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187阅读
  • 764回复

黄帝内经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洪图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80 发表于: 2012-04-14
羌活胜湿汤
http://www.100md.com 中国传统文化网

     【组成】羌活9克,独活9克,藁木9克,防风9克,川芎6克,蔓荆子9克,炙甘草6克。

    【功用】发汗祛湿。

    【主治】风湿在表,头痛头重,腰脊重痛,或一身尽痛,不能转侧,恶寒发热等证。

    【古籍论】本方是为治疗湿伤于表所致头身重痛之剂。方中以羌活、独活生散风胜湿,用防风发散周身之风湿,川芎祛血中之风,藁本、蔓荆子善祛头面之风湿。六药皆是辛散之品,惟恐过散伤阴,故用甘草以缓之,令其微汗,使风湿之邪,得以并去,从而收到较好的功效。

    【点评】感冒,大体有三种情况:一为风而兼寒者,宜用麻黄汤、香苏饮之类;二为风而兼热者,宜用桑菊饮、银翘散之类;三为风而兼湿者,则宜用麻黄加术汤、羌活胜湿汤之类。三类各异,应加以区别。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81 发表于: 2012-04-14
加味二妙丸
《医学集成》卷三:加味二妙丸

处方
苍术4两,黄柏2两,归尾2两,苡仁2两,牛膝2两,萆薢2两,防己2两,龟版2两。制法
酒糊为丸。功能主治
脚气,嗜酒致痛,脚如火燎。用法用量
生姜盐汤送下。摘录
《医学集成》卷三 《简明医彀》卷二
组成
苍术4两,黄柏(酒炒)2两,牛膝1两,防己1两,当归(俱酒浸)1两,川萆薢1两,龟版(酥、酒炙)1两,熟地(捣)1两。
主治
两足感湿热,肿痛如火,渐至胯腹,或脚气常发。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心盐酒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82 发表于: 2012-04-14
二妙丸加味汤开放分类:中药药方

二妙丸加味汤用于清热化湿,祛风通络。主治湿热流注肌肤。

  二妙丸加味汤 - 处方
苍术30克,黄柏20克,川断15克,鸡血藤25克,双花25克,板蓝根25克,大青叶15克,公英50克,连翘15克,石斛20克,滑石20克,甘草10克。

二妙丸加味汤 - 功能主治
清热化湿,祛风通络。主治湿热流注肌肤。

二妙丸加味汤 -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二妙丸加味汤 - 摘录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83 发表于: 2012-04-14
加味二妙丸
《冯氏锦囊秘录》

治两足湿痹疼痛,或如火燎,从足 上热起,渐至腰膝,麻痹痿软,皆湿热为病,
此药神效。
败龟板(酥炙,自败者佳。如无,以熟地代之) 萆 (酒洗) 防己 当归(酒洗,各一两)
黄柏(酒浸一宿,晒干) 川牛膝(去芦,酒洗,各二两) 苍术(米泔浸一宿,切片晒干,四两)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桐子大,空心淡盐汤送下。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七\方脉足病合参


2

风痹论列方
《景岳全书》



六君子汤(补五) 大防风汤(补九八) 大秦艽汤(和二四五) 小续命汤(散五二) 败毒
散(散三六) 五积散(散三九) 真武汤(热一四三) 二陈汤(和一) 三气饮(新热十七)
五苓散(和一八二) 抽薪饮(新寒三) 二妙散(寒一三四) 火龙膏(外三百二十) 《三因》
附子汤(热二三) 甘草附子汤(热三一) 加味二妙丸(寒一三五) 易老天麻丸(和二七五)
当归拈痛汤(寒百三十) 乌药顺气散(散九三) 九味羌活汤(散四四) 调气平胃散(和十八)
羌活胜湿汤(和一七八)

