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196阅读
  • 764回复

黄帝内经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洪图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20 发表于: 2012-04-15
酸 枣 仁 汤  ▲▲

   〖方源〗《金匮·血痹虚劳病》“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组成〗 酸枣仁二升,炒(15~30g) 茯苓二两(6g) 知母二两(6~9g) 川芎二两(6g) 甘草一两(3g)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方歌〗 酸枣二升先煮汤,茯知二两用之良,
     芎二甘一相调剂,服后安然入梦乡。  

5top



〖主治〗 虚烦不眠证。失眠心悸,虚烦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病机分析]
      [原文]
〖功用〗 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5top



 
              ┌ 养血宁心 ┐
 君──酸枣仁(量重),先煎│     │养肝血,安心神。
              └ 敛阴止汗 ┘

     ┌ 茯苓 ── 宁心安神 ┐
 臣 ──│          │与君药相配,以助君药安神除烦。
     └ 知母 ── 滋阴清热 ┘

 佐 ── 川芎── 调畅气机,疏达肝气,与君药相配,酸收辛散并用,相反相成,具有养血调肝之妙。

 使 ── 甘草(生用)── 和中缓急。

 [本方配伍特点][酸枣仁汤与天王补心丹鉴别][本方中特殊药量及意义][朱砂安神丸与酸枣仁汤鉴别]  

5top



  1.临床以虚烦不眠,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为证治要点。
  2.神经衰弱、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肝血不足,虚热内扰,心神不安者,均可用之。  

5top



  《古今名医方论》:“枣仁酸平,应少阳木化,而治肝极者,宜收宜补,用枣仁至二升,以生心血,养肝血,所谓以酸收之,以酸补之是也。顾肝郁欲散,散以川芎之辛散,使辅枣仁通肝调营,所谓以辛补之。肝急欲缓,缓以甘草之甘缓,防川芎之疏肝泄气,所谓以土葆之。然终恐劳极,则火发于肾,上行至肺,则卫不和而仍不得眠,故以知母崇水,茯苓通阴,将水壮金清而魂自宁。斯神凝、魂藏而魄且静矣。此治虚劳肝极之神方也。”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21 发表于: 2012-04-15
甘 麦 大 枣 汤  ▲

   〖方源〗《金匮要略》:“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组成〗 甘草三两(9g)   小麦一升(15~30g)   大枣十枚(5枚)
〖用法〗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方歌〗 金匮甘麦大枣汤,妇人脏躁喜悲伤,
     精神恍惚常欲哭,养心安神效力彰。  

5top

  〖主治〗 脏躁。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呵
     欠频作,舌淡红苔少,脉细微数。【病机分析】
〖功用〗 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5top



 
  君──小麦──甘凉,养肝补心,除烦安神。

  臣──甘草──甘平,补养心气,和中缓急。

  佐──大枣──甘温质滋,益气和中,润燥缓急。

  ◆三药合用,甘润平补,养心调肝,共奏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功。  【三方鉴别】  

5top

    1.本方为治脏躁的常用方剂。以精神恍惚,悲伤欲哭为证治要点。
  2.若心烦不眠,舌红少苔,阴虚较明显者,加生地、百合以滋养心阴,头目眩晕,脉弦细,肝血不足者,加
    酸枣仁、当归以养肝补血安神。
  3.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属心阴不足,肝气失和者,均宜用之。  

5top

    《金匮要略论注》:“小麦能和肝阴之客热,而养心液,且有消烦利溲止汗之功,故以为君。甘草泻心火而和胃,故以为臣。大枣调胃,而利其上壅之燥,故以为佐。盖病本于血,心为血主,肝之子也,心火泻而土气和,则胃气下达。肺脏润,肝气调,躁止而病自除也。补脾气者,火为土之母,心得所养,则火能生土也。”
   临床报道:以甘麦大枣汤为主治疗顽固性神经衰弱34例,服药期间一律停服西药,一般服4~6剂见效,结果有效者30例,无效者4例,平均服药13.9剂(新医药学杂志,1974;7∶35)。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22 发表于: 2012-04-15
总 结

