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922阅读
  • 481回复

13 压码看电影学习法系列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外语字母表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50 发表于: 2010-01-20
(简体中文) 首页改版计划正在讨论及第一阶段投票,现诚邀阁下参与。
(繁體中文) 首頁改版計劃正在討論及第一階段投票,現誠邀閣下參與。

德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德語)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本條目講述語言學上的德語。對於非德語地區的普通人來説,德語往往是指標準德語。
德语
Deutsch  
发音: [dɔʏ̯tʃ]
使用国家及地区 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和其他37个国家  
区域: 西欧
使用人數 1.25亿(9.5千万为母语,3千万为第二语言)  
排名: 11
語系 印欧语系
日尔曼语族
  西日尔曼语支
   高地德语
    德语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德国、奥地利、瑞士、比利时、列支敦士登、卢森堡、欧盟;作为地方性官方语言的:丹麦、意大利、波兰、法國。(在1990年前的纳米比亚是官方语言)
管理机构:  
語言代碼
ISO 639-1: de
ISO 639-2 ger (B)  deu (T)  
Ethnologue
第14版: GER
ISO 639-3: 分別為
deu – 標準德語
gmh – 中古高地德語
goh – 古高地德語
gct – 委内瑞拉阿勒曼尼语
bar – 奥地利-巴伐利亚语
cim – 辛布里语
geh – 哈特德語
ksh – 庫爾施语
nds – 低地德语
sli – 低地西里西亚語
ltz – 卢森堡语
vmf – 美因-法兰肯德语
mhn – 默切諾語
pfl – 巴列丁奈特德語
pdc – 賓夕法尼亞德語
pdt – 門諾低地德語
swg – 斯瓦比亞語
gsw – 瑞士德語
uln – 新幾內亞拉包爾德語
sxu – 上撒克逊语
wae – 瓦爾瑟語
wep – 斯特法倫語
yid – 意第緒語
注意:本頁包含 Unicode 的 國際音標。
德语(Deutsch听 文件-播放)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語支下的一门语言。德语共同标准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丁·路德的圣经翻译。德语是1亿多人使用的母语。它最初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北部、列支敦士登、卢森堡、意大利南提洛尔,比利时的一小部分地区,部分波兰地区和部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内使用。另外,在德国的前殖民地内,例如纳米比亚拥有大量的说德语的人口,在东欧的一些国家中,仍有少量的说德语的少数民族。

目录 [隐藏]
1 历史
2 分布
3 德语的字母表
3.1 乱码问题
4 发音
4.1 重音
4.2 語调
4.3 元音(母音)
5 语法
6 德语方言
6.1 高地德语
6.2 低地德语
6.3 瑞士德语
6.4 官僚德语
7 其他语言对德语的影响
7.1 英语对德语的影响
8 常用句子
9 基本词汇
10 參看
11 外部链接
11.1 詞典及翻譯
11.2 语法
11.3 德語學習信息


[编辑] 历史
中世纪初期德语这个词首次出现。其词根来于日耳曼语中的人民(thioda, 形容詞 thiodisk)一词,意思是这是一种被老百姓使用的语言。当时法兰克人的高级阶层一般使用拉丁语,后来法语。德语当时并不是一种统一的语言,它是许多地方方言的总称。

中世纪德国境内诸侯割据,加上交通不便,各个德语方言的发展相差很大。虽然有建立一个共同语言的试图,但一般它们都只局限于一个地区,而且只在一定的阶层中被利用。比如北德的低地德语在汉萨同盟最兴盛的时候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沿海地带成为当地经商的通用语言。

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语,为德语的统一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通过宗教改革路德圣经所使用的德语方言得到了非常广泛的普及,成为后来標準德語的基础。

1781年约翰·克里斯托弗·阿德隆出版了第一部德语字典。1852年起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开始编辑他们的最广泛的德语字典。这部著作一直到1960年才完工。1880年康拉德·杜登出版了他的德语全正体书写字典。1901年经过小的更改后这部字典成为标准德语的唯一的规则作品。其中的规则一直到1998年才被得到新的修改。1998年的修改主要改进了一些非常不规则的语法,另外简化了一些规则。此外一些在民间通用的,按过去的正体法错误的写法被认可为正确的了。修改施行后老的写法算做“过时的,但并非错误的”。

[编辑] 分布

德語使用分佈圖。其中黑色部分是以德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或地區在下面这些国家德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

德国
奥地利
列支敦士登
在下面这些国家德语是官方语言之一:

比利时(还有法语和荷兰语)
意大利(还有意大利语、法语和斯洛文尼亚语)
卢森堡(还有卢森堡语和法语)
瑞士(还有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什语)
法國(阿爾薩斯、洛林地區)
在下面这些国家德语是少数民族语言(按说的人的多少排列):

丹麦
法国
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波兰
罗马尼亚
多哥
纳米比亚
巴拉圭
匈牙利
捷克
斯洛伐克
荷兰
乌克兰
克罗地亚
摩爾多瓦
拉脱维亚
爱沙尼亚
立陶宛
德语是世界上最常被学习的外语(在欧洲常作为第二外语教学)之一,在日本医学的术语是德语,而不是拉丁语。

[编辑] 德语的字母表
德语字母表是由拉丁字母组成,除了拉丁字母的26个字母外德语还有四个字母的变体。

德语字母
A a (Ä ä) B b C c D d E e F f G g H h I i J j K k L l M m N n
O o (Ö ö) P p Q q R r S s (ß) T t U u (Ü ü) V v W w X x Y y Z z

請參閱ß。
其中 Aa、Ee、Ii、Oo、Uu 以及三个变体字母 Ää、Öö、Üü 为元音字母。其他为辅音字母。

[编辑] 乱码问题
由于德语的计算机编码为西欧语言,国际标准为ISO-8859-1,所以在使用GB系列或BIG5编码的中文系统(如常见的Windows系列)中用一些纯文本无法正确显示变音字符,必须将德文文字转换为Unicode编码才能在文字编辑工具中正常显示。特别是在使用默认GB2312的浏览器查看没有给出语言编码的德文网页时也会出现乱码。但在中文版的GNU/Linux中由于默认使用了UTF-8而避免了乱码。如果变音字符直接用GB系列或BIG5编码保存再次打开就会变成乱码。

[编辑] 发音
主条目:德語音系學
德语的发音并不统一。以下主要是在德国使用的標準德語。

[编辑] 重音
德语词的重音一般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但不是非常规则,尤其表现在外来词上。大部分情况下詞幹的音节为重音(如'Spra-che,语言),但有时也有前缀(首碼)(如'Aus-spra-che,发音)或后缀(尾碼)(如Bä-cke-'rei,面包坊)为重音的。假如一个词是由多个词合成组成的那么第一个组成部分词得重音。外来词的重音一般按该词在其原语言来标重。得到重音的音节一般发音比较响一些。假如该音节是长音的话,这个音节往往被故意更加拖长一些。

[编辑] 語调
德语的语句有降调,升调和平调。降调一般用在肯定句中。升调一般用在问句中。平调一般用在主句和从句之间。

[编辑] 元音(母音)
德语有15个元音(母音):[aː]、[a]、[iː]、[ɪ]、[oː]、[ɒ]、[uː]、[ʊ]、[eː]、[ ɛ]、[øː]、[œ]、[yː]、[ʏ]和[ɛː],[ɛː]没有短音。

[编辑] 语法
主条目:德语语法
德文属于语法学上所谓“屈折语”,即德语主要靠词形变化,而不是像孤立语一样靠语序、虚词来表达清楚一个句子的含义,如汉语。德文属于语法较为传统的语言,它保留了较多来自古代的静词的格词尾变化以及动词的变位。相对于英语、荷兰语、瑞典语这些日尔曼兄弟语言而言,德语的语法变化是相当复杂的。但和俄语、波兰语、拉丁语等非同族语言相比,德语的屈折变化相对来说又是简单的。

德语名词分为三个性,四个格,有单複数之分。名词通过其本身及修饰、定义它的形容词、副词、冠词之变化来体现它在句子中的位置、功能和意义,称为变格,而德语的动词需要根据人称和时态、语态而变化,称为动词变位。其规则比较复杂。

[编辑] 德语方言
德语是德国和周围国家使用的一些方言的统称。 德国方言一般分为低地德语和高地德语两种。(某些语言学家认为,不宜把低地德语作为德语的一部分。[來源請求])

现代德语方言分为中部德语和上德语两部分,标准德语以中部德语为基础。奥地利和瑞士的方言属于上德语。 德语语言区南部有比较多的方言如奥地利方言、施瓦本方言、巴伐利亚方言、黑森方言、科隆方言、柏林方言等。一般来说越向南方方言的发音越强硬,多短音,多a音。

[编辑] 高地德语
主條目:高地德語
高地德语,南部德国、奥地利、瑞士的德语方言。高地指阿尔卑斯山和临近的德国南部山区。

值得注意的是,常有人将高地德语与标准德语混为一谈,但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高地德语对应的德语词汇是Oberdeutsch,“Ober”一词意为“高处、上方”,指阿尔卑斯山和临近的德国南部山区;而标准德语对应的德语词汇则是Hochdeutsch,其中“hoch”一词也有“高”的含义但在这里则意为“高贵的、高级的”,而不是指地理概念。 Hochdeutsch 一词在德语中专指标准德语,标准德语发音以德国中部(汉诺威周围)方言为基础,德国、奥地利、瑞士使用相同的德语正字法。

[编辑] 低地德语
主條目:低地德語
低地德语(通常分为三大体系:

东低地德语,包括柏林、梅克伦堡等地区所使用的东、西普鲁士德语都属于东低地德语。
低地萨克森语,例如北美堪萨斯的德裔群体所使用的门诺低地德语Mennonite Plautdietsch,不来梅、杜塞尔多夫等地使用的北莱因-威斯特法伦州、下萨克森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州绝大多数城市、以及荷兰东南部很多省的一部分。
低地法兰克语,包括荷兰语、比利时的佛拉芒语(它与荷兰语虽然用词不同,但对应词的发音相同)、荷兰的西林堡语等,所以实质上荷兰语也是一种低地德语,只不过因为政治因素被独立称为荷兰语。一般语言学家认为低地德语是一些独立的语言,而不是德语的一些方言。低地德语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内受到标准德语的冲击很大。今天在德国北部地区仍广泛使用低地德语。低地德语保存了日耳曼语族中一些比较原始的成分,它们与荷兰语和古英语的共同点比同各类高地德语之间更接近。各类低地德语的发音通常比较柔软,e:音和长音比较多。
[编辑] 瑞士德语
一般语言学家认为瑞士德语是德语的一个方言,它与施瓦本方言比较接近。但瑞士德语的发音与标准德语的发音相差悬殊,以至于一般德国人听不懂。瑞士德语的正体法与标准德语的完全一致,虽然在瑞士也有人利用瑞士德语的发音来书写,但这种书写方式不被正式承认。

[编辑] 官僚德语
官僚德语是德国机关、法庭等等使用的语言。理论上来说它是最标准的德语了。但因为官僚德语语句往往非常累赘(从句套从句等等),混有许多机关、法庭用的缩写和引用法律,公报的条例,加上许多官话中的特用词(比如火灾在官僚德语中不用一般人使用的 Brand 一词,而用冗长的 Feuerereignis ,失火事故),教育比较低的德国人,或对一个专业不熟悉的人也往往看不懂用官僚德语写的公报或官方信件。官僚德语常被用来讽刺德国庞大死板的官僚机构。

[编辑] 其他语言对德语的影响
对德语影响最大的语言是拉丁语。作为中世纪时的学术和高阶层语言今天德语中许多学术概念或表示抽象概念的词依然来自于拉丁语或希腊语。这些词今天一般都已经被德语化了。

德国位于欧洲中心,是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也是中世纪诸侯逐鹿之地。德语中含有许多从其他欧洲语言(如法语、波兰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俄语、希伯来语]等等)来的外来词。许多这些外来词在其拼写和发音上都未加改变地被吸收了。

[编辑] 英语对德语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德语影响最大的外语是英语。英语有时被戏称为“新标准德语”。据曼海姆的德语研究所2004年初统计,在过去10年中德语中共产生了约700个新词,其中40%以上直接来自英语或是英语与德语组成的混合词。英语对德语的冲击来自下面三个方面:

许多新的科技术语直接由英语进入德语词汇。有些术语虽然也有相应的德语词,但英语原词被更广泛地应用和接受(如 Computer/Rechner,DNA/DNS 等等)。
许多跨国公司(甚至德国的跨国公司,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内部以英语为工作语言。
在德国社会中许多年轻人感到德语陈腐,英语比较“酷”。说英语或使用英语词汇会显得一个人时尚、先进。许多广告完全使用英语。一个经理人员在做报告时不用英语词汇会显得他落后、不够国际化,因此有可能危及到他将来的发展。
虽然德国政府不像法国使用强制措施维护法语那样来维护德语,但德语的英语化问题已经被社会意识到。许多有影响的报刊和电视文化节目抨击这个趋势,但它们自身也往往无法摆脱和漠视这个趋势的要求。

德语中也有自己创造的“仿英语(或称德制英语)”词汇。最具代表性的是Handy(手机)一词,英语中handy是个形容词,意思是“便于使用的”。

[编辑] 常用句子
Guten Tag. 日安。
Guten Morgen. 早安。
Guten Abend. 晚上好。
Gute Nacht. 晚安。(Good night.)
Wie geht es Ihnen? 您好嗎?(How are you?)
Vielen Dank. 非常感謝。
Herzlich willkommen! 歡迎光臨!
Auf Wiedersehen! 再見!
Danke! 謝謝!
Danke schön! 多謝!
Bitte schön! 不客氣/請!(You are welcome.)
Wie heißen Sie? 閣下貴姓大名?
Entschuldigung! 打扰一下。对不起。
Egal! 随便!
[编辑] 基本词汇
ich 我(第一格)

du 你(第一格)

er/sie/es 他/她/它(第一格)

Sie 您/您几位(第一格)

wir 我们(第一格)

ihr 你们(第一格)

sie 他们/她们/它们(第一格)

[编辑] 參看
標準德語
德語音系學
[编辑] 外部链接
維基百科有此種語言版本:
   德语维基百科您可以在維基教科書中查找此百科条目的相關電子教程:
德语Sprachtausch.net
German 101 Learn German online
deutsch-chinesisches Wort- und Satzlexikon— 德汉词典
Steinke-Institut— 德国波恩施丹克学院
德国德语学院-慕尼黑德文班
German language learning audio software
Online Learno german course Free online German tutorial at Learno.com
Culturally Authentic Pictorial Lexicon Free online visual lexicon of the German language with authentic photos from German speaking world.
Sprachtausch.net — 德语网站找到某人教您,例如德语在替换以您的语言
Ethnologue report for German
Internet Handbook of German Grammar
German resour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Learn German Online with this internet German course for beginners
德国之声提供网上学德语-免费下载德语教材
German courses in Germany
网上免费学说德语
Verein Deutsche Sprache (in German)
A beginning German Language Textbook under development at Wikibooks
Digital Wenker-Atlas Project publishing the 19th century Linguistic Atlas of the German Empire
List of online German-related resources
That awful German language — A humourous essay by 馬克·吐溫
Why learn German? A German language profile
Why learn German? — 12 reasons to learn German
Short summary on German language and varieties with a map!
Free German Language Tutorial from ielanguages.com
Passwort Deutsch - A German course
Learn German Online containing free courses
Articles on learning German Also has a service whereby learners of German can send questions to a German teacher
Learn and listen to useful expressions in German - 德语 (德国) > 汉语(普通话) Each expression is presented with an audio recording and an illustration
[编辑] 詞典及翻譯
使用Google自动将德语翻译成简体中文
使用Google自动将德语翻译成繁体中文
德语-英语双向在线词典和德语词汇训练
在线汉德词典 DeHanCi 德汉汉德单词和句子双向词典
《德语助手》在线词典Godic.net 德语助手官方主页,提供德汉、汉德、德英、德德及大量德语例句。
迈迪德语在线词典,提供德汉、汉德、德英、德德及大量德语例句。
欧华德语在线翻译 德汉,汉德,德英在线翻译大词典.
Chinalink Chinesisch-Deutsches Wörterbuch German-Chinese-German dictionary at Chinalink.de
Wortschatz Projekt Deutscher Wortschatz
The LEO Online Dictionary German-English-German dictionary at Leo.org 網上德語字‧辭‧句典
TU Chemnitz Dictionary a 185000+ German-English Dictionary with proverbs and pronounciation
dict.cc: User-editable German-English-German Dictionary works similar to Wikipedia, more than 840,000 keywords (420,000 translation pairs)
Odge.info uses dict.cc's data according to license page
German — English Dictionary: from Webster's Online Dictionary — the Rosetta Edition.
German Grammar, Online Dictionary for Spelling, Infection and Wordformation for the German Language
GEODic German-English-Online-Dictionary
woerterbuch.info — Free English-German Online Dictionary with over 600.000 translations
字典 德语 German neologisms Mitmach-Wörterbuch der Worterfindungen
The Digital Dictonary Projectin German - Dictionary, Corpus and Statistics
http://www.dedict.de - English-German Online Dictionary
http://www.spell-it.net - Free English-German Online Dictionary
Wörterbuch-Übersetzung German multilingual Dictionary
[编辑] 语法
Grammar of German
German Grammar on the Web
German Review Grammar
German Grammar Charts
[编辑] 德語學習信息
ANL艾而德語課程
波鸿论坛 德语学习
墨尼黑德文班 德语学习
德國文化中心
台北德國文化中心
顯示▼隱藏▲查 • 論 • 編日耳曼語族

南非語 · 阿勒曼尼語 · 丹麥語 · 荷蘭語 · 英語 · 法羅語 · 德語 · 冰島語 · 林堡語 · 低地德語 · 盧森堡語 · 北弗里西亞語 ·挪威語 · 弗里西語 · 蘇格蘭語 · 瑞典語 · 沙特弗里西語 ·意第緒語


顯示▼隱藏▲查 • 論 • 編欧洲联盟语言

保加利亚语 - 捷克语 - 丹麦语 - 荷兰语 - 英语 - 爱沙尼亚语 - 芬兰语 - 法语 - 德语 - 希腊语 - 匈牙利语 - 愛爾蘭語 - 意大利语
拉脱维亚语 - 立陶宛语 - 马耳他语 - 波兰语 - 葡萄牙语 - 罗马尼亚语 - 斯洛伐克语 - 斯洛文尼亚语 - 西班牙语 - 瑞典語  

歐盟官方網站




来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E%B7%E8%AF%AD
2个分类: 德语 | 瑞士语言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51 发表于: 2010-01-20
德语字母表是由拉丁字母组成,除了拉丁字母的26个字母外德语还有四个字母的变体。
德语字母

Aa(Ää)BbCcDdEeFfGgHhIiJjKkLlMmNn
Oo(Öö)PpQqRrSs(ß)TtUu(Üü)VvWwXxYyZz


請參閱ß。 其中 Aa、Ee、Ii、Oo、Uu 以及三个变体字母 Ää、Öö、Üü 为元音字母。其他为辅音字母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52 发表于: 2010-01-20
(简体中文) 首页改版计划正在讨论及第一阶段投票,现诚邀阁下参与。
(繁體中文) 首頁改版計劃正在討論及第一階段投票,現誠邀閣下參與。

欧盟官方语言名称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本文的导言部分也许不足以概括其内容。
遵从维基百科的格式准则,请考虑扩充首段来提供一个无障碍概述文章的要点。
目录 [隐藏]
1 欧盟官方语言
2 其他语言
2.1 三个候选国的官方语言
2.2 欧盟成员国的其他语言
2.3 其他欧洲语言
2.4 欧洲认同感强烈的非欧洲国家语言
2.5 其他语言
3 外部链接


[编辑] 欧盟官方语言
欧盟各成员国官方语言的名称如下:

