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84阅读
  • 326回复

黄帝内经笔记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80 发表于: 2012-04-09


一百二十年阳历,干支,五行,生肖对照表
第一循环开始第一循环结束第二循环开始第二循环结束干支五行生肖
1900年 1月31日1901年 2月18日1960年 1月28日1961年 2月14日庚子
1901年 2月19日1902年 2月7日1961年 2月15日1962年 2月4日辛丑
1902年 2月8日1903年 1月28日1962年 2月5日1963年 1月24日壬寅
1903年 1月29日1904年 2月15日1963年 1月25日1964年 2月12日癸卯
1904年 2月16日1905年 2月3日1964年 2月13日1965年 2月1日甲辰
1905年 2月4日1906年 1月24日1965年 2月2日1966年 1月20日乙巳
1906年 1月25日1907年 2月12日1966年 1月21日1967年 2月8日丙午
1907年 2月13日1908年 2月1日1967年 2月9日1968年 1月29日丁未
1908年 2月2日1909年 1月21日1968年 1月30日1969年 2月26日戊申
1909年 1月22日1910年 2月9日1969年 2月27日1970年 2月5日己酉
1910年 2月10日1911年 1月29日1970年 2月6日1971年 1月26日庚戌
1911年 1月30日1912年 2月17日1971年 1月27日1972年 2月14日辛亥
1912年 2月18日1913年 2月5日1972年 2月15日1973年 2月2日壬子
1913年 2月6日1914年 1月25日1973年 2月3日1974年 1月22日癸丑
1914年 1月26日1915年 2月13日1974年 1月23日1975年 2月10日甲寅
1915年 2月14日1916年 2月2日1975年 2月11日1976年 1月30日乙卯
1916年 2月3日1917年 1月22日1976年 1月31日1977年 2月17日丙辰
1917年 1月23日1918年 2月10日1977年 2月18日1978年 2月6日丁巳
1918年 2月11日1919年 1月31日1978年 2月7日1979年 1月27日戊午
1919年 2月1日1920年 2月19日1979年 1月28日1980年 2月15日己未
1920年 2月20日1921年 2月7日1980年 2月16日1981年 2月4日庚申
1921年 2月8日1922年 1月27日1981年 2月5日1982年 1月24日辛酉
1922年 1月28日1923年 2月15日1982年 1月25日1983年 2月12日壬戌
1923年 2月16日1924年 2月4日1983年 2月13日1984年 2月1日癸亥
1924年 2月5日1925年 1月24日1984年 2月2日1985年 2月19日甲子
1925年 1月25日1926年 2月12日1985年 2月20日1986年 2月8日乙丑
1926年 2月13日1927年 2月1日1986年 2月9日1987年 1月28日丙寅
1927年 2月2日1928年 1月22日1987年 1月29日1988年 2月16日丁卯
1928年 1月23日1929年 2月9日1988年 2月17日1989年 2月5日戊辰
1929年 2月10日1930年 1月29日1989年 2月6日1990年 1月26日己巳
1930年 1月30日1931年 2月16日1990年 1月27日1991年 2月14日庚午
1931年 2月17日1932年 2月5日1991年 2月15日1992年 2月3日辛未
1932年 2月6日1933年 1月25日1992年 2月4日1993年 1月22日壬申
1933年 1月26日1934年 2月13日1993年 1月23日1994年 2月9日癸酉
1934年 2月14日1935年 2月3日1994年 2月10日1995年 1月30日甲戌
1935年 2月4日1936年 1月23日1995年 1月31日1996年 2月18日乙亥
1936年 1月24日1937年 2月10日1996年 2月19日1997年 2月6日丙子
1937年 2月11日1938年 1月30日1997年 2月7日1998年 1月27日丁丑
1938年 1月31日1939年 2月18日1998年 1月28日1999年 2月15日戊寅
1939年 2月19日1940年 2月7日1999年 2月16日2000年 2月4日己卯
1940年 2月8日1941年 1月26日2000年 2月5日2001年 1月23日庚辰
1941年 1月27日1942年 2月14日2001年 1月24日2002年 2月11日辛巳
1942年 2月15日1943年 2月4日2002年 2月12日2003年 1月31日壬午马[/td]
1943年 2月5日1944年 1月24日2003年 2月1日2004年 1月21日癸未
1944年 1月25日1945年 2月12日2004年 1月22日2005年 2月7日甲申
1945年 2月13日1946年 2月1日2005年 2月8日2006年 1月28日乙酉
1946年 2月2日1947年 1月21日2006年 1月29日2007年 2月17日丙戌
1947年 1月22日1948年 2月9日2007年 2月18日2008年 2月6日丁亥
1948年 2月10日1949年 1月28日2008年 2月7日2009年 1月25日戊子
1949年 1月29日2005年 2月16日2009年 1月26日2010年 2月23日己丑
1950年 2月17日1951年 2月5日2010年 2月24日2011年 2月2日庚寅
1951年 2月6日1952年 1月26日2011年 2月3日2012年 1月22日辛卯
1952年 1月27日1953年 2月13日2012年 1月23日2013年 2月9日壬辰
1953年 2月14日1954年 2月2日2013年 2月10日2014年 1月30日癸巳
1954年 2月3日1955年 1月23日2014年 1月31日2015年 2月18日甲午
1955年 1月24日1956年 2月11日2015年 2月19日2016年 2月7日乙未
1956年 2月12日1957年 1月30日2016年 2月8日2017年 1月27日丙申
1957年 1月31日1958年 2月17日2017年 1月28日2018年 2月15日丁酉
1958年 2月18日1959年 2月7日2018年 2月16日2019年 2月4日戊戌
1959年 2月8日1960年 1月27日2019年 2月5日2020年 1月24日己亥

天干地支解说
 天干(十干)地支(十二支)
干支名称
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丙、戊、庚、壬
子、寅、辰、午、申、戌
乙、丁、已、辛、癸
丑、卯、巳、未、酉、亥
合化甲已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地支六合:
子丑合土,寅亥合木,戌卯合火,辰酉合金,巳申合水,午未合日月
相冲甲—戊    乙—已    丙—庚    丁—辛   戊—壬    已—癸    庚—申    辛—乙   壬—丙    癸—丁   地支六冲:
子午相冲,卯酉相冲,寅申相冲,  已亥相冲,辰戌相冲,丑未相冲
  地支三合:
申子辰会成水局,亥卯未会成木局, 寅午戌会成火局,巳酉丑会成金局, 辰戌丑未会成土局(即为四库)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81 发表于: 2012-04-09


六十干支、五行、属相对照表
干 支五行属相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已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已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已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已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已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什么是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于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天干地支的作用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证据。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是汉武帝时期建元年号。
干支法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因此对研究历史非常有帮助,非常容易推算历史时间。
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
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天干地支纪年;从汉武帝到清末,用皇帝年号加天干地支纪年;民国初期用民国诞生时间来纪年兼或使用公元纪年,民国以后广泛采用公元纪年。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82 发表于: 2012-04-09


天干地支对照表
天干
12345678910
地支
123456789101112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2345678910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11121314151617181920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己壬午癸未
21222324252627282930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31323334353637383940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丑
41424344454647484950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 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51525354555657585960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 癸亥
天干地支表(1624年-2043年)
甲子乙 丑丙 寅丁 卯戊 辰己 巳庚 午辛 未壬 申癸 酉
1624162516261627162816291630163116321633
1684168516861687168816891690169116921693
1744174517461747174817491750175117521753
1804180518061807180818091810181118121813
1864186518661867186818691870187118721873
1924192519261927192819291930193119321933
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
甲 戌乙 亥丙 子丁 丑戊 寅己 卯庚 辰辛 巳壬 午癸 未
1874187518761877187818791880188118821883
1934193519361937193819391940194119421943
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甲 申乙 酉丙 戌丁 亥戊 子己 丑庚 寅辛 卯壬 辰癸 巳
1884188518861887188818891890189118921893
1944194519461947194819491950195119521953
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甲 午乙 未丙 申丁 酉戊 戌己 亥庚 子辛 丑壬 寅癸 卯
1894189518961897189818991900190119021903
1954195519561957195819591960196119621963
甲 辰乙 巳丙 午丁 未戊 申己 酉庚 戌辛 亥壬 子癸 丑
1904190519061907190819091910191119121913
1964196519661967196819691970197119721973
甲 寅乙 卯丙 辰丁 巳戊 午己 未庚 申辛 酉壬 戌癸 亥
1914191519161917191819191920192119221923
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
2034203520362037203820392040204120422043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83 发表于: 2012-04-09



十二生肖年
查询详细十二生肖对照表
123456789101112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己时
23:00-00:5901:00-02:5903:00-04:5905:00-06:5907:00-08:5909:00-10:59
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戊时亥时
11:00-12:5913:00-14:5915:00-16:5917:00-18:5919:00-20:5921:00-22:59

十二时辰详解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84 发表于: 2012-04-24
口清泻肺肝处方
芦草枢(芦根)30克,草河东10克,苦桔梗15克,沛南陈(茵陈)15克,枯黄芩10克,紫丹参(紫参)10克,青连翘10克,焦三仙(焦山楂)10克,半夏曲10克,广藿香10克,菜菔子15克,陈皮丝10克,夜交腾30克,生麦芽30克,菊叶30克,蒲公英10克,加粳米半把.