  本章选正方5首,按其功用分为重镇安神和补养安神两类。
  1.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和磁朱丸均具有重镇安神之功,皆可治疗不寐,心悸,多梦等。其中朱砂安神丸长于清心泻火,滋阴养血,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的心悸、失眠之证;磁朱丸长于潜阳明目,主治阴虚阳浮,心肾不交而致的心悸失眠、耳鸣耳聋、视物昏花等证。
  2.补养安神 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皆以补心安神而立法,均可治疗心烦失眠,心悸健忘等。然天王补心丹长于滋阴养血,主治心经阴亏血少,心悸失眠之证;酸枣仁汤侧重于养血调肝,消除烦热,主治肝血不足,虚烦不眠证;甘麦大枣汤长于养心调肝,和中缓急,善治心阴不足,肝气失和之脏躁证。



概 说

【概念】

  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称为安神剂。

【分类】

  重镇安神、补养安神。

  在临床上,神志不安病证有:

  ┌ 惊狂、善怒、躁扰不安         ┐
  │                    │
 实┤                    ├故应重镇安神
  │                    │
  └ 乃因外受惊恐,或肝郁化火,内扰心神所致┘

  ┌ 惊悸健忘,恍惚失眠                     ┐
  │                               │
 虚┤                               ├故应补养安神
  │                               │
  └ 乃因忧思太过,心肝之血不足,心神失养或心阴不足,虚火内扰所致┘  

【使用注意】

  1. 重镇药多属金石类,碍胃,中病即止,注意脾胃功能。

  2. 质硬打碎久煎,使药力尽出。

  3. 某些安神药,如朱砂等具有一定毒性,久服能引起慢性中毒,亦应注意。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23 发表于: 2012-04-15
茯菟丸标准编号
WS3-B-0772-91

处方
茯苓 ? 300g 五味子(制) 600g 山药 600g 菟丝子(炒) 1000g 莲子 300g

制法
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粉末重量的 3~ 7%的麦粉及 黄酒 300g打糊为丸,干燥,即得。

性状
本品为棕色糊丸;味酸。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8页)。

功能与主治
固肾,涩精,止带。用于遗精尿浊,妇女白带。

用法与用量
饭前用淡盐汤或温开水送服, 一次 6~ 9g ,一日 2次。

贮藏
密闭,防潮。

[返回]《局方》卷五(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方名
茯菟丸

别名
茯苓丸

组成
菟丝子5两,白茯苓3两,石莲子(去壳)2两。

功效
镇益心神,补虚养血,清小便。

主治
心气不足,思虑太过,肾经虚损,真阳不固,溺有余沥,小便白浊,梦寐频泄。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盐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附注
茯苓丸(《医学纲目》卷二十九)。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24 发表于: 2012-04-15
茯菟丸  健脾补肾、固精止带方剂。来源于宋代太医局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组成 菟丝子310克,五味子248克,山药186克,茯苓93克。莲子93克。

  功能分析 方中山药、莲子、茯苓健脾利湿,菟丝子补肾益精,五味子补。肾固精。全方药少力专,组方严紧,共奏健脾补肾、固精止带之效。

  主治病症 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遗精。因肾虚失固、封藏失职所致,表现为遗精滑泄、精神萎靡、头晕耳呜、腰膝酸软、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弱。②白带。因脾肾不足、水湿下注所致,表现为白带清稀、绵绵不断,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缓或滑。

  西医诊断为神经衰弱、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妇女附件炎等病症者,皆可用本药治疗。

  用法 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或用淡盐汤送服。

  禁忌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本药具有健脾补肾、固精止带的功能,药性平和,应用较广,但对湿热下注所产生的遗精、白带则非其所宜。②服药期间应节制房事。③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热刺激及滋腻不易消化的食物。④本药有收敛固涩作用,有恋邪之弊,外感发热勿服。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25 发表于: 2012-04-15
酸枣仁汤

同名方约有15首,现选《金匮要略》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方。

组成: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川芎二两。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酸枣仁汤是一种传统的食补类汤剂,由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甘草等制成。具有治疗不得眠睡,或虚劳烦扰,气奔胸中不得眠的症状。

  酸枣仁汤是由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和甘草组合熬制而成,具有养血安神和清热除烦等之功效。

