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如果你给我一个晚上时间,我能给你注音200种语言的不同常用语的汉字音译
世界浩瀚的语言7400种,学习多国语言从汉语类、印地语类、阿拉伯语类、俄语类、英语类五大类型语言开始,触类旁通,一天练习200种常用语言的汉语音译,举一反三。世界所有语言都是汉语的方言的变异,只要抓住2点:见字读音、听音释义,这样世界7400种语言,就能全部变成汉语的母语。
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等四大文明。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它文化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
汉语汉字是人类的祖语始字,是人类最先进的语言文字;古汉语是上古人类的共同语言,汉字的形成发展史近万年,是人类文明文化的活化石。字母文字由中华“互人”(炎帝族系,今上海简称“沪”)西方称“腓尼基人”在距今约3500年时在中华古汉字海外支“苏美尔”楔形字、“华(古“埃斯”连读)胥”即“赫胥”也即“埃及”圣书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历史上第一批字母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较早传入希腊,演变成希腊字母,希腊字母孳生了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成为后来欧洲 〖欧洲人是中华白民于尧舜时代也即炎黄作战的晚期从中华西北、青藏高原并葱岭即粕米尔带驱赶到中亚西亚成为阿拉伯人再到西极穷山(今欧洲)成为欧罗巴人〗各种字母的共同来源。腓尼基字母在西亚演化成阿拉米字母,成为亚洲许多文字的基础,如阿拉伯、梵文、犹太字母等。公元4世纪后,阿拉伯字母在亚洲广为流传,逐步演化成亚洲许多民族的文字。从本质上说,汉字是随着人类历史发展而越发精巧的语言工具,具“活质”特性;而英语等字母文字脱离自然社会、是人为的字母组合,具“死质”特征,随着单词的不断积累,是可怕的“垃圾语言”。
现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使用字母文字,我国是使用象形表意文字从古至今的国家,溯本求源,字母文字的鼻祖还是象形文字。距今约5000年,古埃及人创造了一种象形文字——圣书字。相比起来,圣书字还远远不及我国距今约6000年的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宜昌杨家湾等古文化遗址的陶文字来得成熟。但它的特别意义在于——原分布在我国伊犁河流域的闪族(赛种)因大月氏(我国古族)西进而被迫西迁到地中海沿岸,约于公元前15世纪,其中的一支腓尼基借这种象形文字创造了历史上第一批字母文字,共22个,只有辅音,没有元音,这就是著名的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较早传入希腊,演变成希腊字母,希腊字母孳生了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成为欧洲各种字母的共同来源。腓尼基字母在西亚演化成阿拉米字母,成为亚洲许多文字的基础,如阿拉伯、印加、犹太字母等。公元4世纪后,阿拉伯字母在亚洲广为流传。
在人类有文字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文字使用的基本轮廓是这样的:欧洲以拉丁字母和斯拉夫文字来建立各民族的文字语言体系;亚洲比较复杂,西亚以阿拉伯字母为主,南亚受印加字母影响较大,中亚兼收并用斯拉夫、阿拉米、阿拉伯等字母,东亚广大地区如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家历史上曾经长期使用汉语为其书面语;东非、北非的一部分受到阿拉伯字母的影响,非洲的大部,美洲、澳洲的广大地区,由于生长在这里的民族还相对处于落后状况之下,大多还只是一些没有文字表述的 土著语言。历史发展到人类近代前夕,一场血与火的文明在沉寂了近千年的欧洲大陆上酝酿着。在外,以中国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东方科学技术在欧洲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阿拉伯帝国在欧洲的最后堡垒彻底土崩瓦解,使欧洲人得以追踪阿拉伯人的退迹侵入非洲和印度沿岸;地理上因欧洲人急切需要冲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隔东西丝绸之路而寻求从海上通往中国之路,其结果是所谓美洲大陆的新发现。在内,随着思想解放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彻底摧毁了近千年来基督教,向着近代文明的曙光迅跑。这样,美洲、非洲、澳洲或被占领或被殖民使用了殖民者的语言——拉丁字母语言,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英语、法语等。南亚、东南亚一带原有本国文字语言或使用汉语的国家也纷盲引进了殖民语言。清楚了近代史,我们对拉丁字母语言在今天分布如此之众之广就不会迷惑不解了。
