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88阅读
  • 764回复

黄帝内经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洪图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90 发表于: 2012-04-15
《临证实验录》 > 失眠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失眠)
马某,女,34岁,娄烦县人。夏季病胆结石,经余治愈。冬日因家事不遂,积忧成疾,病失眠。原籍一医与镇静药治疗月余,时效时不效。易医,与归脾汤加莱菔子,仅一剂,烦躁益甚,通宵达旦难以成寐,遂来忻州求诊。

患者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闷闷不乐,郁郁寡欢,胸满心烦,胆怯易惊,喜欢独处,厌扰之情及于幼子。胸背部如火烧焚,思饮喜冷,口苦。舌尖红,苔薄白,脉来弦滑。诊腹,右胁下有抵抗,脐上动悸。

胸满不欢者,肝气郁结也;脉象弦滑者,痰气交阻也。

口苦思冷者,肝胆火旺也。《丹溪心法》云:“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张景岳亦云:“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荣气之不足耳。”由是观之,本案之失眠乃肝气郁结,火生于内,痰聚于中,痰火扰心。

神明不安而起。正所谓痰因火而壅,火因痰而盛。治当舒肝解郁,清热化痰。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12g 黄芩10g 半夏15g 党参10g 龙牡各30g 茯苓15g 川军6g 胆星6g 白金丸3g 三剂

患者住忻州饭店,服药当晚仍不能寐,躁懊若丧。自视病属不治,绝望之至,跳楼自杀,幸其丈夫早有防备,使之未遂,急愤中用指甲自毁其面,来诊时犹血迹缕缕。

余以宽言慰之,并以《皇汉医学·柴胡加龙牡汤》治愈病例示之。以坚其必愈信念。令守方续服,至七剂时,可睡五六小时。胸背部烧灼感消失,口苦止,胸满烦惊诸症减轻。

继进三剂,可寐七八小时,情绪亦恢复如初,惟感疲倦而已。嘱其淡漠宠辱,自我调理,无忧无虑即成仙,何不仰之、行之!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91 发表于: 2012-04-15
首页\中医书籍\中医著作\《临证实验录》\ 《临证实验录》 > 发热
白虎加人参汤证
罗某,40岁,本家境欠丰,子女众多,40岁复老蚌含珠。产后体质虚弱,为风寒所袭,初发热恶寒,头痛骨楚,某医注射安乃近以治。汗大出而热不退,恶寒停止而恶热开始,虽解衣揭被,仍呼热甚。五内俱沸,大渴引饮,昼夜四壶,渴犹不解。翌日中午,邀余出诊。患者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头汗蒸蒸,舌红少津,脉象洪数。

此太阳病汗不得法,致邪传经入里,白虎加人参汤证是也。遂书:党参15g ,石膏30g ,知母10g ,甘草6g ,粳米30g 。彼虑中药不能速效,惧黑夜漫长,焚灼难熬,不欲购药。此前,余尚无用此汤之经验,然观其状,确与白虎加人参汤证吻合,深信仲圣不会误人,故力保速效,劝其快服。并晓之不治则阳明液亏,厥阴风动,变证将生之害,若城门失火,必殃及池鱼。患者疑信参半,勉强服之。日晡,热未再增,口渴亦减。至暮,热渐减退。迨凌晨,身凉神爽矣。此六九年冬季之事也。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92 发表于: 2012-04-15
《临证实验录》 > 发热
大柴胡汤证
吕某,女。25岁,1996年7月30日初诊。产后27日(不哺乳)内发热三次,每发热均在39℃左右,经消炎、解热以治,两三天便可热退。近又发热、腹痛三天,经吊针输液、消炎退热,热未得减,腹痛不止而来门诊。