保加利亚语:Европейски съюз
捷克语:Evropská unie
丹麦语:Den Europæiske Union
德语:Europäische Union
爱尔兰语:An tAontas Eorpach
希腊语:Ευρωπαϊκή Ένωση
英语:European Union
西班牙语:Unión Europea
爱沙尼亚语:Euroopa Liit
芬兰语:Euroopan unioni
法语:Union Européenne
意大利语:Unione Europea
拉脱维亚语:Eiropas Savienība
立陶宛语:Europos Sąjunga
匈牙利语:Európai Unió
马耳他语:L-Unjoni Ewropea
荷兰语:Europese Unie
波兰语:Unia Europejska
葡萄牙语:União Europeia
罗马尼亚语:Uniunea Europeană
斯洛伐克语:Európska únia
斯洛文尼亚语:Evropska unija
瑞典语:Europeiska Unionen
[编辑] 其他语言
[编辑] 三个候选国的官方语言
克罗地亚语:Europska unija
马其顿语:Европската Унија
土耳其语:Avrupa Birliği
[编辑] 欧盟成员国的其他语言
巴斯克语:Europako Batasuna
布列塔尼语:Unvaniezh Europa
加泰罗尼亚语:Unió Europea
低地德语:Europäisch Union
康瓦尔语:Unyans Europek
弗里斯语:Jeropeeske Uny
加利西亚语:Unión Europea
卢森堡语:Europäesch Unioun
瓦龙语:Union Uropeyinne
威尔士语:Undeb Ewropeaidd
[编辑] 其他欧洲语言
白俄罗斯语:Эўрапейскі Зьвяз
法罗语:Evropeiska samveldið
冰岛语:Evrópusambandið
拉丁语:Unio Europaea
摩尔多瓦语:Uniunea Europeană/Униуня Еуропянэ
挪威语:Europeiske Union
俄语:Европейский Союз
阿尔巴尼亚语:Bashkimi Europian
塞尔维亚语:Европска унија
乌克兰语:Європейський Союз
[编辑] 欧洲认同感强烈的非欧洲国家语言
阿塞拜疆语:Avropa Birliyi/Авропа Бирлији
亚美尼亚语:Եվրոպական Միություն
格鲁吉亚语:ევროპის კავშირი
希伯莱语:האחוד האירופי
[编辑] 其他语言
汉语:欧洲联盟
阿拉伯语:الاتحاد الأوروبي
梵语:यूरोपीय संघ
孟加拉语:ইউরোপীয় ইউনিয়ন
泰米尔语:ஐரோப்பிய ஒன்றியம்
日语:欧州連合
朝鲜语:유럽 연합
波斯语:اتحادیۀ اروپا
乌尔都语:یورپی اتحاد
马来语:Kesatuan Eropah
印度尼西亚语:Uni Eropa
越南语:Liên minh châu Âu
斯瓦西里语:Umoja wa Ulaya
喀尔喀蒙古语:Европын Холбоо
泰语:สหภาพยุโรป
缅语:ပ္ရည္‌ထောင္‌စုဥရောပ
高棉语:សហភាព​អឺរ៉ុប
世界语:Eŭropa Unio
[编辑] 外部链接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names on Geonames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cn/%E6%AC%A7%E7%9B%9F%E5%AE%98%E6%96%B9%E8%AF%AD%E8%A8%80%E5%90%8D%E7%A7%B0%E5%88%97%E8%A1%A8
1个分类: 欧盟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53 发表于: 2010-01-20
(简体中文) 首页改版计划正在讨论及第一阶段投票,现诚邀阁下参与。
(繁體中文) 首頁改版計劃正在討論及第一階段投票,現誠邀閣下參與。

法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法語)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法语
français  
发音: fʁɑ̃sɛ
使用国家及地区 法国,包括法国海外省、比利时、加拿大、瑞士、美国的路易斯安娜州和缅因州和其他47个国家  
区域: 歐洲、美洲、非洲、太平洋
使用人數 2.77亿(8.7千万为母语,1.90亿为第二语言)  
排名: 5(以母语计為15)
語系 印欧语系
意大利语族
  罗曼语族
   意大利-西罗曼语支
    Western
     高卢-伊利比语支
      高卢-罗曼语支
       高卢-雷蒂亚语支
        奥依语
         法语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36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国、欧洲联盟和其他许多国际组织
管理机构: 法蘭西學院
語言代碼
ISO 639-1: fr
ISO 639-2 fre (B)  fra (T)  
Ethnologue
第14版: FRA
ISO 639-3: fra  


深蓝: 法语占多数; 蓝: 官方语言; 浅蓝: 第二语言; 绿: 法语占少数
注意:本頁包含 Unicode 的 國際音標。
法語(le français)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是继西班牙語之后,使用者人数最多的罗曼语言之一。法語在11世纪曾是除了中古漢語以外,當時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1] 現時全世界有8700萬人把它作为母语,以及其他1.9億人使用它(包括把它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法語是很多地区或组织的官方语言(例如联合国、欧洲联盟)。法国法语和加拿大法语是世界上两大法语分支,它们之间有很大区别。

目录 [隐藏]
1 历史
2 法语方言
3 地理分布
4 法语发音
4.1 字母
4.2 元音
4.3 辅音
4.4 读音规则
5 常用词组
6 语法
7 參考文獻
7.1 注釋
8 外部链接


[编辑] 历史
虽然很多法国人认为他们是高卢人(les Gaulois)的后裔,但是今天法语中似乎只有很少来自凯尔特语。很多的词汇是来源于拉丁語或日耳曼语言。

4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法国,拉丁語开始在法国流行。至5世纪,拉丁語已经广泛取代了原先通行于法国的凯尔特语。在高卢境内,随着罗马移民的增加,高卢人与之使用的通用拉丁語融合成为大众拉丁语(le latin vulgaire),与此同时,作为上层文人使用的书面拉丁語开始衰退。5世纪,高卢境内的说拉丁语的早先居民,与随着民族大迁徙进入高卢的讲日耳曼语的法兰克人的语言开始融合。法语开始失去非重音音节。6-7世纪,大众语变为一种混合性语言(un langage composite)。8世纪,查理曼帝国的建立开始使得法語开始规范化。到9世纪,拉丁语和日耳曼语最终融合成罗曼语。从939年卡佩王朝开始,法語成为法国唯一的官方语言。

有趣的是,1066年征服者威廉把法語帶到了英格蘭,並對英語產生了影響 (例如英語的牛肉beef是法語bœuf轉成的)。另一方面,18世紀歐洲各國貴族欣賞法國的生活方式,法語也成了各國的宮廷語言。直到1920年代以前,法語是歐洲外交場合的通用語。

[编辑] 法语方言
开始的时候,在今天的法国领土上有很多不同的方言,但是后来巴黎附近地区的方言「Île-de-France」(法兰西岛)取代了其他的方言并成为了现代法语官方语言的基础。而南方经济由于发展比较落后以及历史上的分隔,至今仍存在很多方言,如马尔舍方言、上朗格多克方言、下朗格多克方言、利木赞方言、上奥佛尼方言、下奥佛尼方言、加斯克尼方言和普罗旺斯方言。加拿大法语是法语的一种,更接近于古法语,并且受美语的影响发展。

[编辑] 地理分布

法語方言分布参见:全球法語區
法語是下列国家或地区的第一语言:
法国(六千万人使用,包括新喀里多尼亚、留尼汪、瓜德洛普、马提尼克、法属圭亚那和圣皮埃尔和密克隆)
加拿大(6,700,000使用者,特别是魁北克省、新不伦瑞克省)
比利时(4,000,000使用者,瓦龙语是 Langue d'Oïl 语的一种方言,与比利时法语有显著的差異)
瑞士(和德語、意大利語和羅曼什語四語共行):瑞士法語
摩纳哥
海地
同时法語也是下列国家的主要第二语言:阿尔及利亚、黎巴嫩、毛里求斯、摩洛哥和突尼西亞。
它在下列国家是官方语言,也是学校唯一使用的语言:科摩罗、刚果共和国、法属波利尼西亚、加蓬和马里。
它在下列国家是官方语言,但是没有当地语那么常用:贝宁、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象牙海岸、几内亚、马达加斯加、尼日尔、卢旺达、塞内加尔、塞舌尔、多哥、瓦努阿图和刚果民主共和国。
它在安道尔和卢森堡也是一种普遍的语言。
另外,在埃及、印度的本地治里(Pondicherry)、意大利(Vallée d'Aoste)、老挝、柬埔寨、毛利塔尼亚、英国(汊河岛,海峽群島)、美国(阿卡迪亚,Cajun)和越南也有一些法语使用者。
La Francophonie 是一个国际法语使用者和非法语使用国家和政府组织。

法國人一直對自己的語言非常自豪。殖民地時期,大英帝國將英語帶到廣大殖民地;而在二戰後,強大的美國繼續在世界各地傳播英語,使法語的地位持續下降。法國人對此十分不忿,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全力抗擊英語文化勢力。儘管如此,法語也在各個方面不同程度受到了英語的衝擊。

[编辑] 法语发音
主条目:法語音韻體系
法语和英语一样,拼写和实际读音不同(這一點並非所有人都認同),但规则性比英語要強很多,不過也有不少例外。不过其实法语拼写的规律性是英语所不能比的。拼写与读音的规律性最强的可能要属它的祖先—拉丁语。不过拉丁语用了太多的音符来区分读音,使它变得很难掌握。在读音规则这方面西班牙语保留得比较好,几乎是绝对的。法语中除了字母e、字母组合an、ang、en、eng、o、ou容易引起混淆外,其它的几乎都是与读音对应的。此外就是外来语一般是不满足法语中的读音规则的。

[编辑] 字母
主条目:法文字母
法語字母表是由拉丁字母组成,在部分法語的写法中,大写字母并不使用变音符号。

法语字母
A a (À à) (Â â) B b C c (Ç ç) D d E e (É é) (È è) (Ê ê) (Ë ë) F f G g H h
I i (Î î) (Ï ï) J j K k L l M m N n O o (Ô ô) P p Q q R r S s T t
U u (Û û) (Ù ù) (Ü ü) V v W w X x Y y (Ÿ ÿ) Z z                    

元音(母音)字母:a e i o u y
辅音字母:b c d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v w x z
连字:Œ(œil、fœtus、bœuf...)
法語和英語一样用26个拉丁字母,在学习法语发音的时候要分清楚元音字母和元音,辅音字母和辅音亦然。法語和英语、汉语的不同之处在于法语没有双元音,发每个元音时口型都不滑动,尤其要注意发鼻化元音时不能像汉语韵母似的有延续动作。在法语裡多出了几个音符,与字母同时使用,有时候用来表示不同的发音,有时候只是区别不同的语义:

“^”长音符通常用于曾经省略过某一字母的单词,通常用在字母“e”上,此時該字母的發音一定為[ɛ],如être是源于拉丁语单词essere,中间省略几个字母;
“¨”分音符可以和多个元音字母组合,表示这个元音字母不跟前面的元音字母构成一个字母组合,而分别发音,类似于双元音;
“é”闭音符只用在字母“e”之上,表示这个字母发音为闭口音[e];
“è”开音符用在字母“e”上表示这个字母发开口音[ε],用在其他字母上以区分不同的语义,如ou=or(英語)“或者”和où=where(英語)“哪裡”两个单词发音拼写完全一样,但是不同的词;
软音符ç只用于“c”字母下面,因为法语中和英语中一样,“c”在“a、o、u”前发[k]音,在“e、i”前发[s]音,如果在“a、o”想让它发[s]音,需加软音符,如在français(法国人)中。
[编辑] 元音

法語母音法语的元音多数圆唇,因此法国人说话的时候嘴唇好像总是圆着的。要注意的是,/ɑ/对很多法语使用者来说不再是音位[來源請求]。但是对于/ə/是否是法语中的音素还存在争论。有人认为它是音位/œ/的变体。

[编辑] 辅音
爆破音:/p b/、/k g/、/t d/
说汉语的人(吴方言区除外)对这三组音比较难以掌握。难点在于区分每一组裡面左右两个音左边为清辅音,右边为浊辅音。原因在于普通话以及大部分汉语方言(吴方言除外)裡面通常不存在清浊辅音的区别,而只有送气和不送气清辅音的区别。即使学过英语,也可能没有注意,因为英语裡的清爆破音一般情况下需要送气,在s后面的清破裂音不送气,如speak,star,sky等等。
摩擦音:/s z/、/f v/、/ʃ ʒ/
[v]因在汉语拼音所采用的字母裡面,只用来拼写一些少数民族译音。/ʒ/听起来有点像汉语拼音的r,/z/像是四川话“人”字的声母,汉语普通话裡没有/v/和/z/两个音素,仅在部分方言中出现。
腭音:/ɲ/
腭音,发音的时候舌面贴上腭,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送出。类似上海话中“热”的发音,同时在陕西方言里的“做啥呢?”这句话的最后一个音域这个音素其相似。
边音:/l/
颤音:/ʀ/
现代法语里面通常发小舌擦音,各地的发音方式略有不同;少数地区和少数情况下也用小舌颤音。有少数法语区如加拿大的魁北克,部分非洲国家和法国南部少数地区也有仅使用大舌音。小舌即医学上的悬雍垂,大舌即舌。
半元音:/j/
j总是发音摩擦音。英语y的发音。
[编辑] 读音规则
法语的读音规则非常简单,通常在普通的法語字典裡佔一页的篇幅。

但是对于使用中文的學習者來說来说,需要了解一下这些规则:

单词末尾的辅音字母通常是不发音的,除非其后跟的有元音字母或同一个辅音字母,例如“paquet”、“pas”、“las”结尾的“t”和“s”不发音)。但是,这些辅音字母在联诵或者连音中可能发音。
“n”和“m”在元音字母前面发字母音,而在某些元音字母後面并且后面没有元音字母或者“m”或“n”相连的时候与前面的元音构成鼻化元音。
另外,以不发音的的辅音字母结尾的法语单词后面紧跟一个元音开头的单词并且与之位于同一个节奏组中的时候会发生联诵,同样情况下如果前面的单词以辅音结尾,则会发生连音。
(在上面文字中,请注意辅音、元音与辅音字母、元音字母的区别。)
辅音字母“h”在任何时候都不发音,但在作为单词开头时区分为“哑音”和“嘘音”,词典上一般在嘘音单词前加上“*”。哑音和嘘音主要分别为哑音开头的词其读音和写法变化和元音开头的单词一样,而嘘音开头的单词的变化则和辅音开头的单词一样,即不能连读,不能省音等。
[编辑] 常用词组
參見:各地常用會話列表
以下段落含有音訊檔案,若您有收聽方面的問題,請參見媒體幫助。

中文 法語 發音(加拿大口音) 發音(法國口音)
法語 le français /fʁɑ̃sɛ/ (資訊) /fʁɑ̃sɛ/ (資訊)
汉语 le chinois /ʃi'nwa/ /ʃi'nwa/
英語 l'anglais /ɑ̃glɛ/ (資訊) /ɑ̃glɛ/ (資訊)
是 Oui /wi/ (資訊) /wi/ (資訊)
否 Non /nɔ̃/ (資訊) /nɔ̃/ (資訊)
你好! Bonjour ! /bɔ̃ʒuːʁ/ (資訊) /bɔ̃ʒuːʁ/ (資訊)
晚上好! Bonsoir ! /bɔ̃swa:ʁ/ (資訊) /bɔ̃swa:ʁ/ (資訊)
晚安! Bonne nuit ! /bɔnnɥi/ (資訊) /bɔnnɥi/ (資訊)
再見! Au revoir ! /ɔʁvwaːʁ/ (資訊) /ɔʁvwaːʁ/ (資訊)
祝你有美好的一天! Bonne journée ! /bɔnʒuʁne/ (資訊) /bɔnʒuʁne/ (資訊)
請 S'il vous plaît /silvuplɛ/ (資訊) /silvuplɛ/ (資訊)
謝謝 Merci /mɛʁsi/ (資訊) /mɛʁsi/ (資訊)
抱歉、對不起 Pardon / désolé(男性)/ désolée(女性) /paʁdɔ̃/ (資訊) / /dezɔle/ (資訊) /paʁdɔ̃/ (資訊) / /dezɔle/ (資訊)
誰? Qui ? /ki/ (資訊) /ki/ (資訊)
什麼? Quoi ? /kwa/ (資訊) [[:Media:|/kwa/]] ([[:File:|資訊]])
什麼時候? Quand ? /kɑ̃/ (資訊) /kɑ̃/ (資訊)
哪裡? Où ? /u/ (資訊) /u/ (資訊)
為什麼? Pourquoi ? /puʁkwa/ (資訊) /puʁkwa/ (資訊)
你叫什麼名字? Tu t'appelles comment ?(非正式)
Comment appelez-vous ?(正式)  
因為 Parce que /paʁs(ə)kə/ (資訊) /paʁs(ə)kə/ (資訊)
如何? Comment ? /kɔmɑ̃/ (資訊) /kɔmɑ̃/ (資訊)
多少? Combien ? /kɔ̃bjɛ̃/ (資訊) /kɔ̃bjɛ̃/ (資訊)
我並不了解 Je ne comprends pas. /ʒə nə kɔ̃pʁɑ̃ pɑ/ (資訊) /ʒə nə kɔ̃pʁɑ̃ pɑ/ (資訊)
是!我了解了! Oui, je comprends. /wi ʒə kɔ̃pʁɑ̃/ (資訊) /wi ʒə kɔ̃pʁɑ̃/ (資訊)
救命! Au secours ! (à l'aide !) /oskuːr/ (資訊) /oskuːr/ (資訊)
廁所在哪裡? Où sont les toilettes ? /u sɔ̃ le twalɛt/ (資訊) /u sɔ̃ le twalɛt/ (資訊)
你会说中文吗? Parlez-vous chinois? /paʁlevu ʃi'nwa/ /paʁlevu ʃi'nwa/
你會說英文嗎? Parlez-vous anglais ? /paʁlevu ɑ̃ɡlɛ/ (資訊) /paʁlevu ɑ̃ɡlɛ/ (資訊)

[编辑] 语法
主条目:法語語法
法語的动词形态变化很复杂,以下举动词 être(/ɛtʁə/)“是”为例:

时态
temps 现在时
présent 简单未来时
futur simple 未完成过去时
imparfait 简单过去时
passé simple
语式
modes 直陈式
indicatif 虚拟式
subjonctif 命令式
impératif 条件式
conditionnel 直陈式
indicatif 直陈式
indicatif 虚拟式
subjonctif 直陈式
indicatif
1人称单数
je suis [sɥi] sois - serais serai étais fusse fus
2人称单数
tu es [e] sois sois serais seras étais fusses fus
3人称单数
il/elle est [e] soit - serait sera était fût fut
1人称复数
nous sommes [sɔm] soyons soyons serions serons étions fussions fûmes
2人称复数
vous êtes [ɛtə] soyez soyez seriez serez étiez fussiez fûtes
3人称复数
ils/elles sont [sɔ̃] soient - seraient seront étaient fussent furent

[编辑] 參考文獻
《外国习俗丛书·法国》,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ISBN 7-5012-0542-6/K.114
[编辑] 注釋
^ 根據中國人口與環境研究會的沈益民及童乘珠所寫的《中國人口問題:計劃生育和人口遷移政策》,北宋的人口在開國時只有六百多萬,到宋徽宗時的高峰期亦只有4700萬人。而根據中國南開大學歷史學家張世鐵的《试论十字军东征动因中的生态因素》,法國在1100年的人口只有620萬,不可能比漢語人口更多。
[编辑] 外部链接
維基百科有此種語言版本:
   法语维基百科您可以在維基教科書中查找此百科条目的相關電子教程:
French相關的维基共享资源:
法语 汉法词典
使用Google自动将法语翻译成简体中文
使用Google自动将法语翻译成繁体中文
Académie Française
法语词汇初步
法语同义词词典
ANL 免費線上法語教室
罗曼语族 (主要语言)
阿斯图里亚斯语 | 加泰罗尼亚语 | 科西嘉语 | 法语 | 弗留利语 | 加里西亞語 | 意大利语 | 拉登語
奥克语 | 葡萄牙語 | 羅馬尼亞語 | 罗曼什语 | 薩丁尼亞語 | 西西里语 | 西班牙语 | 威尼斯语 | 瓦龙语
顯示▼隱藏▲查 • 論 • 編欧洲联盟语言