茶饮药:
苦桔梗15克 枯黄芩10克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85 发表于: 2012-04-24
芦根  Lugen
    (别名]  芦茅根(《会约医镜》),苇根(《温病条辨>>),顺江龙(《天宝本草》),芦通
(《江苏植药志》),芦芽根(《山东中药》),甜梗子(《四川中药志》),芦苇根、苇子根(河
北)。
    (来源)  芦根,始载于《名医别录》。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rn—
munis(L.)了rin。的新鲜或干燥根茎。全国大部地区均产.多为野生,生于池沼地、河
溪地、湖边及河流两岸沙地及湿地等处。
    (采收炮制)  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收,一般在春季清明节挖出者质嫩品佳。挖出
根茎后,洗净,剪去顶端的残基及节上的须根,剥去芽,切段,鲜用或晒干用。
    (商品规格)  商品有干货和鲜货两种,均以条粗均匀、色黄白、有光泽、无须根者
为佳。

    (药性]  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透疹。
    (应用]
    1.热病烦渴  本品甘寒质轻,能清透肺胃气分实热,并能养阴生津,止渴除烦,而
无恋邪之弊。故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或舌燥少津之证,常与天花粉、麦门冬等同
用,亦可与藕汁、梨汁、荸荠汁等合用,如《温病条辨》五汁饮;若暑湿伤肺,身热汗
出,脘闷烦渴者,又与滑石、桑白皮、黄芩等配伍,以祛暑化湿、清肺生津,如嚷暑病
证治要略))芦根清肺饮.
    2.胃热呕哕  本品能清泄胃热而降逆止呕。用于胃热呕逆,饮食不下,常与竹茹、生
姜等同用,如《备急千金要方》芦根饮子.
    3.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本品清透肺热,祛痰排脓。用于肺热咳嗽,咯痰黄稠,多
与瓜蒌、贝母、黄芩同用;外感风热,身热咳嗽,多与桑叶、菊花、桔梗等同用,如
《温病条辨》桑菊饮;肺痈吐脓,又常与薏苡仁、冬瓜仁等配伍,以增强清热排脓之效,
如《备急千金要方》苇茎汤。
    4。热淋涩痛  本品又能利尿,而导热外出.用于热淋涩痛,小便短赤,多与白茅根、
车前子等配伍。
  5。麻疹初起  本品既能清泄肺热,又能透发麻疹,清中有透。用于麻疹初起,透发
不畅,可单独煎汤服用,亦可与薄荷、蝉蜕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干品15~30g,鲜品30~60g。鲜芦根清热、生津、利尿之效佳,
干芦根则次之。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忌服。
  (鉴别用药)  芦根为芦苇的地下根茎,苇茎为芦苇的地上嫩茎。二者功效相近,但
芦根长于生津液,而苇茎长于清肺热,略有侧重。现药房多不备苇茎,而以芦根代之。
  (药论)
  1。《名医别录》:“主消渴客热。”
  2.《本草经疏》:“芦根,味甘寒而无毒。消渴者,中焦有热,则脾胃干燥,津液不生
而然也。甘能益胃和中,寒能除热降火,热解胃和,则津液流通而渴止矣。”
  3.《玉楸药解》:“消降肺胃,消荡郁烦,生津止渴,除呕下食,治噎膈懊侬。”
  4。《医学衷中参西录》:“《千金》苇茎汤,释者谓苇用茎而不用根者,以肺原在上,
取本乎天者亲上也。而愚则以为不然,苇之根居于水底,其性凉而善升。患大头瘟者,愚
常用之为引经要药,是其上升之力可至脑部,而况于肺乎?且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
理肺气,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养肺阴,则用根实胜于茎明矣。今药房所鬻者名为芦根,
实即苇根也。其性颇近茅根,凡当用茅根而无鲜者,皆可以鲜芦根代之也。”
  (现代研究)    。
  一、化学成分
  芦根中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多聚醇(polyos),甜菜碱(betaine),
游离脯氨基酸(free proline)等;碳水化合物中有木聚糖(12.4%)等多种具有免疫活性
的多聚糖类化合物;其它尚含有蛋白质,脂肪,薏苡素(coix01),天门冬酰胺,黄酮类
化合物苜蓿素(tricin)以及多量维生素B、,B。和C。
    二、临床报道
    治疗肺脓疡  单味干芦根300g,文火煎2次,取汁约600ml,分3次服完,疗程1—
3个月,治疗期间禁食咸辣煎炒食物,一般治疗7天即见效。共收治8例,年龄为13—
58岁,病程1—3个月,均经胸片或透视及胸腔穿刺确诊。其中3例系经用抗生素结合抽
脓治疗后病情加重,而改用本法;另5例则因经济困难而使用本法。8例患者服用干芦根
前,每日咯脓臭痰量均在100—200ml之间,服药后痰量明显减少,30~40天后咯痰基本
消失,均获痊愈C1,。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86 发表于: 2012-04-24
麦芽  Maiya
    (别名)  大麦蘖(唐.《药性论》)、麦蘖(《日华子本草》)、大麦毛(《滇南本草》)、大
麦芽(《本草汇言》)。
    (来源)  麦芽,始载于唐.《药性论》。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麦Hordeum vul.
gare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全国产麦区都可生产,均为栽培。历代本草多有
收载。
    (采收炮制)  全年均可加工,以春秋气候暖和时进行最好。将大麦洗净后、浸泡4—
6小时(约7成透),捞出、置能排水的容器内平铺、盖好、使之生热、经常洒水,保持
湿润,翻倒数次、待胚芽伸出约0.5厘米时取出晒干,或低温烘干,生用。若炒用,则
取麦芽置锅内微炒至黄色,取出放凉,即炒麦芽;同上法炒至焦黄色后,喷洒清水,取
出晒干,即焦麦芽。
    (商品规格}  商品以统货供应。以质充实、色淡黄、有胚芽者为佳。
    按《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规定:本品出芽率不得少于85%。
    (药性)  甘,平。归脾、胃、肝经.

    (功效]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应用)
    1。米面薯芋食滞证  本品甘平,健脾开胃,行气消食,长于促进淀粉性食物的消化,
故最适用于米、面、薯、芋等食物积滞不化者,可与山楂、神曲、鸡内金等同用。若治
小儿乳食停滞,单用本品煎服或研末服有效。若治脾虚食少,食后饱胀,可与白术、陈
皮、神曲同用为丸,人参汤送服,即《本草纲目》健脾丸。
    2.断乳乳房胀痛  本品能疏肝回乳,故可用于妇女断乳,或乳汁郁积所致的乳房胀
痛等症,可单用生麦芽或炒麦芽120g(或生、炒麦芽各60g)煎服,有效。
    3.胁痛、脘腹痛  本品兼能疏肝解郁,故可用治肝气郁滞或肝胃不和之胁痛、脘腹
痛等,可与川栋子、柴胡等同用。
    4.泻痢腹痛  本品能消食化积,亦可用治脾胃虚寒积滞泻痢证,可与陈皮、茯苓、乌
梅、人参、附子、肉桂等同用,如《证治准绳》麦梅丸。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大剂量30~120g。生麦芽功偏消食健胃,炒用多用于
回乳消胀。
    (使用注意]  授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药论]
    1.唐《药性论》:“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2.《本草经疏>>:“麦蘖,功用与米蘖相同,而此消化之力更紧,其发生之气,又能助
胃气上升,行阳道而资健运,故主开胃补脾,消化水谷及一切结积冷气胀满。”
    3。《药品化义》:“大麦芽,炒香开胃,以除烦闷。生用力猛,主消麦面食积,症瘕气
结,胸膈胀满,郁结痰涎,小儿伤乳,又能行上焦滞血,若女人气血壮盛,或产后无儿
饮乳,乳房胀痛,丹溪用此二两,炒香捣去皮为末,分作四服立消,其性气之锐,散血
行气,迅速如此,勿轻视之。”
    4。《医学衷中参西录》:“大麦芽,能人脾胃,消化一切饮食积聚,为补助脾胃之辅佐
品,若与参、术、芪并用,能运化其补益之力,不至作胀满,为其性善消化,兼能通利
二便,虽为脾胃之药,而实善舒肝气。夫肝主疏泄,为肾行气,为其力能舒肝,善助肝
木疏泄以行肾气,故又善于催生。至妇人乳汁为血所化,因其善于消化,微兼破血之性,
故又善回乳。入丸散剂可炒用,入汤剂皆宜生用。”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
    麦芽主要含淀粉酶(有。与β两种)、转化糖酶,其次为麦芽糖,含量45%一55%,
又含有糊精、蛋白质、脂肪油、B族维生素。此外还含微量大麦芽碱(Hordenine),麦芽
须根中有微量麦芽毒素(Ma|toxin)。麦粒含淀粉75%左右,蛋白质8%一9%,脂肪油2%,
B族维生素与无机盐等。    .
    二、药理作用
    1。助消化作用  麦芽含有。与p两种淀粉酶可使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与糊精。淀粉酶
不耐高温,故将麦芽炒黄,炒焦或制成煎剂效力都明显降低。因此麦芽宜用生品或微炒
者研粉冲服。人体实验表明麦芽煎剂对胃酸(总酸与游离酸)与胃蛋白酶的分泌似有轻
度促进作用。,。