<目录>卷之十二从集·杂证谟\风痹


3
论外备用方
《景岳全书》



煨肾丸(补一四六 骨痿) 败毒散(散三六 风湿) 地黄饮子(补九九) 鹿茸丸(补一
三一 阴虚弱) 清燥汤(寒一三二 湿热) 加减四斤丸(补一六一) 胜骏丸(和三一二 养
阴祛邪) 虎骨酒(和三一五 强筋骨) 滋阴大补丸(补一二五 阴虚) 续断丸(和三百六
凉血强筋) 牛膝丸(和三百七 肝肾虚) 虎骨四斤丸(补一五九 强阴) 小续命汤(散五二
风湿) 追毒汤(散百四 风湿) 酒浸牛膝丸(和三百八 壮筋骨) 小安肾丸(热一六七
痿弱) 大防风汤(补九八 风湿) 加味二妙丸(寒一三五 湿热) 石刻安肾丸(热一六八
痿弱) 加味四君汤(补二) 调元健步丸(和三一一)

<目录>卷之三十二贯集·杂证谟\阳痿

4
香港脚脚膝肿痛
《金匮翼》



脚膝肿痛者,风寒温气客于气血,不能宣通,则壅滞为肿,凝涩为痛。人之气血,得温
则行
,遇寒则止故也。又邪气国中,但在于下而未及乎上,所谓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也。疏导其
下,固护其中,法斯善矣。
防己汤
防己 猪苓 郁李仁 槟榔 木通 枳壳 紫苏(五钱) 赤茯苓 炙草(一两)
姜水煎四钱。一方有白术。
经验加味二妙丸 治两脚湿痹疼痛,或如火燎,从足跗热起,渐至腰胯,或麻痹
痿软,皆是湿热为病,此药主之。
苍术(四两,米泔浸) 黄柏(二两,酒浸晒干) 川牛膝(一两,去芦) 防己 当归尾
川萆 龟板(酥炙,各一两)
上为细末,酒煮面极熟,糊丸如梧子大,每一百丸,空心姜盐汤下。
槟榔散 治风毒香港脚肿痛。
橘叶 杉木节(各一握)
上用童子尿一盏,醇酒半盏,煎六分,滤清,乘热调槟榔末二钱。(《仁斋》)

<目录>卷六\香港脚之源

5
风痹治法(共五条)
《景岳全书》



痹因外邪,病本在经,而深则连脏,故其在上则有喘呕,有吐食;在中则为胀满,为疼
痛;在下则为飧泄,为秘结诸病,此皆风痹之兼证也。凡见此者,当于各门权其缓急先后而
随证治之。
一、痹证之风胜者,治当从散,宜败毒散、乌药顺气散之类主之。若以风胜而兼微火者
,宜大秦艽汤,或九味羌活汤之类主之。
一、痹证之寒胜者,但察其表里俱无热证,即当从温治之,宜五积散,或小续命汤、甘
草附子汤之类主之。若寒甚气虚者,宜《三因》附子汤之类主之。
一、痹证之湿胜者,其体必重,或多寒,或多痰,或多汗,皆脾弱阴寒证也。若羌活胜
湿汤,乃兼风散湿之剂也。五积散,乃温经散湿之剂也。真武汤,乃温中除湿之剂也。《三
因》附子汤,乃补脾燥湿之剂也。调气平胃散,乃行气行湿之剂也。五苓散,乃利水导湿之
剂也。二陈汤,六君子汤,乃化痰去湿之剂也。大抵治湿者欲其燥,欲燥者宜从暖。盖脾土
喜燥而恶湿,喜暖而恶寒,故温脾即所以治湿也。然又有湿热之为病者,必见内热之证,滑
数之脉,方可治以清凉,宜二妙散及加味二妙丸、当归拈痛汤之类主之。其有热甚者,如抽
薪饮之类亦可暂用,先清其火而后调其气血。
一、风痹之证,大抵因虚者多,因寒者多。惟血气不充,故风寒得以入之,惟阴邪留滞
,故经脉为之不利,此痛痹之大端也。惟三气饮及大防风汤之类,方能奏效,凡治痹之法,
惟此为最。其有宜酒者,即以三气饮浸酒服之亦妙,法见本方,或用易老天麻丸亦可。

