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26阅读
  • 236回复

中医经络穴位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12-04-01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12-04-01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12-04-01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12-04-01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12-04-01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12-04-01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12-04-01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12-04-01
经名 流注時辰 归属脏腑
足少阳胆经 子时(夜间11点-1点) 此时血气流注于胆

足厥阴肝经 丑时(夜间1点-3点) 此时血气流注于肝

手太阴肺经 寅时(上午3点-5点) 此时血气流注于肺

手阳明大肠經 卯时(上午5点-7点) 此时血气流注于大肠

足阳明胃经 辰时(上午7点-9点) 此时血气流注于胃

足太阴脾经 已时(上午9点-11点) 此时血气流注于脾

手少阴心经 午时(午間11点-1点) 此时血气流注于心

手太阳小肠经 未时(下午1点-3点) 此时血气流注于小肠

足太阳膀胱经 申时(下午3点-5点) 此时血气流注于膀胱

足少阴肾经 酉时(下午5点-7点) 此时血气流注于肾

手厥阴心包经 戊时(下午7点-9点) 此时血气流注于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亥时(夜间9点-11点) 此时血气流注于三焦体膜与淋巴管

附:十二经络气血循行养生法

人体有12对主要经脉,以不同時辰循行全身,如果能从认识经脉循行路径,及流注時辰,并了解其功能,以时辰配合脏肺保养,可做为人生中之最佳养生之道。
经络系统可以充分反应生命能量,相对于一日十二时辰24小时,体現天地人三者的互动,宇宙的天是浩瀚无穷的天,银河系的天是大天.太阳系的天是中天,地球是小天,人是小天之縮小体。地球自转公转,加上四季气候日夜溫差,影响了人体经络气血之循行,故而人体经络循行就是一种时空能量医学。了解经络循行原理,配合时辰作经络保健脏腑保养之养生方法,可以达到养顏美容、防病治病、延年益寿。


1.手太阴肺经,在清早三至五点; 此时经脉气血循行流注至肺系,因此肺部功能不好的人清晨易咳嗽、呼吸困难无法入眠。此时如能起床服食燕窝银耳、罗汉果等养肺之补品,是最佳保肺时机。平常胀气,严重咳嗽气喘,喉咙痛气管炎,声音沙哑、多与手太阴肺经有直接关系。以药物治疗咳嗽时,一定要在清晨起來服药最佳。


2.手阳明大肠经,流注时辰為上午五至七点,有的人习惯清晨拉肚子.此称「天明泻」,是命门火衰无法提升而腹泻: 易流失水份.口干舌燥,造成上班疲劳,此时可补充高营养之流质饮料,以增強体力。平常便秘而导致大肠燥熱,容易引起咳嗽或牙痛,平時最好饮食清淡,多攝取五谷杂粮、蔬菜或水果及大量水份,并順时钟按摩腹部,较有助于大肠排泄。


3.足阳明胃经,上午七至九点,胃肺主热量消化,负责一天体力供給,「早餐吃得飽整天精神好」,如能多杂食,并常调理足三里穴位,以促进胃之蠕动,胃消化功能良好,才能充足吸收维生素B群,增强体力,强壮五脏六腑。暴食造成消化不良胃积滯,易引起喉咙痛、牙齿痛、心悸、胸闷、失眠、口臭、沒有食欲、胀气。


4.足太阴脾经,上午九至十一点,脾属土,主运化水谷,須靠胃的高热量來运化水湿。胃寒冷易伤脾,影响青少年发育,成长兒童此时不宜吃冰。現代人常只吃菜不吃饭,或仅吃蔬菜、水果是不够的,菜类一定要有(青赤黃白黑)五色、和(甜酸苦辣咸)五味并重,主食则以五谷杂粮为重,才可以常保健康,最佳养脾之道,一是热食,二是节制,三是七分饱,四是运动,五放松心情等等。


5.手少阴心经,午時十一至一点,气血流注心系。心脏病患者中午的心跳会加快,常人也有此現象。心脏是人体的动力马达,心属火,火力要充足,午時地球因受太陽直射影响,人体能量会达到最強; 其热量由脾胃经提供,所以早餐要吃饱,气血热量营养才足夠,心脏才健康。