    2.降血糖作用  麦芽浸剂口服可使家兔与正常人血糖降低。将麦芽渣水提、醇沉精
制品,制成5%注射液,给家兔注射200mg,可使血糖降低40%或更多。作用比较持久,
血糖7小时后才恢复。.    .
    3.其他  大麦芽碱属于拟交感胺类,其药理作用特点与肾上腺素相似,可兴奋心脏,
收缩血管,扩张支气管,抑制肠运动。由于它在麦芽中含量很少,且水中不易溶,故无
药理意义“,。
  三、临床报道
  1.治疗婴幼儿腹泻  用麦芽9g,炒焦,带壳高粱15g;炒炭,鸡内金6g,红糖3g,
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一般服药3—5剂后,临床症状可以控制。工一7剂治愈者42例,
好转者工3例,无效者5例“,。
    2.治疗~J,JL消化不良  用麦芽、山楂、神曲各18g,炒焦后加水200ml,煎至120ml。
2岁以下10—15ml,2—4岁15~20ml,4岁以上20~25ml,每日3—4次。治疗62例小
儿消化不良,疗效达98。2%,伴发热者药后平均多在1.5天内体温降至正常,大便恢复
正常时间平均为2.3天C3,。
    3.治疗病毒性肝炎  取麦芽15g,研磨成糖浆内服(10m1),每日3次,饭后服,另
加适量酵母或复合维生素B片,30天为一疗程。连服至治愈后再服一疗程,治疗急慢性
肝炎161例,有效108例,有效率为67.工%,其中急肝56例,有效48例,慢肝105例,
有效60例。又据报道,用生麦芽30g,酒蒸大黄40g,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儿例,小
儿酌减量,一般服药当天尿量增加,黄疸在6—8天内消退,其中5例第2天均退热,肝
功能在3周内恢复正常“,。
    4。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麦芽60~--120g,桃仁、牛膝、王不留行各15g,三棱、莪术
各9g,土茯苓30~50g,随症加减,煎服工月,治疗37例前列腺增生症,治愈22例,有
效12例,无效3例”,。
    此外,麦芽制剂还可用治糖尿病“,、真菌感染“,等。
    四、不良反应
    麦芽根中含有毒成分为麦芽毒素,即N一甲基大麦芽碱(Candicine),其在麦芽中含
量仅0.02%一0.35%,且属于季胺类,口服不易吸收,故无临床毒理意义。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87 发表于: 2012-04-24
陈皮  Chenpi
    (附: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
    (别名)  橘皮(《神农本草经》),贵老(《药谱》),黄橘皮(《鸡峰普济方》),红皮(《汤
液本草》),柑子皮、头红(《中药正别名录》),广陈皮、新会皮(《药性切用》),陈柑皮
(《本草求原》)。
    (来源]  陈皮,原名橘柚、橘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
收载,因入药以陈久者为良,故名。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Chachi,、大红袍Citrus reticulata‘Dahongpao’、
温州蜜柑Citrus reticulata‘Unshiu,、福橘Citrus reticulata‘Tangerina,等的干燥成熟果
皮。以产于广东新会、四会、广州近郊者质佳,但产量小;以四川江津、綦江、重庆、简

阳等地产量大;此外福建漳州,浙江温州、黄岩、台州,江西,湖南等地所产也较著名,
其他地方也有产(称土陈皮)。多为栽培品种。
    (采收炮ltit]l  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收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广陈皮剥取时多割
成三办或四办。炮制时,除去杂质、喷淋水、润透,切丝,阴干,或低温干燥。
    (商品规格)  商品分为陈皮和广陈皮。一般分为一、二、三等,均以办大、整齐、外
皮色深红、内皮白色、肉厚、油性大、香气浓郁者为佳。
    按《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橙皮甙(C。。H。.0、。)
不得少于3.0%。
    (药性]  苦、辛,温。归脾、肺经。
    (功效}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应用)
    1.脾胃气滞证  本品辛行温通,芳香醒脾,主入脾经而行滞气,故能行气止痛,健
脾和中,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
    (1)脘腹胀痛证,可配高良姜、干姜同用,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建脾散;若脘
腹胀痛剧烈,可配木香、枳实等同用,或配青皮、桂皮同用,如《医方类聚》引《袖珍
方》三皮汤;因本品味苦又能燥湿,故还常用于寒湿阻中之脘腹胀痛,纳呆倦怠,便溏,
可配苍术、厚朴等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平胃散;若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可
配山楂、神曲等同用,如《丹溪心法》保和丸;若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腹痛,呕吐,泄
,泻,可配藿香、苏叶等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丸。又因本品性温而不
峻,作用缓和,故亦常用于脾虚气滞之腹痛喜按,纳呆,便溏,常配党参、白术、茯苓
等同用,如《小儿药证直诀》异功散;若思虑过多,心下似硬,按之则无,腹胀痛,多
食则吐,噫气不除,可配人参同用,如<<全生指迷方>>参橘丸;若脾虚肝旺,肠鸣腹痛,
大便泄泻,泻必腹痛,可配白术、白芍、防风同用,如《丹溪心法》痛泻要方。
    (2)呕吐呃逆证,可配竹茹、生姜、大枣等同用,如《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若
脾胃寒冷,呕吐不止,可配生姜、甘草同用,如《活幼心书>>姜橘汤;若痰气为患,胃
脘不舒,恶心呕吐,可配半夏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橘皮半夏汤或二陈汤;若
干呕不止,不思饮食,可配青皮、甘草等同用,如《御药院方》内应散;若干呕,手足
厥冷,可配生姜同用,如《金匮要略》橘皮汤;若饮酒过度,酒毒积在肠胃,或呕吐不
食,口渴多饮,可配葛根、石膏、甘草同用,如《圣济总录》橘皮汤;若虚寒呕吐,可
配人参、生姜同用,如《外台秘要》引《延年方》人参饮,或配人参、白术、半夏等同
用,如《太平圣惠方》陈橘皮散。
    (3)泄泻或便秘,可配山楂、黄连等同用;若气痢腹痛,可配木香、槟榔等同用;若
赤白痢,里急后重,可配罂粟壳、炮姜、炙甘草等同用,如《医方类聚》引《施圆端效
方》小圣散。若大便秘结,可单用焙干为末,以温酒调服,如《普济方》方;若风热气
秘,可配郁李仁、三棱同用,如<<圣济总录》郁李仁散;若津枯肠燥,大便不通,可配
知母、苏子等同用,如<<全生指迷方》紫苏丸。
    2.胸痹  本品辛行温通,入肺走胸,能行气止痛而治胸痹。若胸痹而胸中气塞短气
者,可配枳实、生姜同用,如《金匮要略》橘皮枳实生姜汤;若胸痹而心下气坚,气促
咳唾,引痛不可忍者,可配枳实、桔梗、甘草等同用,如《圣济总录》枳实桔梗汤。