汉、印、阿、俄、英五大类主干语言文化,构成中西文化5大文化圈。 从文字字形来看,今天世界分为五大文化圈。
汉字文化圈,代表儒学文化和后来的佛教文化,包括中国、日本、朝鲜等国,以及以华语作为民族语言之一的新加坡。印度字母文化圈,代表印度教和佛教文化,包括印度、孟加拉、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老挝、柬埔寨等。阿拉伯字母文化圈,代表伊斯兰教文化,包括阿拉伯国家(埃及、沙特阿拉伯等)以及信伊斯兰教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伊朗、巴基斯坦等)。斯拉夫字母文化圈,代表东正教文化,包括俄罗斯、保加利亚、南斯拉夫(一半)、外蒙古等。拉丁字母文化圈,代表天主教(以及新教各派)文化,后来突出科技文化,包括英美等世界多数国家。
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图形文字,以物的图形为基础而形成文字,文字是单音,独体而结构方正。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从中国中原,传播到东方的朝鲜 、日本,南方的越南,多数国家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如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为“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图说汉字的历史》带给汉字文化圈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它让读者明白,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共通意思的最佳媒介。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达到彼此理解、彼此认同和彼此融合。
世界上文字几乎都是表音的,也就是拼音文字。唯独汉字,既不是拼音文字,又不是象形文字,尽管有的汉字偏旁表音,有的偏旁表意,尽管有的汉字来源于象形符号。汉字是世界上一种十分独特的又具有魅力的文字。说汉字独特,首先因为它古老。现代西方主要文字的渊源可追溯到古埃字。古埃及字母被希腊人借去,改造成古希腊字母。古罗马人又把古希腊字母改造成拉丁字母。拉丁字母又衍生出英文字母、法文字母、意大利字母等等。古希腊字母衍生出的另一系子孙是斯拉夫语系的各种文字用的字母。古埃及先被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被阿拉伯人同化。古埃及文化的发展中断了。古希腊被罗马人征服而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随后,罗马帝国解体了,用拉丁文发展起来的罗马文化被英、法、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亚文化所取代。而从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最近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可追溯到一万年前的长江流域)中华文化从未被外来文化征服过。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一直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变化着,不曾被外族人改造过(这里不提汉语外来语)。现代汉语中的汉字可以到甲骨文中,到铭文中,到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去寻找其渊源。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连续使用了几千年而且还在使用中的文字。和世界上主要的其他文字比,汉字是最简洁的。有人说汉字总数六万多个,而英文字母只有26个。为何汉字比英文简洁?汉字再多而常用字有限。日语中常用汉字称当用汉字。韩国定1781个汉字为常用字。汉字再多,数目不再增加。英文字母再少,英文单词数目一直在增长。