6.手太阳小肠经,循行时间下午一至三点,扁桃腺炎、腮腺炎、五十肩及肩膀酸痛等都是小肠经的病变,小肠主分清泌浊,所以「中餐吃得好」蛋白质、脂肪能充分吸收; 增強胃肠功能,肥胖常和小肠有直接关系。


7.足太阳膀胱经,循行时间下午三至五点,膀胱经双排穴道分列于脊椎左右两側,靠近脊椎內侧穴道,统称俞穴即輸送之意,內脏病变时会反射到背部俞穴上造成疼痛硬結,此时从俞穴直接调理,经气能量可直通內脏达到治疗效果,背部僵硬经穴不通,会影响内脏功能.所以推拿指压多以背部为主,才能增強身体功能去除病痛。


8.足少阴肾经,循行时间下午五至七点,肾脏是脏肺之统帅,脐下肾间动气可涵养牙齿、骨骼、头发及皮肤,使之晶莹柔润。肾脏健康才能长寿,小孩成长中,父母可常轻轻指压其脊椎两側,或从颈椎至腰椎以手指头做刮莎动作,使督脉元气通順发育良好。人体水肿脚气和肾经有直接关系,如需要调理身体,此时刻最适合进补。


9. 手少阴心包经,循行时间晚上七至九点,人体橫扫膜以上的虛热症,胸闷心悸气不順、恶心想吐,因心包经主泻可压中指或內关穴消除焦热。此时辰最宜調理檀中穴。


10.手少阳三焦经,循行时间晚上九至十一点。心包经主血,三焦经主气,为人体气血运行的要道,严重头痛偏头痛、容易发烧感冒、或气虛下肢水肿、耳鸣失眠、肩膀酸痛、颈椎僵硬,手脚冰冷、白天无精打采,都和三焦经有牵连。


11.足少阳胆经,循行时间子夜十一至一点。子时天地磁场最强,胆经引导人体陽气下降入于肾,如果常熬夜,胆火上逆之病難免,肝肾也会合并发病。许多神经系统的疾病,胆经大都脫离不了关系,如长期头痛,严重失眠记忆不佳等等。胆经另一重要功能即分泌胆汁,进入小肠帮助消化。


12.足厥阴肝经,凌晨一至三点。肝肾一家,肝属木,肾属水,肾水不足,枯木易生风、燥热; 血压高,中风患者,首要保肝肾。重营养、充分休息,晚上最好十点上床,十一点以前睡着最佳。尤其肝胆互相影响,肝藏血,要休息才能使血回流滋养肝。此外,还要常保精神愉快,肝主疏泄,过度压抑至气血不畅、阻塞易生肿瘤,情志舒畅为养肝第一要件。另一肝最需要有充份营养及新鮮食物供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12-04-01
《黄帝内经》的《足心篇》中简述脚底按摩原理:人体器官脏腑各部位在脚底都有反射区,用按摩刺激反射区,通过血液循环、神经传导,能调节机能平衡,恢复器官功能,收到祛病健身之效。

  中医理论记载,人有“四根”——耳根、鼻根、乳根和脚根,其中以脚根为四根之本。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可见脚对人体的重要性。

一、足反射按摩法定义

  人体的双足合起来恰象人体的整体缩影,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在人体双足都有其对应的解剖部位,即反射区。运用物理手法(如手指、按摩工具)在人体双足部相应的反射区上施以按、压、刮等手法,就能调节人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诊断疾病、治疗疾病、自我保健的目的。这种物理疗法称为足反射按摩法。

  足反射按摩法是通过对双足反射区的刺激,以调节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并使已退化或功能已丧失的组织器官或多或少地恢复一些原有的生理功能,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治疗兼保健的绿色疗法。

  同时,人的双足默默无声地左右着机体的健康状况,双足的反射区就好象反映机体周身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每时每刻在用无声的语言回答着其相关的健康情况。专家指出:当病变程度达10%时,足部反射区就会反映相应的征兆,而人体产生自觉症状,能够被医疗仪器检测出来时,病已达70%。