    3.湿痰、寒痰咳嗽证:本品苦能燥湿,辛温暖脾行气以温化水湿,使湿去而痰消,且
辛行苦泄能宣肺止咳,故为治痰理咳之要药。若治湿痰咳嗽,常配半夏、茯苓等同用,如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若治寒痰咳嗽,常配干姜、细辛等同用;若脾虚失运而致
痰湿犯肺者,可配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医学正传>>六君子汤。
    4.乳痈初起:本品辛散苦泄而能散结消痈,用于乳痈初起,常配甘草同用,如《本
草纲目>>载“治产后吹奶,陈皮一两,甘草一钱,水煎服即散”
    此外,在使用质润滋腻的补血、补阴药物时,常配本品,使补而不滞,如《温疫
论》人参养营汤以本品配生地、麦冬、当归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一lOg。
  (药论)
  1.《神农本草经》:“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
  2。《名医别录》:“下气,止呕咳”、“主脾不能消谷,气冲胸中,吐逆霍乱,止泄。”
  3。唐.《药性论》:“治胸膈间气,开胃,主气痢,消痰涎,治上气咳嗽。”
  4.《本草纲目》:“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咳疟,大便闭塞,妇人乳痈。入
食料,解鱼腥毒。”“其治百病,总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
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
    陈皮中含有川陈皮素(Nobiletin)、橙皮甙(Hesperidin)、新橙皮甙
(Neohesperidin)、橙皮素(7angeridin)、二氢川陈皮素(Citromitin)、对羟福林
(Synephrine)、黄酮化合物等。
    陈皮挥发油含量为1.5—2.0%,广陈皮挥发油含量为1.2—3.2%,其成分有:o一侧
柏烯(o—thujene),柠檬烯(Limonene)等。
    二、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  陈皮水溶性注射液能抑制离体家兔十二指肠平滑肌收缩,
使收缩幅度减小,除药后收缩即可恢复正常状态,还能使麻醉犬的肠平滑肌出现松弛反
应(1,。陈皮煎剂对小鼠、兔离体小肠有抑制作用,对麻醉犬胃肠、麻醉兔小肠及不麻醉兔
的胃运动也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比肾上腺素弱但较持久。离体兔肠试验中,陈皮等
多种理气药均有对抗乙酰胆碱作用,反之陈皮抑制离体兔肠的作用又可被乙酰胆碱对抗,
如先用阿托品使肠管紧张性降低,陈皮能使之进一步舒张“,。陈皮还对毛果云香碱或氯化
钡引起的肠管痉挛性收缩有拮抗作用。以上结果提示陈皮的解痉方式主要为直接抑制肠
管平滑肌“,。
    橙皮甙对离体肠肌的作用是双向的,先有短暂兴奋,然后抑制“,。甲基橙皮甙0.5—
1.Omg/ml可完全抑制豚鼠离体回肠运动,但对乙酰胆碱、组织胺或氯化钡所致的肠痉挛
仅有微弱的解痉作用,对离体兔小肠也有抑制作用”,。
    (2)抗胃溃疡作用  给实验性胃溃疡模型的大鼠每日注射甲基橙皮甙100或500mg/
kR,给药6天,能明显抑制溃疡,并能抗胃液分泌,合并应用维生素C及K.时抗溃疡作
用显著增强。但增加用量至500或1000mg/kg,口服3天,却无效;如合并维生素C及

K+则有一定效果”,。
    (3)保肝利胆作用  陈皮的甲醇提取物对。一萘基异硫氰酸酯(ANIT)引起的大鼠肝
损害有保护作用。陈皮能抑制ANI丁引起的血清中胆红素浓度的增加,还抑制肝内酶的
释放C9,。甲基橙皮甙能增加麻醉大鼠胆汁及胆汁内固体物质的排泄量;合用维生素C和
K+可增强利胆效果”,。柠檬烯对胆固醇结石有理想的溶石作用““。
    此外,陈皮水煎液能使离体淀粉酶活性增高””。
    2.祛痰、平喘作用  陈皮所含挥发油有刺激性祛痰作用,主要有效成分为柠檬烯C1”。
陈皮鲜品煎剂用于免气管灌流,灌注液流速稍加快,似对支气管有扩张作用C2,。醇提取物
0.02g(生药)/ml浓度,可完全对抗组织胺所致的豚鼠离体支气管痉挛性收缩(1“。川陈
皮素在豚鼠离体气管试验和麻醉猫都有支气管扩张作用,强度略逊于氨茶碱”“。甲基橙
皮甙对豚鼠离体气管条片的抑制作用很小,仅为茶碱的1%,对组织胺或乙酰胆碱所致支
气管平滑肌痉挛的对抗效力约在茶碱的1/250”,。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对心脏的作用  陈皮煎剂、醇提取物及橙皮甙均能兴奋离体及在位蛙心。橙
皮甙静脉注射,能使在位兔心收缩力加强,输出量增加,而心率变化不大。陈皮煎剂
能扩张冠脉。大剂量的甲基橙皮甙可使豚鼠离体心房搏动减慢,收缩力减弱。犬静
脉滴注甲基橙皮甙40mg/kg,能使冠脉阻力下降,冠脉流量增加,降低血压,减慢心率,
这种作用可持续30分钟以上,但对心肌耗氧量及心肌氧利用率无明显影响。”。
    (2)对血管与血压的作用  陈皮煎剂给兔和狗静脉注射后血压迅速升高”,,还可使犬
肾容积减少,肾血管收缩,尿量减少。橙皮甙对麻醉猫与犬无降压作用。如其中混有橙
皮甙查耳酮则可致降压反应。橙皮甙对猫的周围血管有短暂而明显的扩张作用,但不
含氧化物的纯品则无效。6一二乙胺基甲基陈皮甙,具有降低冠脉毛细血管脆性的作
用。静脉注射陈皮水溶性注射液0.5ml,在3秒内麻醉大鼠血压上升(由70~80mmHg
上升至130—150mmHg),维持约3—4秒渐复正常,再次给药仍出现升压反应;对麻醉
犬有升压反应。
    4。抗炎、抗过敏作用  橙皮甙与甲基橙皮甙均有维生素P样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橙
皮甙有对抗蝮蛇毒素、溶血卵磷脂增加血管通透性的作用C2”。小鼠腹腔注射橙皮甙10mg
亦能对抗组织胺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C2”。给兔口服橙皮甙,对氯乙烷造成的耳部冻伤
有减轻症状的效果。橙皮甙对大鼠巴豆油性肉芽囊肿的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使囊内
渗出物明显减少。
    5.对子宫的作用  陈皮煎剂对小鼠离体子宫有抑制作用,高浓度则使之呈完全松弛
状态。用煎剂静脉注射,对麻醉兔在位子宫则使之呈强直性收缩,对处于静止状态的子
宫,反应也非常敏感。甲基橙皮甙可抑制大鼠离体子宫运动,对乙酰胆碱所致子宫肌
痉挛有对抗作用。    ,
    6.对肾脏的作用  陈皮煎剂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犬的肾容积减小,肾血管收缩而尿
量减少。
    7。抗菌、抗病毒作用  广陈皮在试管内可抑制葡萄球菌、卡他奈氏菌、溶血性嗜血
菌的生长C2“,陈皮合剂在试管内亦有抑菌作用C2“。用陈皮甙预先处理过的Hela细胞,能

预防流感病毒的感染,陈皮甙的抗病毒活性能被透明质酸酶所消除。
    8.其他作用  磷酰橙皮甙对实验性高血脂兔,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并明显地减
轻和改善其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C2”.用陈皮散剂给小鼠和兔灌胃,有缩短出血时间和凝
血时间的效果,焙成炭药的散剂缩短凝血时间的作用较生药有所增强C2“.含有氧化物的
橙皮甙有升高兔血糖的作用“,。橙皮甙能增加肾上腺素对小鼠的毒性作用(2”。橙皮甙和
橙皮甙甲基查耳酮,均可降低野生大鼠实验性龋齿的发生率C2”。陈皮有抑制皮脂分泌的
效果,可使20%一30%的皮脂细胞功能丧失,皮脂分泌亦受到抑制。
  三、临床报道
  1.治疗各种胃炎及结肠炎  以平胃散加味(陈皮10---,15g,法夏6一lOg,白蔻仁5一
lOg,厚朴3一lOg,苍术6一lOg,藿香6一lOg等)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211例,治愈109
例,显效67例,有效29例,无效5例C3”。以养胃冲剂(陈皮、黄芪、党参、白芍、生
甘草、山药、生香附、乌药、食糖)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总有效率为84.1%。另有
用含本品的柴芍陈平汤”“、加味二陈汤C3“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均有良效。以橘皮竹茹
汤(橘皮、竹茹各20g,党参、生姜各15g,甘草lOg,大枣5枚)水煎服,治疗碱性反
流性胃炎36例,临床症状消失快而明显,服药l周后半数病人口吐苦水消失,2周后2/
5病人腹痛消失,效果优于西药(胃复安、雷尼替丁)对照组C3“。以平胃散加碱(陈皮、
苍术、Jll$l"、川I连须、白术各lOg,蒲公英、茯苓各15g,甘草8g)治疗痘疹样胃炎40
例,显效2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C3”。以健胃茶(党参、陈皮、生白术、沉香曲、生
甘草、海螵蛸、白芷)治疗胃窦炎68例,总有效率67%C3“。以陈荷散(陈皮15g,干荷
叶lOg,砂仁2g)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治愈17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2
例。
    2。治疗顽固性呃逆  以陈皮12g,代赭石、磁石、生龙骨、牡蛎各30g,人参lOg,
木香lOg,治疗300例,治愈196例,显效72例,好转28例,无效4例。
    3.治疗新生儿幽门痉挛  以扩幽解痉汤(蝉蜕9g,陈皮6g,木香、砂仁、枳壳各4。5g,
半夏、甘草各3g)治疗21例,服药48小时内止呕者19例,72小时内止呕者2例“”。
    4.治疗原发性脾曲综合征  以加味乌药汤(乌药、陈皮、木香、延胡索、香附、制
厚朴各lOg,砂仁6g,郁金、甘草各5g)加减,以工5天为一疗程,治60例,显效90%,
有效7%,无效3%,左上腹痛、压痛消失平均为7.2天,远期疗效亦满意。
    5.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  以党参、白术、茯苓、白芍各15g,陈皮、防风,炙甘草
各lOg,治疗87例,治愈62例,有效17例,无效8例。
    6.治疗窦性心律失常  以二陈化瘀汤(陈皮、法夏、当归、赤芍、山楂、枣仁、木
通、全瓜蒌、炙甘草各10g,茯苓、丹参各12g,远志6g)治疗42例,临床治愈25例,
好转11例,无效6例。
    7.用于回乳  以陈皮甘草汤(陈皮30g,甘草15g)回乳48例,痊愈39例,有效6
例,无效3例。
    8。治疗急性乳腺炎  以陈皮70g,每日煎服一剂,治疗45例,痊愈38例,显效6例,
无效1例““。另以陈皮60g,赤芍60g,瓜蒌30g,随症加减,高热者加石膏、大黄,乳
痈明显者加皂刺、白芷、乳香、没药,轻者每日1剂,重者每日2剂,水煎服,同时以
热药渣外敷,每次30分钟,每日3—4次,治疗31例,治愈20例,基本治愈10例,总