神奇的汉字:字母文字与象形文字比较起来,各自的 特点是显而易见的。字母文字的一个显著的历史特性就是不断演生出新的文字语言。以腓尼基字母为源头,形成了拉丁、阿拉伯、斯拉夫等几种主要字母,又以这几种字母为基础,各自产生了几种或十几种字母文字。这一方面给当时历史条件下还没有文字语言的国家民族提供了创立文字语言的方便;但另一方面,由于字母文字表意的疆硬性,所造文字与人类自身发展的轨迹毫无关联,也就必然失去了文字表言达意的丰富内涵,这是字母文字天生的弱点。
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 ,即华夏汉字、古埃及圣书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后两种文字虽然夭折得很早,却留下了字母文字。唯有华夏汉字,经数千年演变发展,到甲骨文阶段,已日臻完善,初具“六书”之功,即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就使得汉字或神形,或可意,或比合现意,或意音相辅、形声相成,或建类一首同意相授,部首同属,互转注释,或依声托事,假借引申。。,汉字的内涵与外延是如此之深之广之蓄,使汉语与用几十个字母符号机械地与事物毫无内在联系地进行字母组合所形成的语言文字相比,岂止迥乎不同,实有天壤之别。读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之所以如吮仙露,似饮琼浆,除了汉字形、声、义兼备之外,还与汉字的洗炼、准确、生动、明快、博采、典雅有关。这也是汉字具有历史的永恒的生命力的内在源泉。日本历史上借汉字的楷书、草书偏旁创造了日本文字,且近代的拉丁化也近200年,但至今仍要使用很大一部分常用汉字;南朝鲜文字也使用一定数量的汉字,这都是真正感悟到了汉字不朽真谛的明智体现。
字母文字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表音,所以也叫拼音文字。如果说字母文字在显意的内涵与外延两方面都先天性缺血的话,那么,它在表音方面却显示了其特性。因为字母文字是用字母去表示语言中的音位、音节,去拼写语言中的字词等,所以,据字母组合(单词),大体可读出其字音来,反之,据字音拼读,可帮助写出其字母组合来。仅管表音是字母文字的强项,但相比起汉字来又有许多逊色的地方。汉字经历史化、科学化、逻辑化演进而来,形声表意字达90%以上。汉字的单音性、词组性、平仄的运应,双声叠韵的发展,汉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音韵之美,对仗之工,使其形成的文章读来如歌,吟之似曲,美妙无穷。
汉字优于字母文字的地方太多太多,如汉字饱满社会性、蓄含哲理, 字母文字则呆板刻意;汉字经人类考验的历史最长,只需近6000个字左右就能表达清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且创造新词以适应新的发展随意入时,词汇无穷无尽,西文则动辄须用几十万个字母组合(单字)才能表述,且创造新词生硬不易;汉字简约,表达同样的内容,汉文简洁精短,西文繁杂冗长;汉字结构优美大方,其书法自古至今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的艺术奇葩......之所以汉字与字母文字有着如此大的差别,归根结蒂到一点,就是因为汉字源于自然、源于社会,经人类历史长河大浪滔沙成理顺章而成,是高度科学化、逻辑化、理性化、社会化的“活质”文字;字母文字则因由字母符号进行”游戏”组合而成,完全割断了文字与自然、社会、历史的内在必然联系,随着文字的发展,虽然也有了字根、字首、字尾,历史上也不断通过字母的细微变化衍生出新的文字来(这实际上很不利于人类的民族融合与进步),却永远也改变不了其毫无生机缺少理性的刻板的内在实质,是一种“死质”文字。这就是这两者的本质区别。
走进《优美的汉字》:“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地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是什么让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这样勉励他女儿的呢?那就是神奇的汉字。
从音、形、意三个角度来欣赏汉字的美:
歌曲《中国娃》:“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这是汉字的声音美;汉字的方方正正、横平竖直是它的字形美;汉字还有区别于其它文字的显著特征:表意。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汉字是读音最动听的文字之一。 汉字一字一音,每个音又分为四个音调,因此读起来响亮清晰,婉转动听,听汉字的音美:汉字讲究声韵铿锵有力、音节和谐、抑扬顿挫。或如奔放的大海、或如涓涓的小溪。其声犹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净化了我们浮躁的心灵。
