治罔效。余诊之,下元虚寒,小便清冷,且脐下有动,易惊,两足微冷。乃投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兼服8味丸,数日而渐减,服经半年而痊愈。桂枝加龙骨牡蛎,本为治失精之方,一老医用此治愈老宫女之屡小遗者;和田东郭用此治愈高槻老臣之溺闭;服诸药不效者,余用此治遗尿,屡屡得效。②遗精《经方实验录》:邹萍君,年少时染有青年恶习,久养而愈。本冬遗精又作,服西药先二星期甚适,后一星期无效,更一星期服之反剧。精出甚浓,早起脊痛头晕,不胜痛苦,自以为中、西之药乏效。余予桂枝、白芍各3钱,炙草2钱,生姜3大片,加花龙骨6钱、左牡蛎8钱,以上2味打碎,先煎2小时。1剂后,当夜即止遗,虽邹君自惧万分,无损焉。第3日睡前,忘排尿,致又见1次。以后即不复发,原方加减,连进10剂,恙除,精神大振。计服桂枝、芍药各3两,龙骨6两,牡蛎8两矣。③盗汗《经方实验录》:吴兄凝轩,昔尝患盗汗之恙,医用浮小麦、麻黄根、糯稻根以止其汗。顾汗之止仅止于皮毛之里,而不止于肌肉之间,因是皮肤作痒异常,颇觉不舒。后自检方书,得本汤服之,汗止于不知不觉之间云。④自汗《岳美中医案》:李某某,40岁,男性。患项部自汗,竟日淋漓不止,频频作拭,颇感苦恼,要求治疗。诊其脉浮缓无力,汗自出。分析病情,项部是太阳经所过,长期汗出,系经气向上冲逆,持久不愈,必致虚弱。因投以张仲景之桂枝龙骨牡蛎汤,和阳降逆,协调营卫,收敛浮越之气。先服4剂,自汗止;再服4剂,以巩固疗效。⑤女子梦交《浙江中医杂志》(1984;1:46):高某某,女,34岁,农民。入夜每与人交,天明始去,已4-5年,误为“狐仙”,羞愧难言。初则不以为然,久则心悸胆怯,延期失治,病情日重,避卧于邻家,仍纠缠不散。形体消瘦,困倦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眼花,腰膝痠软,带多清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系阴阳两亏,心肾不交,属梦交症。拟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18g,白芍、龙骨各20g,甘草、生姜各9g,生牡蛎30g,红枣7枚。5剂后,诸症消除,予归脾丸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

各家论述
①《医门法律》:用桂枝汤调其营卫羁迟;脉道虚衰,加龙骨、牡蛎涩止其清谷、亡血、失精。一方而两扼其要,诚足宝也。②《金匮要略论注》:桂枝、芍药,通阳固阴;甘草、姜、枣,和中、上焦之营卫,使阳能生阴,而以安肾宁心之龙骨、牡蛎为辅阴之主。③《医方集解》:桂枝、生姜之辛以润之,甘草、大枣之甘以补之,芍药之酸以收之,龙骨、牡蛎之涩以固之。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3升,分3次温服。

附注
桂枝龙骨牡蛎汤(原书同卷)、龙骨汤(《外台》卷十六引《小品方》)、桂枝牡蛎汤(《圣济总录》卷九十一)、龙骨牡蛎汤(《广嗣纪要》卷二)。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03 发表于: 2012-04-14
中医支招促进睡眠:桂枝龙骨牡蛎汤治失眠
  睡眠是维持生命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犹如水、食物一样对人必不可少。睡眠质量差会使人的决策判断能力降低,大脑功能受损,情绪失控,行为放肆、偏执,注意力降低。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失眠患病率高达42%。长期失眠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极大降低生活质量,加剧衰老。如何获得优质睡眠,不再饱受失眠困扰?5月5日14时,中医萝卜会特邀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主任王长松做客新浪《微访谈·名家谈健康》,和大家聊一聊如何拥有优质睡眠。以下为访谈实录。
  提问:您好!请教两个问题①睡觉不做梦到底是好是坏?②这个不是指晚上睡觉…我是个学生,貌似北方上课教室门窗都关得很严实,而我在那样的空间里即使一开始很精神,但慢慢地就会变得十分困乏。想问问这是什么原因。真的是睡眠不足的关系吗?

  江南医者:人睡觉都是要做梦的,只不过有人在醒来以后能够记得梦的内容,知道自己做了梦;而有的人醒后不记得、甚至不知道自己做了梦。这里有两个误区需要澄清,第一,有人认为如果整晚都在做梦,会影响睡眠的质量。第二,有人认为做梦时睡眠深在的标志,没有梦就表示睡眠不沉,因而担心无梦的睡眠质量不高。其实,人不可能整晚都在做梦,做梦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只不过梦中对于时间的感觉不同与清醒时,5分钟的梦境或许您会感觉有几十年那样长。因此,经常做梦的朋友大可不必担心,只要不是噩梦,做一般的梦是不会影响您的睡眠质量的。
  提问:我是从去年到今年年来经常睡失眠~从小就入睡比较困难~每次都要在床上至少躺1个小时才睡得着~去年来更是严重经常~有时候到7点也还是睡不着,有时候是一天睡得着~一天睡不着~,有时候是前1周睡得很好~下一周又开始失眠。之前去看了中医有好~但是过了几个月又开始失眠了~该怎么办呢?
  江南医者:您是比较典型的失眠,经常入睡时间超过了30分钟。中医对于失眠有多种治疗方法,也有不同的处方,但必须辩证选用才会有效果。有代表性的方子就是酸枣仁汤,但必须找到质量过关的中药,并且用量要足够。

  我的建议用药是:酸枣仁90克,茯苓45克,川芎25克,炙甘草15克,知母15克。可以试试。
  提问:您好,为什么 我经常想睡的时候又拖延呢?比如会拖到很晚才睡,过度兴奋的是哦后又睡不好 ,多梦。 怎么办呢?
  江南医者:有这样的情况,有人越是疲劳越是睡不着,这属于虚性失眠。可以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调整。我的常用量是桂枝25克,甘草15克,生龙骨45克,生牡蛎45克,山萸肉45克。特别适应于失眠伴有心慌怕冷的朋友,大家可以试试。
  提问:我现在读大二,晚上睡觉的时候有很明显的耳鸣,还有就是自己很容易就乱想东西,把自己套进一个故事里,自己都很难控制。这种情况怎么办好呢?谢谢啦!




  江南医者:睡眠不好,会伴有耳鸣、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可以找当地有经验的中医,他会给你综合调理的。




  提问:你好,我长期失眠,耳呜,尽管很累,晚上躺着总睡不着或者睡不沉。白天就很没精神,头昏,脸总生豆豆。感觉精神紧张、心悸,无法放松。




  江南医者:您可以试试我刚才提到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同时配合服用逍遥丸。逍遥丸能够疏肝解郁,帮助缓解紧张情绪。




  提问:打蓝球,2小时不行;4小时。不行就8小时。累了就失眠了。我有2年的失眠就这样治好了,现在能睡7小时。不错的方法,一定要坚持。




  江南医者:您说的,适合一部分实性失眠的人,体质特别虚的就不行了。体质虚的人,越劳累越睡不着。体质壮实的失眠朋友可以试试哟!谢谢这位朋友!




  提问:晚上过了那个点,就睡不着,脑子还特别精神虽然身体很困




  江南医者:睡眠是要有一定的时间的。中医一般提倡晚上10:30就要上床,这样有利于阳气的归位,气血的修复。许多人错过了睡眠时间就会失眠,值得注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提问:您好,我是一名桥梁工程师,平时脑力劳动居多。晚上睡觉总要躺上很久才能入睡,会不自觉地胡思乱想,无法控制,而且就算睡着了,也很容易惊醒,睡眠质量不高,第二天早上喜欢赖床,白天精神也不是很好,请问该怎么调理改善呢?