<目录>卷之十二从集·杂证谟\风痹


6
着痹
《金匮翼》



着痹者,湿气胜也。夫湿,土气也,土性重缓,营卫之气与湿俱留,则着而不移,其症
多汗而濡,其病多着于下,有挟寒、挟热、在气、在血之异,须审而治之。
经验加味二妙丸 (方见香港脚脚膝肿痛。)
治湿热在下在血之剂,两足湿痹疼痛,或如火燎,从足跗热起,渐至腰胯,或麻痹痿软
,皆是湿热为病,此药主之。一方无萆 ,有虎胫骨一两。
又治妇人脚疼怕冷,夜剧日轻。
生地 白芍 归梢(各五钱) 黄柏(炒) 黄芩 白术 苍术 陈皮(各三钱) 牛膝(二
钱) 甘草(一钱)
上分四服,水煎,带热服。
按∶足三阴虚而湿热袭之,多为脚痛,二术、二黄并除湿热,地、芍、归、膝益阴,陈
皮、甘草和中,阴气益则热易清,中气和则湿易除,与加味二妙同一机轴。
除热蠲痛汤 湿痹气分多者,用此分而消之。
苍术(米泔浸,炒) 白术 羌活 茯苓 泽泻 陈皮(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煎,入姜汁、竹沥各二三匙。
大羌活汤
羌活 升麻(各一钱) 独活(七分) 苍术 防风 甘草 威灵仙 茯苓 当归 泽泻(
各五分)
上锉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食前后各一服。忌酒面生冷硬物。
罗谦甫云∶真定张大,素嗜酒。五月间病手指节肿痛,屈伸不利,膝膑亦然,心下痞闷
体沉重,不欲食,食即欲吐,面色痿黄,精神短少。至六月间,求予治之。诊其脉,沉而缓,
缓者脾也。《难经》云∶俞主体重节痛,俞者脾之所主,四肢者脾之所属。盖其人素嗜酒
加之时助湿气大胜,流于四肢,故为肿痛。《内经》云∶诸湿肿满,皆属脾土。仲景云∶湿
流关节,肢体烦疼,此之谓也。《内经》云∶湿
淫于内,治以苦温,以苦发之,以淡渗之。又云∶风胜湿,羌活、独活苦温,透关节而胜湿
,故以为君;升麻苦平,威灵仙、苍术、防风,苦辛温发之者也,故以为臣;血壅而不流则
痛,当归辛温以散之,甘草甘温益气,泽泻咸平,茯苓甘平,导湿而利小便,以淡渗之,使
气味相合,上下分散其湿也。