保加利亚语 - 捷克语 - 丹麦语 - 荷兰语 - 英语 - 爱沙尼亚语 - 芬兰语 - 法语 - 德语 - 希腊语 - 匈牙利语 - 愛爾蘭語 - 意大利语
拉脱维亚语 - 立陶宛语 - 马耳他语 - 波兰语 - 葡萄牙语 - 罗马尼亚语 - 斯洛伐克语 - 斯洛文尼亚语 - 西班牙语 - 瑞典語  

歐盟官方網站

顯示▼隱藏▲查 • 論 • 編愛爾蘭和不列顛島嶼

用語

政治

主權國家 愛爾蘭共和國 · 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國皇家屬地 根西島 · 曼島 · 澤西島

聯合王國組成國家 英格蘭 · 蘇格蘭 · 威爾斯 · 北愛爾蘭


地理

島嶼 海峽群島 · 大不列顛 · 愛爾蘭 · 曼島 · 奧克尼群島 · 昔德蘭群島


歷史

歷史 不列顛 · 英格蘭 · 愛爾蘭 · 蘇格蘭 · 聯合王國

歷史國家 英格蘭王國 · 蘇格蘭王國 · 愛爾蘭王國 · 威爾斯公國 · 大不列顛王國 · 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 · 愛爾蘭自由邦


社會

現代語言 奧爾德尼語 · 英國手語 · 康瓦爾語 · 英語 · 法語 · 根西法語 · 愛爾蘭語 · 愛爾蘭手語 · 澤西語 · 北愛爾蘭手語 · 曼島語
(阿爾斯特) 蘇格蘭語 · 蘇格蘭蓋爾語 · 薩克法語 · 威爾斯語

民族 不列顛人 · 凱爾特人 · 康沃尔人 · 英格蘭人 · 愛爾蘭人 · 愛爾蘭移民 · 曼島人 · 蘇格蘭人 · 阿爾斯特-蘇格蘭人 · 威爾斯人


顯示▼隱藏▲查 • 論 • 編 聯合國官方語言

阿拉伯语 · 汉语 · 英语 · 法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来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3%95%E8%AF%AD
5个分类: 罗曼语族 | 法國語言 | 加拿大語言 | 摩纳哥语言 | 瑞士语言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54 发表于: 2010-01-20
字母主条目:法文字母法語字母表是由拉丁字母组成,在部分法語的写法中,大写字母并不使用变音符号


法语字母

Aa(Àà)(Ââ)BbCc(Çç)DdEe(Éé)(Èè)(Êê)(Ëë)FfGgHh
Ii(Îî)(Ïï)JjKkLlMmNnOo(Ôô)PpQqRrSsTt
Uu(Ûû)(Ùù)(Üü)VvWwXxYy(Ÿÿ)Zz 
         
  • 元音(母音)字母:a e i o u y
  • 辅音字母:b c d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v w x z
  • 连字:Œ(œil、fœtus、bœuf...)
法語和英語一样用26个拉丁字母,在学习法语发音的时候要分清楚元音字母和元音,辅音字母和辅音亦然。法語和英语汉语的不同之处在于法语没有双元音,发每个元音时口型都不滑动,尤其要注意发鼻化元音时不能像汉语韵母似的有延续动作。在法语裡多出了几个音符,与字母同时使用,有时候用来表示不同的发音,有时候只是区别不同的语义
  • “^”长音符通常用于曾经省略过某一字母的单词,通常用在字母“e”上,此時該字母的發音一定為[ɛ],如être是源于拉丁语单词essere,中间省略几个字母;
  • “¨”分音符可以和多个元音字母组合,表示这个元音字母不跟前面的元音字母构成一个字母组合,而分别发音,类似于双元音;
  • “é”闭音符只用在字母“e”之上,表示这个字母发音为闭口音[e];
  • “è”开音符用在字母“e”上表示这个字母发开口音[ε],用在其他字母上以区分不同的语义,如ou=or(英語)“或者”和où=where(英語)“哪裡”两个单词发音拼写完全一样,但是不同的词;
  • 软音符ç只用于“c”字母下面,因为法语中和英语中一样,“c”在“a、o、u”前发[k]音,在“e、i”前发[s]音,如果在“a、o”想让它发[s]音,需加软音符,如在français(法国人)中。
[编辑] 元音
法語母音法语的元音多数圆唇,因此法国人说话的时候嘴唇好像总是圆着的。要注意的是,/ɑ/对很多法语使用者来说不再是音位[來源請求]。但是对于/ə/是否是法语中的音素还存在争论。有人认为它是音位/œ/的变体。
[编辑] 辅音
汉语的人(吴方言区除外)对这三组音比较难以掌握。难点在于区分每一组裡面左右两个音左边为清辅音,右边为浊辅音。原因在于普通话以及大部分汉语方言吴方言除外)裡面通常不存在清浊辅音的区别,而只有送气和不送气清辅音的区别。即使学过英语,也可能没有注意,因为英语裡的清爆破音一般情况下需要送气,在s后面的清破裂音不送气,如speak,star,sky等等。 [v]因在汉语拼音所采用的字母裡面,只用来拼写一些少数民族译音。/ʒ/听起来有点像汉语拼音的r,/z/像是四川话“人”字的声母,汉语普通话裡没有/v/和/z/两个音素,仅在部分方言中出现。 腭音,发音的时候舌面贴上腭,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送出。类似上海话中“热”的发音,同时在陕西方言里的“做啥呢?”这句话的最后一个音域这个音素其相似。 现代法语里面通常发小舌擦音,各地的发音方式略有不同;少数地区和少数情况下也用小舌颤音。有少数法语区如加拿大魁北克,部分非洲国家和法国南部少数地区也有仅使用大舌音。小舌即医学上的悬雍垂,大舌即j总是发音摩擦音。英语y的发音。 [编辑] 读音规则
法语的读音规则非常简单,通常在普通的法語字典裡佔一页的篇幅。
但是对于使用中文的學習者來說来说,需要了解一下这些规则:
  • 单词末尾的辅音字母通常是不发音的,除非其后跟的有元音字母或同一个辅音字母,例如“paquet”、“pas”、“las”结尾的“t”和“s”不发音)。但是,这些辅音字母在联诵或者连音中可能发音。
  • “n”和“m”在元音字母前面发字母音,而在某些元音字母後面并且后面没有元音字母或者“m”或“n”相连的时候与前面的元音构成鼻化元音。 另外,以不发音的的辅音字母结尾的法语单词后面紧跟一个元音开头的单词并且与之位于同一个节奏组中的时候会发生联诵,同样情况下如果前面的单词以辅音结尾,则会发生连音
    • (在上面文字中,请注意辅音、元音与辅音字母、元音字母的区别。)
  • 辅音字母“h”在任何时候都不发音,但在作为单词开头时区分为“哑音”和“嘘音”,词典上一般在嘘音单词前加上“*”。哑音和嘘音主要分别为哑音开头的词其读音和写法变化和元音开头的单词一样,而嘘音开头的单词的变化则和辅音开头的单词一样,即不能连读,不能省音等。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55 发表于: 2010-01-20
(简体中文) 首页改版计划正在讨论及第一阶段投票,现诚邀阁下参与。
(繁體中文) 首頁改版計劃正在討論及第一階段投票,現誠邀閣下參與。

朝鮮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本文介绍朝鮮族的通用语言:
關於有別于朝鮮口音的韓國標準語,詳見「標準韓國語」。
關於有別于韓國口音的朝鮮標準語,詳見「標準朝鮮語」。
跳过字词转换说明

汉漢▼▲为了阅读方便,本文使用全文手工轉換。转换内容:
简体:朝鲜族;繁體:朝鮮族; 当前用字模式下显示为→朝鲜族
简体:南韩;繁體:南韓; 当前用字模式下显示为→南韩
简体:韩朝;繁體:南北韓; 当前用字模式下显示为→韩朝
顯示↓關閉↑字詞轉換说明
字詞轉換是中文维基的一項自動轉換,目的是通過计算机程序自動消除繁简、地区词等不同用字模式的差異,以達到閱讀方便。字詞轉換包括全局轉換和手動轉換,本說明所使用的标题转换和全文转换技術,都屬於手動轉換。

如果您想对我们的字词转换系统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或者提交应用面更广的转换(中文维基百科全站乃至MediaWiki软件),或者报告转换系统的错误,请前往Wikipedia:字词转换请求或候选发表您的意见。

朝鲜语/韩国语
조선어 / 한국어
使用国家及地区 朝鲜半岛、中国东北地区朝鮮族民族自治地方
使用人數 7.8千万  
排名: 13(与越南语、泰卢固语、马拉地语、泰米尔语排名接近)
語系 有爭議,
孤立语言或属於阿尔泰语系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韩国
朝鲜
管理机构:  韩国:国立国语研究院
朝鲜:社会科学院语学研究所
語言代碼
ISO 639-1: ko
ISO 639-2 kor  
Ethnologue
第14版: KKN
ISO 639-3: 分別為
kor – 韓語/朝鮮語
oko – 古朝鮮語
okm – 中期朝鮮語
注意:本頁包含 Unicode 的 國際音標。
朝鲜语(조선어,朝鲜汉字:朝鮮語),或称韩国语(한국어,韩文汉字:韓國語),简称朝语或韩语,是朝鲜族的通用语言,流行於朝鮮、韓國兩國及中國、俄羅斯的朝鮮族聚居地等地區。

目录 [隐藏]
1 語言名稱問題
2 历史
3 地理分布与方言
4 韩文的变化
4.1 总述
4.2 谚文创制前的文字使用状况
4.3 谚文的创制以及使用状况
4.4 二战後的谚文使用状况
5 諺文(韓字)
5.1 字母
5.2 组字规则
6 音韵结构
6.1 音素
6.2 音韵变化
6.2.1 连读现象
6.2.2 鼻音化现象
6.2.3 有气音化现象
6.2.4 浓音化现象
6.2.5 颚音化现象
6.3 母音调和
6.4 流音现象与头音法则
7 词汇
7.1 按詞匯來源分類
7.1.1 固有词
7.1.2 汉字词
7.1.3 外来词
7.1.4 混種词
7.2 按語法分類
8 文法
9 南北韩之间的语言差异
9.1 音韵与字母的差异
9.2 词汇与文法的差异
9.3 书写上的差异
10 朝鲜语的系属
11 参看
12 外部连结
13 脚注


[编辑] 語言名稱問題
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韩,[北]朝鲜),上述语言正式称为「조선말、조선어(音:joseon mal, joseon eo,「朝鮮語」的意思);在大韓民國(南韩、韓國),上述语言正式称为「한국말、한국어」(hanguk mal, hanguk eo,「韓國語」的意思)。這里的「말」(mal)為朝鮮語固有詞,「話、語」的意思,「어」(eo)則為朝鮮語漢字詞。傾向使用固有詞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多使用含「말」的「조선말」,而大韓民國多在正式場合使用含「어」的「한국어」。另外,意為「國語」的漢字詞「국어(gukeo、國語)」、朝鮮語固有詞「我們的話」的意思的「우리말(uri mal)」也常被使用。

在歷史上的朝鮮半島,1392年之前(高麗王朝)该语言被称为「高丽语」,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之后,该语言称做「朝鲜语」。1897年,朝鲜高宗李熙称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之后,该语言称为「韩国语」或「韩语」。二战后,朝鮮半島北部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称之为「朝鲜语」,而朝鮮半島南部的大韩民国称之为「韩国语」或「韩语」。

雖然南北的語言存在一定微小的差異,但北朝鲜的「조선말、조선어(朝鮮語)」包含了大韓民國的語言,南韓的「한국어、한국말(韓国語)」也包含了北朝鲜的語言。亦有人指出:相對于北韓的地理位置而言,南韓的首都剛好位于首爾(漢城)——自1392年以來的朝鮮王朝首都,所以南韓的「標準韓國語」更接近于朝鮮半島分裂前的官方標準語言。

中亞的朝鮮人之間常使用「高麗語」(고려말[koryeo mal]、Корё мар)來呼称自己的語言。但這里的「高麗語」與朝鮮半島的語言是存在一定差異的。

在中國,1897年大韩帝国成立以前,只存在「朝鮮語」的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建国以后,將同屬社会主義陣营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視為朝鮮半島全体的唯一正統政府,因此,當時將所有關於朝鮮民族的国家、民族、語言和文化的稱呼前冠以「朝鲜」二字,該語言也被稱為「朝鲜语」。但是,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建立邦交後,與韓国的直接交流發展很快,韓国資本大量流入中國大陸,充滿韓国式的詞匯和文字的語言学課本、辞典等大多冠以「韩国语」的名稱以發行。這些導致「韩国语」的稱呼現在在中國大陸非常普遍[1]。另外,由于延邊一帶朝鮮族的民族名稱為「朝鲜」,盡管中國朝鮮語同北朝鲜的朝鮮語存在微小的差異,但仍多以「朝鮮語」稱呼他們的語言。现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对朝鲜语的定义开始改变,即「韩国语」一般特指使用在韩国的语言,而「朝鲜语」则通常特指使用在朝鲜的语言。而这也是日本人在对待这两个名称的所采用的方式。根据最近一次(2008年9月份)的网络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大陆网络上“韩语”一称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朝鲜语”称呼。但质疑者则认为:网络统计数据不能代表现实生活中两个名称的使用频率。中國大陸人稱呼韓國的語言的名稱時,有時會使用「朝鮮語」;而在稱呼北朝鲜的語言的名稱時,卻很少使用「韓国語」的稱謂。

在日本,人們傳統上使用「朝鮮半島」、「朝鮮民族」等稱呼,同样也以「朝鮮」的名稱冠于「朝鮮語」來稱呼該語言,学術場合、專家之間也主要使用「朝鮮語」的稱呼[2]。另一方面,由于日本同大韓民國的交流更為緊密些,因此,日本人現在使用「韓国語」的情況也很多。為了表示中立,日本人也使用「コリア語」(音:koriago,「コリア」為英文「Korea」的音譯。英文的「Korea」可以泛指南北任何一方)、「高麗語」、「韓国・朝鮮語」和回避語言名稱的文字名稱「ハングル(語)」(hanguru (go),「ハングル」為「韓字」的意思)。但是,「韓字」為諺文在現代韓國的稱謂,同樣的文字在北韓被稱為「朝鮮字」(조선글),因此,此稱呼的中立性也受到人們的質疑。另外,日本人稱呼韓國的語言的名稱時,有時會使用「朝鮮語」;而在稱呼北韓的語言的名稱時,卻很少使用「韓国語」的稱謂[2]。

在越南,由于同屬漢字文化圈,越南語中也存在類似于中國、日本、南北韓的「朝鮮語名稱問題」。歷史上,越南人多稱該語言為「tiếng Triều Tiên」(漢喃:㗂朝鮮,「朝鮮語」的意思)。近代以來,越南與韓國曾兩次建立外交關系,分別為越南共和國(南越)和現在的政權越南社会主義共和國。近些年,由于大韓民國與越南社会主義共和國在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交流更為密切,「tiếng Hàn Quốc」(漢喃:㗂韓國,「韓國語」的意思)、「tiếng Hàn」(漢喃:㗂韓,「韓語」的意思)、「Hàn ngữ」(越:Hàn ngữ/韓語)[3] 的稱呼也越來越普遍[4]。

蒙古語對該語言的稱呼為「Солонгос」。對此名称的由来有很多不同的說法。

多數歐洲語言對該語言的名稱是從「高麗」由来的,如英語的「Korean」,因此,不存在漢字文化圈國家的名稱中立性問題。

[编辑] 历史
主条目:古朝鲜语和中世纪朝鲜语
[编辑] 地理分布与方言
主条目:朝鮮語方言
朝鲜语的使用者绝大多数聚集在东亚的大韓民國与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鲜语在这两个国家不仅是国语,而且这两个国家的朝鲜语使用者占了全球韩语使用者的90%以上。在中国东北部的吉林省、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大约居住着两百万的朝鮮族人,现在朝鮮语是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鮮族自治州的两种官方语言之一(另外一种是中文)。在黑龙江省也有中国唯一的一个省级朝鮮语广播电台。在日本,由於历史的原因,居住着大约七十万的韩裔。朝鲜语虽然在日本不是官方语言,但是很多韩裔後代都会说朝鲜语。此外在美洲,还有大约有一百六十六万来自韩国的移民。

朝鲜语的方言根据行政区域可以分做六种。除了济州方言以外,邻近的方言大都能够通话,但是跨区之间的方言通话就有些困难(比如南方庆尚方言跟北方咸镜方言)。


西部方言,今天标准朝鮮语(北朝鲜)就建立在该方言平壤话之上。通行区域在朝鲜的平壤市、平安北道、平安南道以及慈江道大部。也称平安道方言。
东部方言,通行区域在朝鲜的两江道、咸镜北道、咸镜南道的大部份地區以及慈江道东面的一小部分地区。也称咸镜道方言。
中部方言,通行区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今天标准韩国语(南韩)就建立在该方言首爾(汉城)话之上。在北韩,通行区域包括开城市、黄海北道、黄海南道、江原道、咸镜南道南面的部分地区;在南韩,通行区域包括首尔市(汉城)、仁川市、京畿道、忠清南道、忠清北道、江原道以及全罗北道西北面的一小部分地区。
西南方言,通行区域包括南韩的光州市、全罗南道以及全罗北道的大部份地區。也称全罗道方言。
东南方言,通行区域包括南韩的釜山市、大邱市、庆尚南道以及庆尚北道。是朝鲜语六种方言中唯一仍存留声调的方言。也称庆尚道方言。
济州方言,通行区域在济州道。该方言同其他五种方言差别极大,无法跟五种方言区域的人们通话。
此外,由於文化接触方面,朝鲜语在不同地方的移民的语言亦产生变化。这些移民团体的方言大致如下:

在日朝鲜语:
中国朝鲜语:
在美朝鲜语:
高丽语:俄国人对在俄朝鮮人所讲的语言的称呼。
另外,朝鲜语亦有「标准语」及「文化语」的区分。

[编辑] 韩文的变化
[编辑] 总述
朝鮮人在15世纪以前是借用汉字来纪录他们的语言的。谚文(Hangul,Joseongul,即韩古尔或朝鲜古尔,韩文或朝鲜文)创制以後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裡,一直都没有代替汉字成为书写朝鲜语的文字。到了19世纪末,韩文开始与汉字并书,并且此时的「韩汉混用文」成为了书写朝鲜语的主要方式。朝韩半岛独立以後,南北韓政府基於民族性的考量先後开始废除朝鲜语文中的汉字,主张单用韩文书写纪录朝鲜语(即纯文)。北韓自1946年即开始限制汉字的使用,到1949年彻底废除了汉字[來源請求];南韓於1948年规定不得於政府公文中使用汉字,到1968年则进一步明令禁止在公文中使用汉字。而新聞報紙在報導某些特訂文字或姓氏時,還是會夾雜漢字用來作為辨認之用,而南韓民眾的姓名,除韓文外則都有漢字,身分證更有漢字姓名,而中国的朝鮮族社会也於1953年开始废除了汉字,单用韩文书写纪录朝鲜语。

[编辑] 谚文创制前的文字使用状况
谚文创制以前,朝鮮人使用汉字纪录书写他们的语言。他们纪录语言的手法有两种: 一种是“口说朝鲜语、手写文言文”,这种纪录手法跟古时的日本与越南一样。由於古时的朝鮮人「崇汉」、「崇儒」的思想浓厚,所以这种纪录语言的方法在上层社会成了主流。

而另一种虽然也是用汉字来书写,但是书写的秩序与规则,必须依照朝鲜语的文法。这种纪录手法又分做「书记式纪录法」跟「吏读式纪录法」两大类。

書記式紀錄法
「书记式纪录法」是将话语中的辞汇用对应的汉字写出来,并且根据朝鲜语的词汇顺序排列这些汉字。 以壬申誓記石里面的文句为例:

原文:二人幷誓記 天前誓 今自三年以後 忠道執持 過失無誓
正確漢文書寫:二人幷誓記 誓於天前 自今三年以後 執持忠道 誓無過失
现代韩文書写:두 사람이 하께 盟誓하여 記錄한다. 하느님 앞에 盟誓한다. 只今으로부터 三年以後에 忠道를 執持하고 過失이 없도록 盟誓한다.
對照分析:두(二)사람(人)이 하께(幷,一齊) 盟誓하여 記錄한다. 하느님(天,蒼天) 앞(前)에 盟誓한다. 只今으로부터(自) 三年以後에 忠道를 執持하고 過失이 없도(無)록 盟誓한다.
現代漢語翻译:纪录两人一起发誓。在苍天面前盟誓,发誓从今往後的三年,坚守忠诚之道,力求没有过失。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书记式纪录法」写出来的文章几乎就是汉文(文言文)。

吏读式纪录法
「吏读式纪录法」不仅用汉字纪录汉字词汇,而且还用汉字的音或意来表达朝鲜语的助词和语尾的发音。根据纪录,此种纪录法是由新罗时期的薛聪首创的,後世的人们又不断的改善此种纪录法的汉字使用方式。这种纪录法一直延用到19世纪末。朝鮮開化期以後,这种纪录法被韩汉夹写文代替。

[编辑] 谚文的创制以及使用状况
1443年,朝鮮王朝的世宗大王召集了集贤殿郑麟趾等学士,根据朝鲜语的音韵结构以及中国音韵学创制了专门纪录朝鲜语音韵的文字。当时这种文字的名字叫做谚文(或彦文),但是政府颁布实行的文件叫做《训民正音》,这个名称遂于朝鲜本国逐渐普及开来,只是中国学术界一般称之为「谚文」而少讲「训民正音」。到了二十世纪初,该文字的另一种名称「한글」(hangeul)开始出现。在朝鲜语里「한」是「大」的意思、「글」是「文」的意思,所以「한글」可以被理解为「大字」或「伟大的文字」。而在华语学术界,一般用音义结合的方式来翻译这个词。「한(han)」音译做「韩」,「글」则意译做「文」,「한글」就被翻译做「韩文」,而不翻译为「大字」或「伟大的文字」。

关於创制这种文字的动机,人们可以从《训民正音》序章上获得答案:「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於日用耳。」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吾国之国语,发音与汉语不同,不能与中国人交流(此处指语音)。而未受教育者众多,不能熟谙文字,难以表意达情,吾于此颇为伤感,便新创二十八字,旨在使人人较易习之,以便于日常所需也。」

虽然这种文字是当时上流社会人士创制的,但是它却遭到了上流社会人士的排斥。有的官员甚至要求世宗废除此种文字,他们怕这种文字流传入中国,被当时的中国人嘲笑为「夷字」,而将朝鮮看做是蛮夷之一。当然也有不少的官员在私人的环境里面用这种文字纪录朝鲜语,比如写家书就一般都用这种文字来写。需要说明的是,朝鮮文在字型结构上利於跟汉字夹写,但是当时的朝鲜人是严格区分「谚文」「汉字」两种文字,在实际使用朝鮮文的时候并没有夹写汉字。另一方面,由於妇女普遍较少机会接受教育,她们即使会书写,也大多只会谚文而不会汉字。所以,到了朝鮮中期,虽然官场上仍然使用汉字,但民间及妇女普遍都使用谚文来书写。而到了宣祖末年,当时的御医许浚更着手把汉文的医典用谚文编写解读,以使医术能在民间普及。这些都是谚文在民间流传的一些证据。

谚文在燕山君时期,曾一度被禁止使用。燕山君被推翻後,虽然禁令撤销,但使用谚文的人仍然不多。

近代开化思想和民族主義的作用,朝鮮民族开始觉醒,他们开始将朝鮮文看做是自己民族的文字,并开始提倡使用。1895年甲午更張時“韩汉混用文”(或韩汉夹写文、国汉混用文)被制定大韓帝国的公用文。

[编辑] 二战後的谚文使用状况
二战以後,朝鮮人将谚文作为主要文字,将汉字作为辅助文字书写纪录朝鲜语。1940年代末到1950年代初,三个朝鲜语具有官方地位的国家先後废除了汉字,施行了纯韩文书写政策。

1945年,金日成发出的指示,要求朝鲜共产党(今日朝鲜劳动党的前身)党内所有出版物不要夹用汉字,而应该使用人民大众看得懂的谚文印刷。第二年,北韓就有部分的出版物不再夹用汉字。1947年,北朝鲜的「劳动新闻」开始在部分版面里使用諺文印刷,而到了1949年则彻底使用纯諺文印刷,这也意味着國漢混用朝鲜语的时代在北韓正式结束。由於北朝鲜特殊的政治体制,废除汉字的政策并没有受到民间与学术界的强烈反对,这项政策一直被北韩政府强制推行到了今天。

在南韩,民众与学术界里面反对纯韓字的势力与支持纯韓字的势力相当,并且每任总统对汉字与韓字的看法又不一致,所以南韩政府时而恢复汉字的使用或并书,时而又用政令的方式要求使用纯韓字,一直摇摆在这两个政策之间。

纯韩文
지금으로부터 삼년 이후에 충도를 집지하고 과실이 없도록 맹서한다.
韩汉并书
지금으로부터 삼년 이후에 충도(忠道)를 집지(執持)하고 과실이 없도록 맹서한다.
韩汉夹写(韩主汉从)
지금으로부터 삼년 이후에 忠道를 執持하고 과실이 없도록 맹서한다.
韩汉夹写(汉主韩从)
只今으로부터 三年以後에 忠道를 執持하고 過失이 없도록 盟誓한다.
1945年,美军临时管制政府的学务部根据韩语教育审议会的意见,在其公布的语言政策中规定的國民學校(即現在的「初等學校」,相等於大中華地區的小學)和中等學校(相等於大中華地區的初中)的教科书不能使用汉字,政府文书也要用纯韓字书写,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并写汉字。但是这项政策不触及民间以及社会的文字生活。同时这项政策也成了韩语世界中官方废除汉字的首例。此後的1948年南韩的制宪会议制定了相关的韓字专用的法律,1945年的政策得以延续。1950年,内务部通令容许夹写汉字,但是五年以後该通令被推翻。1970年,根据南韩总统朴正熙的指示,政府强化了韓字专用政策的推行,鼓励出版界使用纯韓字。1974年,文教省公布「教科书韩汉并书方针」,结束了1970年以来的「禁用汉字」的「寒冬」。1999年8月7日,金大中总统发布总统令,要求在必要的情况下并书汉字以确保公务文书的内容准确的传达。现在学习中文的韩国人越来越多,从45年开始汉字不再使用汉字到70年解禁,这一时期没有学习汉字的人有很多,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對本民族歷史文化學習和傳承的認識,汉字越来越受重视,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

受到政府语言政策的不断变化,汉字政策也遭遇了废除与复活交替的命运。但是汉字政策在总体上还是比较连贯。南韩的汉字政策主要体现在教科书用字上(在南韩称做教育汉字)。1950年南韩文教部公布了一千个教育汉字。七年後,教育汉字扩充到一千三百字。1972年文教部公布了一千八百个基础常用汉字。1991年4月1日大法院又公布了2731个「人名用字」。在南韩,受到纯韩文教育的影响,各级学校的汉字教育不断弱化,但是多数韩国人还是有能力认读常用的汉字。除了专门学科的要求或者专门训练,一般的韩国人已经不能熟练的书写汉字,在电视上,我们不单时常可以看到剧集内同一个历史人物的汉字姓名出现三、四个不同版本,一般的高中生就算用汉字写自己的地址,也经常连一些非常简单的汉字也写错(例如:把“区”字写成“九”字)。电影《頭師父一體》(韓文原名두사부일체,英文片名My Boss,My Hero,香港譯稱隔籬位係古惑仔,中国譯名我的老大、我的英雄)亦以故事主角因为连自己名字的汉字也不會写,所以有重返校园的念头。

在中國,虽然政府也推行纯諺文书写的政策,但是仍然有反对的声音,1958年,在延边语文研究会准备委员会的一项关於是否恢复汉字的调查中,主张恢复的意见成了优势意见,1961年他们还向上级政府请求恢复汉字。1980年代,由於中国改革开放的结果,朝鮮族社会再度出现要求恢复汉字的呼声,但是此时反对的势力也很强,双方就恢复汉字与否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此时的报纸杂志有的开始对读者进行恢复汉字与否的调查,有的则直接恢复汉字的使用。

[编辑] 諺文(韓字)
朝鲜语目前使用15世纪朝鮮世宗国王頒布的《训民正音》中的諺文來书写,这种文字有着很显着的独创特徵。朝鲜半岛南北的学者认为,諺文(한글)在极短的时间内被突然创造出来,整套文字系统几乎不受任何文字的影响,除了组字的时候字母排列规则受了汉字影响,以及长期以来从中国吸收来的汉语词汇的读音与汉语读音类似以外。而其他国家很多学者认为,韓文字母受八思巴字影响创制出来的。

[编辑] 字母
最初创制的二十八个基础字母,这二十八个字母分别如下:

辅音部分 ㄱ ㄴ ㄷ ㄹ ㅁ ㅂ ㅅ ㅇ
ㅈ ㅊ ㅋ ㅌ ㅍ ㅎ ㅿ ㆁ ㆆ
元音部分 ㆍ ㅏ ㅑ ㅓ ㅕ
ㅗ ㅛ ㅜ ㅠ ㅡ ㅣ

但是随着朝鲜语音韵结构的变化,有四个音消失,於是今天使用的基础字母只有二十四个。这二十四个基础字母相互组合就构成了今天韩文字母表的四十个字母。

韩文字母表子音部分 ㄱ ㄲ ㄴ ㄷ ㄸ ㄹ ㅁ ㅂ ㅃ  
ㅅ ㅆ ㅇ ㅈ ㅉ ㅊ ㅋ ㅌ ㅍ ㅎ
韩文字母表母音部分 ㅏ ㅐ ㅑ ㅒ ㅓ ㅔ ㅕ ㅖ ㅗ ㅘ ㅙ ㅚ ㅛ ㅜ ㅝ ㅞ ㅟ ㅠ ㅡ ㅢ ㅣ

红色字母是竖立类,蓝色字母是躺卧类,绿色字母是复合类。母音字母所属的类别对组字时候选用何种规则有着很大的關係。

[编辑] 组字规则
諺文组字的时候以音节为单位,一个音节组成一个韩字,每个字的部件排列遵循「从左到右,自上而下」这两个基本规则。朝鲜语的音节由初声子音(声母)、中声母音(韵母)和终声子音(韵尾)三个部分组成。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有的音节备全了三个部分;有的音节只有声母和韵母,没有韵尾;而有的音节没有声母,却有韵母和韵尾;更有甚者只有韵母。

声母-韵母的音节:根据母音字母所属的种类不同,组字的规则分做三种
子音字母添加在竖立类母音字母的左边(从左到右)

子音字母添加在躺卧类母音字母的上方(自上而下)

子音字母添加在复合类母音字母的左上方


只有韵母的音节:用不念声的子音字母「ㅇ」充当音节的声母部分。然後根据声母-韵母的音节的组字规则组字


有韵尾的音节:韵尾字母一律添加在「声母韵母结合体」的正下方


[编辑] 音韵结构
朝鲜语是一种无声调但音韵多变的语言。

[编辑] 音素
諺文 한글

初聲 ㄱ ㄲ ㄴ ㄷ ㄸ ㄹ ㅁ ㅂ ㅃ ㅅ ㅆ
ㅇ ㅈ ㅉ ㅊ ㅋ ㅌ ㅍ ㅎ ㅿ ㆁ ㆆ
中聲 ㅏ ㅐ ㅑ ㅒ ㅓ ㅔ ㅕ ㅖ ㅗ ㅘ ㅙ
ㅚ ㅛ ㅜ ㅝ ㅞ ㅟ ㅠ ㅡ ㅢ ㅣ ㆍ
終聲 ㄱ ㅋ ㄳ ㄷ ㅌ ㅎ ㅅ ㅈ ㅊ ㅍ ㅂ
ㅄ ㄿ ㄹ ㄻ ㄺ ㄼ ㄽ ㄾ ㅀ ㄴ ㄵ
ㄶ ㅁ ㅇ        
朝鲜语是音节语言,根据音节结构划分,朝鲜语有十九个初声(초성)、二十一个中声(중성)以及二十七个终声(종성)。

辅音表  弱送气/平音 예사소리/평음 ㄱ /k/ (g) ㄷ /t/ (d) ㅂ /p/ (b) ㅅ /s/ (s) ㅈ /ts/,/tʃ/ (j)
送气音/激音 거센소리/격음 ㅊ /tsʰ/ (ch) ㅋ /kʰ/ (k) ㅌ /tʰ/ (t) ㅍ /pʰ/ (p) ㅎ /h/ (h)
紧音/硬音 경음/된소리 ㄲ /ˀk/ (gg) ㄸ /ˀt/ (dd) ㅃ /ˀp/ (bb) ㅆ /ˀs/ (ss) ㅉ /ˀts/,/ˀtʃ/ (jj)
浊辅音/有聲子音 유성자음
鼻音 비음 ㄴ /n/ (n) ㅁ /m/ (m)  
流音 설측음 ㄹ /ɾ/,/l/ (r,l)  

「ㄹ」作頭音為 /ɾ/ (r),作尾音為 /l/ (l)。
「ㅇ」为零声母,即不发音的声母。
韵母表 阳性韵母 ㅏ /a/ (a) ㅑ /ja/ (ya) ㅘ /wa/ (wa)
ㅐ /ɛ/ (ae)  ㅙ /wɛ/ (wae)
ㅗ /o/ (o) ㅛ /jo/ (yo)  
   ㅚ (/oe/) /wɛ/ (oe)
阴性韵母 ㅓ /ʌ/ (eo) ㅕ /jʌ/ (yeo) ㅝ /wʌ/ (wo)
ㅔ /e/ (e) ㅞ /we/ (we)
ㅜ /u/ (u) ㅠ /ju/ (yu)
   ㅟ (/y/) /wi/ (wi)
中性韵母 ㅡ /ɯ/ (eu) ㅣ /i/ (i)
ㅢ /ɯi/,/i/,/ɛ/ (ui)

現在韓國人已經趨向把「ㅚ」 和「ㅟ」讀成 /wɛ/ 和 /wi/。
「ㅢ」在詞首作/ɯi/音,在詞中或詞尾時作/i/音,用作屬格助詞「的」時作/ɛ/音。

朝鲜语的母音有长短之分,根据母音的长短会影响词汇的含意,但是今天韩国年轻人说的朝鲜语已经不分长短音了,所以一般的朝鲜语教科书都不教授长短音。而北韩人(特别是播音员)说的朝鲜语则还保留着这个音韵特徵。

韵尾表 塞音 /k/ ㄱ ㅋ ㄲ ㄳ ㄺ  
塞音 /t/ ㄷ ㅌ ㅅ ㅆ ㅈ ㅊ  
塞音 /p/ ㅂ ㅍ ᆹ ᆵ
流音 /l/ ㄹ ᆲ ᆳ ᆴ ᆶ  
鼻音 ㄴ ᆬ ᆭ /n/
ㅁ /m/ ㅇ /ŋ/

[编辑] 音韵变化
朝鲜语的音韵变化非常丰富,最常见的变化现象有连读、鼻音化、有气音化、紧音化、浓音化和颚音化五类。

[编辑] 连读现象
当两个单母音可以被连读成已有的复合母音的时候,连读现象就会发生。
쓰어다(ssŭ + ŏda) → 써다(ssŏda)
쓰이다(ssŭ i + da) → 씌다(ssŭida)
가보아다(ka boa + da) → 가봐다(kabwada)
当前字韵尾後接无声母的字的时候,前字的韵尾变成後字的声母,即连读
불안(pul + an) → 부란(puran)
각오(kak + o) → 가고(ka go)
읽읍시다(il ŭp sida) → 일급시다(il gŭp sida)
当韵尾是「ㄹ」、「ㄴ」或「ㅁ」的字後接以「ㅎ」为声母字的时候,後字的声母「ㅎ」不发音,前字的韵尾变成後字的声母,即连读(注:这个现象并不一定发生)
감행(kam haeng) → 감맹(kamaeng)
산하 (san ha) → 산나(sana)
말하다(mal ha da) → 마라다(marada)
[编辑] 鼻音化现象
当前字韵尾是「ㄱ」、「ㄲ」、「ㅋ」或「ㄺ」 ,後字声母是「ㄹ」、「ㄴ」或「ㅁ」的时候,前字韵尾鼻音化成「ㅇ」。又,後字的「ㄹ」在南韩韩语中读成「ㄴ」。
박물관(pak mul gwan) → 방물관(pang mul gwan)
깎는다(kkak nŭnda) → 깡는다(kkang nŭnda)
읽는다(il nŭnda) → 잉는다(ing nŭnda)
当前字韵尾是「ㅂ」、「ㅄ」、「ㄼ」、「ㅍ」或「ㄿ」,後字声母是「ㄹ」、「ㄴ」或「ㅁ」的时候,前字韵尾鼻音化成「ㅁ」。又,後字的「ㄹ」在南韩韩语中读成「ㄴ」。
십년(sip nyŏn) → 심년(sim nyŏn)
십리(sip ri) → 南韩 심니(sim ni)/北韩 심리(sim ri)
앞날(ap nal) → 암날(am nal)
값매다(kap mae da) → 감매다(kam mae da)
当前字韵尾是「ㄷ」、「ㅌ」、「ㅅ」、「ㅆ」、「ㅊ」或「ㅈ」,後字声母是「ㄹ」、「ㄴ」或「ㅁ」的时候,前字韵尾鼻音化成「ㄴ」。又,後字的「ㄹ」在南韩韩语中读成「ㄴ」。
밑면(mit myŏn) → 민면(min myŏn)
꽃물(kkot mul) → 꼰물(kkon mul)
있는(it nŭn) → 인는(in nŭn)
在复合词语中,当後字的韵母是以"i"或"y"发音开始,而前字韵尾是上述的任何一个的时候,将後字冠以声母「ㄴ」,并按照以上规则鼻音化。(不适用於非复合词语)
십육 (sip yuk) → 심뉵 (sim nyuk)(北韩写作 십륙 ,读音相同)
못 읽다 (mot ik ta) → 몬 닉따 (mon nik ta)(北韩不留空位而写作 못읽다 ,读音相同)(参照以下的浓音化)
옛 이야기 (yet i ya gi) → 옌 니아기 (yen ni ya gi)
在复合词语中,当前字无韵尾,後字声母是「ㄴ」或「ㅁ」的时候,前字添上「ㄴ」作为韵尾;在南韩写法中并加上「ㅅ」示之(北韩不加上)。
비물 (pi mul) → 빈물 (pin mul),南韩写法 빗물
뒤날 (twi nal) → 뒨날 (twin nal),南韩写法 뒷날
由於鼻音化现象亦会在汉字词出现,有不少汉字词的韩语读法,会跟中文里面的读音相差甚远,例如:

淑女 숙녀 → 숭녀
慾望 욕망 → 용망
又,在小部分的词语中,会出现相反现象:

会宁(市)회녕 → 회령
[编辑] 有气音化现象
当前字韵尾是「ㄱ」或「ㄺ」,後字声母是「ㅎ」的时候,後字声母变成「ㅋ」。
악화(ak hwa) → 아콰(a k'wa)
밝히다(pal hi da) → 발키다(pal k'i da)
当前字韵尾是「ㅂ」後字声母是「ㅎ」的时候,後字声母变成「ㅍ」。
섭섭하다(sŏp sŏp ha da) → 섭서파다(sŏp sŏ p'a da)
当前字韵尾是「ㄷ」、「ㅈ」、或「ㅅ」,後字声母是「ㅎ」(히除外)的时候,後字声母变成「ㅌ」。
맏형수(mat hyŏng su) → 마텽수(mat'yŏng su)
못하다(mot ha da) → 모타다(mo t'a da)
[编辑] 浓音化现象
当前字韵尾是无声母音,後字声母是「ㄱ」、「ㄷ」、「ㅂ」、「ㅅ」或「ㅈ」的时候,後字声母浓音化成为「ㄲ」、「ㄸ」、「ㅃ」、「ㅆ」或「ㅉ」。(由於马科恩-赖肖尔转写系统并不把这一类别的浓音声母写成为浓音声母,在这里我们省略拼音)
먹다 → 먹따
역사 → 역싸
当一个词语由两个其他词语组成的时候,第二个词的第一个声母浓音化;而且在南韩的韩语中,如果第一个词语的词尾有空位的话,加上「ㅅ」(北韩不加上)。
해빛 → 해삧/핻삧(南韩写成햇빛)
불빛 → 불삧
不完全名词的首个声母有时候浓音化。
선생님 것 → 선생님 껏(先生的 + 东西)(漢字詞「先生」指「老師」)
사흘 동안 → 사흘 똥안(三日的 + 时间)
當動詞的語幹韵尾是「ㅁ」或「ㄴ」的时候,语尾的声母浓音化。
심다 → 심따
안고 → 안꼬
汉字语词语中,第一字韵尾是「ㄹ」,第二字声母是「ㄷ」、「ㅅ」或「ㅈ」的时候,第二字声母浓音化成为「ㄸ」、「ㅆ」或「ㅉ」。
출장 (出張) → 출짱
칠십 (七十) → 칠씹
另外有很多例外的浓音化;这些例外的浓音化在一般朝鲜语字典之中都有注明。
解作「漢字」的时候, 한자 → 한짜
태권도 → 태꿘도
[编辑] 颚音化现象
当前字韵尾是「ㄷ」或「ㅈ」,後字是「히」的时候,後字变成「치」。
맞히다(mat hi da) → 마치다(ma ch'i da)
닫히다(tat hi da) → 다치다(ta ch'i da)
当前字韵尾是「ㄷ」或「ㅌ」,後字是「이」的时候,後字变成「지」或「치」。
곧이(kot i) → 고지(ko ji)
붙이다(put i da) → 부치다(pu ch'i da)
[编辑] 母音调和
母音调和的概念请参阅母音调和

母音调和是朝鲜语音韵的阿尔泰特徵的表现。但是母音调和在现代朝鲜语里面已经有相当大程度的萎缩,目前这种现象表现在组字、文法上的词尾添加以及固有词三个方面。

朝鲜语根据母音的发音部位将母音分做阳性母音、中性母音和阴性母音(在文法变化的时候,中性母音也被看做阴性母音)两大类。(母音性别的划分请参看本节音素部分的韵母表)

在用韩文字母组字的时候,六个单母音字母(ㅗ,ㅜ,ㅏ,ㅓ,ㅡ,ㅣ)组成母音合体字母1的时候需要遵照「同性相吸」的原则。

注意,这里的母音合体字母并不全部指复合母音字母。比如母音合体字母「ㅐ」就不是复合母音字母,而「ㅝ」却是复合母音字母。
阳(阴)性单母音字母只能跟阳(阴)性单母音字母组合成阳(阴)性的母音合体字母。阳性单母音字母不能跟阴性单母音字母组合成母音合体字母。所以在朝鮮文字中只有阳性母音字母「ㅗ」跟阳性母音字母「ㅏ」或阴性母音字母「ㅜ」跟阴性母音字母「ㅓ」的母音合体字母(ㅘ,ㅝ),没有阴性母音字母「ㅜ」跟阳性母音字母「ㅏ」或阳性母音字母「ㅗ」跟阴性母音字母「ㅓ」组成的母音合体字母。

在组立母音合体字母的时候,中性单母音却可以和阳性单母音或者阴性单母音组合成母音合体字母,比如像阳性母音字母「ㅏ」就可以跟中性母音字母「ㅣ」组成母音合体字母「ㅐ」;阴性母音字母「ㅓ」跟中性母音字母「ㅣ」组成母音合体字母「ㅔ」

在文法上,也需要遵照「同性相吸」的原则添加带有母音的词尾。例如对等阶词尾的两种形式「아요(ayo) / 어요(ŏyo)」就是为此而备的。前者是添加在含有阳性母音动词或形容词(汉字词不在此限)的词干後面,後者则是添加在含有阴性母音动词或形容词的词干後面。

보다(pota) 보 - 아요 / 어요 → 보아요(po-ayo)
두다(tuta) 두 - 아요 / 어요→ 두어요 (tu-ŏyo)
在朝鲜语的固有词汇中也能看到很多母音调和的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多音节词汇中前後音节的母音都是阳性母音或者都是阴性母音。比如바다(海)。

[编辑] 流音现象与头音法则
在阿尔泰语言中,流音「ㄹ(r)」不能出现在词首或句首,人们一般会在流音前添加母音或者将其转换做其他声母,这种现象被称做流音现象。在朝鲜语中,所有的固有词(除了拟声词)的首字都不以流音「ㄹ(r)」做声母,而这种情况在阿尔泰语系的其他语言中也能找到。 所以当韩国人用汉字构词的时候,含有声韵母组合「ㄴ-이(n-i)」以及声母「ㄹ(r)」的汉字也不能出现词首与句首,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转化以後才能出现在词首与句首。这种转换规则的称为头音法则。

(注意:以下规则全部不适用於在北韩使用的朝鲜语,即全部不变化。)

声韵母组合「ㄴ-이(n-i)」的转换

当声母「ㄴ(n)」与「이」或与含有介音「이」的复合母音(包括야,여,유,요,예)组合的时候,声母「ㄴ(n)」脱落。
女 녀 -자(子) → 여자
年 년 -세(歲) → 연세
紐 뉴 -대(帶) → 유대
尿 뇨 -소(素) → 요소
声母「ㄹ」的转换

当含有声母「ㄹ」的汉字在合成词中做首字的时候,声母转换成「ㄴ」。
螺 라 -선(旋) → 나선
勞 로 -동(動) → 노동
漏 루 -락(落) → 누락
拉 랍 -치(致) → 납치
錄 록 -음(音) → 녹음
当声母「ㄹ」与「이」或与含有介音「이」的复合母音(야,여,유,요,예)组合的时候,声母「ㄹ」(转换成「ㄴ」,然後再)脱落。
利 리 -득(得) (→ 니득) → 이득
良 량 -심(心) (→ 냥심) → 양심
旅 려 -권(券) (→ 녀권) → 여권
流 류 -창(暢) (→ 뉴창) → 유창
料 료 -리(理) (→ 뇨리) → 요리
禮 례 -절(節) (→ 녜절) → 예절
当前字无韵尾或者韵尾是「ㄴ」的时候,「렬」、「률」转化成「열」、「율」
비(比) -률(率) → 비율
(以下规则部分适用於在北韩使用的朝鲜语)

声母组合「ㄴㄹ」、「ㄹㄴ」及「ㄴㄴ」的转换

当前字韵尾是「ㄴ」,後字声母是「ㄹ」的时候,或者当前字韵尾是「ㄹ」,後字声母是「ㄴ」的时候,读成「ㄹㄹ」。
연락 (聯絡) (yŏn rak) → 열락 (yŏllak)(北韩: 련락 (ryŏn rak) → 렬락 (ryŏllak))
실내 (室內) (sil nae) → 실래 (sillae)
当汉字语出现「ㄴㄴ」,而被读成「ㄹㄹ」的时候,南韩韩语里面会将其写成「ㄴㄹ」。
困 곤 -난(難) (kon nan) → 读音 골란 (kollan)/南韩写法 곤란/北韩写法 곤난
漢 한 -나(拏) -산(山) (han na san → 读音 할라산 (hallasan)/南韩写法 한라산/北韩写法 한나산
[编辑] 词汇
[编辑] 按詞匯來源分類
朝鲜语的词汇相当丰富,与越南语和日本语一样都是汉字词非常丰富的语言,所以根据词汇的来源,朝鲜语的词汇可以被分做下面四种

[编辑] 固有词
(고유어,固有語)

固有词是朝鲜语本身就有的词汇,这些词汇多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动、名词,比如动词「가다(去)」、 名词「밥(饭)」等;以及一些具象的名词,比如「나무(树)」、「물(水)」等
[编辑] 汉字词
(한자어,漢字語)

汉字词是借用汉字的涵义组合成词汇,然後在用朝鲜语来念汉字写成的词。这类词汇在朝鲜语中占的比例很大,也很重要。因为朝鲜语相当多的抽象概念或现代事物或概念需要用汉字词来表达。
朝鲜语汉字词除了来自古汉语以外,中国越南同样,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近代以后从日本语(和製漢語)中吸收来的,这些词汇大多数用来表达现代事物或概念,比如「사회(社會)」「민주(民主)」
在吸收日本语的汉字词的时候,朝鲜语完全按照朝鲜语的汉字音来读,所以像「とりけし(取消)」、「わりびき(割引)」、「にもつ (荷物)」这样有训读的汉字词也一概的用朝鲜语的汉字音来读「 取消: 취소(ch'ui so)」、「割引: 할인(hal in)」、「荷物: 하물(ha mul)」
除了从古汉语和日本语吸收汉字词以外,朝鲜语也有为数不多的自制汉字词,例如「미안(未安)」
[编辑] 外来词
(외래어,外來語)

在朝鲜语中,所有不能转换成汉字书写的非固有词(混合词除外)都算外来词。这些词汇在二战以後迅速的扩充,其中又以英语的辞汇为最多,例如「컴퓨터(computer)」。北韩由於政治原因,二战後吸收的外来词多数来自俄语,例如「쁘로그람마(программа,en: program)」。朝鲜语的外来词多数都是直接传入的,但是也有少数一些外来词是藉由日本语传入的,比如「빵(面包)」就是葡萄牙语的「pão」被借入日本语成了「パン」,然後再被借入朝鲜语。
[编辑] 混種词
(혼종어,混種語)

混合词是以上三种词的混合型。
[编辑] 按語法分類
根据朝鲜语词汇的文法功能,朝鲜语的辞汇可以被分做五组九类词

体语(체언,體言):体语包含名词、代名词和数词三类,可以做文句的主语、补语、受语,也可以和助词结合起来作谓语。属於体语的词类不发生词型变化。

名词是用来表示事物名称的辞汇。朝鲜语的名词没有文法上的性别,名词可以通过添加助词「들」来获得复数形,例如「사람들」。大多数汉字名词可以通过添加助词「하다」和「되다」变成形容词或者动词,例如名词「행복(幸福)」添加助词「하다」就可以得到形容词「행복하다(幸福的)」; 名词「고립(孤立)」添加助词「하다」就可以得到动词「고립되다(被孤立)」。当然,并不是只有汉字词可以通过添加助词变换成形容词或动词,一些固有名词也可以通过添加助词来获得形容词或动词,例如 名词「말(话语)」添加助词「하다」就可以得到动词「말하다(说)」
代名词也叫代词,用於指称事物。朝鲜语的代名词根据用途的不同,分做人称代名词,例如나(我)、우리(我们)、 너(你)、指定代名词例如이、此、그、彼)和提问代名词,例如어디(何地)、언제(何时)。
数词是用来称呼数目的辞汇,分做基数词和序数词两种。两种数词都有汉字词和固有词两类。固有的数词只能表达百位以内的数(从一到九十九),而汉字的数词则可以表示零以及百位以上的数。百位以内的何时使用固有数词,何时适用汉字数词有一套比较复杂的规则,诸如表达时间上的「几点」的时候则要用固有数词表达。而表达时间上的「分」的时候却要用汉字数词来表达。例如五点十五分是「다섯시 십오분,다섯時 十五分」,这里的「다섯」就是固有数词「五」。
汉字基数词:「일,一」、「이,二」、「삼,三」、「사,四」、「오,五」、「육(륙),六」、「칠,七」、「팔,八」、「구,九」、「십,十」、「십일,十一」、「십구,十九」、「이십,二十」、「백,百」、「천,千」、「만,萬」、「억,億」
固有基数词:「하나,한,1」、「둘,두,2」、「셋,세,3」、「넷,네,4」、「다섯,5」、「여섯,6」、「일곱,7」、「여덟,8」、「아홉,9」、「열,10」、「열하나,열한,11」、「열둘,12」、「열일곱,17」、「열아홉,19」、「스물,스무,20」、「스물다섯,25」、「서른,30」、「마흔,40」、「쉰,50」、「예순,60」、「일흔,70」、「여든,80」、「아혼,90」、「아혼아홉,99」。
汉字数词跟量词结合的时候,只有几个别的情况下会发生音变,但是固有数词跟量词结合的时候,却常发生变音。例如固有数词「三」的本词是「셋」,但是添加量词以後,却会音变出「석」、「서」、「세」等形式:「석 단(三捆)」、 「서 말(三斗)」、「세 사람(三人)」。
朝鲜语汉字序数词的构成跟汉语一样,只需在汉字基数词前添加汉字「제,第」即可,例如「제일,第一」、「제구십구,第九十九」。固有序数词需要在固有基数词後添加「째」获得,例如「다섯째(第五)」
修饰语(수식언,修飾言):修饰语包括冠词与副词两類,专用用来限定或修饰体语或谓语

冠词用来修饰或限定体语,在文句中通常作为定语。同印欧语言不同,朝鲜语的冠词并没有「定冠词」的作用,名词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使用冠词修饰,例如「이 책,이 冊(这本书)」。
副词主要用来形容词和动词(谓语)。朝鲜语的副词一律放在谓语的前面。
独立语(독립언,獨立言):属於独立语的词类只有感叹词,感叹词不会跟文句的任何文法成分发生关联,并且其在文句中的位置非常自由。

关系语(관계언,關係言):属於关系语的词类只有助词。

朝鲜语的助词一般黏附在体语的三类词的後面,用以表达被黏附的体语的文法作用,该类词是朝鲜语九品词中最具有黏着语特徵的词类,也是最能体现朝鲜语语言特徵的词类。以助词的用途,可以将其划分做格助词、接续助词以及补助词三类。
格助词可以通过黏附在体语的後面,指定该体语的格。例如名词「한국,韩国」黏附上主格助词「이」,该名词就成了名词的主格形「한국이」,在文句中,就可以做主语了。格助词可以体现主格、受格、与格、所属格等多种格
接续助词用来连接两个平行并列的体词,其作用类似中文的「和」、「与」、「以及」的作用。
与格助词不同,多数的补助词是有涵义的助词,它黏附在体词後面的时候,可以为体词添加涵义。比如「부터」有「从……开始」的意思,添加在「학교(学校)」後面,「학교부터」就能表达「从学校……」
谓语(용언,用言):谓语包含动词和形容词两大类,它们的不定式以「다」(包括「하다」和「되다」)做字尾,比如:「배우다」「공부하다」「고립되다」,所以很容易将其从其他词类中分别出来。在文句中,谓语需要放在宾语的後面。

动词表示事物的动作或临时状态。朝鲜语的动词也可分做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例如「읽다(读)」是及物动词,「고립되다(被孤立)」是不及物动词。朝鲜语的两个动词可以通过添加助词将它们连接起来。
形容词用於说明体言的性质或固定状态。朝鲜语的形容词有修饰体语的功能,在做修饰成份的时候,形容词需要放在体语之前,比如「엄연한 사실,儼然한 事實(无可争辩的事实)」形容词「엄연하다」就放在了体语的前面「사실」的前面。但是朝鲜语的形容词还可以跟动词一样做谓语,此时它就必须如动词一样被放置在文句末尾,例如「가풍이 엄하다,家風이 嚴하다」翻译做「家规(是)严格(的)」,形容词「엄하다」就被放置在文句末尾。
[编辑] 文法
韩语是一种黏着语,主要依靠词尾的变化来表现其文法关系,是表现力很丰富的一种语言。文法结构是主宾谓结构(SOV)。修飾語在被修飾的詞之前。句子可以不符合主賓謂的結構,但必須以謂語(動詞)結尾。韓語中,動詞形態變化決定於時態及以談話者之間的關係。

[编辑] 南北韩之间的语言差异
[编辑] 音韵与字母的差异
虽然「한글」的原义是「大字」的意思,但是朝鲜碍於「한글」的「한」跟「韩国(한국)」的「한」同音而将其改称做「조선글」(朝鮮글)。

除了文字名称上的差别以外,还有字母表顺序上的差别。

字母表子音部分的排列顺序

南韩:ㄱ ㄲ ㄴ ㄷ ㄸ ㄹ ㅁ ㅂ ㅃ ㅅ ㅆ ㅇ ㅈ ㅉ ㅊ ㅋ ㅌ ㅍ ㅎ
北朝鲜:ㄱ ㄴ ㄷ ㄹ ㅁ ㅂ ㅅ ㅇ ㅈ ㅊ ㅋ ㅌ ㅍ ㅎ ㄲ ㄸ ㅃ ㅆ ㅉ ㅇ
韩国将「ㄲ、ㄸ、ㅃ、ㅆ、ㅉ」这5个紧音字母排列在与它们相对的松音的後面,而朝鲜则将它们重新排列後放在字母「ㅎ」的後面。韩国将不发音的字母「ㅇ」与做韵尾(/ŋ/)的「ㅇ」当作同一个字母,并且只在字母表中出现一次。而朝鲜则仍然保留二十八个字母时期的习惯,将做韵尾(/ŋ/)的「ㅇ」排列在「ㅅ」後,将不发音的字母「ㅇ」排在字母表的最後,所以字母「ㅇ」在字母表中出现了两次。

字母表母音部分的排列顺序

南韩:ㅏ ㅐ ㅑ ㅒ ㅓ ㅔ ㅕ ㅖ ㅗ ㅘ ㅙ ㅚ ㅛ ㅜ ㅝ ㅞ ㅟ ㅠ ㅡ ㅢ ㅣ
北朝鲜:ㅏ ㅑ ㅓ ㅕ ㅗ ㅛ ㅜ ㅠ ㅡ ㅣ ㅐ ㅒㅔ ㅖ ㅚ ㅟ ㅢ ㅘ ㅝ ㅙ ㅞ
韩国根据字母基础音归类的法则排列复合韵母,比如「ㅐ/ae/ ㅑ/ia/ ㅒ/iae/」的基础音是「ㅏ/a/」,所以依序排列到单韵母「ㅏ/a/」的後面,又如「ㅝ ㅞ ㅟ ㅠ」的基础音是「ㅜ」,所以这些字母也依序排列到单韵母「ㅜ」的後面。而朝鲜的排序不遵此规则。

[编辑] 词汇与文法的差异
[编辑] 书写上的差异
[编辑] 朝鲜语的系属
朝鲜语的系属一直都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基本上可以有三类的观点

第一类观点认为朝鲜语属於阿尔泰语系,因为朝鲜语有阿尔泰语系的语言特徵。
流音不会出现在本土词汇(固有词)的首个音节上
母音调和
黏着语的特徵
朝鲜语的这三个语言特徵为该观点提供了相当有力的支持。但是朝鲜语跟阿尔泰语系的其他语言之间的同源辞汇却非常少,反对该观点的学者一般都以此作为反驳的力证。

第二类观点认为朝鲜语跟日语共属於一个新的语系。持该观点的学者们认为朝鲜语的文法与日语的文法有着惊人的相似度,两者历史上又共同受过古汉语的影响。但是朝鲜语跟日语之间缺乏同源词也成了异议的学者们反驳该观点的力证。
第三类观点认为朝鲜语跟日语一样,都是孤立语言,他们跟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语系都没有关联。持该观点的学者们以「同源词问题」支持着该观点。
除了上述三类观点以外,还有学者认为朝鲜语应当属於印欧语系、达罗毗荼语系。

近来有人提出在阿尔泰语系之下构建新语族(韩日-琉球语族)并且将朝鲜语、琉球语以及日语都归入该语族之内。该观点显然是第一类与第二类的混合观点,但是持该观点的人依然需要面对「同源词问题」。朝鮮語與科里亞克語也是古亞洲語,有相同同源词與語法,與阿爾泰語系反而不太親近