  江南医者:这是个有共性的问题。脑力劳动者特别容易失眠。建议:不要把太多的事情放在晚上思考;临睡前可以喝点热牛奶,或者杏仁露,或者酸枣饮料;听一些有助眠作用的音乐。




  提问:您好 我是大二的学生,一直都是很晚才能睡着,睡前一有点小动静干扰就会睡意全无,试着改变过,早睡调生物钟,睡前听音乐,喝温牛奶等全部失效了,感觉自己皮肤越来越差,而且很没力气,做事提不起劲,注意力无法集中。请问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稍稍改善这种状况啊?




  江南医者:在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失眠群体,因为睡眠的环境不能改变。建议:找找针灸科用耳穴贴压的方法试试;戴一副大点的耳机睡前听喜欢的音乐;或者听英语也可以。这样可以把外周的喧嚣屏蔽掉。试试看!




  提问:我妈她失眠有一年多了,有吃药能睡3.4个小时,没吃就1.2个小时,需要很安静的环境,而且醒来后就心惊肉跳,再也睡不下,这该怎么办?




  江南医者:她的情况不能靠单纯的安眠药解决了,中医认为有心虚的表现,必须用中药调治。用用前面提到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试试,或者找好的中医看看!




  提问:我心理素质不好,经常会因为第二天有点事而睡不好,该怎么调整自己啊?




  江南医者:调整心态,欣赏幽默小品,通过旅游开阔心胸。重要的活动之前的那个晚上,可以临时服用助眠药物,选副作用小的。




  提问:我朋友40岁,失眠很奇怪的症状:能安然入睡,但平均一两个小时就醒来,还能接着睡。请问怎么改善?




  江南医者:这个是正常的。一般人在晚上都会醒来3~6次,只要能够自然入眠,就不用担心。




  提问:您好,入春以来每天早上都会7点左右就醒了,然后再睡觉就睡不踏实了,隔几分钟就醒一次。总会反复梦见自己要迟到,请问这是为什么啊?怎么才能安稳睡到7点半到8点这段时间呢?




  江南医者:呵呵,睡到7点左右是幸福的!可能您上床睡觉的时间比较晚。10:30上床,睡到7点,够了!




  提问:您好,睡午觉一般什么时候最好,睡多久合适?




  江南医者:午饭后半小时,午睡半小时左右。养成睡午觉的习惯,不错!




  提问:您好!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每天晚睡早起必不可少,我大概每晚23:00睡,早上5:20起床,请问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拥有优质的睡眠呢?谢谢。




  江南医者:学生,特别是考前学生的睡眠值得关注!不能吃安眠药,可以通过音乐疗法、食疗的方法改善睡眠质量。以下食物可助眠:百合、芹菜、豆浆、洋葱、银耳、山药、苹果、桔子、荔枝、龙眼肉、梅子、大枣、胡桃、花生、花生叶、桑椹、葵花子、黄花鱼、鸡蛋、牛奶、蜂蜜、小米、莲子、芡实、小麦、糖水。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04 发表于: 2012-04-14
《经方实验录》 > 中卷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其一
周(左) 早年精气不固,两足乏力,头晕目花,证属虚劳,宜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三钱) 生白芍(三钱) 生甘草(二钱) 龙骨(一两先煎) 左牡蛎(三两先煎) 大黑枣(十二枚) 生姜(八片)
【按】《要略》云:“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故本汤之治遗精,医者所尽知也。顾知之而不能用之,其所用者,每偏于肾气丸一方,加补益之品,如续断、杜仲、女贞子、菟丝子、核桃肉之属。吾师治此种病,一二剂即已。余依师法而行之,其效亦然。时事新报馆黄君舜君患遗精已久,多劳则剧,不喜服重剂药,为疏桂枝白芍各钱半,炙草一钱,生姜一片,大枣四枚,龙骨牡蛎各三钱,三服而瘥,另有邹萍君年少时,染有青年恶习,久养而愈。本冬遗精又作。服西药,先二星期甚适,后一星期无效,更一星期服之反剧。精出甚浓,早起脊痛头晕,不肚痛苦。自以为中西之药乏效,愁眉不展。余慰之曰:何惧为,予有丹方在,可疗之。以其人大胆服药,予桂枝白芍各三钱,炙草二钱,生姜三大片,加花龙骨六钱,左牡蛎八钱,以上二味打碎,先煎二小时。一剂后,当夜即止遗,虽邹君自惧万分,无损焉。第三日睡前,忘排尿,致又见一次。以后即不复发,原方加减,连进十剂,恙除,精神大振。计服桂枝芍药各三两,龙骨六两,牡蛎八两矣。其它验案甚多,不遑枚举。
曹颖甫曰:此方不惟治遗精,并能治盗汗。十余年中,治愈甚众,但以数见不鲜,未录方案,并姓名居址而忘之矣。按桂枝汤本方原为营弱卫强,脾阳不振,不能令汗出肌腠而设。故辛甘发散以助脾阳,令肌腠中发出之汗液,与皮毛中原有之汗液混合而出,然后营气和而自汗可止。盗汗常在夜分,营气夜行于阳,则其病当属肌腠不密,汗随营气而外泄。营病而卫不病,亦为卫不与营和,故用桂枝汤本方,以和营卫二气,加龙骨牡蛎以收外浮之阳,故盗汗可止。若营卫未和,而漫事收敛,吾知其必无济也。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其二
季(左十月十二日) 夜寐喜盗汗,脉阳浮阴弱,宜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四钱) 生白芍(三钱) 生草(一钱) 龙骨(四钱) 左牡蛎(一两) 生姜(八片) 红枣(十二枚)
【按】《要略》云:“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巢源?虚劳盗汗候》云:“盗汗者,因眠睡而身体流汗也。此由阳虚所致,久不已,令人羸瘠枯瘦,心气不足,亡津液故也。诊其脉,男子平人脉虚弱微细,皆为盗汗脉也。”丹波氏云:“《金鉴》云此节脉证不合,必有脱简,未知其意如何,盖虚劳盗汗,脉多虚数,故有此说乎?”吾师则曰此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所得而主之也。如本案所示,即其一例。服药后,每每周身得微微热汗出,以后即不盗汗矣。余用本方者屡,得效与治失精同。吴兄凝轩昔尝患盗汗之恙,医用浮小麦、麻黄根、糯稻根以止其汗。顾汗之止仅止于皮毛之里,而不止于肌肉之间,因是皮肤作痒异常,颇觉不舒。后自检方书,得本汤服之,汗止于不知不觉之间云。本汤既可治盗汗,又可治遗精,更可治盗汗之兼遗精者,所谓虚劳人是也。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05 发表于: 2012-04-14
心慌慌 用桂枝龙骨牡蛎汤
2010-01-08 11:30:33 网络转载 【大 中 小】 【打印】 我要评论(0)条 新浪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More...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是笔者在临床中治疗阳虚心悸证的常用方,治疗效果比较理想。譬如刘某经常心悸,并经西医诊断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屡屡服用中西药,治疗效果总是时好时坏。笔者根据病证表现而辨为阳虚心悸证,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约20余剂,数年心悸得以解除,之后复经心电图等检查,一切均恢复正常。同时还要指出,心悸病变证机若非阳虚,不能用此方治疗,若逆而用之,不仅没有治疗作用,反而还会引起其他变化。对此要特别引起重视。

  方药组成 桂枝10克,甘草10克,龙骨18克,牡蛎18克。

  用法服法

  本方既可作酒剂,又可作为汤剂。酒剂制法是 白酒800毫升,将上述4味药纳于酒中,密封约1周后,即可服用,每次服用约5~10毫升左右,病轻者每晚服1次,病重者早晚各服1次,10天为1疗程,病轻者服用1~2个疗程,病重者3~4个疗程。若欲巩固治疗效果,也可断断续续服用。汤剂制法是将上述6味药置于砂锅内,加水约500毫升左右,煎煮约50分钟,取药汁去药渣,即可服用。用药10天为1疗程。病轻者需服用1~2疗程,病重者需服用3~4疗程。

  作用特点 温阳益气,重镇安神。

  临床运用 阳虚心悸证 心悸,胸闷,气短,恶寒,手足不温,舌淡苔薄白,脉弱。

  加减用药

   若气虚明显者,加人参、白术;若气短者,加黄芪、山药;若胸闷明显者,加蛤蚧、木香;若心烦者,加知母、百合;若胸满者,加甘松、香附;若梦多者,加酸枣仁、磁石;若手足发凉者,加附子、细辛;若有脑病者,加元胡、五灵脂;若舌苔腻明显者,加薤白、瓜萎等。

