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98阅读
  • 764回复

黄帝内经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洪图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530 发表于: 2012-04-20
    方剂  ▲▲▲
 


〖方源〗 
〖组成〗 石菖蒲 郁金片 远志 合欢花 酸枣仁 柏子仁 瓜蒌 枳实 大黄 干草 夜交藤 龙胆草 柴胡 黄芩

〖用法〗 水煎温服。
〖方歌〗 
     







〖主治〗 噤口不食,便秘,失眠
〖功用〗 
〖病机〗 本方治证乃因
 
   ┌  石菖蒲 ── 药性味辛苦温,芳香,归心胃经.气味芳香,开心窍,安心神,芳香化湿,行肠胃之气,温补心气,温胜寒,辛苦补肝散湿走中焦,开脾胃之气,除风寒湿痹,治风湿热毒的肠结,水气不纳。主失眠.便秘,噤口
  ┤ 郁金片──药性味辛苦,凉,入心肺肝经.气味苦寒,气寒而善降血之上行火气,大泄其气,味苦而善泄,大破其血积,经水不调,实闭者决之,行气解郁,凉血破淤泄血破痞,冷气结聚,热病神昏,失心癫狂血气心痛,散肺金肝郁.

          ┤制远志 ──味苦辛性温平,入心肾脾经.苦寒降心火过亢,心火制肾水泛滥,两益心阳,心肾相交,水火相济.辛散肝郁,散寒养表,解郁利隔,行气散郁,治心下隔上心气不舒,情志不舒,失眠,神疲,食欲不振,味平醒脾,补益心脾,安神养心,
          └ 合欢花──味甘平,入心肝脾经 。甘可补益养心,心为君主之官,花升,性发散,解郁安神,生发疏散畅通气机解郁,脾气开胃,入脾经,为气的生发之源,脾主升运化,胃主降受纳,气机不畅,胸闷腹胀食欲不纳,花生发开散,醒脾散行入肝经 ,脾气运,胃自开,气机调畅,则健脾和胃.,解郁安神,可治心神不安,忧郁失眠.

      ┌ 炒酸枣仁──药性微温,味甘,酸平,入肝胆脾心经.仁甘而润,甘主补,皮益心血,甘气炒熟芳香香气入脾,,亦发醒脾,化为微温,能补胆气,固可温胆,专补肝胆,母子之气相通,烦心不得眠,食欲不力,疲惫无力治愈.芳香透心气,肾水以助心神,实酸平,可抑制中枢神经,镇静催眠,疏肝,宁心,安神,生津,养心,养神,敛汗,镇静,催眠,
               ┤
            └ 柴胡 ── 疏风降气助杏仁、苏叶轻宣达表除痰。

   半夏、陈皮、茯苓 ── 燥邪束于表,肺气不降,则内之津液蕴聚为痰,故以二陈化之。

 使 干草、大黄、黄芩、 ── 调和营卫,协调诸药。




  1.本方是治疗。
  2.。
  3.。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531 发表于: 2012-04-22
中药性味归经功效
中 药 功 效 简 表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第一章   解  表  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1.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2.       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3.       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4.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5.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6.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7.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8.       羌活: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9.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10.   白芷: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11.   细辛(有小毒):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窍。

12.   苍耳子(有小毒):祛风解表,宣通鼻窍,除湿止痛。

13.   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14.   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15.   胡荽:解表透疹,健胃消食。

16.   柽柳:解表透疹,祛风除湿。

17.   鹅不食草:祛风散寒,宣通鼻窍,化痰止咳。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532 发表于: 2012-04-22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1.       薄荷: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

2.       牛蒡子:发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

3.       蝉蜕:发散风热,透疹止痒,祛风止痉,退翳明目。

4.       桑叶:发散风热,润肺止咳,平肝明目。

5.       菊花:发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

6.       蔓荆子: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7.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8.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9.       葛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10.   淡豆豉:解表,除烦。

11.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12.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533 发表于: 2012-04-22
第二章   清   热   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1.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2.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3.       寒水石:清热泻火。

4.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5.       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6.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7.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8.       莲子心:清心安神,涩精止血。

9.       熊胆: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息风止痉。

10.   鸭跖草:清热泻火,解毒,利水。

11.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12.   夏枯草:清肝明目,消肿散结。

13.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14.   谷精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15.   密蒙花:清肝养肝,明目退翳。

16.   青葙子:清肝明目,退翳。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534 发表于: 2012-04-22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1.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2.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3.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4.       龙胆:清热燥湿,泻肝火。

5.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6.       白鲜皮:清热燥湿,解毒,祛风。

7.       椿皮:清热燥湿,涩肠止泻,止血止带。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535 发表于: 2012-04-22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1.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2.       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3.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4.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5.       清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泻肝火。

6.       贯众(有小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7.       三丫苦: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

8.       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

9.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10.   蚤休(有小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

11.   木芙蓉叶: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12.   野菊花:清热解毒。

13.   千里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14.   四季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敛疮。

15.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16.   金荞麦:清热解毒,消痈利咽,祛风湿。

17.   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

18.   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19.   半支莲: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水消肿。

20.   山慈菇(有小毒):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21.   漏芦:清热解毒消痈,通乳。

22.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通淋。

23.   红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24.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25.   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26.   白蔹:清热解毒,消痈敛疮。

27.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28.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通淋。

29.   鸦胆子(有小毒):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30.   秦皮:清热解毒,燥湿止痢,清肝明目。

31.   铁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32.   地锦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利湿退黄。

33.   射干:清热解毒,利咽祛痰。

34.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35.   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36.   橄榄:清热解毒,利咽生津。

37.   余甘子:清热解毒,利咽生津,润肺化痰。

38.   金果榄: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39.   朱砂根:清热解毒,利咽,散瘀止痛。

40.   木蝴蝶:清热利咽,疏肝和胃。

41.   土牛膝: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通淋。

42.   胖大海:清热利咽,润肺开音,清热通便。

43.   肿节风(有小毒):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44.   绿豆:清热解毒,消暑,利尿。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536 发表于: 2012-04-22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1.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2.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3.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4.       赤勺: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5.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6.       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消斑。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537 发表于: 2012-04-22
第五节    清虚热药
1.       青蒿:清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2.       白薇:清虚热,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3.       地骨皮:清虚热,清热凉血,清肺降火。

4.       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

5.       胡黄连:清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538 发表于: 2012-04-22
第三章   泻   下   药
第一节  攻下药
1.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泄湿热。

2.       芒硝:泻下,软坚,清热。

3.       番泻叶:泻下导滞。

4.       芦荟:泻下,清肝,杀虫。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539 发表于: 2012-04-22
第二节       润下药
1.       火麻仁:润肠通便。

2.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3.       松子仁:润燥滑肠,润肺止咳。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