[编辑] 参看
韩文罗马字转写系统
濟州語
朝鮮文化語
韓國語能力考試
古朝鮮文字
[编辑] 外部连结
維基百科有此種語言版本:
   韩语维基百科使用Google自动将朝鮮語翻译成简体中文
使用Google自动将朝鮮語翻译成繁体中文
韩国语讲座
KOSNET韩国语学习网
NAVER中韩网上双向字典
在線韓國語講座
白樺林的韓語教室
Teenkorean韓文教學
KBS教育廣播
中央日報
東亞日報
朝鮮日報
韩国新网
Korean through English
顯示▼隱藏▲查 • 論 • 編中國語言

汉藏语系 汉语 官話(東干語 · 晋语) · 吴语(徽語) · 粵語(平話) · 湘語 · 贛語 · 客家话 · 闽语(閩東語 · 閩南語 · 閩北語 · 閩中語 · 莆仙語)

緬彝語群 阿昌語 · 哈尼語 · 基諾語 · 拉祜語 · 傈僳語 · 納西語 · 怒蘇語 · 柔若語 · 桑孔语 · 彝語(北 · 东 · 南 · 西 · 中 · 东南) · 載瓦語

藏語群 白马语 · 倉洛語 · 門巴語 · 藏語(卫藏 · 康巴 · 安多)

羌語支 尔苏语 · 贵琼语 · 木雅语 · 纳木义语 · 普米语 · 羌语 · 却域语 · 史兴语 · 扎坝语

嘉绒语支 尔龚语 · 嘉绒语 · 拉坞戎语

其他 阿儂語 · 白語 · 僜語(达让语 · 格曼語) · 獨龍語(独龙江 · 怒江) · 景頗語 · 珞巴語(崩尼-博嘎尔语 · 崩如語 · 苏龍語 · 義都語) · 土家語


侗台语系 台語支 布依語 · 傣語(版纳 · 德宏 · 红金 · 金平) · 壯語

侗水語支 標話 · 侗語 · 錦語 · 拉珈語 · 毛南語 · 莫語 · 仫佬語 · 水語 · 佯僙語

其他 布央語 · 村语 · 仡佬語 · 拉基語 · 黎語 · 臨高語 · 普標語


苗瑶语系 巴哼語 · 布努語 · 炯奈語 · 勉語(瑶语支)  · 苗語 · 畲語 · 优诺语

南亚语系 布朗語 · 德昂語 · 佤語 · 京語(越南语) · 莽语 · 俫语 · 布甘话 · 克蔑话 · 宽话

南島語系 回輝話 · 其他南岛语言

阿尔泰语系 突厥語族 哈薩克語 · 吉爾吉斯語 · 撒拉語 · 韃靼語 · 維吾爾語 · 烏茲別克語 · 西部裕固語

蒙古語族 保安語 · 達斡爾語 · 東部裕固語 · 東鄉語 · 蒙古語 · 土族語 · 康家語

滿-通古斯語族 鄂倫春語 · 鄂溫克語 · 赫哲語 · 滿語 · 錫伯語


印歐語系 俄語 · 色勒庫爾語 · 瓦罕語

孤立語言 朝鮮語


[http://www.th-korean.com.hk 大韓韓國語專門學校
[编辑] 脚注
^ 日語維基百科「朝鮮語の呼称問題」條目
^ 2.0 2.1 日語維基百科「朝鮮語」條目
^ 越語版維基詞典「Hàn ngữ」詞條
^ 越南語維基百科「Tiếng Hàn Quốc」條目

来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C%9D%E9%AE%AE%E8%AA%9E
3个分类: 韓語 | 元音和諧語言 | 朝鲜文化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56 发表于: 2010-01-20
字母
最初创制的二十八个基础字母,这二十八个字母分别如下:
辅音部分
元音部分

但是随着朝鲜语音韵结构的变化,有四个音消失,於是今天使用的基础字母只有二十四个。这二十四个基础字母相互组合就构成了今天韩文字母表的四十个字母。
韩文字母表子音部分
韩文字母表母音部分
ㅏ ㅐ ㅑ ㅒ ㅓ ㅔ ㅕ ㅖ ㅘ ㅙ ㅚ ㅛ ㅜ ㅝ ㅞ ㅟ ㅠ ㅡ

红色字母是竖立类,蓝色字母是躺卧类,绿色字母是复合类。母音字母所属的类别对组字时候选用何种规则有着很大的關係。
[编辑] 组字规则
諺文组字的时候以音节为单位,一个音节组成一个韩字,每个字的部件排列遵循「从左到右,自上而下」这两个基本规则。朝鲜语的音节由初声子音(声母)、中声母音(韵母)和终声子音(韵尾)三个部分组成。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有的音节备全了三个部分;有的音节只有声母和韵母,没有韵尾;而有的音节没有声母,却有韵母和韵尾;更有甚者只有韵母。
  • 声母-韵母的音节:根据母音字母所属的种类不同,组字的规则分做三种
子音字母添加在竖立类母音字母的左边(从左到右)
子音字母添加在躺卧类母音字母的上方(自上而下)
子音字母添加在复合类母音字母的左上方

  • 只有韵母的音节:用不念声的子音字母「ㅇ」充当音节的声母部分。然後根据声母-韵母的音节的组字规则组字

  • 有韵尾的音节:韵尾字母一律添加在「声母韵母结合体」的正下方

[编辑] 音韵结构
朝鲜语是一种无声调但音韵多变的语言。
[编辑] 音素
朝鲜语是音节语言,根据音节结构划分,朝鲜语有十九个初声(초성)、二十一个中声(중성)以及二十七个终声(종성)。
辅音表
弱送气/平音예사소리/평음ㄱ /k/ (g)ㄷ /t/ (d)ㅂ /p/ (b)ㅅ /s/ (s)ㅈ /ts/,/tʃ/ (j)
送气音/激音거센소리/격음ㅊ /tsʰ/ (ch)ㅋ /kʰ/ (k)ㅌ /tʰ/ (t)ㅍ /pʰ/ (p)ㅎ /h/ (h)
紧音/硬音경음/된소리ㄲ /ˀk/ (gg)ㄸ /ˀt/ (dd)ㅃ /ˀp/ (bb)ㅆ /ˀs/ (ss)ㅉ /ˀts/,/ˀtʃ/ (jj)
浊辅音/有聲子音유성자음
鼻音비음ㄴ /n/ (n)ㅁ /m/ (m)
流音설측음ㄹ /ɾ/,/l/ (r,l)

  • 「ㄹ」作頭音為 /ɾ/ (r),作尾音為 /l/ (l)。
  • 「ㅇ」为零声母,即不发音的声母。
韵母表
阳性韵母ㅏ /a/ (a)ㅑ /ja/ (ya)ㅘ /wa/ (wa)
ㅐ /ɛ/ (ae)ㅙ /wɛ/ (wae)
ㅗ /o/ (o)ㅛ /jo/ (yo)
ㅚ (/oe/) /wɛ/ (oe)
阴性韵母ㅓ /ʌ/ (eo)ㅕ /jʌ/ (yeo)ㅝ /wʌ/ (wo)
ㅔ /e/ (e)ㅞ /we/ (we)
ㅜ /u/ (u)ㅠ /ju/ (yu)
ㅟ (/y/) /wi/ (wi)
中性韵母ㅡ /ɯ/ (eu)ㅣ /i/ (i)
ㅢ /ɯi/,/i/,/ɛ/ (ui)

  • 現在韓國人已經趨向把「ㅚ」 和「ㅟ」讀成 /wɛ/ 和 /wi/。
  • 「ㅢ」在詞首作/ɯi/音,在詞中或詞尾時作/i/音,用作屬格助詞「的」時作/ɛ/音。

朝鲜语的母音有长短之分,根据母音的长短会影响词汇的含意,但是今天韩国年轻人说的朝鲜语已经不分长短音了,所以一般的朝鲜语教科书都不教授长短音。而北韩人(特别是播音员)说的朝鲜语则还保留着这个音韵特徵。
韵尾表
塞音 /k/
塞音 /t/
塞音 /p/
流音 /l/
鼻音ᆭ /n/
ㅁ /m/ㅇ /ŋ/

[编辑] 音韵变化
朝鲜语的音韵变化非常丰富,最常见的变化现象有连读、鼻音化、有气音化、紧音化、浓音化和颚音化五类。
[编辑] 连读现象
当两个单母音可以被连读成已有的复合母音的时候,连读现象就会发生。 쓰어다(ssŭ + ŏda) → 다(ssŏda) 쓰이다(ssŭ i + da) → 다(ssŭida) 가보아다(ka boa + da) → 가다(kabwada) 当前字韵尾後接无声母的字的时候,前字的韵尾变成後字的声母,即连读 불(pul + an) → 부(puran) 각(kak + o) → 가(ka go) 읽시다(il ŭp sida) → 일시다(il gŭp sida) 当韵尾是「ㄹ」、「ㄴ」或「ㅁ」的字後接以「ㅎ」为声母字的时候,後字的声母「ㅎ」不发音,前字的韵尾变成後字的声母,即连读(注:这个现象并不一定发生) 감(kam haeng) → 감(kamaeng) 산 (san ha) → 산(sana) 말다(mal ha da) → 마다(marada) [编辑] 鼻音化现象
当前字韵尾是「ㄱ」、「ㄲ」、「ㅋ」或「ㄺ」 ,後字声母是「ㄹ」、「ㄴ」或「ㅁ」的时候,前字韵尾鼻音化成「ㅇ」。又,後字的「ㄹ」在南韩韩语中读成「ㄴ」。 물관(pak mul gwan) → 물관(pang mul gwan) 는다(kkak nŭnda) → 는다(kkang nŭnda) 는다(il nŭnda) → 는다(ing nŭnda) 当前字韵尾是「ㅂ」、「ㅄ」、「ㄼ」、「ㅍ」或「ㄿ」,後字声母是「ㄹ」、「ㄴ」或「ㅁ」的时候,前字韵尾鼻音化成「ㅁ」。又,後字的「ㄹ」在南韩韩语中读成「ㄴ」。 년(sip nyŏn) → 년(sim nyŏn) 십리(sip ri) → 南韩 니(sim ni)/北韩 리(sim ri) 날(ap nal) → 날(am nal) 매다(kap mae da) → 매다(kam mae da) 当前字韵尾是「ㄷ」、「ㅌ」、「ㅅ」、「ㅆ」、「ㅊ」或「ㅈ」,後字声母是「ㄹ」、「ㄴ」或「ㅁ」的时候,前字韵尾鼻音化成「ㄴ」。又,後字的「ㄹ」在南韩韩语中读成「ㄴ」。 면(mit myŏn) → 면(min myŏn) 물(kkot mul) → 물(kkon mul) 는(it nŭn) → 는(in nŭn) 在复合词语中,当後字的韵母是以"i"或"y"发音开始,而前字韵尾是上述的任何一个的时候,将後字冠以声母「ㄴ」,并按照以上规则鼻音化。(不适用於非复合词语) 십육 (sip yuk) → 심뉵 (sim nyuk)(北韩写作 십륙 ,读音相同) 못 읽다 (mot ik ta) → 몬 닉따 (mon nik ta)(北韩不留空位而写作 못읽다 ,读音相同)(参照以下的浓音化) 옛 이야기 (yet i ya gi) → 옌 니아기 (yen ni ya gi) 在复合词语中,当前字无韵尾,後字声母是「ㄴ」或「ㅁ」的时候,前字添上「ㄴ」作为韵尾;在南韩写法中并加上「ㅅ」示之(北韩不加上)。 비물 (pi mul) → 빈물 (pin mul),南韩写法 빗물 뒤날 (twi nal) → 뒨날 (twin nal),南韩写法 뒷날 由於鼻音化现象亦会在汉字词出现,有不少汉字词的韩语读法,会跟中文里面的读音相差甚远,例如:
淑女 녀 → 녀 慾望 망 → 망 又,在小部分的词语中,会出现相反现象:
会宁(市)회 → 회 [编辑] 有气音化现象
当前字韵尾是「ㄱ」或「ㄺ」,後字声母是「ㅎ」的时候,後字声母变成「ㅋ」。 악(ak hwa) → 아(a k'wa) 밝다(pal hi da) → 발다(pal k'i da) 当前字韵尾是「ㅂ」後字声母是「ㅎ」的时候,後字声母变成「ㅍ」。 섭하다(sŏp sŏp ha da) → 섭서다(sŏp sŏ p'a da) 当前字韵尾是「ㄷ」、「ㅈ」、或「ㅅ」,後字声母是「ㅎ」(히除外)的时候,後字声母变成「ㅌ」。 맏수(mat hyŏng su) → 마수(mat'yŏng su) 하다(mot ha da) → 모다(mo t'a da) [编辑] 浓音化现象
当前字韵尾是无声母音,後字声母是「ㄱ」、「ㄷ」、「ㅂ」、「ㅅ」或「ㅈ」的时候,後字声母浓音化成为「ㄲ」、「ㄸ」、「ㅃ」、「ㅆ」或「ㅉ」。(由於马科恩-赖肖尔转写系统并不把这一类别的浓音声母写成为浓音声母,在这里我们省略拼音) 먹 → 먹 → 역 当一个词语由两个其他词语组成的时候,第二个词的第一个声母浓音化;而且在南韩的韩语中,如果第一个词语的词尾有空位的话,加上「ㅅ」(北韩不加上)。 해 → 해/핻(南韩写成빛) 불 → 불 不完全名词的首个声母有时候浓音化。 선생님 → 선생님 (先生的 + 东西)(漢字詞「先生」指「老師」) 사흘 동안 → 사흘 똥안(三日的 + 时间) 當動詞的語幹韵尾是「ㅁ」或「ㄴ」的时候,语尾的声母浓音化。 심 → 심 → 안 汉字语词语中,第一字韵尾是「ㄹ」,第二字声母是「ㄷ」、「ㅅ」或「ㅈ」的时候,第二字声母浓音化成为「ㄸ」、「ㅆ」或「ㅉ」。 출 (出張) → 출 (七十) → 칠 另外有很多例外的浓音化;这些例外的浓音化在一般朝鲜语字典之中都有注明。 解作「漢字」的时候, 한 → 한도 → 태[编辑] 颚音化现象
当前字韵尾是「ㄷ」或「ㅈ」,後字是「히」的时候,後字变成「치」。 맞다(mat hi da) → 마다(ma ch'i da) 닫다(tat hi da) → 다다(ta ch'i da) 当前字韵尾是「ㄷ」或「ㅌ」,後字是「이」的时候,後字变成「지」或「치」。 곧(kot i) → 고(ko ji) 붙다(put i da) → 부다(pu ch'i da) [编辑] 母音调和
母音调和的概念请参阅母音调和
母音调和是朝鲜语音韵的阿尔泰特徵的表现。但是母音调和在现代朝鲜语里面已经有相当大程度的萎缩,目前这种现象表现在组字、文法上的词尾添加以及固有词三个方面。
朝鲜语根据母音的发音部位将母音分做阳性母音、中性母音和阴性母音(在文法变化的时候,中性母音也被看做阴性母音)两大类。(母音性别的划分请参看本节音素部分的韵母表)
在用韩文字母组字的时候,六个单母音字母(ㅗ,ㅜ,ㅏ,ㅓ,ㅡ,ㅣ)组成母音合体字母1的时候需要遵照「同性相吸」的原则。
注意,这里的母音合体字母并不全部指复合母音字母。比如母音合体字母「ㅐ」就不是复合母音字母,而「ㅝ」却是复合母音字母。 阳(阴)性单母音字母只能跟阳(阴)性单母音字母组合成阳(阴)性的母音合体字母。阳性单母音字母不能跟阴性单母音字母组合成母音合体字母。所以在朝鮮文字中只有阳性母音字母「ㅗ」跟阳性母音字母「ㅏ」或阴性母音字母「ㅜ」跟阴性母音字母「ㅓ」的母音合体字母(ㅘ,ㅝ),没有阴性母音字母「ㅜ」跟阳性母音字母「ㅏ」或阳性母音字母「ㅗ」跟阴性母音字母「ㅓ」组成的母音合体字母。
在组立母音合体字母的时候,中性单母音却可以和阳性单母音或者阴性单母音组合成母音合体字母,比如像阳性母音字母「ㅏ」就可以跟中性母音字母「ㅣ」组成母音合体字母「ㅐ」;阴性母音字母「ㅓ」跟中性母音字母「ㅣ」组成母音合体字母「ㅔ」
在文法上,也需要遵照「同性相吸」的原则添加带有母音的词尾。例如对等阶词尾的两种形式「아요(ayo) / 어요(ŏyo)」就是为此而备的。前者是添加在含有阳性母音动词或形容词(汉字词不在此限)的词干後面,後者则是添加在含有阴性母音动词或形容词的词干後面。
보다(pota) 보 - 아요 / 어요 → 보아요(po-ayo) 두다(tuta) 두 - 아요 / 어요→ 두어요 (tu-ŏyo) 在朝鲜语的固有词汇中也能看到很多母音调和的现象,这种现象表现为多音节词汇中前後音节的母音都是阳性母音或者都是阴性母音。比如바다(海)。
[编辑] 流音现象与头音法则
在阿尔泰语言中,流音「ㄹ(r)」不能出现在词首或句首,人们一般会在流音前添加母音或者将其转换做其他声母,这种现象被称做流音现象。在朝鲜语中,所有的固有词(除了拟声词)的首字都不以流音「ㄹ(r)」做声母,而这种情况在阿尔泰语系的其他语言中也能找到。 所以当韩国人用汉字构词的时候,含有声韵母组合「ㄴ-이(n-i)」以及声母「ㄹ(r)」的汉字也不能出现词首与句首,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转化以後才能出现在词首与句首。这种转换规则的称为头音法则。
(注意:以下规则全部不适用於在北韩使用的朝鲜语,即全部不变化。)
声韵母组合「ㄴ-이(n-i)」的转换
当声母「ㄴ(n)」与「이」或与含有介音「이」的复合母音(包括야,여,유,요,예)组合的时候,声母「ㄴ(n)」脱落。 女 녀 -자(子) → 여자 年 년 -세(歲) → 연세 紐 뉴 -대(帶) → 유대 尿 뇨 -소(素) → 요소 声母「ㄹ」的转换
当含有声母「ㄹ」的汉字在合成词中做首字的时候,声母转换成「ㄴ」。 螺 라 -선(旋) → 나선 勞 로 -동(動) → 노동 漏 루 -락(落) → 누락 拉 랍 -치(致) → 납치 錄 록 -음(音) → 녹음 当声母「ㄹ」与「이」或与含有介音「이」的复合母音(야,여,유,요,예)组合的时候,声母「ㄹ」(转换成「ㄴ」,然後再)脱落。 利 리 -득(得) (→ 니득) → 이득 良 량 -심(心) (→ 냥심) → 양심 旅 려 -권(券) (→ 녀권) → 여권 流 류 -창(暢) (→ 뉴창) → 유창 料 료 -리(理) (→ 뇨리) → 요리 禮 례 -절(節) (→ 녜절) → 예절 当前字无韵尾或者韵尾是「ㄴ」的时候,「렬」、「률」转化成「열」、「율」 비(比) -률(率) → 비율 (以下规则部分适用於在北韩使用的朝鲜语)
声母组合「ㄴㄹ」、「ㄹㄴ」及「ㄴㄴ」的转换
当前字韵尾是「ㄴ」,後字声母是「ㄹ」的时候,或者当前字韵尾是「ㄹ」,後字声母是「ㄴ」的时候,读成「ㄹㄹ」。 연락 (聯絡) (yŏn rak) → 열락 (yŏllak)(北韩: 련락 (ryŏn rak) → 렬락 (ryŏllak)) 실내 (室內) (sil nae) → 실래 (sillae) 当汉字语出现「ㄴㄴ」,而被读成「ㄹㄹ」的时候,南韩韩语里面会将其写成「ㄴㄹ」。 困 곤 -난(難) (kon nan) → 读音 골란 (kollan)/南韩写法 곤란/北韩写法 곤난 漢 한 -나(拏) -산(山) (han na san → 读音 할라산 (hallasan)/南韩写法 한라산/北韩写法 한나산 [编辑] 南北韩之间的语言差异
[编辑] 音韵与字母的差异
虽然「한글」的原义是「大字」的意思,但是朝鲜碍於「한글」的「한」跟「韩国(한국)」的「한」同音而将其改称做「조선글」(朝鮮글)。
除了文字名称上的差别以外,还有字母表顺序上的差别。
字母表子音部分的排列顺序
南韩:ㄱ ㄴ ㄷ ㄹ ㅁ ㅂ ㅊ ㅋ ㅌ ㅍ ㅎ 北朝鲜:ㄱ ㄴ ㄷ ㄹ ㅁ ㅂ ㅅ ㅈ ㅊ ㅋ ㅌ ㅍ ㅎ ㄲ ㄸ ㅃ ㅆ ㅉ 韩国将「ㄲ、ㄸ、ㅃ、ㅆ、ㅉ」这5个紧音字母排列在与它们相对的松音的後面,而朝鲜则将它们重新排列後放在字母「ㅎ」的後面。韩国将不发音的字母「ㅇ」与做韵尾(/ŋ/)的「ㅇ」当作同一个字母,并且只在字母表中出现一次。而朝鲜则仍然保留二十八个字母时期的习惯,将做韵尾(/ŋ/)的「ㅇ」排列在「ㅅ」後,将不发音的字母「ㅇ」排在字母表的最後,所以字母「ㅇ」在字母表中出现了两次。
字母表母音部分的排列顺序
南韩:ㅏ ㅐ ㅑ ㅒ ㅓ ㅔ ㅕ ㅖ ㅗ ㅘ ㅙ ㅚ ㅛ ㅜ ㅝ ㅞ ㅟ ㅠ ㅡ ㅢ ㅣ 北朝鲜:ㅏ ㅑ ㅓ ㅕ ㅗ ㅛ ㅜ ㅠ ㅡ ㅣ ㅐ ㅒㅔ ㅖ ㅚ ㅟ ㅢ ㅘ ㅝ ㅙ ㅞ 韩国根据字母基础音归类的法则排列复合韵母,比如「ㅐ/ae/ ㅑ/ia/ ㅒ/iae/」的基础音是「ㅏ/a/」,所以依序排列到单韵母「ㅏ/a/」的後面,又如「ㅝ ㅞ ㅟ ㅠ」的基础音是「ㅜ」,所以这些字母也依序排列到单韵母「ㅜ」的後面。而朝鲜的排序不遵此规则。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57 发表于: 2010-01-20
(简体中文) 首页改版计划正在讨论及第一阶段投票,现诚邀阁下参与。
(繁體中文) 首頁改版計劃正在討論及第一階段投票,現誠邀閣下參與。