有效率为96.8%。还有以银花陈皮汤(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g,连翘20g,陈
皮、青皮、甘草各10g)治30余例,均在一剂后汗出热减,一般连服三剂痊愈。
    9.治疗妊娠呕吐  以人参橘皮竹茹汤治疗妊娠呕吐5l例,治愈42例,好转6例,无
效3例。
    10。治疗百H咳  口服蛇胆陈皮末(广州产中成药,每支药量0.6g),同时肌注维生
素C及胶性钙,治疗60例,痊愈56例,显效2例,进步2例。
    11。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以陈皮12g,制白附子、制南星、制半夏、地龙、白
僵蚕各10g,煎服,治疗42例,显效24例,有效14例,无效4例。
    12.治烧伤  以鲜橘皮适量,装入瓶内密封置阴处,一周后橘皮表面生有白或黄毛,
用筷子捣拌成糊状,备用。用时将上药涂于伤口,每天2次,一般5—7天可痊愈。另
有以鲜橘子发酵取汁,治21例,其中20例在3—5天治愈或基本治愈。
    13.抢救休克  以陈皮提取物(主要成分对羟福林)注射液20—30ml加10%葡萄糖
液250ml静脉滴注,滴速为20~30滴/分,血压回升后减速,维持正常水平,稳定6小
时后减量至停药。收缩压低于50mmHg者,先用注射液5ml加50%葡萄糖液静脉推注,
再用上述方法静滴。治疗休克112例,显效60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
96.44%。
    14.治疗尿潴留  以通气散(陈皮、苏叶、木通、枳壳各6g)每日一剂,水煎服,治
疗产后癃闭100余例,仅个别无效,一般一剂见效,重者亦不过2—3剂。
    15。治疗发作性嗜睡病  以清醒汤(陈皮、半夏、茯苓、郁金、石菖蒲各15g,甘草
10g)每日一剂,治疗12例,均痊愈。
    16.治疗肾病综合征  以新订异功散(太子参、茯苓各9—12g,陈皮、白术各6—9g,
鸡内金6g)随证加减,西药予以激素持续长疗程治疗.治74例,缓解55例,部分缓解
15例,未缓解15例。
    17.治疗脑囊虫病  以加味二陈汤随症加减,治30例,均痊愈。
    18。治疗胆石症  以复方橘皮油乳剂(主含橘皮油、环二乙胺乙酸)溶解胆管残留结
石有良效。治疗前先以生理盐水加抗生素冲洗胆道,连续10天。根据残石部位确定灌注
方法,经T管或肝胆引流管注药30一50ml/次,lO一15滴/分,经Folty管注药每次用量
依上管胆管容量而定。1—2次/日,10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5—10天,结果治愈12例,
好转5例,平均疗程19.9天,仅工例产生治疗反应,经对症处理迅速缓解.治疗后全部
患者各项检查均恢复正常范围”。
  四、不良反应
  50%的鲜品煎剂,3mg/kg给犬灌胃,或干品煎剂在多种实验中给动物连续多次大量
给药,均未见急性中毒现象。川1陈皮素给小鼠一次口服,观察24小时的LD。。为0.78
士0,09g/kg“”。纯品甲基橙皮甙静注,小鼠的LD。。为850mg/kg。橙皮甙甲基查耳酮
的毒性较大,如静注3,6.一二甲基橙皮甙查耳酮,小鼠的LD。。为60mg/kg。
    另外,有口服陈皮液导致消化道穿孔死亡一例的报道.
    附: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
    橘核,又名橘子仁(《姚僧坦集验方》)、橘子核(《本草衍义》)、橘米(《四川中药志》)、

橘仁(《药材学》),始载于《日华子本草》,为芸香科植物多种橘类(详-见陈皮)的种子,
一般多从食品加工厂收集,洗净,晒干或烘干。性味苦、平,归肝经,功能理气散结止
痛,用治疝气痛、睾丸肿痛、乳房结块等。煎服,3一lOg。
    橘络,又名橘丝(《本草纲目拾遗》)、橘筋(《中药材手册》),始载于《本草求原》,为
芸香科植物橘(F-见陈皮)果皮内层的筋络,一般于12月至次年1月间采集,将橘皮剥
下,自皮内或橘瓤外表撕下白色筋络,晒干或微火烘干。性味甘、苦,平,归肝、肺经,
功能行气通络,化痰止咳,用治痰滞经络之胸痛、咳嗽。煎服,3—5g。
    橘叶,又名橘子叶(《滇南本草》),始载于《本草纲目》,为芸香科植物橘(详见陈
皮)树的叶,全年均可采收,以12月至次年2月间采者为佳,采后阴干或晒干。性味辛、
苦,平、归肝经,功能疏肝行气,散结消肿,用治胁肋作痛、乳痈、乳房结块等。煎服,
6—10g。
    橘红,又名芸红、芸皮(《药材资料汇编》),始载于《本草纲目》,为芸香科多种橘类
(详见陈皮)的果皮的外层红色部分,采集时取鲜果皮,用刀去掉外层果皮,晾干或晒干。
性味辛、苦,温,归肺、脾、胃经,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宽中,用治湿痰、寒痰咳嗽及
食积呕恶胸闷等。煎服,3—10g。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88 发表于: 2012-04-24
  连翘  Lianqiao
    (别名)  旱连子(《药性论》),大翘子(《新修本草》),空壳(《中药志》),落翘、黄花
翘(山西),连召。
    (来源)  连翘,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因其果实似莲作房,翘出众草,
故名。为木犀科落叶灌木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的干燥果实。主产
于山西阳城、沁县,河南辉县、蒿县,陕西宜川、黄龙,湖北郧西、应山,山东淄博、莱
芜等地。野生与栽培均有。
    (采集炮制)  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习称“青
翘”;果实熟透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习称“老翘”或“黄翘”。
    (商品规格罩  商品分青翘及老翘(即黄翘)两种,以老翘为主流商品,一般不分等
级,均为统货。青翘以色绿、不开裂者为佳;老翘以色黄、办大、壳厚者为佳。
    按《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规定:本品醇溶性浸出物,青翘不得少于30。0%;