<目录>卷六\痹症统论

7
香港脚
《简明医彀》



(附∶足跟痛)
经曰∶湿甚则 肿。又曰∶当风取凉,醉以入房,多致香港脚。脚为肾之外候,司下体。肾属水
,主寒化。暴寒伤人,肾先受之;水湿居下,脚先受之。饮食入胃,脾湿下流,注于足而不散。风寒暑
湿,皆能患此,而湿热居多。始觉恶寒发热,类伤寒。但足胫红光肿痛,腿膝酸疼,小便短涩,恶
闻食气,甚至冲心作痛,吐绿色水,勿误作肿毒治。肿者,名湿香港脚,宜渗湿清热;不肿而痛,名
干香港脚,宜养血润燥。初宜败毒散发汗疏邪(瘟疫主方),冬月五积散(方见中寒),接本门主方;次服当
归拈痛汤(方见身痛)。脉浮风、紧寒、濡湿、数热,若乍大小,妄言不食,危。
主方 苍术 羌活 当归(各钱半) 防风 防己 泽泻 酒芩 苡仁 牛膝(各一钱)
上加姜、枣,水煎服。
筋挛加木瓜、灵仙;大便秘,枳实、大黄;小便涩,猪苓、茵陈或大腹皮、槟榔、荆芥、乌药
、陈皮、紫苏、枳壳、桑皮、木瓜加姜煎。
槟榔汤 治一切香港脚,疏壅利膈。
香附 陈皮 紫苏 槟榔 五加皮 木瓜 炙草(各七分) 加生姜一片,水煎服。
《澹寮方》香港脚入腹冲心,大痛肿满,大小便秘。
苏叶 苏子 木瓜(各七分) 羌活 白芍药 槟榔 枳壳(各五分) 青皮 甘草(各三分)
加姜煎,磨沉木香(各五分)调服。
鸡鸣散 男、妇香港脚风湿,流注筋脉,肿大痛极第一效。
槟榔(七枚) 陈皮 木瓜(各一两) 吴茱萸(二钱) 生姜 桔梗(各五钱) 紫苏(三钱)
上为粗末,分四服。隔宿用水三钟,煎钟半;渣,再水二钟,煎一钟。并置床头,五更分数次冷服
冬月略温服,后饼物压;天明大便黑粪,愈。
加味二妙丸 两足感湿热,肿痛如火,渐至胯腹,或香港脚常发。
苍术(四两) 黄柏(酒炒,二两) 牛膝 防己 当归(俱酒浸) 萆 (川) 龟板(酥
,酒炙) 熟地(捣。各一两)
上末,酒糊丸桐子大,每百丸空心盐酒下。
当归拈痛汤 湿热香港脚最效,及肢节肿痛,遍身大痛(方见身痛)。
简便方 香港脚必效。
苍术(制) 黄柏(制。各四钱)水煎,空心服。外包暖盐炒热熨,或小便乘热浸洗。多食煮白萝卜下气。
香港脚冲心∶白矾三两,用浆水一斗五升,煎数沸,浸脚良。

<目录>卷之二\香港脚

8

痿症论治
《类证治裁》



痿者,肢弱而无力,筋弛而不收,为热伤血脉之症。经曰∶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 。夫五脏皆有痿,
如肺热为皮毛痿,宜犀角桔梗汤。心热为脉痿,宜铁粉丸。肝热为筋痿,宜紫葳汤。脾热为肉痿,宜二陈汤
加参、 。肾热为骨痿,宜金钢丸。而经论痿 必原肺热者,以肺为脏之长,体燥居上,主气而畏火。若金受
火烁,则气伤而不能营摄一身,乃发为痿 矣。其治痿独取阳明,何也?经曰∶阳明者脏腑之海,主润宗筋,