  临床扩大应用

  急、慢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大动脉灸,浅静脉炎,心律失常,神经衰弱,末梢神经炎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均可以本方治疗。

  使用注意

  1.阴虚内热者,禁用本方;

  2.瘀血内阻者,痰湿内盛者,阳热体质者,慎用本方。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06 发表于: 2012-04-14
桂枝龙牡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小品》云: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三两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一)

仲景的补药路数最安全也最险:



虽然虚劳体质多伴随发热、口渴等症状,后世医家多以清凉滋阴补,这是对病状妥协、好让病患感觉舒服,但仲景不妥协,所以会发现,仲景的补药有时候会有一点危险,以病人的体质用到这么暖的药,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舒服的后遗症,但相对而言,仲景的选择反而是比较安全的补药,因为吃补药不当可能会导致邪气束在里面,让很多病都治不好,就像熟地黄如果使用不当会把很多邪气黏在里面,像人参、黄耆也会束到人,故从长期来看,仲景补药的路数是比较稳的。例如桂枝龙骨牡蛎汤可以处理遗精早泄的问题,一般都用固涩的思维处理,但研究经方的学者就会觉得它让身上的营养去到该去的地方。



一般补药都要兼顾补泻同用,才不会补太过而闷在里面,所以肾气丸用地黄补肾就要用泽泻泻肾,用山茱萸补肝就要用牡丹皮泻肝。这种思维就对后世医家有很多启发之处。但也有推翻这个思维的例如张景岳的左归丸、右归丸,就把泻的药拿掉,看起来比仲景补药更补,但吃久了就觉得有些闷住。



症状与药方的重整

虚劳的篇章脉证很乱,需要拆解后重新整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是:一、描述虚劳体质的哪一句话可以对到桂枝龙牡汤、小建中汤或肾气丸?二、关于虚劳的许多零碎的情报,究竟要合乎几句话才可以决定那是虚劳体质?例如仲景说虚劳人消化功能不佳、容易拉肚子?但如果一个人容易拉肚子,可不可以就断定他是虚劳人?

其实仲景这种写法读久了就会发现,关于虚劳的症状,在临床上不太一定要用哪个方?例如老人家脚软无力,就不一定是桂龙牡或肾气丸。

补药的基本禁忌,就是感冒不可吃肾气丸,但小建或桂枝龙牡就不必管是否感冒。像有一麻黄汤症的感冒又手脚冰冷,先给四逆汤让手脚暖回来再用麻黄汤发汗,一天就好了。

薯蓣丸是给三天两头就感冒的人吃。感冒的密度频繁到没有机会吃补药。



虚劳与其它病症的区分

例如虚劳跟水毒到底如何区分?到底要吃真武汤还是小建中汤?现代人的体质很多都是阳虚阴实到极点,一出手就很适合四逆汤、白通汤、附子理中汤、真武汤,可是那又对不到仲景虚劳的范围了。



虚劳补药排列次序的意义:从阳虚到阴虚

虚劳篇的方剂,从桂龙牡汤到酸枣仁汤,按排列的次序,虚劳的状况是从比较偏阳虚慢慢到比较偏阴虚的状况。亦即到了肾气丸、酸枣仁汤,处理阴虚的就比较多,桂龙牡汤处理阴虚就比较少。薯蓣丸跟大黄蛰虫丸处理的是比较特殊的功能。



桂龙牡汤、建中汤都以桂枝汤底结构,用调和营卫,让补药补得进去

桂龙牡汤跟建中汤都是桂枝汤底,其结构对于补虚劳的意义,主要是以「调和营卫」,做到后世补土派所要做的事。很虚的人要开补药,往往补不进去,这关系到消化功能、甚至肾脏功能的问题。脾肾两关是一定要突破的难关,看来是阴虚体质,但仲景治阴虚的标准方是麦门冬汤、炙甘草汤,放在咳嗽篇而不放在虚劳篇,脾胃很糟,若吃一帖煎剂的炙甘草汤,有可能会拉肚子,因为消化不动那些地黄,仲景在提到肾气丸时有一个要点是「饮食如故」,胃口很好,才可吃肾气丸,所以重点是要让病人能够消化补药,否则身体没有容受补药的空间,就会闷在里面,如果是滋阴药,通常就是拉肚子;如果是补气药,就会束到。



体质太寒无法受补要先吃暖脾胃的药

很寒的体质消化机能不强,经脉都是冷的、收缩的,热药还没进去就被挡出来。体质塞满水毒和寒气或者脉管不开,补药没有进去的机会,要攻克的第一关就是消化机能。先吃健脾丸,吃了不会闷不会束,胃口比较开,再吃五味异功散,如果还OK,再吃比较热的香砂六君子,如果不会上火再吃理中汤。因为有人一开始连理中汤都吃不进去。

或者有些人身体很寒,那就根本要吃到附子剂了,每餐饭前吃一瓢里面微微有些热药的厚朴温中汤或实脾散,可能会觉得有点燥,吃久了身体慢慢习惯了再开始吃补药。

仲景对此现象的处理方式就是用桂枝汤结构来调和营卫,用姜枣、桂芍的力道,让脾胃收到药之后发到腠理之间把邪气逼出来,所以桂枝汤结构可以从脾胃钻到皮表,这条路打通之后补药才补得进去。所以经方家就会说,营卫不调不容易开补药,人参黄耆吃下去全身都会闷闷的。



桂枝龙骨牡蛎走阳药的路线,却可以做到滋阴的功效

同样是桂枝汤底,但桂龙牡虽然没有滋阴的药,因为龙骨牡蛎是镇固阳气的药,但桂龙牡最奇怪的是滋阴的效果蛮好的,如果一个人血虚很厉害,吃了桂龙牡会觉得几天之内很没力的肝脉开始变扎实了,所以他的确可以把能量收到血分补血,可是它走的是阳药的路线。很多血虚的人吃了桂龙牡一样会上火,即使如此我们还是非常珍惜桂龙牡的结构,就是因为调和营卫的桂枝汤底可以做到很多补药做不到的事。

天雄散在结构上比较是,当人体吸收的营养不知道往哪里摆,就会往没有用的地方乱用,脾胃、呼吸都会吸纳到很多养分,但如果吸收营养的通路没有出来,男人就会遗精、女人就会变成白带。天雄散就是把肾打开一个开口,让身体最后的储藏库肾脏有能力把营养收纳起来,气血就不会往不该去的地方去。这是桂龙牡结构跟天雄散结构所做的事。



小建中汤补肝脾肾,黄耆建中汤对体质虚的胃溃疡效果更佳

小建中汤结构可以补肾补肝补脾,里面加了很多麦芽糖就是让脾胃得到滋补,把营养送到该去的地方,而他的主症就是对身体很多脆弱化的东西都很有帮助。黄耆建中汤就是让身体更多小地方可以补得好一点,例如体质虚的胃溃疡,黄耆建中汤就比小建中汤好一点,让胃重新长起来的效果更好。



肾气丸用六味药打通桂枝、附子进入三阴经的通路

肾气丸会把能量归着在三阴经上面,小建中会桂龙牡则无法做到这件事。所以肾气丸很难说它到底是滋阴还是补阳,他有很多地黄,但同时也有桂枝和附子,用六味药造出的三条路把桂枝附子的药性送到三阴经。亦即一个人需要桂枝附子,但若没有地黄、泽泻、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六味药,光吃桂枝附子,人就会干烧,有了六味药,阳气就可以收纳进去。



仲景补药方的思维:先让身体具备收纳补药的能力

从桂龙牡的调和营卫到肾气丸的打通三阴经,仲景只有一部份力量放在「补」这件事,更大的一部份是补进去之后到底要怎样收纳?如果身体没有空间收纳补药,再补也是闷闷的。所以制造出一个能补的空间是学习仲景方的重点。补药是好东西,但历代医家都斥责有很多人吃补药吃到补坏掉,所以有很多药虽然是好药,但我们都不知道这个药物跟身体之间如何建立使用的通路。