  二、足疗的原理

  (1)循环学说:由于心脏有节律的搏动,血液不停地在全身循环流动,成为机体内外物质运输和交换的重要通道。当人体某个器官机能异常或发生病变时,就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沉积在循环通道上。由于足部是处于远离心脏的部位,加之地心引力的影响,这些有害物质就很容易在足部沉积下来,造成局部皮肤组织变异的现象,如皮肤变色、皮下颗粒、索条硬结节等。通过采用足部按摩,可促进局部循环、血流通畅,最终通过肾脏等排泄器官将这些沉积物排出体外,恢复脏腑器官的正常功能。

  (2)反射学说:人体各个系统能彼此保持密切的联系、合作与协调,是依靠复杂的体液、神经等能流系统来完成的。人体的体表和内脏到处都有丰富的感受器,当感受器接受到外界或体内环境的变化就会引起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到中枢神经,中枢神经进行分析综合产生新的冲动,再沿传出神经传至器官、腺体或肌肉,使之作出相应的反应。这就是神经反射的过程。足部分布着由许多神经末梢构成的触觉、压觉和痛觉等感受器,它处于人体最远离中枢神经的部位,其信息传递的途径是足部——脊髓——大脑,而脊髓有与各个脏腑器官连接。因此,足部存在着人体各个部位和脏器的信息,同样足部受到的刺激也可以传递到全身,是一个反应最敏感的反射地带,所以当人体各部位脏腑器官发生异常时,足部就会出某些相关的信息。

  (3)全息胚学说:“全息”,原是物理学中的概念,运用激光拍摄下照片,其底片的一个部分仍可以复制出整体的影像。即每一个局部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只不过局部越小,包含的整体的信息越少,复制出的整体形象越模糊而已。任何多细胞的生物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或起始细胞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而来的。因此生物体上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把这样相对独立的部分称为“全息胚”。例如植物的枝叶,人体的手、足耳等,这些全息胚上存在着与整体各个器官相对应的位点,而位点的排列则遵循着人体解剖图谱。

  因人的双足与其他全息胚相比,由于面积大而包含着的信息也丰富,复制的整体形象也较清楚,容易辨认和掌握,而且操作简单,故足部按摩作为防病、治疗、保健的一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三、全足按摩程序

  如果全足彻底按摩需30分钟左右,但不需要每天做全足脚底按摩,这反而会损伤肌肉。全足按摩每周做两次应该就可以了。
  还要根据受按摩者体质决定按摩时间,体质弱者不宜时间过长。

  按摩足底程序部分:

  1、“自上向下移动按摩”基本反射区,(在肾反射区位置多停几秒钟再往下移动)从肾→输尿管→膀胱共3~4分钟。

  2、同时“点压按摩”足大拇趾(包括大脑、垂体、视觉中枢敏感点、额窦)1分钟后,接着“横向来回移动按摩”5趾头(额窦)1分钟,共计2分钟。

  3、同时“横向来回按摩”足趾和足底交界处(包括血压调节点、小脑脑干、特效降压点、眼、耳、新失眠点、美容点)共2分钟。

  4、 同时“横向来回按摩”斜方肌,肺。“自下向上按摩”支气管共计2分钟。

  5、 “自下向上按摩”甲状腺与食道共1分钟。

  6、 “点压按摩”左足心脏、脾脏,右足肝脏、胆囊共1分钟(可用两足一上一下点压方式)。

  7、 “围肾打圈按摩”腹腔神经丛1分钟。

  8、 同时“从上往下移动按摩”胃、胰、十二指肠共2分钟。

  9、 “自上向下点压按摩”小肠1分钟。

  10、采用“回形旋转方式按摩”,右足从横结肠外侧往内侧移动成回形。横结肠→肓肠→回肓肠→升结肠→横结肠。左足从横结肠内侧往外侧移动成回形。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门,共3分钟。(注:呈“回形按摩”其目的是能使双足同步便于记忆,双足内侧无需用力滑过便可。熟悉大肠系统反射区后,应力求“准确方向”按摩效果会更佳)