宗筋主束筋骨而利机关也。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此治痿必使胃纳水谷,化精微,五脏得
所禀,以行血气,濡筋骨,利关节也。河间论痿,主血衰不能营养百骸。子和谓痿,必火乘金,病多作于五六
七月。午为少阴君火之位,未者湿土,庚金伏火之地,申者少阳相火之分。故病痿者,脉浮大。戴人主肾水衰,
则骨髓枯竭,直言痿病无寒。丹溪云∶泻南方则肺金清,而东方有制,土不受戕,补北方则心火降,而西方
有养,金不苦燥。凡痿症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东垣治痿,以黄柏为君,黄 为佐。士材论胃虚食减成痿,
宜藿香养胃汤。治脾下陷足痿,用补中益气汤。
石顽主阳明湿热,各具确见。今参而酌之,通治湿热成痿,脉洪滑者,主清燥。二妙丸、加味二妙丸,随症
加减。湿热伤肺成痿者,主清土。如沙参、麦冬、玉竹、杏仁、石斛、百合、花粉、通草、山栀。湿热壅胃成
痿者,主通腑。大豆黄卷、茵陈、滑石、石膏、萆 、茯苓、枳实、槟榔。湿热着筋骨成痿者,主理隧。金毛
狗脊、地骨皮、知母、防己、牛膝、龟甲、五加皮,或三妙丸。阳明脉虚,宗筋不约者,主润肺。人参、茯苓、
杞子、当归、桑葚、肉苁蓉、桑寄生、芝麻、山药。肝胃阴虚,风动肢痿者,主通摄。熟地、牛膝、远志、
杞子、石斛、钩藤。肝肾阴虚,足热枯痿者,填精髓。牛骨髓、猪骨髓、鹿筋胶、羊肉胶、熟地、杞子、牛膝、
青盐,或滋阴大补丸。肾督阳虚,脊软腿酸者,壮筋骨。鹿角胶丸、四斤丸。太阳督脉虚,形俯痿废者,理
腰脊。香茸丸。衰年足软肌麻,跷维不用者,以温行流畅奇络。橘络、木瓜、杞子、杜仲、狗脊、肉苁蓉、
牛膝、当归须、鹿胶。病后阴伤骨痿,六味丸去丹、泽,加虎胫骨、龟甲、牛膝、当归。久病筋骨痿,不起于
床,金刚丸、牛膝丸、煨肾丸、五兽三匮丹。阴虚挟湿热,脉滞而数,为痿厥,虎潜丸加减,不应,少加川附
子。长夏暑湿成痿,清暑益气汤加减。肾伤暑 痿厥,清燥汤加减。膏粱湿热伤精,胫膝痿弱,神龟滋阴丸、
大补地黄丸。血衰筋缓不收,补血荣筋丸。气虚举动无力,四君子汤加肉桂、黄 。半身偏痿,须分左右,
审气血阴阳,十全大补汤加减。屈伸不利,行步艰难,安肾丸。肢软脉滑,腰膝麻木或肿,属湿痰。二术二
陈汤加姜汁、竹沥。食滞脾气不得运于四肢成痿,脉必气口弦滑而恶食。木香槟榔丸加山楂、神曲、木瓜、
防己。瘀血留于腰胯成痿,脉必沉涩而兼痛。四物汤加桃仁、莪术、穿山甲。心热亢,兼实积者,为脉痿。
大承气汤。瘦人病痿,脉涩或大,多血虚有火,二妙四物汤。肥人病痿,脉滑或沉,多气虚有痰。二妙六君汤。
子和云∶四末之疾,动而或劲,为风。不仁或痛,为痹。弱而不用,为痿。逆而寒热,为厥。风必兼热,
痹必风寒湿合邪,痿必火乘金,厥则或寒或热,皆从下起。奈何不察其源,概谓风淫
末疾,以风药例治耶!