简介
功用
  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
  虚烦不眠证。失眠心悸,虚烦不安,头目眩晕,夜间盗汗,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
方解
  本证由于肝血不足,虚热内扰所致。肝藏魂,内寄相火  酸枣仁汤
,肝血虚则魂不安,虚火扰心则神不宁,故出现虚烦不得眠、心悸;虚阳上扰,故头目眩晕;虚热迫津外泄,故夜间盗汗;咽干口燥,脉细弦或数,为阴虚内热之象。本方酸枣仁养血补肝,宁心安神;茯神宁心安神;知母滋阴清热;川芎调气疏肝;生甘草清热和中。
现代应用
  现代常化裁运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肝血不足,心神不安者。
加减法
  1.如果睡眠时惊醒,心悸梦多,舌淡,脉弦细者,可加入龙齿20 人参10   2.如果心烦躁较甚者,可加入川连6 栀子8   3.血虚甚者,应加入当归12 龙眼肉10   4.阴虚火旺甚者,应加入生地15 麦冬10   5.盗汗者,加入五味子8 浮小麦12 煅牡蛎20
出典
  金匮要略
组成
  知母、茯苓、川芎、甘草、酸枣仁;方歌为: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乡甜。
功能
  补虚养血,养血清热,除烦安神。
主治
  虚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怔忡恍忽,夜以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
临床应用
  1.用本方治疗神经衰弱、不眠症、嗜眠症、健忘症、惊悸、神经症、巴塞杜氏病等。 2.临床以虚烦不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为使用依据。
现代药理
  1. 〈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从而镇静、催眠,并能延长烫伤小白鼠的存活时间而提高其存活率,还减轻小白鼠烫伤的局部水肿,似有补养强壮作用。 2.〈川芎〉:能麻痹神经中枢,从而镇静、镇痛。〈茯苓〉:利尿、镇静。 3.〈知母〉能降低神皮系统的兴奋性,与〈酸枣仁〉配伍可降低大脑皮层的过度兴奋;〈知母、川芎〉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甘草〉矫味。 4.合为良好的抗菌滋养镇静剂。
用法
  饭后温服。
来源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别名
  人参汤(原方卷四十二)。
编辑本段组成
  酸枣仁(微炒)60克 人参30克 石膏(碎)15克 赤茯苓(去黑皮)22.5克 桂(去粗皮)15克 知母(切,焙) 甘草(炙)各15克
编辑本段用法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亳升,去滓温服。
编辑本段主治
  发汗后,不得眠睡,或虚劳烦扰,气奔胸中不得眠。
编辑本段方论
  清·喻 昌:虚劳虚烦,为心肾不交之病,肾水不上交心火,心火无制,故烦而不得眠,不独夏月为然矣。方用酸枣仁为君,而兼知母之滋肾为佐,茯苓、甘草调和其间,芎 入血分,而解心火之躁烦也。(《医门法律》)   清·徐 彬:虚劳虚矣,兼烦是挟火,不得眠是因火而气亦不顺也,其过当责心。然心火之盛,实由肝气郁而魂不安,则木能生火。故以酸枣仁之入肝安神最多为君;川芎以通肝气之郁为臣;知母凉肺胃之气,甘草泻心气之实,茯苓导气归下焦为佐。虽曰虚烦,实未尝补心也。(《金匮要略论注》)   清·罗 美:经曰:肝藏魂,人卧则血归于肝。又曰:肝者,罢极之本。又曰: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故罢极必伤肝,烦劳则精绝,肝伤、精绝则虚劳虚烦不得卧明矣。枣仁酸平,应少阳木化,而治肝极者,宜收宜补,用枣仁至二升,以生心血,养肝血,所谓以酸收之,以酸补之是也。顾肝郁欲散,散以川芎之辛散,使辅枣仁通肝调营,所谓以辛补之。肝急欲缓,缓以甘草之甘缓,防川芎之疏肝泄气,所谓以土葆之。然终恐劳极,则火发于肾,上行至肺,则卫不和而仍不得眠,故以知母崇水①,茯苓通阴,将水壮、金清而魂自宁,斯神凝、魂藏而魄且静矣。此治虚劳肝极之神方也。(《古今名医方论》)   清·张 璐:虚烦者,肝虚而火气乘之也,故特取酸枣仁以安肝胆为主,略加芎 调血以养肝,茯苓、甘草培土以荣木,知母降火以除烦,此平调土木之剂也。(《张氏医通》)   清·尤 怡:人寤则魂寓于目,寐则魂藏于肝。虚劳之人,肝气不荣,则魂不得藏,魂不得藏故不得眠。酸枣仁补肝敛气,宜以为君。而魂既不归,容必有浊痰燥火乘间而袭其舍者,烦之所由作也。故以知母、甘草清热滋燥;茯苓、川芎行气除痰,皆所以求肝之治,而宅其魂也。(《金匮要略心典》)   清·王子接:虚烦、胃不和、胆液不足,三者之不寐,是皆虚阳混扰中宫,心火炎而神不定也。故用补母泻子之法,以调平之。川芎补胆之用,甘草缓胆之体,补心之母气也;知母清胃热,茯苓泄胃阳,泻心之子气也。独用枣仁至二升者,取酸以入心,大遂其欲而收其缓,则神自凝而寐矣。