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活胜湿汤羌活胜湿汤是由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川芎等组成的汤剂,有同名数方,药味大同小异。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风湿在表,头痛项强,腰背重痛,全身疼痛,恶寒发热等症。
目录
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卷中 羌活胜湿汤-《金鉴》卷四十三 羌活胜湿汤-《古今医鉴》卷四 羌活胜湿汤—《脾胃论》 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方名】羌活胜湿汤(利湿之剂)
【来源
】元·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
羌活、
独活酒洗、
藁本酒洗、
防风各一钱、
甘草五分、
川芎二分,酒洗、
蔓荆子三分,碎、
生姜三片
【方解】 方中羌活、独活祛风湿,利关节;防风、藁本祛风除湿,发汗止痛;川芎活血,祛风止痛;蔓荆子治头风疼痛;炙甘草调和诸药。合用具有祛风胜湿之效。
【用法】上(口父)咀,清水二杯,煎至一杯,去滓,食后温服,缓取微似汗。
【歌诀
】羌活胜湿羌独用,芎藁蔓
荆草防风,寒湿在表头
身重 ,发表祛湿效力雄。
【主治
】治湿气在表,头痛
头重,或腰脊重痛,或一身尽痛,微热昏倦。
【加减
】如经中有寒湿,身重,腰沉沉然,加酒洗汉防己1.5克;轻者,附子1.5克;重者,川乌1.5克。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都作1服。水2盏,煎至1盏,空心食前去滓大温服。
【 归 经】足太阳药也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汪讱庵:此足太阳药也。经曰:风能胜湿。羌、独、防、藁、芎、蔓,皆风药也。湿气在表,六者
辛温升散,又皆解表之药,使湿从汗出,则诸邪散矣。若水湿在里,则当用行水渗泄之剂。
2、《张氏医通》
张石顽:此治头项之湿,故用羌、防、芎、藁一派风药,以祛上盛之邪。然热虽上浮,湿本下著,所以复用独活透达少阴之经。其妙用尤在缓取微似之汗,故剂中加用甘草,以缓诸药辛散之性,则湿著之邪,亦得从之缓去,无藉大开汗孔,急驱风邪之法,使肌腠馁弱无力,湿邪因之内缩,但风去而湿不去也。其有腰以下重,寒湿之邪留于阴分也,本方加防己以逐湿,必兼生附以行经;或见身重腰沉沉然,湿热之邪遍于阳分也,本方加苍术以燥湿,必兼黄柏以清热,非洞达
长沙术附、桂附、栀子柏皮等方,不能效用其法。
3、《医门法律》
喻嘉言:按湿上甚而热,汗之则易,下之则难,故当变其常法而为表散,此方得之。
4、《医镜》顾松园:此升阳散湿之剂,凡湿从外受者,无论在上在下,俱以此方随证加减治之。按《金匮》云:“太阳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中湿,亦名湿痹。”言太阳病则必有发热恶风之候,湿留关节则痛,阳郁不伸则烦,脉不沉细,则非有外风与之相搏,故只名中湿,亦名湿痹者,谓湿邪痹闭其身中之阳气也。治宜此方,微汗以通其阳。
【变化方
】 (1)本方除独活、蔓荆、川芎、甘草,加升麻、苍术。名
羌活除湿汤,
治风湿相搏,一身尽痛。
(2)本方除川芎,加黄耆、当归、苍术、升麻,名升阳除湿汤,治水疝肿大,
阴汗不绝。再加麦芽、神曲、猪苓、泽泻,除当归、黄耆,
亦名升阳除湿汤,治脾虚泻痢。
【方解】本方主治为风湿在表,其证多由汗出当风,或久居
湿地,风湿之邪侵袭肌表所致。风湿之邪客于太阳经脉,经气不畅,致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风湿在表,宜从汗解,故以祛风胜湿为法。方中羌活、独活共为君药,二者皆为辛苦温燥之晶,其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温散寒,故皆可祛风除湿、通利关节。其中羌活善祛上部风湿,独活善祛下部风湿,两药相合,能散一身上下之风湿,通利关节而止痹痛。臣以防风、藁本,入太阳经,祛风胜湿,且善止头痛。佐以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蔓荆子祛风止痛。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综合全方,以辛苦温散之品为主组方,共奏祛风胜湿之效,使客于肌表之风湿随汗而解。