<目录>卷之五\痿症论治

9
附方
《类证治裁》



〔肺痿〕 犀角桔梗汤 黄 石斛 天冬 麦冬 百合 山药 犀角 通草 桔梗 黄芩 杏仁 秦艽
〔心痿〕 铁粉丸 铁粉 银箔 黄连 苦参 石蜜 龙胆 龙齿 牛黄 秦艽 丹皮 白藓皮 地骨皮
雷丸 犀角
〔肝痿〕 紫葳汤 紫葳 天冬 百合 杜仲 黄芩 黄连 萆 牛膝 防风 菟丝子 白蒺藜
〔脾痿〕 二陈汤 陈 苓 夏 草
〔肾痿〕 金刚丸 见二卷虚损
〔胃虚〕 藿香养胃汤 参 术 苓 草 苡仁 藿香 半夏曲 乌药 神曲 砂仁 毕澄茄 姜 枣
〔脾虚〕 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通治〕 二妙丸 见一卷湿。
〔湿热〕 加味二妙丸 见本卷痹。
〔湿热〕 三妙丸 二妙丸加酒蒸牛膝二两。
〔阴虚〕 滋阴大补丸 熟地 山药 萸肉 茯苓 牛膝 杜仲 五味 巴戟 小茴香 肉苁蓉 远志
石菖蒲 杞子 红枣 蜜丸。
〔阳虚〕 鹿角胶丸 鹿角胶 鹿角霜 熟地 人参 当归 牛膝 茯苓 菟丝子 白术 杜仲 虎骨
龟板
〔壮筋〕 四斤丸 虎胫骨(一两) 牛膝 苁蓉(各两半) 川乌 天麻(各一两) 木瓜(一斤) 为末,
以苁蓉捣膏,酒糊丸。加乳香、没药,名加味四斤丸。
〔督虚〕 香茸丸 鹿茸(三两) 生当归(二两) 麝香(一钱) 生川乌(五钱)
雄羊肾三对,酒煮捣烂为丸。
〔阴伤〕 六味汤 见一卷中风。
〔温理〕 牛膝丸 见二卷虚损。
〔益阳〕 煨肾丸 见二卷虚损。
〔益阳〕 五兽三匮丹 鹿茸(酥炙) 血竭 虎胫骨(酥炙) 牛膝(酒浸) 狗脊(烧去毛。各一两)
共为末,此五兽也。附子(一个,去皮脐去中心入) 辰砂(末,一两,填满) 木瓜(一个,去皮去中心入附子于内,
以附子末盖口) 此三匮也。却以三匮正坐于瓷缸内,重汤蒸烂,和五兽末捣丸,木瓜酒下。
〔痿厥〕 虎潜丸 见一卷中风。
〔暑痿〕 清暑益气汤 见一卷暑。
〔肺燥〕 清燥汤 (钱半) 苍术(一钱) 陈 术 泽泻(各五分) 五味子(六粒) 参 苓 升麻(各
三分)
麦冬 归 地 草 神曲 黄柏 猪苓(各二分) 柴胡 黄连(各一分) 水煎。
〔湿热〕 神龟滋阴丸 龟板(酥炙,四两) 黄柏 知母(各盐酒炒,二两) 杞子 五味 锁阳(酒炙。各一
两)
干姜(五钱) 为末,以猪脊髓和丸,每服五钱,盐汤下。
〔滋燥〕 大补地黄丸 见一卷燥。
〔筋痿〕 补血荣筋丸 苁蓉(酒制) 菟丝子(酒煮,焙) 天麻(煨。各二两) 牛膝(酒煮,四两)
鹿茸(酥炙,一对) 熟地(六两) 木瓜(姜汁炒) 五味子(焙。各一两) 为末,蜜丸,温酒下。
〔气虚〕 四君子汤 见一卷中风。
〔气血〕 十全大补汤 见一卷中风。
〔阳衰〕 安肾丸 见本卷痹。
〔湿痰〕 二术二陈汤 见二卷痰饮。
〔食滞〕 木香槟榔丸 木 槟 术 枳 陈 香附 神曲糊丸。
〔瘀血〕 四物汤 见一卷中风。
〔热积〕 大承气汤 见一卷温。
〔血虚〕 二妙四物汤 二妙合四物。
〔气虚〕 二妙六君汤 二妙合六君。