汉字也是最优美的文字之一。 优美到什么程度呢?它已成为一种艺术——书法艺术。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任何其它文字所无法相比的。 下列的古代书法作品已经成为无价之宝。看汉字的形美:汉字的字形由点横竖撇捺等构成。其方方正正、四平八稳,那些经过艺术处理的汉字或跳起了拉丁舞、有的如同酒醉的成龙打起了醉拳更是让我们感到的是在欣赏汉字在纸张上跳舞,所以:书法是“纸上的舞蹈”。
汉字是意义最丰富的文字,汉字的构字法:主要是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汉字好记,意思好懂,由于汉字构词能力很强,所以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就认 识了无数的词,即使有新词产生,也是建立在旧字的基础之上的,词义也容易理解。
汉字的音、形、意皆具独特魅力,足以让每个接近她的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汉字之美,还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希望大家都能够沉醉在汉字的海洋里不知归路。
读来上口,听来悦耳,又有意境美,这正是我们母语使用的汉字。
汉字具有世界语言必可比拟的优势。 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对汉文化的延续及汉民族的统一功不可没!汉字研究者萧启宏研究了上万个汉字,他觉得每个字都有来历,每个字都有说头。安子介先生认为汉字的特点主要是两点:一为“拼形”,二为“表意”。 所谓拼形,就是汉字的字形可以拆开,加以拼组。虽然字形复杂、笔画繁多,但都是由横、竖、撇、点、折等基本笔画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而成的。有些笔画直接构成字,有些笔画不直接构成字,而是先构成部件,然后再构成字。这种由汉字字形引发想象和联想,让生活变得有趣。汉字,有时更换一个部件,哪怕是一个“点”,往往都会意思迥异。人们正是利用汉字的这一特点,进行各种修辞活动。部件拆分的原则是:根据字理、从形出发、尊重系统、面向应用。具体拆分规则是:字形结构符合字理的,按字理进行拆分。无法分析字理的,或字形与字理矛盾的,依字形进行拆分。笔画交叉重叠的,不拆分。拆开后的各部分均为非成字部件或均不再构成其他汉字的,不拆分。因构字造成基础部件相离的,拆分后仍将相离部分合一,保留部件原形。汉字“拼形”的特点,汉字更重要的特点在它的表意功能,拼形其实也离不开表意。汉字是直接表示观念的,声旁大部分也是表意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字90%是会意字。汉字音形义的关系不是凌乱的、偶然的,它是有规律的。汉字的意符,使汉字的语义系统井然有序,它可以依托事物、事理的不同属性进行分类,并且可以根据字形的偏旁部首,明确判断其类属关系。同音混淆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面对的大敌,汉字以其特有的字形起到了区别作用而且使汉语表意更加准确。从字源中辨别偏旁部首,了解一个中心偏旁的意思,就有助于对一串字的理解。知道了汉字拼形表意的特点,我们在学习汉字时就要学会对汉字的结构进行分析,从字的内在规律上类推比较,不但知道应当怎么写,还要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写,就是说要从汉字造字的理据和方法上去分析汉字。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我们学习汉字就应该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认知它。
同音混淆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面对的大敌,汉字以其特有的字形起到了区别作用而且使汉语表意更加准确。写时频频出现错别字的根本原因是学习者没有将汉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认知。从字源中辨别偏旁部首,了解一个中心偏旁的意思,就有助于对一串字的理解,形声字造字法异常灵活且相当能产。以人作偏旁部首的字达到340个,以手作左偏旁的字多达428个,以“三点水” 作偏旁部首的字达到572个。同时,汉字常用字创造新词的潜力巨大,在会意结构下,汉字的意义多方向、多层次的衍生,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多方向衍生,形成大量的词,这恰如一个魔术师在他的帽子里藏有不少鸽子一样。朋友,你,知道了魔术的秘密,还怕抓不住鸽子吗?