产妇面色萎黄,呈痛苦状,舌边尖红,苔白厚腻。询知寒热往来。头痛眩晕,口苦纳呆,脐周疼痛,大便干秘,二三日始一行,恶露时有时无,带多黄稠。腹诊:脐左右拒压,少腹急结,反跳痛阳性。脉浮滑数。化验室检查:白细胞11000/mm3,中性84%,血沉94mm/h。胸片:肺(一)。B超:腹部未见异常。

脉症分析:产后瘀血未尽,蓄于胞宫,与热结于阳明,故而屡屡发热。治当表里双解,逐瘀导滞,拟大柴胡汤加味。

柴胡15g 黄芩10g 半夏10g 枳实10g 赤芍15g 川军10g 芒硝6g 党参10g 蝉衣10g 僵蚕10g 甘草6g 茯苓10g 一剂

二诊:服后未泻,发热不退,腹痛不减,余症同前。

原方续进一剂。

三诊:药后泄泻脓血便甚多,发热退,腹痛止,脐周压痛、反跳痛均消失。恶露止,胃纳增,口苦思饮,舌苔白腻,脉象弦滑。病邪已去,正气不足,拟小柴胡汤加茯苓、当归、川芎善后。

李映淮老师评语:产后发热,属热入血室。伴有阳明腑实证,用大柴胡汤加减,较为恰当。然从症状上看,应加桃仁、红花,减去蝉衣、僵蚕。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93 发表于: 2012-04-15
《临证实验录》 > 恶寒
大青龙汤证
元宵节后三日,坐落黄土高原之静乐县,仍呈北国风光。寒风呼啸,冷气袭人。患者任某,年已不惑,乘车访友,甫下车,骤然寒战,归途便觉恶寒,全身不适,至家恶寒益甚。虽厚被重重,空调调至26℃,冷犹不止,头痛骨楚,咽痒咳嗽,无痰。自视感冒,先服“快克”,继又连服“速效感冒冲剂”6袋,汗不出,症不解。傍晚来舍求诊,视其舌淡红润,苔薄白。询知口干思冷。诊其脉,浮弦紧。测得体温38.8℃。

乙酉之运。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加之阳明燥火司天,少阴君火在泉,又症见思饮思冷,可知内热之盛。今感风寒,属太阳病内热外寒证也。拟大青龙汤:

麻黄15g 桂枝6g 杏仁10g 炙甘草6g 石膏18g 生姜5g 红枣5枚

嘱急煎温服,覆被取汗。

晚lO点,任某来电讲,药后大汗淋漓,诸症悉已。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94 发表于: 2012-04-15
《临证实验录》 > 自汗
四逆汤证
挚友贾君,因病不育,抱养一子,视如己出,不啻明珠耳。子近三岁,其身不高,齿不齐,行立迟,言语缓,先天不足也。一日申酉发热,体温39.4℃,请治于西医,点滴消炎液体,并滴入地塞米松一支(剂量不详),输毕归。

子夜,患儿大汗淋漓,拭之不尽,瞑目沉睡,呼之不应,推之不动。急唤余诊,视其面色苍白,鼻息咻咻,全身冰冷,非仅四肢厥冷也。撬齿观之,舌淡润滑。脉细如丝,指纹淡红,已近命关矣。

观其脉症。此大汗亡阳也。急宜回阳抑阴,以挽阴阳立绝之势,若阳气回复,则阴液固敛,汗自止也。拟四逆汤:

附子3g 干姜3g 炙甘草3g

上药捣碎,开水煎煮,频频撬喂。及拂晓,一剂已尽,汗渐止。面微转红,肌肤四末亦温,阳气虽回,犹仍不足。

改用桂枝汤以温阳益阴:

桂枝4.5g 白芍4.5g 甘草3g 生姜1片红枣3枚

翌日,诸症皆失,惟饮食不思耳。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95 发表于: 2012-04-15
《临证实验录》 > 恶寒
大青龙汤证
元宵节后三日,坐落黄土高原之静乐县,仍呈北国风光。寒风呼啸,冷气袭人。患者任某,年已不惑,乘车访友,甫下车,骤然寒战,归途便觉恶寒,全身不适,至家恶寒益甚。虽厚被重重,空调调至26℃,冷犹不止,头痛骨楚,咽痒咳嗽,无痰。自视感冒,先服“快克”,继又连服“速效感冒冲剂”6袋,汗不出,症不解。傍晚来舍求诊,视其舌淡红润,苔薄白。询知口干思冷。诊其脉,浮弦紧。测得体温38.8℃。

乙酉之运。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加之阳明燥火司天,少阴君火在泉,又症见思饮思冷,可知内热之盛。今感风寒,属太阳病内热外寒证也。拟大青龙汤:

麻黄15g 桂枝6g 杏仁10g 炙甘草6g 石膏18g 生姜5g 红枣5枚

嘱急煎温服,覆被取汗。

晚lO点,任某来电讲,药后大汗淋漓,诸症悉已。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96 发表于: 2012-04-15
《临证实验录》 > 咳嗽
小青龙汤证
赵某,26岁。新产满月,由并州返忻州。途中感受风寒,致娇脏失却清肃之令、肺气壅遏而咳嗽不休。虽经多方医治,均未中病,迁延已逾月余。倦怠神疲,日渐消瘦,自疑肺结核而来就诊。经胸透,心、膈、肺未见异常,求服中药。

望其面色萎黄,略显浮肿,形态畏冷,时已至夏,头仍双巾。舌质淡红,苔白滑。询知恶寒,无汗,夜间鼻塞,咳喘气短,痰涎清稀,且泛白沫。胃纳不馨,时呕吐清水,二便正常。诊得脉象沉细。

观其脉症,知为风寒束肺,支饮停结。治宜辛温发散,宣肺化饮。拟小青龙汤加味:

麻黄6g 桂枝6g 白芍6g 甘草4.5g 半夏10g 茯苓10g 细辛3g 五味子3g 生姜6片二剂

药后汗出津津,当晚咳嗽大减,二剂后咳逆全止。患者得陇望蜀,因乳汁不足,要求同治,遂拟六君子汤加味治之。

按:小青龙汤证病机,系外有表寒,内有水饮,致肺失宣降,通调失职。临床以冬春较多见,然炎夏之际恣意饮冷,贪恋空调,或泳池久浴,雨淋露袭,及久服、过服清凉药、消炎药,皆可形成小青龙汤证。

临床有久咳不愈者,虽无恶寒发热之表证,但喉痒即咳,咳痰不爽,日轻夜重,口渴不思饮,或喜热饮,舌苔白滑,脉弦紧者,亦小青龙汤之适应证也,切不可早用寒凉,冰伏其邪。

干姜、细辛、五昧子用量以3~5g 为宜。三者不可或缺,曹颖甫视三药为一药,深得仲圣之真谛也。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97 发表于: 2012-04-15
《临证实验录》 > 呕吐
黄连汤证
张某,女,54岁,后郝村人。呕吐三月矣,每餐必吐,多为清水,杂有食物。心下胀满,或疑胃有肿物,作钡餐造影,未见器质性病灶。化验肝功能:TTT10U,TFT+,G PT70U,诊断为慢性肝炎,转中医科治疗。

患者虽病三月之久,但精神尚可。纳后消化迟钝,嗳气泛酸,吸入冷空气,呕吐便顷刻发作。大便稀溏,日行二三次。口干口苦,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细弱。腹诊:心下痞,腹软,无压痛。

观其脉症,此乃脾胃虚弱,上热下寒证也。已结成痞,非辛苦同行,何以破寒热错杂之阵?以其上热轻、下寒重,拟黄连汤原方治之:

黄连4.5g 党参10g 桂枝4.5g 炙甘草4.5g 干姜4.5g 半夏15g 大枣6枚三剂

二诊:呕吐已止,微有恶心。口干口苦,喜唾,苔仍薄黄,脉象沉细。原方加白术15g ,茯苓10g ,三剂。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98 发表于: 2012-04-15
《临证实验录》 > 脘痛
黄连汤证
孙某,男,55岁,南高村人。脘腹疼痛,已历年余。