老翘不得少于16。0%。杂质,青翘不得过3%;老翘不得过9%。总灰分不得过4.0%。
  (药性]  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应用]
  l。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本品苦寒,主人心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本品既能
清心火、解疮毒,又能消散痈肿结聚,故有“疮家圣药”之称。用于痈肿疮毒,红肿未
溃i常与蒲公英、皂角刺、穿山甲等同用,如《外科真铨》加减消毒饮;若热毒结聚,疮
疡肿硬,皮色不变,可与黄连、当归、赤芍等配用,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内疏黄
连汤;若疮疡脓出,红肿溃烂,多与金银花、牡丹皮、天花粉等配伍,如《疡医大全》连
翘解毒汤;若痰瘀壅阻,乳痈肿痛,乳内结核,则与青皮、栝蒌、川芎等同用,如《奇
效良方》连翘饮子;若痰火郁结,瘰疬痰核,常与玄参、黄芩、桔梗等同用,如《外科
正宗》连翘消毒饮;若小儿热毒,痄腮肿痛,多与栀子、升麻、薄荷等配伍,如《伤寒
全生集》连翘败毒饮。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本品苦能泻火,寒能清热,入心、肺二经,长于清心火,散
上焦风热。用于风热感冒,心烦咽痛,可与防风、栀子、甘草同用,如《类证活人书》连
翘饮;若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口渴咽痛,常与金银花、薄荷、牛蒡子等同用,如《温
病条辨》银翘散;若热入营血,烦热斑疹,多与水牛角、生地、金银花等配用,如《温
病条辨》清营汤;若热人心包,高热神昏,则与水牛角、莲子心、竹叶卷心等配伍,如
《温病条辨》清宫汤。
  3.热淋尿闭、肢体湿肿  本品苦寒通降,《日华子本草》谓能“通小肠”,《药性本
草》称:“主通利五淋”,故又有利湿通淋消肿之功。用于小肠湿热郁滞,不能分别清浊,
而致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常与马蔺花、白茅根、车前子等同用,如《杂病源流犀
烛》如圣散;若水湿泛溢肌肤,肢体浮肿,或两膝肿痛,多与薏苡仁、木瓜、牛膝等配
伍,如《疡医大全》连翘解毒汤。
  (用法用量)  煎服,6~15g。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气虚脓清者不宜用。
  (鉴别用药]  连翘临床有青翘、老翘及连翘心之分.青翘,又名青连翘,为初熟的
果实,色尚青绿,其清热解毒之力较强;老翘,又名黄连翘、连翘壳,为熟透的果实,质
轻透散,长于透热达表,而疏散风热;连翘心,为连翘的种子,长于清心,泻火,而治
邪入心包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症。
  连翘与金银花,均有清热解毒作用,既能透热达表,又能清里热而解毒。对外感风
热、温病初起、热毒疮疡等症,二药常相须为用.然区别点是:连翘清心解毒之力强,并
善于消痈散结,为疮家圣药,亦治瘰疬痰核;而金银花偏散表热,甘寒不伤胃,炒炭后
又能凉血止痢,以治热毒血痢。
  《伤寒论》有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其中连轺系连翘之根,非其果实,今已少用,可以
连翘代之。
  (药论]
  l。《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
  2.《珍珠囊》:“连翘之用有三:泻心经客热,一也;去上焦诸热,二也;为疮家圣药,

二也。”
    3.《药品化义》:“连翘,总治三焦诸经之火,心肺居上,脾居中州,肝胆居下,一切
血结气聚,无不调达而通畅也。但连翘治血分功多,柴胡治气分功多。同牛蒡子善疗疮
疡,解痘毒尤不可缺。”
    4.《医学衷中参西录》:“连翘,具升浮宣散之力,流通气血,治十二经血凝气聚,为
疮家要药。能透肌解表,清热逐风,又为治风热要药。且性能托毒外出,又为发表疹瘾
要药.为其性凉而升浮,故又善治头目之疾,凡头疼、目疼、齿疼、鼻渊,或流浊涕成
脑漏证,皆能主之。”“按连翘诸家皆未言其发汗,而以治外感风热,用至一两,必能出
汗,且其发汗之力甚柔和,又甚绵长。曾治一少年风温初得,俾单用连翘一两煎汤服,彻
夜微汗,翌晨病若失。”
    5.《本草正义》;“近人有专用连翘心者,即其房中之实也,细而质轻,故性浮而专清
上焦心肺之热,较之其壳在外,亦能通行经络,其用固自有别。然虽是心,而亦不坚实,
若是竟谓能清心家实火,亦殊未必。”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
    含有连翘酚(forsyth01),连翘酯甙(forsythoside)A、B、C、D,连翘甙
(phillyrin),连翘甙元(phillygenin),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松脂素(pinoresin01),甾醇化合物C.oH,o—s。0s,马苔树脂
醇甙(matairesinoside),6,7一二甲氧基香豆素(6,7-dimethoxycoumarin)。
    尚含有多种烃类、醛酮类、醇酯醚类挥发性成分:o一蒎烯(o—pinene),莰烯
(Camphene),3-蒎烯(/3-pinene),对聚伞花烯(p—cymene),柠檬烯(1imonene),7-松
油烯(丁一terpinene),p一水芹烯(13-phellandrene),香叶烯(myrcene),β罗勒烯(β
ocimene);樟脑(camphor),香叶醛(geranial);龙脑(borne01),o一萜品醇(o—
terpine01),黄樟醚(safrole),芳樟醇(1inal001),松油烯醇一4(terpinen一4一01),去甲拉
帕醇(norlapach01)。
    二、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连翘的抗菌谱广,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
用。其浓缩煎剂在体外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
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Cl,。连翘在体外的抑菌作用与金银花大体相似;为银翘散
中抗菌的主要成分。金银花对沙门氏菌属,特别是伤寒杆菌以及溶血性链球菌的抑制作
用似超过连翘,而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则以连翘似较好C2.3,。二者联
合使用,在试管内并无协同作用C2,,与黄连、黄芩组成的复方,体外抑菌作用比单用连翘
时为强“,。据报道,连翘酚为其抗菌的有效成分,连翘酚在试管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
菌浓度为l:5120;对痢疾杆菌为1;1280;对白喉杆菌及副伤寒(甲)杆菌为1:640“,。
体外实验表明,连翘的醇提取物7.8mg/ml浓度时对钩端螺旋体还有杀灭作用,其强度不
及黄连、荔枝草或金银花、黄芩,而与黄柏、蚤休相似“,。鸡胚体外试验证明连翘对亚洲
甲型流感流毒、鼻病毒一17型有抑制作用C7.8,。连翘种子挥发油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京科
68一工株的最低抑菌浓度为l:65536C9,。连翘水浸剂(1:5)在试管内对星形奴卡氏菌有
某些抑制作用Cl”。

    2.抗炎作用  50%的连翘醇提取物水溶液20ml/kg腹腔注射,对大鼠巴豆油性肉芽
囊有非常明显的抗渗出作用及降低炎灶微血管壁脆性作用,尚能促进炎性屏障的形成。
300%的连翘注射液30~40g/kg腹腔注射,对大鼠蛋清性脚肿有明显抑制作用;亦能促
进对小鼠炎细胞的吞噬作用“”。
  3.解热作用  连翘煎剂4g(生药)/kg灌胃,能使静注枯草菌浸液所致家兔发热显
著下降,1小时后恢复正常,随后还可降至正常体温以下Cl“。复方连翘注射液也有明显的
解热作用,能减弱伤寒菌苗所致家兔的发热,也能降低正常家兔的体温”“。
  4.保肝作用  大鼠实验证明,1:1的连翘水煎液可明显减轻四氯化碳所致大鼠的肝
脏变性和坏死,并使肝细胞内蓄积的肝糖原、核糖核酸大部分恢复和接近正常,血清谷
丙转氨酶从337土63。5单位降至146.5士11.1单位““。从连翘中分离得到的连翘B部分
对大鼠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有明显的降转氨酶的作用C1“。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是连翘抗
肝损伤的有效成分,两者均能降低实验性肝损伤动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CI‘.1”。
  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连翘果壳中所含的齐墩果酸有轻微的强心作用””。动物实
验证明,连翘有降压作用,一般血压可下降到原水平的40%一60%。其降压特点为迅速、
显著、持续时间较短,多次注射无快速耐受性C10.“,。对因伤寒菌苗所致内毒素休克低血
压成年猫,静脉注射300%的连翘注射液(10g/kg),可先有短暂降压,继而出现明显升
压作用。其抗内毒素休克作用可能与其扩张血管、增加心输出量及改善微循环有关C2”。其
所含的芦丁能增强毛细血管的致密度,故对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皮下溢血有止血作用”。
  6.镇吐作用  连翘煎剂灌胃能减少家鸽翼静脉注射洋地黄酊或犬皮下注射阿朴吗
啡引起的呕吐次数,延长洋地黄所致呕吐的潜伏期,而不能延长阿朴吗啡所致呕吐的潜
伏期,其镇吐效果与注射氯丙嗪二小时后作用相仿。镇吐作用可能系由于连翘能抑制延
脑催吐化学感受区之故C2“。
  7。利尿作用  100%连翘注射液0。25g/kg静注,对麻醉犬有显著而肯定的利尿作用,在
给药后半小时与1小时为参照组的2。2与1.66倍。齐墩果酸有轻微的利尿作用”.,”。
  8.其他作用  连翘水煎剂对磷酸二酯酶有明显抑制作用”“。用琼脂扩散法发现连翘
有显著的抑制弹力蛋白酶活力作用,该作用连翘比丹参、当归和川芎更优”“。
  三、临床报道
  1。治疗肺脓肿  lg/ml的连翘注射液采用气管滴入法及合并肌注,治疗25例,痊愈
14例,好转工O例,死亡1例”“。
  2。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1:1的连翘水煎液糖浆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一月
为一疗程,对急性传染性肝炎患者的转氨酶有速降作用””。
  3.治疗急性肾炎  连翘30g,加水用文火煎成150ml,分三次饭前服,小儿酌减。连
服5—10天,忌辣物及盐。8例患者治疗前均有浮肿,血压在140—200mmHg/96一
110mmHg之间,尿检有蛋白、颗粒管型及红细胞、白细胞等。治疗后6例浮肿全部消退,
2例显著好转,血压明显下降;尿检6例转阴,2例好转”.
  4.治疗细菌性痢疾  连翘、金银花、黄柏、秦皮各30g,加水500ml,煎至300ml,
待药温降至30~35℃时,在饭前l小时嘱病人采取卧位,两腿分开,将涂有液体石蜡的
灌肠器肛管头插入肛门深7—10cm,在2—3分钟灌毕。然后嘱病人双腿并拢,保持俯卧
位15分钟以上。工日3次,3天为工疗程。治疗期间均未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痢疾30