语言是人类最自然的东西,“汉字不仅是方块字,它还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法国一个语言学家说: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真的,汉字每一个字都藏着一个理。汉字可以独立存在,汉字从每一个字的创造到整个体系的形成都渗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慢慢领略,仔细品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悟到汉语有着其他文字所不可比拟的优点,让他们在充满乐趣的学习中受到德育、美育、智育的教育,这比纯粹用拼音教字或一定用框定的意义来释词要生动的多。
汉字的起源: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文字的使用,是人类文明一大进步。汉字以象形文字为特征而在人类语林中独树一帜,它在文字、语言上的优点,也正在为使用表音文字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汉字起源于何时,又是谁创造的,至今并没有一致的说法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汉字的历史(演变过程—— 由繁到简)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汉字的构造 在横撇竖点中品味
1.汉字的构造单位——偏旁、笔画。
2.汉字的构造方式——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 象形造字法:中国人的祖先最早是用“象形”的方法来造汉字的,这是一种用线条来描摹实物形状的造字方法。如日、月、水、火、山、木、田、果等。
* 指事造字法: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再加上个指事符号作标记,形成了指事文字。如上、下、旦、刃、末、本等。
* 会意造字法:是把和字义有关的两个(或几个)独体字或象形字用符号组合起来,把它们的意思会合成一个新意思。如盲、劣、掰、即、泪等。
* 形声造字法:形声是形符(表字的意义)和声符(表字的读音)并用的造字法。比如“枫”字,“木”是形符,表示它是一种树,“风(fēng)”是声符,表示“枫”的读音是fēng 。
形声字又可以分为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左形右声、右形左声、内形外声、外形内声六种。我们学的很多汉字都是形声字。
汉字不光古老、神奇、美丽、博大精深,而且还很有趣味。
汉字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汉字不仅是方块字,它结构独特,是一幅美丽的画。在外国人看来,汉字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叫中国,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对于汉字,有些外国人甚至认为,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一个美国人,把汉字“爱”刻在了手上,当别人疑惑他为什么要刻汉字“爱”时,他露出陶醉的表情说:“汉字太美丽了!”由此,汉字以其外在的独特韵味征服着无数的外国人!试问,世界上哪能找到第二种如此讲求构图的文字呢?
汉字是个好老师:“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宏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知道了汉字不仅是方块字,它还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汉字的关系不是凌乱的、偶然的,它像拉丁文字一样,有着规律,是一种有逻辑的语言,而且其内在意义超出我们现代中国人的想像(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汉字虽然是一种有美感文字,但没有规律,需要死记硬背)。
中华民族的母语是汉语,语言文字是汉字。我们的民族语言和文字都有着非凡魅力。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这样盛赞我们的汉字:“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
事实上,我们所使用的汉字,是世界上最为古老和特殊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少数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之一。中国人使用汉字、汉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因为汉语言生动形象的造字机制,以及几千年不间断使用所保存下来的文化信息,它从不同侧面展示的观念心态和悠远记忆,正是我们这一语言文字的博大、厚重与缜密。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阅读活动中有一个很好的传统,那就是朗读。朗读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声情并茂,通过语气、语调、语速的随情变化将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读物中去,大大增强了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当做到充分地读,读出语感,读得融会贯通,读得课文中的语言脱口而出,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学者认为,汉字是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流传几千年而未消亡的文字。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古代文字中,埃及的圣书体在一千四百年前已消失,巴比伦的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就随着波斯王国一起灭亡了。而汉字流传几千年,至今还在为中华民族服务。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又生生不息,一脉相承,汉字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中国文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汉字是继承中国五千年文化命脉的载体,它可以让后人汲取古人的智慧,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离开了汉字,就离开了中国文化的根本,就会失去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汉字同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一起,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古人早就认识到汉字在声音方面的特点就是一字一音,每个音都有一个韵。正因为汉字有韵,决定了汉字能够排列整齐,平仄押韵。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开始,再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中国语言文字达到了最高的艺术境界,这里面汉字的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韵几乎无法开启中国古文化教育的大门。所以从小培养儿童对韵的语感,是学习汉字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古人用韵用现代心理学的说法,韵语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一种记忆方法,世界上许多民族的历史就是靠诗歌这种韵语的形式流传下来的。
古人早就发现汉字像一盘散乱的珍珠,一个字一个词学习是非常笨拙的,必须用义理这根线将散乱的珍珠穿成串才好学。在形式上必须做到八字成韵,四字组词,两字分节,单字定声。这样每个汉字就会在特有的音流、形流和义流中固定下来。心理学证明,当无意义的识记材料按音节韵律排列后,记忆效率至少能提高10倍以上,如果再加上义理,记忆效率就更高。这就是古代识字教材的诀窍。
字母文字的源头和字母文字的演变过程;文字使用的基本轮廓和随着近代的殖民而使拉丁字母语言 广播全球;汉字优于字母文字的根源是因为前者是“活质”文字,后者是“死质”文字。他统一文字,不正是建立了一种笼罩神州大地的"通码"吗?她像一条纽带,将56个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路。多么神奇的汉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