吃惯人参黄耆的人看到桂龙牡会觉得有点不够高档的贫穷感。但仲景为我们画出一条线:吃小小补无效,就不要想吃更高档的补药。要想的是身体为什么让小小补药无效?身体运化机能很好,光吃饭就够了。

当然情志的影响更为重要。很多人的精神状态就是一种虚劳。整天担忧自己身体不好,这种不安反而成为他必须吃补药的最大原因。



酸枣仁与失眠

酸枣仁汤比较有碰触到滋阴的补药,酸枣仁被滥用在不是虚劳的失眠。一般神经紧张的失眠,半夏秫米汤、黄连肉桂、栀子豆豉之类交心肾的方子会比较有用,或者神经紧张睡不安稳桂龙牡、柴龙牡反而比较有效。酸枣仁汤是虚烦、虚劳的失眠。形成原因最好是太累所以睡不着。本来晚上血要归肝、心、脾休养,肾气丸是让阳气进入肝脾肾三经而以肾经为主,酸枣仁是血归肝心脾而以肝经为主(脾统血、肝藏血、心生血),如果习惯熬夜,血不再习惯回到肝脏,肝脏就不让血回来了,酸枣仁汤可以把血赶回家休息,所以有滋阴养血的效果。但他用芎藭这味药,芎藭用久会伤血,但这里就是硬着用芎藭把肝脏打开来让血进去休息。亦即用比较少的芎藭和较多的酸枣仁达到疗效。

刚开始熬夜比较辛苦,但越来越能熬,过了该睡的时间还不睡,也不觉得辛苦,长年下来就造成血虚,那就是酸枣仁汤症形成的时候。

同样是补血养血,酸枣仁汤又示范了一次怎样让血回肝,如果没有要让血回肝的问题,最补血的是炙甘草汤,但有些人的血已经无家可归了,酸枣仁汤就有用。

如果不是熬夜熬成习惯的失眠,那就不是酸枣仁汤了。不过有些人用了酸枣仁汤也会好一点,因为失眠一段时间之后也会变成酸枣仁汤症。



经方与肺结核

历代经方家都很珍惜仲景虚劳方启发的思路,但历代对虚劳补药也有推开又靠近、靠近又推开的,其关键点就在肺痨。古人定义「劳」,往往跟阴虚拉上关系,「虚」跟阴阳两虚都有关系,而虚劳篇就很容易想成跟「痨」有关,后代的观察,最容易被称为痨病的就是肺结核,所以很多经方加就会想要把虚劳方拿来治肺结核,因为他们都不相信仲景没有教我们医肺结核。为了成全「经方可以医万病」的美名,再三尝试用虚劳方治肺结核,可是失败率颇高,慢慢就搞坏了跟虚劳方的关系。

我们不妨姑且假设仲景并没有把肺结核当作一个主症处理,有些病用六经分类的方法处理,剩下的就分别谈。所以经方对肺结核的处理是东一点、西一点,一个阶段可用桂龙牡、一个阶段用麦门冬汤、到肺纤维化时,真武汤跟炙甘草汤。所以经方并没有一个方子可以包医肺结核,因为肺结核这种细菌性发炎的病有几种火不是补虚的方子可以退得掉。



仲景虚劳方伟大的地方是用温药,这是后代医家不敢用的。

如果我们能放弃用虚劳方治疗肺结核,虚劳方用起来就会很舒服,否则挫败感会很大。而如果我们把虚劳方用得很熟悉,说不定看到什么病就可以用虚劳方来处理得很好。



薯蓣丸跟大黄蟅虫丸的对比

当一个人身体结构上已经千疮百孔,动不动就感冒。薯蓣丸可以把身体的漏洞一一补起来,同时把身体里面的邪气也扫出去;大黄蟅虫丸跟薯蓣丸相反,一个人曾有精神创伤,乃至于身体有很多瘀血,甚至瘀在微血管,身体的养分无法送达,所以身体的某些皮肤永远都是干燥成块,好象长癣一样,吃东西不香,吃了营养也不长肉,身体都被瘀血塞住,补药也补不进去,用各种破血药一天吃一点点,慢慢把身体塞住的地方化开。

    如果能依主症来吃补药,效果就会很明显。如果想要身体更强,吃补药搭配做运动,可以让补药更有效果。



【13.33】女劳,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其腹胀如水状,大便溏而黑,胸① 「胸」:白云阁本与会通本作「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



硝石矾石散方:硝石(熬黄) 矾石(烧) 各等分? 右二味,为散,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大便黑,小便黄,是其候也。

女劳是性生活不检点的时候,手心发燥热,可以用小建中汤镇压。如果是长年的放纵,身体或是上虚火,或是因为接触到不太对劲的人气,身体开始累积一些不干净的热气,皮肤容易发黄,肚子鼓鼓的、人黄黄的,印堂发黑,可以用硝石矾石散把那些不干净的东西拔掉,再用其它补药。



(二)

【13.20】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仲景对虚劳的辨证点看起来好象很乱,但他所提到的重点,很多后世医家都没有提。光是20条这句话,在临床上就非常的重要。否则,你看到一个人脉很旺,你会以为他身体没问题,其实他已经是千疮百孔。

通常把脉看到一个人的脉越细越沉越没力,我们会觉得他很虚,但这一条告诉我们,虚到底的人脉是很旺的,因为血液带不动氧气了,只好心脏拼命让血能过去多一点好让身体能吃到氧气,所以这种虚性代偿的心脏努力跳动,喜欢把肺结核跟虚劳连在一起看的人就会说,肺结核末期就是这种脉。



男子平人:指一般没有在生病的人。男子亦包括女子。

极虚:不管浮中沉,脉跳得很弱很弱。

脉大:脉把起来宽宽扁扁的,一大片。仲景有说到劳症有马刀挟瘿,我把到一个人就是宽宽扁扁的脉,他是不管吃什么苦都可以用精神力应付的人,我问他有没有淋巴结块?他说有。当一个人的脉是这样时,全身一定有淤积的现象。这种宽扁的脉好象用一种意象告你说,身体的气血流动就像一条没什么水但很宽的河川,那一定会有淤积,不是在血管就是在淋巴。另外还有一种虚劳脉也算在脉大,脉很强,好象要得到阳明病白虎汤症的时候。



【13.21】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13.22】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13.23】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差,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13.24】 男子脉浮弱濇,为无子,精气清冷。



虚劳辨证

虚劳篇的条文具有较广泛的共通性。24、25看来是针对桂枝龙牡汤、天雄散的辨证,26、27针对小建中汤的辨证,临床上其实这些主症都可以当参考点,不一定要选哪个汤。



【13.24】 男子脉浮弱濇,为无子,精气清冷。



男子:上回讲「男子」也包括女人,但仲景书在写作时也有刻意分别男女。虚劳似乎是男子较容易发生的疾病。

脉浮弱濇:「脉浮」是里虚,「弱濇」脉没什么力,跳得不流畅,有点摩擦感,这是里虚时血跟津液不足,人干干的。但有些人一辈子脉浮弱濇,瘦瘦干干的,似乎也不一定就「无子」。但虚劳体质的人,身体会倾向于将较次要的生殖能力撤销,就像厌食症的人乳房缩小、月经停止。

精气清冷:用现代说法就是精子数量不足、活动量不够。这个辨证点最直接对到天雄散、其次是桂龙牡汤。可是若有一点点小建中汤汤的主症,小建也很好用。可是现代人没有后代,往往超出仲景虚劳的范围。例如曹颖甫批注此条时就提出虚寒体质的人,不论男女,一个冬天吃三锅当归生姜羊肉汤加生附子,就不会绝后。还有些女人不容易怀孕,一怀就流产,有很多是真武汤症。

其实仲景的补药往往不太补(参上周纪录),因为汉朝时虚劳是一个人的营养吸收输布管道有了问题,但现代人的体质跟汉朝人有了很大的差异,水毒或虚寒体质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临床上不一定只有虚劳篇几味药适用。

下面两条让我们可以专注在桂龙牡、天雄散的适应范围,桂本把两个方剂放在一起,金匮则「不知道要把天雄散放在哪里」,所以过去两千年对天雄散的适应症是很模糊的。



【13.25】 失精家,少阴脉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者,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者,男子则失精,女子则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天雄散亦主之。



失精家、阴头寒,目眩,发落:在宋本「目眩」还有一个版本叫做「目眶痛」。「目眶痛」的确是桂龙牡很好用的辨症点,是什么道理?不知道。

   少阴脉弦急:金匮写成「少腹弦急」,小腹绷得紧紧的。但临床上桂龙牡汤症患者小腹松软的很多。所以宋本「少阴脉弦急」我觉得是比较有意义的。若左右尺脉细细的、绷得紧紧的,肾脏、泌尿系统到底怎么了?