例,用药1疗程后全部治愈C2”。
    5。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取连翘生药150g,加水煎煮两次,将药液浓缩为
1000ml,滤过液中加入枯矾30g溶解后再过滤,再加入甘油1000ml备用。用法:先用5%
过氧化氢液滴入外耳道清洗数次,擦干后,滴入本品3—5滴,用手将耳屏反复向外耳道
口挤压,使药液进入中耳,每日滴耳3—4次。结果临床总治愈率为87。9%,未见任何毒
副作用””。
    6。治疗呃逆  连翘60g,炒焦煎水服,或服药末,每次10g,1日3次。治疗各种原
因引起的呃逆均有良效(3”.    ,    .
    7.治疗便秘  连翘15—30g,沏水或煎沸当茶饮,持续l一2周,亦可便下停服。治
疗各种便秘有效C3“。
    8。治疗牛皮癣(银屑病)  连翘400g,黄芩、大青叶各300g。制成注射液,每支2ml
(含生药2g)。肌肉注射2ml,每日2次,用药2周一2个月。治疗银屑病60例,总有效
率为80%,其中临床治愈u例,用药过程中,未见明显副作用C3“。
    9.治疗烫伤  苦参60g,连翘20g,研末过80目筛,用麻油200g调匀,治疗l。、.。
小面积烫伤36例,除12例原用四季青治疗,结痂后痂下化脓,改用本药治疗外,其余
24例,均在工0天内治愈C3“。
  四、不良反应
  连翘注射液(1:1)小鼠腹腔注射LD。。为24。85土1.12g/kg。“。连翘壳煎液(1:
1)小鼠皮下注射I.D。。为29。37g/kg,连翘心为30g/kg以上,青翘壳为13。23g/kg,青翘
心为28.35g/kg(2“。复方连翘注射液小鼠腹腔注射LD。。为119。5g(生药)/kg(1”。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89 发表于: 2012-04-24
谷芽  Guya
    (附:粟芽)
    (别名)  蘖米(《名医别录》),谷蘖(《澹寮方》),稻蘖(《本草纲目》),稻芽(《中药材
手册》)。
    (来源]  谷芽,始载于《名医别录》。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稻Oryza sativa L.的
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炮制}  取拣净的稻谷,用水浸泡工一2天,捞出置容器中,上盖潮湿蒲包,每
日淋水,保持湿润,至初生根(俗称芽)长约3—6毫米时,取出晒干生用。炒谷芽:将
谷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深黄色并大部爆裂,取出放凉。焦谷芽:将谷芽置锅内,用武火
炒至焦黄色,微喷清水,取出风干。
    (商品规格罩  谷芽以身干、粒饱满、大小均匀、色黄、无杂质者为佳。
    按《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称为稻芽,规定:本品出芽率不得少于85%。
    (药性)  甘,平。归脾、胃经。    .
    (功效)  消食健胃
    (应用)
    工.米面薯芋食滞证  本品味甘性平,能消食和中,作用和缓,善消谷食积滞,兼能
健脾开胃,略有补益之功。主治食滞脘腹胀满,可与山楂、神曲、青皮等同用。
    2.脾虚食少  本品健脾开胃,促进消化,用治脾胃气虚,食欲不振,不饥食少者,可
与砂仁、白术、炙甘草等同用,如《澹寮方》谷神丸。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大剂量30g。生用长于和中,炒用偏于消食.
    (鉴别用药)  谷芽、麦芽均为消食化积、健脾开胃之常用药,可用于米面薯芋食滞
证及脾虚食少等。然麦芽消食健胃力强,而谷芽力弱,但临床二药每相须为用。
    (药论]
    1.《本草纲目》:“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2.《本草经疏》:“蘖米即稻蘖也。具生化之性,故为消食健脾、开胃和中之要药,脾
胃和则中自温,气自下,热自除也。”
    3。《本经逢原》:“谷芽,启脾进食,宽中消谷,而能补中,不似麦芽之克削也。”
    (现代研究工
    一、化学成分
    主含淀粉、蛋白质、脂肪、淀粉酶、维生素及氨基酸等。
    二、药理作用
    所含淀粉酶有消化淀粉作用。淀粉酶不耐高温,故谷芽炒黄、炒焦或煎剂效力不明
显.微炒并不影响淀粉酶含量。
    附:粟芽
    粟芽,《名医别录》归入蘖米。《本草衍义>>称之为粟蘖,《本草纲目》始称粟芽。
<<中国药典》(1995年版)所载谷芽即此物,为禾本科植物粟Setaria itatica(L。)Beauv.

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处理而得。性味甘温,归脾胃经。功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主治食
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煎服用量9~15g。
    鸡内金  Jineijin
    (别名]  鸡肶胫里黄皮(《神农本草经》),鸡肫内黄皮(《日华子本草》),鸡黄皮(《现
代实用中药》),鸡食皮(《河南中药手册》),鸡合子(《山东中药》),鸡中金或化石胆(《山
西中药志》)。
    (来源)  鸡内金,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为雉科动
物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砂囊内壁.全国各地均有生产。
    (采收炮制)  将鸡杀死后,取出鸡肫,剖开,趁热剥取内膜,洗净晒干,生用。若
炒用,则先将砂子放入锅内炒热,再把洗净之鸡内金放入锅中,用文火拌炒至棕黄色或
焦黄色鼓起,取出,筛去砂子,即可。
    (商品规格]  商品均为统货.以个大、色黄、完整不破碎者为佳。
    (药性]  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应用}
    1.饮食积滞,小儿疳积  本品有较强的消食化积作用,并能健运脾胃,故可广泛用
于米面薯芋肉食等各种食滞证。病情较轻者,单用研末服有效,如《备急千金要方》独
用本品治反胃吐食由于消化不良者。治食积不化、脘腹胀满,《本草求原》独用本品研末
调服;或可以本品与山楂、麦芽、神曲、青皮等同用。治脾虚食少,完谷不化而腹泻者,
可以本品与白术、干姜,大枣同用,如《医学衷中参西录》益脾饼。治小儿脾虚疳积,可
与白术、山药、使君子等同用;亦可用本品配合白面作饼烙熟,随时服食。
    2.肾虚遗精、遗尿  本品有固精缩尿止遗之功。治遗精,可单用,如《吉林中草
药》以鸡内金18g,炒焦研末,分六包,早晚各服一包,以热黄酒半盅冲服;亦可入复方
用,常配伍芡实、菟丝子、莲肉等。治遗尿,如《太平圣惠方》鸡肶胫散,以本品与桑
螵蛸、菟丝子、龙骨、鹿茸共研细为散服;又载菟丝子散方,以本品与菟丝子、五味子
等捣为粗末,温酒调服。亦可与桑螵蛸、覆盆子、益智仁等同用。
    3.砂石淋证,胆结石  本品性平偏凉,兼能清下焦、膀胱之湿热,而有通淋化石之
功。《医林集要》单用本品,治小便淋沥,痛不可忍者。现用治湿热蕴结所致砂石淋证,
以本品与金钱草、滑石、海金沙、石韦、冬葵子等同用。治胆结石,常配柴胡、郁金、茵
陈、金钱草、栀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lOg;研末服,每次1.5—3g。研末服用效果比煎剂好。
    (使用注意)  脾虚无积滞者慎用。
    (药论}
    工.《滇南本草》:“宽中健脾,消食磨胃。治小儿乳食结滞,肚大筋青,痞积疳积。”
    2。《本草经疏》:“肫是鸡之脾,乃消化水谷之所。其气通达大肠、膀胱二经。有热则