痛时按之不减。起床睡觉,衣被稍冷便腹痛泄泻,杂治不效。查阅所服之方,皆有干姜、肉桂等温中之品。既属寒证,何以服之不效?再询之,知其干呕恶心,口苦思饮。

视其舌,边尖红赤,苔黄厚腻。诊其脉,脉象弦滑。

证候分析:受冷则腹痛泄泻为肠寒之证,然口苦思饮,舌红苔黄则属胃热之象。由此观之,当系上热下寒,中脘痞塞之证,故屡投温药不效也,宜寒热并用,苦辛同施。

拟黄连汤原方:

黄连4.5g 党参15g 肉桂6g 干姜6g 半夏10g 炙草4.5g 红枣3枚三剂

二诊:脘痛大减,畏寒亦轻,纳运仍差,原方加神曲10g ,连服五剂而愈。

按:《伤寒论》:“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盖脾胃居中州,为阴阳升降之枢纽,脾胃虚弱,则阴阳升降失常。阳在上不能下承于阴,则下寒者自寒,阴在下难以上交于阳,则上热者自热。

故寒热共用,辛苦同施,阴阳和顺,而疼痛消失。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99 发表于: 2012-04-15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linzhengshiyanlu/index.html

《临证实验录》

下载:《临证实验录》.chm   chm电子书看不成?

发热

麻黄汤证

桂枝汤证

大青龙汤证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桂枝加葛根汤证

小柴胡汤证其一

小柴胡汤证其二

小柴胡汤证其三

小柴胡合白虎汤证其一

小柴胡合白虎汤证其二

大柴胡汤证

白虎加人参汤证

大承气汤证其一

大承气汤证其二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气虚发热其一

气虚发热其二

阳虚发热

阴阳两虚发热

恶寒

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大青龙汤证

自汗

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四逆汤证

咳嗽

小青龙汤证

麻杏甘石汤证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柴胡桂枝汤证(咳嗽)

悬饮咳嗽

膀胱咳

肝咳

喘哮

真武汤证

误用真武汤案

枳实薤白桂枝汤证

参附汤证

礞石滚痰丸证

喷嚏

阳虚喷嚏案

咽痛

麻杏甘石汤证

麻杏甘石汤合小柴胡汤证

不食

黄芪建中汤证

桂枝汤证

调心汤证

心下痞

半夏泻心汤证

柴胡桂枝干善汤证

呃逆

半夏泻心汤证

呕吐

黄连汤证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其一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其二

吴茱萸汤证

小柴胡加芒硝汤证

上吐下泻

中阳虚冷证

胃癌

气滞血瘀兼虚证

结胸

小陷胸汤证

大陷胸汤证

脘痛

黄连汤证

小陷胸汤证

小承气汤证

十枣汤证(脘痛)

四逆散证

柴胡桂枝汤证(脘痛)

真武汤证

腹胀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腹痛

芍药甘草汤证

桂枝加芍药汤证

桂枝加桂汤证

理中汤证

小柴胡汤证

四逆汤证

桂枝加大黄汤证

甘遂半夏汤证

胁痛

小柴胡汤证

脂肪肝

阳虚血瘀证

泄泻

桂枝新加汤证(泄泻)

四逆散证

生善泻心汤证

半夏泻心汤证

小承气汤证其一

小承气汤证其二

大柴胡汤证

肾气丸证

藿香正气散证

五更泻

礞石滚痰丸证

痢疾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其一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其二