<目录>卷之五\痿症论治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84 发表于: 2012-04-14
第四段:阴精的作用以及阴阳和调的重要性。
原文:“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
    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因而大饮,则气逆。
    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
    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夏伤于暑,秋为痎疟。
    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85 发表于: 2012-04-14
阴精不断的频繁起来支持阳气,与阳气相应,阴精是阳气的基础,阳气是保卫体表,御外,使阴精能够固密而不漏泄。阴精藏于内,不断起来供给阳气,作为阳气的基根。而阳气固密于外,保护阴精,使阴精固密而不漏泄。阳为阴之用,如果阳气过盛,而阴精不能和他相配合了,阴精就要衰,则阳热之气逼迫血脉,脉象就很快,血流急速,脉搏也数。阳邪并于阳位,比如并于阳明,并于心,心为阳中之太阳,这样都可扰乱心神,气有余便是火,功能紊乱了,失调了,都可出现狂,神志失常。
阳热之邪过剩,阴邪不能与它相配合,火热之邪扰乱心神,神明,出现狂躁不安的症状。有一个姑娘,狂躁,不睡觉,舌红瘦,脉细数,病因是几天不睡觉,准备竞赛,这是阳气亢张,伤阴,阴不胜其阳,阳邪并阳位,伤心神而狂。治疗时,养阴、潜阳,用三甲复脉汤做基础,加羚羊粉、犀角,清心火。还有一个妇女,生小孩,侧切感染,知觉紊乱,伤心,又有热邪,伤血就阴不足,阴不胜其阳,黄连阿胶汤做基础,加点清心火的药,连翘心、莲子心,补阴、健脾、清心火。如果阳不胜其阴,阴气过盛,阳气不足,可出现五脏气争,九窍不通,不和,五脏失调。陈就是陈列,就是调,调畅,把阴的调畅起来,摆列整齐,所以就筋脉和畅,正常,骨髓也坚固,气血也不紊乱,如果这样,则内外调和,人体和外界,和自然界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行如故,气行正常,不紊乱,不变,健康长寿。这是讲阴阳协调,相互关系。下面讲阳气受伤,阳气本身不足,所以风邪侵犯,淫乱之气,风邪,泛指外因邪气,耗伤人体阴精,精乃亡。风为阳邪,气通于肝,肝气通于风,再因吃得太多,过饱,使得筋脉放纵,松弛,可出现痢疾之类的疾病,或成为痔疮,这是因为饮食太过,伤了肠胃的经脉,使经脉松弛而出现的。饮酒太多,酒性热,使气上逆,阳气受伤了,再大饮,气更易上逆,再勉强用力,一是勉强入房,两性强力;二是勉强用体力,阳气有不足,腰间的高骨受损坏,肾气受伤。腰间盘突出属于此。正气不足时,搬重物,就得这个病。阴阳两者关系要点、关键是阳气密闭,阴精才能固守,阳气的固摄作用强大,才能使阴精固密。阴阳两者要是不相协调,不和,就好象有春天,没有秋天,有冬天,没有夏天。万物不能生长,所以要使阴阳调和,这是最好的法度。是养生治病最好的方法。所以阳气过亢了,阴精不能密闭,守于内,阳强不能保护阴精,阴气乃绝,阴精枯竭,阴平阳秘,阴阳之气和平,精神,泛指人体一切机能活动,正常,调理,不紊乱,阴阳相互脱离,分裂,人的阴阳之气全要耗伤,枯竭,阴阳离绝,生命也就终止了。感受风邪,也有理解雾露风邪,而发生寒热。外邪伤人,首先伤人卫气,使卫气不能发挥温煦作用,就恶寒。外邪侵犯,一般都使腠理密闭,卫气不能正常向外宣散,郁于内,而为热,闭郁化热,体温很高了,病人还怕冷。所以,阳气失常了,春天感受风邪,邪气留连,没有很快治愈,风邪没有散出去,而流连于体内,夏为洞泻,水谷并下,不能止。这是由于阴阳相互滋生,有阳生才能阳长,春天阳气当生,感受风邪而不能生,夏天不能长,就成为阴寒之病,阳虚之病,阳气当旺而不旺,洞泻寒中。夏天伤于暑热之邪,到秋天时,风凉外束,凉燥之气,使肌表闭塞了,里有暑热,外有风邪闭塞,出现疟疾,寒热交作。秋天感受湿邪,可引起咳嗽。初秋伤湿,湿气尚盛,燥气还未当令,肺气上逆咳嗽。到冬天成为痿厥。肢体痿弱,四肢逆冷。秋天阳气该收,而不能收,到冬天当藏而不能藏,不能温养骨骼筋脉而枯痿。冬天感受寒邪,该藏精而不能藏,到春天,阳气上升,阴精不足而阳气上升,就易发生温热之病。春天阳热之气上升时阴精不足而得湿热之病。四时之气失调,能够交替、更迭的伤害五脏,不但是一气伤本脏,春天伤于风,风伤于肝,而是四时之气更迭伤害五脏。春天生,夏天才能长,秋天才能收,冬天才能藏,春天才能生。一个环节紊乱,必然导致下一个环节生病。伏邪理论就来源于此。但这一段,就本意来说,不含有伏邪这个意思。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86 发表于: 2012-04-14
三甲复脉汤开放分类:应用科学方剂科学