汉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文」重定向至此。關於中文之其他意思,詳見「中文 (消歧義)」。
關於中國語言、文字、口語等,参見汉文、汉字、中国语言、現代標準漢語及漢語方言等。
汉语
使用国家及地区 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緬甸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
使用人數 15億以上(3000萬人作為第二語言)  
排名: 1 (如包括所有方言在内)
語系 汉藏语系
汉语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联合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
澳門
中華民國
新加坡

管理机构: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國語推行委員會
讲华语运动理事会
語言代碼
ISO 639-1: zh
ISO 639-2 chi (B)  zho (T)
ISO 639-3: 分別為
zho – 漢語 (一般)
cdo – 閩東話
cjy – 晋语
cmn – 官话
cpx – 莆仙片
czh – 徽语
czo – 闽中片
dng – 东干话
gan – 赣语
hak – 客家话
hsn – 湘语
mnp – 闽北片
nan – 闽南语
wuu – 吴语
yue – 粤语
lzh – 文言文
och – 上古汉语 (周朝)
ltc – 中古汉语 (唐朝)
注意:本頁包含 Unicode 的 國際音標。
漢語,又称中文、汉文,其他名稱有國文、國语、华文、华语、唐文、中國語,還有唐話、中國話等俗稱[1]。漢語属于汉藏语系分析语,有声调。汉语的文字系统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時也具一定的表音功能。漢語包含書面語以及口語兩部分。古代書面汉语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一般指現代標準漢語。現代漢語方言眾多,某些方言的口語之間差異較大,而書面語相對統一。

目录 [隐藏]
1 定義
1.1 標準漢語
1.2 漢語方言
1.3 文體
2 历史
2.1 上古汉语
2.2 中古汉语
2.3 近代汉语
2.4 现代汉语
3 使用現狀
4 系統
4.1 汉语声调
4.2 汉语书面语
4.3 汉字
4.4 汉语语法
5 汉语的地域分支
5.1 方言与语言
5.2 汉语的分支
5.2.1 官話
5.2.2 吳語
5.2.3 客家話
5.2.4 閩語
5.2.5 粵語
5.2.6 湘语
5.2.7 赣语
5.2.8 其他方言
6 影响
6.1 对其它语言的影响
6.2 受其他語言的影響
7 外部链接
8 參考資料
8.1 註解
8.2 參考字典、词典
8.3 英文資料
9 参见


[编辑] 定義
[编辑] 標準漢語
主条目:標準漢語
一般意義上,“漢語”這個詞,多指現代標準漢語,以北京話为标准语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2]。在非表音情況下,僅指現代白話文的書面語,其他的方言白話文不能作為書面語。中小學中教授漢語的文字、語法、文學等的科目叫語文、中文、國文等,都是中國語文科之謂。中國大陆的語文課,以普通話授課;在香港和澳門以粵語授課而另設普通话課程,或者双语授課;而在台灣則以國語授課。中国大陆之“普通话”、台灣之“國語”、新马地区之“华语”,在某些漢字的取音上是有一定程度的差异的,而且口語讀音也出現不少分野,亦有一些汉字的读音在三者中根本不同。而漢語作為一個語種是普通話以及眾多方言的統稱,包括粵語、吳語、客家話等。

漢語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正式語言之一,亦為當今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語言,也是目前學習人數增長最快的語言。[來源請求]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湾和新加坡,漢語被定為官方語言。很多國家都開始將漢語列為第二外語,加入授課內容。

此条目可能需要进行清理,以符合维基百科的质量标准。(2009年9月1日)
请尽量协助改善这篇条目,详细信息请参见讨论页。

[编辑] 漢語方言
主条目:漢語方言
关于汉语方言的地位,中外学者一致存在争议。因为,按照语言学的观点,若两种话语间不能直接通话,则这两种话语可定义为两种不同的语言;若两者间有或大或小的差别,但可以直接通话,则两者可定义为同一种语言的两种不同方言。有部分西方語言學家或出于拼音文字分类习惯、西方中心论等原因,据此將漢語視爲一個語族,稱為漢語族。而从文字、使用者、政治、文化的统一性的角度来看,大部分中国学者认为汉语是个语言。因此在2007年的国际认证 ISO 639-3 国际语种代号的编制中,直接把汉语分为13种语言,cdo – 闽东语,cjy – 晋语,cmn – 北方话,cpx – 莆仙语,czh – 徽语,czo – 闽中语,gan – 赣语,hak – 客家话,hsn – 湘语,mnp – 闽北语,nan – 闽南语,wuu – 吴语,yue – 粤语。

目前,中國大陸和台湾以現代標準漢語為通用語言。广东、香港與澳門以及不少海外華人多以粵語作為通用語,另外操普通话、客家話、閩南話或其他家乡语言(漢语方言)的人会使用自已的母语作為社區交際通用語言。

[编辑] 文體
汉语作为以表意文字为文字系统的语言,文字高度的统一与规范,现代汉语有统一和规范的语法。但是汉字在表音上面並不直接而確切。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汉字的读音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导致方言发音差异特别大。但是汉语书面语言规范,減少了因為方言差异造成的书面交流障碍。

白话文运动之前所使用的书面语叫做“文言”,是一种以上古汉语所使用的以“雅言”为基础的书面语。在现代汉语的书面语中,雖然文言已经很少使用了,但是在中國大陸、港澳和台灣的中國語文教學中,文言文仍然佔有重要的地位。白话文运动之后所推动的书面汉语通常被称为“白话”,即以北方官話为基础的现代书面语。

文言文在古代的東亞、東南亞國家都是官方行文的標準,而現時東亞國家使用文言文亦可交流,但是這種傳統的語言因為使用者越來越少,而改為使用現代文體,即學習外語來交流。

[编辑] 历史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是至今通用语言时间最长的语言之一。汉语的历史演变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汉语的书写系统——汉字,非表音文字,不能如表音文字那样直接知道同一个字历史上的发音。幸运的是,在汉字(特别是形声字)、诗歌的韵律以及对外国人名的翻译中可以找到有效的信息。因為口語不斷的在演變,表音文字漸漸會隨著時間演變,這也是導致一個文明變成古文明的原因,因為後人非常可能無法明白前人所表達的意思。漢字因為是非表音文字,而且一直是用文言文而不用方言來寫文章,中國人的子孫到現在都可以明白兩千年前孔子所寫的文章。此不可不謂拜文言所賜。

[编辑] 上古汉语
主条目:上古汉语
相传黄帝时中原有“万国”,夏朝时还有三千国,周初分封八百诸侯,而“五方之民,言语不通”(《礼记·王制》)。

上古汉语存在于周朝前期和中期(公元前11世纪到前7世纪),文字记录有青铜器上的刻铭、《诗经》、历史书《书经》以及部分《易经》。

春秋初期,见于记载的诸侯国还有170多个。至战国时期,形成“七雄”,“诸侯力政,不统于王,……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解字·叙》)。

先秦诸子百家在著作中使用被称为“雅言”的共同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述而》)

秦统一天下之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规范了文字,以小篆作为正式官方文字。

重构上古汉语的工作开始于清朝的语言学家。西方的古汉语先锋是瑞典的语言学家高本汉,他主要研究汉字的形式和诗经的韵律。

[编辑] 中古汉语
主条目:中古汉语
这种汉语使用于隋朝、唐朝和宋朝(公元7世纪到10世纪),可以分为《切韵》(公元601年)涉及到的早期以及《广韵》(公元10世纪)所反映的晚期。高本汉把这个阶段称为“古代汉语”。

语言学家已能较自信地重构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这种证据来自几个方面:多样的现代方言、韵书以及对外语的翻译。

正如印欧语系的语言可以由现代印欧语言重构一样,中古汉语也可以由方言重建。另外,中国古代的文学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来总结汉语的语音体系,这些资料仍然是现代语言学家工作的基础。最后,汉语的语音可以从对外国语言的翻译中了解到。

[编辑] 近代汉语
主条目:近代汉语
近代汉语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以早期白话文献为代表的汉语。

[编辑] 现代汉语
主条目:現代標準漢語
现代汉语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语。

[编辑] 使用現狀
世界上大約有 1/5人口以漢語為母語,主要集中在中國。同時在海外華人當中使用。但是要注意的是,漢語方言之間不一定能互通,不同方言的人之間一般人會使用漢語標準語(大陸稱為普通話,台湾稱為國語、东南亚称为华语)來通話。在其他許多地區,也有很多學習者。

[编辑] 系統
[编辑] 汉语声调
汉语的声调,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不断的分化组合。在学术界,通常以“平上去入”四声作为基本声调分类。在平上去入四类的基础上,加上阴,阳,上,下等形容词作为清浊的标记。例如“阴入”,“阳入”,意为“清入声”和“浊入声”。其他以此类推。

汉语声调的变化,是推断古汉语语音的一个重要语音学证据。现存各方言中的声调调类和调值,也是推断此方言保留继承了那一历史时期的古汉语语音的最重要的语音学证据。

古汉语的声调,现在学术界比较倾向于王力的“促舒四调”一说,舒声调有平声,上声,浊声调为长入,短入。

随后在两汉时期,去声大量从“浊上”这一声调中转化出来,被称为“浊上变去”。

在魏晋南北朝期间,汉语四声稳定为“平上去入”四声,但具体清浊调值则尚未研究清楚。此后,“平上去入”四声作为汉语的标准四声规范,一直沿用到宋元时期。

入声通常以-p,-t,-k,为辅音结尾。但在宋代,三种辅音结尾开始界限模糊,出现了混合入声。随后在元代,官话方言逐渐形成,入声在华北等地的官话方言中消亡,原本唸入聲的字,分到了別的音裡面,例如:雪.白等,有時造成詩歌裡平仄分辨錯誤的狀況。但是同时期的南方方言和一些官话方言在南方地区的次级方言,仍然保留了入声。

到了明清,入声消亡的情形在北方地区进一步加剧,并且“平声”逐渐出现了清浊之分,是为“阴平”和“阳平”。到了现代,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大陆地区“普通话”,台湾地区“国语”,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华语”。均没有入声。但是,这三种官方语言的声调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仍然为四声。但是,此“四声”并非中古汉语“四声”。

汉语各方言可从其声调的类别和入声的存在和消亡程度粗略的推断出其保留了哪一时期的古汉语音韵结构。

其中,闽语-p,-t,-k,和模糊入声都有,证明闽语历史上受到不同时期汉语音韵的多次重叠覆盖。粤语中只有-p,-t,-k,没有混合入声,但却保留有极少见的“长入”“短入”之分。可认为是较多的保留了上古并中古汉语音韵,更侧重于中古汉语。

客家话與赣语保留-p,-t,-k,吴语和湘语都只有混合入声。

“官话方言”绝大多数次级方言都没有入声,学术界基本认定“官话方言”形成于宋元之后。

[编辑] 汉语书面语
文言文和白话文都是汉语的书面语。

白话文运动之前所使用的书面语叫做“文言”,是一种以孔子时代所使用的以“雅言”为基础的书面语。白话文运动之后所推动的书面汉语通常被称为“白话”,即以北方官話为基础的现代书面语。在现代汉语的书面语中,文言已经很少使用了。

语言的特点也不是纯粹用时间作标准就可以划分开的,比如宋元人的一些笔记小说,以及后来的一些白话小说,跟现代汉语很相似,但同正式场合使用的文体不同。同样的,就在白话文运动以后,一些官方文书和文艺作品仍然采用文言文文体,另一些作品则介于两者之间。

[编辑] 汉字
主条目:汉字
漢字是漢語書寫的最基本單元,其使用最晚始於商代,歷經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諸般書體變化。秦始皇統一中國,李斯整理小篆,“書同文”的歷史從此開始。儘管漢語方言發音差異很大,但是書寫系統的統一減少了方言差異造成的交流障礙。汉字的书写也不尽相同,所以出现许多异体字,还有历朝历代规定一些避讳的汉字书写(改字,缺笔等),但一般不影响阅读。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將漢字構造規律概括為“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項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轉注、假借則為用字規律,是“用字法”。

三千餘年來,漢字的書寫方式變化不大,使得後人得以閱讀古文而不生窒礙。但近代西方文明進入東亞之後,整個漢字文化圈的各個國家紛紛掀起了學習西方的思潮,許多使用漢字國家即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漢字簡化,甚至還有完全拼音化的嘗試。日文假名的拉丁轉寫方案以及漢語多種拼音方案的出現都是基於這種思想。中國大陸將漢字筆劃參考異體字行書草書加以省簡,於1956年1月28日審訂通過《簡化字總表》,在大陸、馬來西亞及新加坡使用至今。台灣、香港和澳門則一直使用傳統漢字(亦稱正體中文)。

[编辑] 汉语语法
主条目:汉语语法
汉语是一种孤立语,不同于印欧语系的很多具有曲折变化的语言,汉语的词汇只有一种形式而没有诸如复数、词性、词格、时态等曲折变化。

汉语存在用于表达时间的副词(“昨天”、“以后”)以及一些表示不同动作状态的助词。助词也用来表达问句;现代标准汉语中问句的语序与陈述句的语序相同(主—谓—宾结构),只使用末尾的语气助词,例如在普通话中的“吗”,来表达疑问语气。名词的复数形式只在代词及多音节(指人)名词中出现。

因为没有曲折变化,汉语与欧洲语言,如罗曼语族语言相比,语法看似简单。然而,汉语语法中由词序、助词等所构成的句法复杂程度却又大大地超过了以拉丁语为例的曲折性语言。

例如,汉语中存在“体”用于表达不同的时间发生的动作及其状态(目前这种看法存在分歧)。如“了”或“过”常用于表示已经发生的动作,但二者存在差别:第一个是指「完成式」,表示完成某件事,例如“我做完了這項工作”(I've done this work ),另一个却意味着「過去式」表示曾經做過某件事,并不与目前相关,例如“我做過這項工作”(I did this work)。汉语还有一套复杂的系统用于区分方向、可能以及动作是否成功,例如“走”及“走上来”、“打”及“打碎”、“看”及“看不懂”、“找”及“找到”。最后,现代标准汉语的名词与数词连接时通常要求有量词。因此必须说“兩條麵包”(two loaves of bread)而不是“兩麵包”(*two breads)。其中的“條”是一个量词。在汉语中有大量的量词,而且在现代标准汉语中每一个量词都对应一定的名词使用。

此外,漢語文言文中的助詞運用十分的多且複雜。例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孔子)」其中的「乎」便是無意義的語尾助詞,「大去之其不遠矣」的「矣」亦是。

过去认为汉语方言间的语法区别不大,通过近二十年的工作,这个结论受到了挑战[來源請求]。事实上,在文言语法上,各地方言基本无区别。在使用白话文之后,如果依照“普通话”,“国语”和华语所规定的以“北方白话文为语法规范”而书写,各地方言语法也是高度统一的。但是如果严格按照各地方言自身的“白话文”(即口语)来书写的话,将导致相互难以沟通。

目前,将本地方言白话文(口语),而非北方方言白话文作为普遍书写习惯的地区有广东,香港和澳门。粤语白话文在香港和澳门有半官方的书写地位。香港和澳门的普遍正式学校教育,都会教授学生写作标准的汉语文章,合乎现代汉语。要求学生写作文章,不论中国内地、台湾人都能读能明。「口语入文」会被视为书写语误,学生写作表达能力偏低的表现。政府官方文件必以标准现代汉语行文,商界、民間的公文往來亦以现代汉语为主。报章正文(如头版、本地、国际、财经等)大多以现代汉语行文,其他副刊内文,如娱乐、体育等则常以粤语口语入文,可见现代汉语与「口语入文」仍有主次之分。部分香港居民和澳门居民在非正式书写时,会使用粤语白话文,相当多媒体也会使用粤语白话文。

[编辑] 汉语的地域分支
[编辑] 方言与语言
汉语口语在不同地方的分歧是相当大的。从大的范围上说,如北京话、上海话、广州话等完全不能互通,假如將以上三種語言的口語直接記錄成文字,非本地人則根本無法理解;从小的范围上说,汉语(尤其在中国大陆南方)“十里不同音”,浙江、福建甚至出现一个县有十数种不同口音的现象。即使在官話内部,亦因为地域不同而存在口音差异。这种“十里不同音”现象和官话内部的口音差异现象仅仅只表现在口音差异和极个别的语法差异上,口音虽不同但仍然在“同一语言”范畴里面,不至于像北京话、上海话、广州话那样差异已经在语音、语法、词汇各方面都大到语言区分级别。

漢語的書寫文字主要使用漢字,某些汉语分支使用其他书写系统,例如东干语使用西里尔字母的拼音文字,闽南语和客家话各自有使用拉丁字母的白话字。現代漢語白話文是基於標準官話(國語或普通話)的語音和語法的書面語言。由於官話是漢語內部的優勢分支,非官話漢語使用者也長期接受現代漢語白話文教育,能夠使用標準的現代漢語白話文,儘管與他們的母語在語音、詞彙和語法上都不吻合。這種文-言脫離的現象在現代漢語白話文興起之前人民使用文言文時的文-言脫離現象類似。

独立语言与方言的区别划定,除考虑语音上的通话度外,语音上的源流、语法、词汇、书写系统,以及东西方对“由文致语”或“由语致文”的认识差异,甚至涉及使用者的认同感、政治因素。因此,关于汉语是单语还是多语合集的问题,基于语言学特征的不同侧重点,目前中國大陸多數汉语使用者还是认为汉语为单一语言,不同地域的汉语分支是汉语的不同方言。