脉极虚芤迟者,为清谷、亡血、失精:「清谷」是吃什么拉什么、肠胃很虚;「亡血」女子血崩、男子受伤失血,或血虚;「失精者」:梦遗、早泄或自慰过多。「脉极虚芤迟」,脉跳得很缓慢,「芤」读音ㄎㄡ,是葱管,脉把起来像薄薄的水管。这种脉就可能有清谷、亡血、失精的问题。

脉得诸芤动微紧者,男子则失精,女子则梦交:「芤」是空空的;「动」是脉上有一坨东西特别活泼。一个虚劳患者本来身体就很差,在行房后二十四小时内他的右尺脉相就可以把得到一条微紧的脉上面有个小东西,好象有一个小水泡。这是因为失精之后。制造精子的功能在赶工。女人的少阴脉出现尖尖的小凸出,通常是刚怀孕的时候,受精卵刚刚着床,身体会觉得有点排斥,脉像在发炎。

也有医家认为,这个「动」脉其实是一坨痰。因为桂龙牡的主症有一半都挂到柴胡龙牡汤那边。如果芤动微紧的脉是失精脉,只有尺部把得到;若是痰症或神经官能的虚劳,那就寸关尺都把得到。

要把出「芤动微紧」的脉不难,难的是虚劳脉有很多种,而不一定桂龙牡汤症的患者都有芤动微紧的脉。所以这个脉相只能说是多给一个参考的左证。

    历代医家对桂龙牡与天雄散的分类来说,两方剂在处理虚劳时,较偏向阳虚。小建中汤芍药很多,又有很多麦芽糖,滋养的成分较多,故较偏阴虚。而纯粹的阴虚,像黄连阿胶汤、炙甘草汤、麦门冬汤,则根本不在虚劳篇。

而桂龙牡跟小建中汤在虚劳体质上是怎样的绝对判别点呢?因为若是房事太多、腰酸背痛、手脚酸软、五心烦热、梦遗,是小建中汤比较有效。

然而到底什么才是桂龙牡指向的?我的解释较偏向于——那是一种神经紧张的状态。也就是,人会变成虚劳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心理方面的。讲义第七页我引了内经的条文提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亦即上古之人青少年期、壮年期、中年期各有一百岁。「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补。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这段话在临床上是很有意义的,一个虚劳体质的人往往关系到他在日常生活中的情志。而交感神经是中医所谓的「阴」、副交感神经是中医所谓的「阳」。人只要是因为「怕」而做什么事情就会动到交感神经。当你在怕得不到、怕失去,就会动到交感神经,也会牵动肾上腺髓质素,但这个区域的运作很消耗身体。相反的副交感神经动的是肾上腺皮质素,把身体的胆固醇制造为类固醇,帮身体消炎、提高免疫力,让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顺畅。所以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属阳。

人类跟动物相比,人模拟动物有更多的性欲,这多出来的性欲其实是为了抒解紧张。除了修道人,一个普通人要从交感神经切换到副交感神经最简单的作法就是性行为,所以古代称房中术为「调阴阳」。而性活动中,前戏玩乐玩乐属于副交感神经,射精则属于交感神经。故而中国的房中术并不在意有没有射精,但现代人往往反其道而行,所以成为阳虚的失精家。

性欲是从人的神经不平衡来的,当一个人习惯于用射精解决压力时,他就会受到交感神经世界不健康的性欲结构所支配,看到色情的东西会有反应。如果是副交感神经,那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人跟动物其实是很像的,在性活动中,雌性动物藉由分泌某种气味而刺激雄性动物勃起,故雌性动物具有高度的主导权。

所以,解决「失精」的根本之道还是从神经平衡入手比较稳当。一个「处处有爱心」的人往往长久处在神经不平衡的状态,这种人的身体通常都很烂,因为这样子动神经,身体就会处在持续损耗的状态。这种体质就比较是桂龙牡的体质。所以有龙骨牡蛎可以镇定神经,或柴胡龙牡汤可以去痰,可以消除神经上的伤痕。总之。当一个人没有能耐平衡自己的神经时,桂龙牡可以帮忙,否则他会时时刻刻都处在微微的紧张感之中,以致于身体抽不出时间好好的长养自己。而这种虚劳是今日社会非常主轴的虚劳。



要摆脱虚劳体质,最重要的是不要被恐惧所支配。

把神经紧张变成性欲是基本结构,再压抑则会变成高度的沮丧,或失眠、或免疫机能坏掉的红斑性狼疮。所以中国人调阴阳的论点套用在桂龙牡汤是比较适当的。当然也有人是身体哪里不通,不一定都是神经衰弱。



梦太多而睡眠浅,也可以用桂龙牡处理,



桂枝龙骨牡蛎汤方: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三两 牡蛎三两?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龙骨收摄全身阳气,牡蛎收摄血分的能量,所以牡蛎可以补血生津,但它无法积极的帮助造血、造津液,因为能量离开而损耗血跟津液,牡蛎会有帮助。桂枝汤本身就是调营卫的,所以这个方剂等于是里里外外走一遍把能量抓住,不要散失。桂枝汤调营卫就包含了身体消化吸收运化的功能,让身体安稳下来,让营养去到该去的地方。这中间不要火车脱轨,把能量压制住。所以龙骨牡蛎有安定神经的作用。这是神经失调的部分。也有人从痰症的角度来讲说是神经质的人都有惊痰,这也对。

桂龙牡汤在临床上比较奇怪的是,以方剂结构而论,让阳气不散失的药,以吃药结果来论,他是一帖非常补血的方。左手关脉(血分)把起来很虚的话,吃当归补血汤、地黄剂,可以让血分不要那么空、那么虚,结果是吃桂龙牡血分的脉恢复得特别快。所以他可以把能量收摄在血液中让血液变强。



桂枝龙骨牡蛎汤服用法:科中一次八克、一天三次;煎剂乘以0.1

专治掉发的「落建」声称头发是靠很多微血管在维系着,在中医的看法阴虚身体燥热,头发容易变白,治头发白的药物偏向滋阴、比较凉的药。掉发则是头皮上的血管品质不佳,或说是头皮上的湿气较重,但平均而言若是虚劳的桂龙牡汤症,掉头发靠桂龙牡是很有效的。科中服用法:一次不能少于五公克,临床上观察,桂龙牡若份量不够,会产生药症相反的问题,亦即,梦遗的人如果吃两公克桂龙牡,往往第二天情况更严重,药物跟身体会产生阻抗。我习惯的吃法是一天吃三次,一次八公克。不然就做煎剂,乘以0.1,不用乘以0.3,桂枝、芍药放三钱,龙骨牡蛎则要放到八钱到一两,因为药量变小、煮的时间变少,龙骨牡蛎的药性就不容易出来,大枣放四颗。这一天的份用起来满安稳的。

掉头发吃桂龙牡会在两三天之内改善,但是秃头要吃桂龙牡重长头发则有难度。但是体质寒的人吃了桂龙牡这种暖的补药,往往会口干舌燥上火,仲景补药中桂龙牡对加味药的排斥性很强。

小建中因为有滋阴的效果还下得去,但是需要桂枝龙骨牡蛎汤的人却往往血虚到干掉的人,阳气收到血里面,血里面却没有足够的津液,就在那里烧到人很难过。



讲义第四页(005讲义/补药篇)有「桂枝龙牡汤」加减补充【二加龙骨牡蛎汤】(南北朝~宋.陈延之《小品方(经方小品)》:龙骨汤,治梦失精,诸脉浮动,心悸少急,隐处寒,目眶疼,头发脱者,常七日许一剂,至良。方: 龙骨、甘草炙,各二分,牡蛎三分,熬,桂心、芍药各四分,大枣四枚,擘,生姜五分。上七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虚羸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三分、附子三分,炮,故曰二加龙骨汤。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



