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33阅读
  • 236回复

中医经络穴位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0 发表于: 2012-04-01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1 发表于: 2012-04-01
保健护理腰背的委中穴

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

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2 发表于: 2012-04-01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3 发表于: 2012-04-01
补血养肝的血海穴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每天上午的9~11点,如果你可以拿出点时间来,那么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进行按揉就好了。每一侧3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易大力,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4 发表于: 2012-04-01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5 发表于: 2012-04-01
增强肠胃功能的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6 发表于: 2012-04-01
经络穴位歌诀

  胆:屈光不正瞳子髎,胸膜炎症足窍阴。低压胆经悬钟穴,解除郁闷通胆经。

  肝:子宫脱垂大敦穴,胁痛肝炎期门穴。解郁平心肝胆经。

  肺:支气管炎中府穴,咳嗽咽痛少商穴,头晕鼻塞肺俞穴,胃泛酸水太渊穴,久咳不止右尺

泽。

  大肠:耳聋牙痛商阳穴,鼻塞鼻炎迎香穴。咽喉疼痛右太渊,梅核气郁搯少商。

  胃:结膜发炎承泣穴,消化不良厉兑穴。胃痛梁丘足三里。

  脾:腹胀腹痛隐白穴,全身疼痛大包穴,胃胀胃痛公孙穴,肌肉酸痛太白穴,高压头痛三阴

交,膝盖发痛阴陵穴,缓解痛经摩血海,防止出血按隐白。

  心:胁痛心痛极泉穴,心悸胸痛少冲穴。胃胀不适左极泉,胃胀打嗝按极泉。耳朵鸣叫少海

穴。经期腹痛按神门,长期腰痛右少海,口腔溃疡神门穴。

  小肠:头痛眼痛少泽穴,耳聋耳鸣听宫穴,肩膀酸痛后溪穴。

  膀胱:近视运视睛明穴,胎歪难产至阴穴。

  肾:头痛溢血涌泉穴,咳喘呕吐俞府穴。

  心包:胸胁发痛天池穴,心痛头痟中冲穴。肚泻按摩内关穴,

  三焦:头痛咽痛关冲穴,偏头发痛丝竹空,便秘左手支沟穴。

  仼脉:腹泻腹胀神阙穴。

  督脉:喷嚏敲击膈俞穴,晕车膈俞有灵效。

  奇穴:头痛头部太阳穴,腰痛腰部腰眼穴,瘰疬头颈百劳穴,小儿疳积四缝穴。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7 发表于: 2012-04-01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的范畴,多由气滞血瘀、胸阳痹阻所致,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和服药的同时,平时做做穴位的自我按摩,可以增加心脏的无氧代谢能力,能有效预防心绞痛和心梗的发生。选用以下3个主要穴位进行自我按压,可起到疏通经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冠心病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1.劳宫穴:自然握拳,中指尖下所指即劳宫穴,在手掌第二、三掌骨中间。

2.内关穴:掌侧腕横纹中点上2寸,两个筋腱之间。

3.神门穴:掌心向前,腕横纹内端肌腱内缘凹陷中。

  挤压时,将拇指、食指相对呈钳状,放在每个穴位正反两面进行挤压,用左手按压右侧穴位,右手按压左侧穴位,稍向下点压用力后,保持压力不变,继而旋转揉动,以产生酸胀感为度。施用手法力度要根据体质、病情、耐受力的不同,而尽量达到轻重适宜、柔和,并且从轻到重,点揉后缓缓放松。每天不限时段,操作时不可憋气。心肌梗塞患者,可用于急性期过后。

  按压穴位的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观察,但如能持之以恒,对患者的心脏症状减轻会有一定帮助。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8 发表于: 2012-04-01
心脏病手部经穴反应点按摩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型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

临床实践表明,手部按摩是防治心脏病有效的辅助方法。如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时,按摩手部穴位可以改善四肢末端的血液循环状态,加强心脏功能;冠心病患者长期按摩手部穴位,有利于改善心肌的缺养,缺血状态,减少或防止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

必须指出:对于任何心脏病,手部按摩只是辅助方法。

(按摩选穴)经穴:内关、大陵、神门、少海、曲泽等。

反应点:心点、心痛点(心悸点)。

(按摩方法)按揉或点按内关、大陵、神门、少海、曲泽、心点、心痛点200~~300次(每穴)。心慌者而无明显心脏病迹象,只需要重点按摩内关、神门即可。心脏病人如自己做手部按摩,不应选穴过多,坚持每天按摩一至两次。