桂枝加葛根汤证其一

桂枝加葛根汤证其二

桂枝加葛根汤证其三

桂枝加大黄汤证其一

桂枝加大黄汤证其二

黄芩汤证

六柴胡汤证

黄疸

小柴胡汤证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水肿

五苓散证

小青龙汤证

小柴胡汤证

真武汤证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六味地黄丸证

慢性肾炎

大柴胡汤证

肾病综合征

决渎汤证

淋证

小柴胡汤证

麻杏甘石汤证

猪苓汤证

癃闭

阴虚湿热证

调心汤证

小便失禁

芍药甘草汤证

大使失禁

桂枝新加汤证(大使失禁)

便秘

调胃承气汤证

脱肛

小柴胡汤证

中虚湿热证

齿衄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再障贫血

肾阳虚损证

脾肾两虚证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热证

阳虚血热证

尿血

桃仁承气汤证

血精

玉女煎证

消渴

白虎加人参汤证

控涎丹证

阳痿

柴胡桂枝汤证(阳痿)

桃仁承气汤证

大黄附子汤证

肾阴虚损证

湿热下注证

阴茎冷痛

四逆汤证

大黄附子汤证

头痛

白虎汤证

芍药甘草汤证其一

芍药甘草汤证其二

半夏泻心汤证

瓜蒂散证(头痛)

脾虚湿热证

脾虚肝旺证

眩晕

泽泻汤证其一

泽泻汤证其二

十枣汤证(眩晕)

真武汤证

苓桂术甘汤证

四生丸证

知柏地黄汤证

镇旰熄风汤证

建瓴汤证

补中益气汤证

心悸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其一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其二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心悸)

酸枣仁汤证

桂枝甘草汤证

炙甘草汤证

心肾不交证

心脾两虚证

真心痛

调心汤证

失眠

附子汤证

黄连阿胶汤证其一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失眠)

梦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脏躁

逍遥散证

懊恼

栀子豉汤证其一

栀子豉汤证其二

颤抖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颤抖)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麻木

小柴胡汤证

桂枝汤证

气厥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气厥)

癫狂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癫狂)

瓜蒂散证其一

瓜蒂散证其二

瓜蒂散证其三

控诞丹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桃仁承气汤证

桃仁承气汤合礞石滚痰丸证

桃仁承气汤证

痫病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其一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其二

瓜蒂散证(痫病)

四生丸证

崩漏

桃仁承气汤证

桂枝加附子汤证

四逆加人参汤证

阳虚血热证其一

阴虚血热证其二

气阳两虚证

脾虚肝郁证

冲任虚损旰郁血瘀证

脾肾两虚血瘀证

气脱血崩证

惊恐血崩证

闭经

调心汤证

经期瘾疹

地骨皮饮证

带下

桂枝新加汤证(带下)

茵陈蒿汤证

不孕症

调心汤证

当归芍药散证

输卵管闭塞症

滑胎

中气下陷证

脾肾两虚证

羊水过多症

妊娠恶阻

干姜人参半夏丸证

小青龙汤证

产后腹痛

四君子汤合桃仁承气汤证

圣愈汤证

补中益气汤证

盆腔包块

桂枝茯苓丸证

乳癖

四逆散证其一

四逆散证其二

惊风后遗症

阴虚髓亏证

荨麻疹

麻黄汤证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其一

桂枝麻黄各半汤其二

牛皮癣

解郁攻坚汤证

十枣汤证(牛皮癣)

狐蜮

湿毒蕴结证

目赤胂痛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麻杏甘石汤证

瘰疬

控涎丹证

阳虚毒结证

牙痛

竹叶石膏汤证

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臂痛

桂枝汤证

葛根汤证

控涎丹证

■囊

四逆散证

腰背痛

桂枝新加汤证

十枣汤证(腰背痛)

控涎丹证

腿痛

芍药甘草汤证

四逆汤证

膝关节腔积液

鱼口

黄芪赤风汤证

足跟痛

桂枝新加汤证(足跟痛)

脉管炎

调心汤合理心复脉汤证

十枣汤证(脉管炎)

阴虱

附:寄生虫病聊谈录

无脉症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