本方与九味羌活汤均可祛风胜湿,止头身痛。但九味羌活汤解表之力较本方为著,且辛散温燥之中佐以寒凉清热之品,故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之证,以恶寒发热为主,兼口苦微渴;本
方善祛一身上下之风湿,而解表之力较弱,故主治风湿客表之证,以头身重痛为主,表证不著。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长于祛风胜湿止痛,主治风湿在表之头身重痛而表证不明显者。临床应用以头身重痛或腰脊疼痛,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湿邪较重,肢体酸楚甚者,可加苍术、细辛以助祛湿通络;郁久化热者,宜加黄芩、黄柏、知母等清里热。
3.现代运用 本方适用于
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
强直性脊柱炎等属风湿在表者。
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卷中 【来源】《内外伤辨》卷中。
【异名】通气防风汤(《医学发明》卷五)。
【组成】羌活 独活各3克 藁本 防风 甘草(炙) 川芎各1.5克 蔓荆子0.9克
【用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大温服。
【功用】祛风胜湿。
【主治】风湿在表,头痛项强,腰背重痛,一身尽痛,难以转侧,恶寒发热,脉浮。
【加减】如经中有寒湿,身重,腰沉沉然,加酒洗汉防己1.5克;轻者,附子1.5克;重者,川乌1.5克。
羌活胜湿汤-《金鉴》卷四十三 【来源】《金鉴》卷四十三。
【组成】
防风通气汤加
附子。
【主治】寒湿重著腰痛。
羌活胜湿汤-《古今医鉴》卷四 【来源】《古今医鉴》卷四。
【组成】羌活7分,独活7分,防风5分,
升麻5分,
柴胡5分,藁本1钱,
苍术1钱,川芎8分,蔓荆子8分,甘草5分。
【主治】风湿相搏,一身尽痛。
【制法】上锉一剂。
【用法】水煎温服。
羌活胜湿汤—《脾胃论》 【名 称】羌活胜湿汤
【出 处】《脾胃论》
【组 成】羌活 独活各一钱(各6g) 藁本 防风 甘草炙,各五分(各3g) 蔓荆子三分(2g) 川芎二分(1.5g)
【功 用】祛风,胜湿,止痛。
【主 治】风湿在表之痹证。肩背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现代运用 本方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强直性脊柱炎等属风湿在表者。
【方 歌】羌活胜湿羌独芎,甘蔓藁本及防风,湿气在表头腰重,发汗升阳有异功。
【方 解】本方主治为风湿在表,其证多由汗出当风,或久居湿地,风湿之邪侵袭肌表所致。风湿之邪客于太阳经脉,经气不畅,致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风湿在表,宜从汗解,故以祛风胜湿为法。方中羌活、独活共为君药,二者皆为辛苦温燥之晶,其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温散寒,故皆可祛风除湿、通利关节。其中羌活善祛上部风湿,独活善祛下部风湿,两药相合,能散一身上下之风湿,通利关节而止痹痛。臣以防风、藁本,入太阳经,祛风胜湿,且善止头痛。佐以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蔓荆子祛风止痛。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综合全方,以辛苦温散之品为主组方,共奏祛风胜湿之效,使客于肌表之风湿随汗而解。
本方与九味羌活汤均可祛风胜湿,止头身痛。但九味羌活汤解表之力较本方为著,且辛散温燥之中佐以寒凉清热之品,故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之证,以恶寒发热为主,兼口苦微渴;本方善祛一身上下之风湿,而解表之力较弱,故主治风湿客表之证,以头身重痛为主,表证不著。
【用 法】上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