(《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张秉成:夫肝藏魂,有相火内寄。烦自心生,心火动则相火随之,于是内火扰乱,则魂无所归。故凡有夜卧魂梦不安之证,无不皆以治肝为主。欲藏其魂,则必先去其邪。方中以知母之清相火,茯苓之渗湿邪,川芎独入肝家,行气走血,流而不滞,带引知、茯搜剔而无余。然后枣仁可敛其耗散之魂,甘草以缓其急悍之性也。虽曰虚劳,观其治法,较之一于呆补者不同也。(《成方便读》)   今·曹颖甫:酸枣仁汤之治虚烦不寐,予既屡试而亲验之矣。特其所以然,正未易明也。胃不和者寐不安,故用甘草、知母以清胃热。藏血之脏不足,肝阴虚而浊气不能归心,心阳为之不敛,故用酸枣仁以为君。夫少年血气盛,则早眠而晏②起;老年血气衰,则晚眠而晨兴。酸枣仁能养肝阴,即所以安神魂而使不外驰也。此其易知者也。惟茯苓、川芎二味,殊难解说。盖虚劳之证,每兼失精、亡血,失精者留湿,亡血者留瘀。湿不甚,故仅用茯苓;瘀不甚,故仅用川芎。此病后调摄之方治也。(《金匮发微》)   【注释】①崇水:滋肾阴的意思。崇,充;增长。   ②晏 (yan宴):晚。
编辑本段临床应用
  1.精力神经系统疾病   酸枣仁汤在治疗以情感或神志障碍为重要表示的精力系统疾病及在神经虚弱的治疗中也显示出较好的应用远景。固执性失眠是酸枣仁汤应用治疗最为普遍的疾病之一,不孕专科医院。李荣亨等将134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比视察了复方酸枣仁安神胶囊、朱砂安神丸及安息酮对失眠的疗效。成果显示复方酸枣仁安神胶囊疗效优于后二者,治疗遗精。李忠业[21]临床运用发现用酸枣仁汤合甘麦大枣汤,对心肝阴血不足、扰动心神型固执性失眠患者疗效较好。弓慧珍报道用酸枣仁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精神变态症46例门诊患者,结果:治愈20例,不育专家,显效23人,症状无变更者3例,有效率为93.5%。袁梦石等报道临床察看加减酸枣仁汤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狂躁型精神障碍32例,基础痊愈5例,明显提高8例,提高9例,无变更2例,逝世亡8例,总有效力68.8%,治疗组疗效及症状评分均优于地西泮对比组。   2.血汗管体系疾病   酸枣仁汤对固执性频发的室性早搏也有中意后果。袁福茹等以酸枣仁汤加味(加元胡、麦冬等)治疗本虚表实、痰阻气滞血瘀之心动悸、脉结代,84例患者中,显效46例,有效29例,无效9例,中医治不孕不育,总有效力为89.28%,孙志等[临床利用酸枣仁汤发明对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及植物神经功效杂乱所致的早搏、房颤等均有疗效。李相中[报道用酸枣仁汤珍珠母、琥珀等治疗房性室性早搏,成果显示酸枣仁汤组疗效优与西药组。黄洁红报道在惯例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基本上,加服酸枣仁汤合甘麦大枣汤可有效改良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昼夜节律和夜间睡眠。   3. 其它各科病证   以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以心肝阴血不足之失眠为主要表示者疗效明显。张国斌报道用酸枣仁汤合丹栀逍远散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61例,总有效力达100%,且均在第1疗程显效。王利军以酸枣仁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血精症、肾虚肝旺之阳强症,以及男子肝阴不足,虚火扰心,心肾不交之遗精症,临床均可取得较好疗效。闫亚莉等临床应用酸枣仁汤随症加减治疗因精神紧张、情感冲动、饮酒等原因导致的皮肤科疾病,如荨麻疹、神经性皮炎以及多汗症等,取得中意的疗效。孙海潮等应用酸枣仁汤治疗先本性非溶血性黄疸患者,血胆红质降落、黄疸消散。推测本方可能具有调节葡萄糖醛酰移换酶活性、改良肝细胞摄取非联合胆红质的作用,。酸枣仁汤还可用于辨证治疗惊慌、眩晕、脏躁、夜游、梦叫、严重汗证等病证。    【酸枣仁汤的中医治疗研究】   《本草图经》:酸枣仁,《本经》主烦心不得眠,今医家两用之,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生熟便尔顿异。而胡洽治振悸不得眠,有酸枣仁汤,酸枣仁二l,茯苓、白术、人参、甘草各二两,生姜六两。六物切,以水八l煮取三l,分四服。主虚不得眠,烦不可宁,有酸枣仁汤,酸枣仁二l,干姜、茯苓、芎穷各二两,甘草一两炙,并切,以水一斗,先煮枣,减三l,后纳五物煮,取三l,分服。一方,更加桂一两。二汤酸枣并生用,疗不得眠,岂便以煮汤为熟平。 血不归脾而睡卧不宁者,宜用此(酸枣仁汤)大补心脾,则血归脾而五藏安和,睡卧自宁。
编辑本段药理作用
酸枣仁汤的镇定催眠作用