这个加减法强调「虚羸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三分、附子三分,炮,故曰二加龙骨汤。」是比较容易被接受的加减法。仲景补药方中小建中、黄耆五物汤加减都可以,但桂枝龙骨牡蛎汤结构稍微加减,药效就坏掉了。桂龙牡加减只有二加龙骨汤好用。

血分枯竭发热的人,放桂枝会更热,所以先去桂,此外,人干干的需要把水打上来,用桂枝汤结构没用,要用附子,等于是用真武汤结构,所以要放三份的附子,桂枝三钱换成附子三钱。白薇去浮热,不太寒,带点咸味,可以妇人调经跟容易怀孕,后来在临床上发现白薇还可以主治利心阴、治血枯,吃桂龙牡而上火发干的人,往往是因为血枯跟心阴不足。皮肤表面主观上有热烘烘的感觉,可是摸起来一点也不热,或者舌尖发红、舌边缘暗红,也血热的现象。所以如果一吃桂龙牡就出汗的白薇就加重,脚冷附子加多一点。



去桂加白薇附子是基本打法,可是大陆经方家胡希恕说,有白薇在可以不去桂,因为桂枝也烧不到哪里去。所以,不去桂,但附子、白薇可以加重。

睡眠品质不好的人,桂龙牡很可以安定神经,可以让人的阳气收敛去休息,很多神经衰弱的病桂龙牡都可处理得不错。如果睡不好而胸中烦闷,这是栀子豆豉汤症,但吃过栀子豆豉汤吃了一天可以睡,再吃一天就觉得难过,因为人虚了,因为栀子会泻热,所以不妨第二天就改吃桂龙牡汤。心肾交之后接下来让桂龙牡可以处理得不错。

此外,性欲的压抑造成身体紧张、性功能障碍、健忘、小朋友容易尿床,桂龙牡都可以处理;但处理小朋友尿床有其它的路数,谈到葛根汤医案时提到过尿床如果后脑杓发僵那是葛根汤处理,因为气化机能当掉。所以还是要看主症,小建中汤治尿床也很不错。基本上桂龙牡处理小孩尿床跟老人膀胱无力都很厉害,肺冷容易遗尿,要用甘草干姜汤处理那就不是虚劳。桂龙牡汤症是慢慢形成的体质。半夜盗汗桂龙牡也不错。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07 发表于: 2012-04-14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目录  
•方剂名称
•方剂别名
•药物组成
•处方来源
•方剂主治
•方剂功效
•临床应用
•各家论述
•用法用量
•附注
•评论
方剂名称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方剂别名
桂枝龙骨牡蛎汤、桂甘龙骨牡蛎汤

药物组成
桂枝1两(去皮),甘草2两(炙),牡蛎2两(熬),龙骨2两。

处方来源
《伤寒论》。

方剂主治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心摩,失眠,遗精,阳萎。

方剂功效
安神救逆。潜阳,镇惊,补心,摄精。

临床应用
①惊悸《经方发挥》:殷某某,女,28岁。患者心悸善惊,稍劳则惕惕而动,并喜手按其胸,时有虚烦,已二年之久。近一年来上证增重,日轻夜重,睡眠后惊悸而醒。神志迟呆,记忆力锐减,失眠,自汗,胃纳不佳,手足易次。曾多次用西药调治及服用中药安神养血之品不效。就诊时病情日渐加重,且常恐惧不安,天黑后一人不敢外出,在室中常幻听到有人呼唤她的名字,如无人伴随时,呼唤之声越来越大,惊惕更甚,以致每晚不敢独自在家,诊脉细而弱。考虑为心阳虚衰所致,给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2剂。服后自觉心悸善惊大有好转。又连服5剂,诸证悉愈。后宗此方配制丸药服一月之久,以后概未复发。②遗精《经方发挥》:曹某某,男,20岁,未婚学生。由手淫引起梦遗一年多,起初3至5日遗精1次,以后发展到每日遗精,虽服过不少的滋补固涩药品,效果不佳。伴有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精神不振,潮热,自汗盗汗,面色(白光)白,肌肉削瘦,腰腿疼困,乏力等证,脉细缓无力,舌光无苔。予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为主,加减出入,日服1剂,共治疗不到2月,诸证悉愈。观察2年,并未复发。③失眠《经方发挥》:石某某,男,45岁,干部。患失眠10余年,逐渐加重。近1年来,有时几乎通宵不寐,时觉虚烦不安。虽累用安眠、镇惊之中、西药,疗效不显,时好时坏,伴有头晕、心悸、耳鸣、易汗、手足不温等证;胃纳尚可,不欲饮水,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脉沉迟无力,舌淡,舌胖有齿痕。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茯苓等,服13-14剂后,睡眠基本正常,以后虽有反复,但证状轻微不足为害。又以此方剂制成丸药,常服以巩固疗效。

各家论述
①《注解伤寒论》:辛甘发散,桂枝、甘草之辛甘也,以发散经中火邪;涩可去脱,龙骨、牡蛎之涩,以收敛浮越之正气。②《伤寒贯珠集》:桂枝、甘草,以复心阳之气;牡蛎、龙骨,以安烦乱之神。③《古方选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其义取重于龙、牡之固涩。仍标之曰桂、甘者,盖阴钝之药,不佐阳药不灵。故龙骨、牡蛎之纯阴,必须籍桂枝、甘草之清阳,然后能飞引入经,收敛浮越之火、镇固亡阳之机。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2升半,去滓,温服8合,日3次。

附注
桂枝龙骨牡蛎汤(《内台方议》卷一)、桂甘龙骨牡蛎汤(《医学入门》卷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08 发表于: 2012-04-14
桂枝龙骨牡蛎汤实战技巧



桂枝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原文云:“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该方实为桂枝汤加龙骨、牡蛎而成,虽有桂枝,非治伤寒,此治虚劳也,乃仲景心法。方中桂枝温阳气、助气化、通营血,芍药味酸性寒,调营和血、养肝敛阴,桂芍合用,温阳和阴;生姜、枣助桂芍以和营卫、调气血,甘草调药和中,助芍药化阴养营。桂枝汤外可解肌调营卫,内则补虚和阴阳,加龙骨、牡蛎重镇固涩,又可潜阳入阴,使阴精下泄,虚阳不能上浮,如是则阴阳相济,心肾交通,诸证可解。

  本条主述阴阳两虚失精证治,“失精家”为过失精者,日久阴虚及阳,则下焦阳虚,见“阴头寒”,精血衰少,不能上荣而见“目眩,发落”。《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失去阳的固摄,阳失去阴的滋养,则阴阳间失去正常维系,心火不下交于肾,肾水无上济于心,心肾不交,心神浮动,男子以虚阴挟火则失精,女子以虚阴挟火则梦交,故用桂枝芍药通阳固阴,甘草、姜、枣和中,龙骨、牡蛎固精。文中脉象描述为“芤动(主阴虚阳浮)”、“微紧(主虚寒)”,两脉象见于阴阳两虚之证。另外,临证同种疾病可见不同脉象,如本条“失精家”可见极虚脉也可见芤脉或迟脉,或芤动、微紧等。反之,不同疾病也可见相同脉象,如失精家或下利清谷、亡血者,均可见到极虚脉或芤或迟之脉,究其原因在于阴阳两虚。所以,应用桂枝龙骨牡蛎汤的要点是肝肾俱虚、阴阳失衡、阴阳两虚,在用药的同时应详察病情之久暂与轻重。笔者运用该方于多种疾病之中,取效甚捷,举例如下:

1.颈椎病  黄某,女,41岁,教师,1999年10月21日初诊。主诉:头昏头胀,目眩颈僵、左手指麻木半年余。患者发病曾连续伏案工作多日,后来出现头昏头胀伴左手指麻木,曾于他院检查,经颈部X线片确诊为颈椎病,服药未效来诊。刻下症见头昏沉闷,间有站立不稳,颈僵肩痛,手麻时作,纳可口干,舌苔薄白微腻,脉沉滑。辨证为肝肾不足,下虚高摇,痰瘀阻络,治当培补肝肾,协调营卫,兼化痰瘀。用桂枝龙骨牡蛎汤汤加味治疗,药用桂枝8g,生白芍3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大枣4枚,生姜2片,天麻10g,葛根15g,川芎10g,桑寄生20g,僵蚕9g。服药10剂。二诊头昏、颈僵稍缓,仍腰背酸软,原方加川断15g,桂仲15g,嘱服药1月后诸症消失。上方间断调理2个月巩固疗效,1年后追访未见复发。