  11、 “移动点压按摩”足跟生殖腺、性感带、老失眠点共1分钟。

  12、 双足稍向内侧“点压按摩”颈椎→甲状旁腺→胸椎→腰椎→骶骨→尾骨共1分钟。

  13、 双足先后操作稍向内侧“点压按摩”前列腺或子宫及尿道共1分钟。

  14、 双足同时稍向外侧 “点压按摩”膝→肘→腕→肩共1分钟。

  15、 双足同时稍向外侧“点压按摩”生殖腺(睾丸或卵巢)1分钟。

  16、 双足同时“点压按摩”足后跟外侧臀部及坐骨神经和补充前列腺或子宫、生殖腺反射区共1分钟。

  四、足底按摩力度依据个人耐力

  正确的足底按摩方法是什么呢?专家表示,一般指压力度在3-5公斤,而且必须根据个人的忍耐度,在个人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内,取得最好的效果,由轻到重,慢而有规律地尝试,感觉到安全、舒适才好。有时候需要用到重手法,例如实症用泻法时,是重而慢的手法,而且要稳,否则痛楚会立即引起“应激反应”,会有冒冷汗、心情烦躁,甚至痉挛的现象发生,还会引起被按摩部位内出血,青紫一片,疼痛难忍,甚至造成骨膜或肌肉组织发炎。    

  贴心提示

  七类人不能做足疗

  1.妇女妊娠期间和月经期间。

  2.足部皮肤有皮肤病,如皮肤上的脓疮、溃疡等。

  3.足部有新鲜或未愈合的伤口,或足部骨折。

  4.有出血性或出血倾向的疾病,如尿血、呕血、便血等或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病。

  5.病人患有重度心脏病如出现心力衰竭者,肾脏病如出现肾功能衰竭者,或心脑等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特别是二期、三期高血压,做足疗会引起对心脑系统的危害。

  6.极度虚弱者、精神极度紧张者、皮肤高度敏感者、精神病尤其是处于兴奋和狂躁状态时。

  7.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如活动性肺结核、消化系统的感染等疾病,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做足底按摩会造成对生命的威胁。

  此外,处于极度疲劳、饥饿、饱胀的人也不易马上做足疗。


  五、自我足底按摩,促进身心健康

  自己进行足底按摩,哪个穴位疼就多按摩哪个穴位,每天一边温水泡脚一边适当按摩关键穴位效果应更佳。
  按摩时得让自己感到舒服,如果感觉特别疼痛,就表示按摩的力道过大,应自己适当控制力道。按摩力量还是讲文武之道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足部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而民间也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的说法。“脚是第二个心脏”,足部按摩是人人皆宜的一种自我保健方法,但不等同于医疗按摩,后者涉及很多医学知识,这是非卫生技术人员短时间难以掌握的。所以,生病还是要及时到医院就医,也不要盲目相信足底按摩能除百病等宣传。

  落日结论:所谓“足寒伤心”,获得健康的最佳途径就要从“护脚”做起,要从脚踏实地开始,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然足部保健法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内经》里就有足部经络学说和足部按摩的详细记载。况且几千年来,这种简便、安全的保健方法一直为人们所钟爱。所以在日常保健中,经常保持足部的血液循环畅通,对保证全身的血运正常显得非常重要,而足部按摩正是一种最佳的畅通足部血液循环的方法。足部按摩具有固养根气、疏通经络和调解神经的作用。通过对足部表面施加压力,还可以启动机体的调节功能,激发各器官细胞潜能,增强免疫力。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12-04-01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穴、止于中冲穴,左右各9穴。本经循行路线: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浅出属于心包,过膈肌,经胸部、上腹、下腹络于三焦。由胸部分出支脉1沿上臂前侧的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间下行入肘横纹,向下走小臂两筋(桡侧腕屈肌肌腱与掌长肌肌腱)间入掌中,沿手中指桡侧出指末端。由掌中分出支脉2沿手无名指出指末端接手少阳三焦经。

  本经所主病候:外经——胸胁胀满,腋肿,肘、臂部拘挛不能屈伸,手心热。

         内脏——心烦,心悸,心痛,喜笑不休,面赤。

  本经主治病证:神志病、诸痛痒疮、胃病等。

  天池(手厥阴心包经穴)

  位置:胸部,第4肋间隙,乳头外展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主治:胸闷,心烦,咳嗽,痰多,气喘,胸痛,腋下肿痛,瘰疠,疟疾,乳痈。

  天泉(手厥阴心包经穴)

  位置:臂内侧,腋前纹头下展2寸,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

  主治:心痛,胸、胁胀满,咳嗽,胸、背及上臂内侧痛,心悸。

  曲泽(手厥阴心包经穴;合穴)