  李玉娟等研究结果表明,酸枣仁汤能显著减少小鼠自主运动次数,增长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只数,延伸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且其平静、催眠作用浮现必定的剂量依靠性。谢伟等报道,由酸枣仁汤加减所得的眠得安煎剂可显明克制小鼠自主运动,具有较强的沉着作用而单用无显著的催眠后果,1/40 LD50(0.58g/kg)腹腔注射可显著延伸小鼠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光,但加大剂量并不能增强此种作用,与传统沉着剂有所不同。沈鸿等研究成果表明,酸枣仁汤可使失血性贫血模型及甲亢型阴虚模型小鼠的自发活动次数减少,戊巴比妥钠引诱的睡眠埋伏期缩短,睡眠时光延长,协同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引诱睡眠。李哲用RIA法检测灌服酸枣仁汤后小鼠脑组织内啡肽的含量,结果提醒其镇静催眠作用可能与β-内啡肽(β-EP)和强啡肽A1-13(DynA1-13)的升高有关。王欣等采取国际通用的高架十字迷宫焦虑动物模型对酸枣仁汤的抗焦虑作用研究表明,酸枣仁汤在7.5g/kg~15g/kg剂量范畴内,确有抗焦虑作用,以7.5g/kg剂量后果最优,但此效应不随给药剂量的增添而加强,并以为该方抗焦虑作用可能与影响血中NO浓度,调节IL-1β、TNF-α等细胞因子程度,增添脑组织GABAA受体量来进步GABAA能的功效有关。
酸枣仁汤的改善记忆作用
  段瑞等通过水迷路法实验和跳台法试验,发现酸枣仁汤对正常小鼠的学习记忆有增进作用,对东莨菪碱及乙醇所致的记忆获得障碍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酸枣仁汤的抗惊厥作用
  马德孚研究发现酸枣仁汤具有较好的抗腹腔注射2%苯甲酸钠咖啡因溶液所致小鼠惊厥的作用,也具有对惊厥致逝世的维护作用,与对比组比拟均有明显性差别;并发现酸枣仁汤可下降患者血清T3、T4、r T3的降落差值,对协助改良甲状腺功能有必定作用。
毒理作用
  马德孚研究报道,以0.5g生药/10g小鼠灌胃给药观察酸枣仁汤急性毒性,观察7日均无死亡及中毒表示;用Wistar大鼠察看该方大、中、小剂量(24.8g/kg/日、16.5g/kg/日、11.0g/kg/日)长期毒性。经45日饲养给药,除发现给药组均有平静作用外,无任何异常表现,无动物死亡,剖检动物组织脏器均肉眼未见异常。重要脏器病理切片镜检示:大剂量组动物肝脏发明点状坏死病灶较对比组略多,肾脏皮质、髓质接壤处有粘液管型,但未见炎症及坏逝病变。   酸枣仁汤在现代治疗领域中的应用   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学现代化也让酸枣仁汤在人们疾病防治中大显身手,在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酸枣仁在安神、失眠领域有其独到的见解,且疗效显著,被医生患者美称“东方睡果”。酸枣仁汤具有养血安神和清热除烦等之功效, 另外,失眠患者应该培养起较好的生活习惯,如晚饭后多散步,平常多运动等等,这些对于症状的恢复均有很好的帮助。    关于酸枣仁的传说   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种子,主产河北、陕西、辽宁、河南等省,以粒大饱满,肥厚油润,外皮紫红色,肉色黄白者为佳。它具有养肝,宁心,安神,敛汗功效,可用于失眠等病症的治疗。关于它的治病效果,民间流传着一些趣闻和传说。   唐代永淳年间,相国寺有位和尚名允惠,患了癫狂证,经常妄哭妄动,狂呼奔走。病程半年,虽服了许多名医的汤药,均不见好转。允惠的哥哥潘某,与名医孙思邈是至交,潘恳请孙思邈设法治疗。孙详询病情,细察苔脉,然后说道:“令弟今夜睡着,明日醒来便愈。”潘某听罢,大喜过望。孙思邈吩咐:“先取些成食给小师父吃,待其口渴时再来叫我。”到了傍晚时分,允惠口渴欲饮,家人赶紧报知孙思邈,孙取出一包药粉,调入约半斤白酒中,让允惠服下,并让潘某安排允惠住一间僻静的房间。不多时,允惠便昏昏入睡,孙再三嘱咐不要吵醒病人,待其自己醒来,直到次日半夜,允惠醒后,神志已完全清楚,癫狂痊愈,潘家重谢孙思邈,并问其治愈道理。孙回答:“此病是用朱砂酸枣仁乳香散治之,即取辰砂一两,酸枣仁及乳香各半两,研末,调酒服下,以微醉为度,服毕令卧睡,病轻者,半日至一日便醒,病重者二三日方觉,须其自醒,病必能愈,若受惊而醒,则不可能再治了。昔日吴正肃,也曾患此疾,服此一剂,竞睡了五日才醒,醒来后病也好了。”这一巧治癫狂之法,取其酸枣仁有安神之功,配伍朱砂,故收到理想疗效。在我国,酸枣仁入药尤早,其气微弱,味甘性平无毒。远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作上品,说它能治疗“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痛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名医别录》还称其“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能令人肥健”。目前,中医界普遍认为酸枣仁的功用是养肝.宁心,安神、敛汗,可以治疗虚烦不眠、惊悸怔忡、自汗盗汗等症。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26 发表于: 2012-04-15
酸枣仁汤