  按:颈椎病以肝肾不足为本,《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再从临床表现可见,就诊者大多在40~50岁,下元已亏,肝肾不足日久,阴阳俱虚,营卫不调,易感外邪,内外相因,筋脉失养,水不涵木,痰瘀渐生,遇过劳或饮食不节即可诱发本病。故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益肝肾,和阴阳,除痰瘀,使升降相因,阴阳相济而已病。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秦某,男,39岁,2002年4月16日初诊。主诉头晕、心悸、胸闷反复发作3年余,加重2周。在他院已确诊为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曾服阿托品、地高辛、丹参片等未效。刻下症见胸闷、心悸、头晕、乏力,畏寒肢冷,大便不实,纳差腹胀,面色少华,唇舌紫暗,苔薄白,脉沉迟而细,偶见结代脉。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48次/分),心律不齐,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3~4次/分;阿托品激发试验示:心率低于90次/分。辨证属心肾阳虚,气滞血瘀,治当温补心肾,通经活络,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药用桂枝9g,白芍15g,生姜三片,大枣5枚,甘草9g,白术20g,制附子9g(先煎),生龙骨20g,生牡蛎20g,川芎15g,香附12g。服药10剂,症状减轻;继服1个月,心率56~60次/分;再服药月余,诸症消失,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8次/分,Ⅰ度房室传导阻滞,阿托品激发试验后心率96次/分。后以此方间断服用月余以巩固疗效,随访2年未再复发。

  按:本病日久,心肾阳虚,阴寒内侵,凝聚难解,渐成阴阳俱虚之态势,气血受阻,营运无力,脉失通畅,阴阳因虚而移位。用桂枝龙骨牡蛎汤通阳益心气,扶正散邪,能切中病机取效。

3.颜面神经炎  姜某,男,40岁,2001年4月27日初诊。主诉口眼歪斜、面部冷感,左侧头面部约有8×4cm范围麻木半个月。曾用中西药及针灸治疗未效,麻木范围有扩展趋势,遂来就诊。刻下症见左侧头部至锁骨区域触觉不敏,麻木不仁,额绞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流涎歪向健侧,鼓腮漏气,面部肌肉抽动,味觉消退,言语不利,面色白光白,舌淡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缓细。诊为中风(中经络),辨证属气血不足,络脉空虚,外邪入中,治当养血益气,祛风通络,方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药用桂枝8g,生白芍15g,生姜3片,大枣5枚,生龙骨20g,生牡蛎30g,川芎15g,防风9g,全虫、地龙各6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5剂后复诊,口角流涎减少,可闭目皱眉,头面部麻木范围缩小,仍有言语欠流利,以上方加钩藤30g,白芥子8g,去防风,再服10剂,口眼歪斜等面神经炎症状全部消失。复以上方去地龙、全虫,隔日服1剂,用半个月以巩固疗效,告愈。

  按:本例为风邪侵袭面部经络,血络受阻,麻木不仁;风邪入中,日久耗伤气血,引血动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发为本病。此时气虚则血滞,血虚则动风,病位尚在肌表,故治以益气活血,祛风通络,用桂枝汤调和营卫,祛邪扶正,加龙骨、牡蛎镇摄浮阳,再配其它活血通络祛痰之品,全方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故获良效。

4.顽固性口腔溃疡  王某,女,31岁,教师,1999年11月4日初诊。主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4年余,时轻时重,日渐频繁。每发溃疡约3~4处,间隔2~3周,多发于月经期间,平素易感冒,患有颈椎病。刻下症见口舌灼热疼痛,时有莫名寒热,口干而淡,虽已初冬仍有微汗阵阵,口腔内侧黏膜、舌侧边缘、颊部黏膜均可见大小不等溃疡面,边缘突起,轻度充血,溃疡面有少许黄白色分泌物覆盖。舌苔薄白,舌质淡有齿痕,脉沉缓。辨证属气血两虚、湿浊内阻,治当益气养血,祛湿化浊,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化裁治疗,药用桂枝9g,白芍20g,甘草6g,生姜2片,大枣3枚,生龙骨20g,生牡蛎20g,土茯苓30g,紫草9g,佩兰8g,川芎10g,柴胡9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5剂后复诊,疼痛已减轻,汗出消失,溃疡面分泌物消失,充血减。以原方再进7剂,口腔溃疡大部消失,上方去柴胡、紫草加地骨皮15g,再服7剂,诸症消失,随访5个月未见复发。

  按:口腔溃疡,中医称为口疮,引发原因较多,常见心脾积热、胃火上炎、阴虚火旺、脾虚湿滞等。本例病程较长,久病入肾,肾气不足,“肾为守邪之神”(《难经·十四难》),故营卫失调,易感外邪,虽有虚火内炽,但表气不固,引动伏邪,又虽初冬汗仍出,且在经期发生较多。证属阴阳俱虚,营卫气血失调,只有用桂枝汤外可解肌调营卫,内则补虚和阴阳,加龙骨、牡蛎潜镇浮阳,故能使阴平阳秘,病症痊愈。

5.梦游症  蒲某,男,43岁,酒店供职,2000年3月21日初诊。其妻陪同代诉:患者近4年无间断性夜间入睡后突然起床,不言不语,摸黑穿衣,下床活动,犹如白昼,或扫地、或抹桌、或洗碗,甚则开门外出,呼之不应。活动时轻手轻脚,从不张扬声响,一般20~30分钟后复上床睡眠,次日询问,否认夜间一切活动。曾于医院做全面体检,未发现异常,经他医院确诊为梦游症,经中西药治疗未效,近半年来发作频繁,近1周每晚睡后1~3小时即起床活动,恐出意外,遂来诊治。刻下症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眩晕耳鸣,倦怠乏力,善太息,纳食不香,易感冒,大便不实,目视昏花,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弦细兼滑。辨证属心肾不交,肝肾阴虚,虚阳上浮,治当养血安神,化痰祛湿,佐以敛阳,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药用桂枝9g,白芍3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甘草6g,大枣5枚,生姜3片,远志8g,菖蒲9g,川芎15g,炒枣仁20g,柏子仁10g,茯神20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7剂后复诊,诸症减轻,仅发作1次梦游,时间约15分钟。继服10剂,精神好转,乏力、纳差等消失,未发生梦游。守原方按症状稍行增减,服药1个月,诸症消失,一如常人。停药观察,未发,随访2年未再发。

  按:梦游症多责之于心肝血虚,久则及肾,或阴损及阳,致阴阳俱虚。阳无阴不附,气无血不留,肝藏血内含阳气是谓魂,魂是精神活动的一部分。本案病久体弱,肝血不足累及心脾,心气虚则神不藏,肝血不足、肾精暗耗则虚阳浮越,“阳入于阴则寐”,今阳不内潜,肝魂受扰,魂神失守,发为夜游。方用桂枝汤调营卫、补气血,佐龙骨、牡蛎涵敛浮阳,菖蒲、远志醒脑开窍,柏子仁、茯神、枣仁、白芍、甘草养血安神,诸药合用,调补阴阳气血,肝血得补,阳气可平,阴阳协调则心神守、肝魂藏而愈。《中国中医药报》

延伸阅读: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如何治疗多动症?
王涛等报道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多动症14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处方:桂枝6g,白芍10g,生姜5g,甘草8g,浮小麦20g,大枣12g,龙骨20g,五味子10g,远志5g,胆草10g。日1剂,浓煎500ml,分3次饭前服,一般服药5剂后,症状即可减轻,20~30剂后可获痊愈。临床症状消退后再继服药1周方可逐渐停药。本组14例患儿,经服本方后,症状完全消失者13例,另1例服药5剂后未见明显好转,故加服维生素B?620mg、谷维素20mg、维生素E20mg、安定2.5mg,均3次/日,最后获痊愈。全方主要作用为调和营卫,养心安神,平肝熄风。... >> 详细