泄痢遗溺,得微寒之气则热除,而泄痢遗溺自愈矣,烦因热而生,热去故烦自止也。今
世又以之治诸疳疮多效。”
    3.《医学衷中参西录》:“鸡内金,鸡之脾胃也。中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
化瘀积可知。……(脾胃)居中焦以升降气化,若有瘀积,气化不能升降,是以易致胀
满,用鸡内金为脏器疗法。若再与白术等分并用,为消化瘀积之要药,更为健补脾胃之
妙品,脾胃健壮,益能运化药力以消积也。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
内金皆能消之,是以男子痃癖,女子症瘕,久久服之,皆能治愈。又凡虚劳之证,其经络多瘀
滞,加鸡内金于滋补药中,以化其经络之瘀滞,而病始可愈。至以治室女月信一次未见者,尤
为要药。盖以能助归、芍以通经,又能助健补脾胃之药,多进饮食以生血也.”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
    鸡内金含胃激素(Ventniculin)、角蛋白,并含有工7种氨基酸、微量的胃蛋白酶和淀
粉酶,此外,尚含有氯化铵等。出生4—8星期的小鸡砂囊内膜,含蓝绿色素和黄色素,
分别为胆汁三烯(Bilatriene)和胆绿素的黄色衍生物,砂囊尚含维生素。
    二、药理作用
    1.对人体胃功能的影响  健康人口服炙鸡内金粉末5克,经45—60分钟,胃液分泌
量比对照组增高30%一70%,2小时内恢复正常。胃液酸度也明显增高,消化力的增强
虽较迟缓,但维持时间较久。胃运动机能明显增强,胃排空率加快。认为是由于鸡内金
消化吸收后通过体液因素兴奋胃壁的神经肌肉装置之故,也有认为是胃激素促进了胃分
泌机能“,。
    2.加速放射性锶的排泄  实验证明,鸡内金水煎剂对加速排除放射性锶有一定作
用。其酸提取物效果较煎剂好,尿中排出的锶比对照组高2—3倍。从鸡内金中提得的氯
化铵为促进锶排除的有效成分之一。
  三、临床报道
  1。治疗消化不良  尤其适用于因消化酶不足而引起的胃纳不佳及积滞胀闷等。对消除
各种消化不良的症状都有帮助,可减轻腹胀,肠内异常发酵、口臭及大便不成形等症状。
    2.治疗体虚遗精  尤其对肺结核患者之遗精有较好效果。用焙鸡内金粉3g/次,2
次/日,连服3 日,于清晨及睡前开水冲服。
    3.治疗无阻力性尿失禁  用红参9g,吞服鸡内金粉末12g,共服3次,即治疗一例
无阻力性尿失禁。另有报道,鸡内金还用于治疗小儿遗尿及成人小便频数,夜尿。
    4。治疗扁平疣  用金醋消疣液(鸡内金lOOg,白米醋30ml,浸泡30小时后制成),
治疗扁平疣126例,总有效率为79。5%。

    鸡矢藤  Jishiteng
    [别名}  鸡屎藤(《生草药性备要》),皆治藤(《本草纲目拾遗》),臭藤(哎开宝本草》),
五香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母狗藤(《四Jl!中药志>>)。
    (来源}  鸡矢藤,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原名鸡屎藤。为茜草科多年生草质藤本
植物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或毛鸡矢藤P。scandens(Lour.)Merr。
var.tomentosa(B1.)H。一M.的地上部分及根。主产于我国南方各省。多为野生,也有
栽培品种。
    (采收炮制)  夏季采收地上部分,秋冬挖掘根部。洗净,地上部分切段,根部切片,
鲜用或晒干。生用。
    (商品规格)  商品以干燥、条匀、茎皮棕色、叶黄绿者为佳。
    (药性)  甘、苦,微寒。为脾、胃、肝、肺经。
    (功效)  消食健胃,化痰止咳,清热解毒,止痛。
    (应用}
    1.饮食积滞、小儿疳积  本品有消食化积、健运脾胃之功。治食积腹痛、腹泻,可
单用煎服或配山楂、神曲等同用.治脾虚食少、消化不良,可与党参、白术、麦芽同用。
治ll~Jl,疳积,可用其根与猪小肚炖服,即《福建中草药》方;亦可配葫芦茶、独脚金等
同用。
    2.咳嗽  本品味苦性寒,能清热化痰止咳,故可治热痰咳嗽,单用煎服有效,或配
瓜蒌皮、胆南星、枇杷叶同用。治妇女虚弱咳嗽,白带腹胀,可以本品配红小芭蕉头,炖
鸡服,即《重庆草药》方。
    3.热毒泻痢、咽喉肿痛、痈疮疖肿、烫火伤等  本品甘寒解热毒,苦寒能泻火。治
热毒泻痢、咽喉肿痛,可单用煎服,亦可与黄芩、银花等同用。治痈疮疖肿、烫火伤或
毒虫螫伤,可内服,亦可以鲜嫩叶捣烂外敷。
    4.胃肠疼痛、胆绞痛、肾绞痛、痛经、分娩疼痛、神经痛以及各种外伤、骨折、手
术后疼痛等  本品有一定的止痛作用,故可治多种痛证,但以针剂或酊剂为佳,针剂比
酊剂效果好。    .
    此外,煎汤外洗或鲜品捣敷,可治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等。
    (用法用量]  煎服,15~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药论)
    1。汪连仕《采药书》:“治风痛肠痈,跌打损伤,流注风火痹毒,散郁气。洗疝,合紫
苏煎汤。”    ‘
    2.《生草药性备要》:“其头治新内伤,煲肉食,补虚益肾,除火补血;洗疮止痛,消
热散毒。其叶擂米加糖食,止痢。”
    3.《重庆草药》:“健脾除湿,益气补虚。常用于小儿瘦弱,脾弱气虚,食积疳积,及
成人气虚浮肿,膨胀,耳鸣,腹泻,遗尿,妇女虚弱白带,干病。并虚弱劳伤,虚痢,痒
子瘰疬之由于气虚不愈者。”
    4.《上海常用中草药》:“祛风、活血、止痛、消肿。治风湿酸痛,跌打损伤,肝脾肿
大,无名肿毒.”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
    鸡矢藤茎、叶中含鸡矢藤甙(Paederoside)、鸡矢藤次甙(Scandoside)、鸡矢藤甙酸
(Paederosidie acid)、车叶草甙(Asperuloside),此外,还含有生物碱,T一谷甾醇,熊果
甙(Abutin)、齐墩果酸及挥发油。果实中分离出酸性三萜,甲基乌斯烷(Methyl
arsonate)、甲基齐墩果酸(Methyl oleanolate)、3一表一甲基齐墩果烷(3-epi—methyl
oleanolate)、3-表一甲基乌斯烷(3一epi—methyl arsonate)等。
    二、药理作用
    1.镇痛作用  热板法试验曾观察到小鼠腹腔注射鸡矢藤叶或根的注射液50~150g/
kg后,痛阈提高148%一281.8%C1,。电刺激法引起的疼痛实验,鸡矢藤100:1浓缩液
lOml、20ml、30ml/kg给小鼠腹腔注射,三个剂量组的痛阈均有不同程度提高C2,。
    2.抗惊厥、镇静作用  对用1%戊四唑引起惊厥的小鼠腹腔注射鸡矢藤10ml及
20ml/kg一次,则20ml/kg组有较强的抗戊四唑惊厥作用,10ml/kg组死亡时间较对照组
大为延长C2,。本品总生物碱腹腔注射能抑制小鼠自发活动,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
    3.对平滑肌作用  鸡矢藤总生物碱能抑制离体肠肌收缩,并可拮抗乙酰胆碱的致痉
作用。鸡矢藤注射液也有抗组织胺所致的肠肌收缩作用,但对氯化钡引起的肠痉挛性收
缩无影响C1,。对小鼠各期离体子宫的收缩张力、收缩强度、收缩频率及子宫活动力,鸡矢
藤提取物0。32mg加入营养槽内均有增强作用(3,。
    4。抗菌作用  小鼠体内试验表明,预防性腹腔注射500%鲜鸡矢藤注射液每日
0。5ml/只,对腹腔感染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保护作用。
    5。祛痰作用  酚红排泌法实验证明,小鼠口服鸡矢藤浸膏20g/kg,有一定祛痰作
用Cl,。
    6.降压作用  静脉注射鸡矢藤制剂,对麻醉猫有较强的降压作用,在0.5g/kg剂量
时,醇剂从正常水平下降54%,水剂下降34%,反复注射醇剂,表现出持久的降压作用,
其降压效果与剂量成正比。
    7.局部麻醉作用  蟾蜍坐骨神经一一腓肠肌标本电刺激试验表明,鸡矢藤注射液和
乙醚提取液均有传导阻滞作用,显效时间前者为15分钟,后者为5分钟,作用持续时间
约为30~40分钟。
  三、临床报道
  1.镇痛  鸡矢藤注射液对外伤、胃、肠、胆或肾绞痛,以及牙痛和分娩疼痛均有止
痛效果,观察112例,镇痛率为87。5%,用鸡矢藤注射液2ml/支(30g生药/支),肌肉
注射2--4ml/次,4—6小时注射一次。此外,鸡矢藤注射液可作浸润麻醉药,用于各种
小手术或注入骨折血肿部位,能保持半小时到1小时不同程度的止痛作用C1“,5,。
    2。治疗慢性骨髓炎  取鸡矢藤根30g、红枣lO枚,水煎内服,每日1剂,连服l一
2个月,治疗45例慢性骨髓炎,27例治愈,14例好转,4例无效“,。
    3。治疗呼吸道疾病  鸡矢藤注射液对急性气管炎和百日咳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有改
善作用C1,。
    4.治疗皮肤病  鸡矢藤鲜茎、叶或嫩芽捣碎外敷患处,治疗湿疹5例,周身瘙痒10
例均获痊愈,11例神经性皮炎,治愈8例。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