--------------------------------------------------------------------------------

    【组成】

  酸枣仁15克、甘草6克、知母6克、茯苓12克、川芎6克。


    【主治】

  虚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弦或细数等证。


    【正文】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方解:本方证乃肝血不足、阴虚内热所致。方中酸枣仁养血安神为主;茯苓宁心安神,川芎调血养肝,知母清热除烦,甘草泻火缓急,俱为辅。用于上述诸证,可使肝血足,烦热平,心神定而安眠。

    临床应用:

    1.本方主要用治肝血不足,虚火内扰心神之虚烦不眠证。若时而惊醒、心悸多梦、舌淡脉弦细,属心胆虚者,可用本方加党参、龙齿以益气镇惊。

    2.神经衰弱而见烦燥失眠等证,属肝血不足,虚火内扰者,配合旱莲草,女贞子或加白芍、生地以养阴清热;盗汗甚者可加柏子仁、五味子以安神敛汗;心悸甚者可加龙齿以镇惊。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27 发表于: 2012-04-15
养心安神名方

酸枣仁汤主治的失眠属于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血不养心而致,失眠者常伴有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细弦等症状。现代多以本方加减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早搏、更年期综合征、焦虑症等病症。


  这里所介绍的酸枣仁汤,最早叫做“酸枣汤”,见于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一书。到了清代,才由俞嘉言在其《医门法律》中改称为“酸枣仁汤”。本方是治疗失眠的代表方剂之一,对中医治疗失眠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组成:酸枣仁2升,甘草1两,知母2两,茯苓2两,川芎2两(现代常用剂量分别为18克、6克、12克、6克、6克)。

  用法上5味,以水8升,煮酸枣仁得6升,纳诸药,煮取3升,温分三次服(现代用法:加水煎成500毫升,临睡前服)。

  功效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失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细弦(盗汗:指睡眠中出汗、醒辄汗止的现象——编者注)。