桂枝酒(一)——(跌打损伤)
【配方】辣桂。【制法】上为末。【主治】打扑伤坠,瘀血溷闷,身体疼痛。【用法】每二钱温酒调下。或用辣桂一分,大黄、当归各半分,每三钱生姜、紫苏煎服,取下黑物即安。或末有药,仓卒且服米醋一小盏,亦散瘀血。说明:《永乐大典》注出《大全良方》。... >> 详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09 发表于: 2012-04-14
桂枝龙骨牡蛎汤


材料:

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


做法:
将上七味洗净,碎细,放入砂锅内,加水七碗,煎取汁三碗,去渣,分三次温热服饮。


用途:
镇惊安神  男子遗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  亡血失精  为清谷  脉极虚芤迟  发落  目眩  阴头寒  失精家少腹弦急  止血涩肠  敛汗固精  女子梦交  


失眠第一方————半夏秫米汤

   半夏秫米汤即《灵枢》卷十之半夏汤,为《内经》仅有十方之一,专为不寐而设。原文记载其组成、用法及功效“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为治疗不寐之良方,功效显著。《方剂大词典》收载有此方,但其“主治仅记为‘痰湿内阻,胃气不和之失眠”,现代许多医者也多将其用于饮食不节,宿食停滞,“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失眠,窃以为有所不妥,如此大大地局限的了半夏秫米汤在临床上的使用范围,也有违于《内经》设本方的主旨。
   《内经》称失眠为“不得卧”、“目不瞑”、“卧不安”、“不眠”等,相关论述散见于《灵枢·营卫生会》、《灵枢·邪客》、《灵枢·大惑论》及《素问·逆调论篇》等20余处文献中,对于失眠的认识已经比较丰富半。夏秫米汤无论是立方立旨、方药组成还是煎服法等方面,都对后世临床失眠病证治疗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后世方书及历代医家屡有记载,许多治疗失眠的传世之方也是以此为祖方,故半夏秫米汤堪称“治疗失眠第一方”。试简要论述如下。

1 立方依据

1.1 睡眠生理《内经》认为,生理睡眠发生的根本机制是营卫之气的正常运行。《内经》的睡眠理论,实际上是在“人体五脏与四时阴阳相通应”的观念指导下形成的,人体的阴阳消长与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节律相应,而有睡眠与觉醒活动的日节律,正如《灵枢·口问》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这种人与自然统一的综合睡眠机制,其中心环节,就是营卫之气的运行,即人体是通过营卫之气来对生理性睡眠节律进行调控。《灵枢·营卫生会》云:“营在脉中,卫在脉外,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日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元已,与天地同纪。”《灵枢·大惑论》亦云:“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都对营卫运行、阴阳相贯的生理进行了明白的阐述,指出营、卫之气按不同的经脉次序运行五十周后,于夜半子时相会于手太阴肺经,并循环往复。卫气日行于阳经,则阳经之气盛而主动,神动而出于舍即寤,人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卫气夜行于阴经,则阴经之气盛而主静,神静而入于舍即寐,人疲乏困顿,需睡眠休息。因而,对于人体生理睡眠节律的维持,营卫之气的正常运行,机体阴阳调和是根本。

1.2 睡眠基本病理由于睡眠觉醒生理节律的根本机制在于营卫之气的正常运行,《内经》认为,卫气运行不循于常道,阳不能够入于阴,营卫失调,则是失眠一类病证的基本病机。卫气日间行于六阳经(属六腑),夜间行于六阴经(属五脏),因而各种致病因素,包括脏腑(无论哪脏哪腑)功能失调、邪气入侵客止于体内以及体质差异因素等,凡影响到卫气的运行,使营卫之气运行失度者,都可致阳不入于阴,阴阳相交之路受阻而影响睡眠,导致多种失眠病证发生。
    《灵枢·邪客》指出:“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人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面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灵枢·大惑论》亦言:“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得瞑矣。”皆指卫气滞留于阳经,夜晚不能尽行于阴分而失眠。此“阴虚,故目不眠”与一般所谓“阴虚”(如六味地黄汤证)的概念有不同,乃卫气运行失常之阳盛于外阴虚于内,阴阳不相交通
1.3 治法确立明确了营卫失度、阴阳失和的失眠基本病机,《内经》就提出了具体的施治原则和方法。《灵枢·邪客》云:“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所谓“通其道”者,谓祛除厥逆之邪气,开通阴阳交会的道路,使阴阳之气调和贯通,则能安卧入眠,故《灵枢·邪客》其后又借黄帝之言评半夏秫米汤日:“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得和者也。”由此而能“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所以失眠病证的基本治疗法则就是:补泻兼施,交通阴阳,和调营卫。体现贯彻此法则的基本方是半夏秫米汤。

2 运用

2.1 辨证要点临床症状即以失眠为主症,轻者每晚能睡2、3小时,重者数日彻夜不眠,昼日神倦体乏,头晕纳减,甚至神志恍惚。具备上症,即可应用此法此方;伴有其它见症时,则可根据中医辨证适当分型论治。

2.2 组方分析半夏秫米汤由半夏、秫米二药组成,药味简单而意旨深厚。半夏性温味甘能通阳,降逆而通泄卫气,李时珍《本草纲目》言半夏能除“目不得瞑”,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法半夏有良好的镇静神经中枢的作用;秫米性味甘凉能养营,益阴而通利大肠,李时珍说:“秫,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半夏汤(即半夏秫米汤)中用之取其益阴气而利大肠也,大肠利则阳不盛矣。”(《本草纲目》卷二十三谷部);“流水千里以外,扬之万遍”者,即后人所谓甘澜水,其源远流长,能荡涤邪秽,疏通下达,取此煎药可以调和阴阳
半夏、秫米合用,而助以甘澜水,使本方有通有补、有升有降,共成补虚泄实、沟通阴阳、和利营卫之功。所谓“通其道而去其邪”,则“其卧立至”。故凡失眠病证,皆可以此方为基本方治疗。另可根据具体病情,做适当化裁,如心脾两虚加党参、炒白术,痰热扰心加黄连、淡竹茹,食滞胃脘加陈皮、六神曲等。方中半夏的用量较大,可为常用量的4-6倍,常可用至40-60g。秫米,《类经》注为“糯小米也”、“北人呼为小黄米”,因药房不备,今医多遵吴鞠通意,代之以薏苡仁。

2.3 病案举例病案1.金某某,女,21岁。久患失眠,每晚只能入寐三四小时,即使寐亦多梦易醒,醒时口苦,但不口渴,痰多食少,食后噫气,多食则吐,进干饭则梗阻胃脘,大便隔日一行而硬结涩痛难下,舌润,脉濡细稍数。1963年4月23日初诊投以《灵枢》半夏汤加味(半夏一两,糯米二两,夜交藤一两),连服3剂,失眠显著好转,每晚上床不久,即能人寐直至天亮,只是稍有响声即被惊醒,但亦随醒随睡,不似过去醒则不能再入睡,大便虽仍硬而易出,不似过去艰涩难下,痰亦大减,食欲渐开,但食后仍感胃脘不适而时时噫气;复诊守上方加旋覆花、陈皮、甘草各五钱,再进3剂,大便通畅,失眠痊愈。(万友生《伤寒知要》)

病案2.龚某某,女,26岁,1977年4月28日诊治。失眠半年,每夜服泰尔登两粒方能人睡。口苦,胸闷,心烦,急躁易怒,心悸,时有恐怖感。舌苔黄腻,脉弦滑。证属痰热扰心,即以上方(半夏秫米汤:法半夏、薏苡仁各60g)加黄连15g。嘱停西药。服药当夜即能安静入睡,梦少,口苦、胸闷、心烦亦减。继服2剂,诸症如失。(《新中医》1983年第ll期)

病案3.某女,40岁。半年前因与人吵架而致心烦不寐,难以入睡,甚至彻夜不眠,伴有头痛头沉,五心烦热,半年来服用安定、舒乐安定,效果不佳。给予半夏秫米汤,7天后睡眠大为改善;继用7天,诸症若无,随访半年无复发。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