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木传入脾土,木克土可以出现脾风,出现脾脏脾经湿热的病症,脾湿郁而化热的症状,出现黄疸,出现腹里热,中热出现心烦,小便黄,这时应该祛湿热,可用茵陈五苓散方剂祛湿热,治疗黄疸。
茵陈五苓散 【来源】《金匮要略》卷中。 同名方约有8首,现选《金匮要略》方。组成: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心)五分,上药和,先食饮方寸匕,一日三次。
【组成】茵陈蒿末
十分 4克
五苓散五分 2克
【用法用量】
【功用】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者。
【药物组成】
茵陈 4g,
白术 9g,
赤茯苓 9g,
猪苓 9g,
桂枝 6g,
泽泻 15g。
【处方来源】《方剂学》七版教材304页。
【用法用量】上二味,先食,饮方寸匕(6克),空腹时用米饮送服,一日三次。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治愈:主要症状消失,肿大的肝脾恢复正常或明显回缩,无明显压痛或叩痛,肝功能正常。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肿大的肝脾明显回缩,无明显压痛或叩痛,肝功能基本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未消失,肿大的肝脾无明显同缩,肝功能未恢复正常甚至加重。
【治疗效果及临床指征比较】
治疗组3O例,临床治愈15例,显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治疗组因肝损害严重而停用抗结核病药物1例,经加强护肝治疗后全部治愈出院。对照组2O例,其结果分别为治愈8例(40%),显效9例(45%),无效3例(15%)经加强治疗后2例好转出院,1例拒绝治疗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