三甲复脉汤是传统的中药方剂,来源于《温病条辨》卷三。 主要用于温邪深入下焦,热深厥甚,心中憺憺大动,甚或心胸疼痛,脉象细促者。

三甲复脉汤 - 组成
炙甘草18克 干地黄18克 生白芍18克 麦冬15克(不去心) 阿胶9克 麻仁9克 生牡蛎15克 生鳖甲24克 生龟版30克

三甲复脉汤 - 用法
上药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三甲复脉汤 - 功用
滋阴潛镇。

三甲复脉汤 - 主治
温邪深入下焦,热深厥甚,心中憺憺大动,甚或心胸疼痛,脉象细促者。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87 发表于: 2012-04-14
三甲复脉汤来源:
三甲复脉汤 出处:《温病条辨》

本方由炙甘草、干地黄、白芍药、阿胶、麻仁、麦冬、生牡蛎、生鳖甲、生龟板等九味药物组成。
用于治疗下焦温热,热深厥甚,脉细数,心中憺憺大动,甚至心中痛者,有滋阴息风之效。
“三甲”者,是指本方所用的药物中有软体动物牡蛎之甲壳,脊椎动物鳖之背甲,龟科动物乌龟之腹甲,三种动物贝甲并用,其滋阴潜阳之功能强。“复脉”者,言本方是在复脉汤(即炙甘草汤)的基础上创立,有益气补血、滋阴复脉之作用,本方可使阴液补充,脉复于常。故对温热病后期阴亏脉弱等症有效.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88 发表于: 2012-04-14
                                                 三甲复脉汤
    【来源】《温病条辨》卷三。   
   【组成】
    炙甘草18克 干地黄18克 生白芍18克 麦冬15克(不去心) 阿胶9克 麻仁9克 生牡蛎15克(先煎) 生鳖甲24克(先煎) 生龟板30克(先煎)
  【用法】上药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功用】滋阴潜阳。
  【主治】温邪深入下焦,热深厥甚,心中憺憺大动,甚或心胸疼痛,脉象细促者。     
     【各家论述】二甲复脉,防痉厥之渐,即痉厥已作,亦可以二甲复脉止厥。兹又加龟版名之三甲者,以心中大动,甚则痛而然也。心中动者,火以水为体,肝风鸱张,立刻有吸尽西江之势,肾水本虚,不能济肝而后发痉,既痉而水难淬补,心之本体欲失,然大动也。甚则痛者,阴维为病主心痛,此证热久伤阴,八脉丽于肝肾,肝肾虚而累及阴维,故心痛,非如寒气客于心胸之痛可用温通,故以镇肾气、补任脉、通阴维之龟版止心痛,合入肝搜邪之二甲,相济成功也。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89 发表于: 2012-04-14
三甲复脉汤

方剂名称

三甲复脉汤

药物组成
炙甘草6钱,干生地6钱,生白芍6钱,麦冬5钱(不去心),阿胶3钱,麻仁3钱,生牡蛎5钱,生鳖甲8钱,生龟版1两。

加减
剧者,加甘草1两,地黄8钱,白芍8钱,麦冬7钱,日3夜1服。

处方来源
《温病条辨》卷三。

方剂主治
温病后期,热烁肝肾之阴,虚风内动之手指蠕动,甚则心中痛,舌干齿黑,唇裂,脉沉细数。

方剂功效
滋阴清热,潜阳熄风。

各家论述
二甲复脉,防痉厥之渐,即痉厥已作,亦可以二甲复脉止厥。兹又加龟版名之三甲者,以心中大动,甚则痛而然也。心中动者,火以水为体,肝风鸱张,立刻有吸尽西江之势,肾水本虚,不能济肝而后发痉,既痉而水难淬补,心之本体欲失,然大动也。甚则痛者,阴维为病主心痛,此证热久伤阴,八脉丽于肝肾,肝肾虚而累及阴维,故心痛,非如寒气客于心胸之痛可用温通,故以镇肾气、补任脉、通阴维之龟版止心痛,合入肝搜邪之二甲,相济成功也。

用法用量
水8杯,煮取3杯,分3次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