  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中医认为,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有因于心肾不交者、肝血不足者、心脾两虚者、痰浊内扰者、胃气不和者等等,并不是所有的失眠都可以用酸枣仁汤来治疗,必须辨证施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金匮要略》中记载:“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也就是说,本方是治疗因虚烦所致失眠。中医理论认为,“心藏神”,“肝藏魂”,失眠与心肝二脏关系最为密切。“肝主藏血”,血虚生内热,虚热内扰,加之血虚不能养心,则神魂不宁,所以心烦不得眠。

  因此,酸枣仁汤主治的失眠属于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血不养心而致,失眠者常伴有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细弦等症状。现代多以本方加减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早搏、更年期综合征、焦虑症等病症。

  方剂解析

  方中酸枣仁性平,味甘、酸,能补血养肝,益心安神,敛汗;川芎,性温,味辛,既能活血又能行气,能调血疏肝;知母,性寒,味苦,质润,能清热降火,滋阴除烦;茯苓,性平,甘淡无味,能宁心安神;甘草清热,调和诸药。诸药相配,滋阴养血,清热降火,调血疏肝,安神除烦,以治疗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肝阳上旋而致虚烦不得眠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酸枣仁具有显著的镇静、催眠作用;茯苓、川芎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对抗咖啡因的兴奋作用。

  发展应用

  张仲景的酸枣汤,不仅为治疗肝血不足引起的失眠提供了有效的方剂,而且开创了“养血调肝安神法”治疗肝血不足失眠的治疗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不少治疗失眠的方剂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如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的酸枣汤、王焘《外台秘要》中小酸枣汤、宋代《太平圣惠方》中的酸枣散、《类证活人书》中酸枣汤,它们都是治疗失眠的有效方剂。

  另外,在清代《医宗金鉴》中亦有酸枣仁汤,由酸枣仁、当归、白芍、生地、知母、黄柏、茯苓、黄芪、五味子、人参组成,主治心虚不固引起的盗汗。同名异方,需加以区别。

  临床应用酸枣仁汤,根据具体情况多有加减。血虚甚者,可加当归、龙眼肉养血安神;兼阴虚舌红脉数者,可加生地、麦冬养阴清热;内热口苦苔黄者,可加山栀、黄连;遗精盗汗者可加五味子、龙骨、牡蛎;心神恍惚健忘者,可加人参、菖蒲、远志。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28 发表于: 2012-04-15
【酸枣仁汤】
字号:小  中 大
【名 称】酸枣仁汤
【出 处】《金匮要略》
【分 类】中医药学(一级学科);方剂学(二级学科);方剂(三级学科)
【组 成】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川芎二两。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功 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主 治】虚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怔忡恍忽,夜以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
【用 法】上七味粗捣筛。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亳升,去滓温服。
【方 论】
清·喻 昌:虚劳虚烦,为心肾不交之病,肾水不上交心火,心火无制,故烦而不得眠,不独夏月为然矣。方用酸枣仁为君,而兼知母之滋肾为佐,茯苓、甘草调和其间,芎 入血分,而解心火之躁烦也。(《医门法律》)

清·徐 彬:虚劳虚矣,兼烦是挟火,不得眠是因火而气亦不顺也,其过当责心。然心火之盛,实由肝气郁而魂不安,则木能生火。故以酸枣仁之入肝安神最多为君;川芎以通肝气之郁为臣;知母凉肺胃之气,甘草泻心气之实,茯苓导气归下焦为佐。虽曰虚烦,实未尝补心也。(《金匮要略论注》)

清·罗 美:经曰:肝藏魂,人卧则血归于肝。又曰:肝者,罢极之本。又曰: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故罢极必伤肝,烦劳则精绝,肝伤、精绝则虚劳虚烦不得卧明矣。枣仁酸平,应少阳木化,而治肝极者,宜收宜补,用枣仁至二升,以生心血,养肝血,所谓以酸收之,以酸补之是也。顾肝郁欲散,散以川芎之辛散,使辅枣仁通肝调营,所谓以辛补之。肝急欲缓,缓以甘草之甘缓,防川芎之疏肝泄气,所谓以土葆之。然终恐劳极,则火发于肾,上行至肺,则卫不和而仍不得眠,故以知母崇水①,茯苓通阴,将水壮、金清而魂自宁,斯神凝、魂藏而魄且静矣。此治虚劳肝极之神方也。(《古今名医方论》)