  位置: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尺侧缘。

  主治:心痛,善惊,心悸,胃痛,呕吐,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咳嗽,泄泻。

  郄门(手厥阴心包经穴;郄穴)

  位置:小臂掌侧,曲泽穴与大陵穴连线上,腕横纹上展5寸。

  主治:心痛,心悸,心烦,胸痛,咯血,呕血,衄血,疔疮,癫疾,胃痛,热病,肘、臂痛。

  间使(手厥阴心包经穴;经穴)

  位置:小臂掌侧,曲泽穴与大陵穴连线上,腕横纹上展3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疟疾,癫狂,痫症,腋肿,肘挛,肘、臂痛,咯血,呕血。

  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位置:小臂掌侧,曲泽穴与大陵穴连线上,腕横纹上展2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症,郁症,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腕、臂痛。

  大陵(手厥阴心包经穴;俞穴;原穴)

  位置:腕掌横纹中点,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症,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失眠,头痛,热病,腕、臂痛。

  劳宫(手厥阴心包经穴;荥穴)

  位置:手掌心,第2掌骨与第3掌骨之间偏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主治: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症,口疮,口臭,鹅掌风。

  中冲(手厥阴心包经穴;井穴)

  位置: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掌中热,心烦。

----------------------------------------------------------------------------------------------



  按压心包经的关键

      《黄帝内经》有言: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其脏坚固,邪弗能容;……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之主脉也……。所以,欲治心病,要由心包入手,方为正途。

        按压心包经的关键是要得气,所以按压的速度不宜太快。我们的目的是要让经络上每一点的按压,都能真正被传送到心包上,从而使心包内的积液、废物尽快的被排泄掉,使心脏恢复活力并增强搏动力。

  按压心包经主要是从胸到手循经按压,穴位正确与否不重要,所谓“离穴不离经”,只要沿着这条线一点一点地按压过去,遇到痛的点就停住不动,直到它不痛,要让按压到的每一点都能一直传导到心脏里去。每一点的按压都要深透,但不是力量重,而是时间长,这样才能得气。每一点按下去都能听到声音就通透了。

  可以用听诊器放在腹部倾听腹内传出的声音,以检验按压的效果。开始时可能什么声音也没有,但是,按压得时间长了,或按压了几次之后,一定可以听到得气之后产生的声音,而且听到的声音也会由开始的浑浊不清到后来的清晰可闻,有时甚至可以让坐在旁边的人都清楚地听到。

  可在每晚睡前按压心包经一个小时左右,等到按压心包经时产生的声音听起来比较流畅以后,保持每周两次的频度也就可以了。

  按压心包经时可配按命门穴(也可以通过压腿的方法疏通此穴,即把腿放在高一点的地方压一压,抻拉一下腰、腿部位的膀胱经,有利于帮助打通心包经)、昆仑穴、膈俞穴。

  按压心包经的重点要在心包经别,即胸腹中线的任脉一段,尤其是膻中穴。

  睡前,把手指平放在膻中穴上,闭眼冥想这一点,直至指下出现跳动的感觉,就此入睡最好,如做不到,可如此做五至十分钟;第二天起床前再做五至十分钟。持之以恒,直到不必如此做时,清晨醒来,也能感觉到身体里气机流畅运作的那一天。

  按压心包经时无论痛与不痛都要按,并且两边都要按。因为保持心脏良好的工作能力,对于人体来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心包经按压起来痛,是因为它已经阻塞了,而且身体也在努力地要使它通畅,所以会痛,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帮助身体尽快打通它,所以要按。

  心包经按压起来不痛,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经络本身没有阻塞,这时按压起来就不会痛,而且按压时间长了可以听到得气时产生的声音;另一种是经络已经严重阻塞,同时人体的气血水平又很低,导致气机已经运行不到这一段经脉上了,所以按压时既不会痛也听不到有得气产生的声音。对于第一种情况,保持每周两次的按压,以帮助心脏拥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对于第二种情况,要先做好敲胆经与早睡这两件事,让身体的血气赶快充足起来,等到身体有能力做修整、调理的工作了,再按压心包经时,它就会有痛感了,这时按压起来也就会有效果了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