心脏病发病期间,应以药物治疗为主,以手部按摩为辅。治疗过程中要及时注意病人的表情反映,以免发生危险,严重时应叫“120”急救。

患者应少吃脂类食物,保证睡眠,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或激烈运动。

*曲泽

       定位: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热病、癫狂、失眠、眩晕、偏头疼、上肢痹痛、偏瘫等。

*大陵

       定位:位于腕横纹上中央,两筋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狂、疮疡、胸胁痛等。

*少海

       定位:屈肘位于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癫狂、胸胁痛等。

*内关

       定位:位于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热病、癫狂、失眠、眩晕、偏头疼、上肢痹痛、偏瘫等。

*神门

       定位:位于肘横纹上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挠侧凹陷中取穴。

       主治: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癫狂、胸胁痛等

      李振军教授对心脏病的临床经验

心脏不好的临床经验

舌为心苗喉心脏,紫暗淤血流不畅;

舌间齿痕气不足,心机缺血便是常;

十指连心有迹象,指纹青紫手发胀;

四五指后有小包,按压疼痛分轻重;

经常按摩保心康,免去服药方法良;

压差近来低压高,影响心脏不得了;

上楼行路气发短,胸闷胀痛气不畅;

放射疼痛在背后,左边难受最为常;

时常喘气似抽泣,医学名叫善太息;

睡时常有被憋醒,不可小视要警惕。

胸:心脏所局之地,心如自身拳头大,居于左侧胸间。凡出现胸部不适,如胸闷、胸憋、胸胀、胸痛(刺痛、绞痛),除考虑肺部外,就该想到心脏。轻重不同,感觉不一,但不能小视,有的因气候影响加重,有的和心情密切相关,有的和饮食相关,有的受活动的影响,细心观察,注意变化,辨证施治,以求治本。

背、前胸有病常会在背部出现反应,心脏不好常会感到背部的左侧不适,具体部位为左心俞(膀胱经)胸椎第五节下旁开二横指,按压有痛感既是,有的反应在背中间不适,按压至阳穴有痛感,至阳为督脉之穴位,在第七胸椎下既是。

*心俞

定位:第五胸椎的左右两侧约2个指幅之处,即心俞所在。

治疗:对心悸、头重、上半身充血、下半身虚冷、易怒或急噪、对从背部到胸部痉挛疼痛有效;歇斯底里、心理疾病、呕吐、急噪、胃肠病、肋间神经痛、慢性支气管炎均有效。

*至阳(督脉)

定位:第七胸椎棘突下缘既是。

主治:胃炎 、胃弛缓、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酸过多症。且常用于治疗头重、歇斯底里、失眠、腰背部疼痛、胸膜炎、肋间神经痛、四肢麻木、支气管炎、气喘黄疸等。另外,至阳治疗因肾脏机能降低所引起的热症之特效穴道,肾机能异常时产生的热症状,刺激至阳,可退烧。

                            心脏病突发怎样应对


突发心血管病常常有一定的诱发因素,如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寒冷刺激,暴饮暴食,用力排便,呛咳,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激动,突然体位改变,外界刺激,治疗中突然停药等。患者还常有一定的家族病史。

现场家庭急救:

遭遇突发心血管病事件,需立即给养,以保证心器官氧气的需求量。神志不清者,紧急掐压人中、合谷等穴位。并立即打“120”,请求专业人员救护。同时应测血压、脉搏,观察瞳孔、呼吸等情况。若无反应,需立即将患者平置仰卧位,握拳捶击1---2次,行胸按和人工呼吸,也可经鼻滴入肾上腺素或注射肾上腺素一支,可利用心肺复苏,头部放置冰块(帽)、可保护昏迷者大脑。

有明显冠心病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支,清醒时可给硝酸甘油舌下含服。争取在“120”救护人员到来之前,赢得路途耗费生命的“黄金10分钟”。

日常家庭保健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定期全面检查,明确血压、脉搏、血脂、血糖、血粘、心电图、体重等。

(2)       控制原发病的危险因素,如降压、降脂、降糖治疗,戒烟、限酒、避免劳累、熬夜、情绪不稳。

(3)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4)       对基础心脏病者,家备氧气袋、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钙、血压计、吸痰器、冰块、以及联系医院、急诊科、心内科、电话寻求急救指导。