清·张 璐:虚烦者,肝虚而火气乘之也,故特取酸枣仁以安肝胆为主,略加芎 调血以养肝,茯苓、甘草培土以荣木,知母降火以除烦,此平调土木之剂也。(《张氏医通》)

清·尤 怡:人寤则魂寓于目,寐则魂藏于肝。虚劳之人,肝气不荣,则魂不得藏,魂不得藏故不得眠。酸枣仁补肝敛气,宜以为君。而魂既不归,容必有浊痰燥火乘间而袭其舍者,烦之所由作也。故以知母、甘草清热滋燥;茯苓、川芎行气除痰,皆所以求肝之治,而宅其魂也。(《金匮要略心典》)

清·王子接:虚烦、胃不和、胆液不足,三者之不寐,是皆虚阳混扰中宫,心火炎而神不定也。故用补母泻子之法,以调平之。川芎补胆之用,甘草缓胆之体,补心之母气也;知母清胃热,茯苓泄胃阳,泻心之子气也。独用枣仁至二升者,取酸以入心,大遂其欲而收其缓,则神自凝而寐矣。(《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张秉成:夫肝藏魂,有相火内寄。烦自心生,心火动则相火随之,于是内火扰乱,则魂无所归。故凡有夜卧魂梦不安之证,无不皆以治肝为主。欲藏其魂,则必先去其邪。方中以知母之清相火,茯苓之渗湿邪,川芎独入肝家,行气走血,流而不滞,带引知、茯搜剔而无余。然后枣仁可敛其耗散之魂,甘草以缓其急悍之性也。虽曰虚劳,观其治法,较之一于呆补者不同也。(《成方便读》)

今·曹颖甫:酸枣仁汤之治虚烦不寐,予既屡试而亲验之矣。特其所以然,正未易明也。胃不和者寐不安,故用甘草、知母以清胃热。藏血之脏不足,肝阴虚而浊气不能归心,心阳为之不敛,故用酸枣仁以为君。夫少年血气盛,则早眠而晏②起;老年血气衰,则晚眠而晨兴。酸枣仁能养肝阴,即所以安神魂而使不外驰也。此其易知者也。惟茯苓、川芎二味,殊难解说。盖虚劳之证,每兼失精、亡血,失精者留湿,亡血者留瘀。湿不甚,故仅用茯苓;瘀不甚,故仅用川芎。此病后调摄之方治也。(《金匮发微》)。

【方 解】
本证由于肝血不足,虚热内扰所致。肝藏魂,内寄相火 ,肝血虚则魂不安,虚火扰心则神不宁,故出现虚烦不得眠、心悸;虚阳上扰,故头目眩晕;虚热迫津外泄,故夜间盗汗;咽干口燥,脉细弦或数,为阴虚内热之象。本方酸枣仁养血补肝,宁心安神;茯神宁心安神;知母滋阴清热;川芎调气疏肝;生甘草清热和中。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29 发表于: 2012-04-15
酸枣仁汤

以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甘草为药,有着清热除烦,养血安神功效的补养安神剂。重用酸枣仁养血安神,配伍调气疏肝的川芎,酸收辛散并用,具有养血调肝之妙,主治肝血不足,虚烦不眠,伴头晕眩晕,脉弦细等。为养血调肝安神的代表方剂。

酸枣仁汤 - 出处
《金匮要略》
酸枣仁汤 - 组成
酸枣仁(炒)30g,茯苓6g,知母9g,川芎6g,甘草3g。

酸枣仁汤 -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酸枣仁汤 - 主治
肝血不足,虚热扰神证。失眠心悸,虚烦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

酸枣仁汤 - 功效
清热除烦,养血安神。

酸枣仁汤 - 病机
肝血不足,虚热内扰。

酸枣仁汤 - 配伍特点
酸收与辛散并用,补血与行血结合,具有养血调肝之妙。

酸枣仁汤 - 现在运用
主要用于神经衰弱、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等属于肝血不足,虚热扰神者。

酸枣仁汤 - 现在研究
研究发现,本方对电脉冲强烈刺激引起大鼠应激后心率加快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本方兴奋抑制作用,可能是其镇静安神功效的机理之一。

酸枣仁汤 - 歌诀
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内热,安然入睡梦乡甜。

酸枣仁汤 - 辩证要点
酸枣仁汤虚烦不眠,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1]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