中医内科看重任、督二脉和背部膀胱经。本人是保健按摩师,曾遇到一些心肺病人在康复过程中的调理。每日一次约30-----40分钟对患者任、督二脉及背部膀胱经的推拿、按摩,患者在饮食、精神状态、体力都恢复很快、并无任何副作用。竟有想象不到的效果,充分证实了物理疗法有着任何药物不可取代的作用。

对待慢性病不能急于求好,必须树立信心及时调整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在康复阶段坚持治疗或自我保健按摩,经过一段时间的条理,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以至康复。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9 发表于: 2012-04-01
1、        按揉双手掌背面的心穴如图1。
        
2、      按揉前臂的心穴如图2。
3、     按揉上臂的心穴如图2.
      
4、      按揉小腿内侧的心穴如图3.
        
每个穴按揉1-2分钟,这些肢节比较容易掌握。
三、结合刮痧治疗心脏病
在经穴按摩、平衡按摩、生物全息按摩及足部按摩的基础上,还可采用刮痧方法治疗心脏病。
在《按摩治疗心脏病》一文中提及“心肺有邪,其气留于两肘”,既然能通过按摩将邪气(病气、毒素)疏通,病情得到好转,当然用刮痧方法也可以将邪气(病气)排除,增强抗病能力病情就会更快好转。刮痧是我国古代的治病方法之一,由于方法简单,可治疗多种疾病,效果好,曾风行于民间,过去用铜钱蘸水刮,现在用牛角刮板配以活血剂起润滑作用,用刮板在经穴点、全息穴位和阿是穴(心脏病按摩穴位)进行刮拭,出现成片的红色血点,1-3天后才能消失。皮肤恢复正常后,还可再次刮拭,以促使病情尽快好转。绝不像电影“刮痧”中为给孩子治病,采用刮痧方法出现成片的红色血点,认为是对孩子的虐待。下面再举几个治疗心脏病的实例。
例1,     张某,女,68岁,河北省第二门诊大夫,在一次听健康讲座时笔者与她相遇,她一摸提兜很着急,忘了带治心脏病的药。我说:别着急,我给你治治。当即给她作了按摩,对两肘部、手部的穴位按摩后她感到轻松,胸闷好多了。她说:冠心病、心肌梗塞已有10年,没离开过药。几天后,在卫生所相遇,她说可见到你了,那次按摩大有好转,再给我治治。就这样又治了三次,几种方法都用上了。其实,她会针灸,对她稍加指点,就能掌握上述按摩方法。后又见到她时,她说吃药少了,病情基本稳定了。
例2,   李某,女,38岁,个体户。2000年12月在河北省医院作彩超检查为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1.2cm2,自感胸闷、无力,曾到省第二、三医院检查,结果一致,医生建议她动手术,小手术1万元,中手术3万元,大手术20万元,由于她经济收入低,还怕手术后成了半残废,所以一直拖着、扛着不治,达一年之久,经常难受,无力干活。2001年11月找到笔者,进行了按摩治疗,我对其肘部、前臂、上臂及手部、胸背部进行按摩,前两次疼痛非常厉害,以后逐渐减轻。第5次按摩时,居然找不到阿是穴。前后共计10天,心脏痊愈,后随访,无复发。
例3,  刘某,女,39岁,干部,心脏病心绞痛如针刺般的阵痛,感到异常难受,在家给以按摩治疗,从生物全息的心穴、足部心脏反射区、肘部少海穴、曲泽穴及胸、背部的阿是穴等部位施术,感到大有好转,但以胸部右乳房内侧的阿是穴最为疼痛,但也最起作用。共按摩30分钟,疼痛明显减轻,心绞痛缓解。
例4,   贾某,64岁,看门值班员。自述心脏跳动过缓,经脉诊,每分钟不足60次。通过按摩肘部、胸部、背部加强了心功能,每分钟心跳达到70次,趋于正常,对治疗他的其它疾病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心脏病并不可怕。笔者在两篇文章中共举出了10个有代表性的例子,都是治疗后大有好转或痊愈。为做好预防,平时应对自己的心区穴或心脏周围的阿是穴经常按摩,无疼痛感说明正常,心脏没病,就不会出现猝死现象。
要相信心脏病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关键是条件: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家庭环境,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医疗保健措施,就可以帮助你走出心脏病的阴影。让我们从心(新)开始,走出一条全心(新)的健康之路。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