中国历史上并非没有语言、方言之争。中国部份学者几千年来一直将吴语、闽语、粤语等称作汉语的方言,而另一部份学者则把它们定性为语言。有人引用西汉扬雄所著的《方言》一书以声称粤语为方言,但由於西汉时“言”只能表示“口语”,而非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语言”,因此不足为信。近代以后,西方语言学传入中国。而在西方语言学里,互相之间不能通话的应该被定性为不同是语言(langues)而非不同方言(dialectes))。由於不同汉语言说话者(至少在口语上)通常不能互相通话,於是引起关于吴语、闽语、粤语等是方言还是语言的争论。一些学者为了表明汉语的特殊情况,创造了regionalect或topolect等词,来对译不同汉语言(或曰“汉语的方言”)。(詳見中英對譯)。

总体而言:

在语言学者中,中国大陆的学者较多地使用“方言”一词指称相互有差别的汉语[3],而大陆以外的学者,部分人认为汉语内部只存在方言,部分人则认为汉语内部可分解成多种独立的语言;
在操汉语的非语言学人士中,多数人由于受到汉语词汇、汉字以及中国大陆官方对主流学术观点宣传的影响,都用“方言”来指称相互有差别的汉语。部分人排除民族、文化、政治上的干扰,从纯粹语言学角度研究,主張將漢語視為一個包含一組親屬語言的語族。這種觀點也得到中國國内部分學者的支持[4]。
在一些语言学的中文出版物中,確實存在“汉语语族”或“漢語族”的说法。不过这种说法仅见于诸如介绍汉藏语系的总概中,并没有专门的论文来讨论。事实上,尽管语言学界对汉藏语系的构成有争论,但都同意将汉语定为汉藏语系之下的相当于“语族”的地位。雖然這種分類意見得到一部分語言學家的贊同,但在具體細分上仍然存在尖銳的對立觀點。一種觀點認爲,汉语和汉语语族只是形式上的差别,汉语族只含一个语支即汉语支,汉语支下只含一个语言即汉语;另一種觀點認爲,漢語族下包含若干個語支,各語支下包含若干語種,各語種包含若干方言。

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在其著作《中国音韵学研究》中将朝鲜语、日本语、越南语等其他语言称作汉语的“域外方言”。这是作者在汉语研究的特殊条件下为贯彻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而采用的比拟性质的简便说法,并不意味着作者当真认为这几种语言也属于汉语。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使用或接触过这些语言的人也不会把这些语言当作汉语的方言,尽管这些语言当中存在大量汉语借词。

[编辑] 汉语的分支
主条目:汉语方言
汉语所包含的语言种类问题,在语言学界颇有争议。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汉语只包括汉语一种语言;另一種認為汉语包括闽语、粤语、客语、吴语、赣语、湘语等语言。中国国内的学者多数支持前者,而中国以外尤其西方多数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支持后者。支持后一种观点的人认为汉语不是一种单一的语言,而是一簇相互关联的有親屬關係的不同语言。支持前一种观点的人则将闽语、粤语、客语、吴语、赣语、湘语等列为汉语方言,例如趙元任認為標準語(普通話)是方言,闽语、粤语等也是方言[5]。然而實際上,習慣上所稱的「漢語方言」相互之間或與標準漢語之間無法互通,語言距離往往比歐洲同一語系之下的各種語言之間還要遠。例如一個只會西班牙語的人可能可以使用西班牙語和另一位只會葡萄牙語的人勉強達成溝通,但一個只會粵語的人和一位只會赣语的人對談時,是完全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的。需要注意的是,西方學者之分析的普遍基準為拼音文字,故該觀點之於漢語(以及類似漢語的意音文字)的適用性尚可商榷。

中國國内語言學家根據漢語分支的不同特點,把漢語劃分為傳統的七大方言。在這七大方言內部,仍存在不同的次方言區。有時這些次方言區內的使用者也不能相互理解。在不同的方言區的人的語言意識也有一定的區別。例如,一個使用厦门话的厦门人可能會感到與操海南话的海口人有很多共同點,雖然他們可能在相互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地理上的方言分歧也是很明顯的。在華北官話、西北官話或者西南方話地區,相隔幾百公里的人一般可以相互口頭交流,但某些地区语音和词汇的变化也是很大的;然而在中国南方的许多地区,尤其是山区,較小地理範圍内可能存在相互口語交流困難的方言。擧一個極端的例子,如福建某地,相隔只有十公里的當地居民也許已經不能自如口頭交流了。[來源請求]


汉语方言上古汉语 闽语

闽北语




邵将语







闽东语




闽中语




莆仙语



闽南语
泉漳片
泉州话




漳州话




廈門話




台湾话







潮州话






琼文
雷州话




海南话












中古汉语

晋语



官话
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國語、華語)




东北官话




北京官话




胶辽官话




冀鲁官话




中原官话




兰银官话




江淮官话




西南官话




东干话









吴语
徽语





北部吴语




南部吴语









湘语
新湘语




老湘语






客赣
赣语




客语






粤语
广州话(標準粵語)




台山话




疍家话




勾漏粤语




高阳粤语




广西平话













[编辑] 官話
官话,或称官话方言、北方話等:指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區、湖北大部、四川、重庆、雲南、貴州、湖南北部、江西沿江地區、安徽、江蘇大部所使用的母語方言。官話大致分為華北官話、西北官話、西南官話、江淮官話,华北官话分布在北方东部,以北京話為代表,西北官話分佈在北方西部,以西安話為代表,西南官話分佈在南方西部,以成都話為代表,江淮官話分佈在南方東部,以扬州話為江淮話的代表。上古时期的中原雅音在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后,分化成為中古汉语语音。而现代“官话方言”,主要形成于宋元时期。官话在形成之后,在南北方分别发展,由分化成了南方官話和北方官話,為以後中國各代的官方語言,北方官話至今是現代標準漢語的基礎(中國大陸稱為普通話,臺灣稱為國語)。使用這一方言的人占中國人口的70%。

需要指出的是,“官话方言”,过去曾经称为“北方方言”,并不局限于中国北方。相反,中国西南地区和江淮地区的南方方言也属于官话方言。

官话的明顯特點包括:失落了全部中古入聲,中古漢語中的“-p,-t,-k,-m,-n,-ng”韻尾現在只剩下“-n,-ng”,但出現了大量兒化韻“-r”韻尾。原本連接“i,ü”韻母的“g,k,h”聲母已被顎音化成“j,q,x”聲母。官话話在失去清濁對立的過程中,沒有經過劇烈的聲調分化,但出現了中古平上去入以外的輕聲。因此,官话方言包含了大量的同音字以及相應産生的複合詞。上述現象在其他方言中比較少見。

[编辑] 吳語
主条目:吳語、上海話和蘇州話
吴语,或称吴方言:在中国江蘇南部、安徽南部、上海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使用。典型的吳語以苏州话為代表。其中安徽西南部受贛語影响,浙江南部保留了较多古代百越话特征,以至不能和作为典型吴语的太湖片吴语通话。使用人數大約為總人口的8.4%。這種方言的對清濁輔音的區分是一個很明顯的特點。但吴语保留了中古汉语的模糊入声。

[编辑] 客家話
客家话,或称客语:在中國南方的客家人和絕大多數畲族人中廣泛使用,包括廣東東部、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廣西東南部等地,以梅縣話為代表;此外在臺灣也有相當的操客家話的族群。 雖然是一種南方方言,但客家話是在北方移民南下影響中形成的。客家話因而保留了一些中古中原話的特點。使用客家話的人口大約占總人口的5%。客家方言的特点是平声,上声不分阴阳,但入声,去声分阴阳。

[编辑] 閩語
主条目:閩語
闽语,或称闽方言:在福建、海南、廣東東部、菲律賓、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还有其他海外的一些華人中使用。由於閩語的內部分歧比較大,通常分為閩南方言(以廈門話為代表)、閩北話(以建瓯话为代表)、閩東話(以福州話為代表)、莆仙方言和閩中方言。閩語是所有方言中,唯一不完全與中古漢語韻書存在直接對應的方言,其中以閩南語最具影响。但是,根据现有的语音学研究,闽语的音系相当接近上古汉语的音系。

閩南語(狭义的,即閩台片闽南话)共有“-m,-n,-ng,-p,-t,-k,-ʔ”(貌似問号的國際音標是緊喉音。)在入聲 [-p/-t/-k] 消失之前,先發生‘入声弱化’,[-p/-t/-k] 全部變成 ʔ。山西方言仍保有這種弱化入聲)”七種輔音韻尾。閩南語是漢語中聲調较複雜的方言之一,泉州音有8個聲調(不含轻声),漳州音、厦门音、同安音、台湾音通常有七個声调(不含轻声調、高聲調)。同時,閩南語也是保留中古漢語最完整的方言之一。泉州音和漳州音是其它支系的母语,閩(南)台片的閩南语内部较为一致。广义的闽南方言还包括海南话、潮州话、浙南闽语等,使用閩南語的人口大約為總數的4.2%。

[编辑] 粵語
主条目:粵語、廣州話和粵語白話文
粵语:以廣州話為標準,在廣東、香港、澳門、广西的東部和海外華人中使用,中國的一些少數民族如京族、部份壯族也使用粵語。粵語是漢語眾多分支中聲調最複雜的一種。標準粵語有九個声调,某些方言如勾漏方言、桂南平話方言具有十个声调。粵語完整保留了中古漢語的 -p、-t、-k、-m、-n、-ng 六種輔音韻尾。粤语没有混合入声,可以认为粤语中保留的古汉语成分要早于吴语,但晚于闽语,大約對應隋唐時期的中古漢語。絕大部份漢字都有對應的粵語發音。粵語的口語和社會上普遍使用的現代漢語白話文在詞彙、語法上差別非常大,存在嚴重的文、言脫離現象。粵語有一套自己的書面的白話文表示方式,參見粵語白話文。粵语內部具有多種方言,詳細請參看粵語方言。使用粵语的漢族人口大約為漢族人口總數的5%。海外華人特別是美洲、澳洲華人90%以上都是粵語區移民,普遍使用粵語。

[编辑] 湘语
湘语,或称湘方言:在湖南使用。按是否保留浊声母分类,可分为老湘和新湘兩類,其中浊声母已全部清化的新湘語相对接近西南官话。分别以長沙話(新)及雙峰話(老)為代表,使用者約占總人口的5%。历史上湖南湖北两省受到北方文化的强烈影响,故湘语内部差异比较大。并且有多个时期古汉语语音特征之重叠。

[编辑] 赣语
赣语,或称赣方言:以南昌話為代表,主要用於江西大部、湖南東南部。使用人數約為2.4%。赣方言在音系上与客家方言十分接近,因此学术界有将赣客方言统一归类的提议。

[编辑] 其他方言
下面的幾種方言是否構成獨立的大方言區,現在尚有爭議:

晋语:在山西绝大部分以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等地使用,以太原话为代表,有入声韵—— [-ʔ](這貌似問号的國際音標是緊喉音。在入聲 [-p/-t/-k] 消失之前,先發生‘入声弱化’,[-p/-t/-k] 全部變成 [-ʔ])。其白读系统与官话截然不同。以前(及现在的不少语言学学者)将其归于官话。
平话:在广西的部分地区使用。傳統上將桂南平话归于粤语,近年來有人主張將桂北平话当成孤立的土语存在。
徽語:在安徽南部及赣浙苏部分毗邻地区使用。以前(及现在的部分语言学学者)将其归于吳語。
[编辑] 影响
[编辑] 对其它语言的影响
漢語也曾对其周边的国家的語言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如日語、朝鲜語、越南語中都保留有大量的漢語借词以及漢語书写体系。在新词汇的产生过程中,亦对少数民族语言产生影响。如手机、信号等词被维吾尔语、苗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借用。

[编辑] 受其他語言的影響
在古代,随着佛教的传入,梵文对汉语书面语的语法和词汇产生较大影响,并推动了口语应用文体的发展;后来在民族融合的进程中,蒙古语、滿語等相继与汉语接触,出现了不少词语借用;近代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和製漢語、俄語、英語詞彙大量傳入,語法也日漸受到英語等歐洲語言影響,形成了所谓歐化中文现象,这既部分适应了当代语言使用的需要,同时历来也招致民间和学术界不少尖锐的批评。目前汉语仍不断受到全球各种语言的复杂影响。

[编辑] 外部链接
[ 世界汉语学习者组织]
Cantonese Help Sheets 粤语教程
Chinese Characters Dictionary 支持日语、韩语、粤语等。
Online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汉语远程学院教学网(中国国家汉办、华东师大合办)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註解
^ 傳統華人社會習慣稱之為「漢語」,中國以外尚有各種稱呼,本文一律以漢族慣稱「漢語」來表示。國際環境時,也會常用中文。其他稱呼僅限特定人群使用,請參見相關條目。
^ 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一九五六年二月二十日)
^ 使用「方言」一詞,是中國大陸語言學界的慣例(事實上,大陸研究漢語內部差異的學科就叫「漢語方言學」),並不代表此詞的使用者一定贊同「方言論」。
^ 参见李敬忠《语言演变论》,广州出版社,1994。ISBN 7-80592-204-7
^ 語言學家趙元任在1980年曾說:「在學術上講,標準語也是方言,普通所謂的方言也是方言,標準語也是方言的一種」。
[编辑] 參考字典、词典
新華字典
現代漢語詞典
國語大字典
BitEx中文(在线汉语词典)
汉典(在线汉语字典)
[编辑] 英文資料
Hannas, William. C. 1997. Asia's Orthographic Dilemm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ISBN 0-8248-1892-X (paperback); ISBN 0-8248-1842-3 (hardcover)
DeFrancis, John(德范克). 1990. The Chinese Language: Fact and Fantas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ISBN 0-8248-1068-6
[编辑] 参见
汉语族

顯示▼隱藏▲查 • 論 • 編漢語

顯示▼隱藏▲ 漢語分支

大類群 官話 东北 · 华北 · 胶辽 · 冀鲁 · 中原 · 兰银 · 江淮 · 西南 · 台湾 · 東干

吳語 宣州 · 太湖 · 台州 · 甌江 · 處衢

湘語 長益 · 婁邵 · 吉淑

贛語 昌靖 · 宜瀏 · 吉茶 · 撫廣 · 鷹弋 · 大通 · 耒資 · 洞綏 · 懷嶽

客家話 寧龍 · 于桂 · 銅鼓 · 粵台 · 粵中 · 粵北 · 東江 · 汀州 · 詔安

粵語 粵海 · 莞寶 · 羅廣 · 四邑 · 高陽 · 吳化 · 邕潯 · 儋州 · 邁話 · 蜑家 · 勾漏 · 平話 · 欽廉

閩語 閩南 · 閩東 · 閩北 · 閩中 · 莆仙 · 瓊文

晉語 并州 · 呂梁 · 上黨 · 五臺 · 張呼 · 大包 · 志延 · 邯新


有爭議 徽語 · 平話 · 東江本地話

未歸類 粵北土話 · 湘南土話 · 瓦鄉話

標準語 現代標準漢語(國語 / 普通話) · 標準粤語(廣州話)



顯示▼隱藏▲ 書寫系統

書寫類型 语素文字 字體 漢字(繁体字 · 簡化字 · 方言字)

文體 文言文 · 現代漢語白話文(繁体中文 · 簡體中文) · 粵語白話文


表音文字 字母 拉丁字母 · 西里爾字母 · 阿拉伯字母

文體 白話字 · 東干文 · 小儿经


其他 女書




顯示▼隱藏▲ 語言研究

漢語音韻學 古代漢語(上古音系 · 中古音系 · 近古音系)

古語構擬 先秦 · 漢代 · 晉代 · 隋唐 · 五代 · 宋代 · 元代 · 明清 · 現代

語言研究 文字 · 詞彙 · 語法 · 訓詁



顯示▼隱藏▲查 • 論 • 編 聯合國官方語言

阿拉伯语 · 汉语 · 英语 · 法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周代
前1000年–前200年 (古代标准音栏) 上古汉语
雅言 秦晋语 齐语 楚语
秦晋语 粤语 燕赵语 巴蜀语 楚语 吴语
秦汉时代
前200年–200年 雅言 秦晋语 粤语 燕赵语 巴蜀语 齐语 楚语 吴语 闽语
魏晋时代
200年–600年 雅言 秦晋语 粤语 燕赵语 巴蜀语 灭绝 楚语 吴语 闽语
隋唐时代
600年–900年 切韵(隋) 中原话 赣语 粤语 灭绝 巴蜀语 灭绝 楚语 吴语 闽语
唐韵(唐)
两宋时代
900年–1276年 广韵(北宋) 中原话 赣语 客家话 粤语 灭绝 巴蜀语 灭绝 湘语 吴语 闽语
平水韵(南宋)
元代
1276年–1368年 中原音韵(元) 北方话 赣语 客家话 粤语 灭绝 巴蜀语 灭绝 湘语 吴语 闽语
明清时代
1300年–1900年 洪武正韵(明) 北方话 晋语 赣语 客家话 粤语 灭绝 灭绝 灭绝 湘语 越语 徽语 客家话
京音(清)

注:古代标准音栏 切韵、唐韵、广韵、平水韵、洪武正韵都是兼顾南北的,而中原音韵和京音都是北方话。故灰色表示兼顾南北,红色表示北方话。

来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1%89%E8%AF%AD
5个分类: 自2009年9月需要清理的条目 | 汉语 | 漢藏語系 | 中国语言 | 世界之最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58 发表于: 2010-01-20
汉语方言

闽南语

泉漳片

泉州话


漳州话


廈門話


台湾话



潮州话


琼文

雷州话


海南话




中古汉语


晋语

官话

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國語、華語)


东北官话


北京官话


胶辽官话


冀鲁官话


中原官话


兰银官话


江淮官话


西南官话


东干话



吴语

徽语



北部吴语


南部吴语



湘语

新湘语


老湘语


客赣

赣语


客语


粤语

广州话(標準粵語)


台山话


疍家话


勾漏粤语


高阳粤语


广西平话




汉语族
顯示▼隱藏▲
[backcolor=transparent]    
漢語
顯示▼隱藏▲
 
漢語分支
大類群
官話东北 · 华北 · 胶辽 · 冀鲁 · 中原 · 兰银 · 江淮 · 西南 · 台湾 · 東干
吳語宣州 · 太湖 · 台州 · 甌江 · 處衢
湘語長益 · 婁邵 · 吉淑
贛語昌靖 · 宜瀏 · 吉茶 · 撫廣 · 鷹弋 · 大通 · 耒資 · 洞綏 · 懷嶽
客家話寧龍 · 于桂 · 銅鼓 · 粵台 · 粵中 · 粵北 · 東江 · 汀州 · 詔安
粵語粵海 · 莞寶 · 羅廣 · 四邑 · 高陽 · 吳化 · 邕潯 · 儋州 · 邁話 · 蜑家 · 勾漏 · 平話 · 欽廉
閩語閩南 · 閩東 · 閩北 · 閩中 · 莆仙 · 瓊文
晉語并州 · 呂梁 · 上黨 · 五臺 · 張呼 · 大包 · 志延 · 邯新
有爭議徽語 · 平話 · 東江本地話
未歸類粵北土話 · 湘南土話 · 瓦鄉話
標準語現代標準漢語(國語 / 普通話) · 標準粤語(廣州話
顯示▼隱藏▲
 
書寫系統
書寫類型
语素文字[table=100%]
字體漢字繁体字 · 簡化字 · 方言字
文體文言文 · 現代漢語白話文繁体中文 · 簡體中文 · 粵語白話文
表音文字
字母拉丁字母 · 西里爾字母 · 阿拉伯字母
文體白話字 · 東干文 · 小儿经
其他女書
顯示▼隱藏▲
 
語言研究
漢語音韻學古代漢語上古音系 · 中古音系 · 近古音系
古語構擬先秦 · 漢代 · 晉代 · 隋唐 · 五代 · 宋代 · 元代 · 明清 · 現代
語言研究文字 · 詞彙 · 語法 · 訓詁
[/td][/tr][/table]
顯示▼隱藏▲
[backcolor=transparent]    
聯合國官方語言
阿拉伯语 · 汉语 · 英语 · 法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周代
前1000年前200年
(古代标准音栏)上古汉语
雅言秦晋语齐语楚语
秦晋语粤语燕赵语巴蜀语楚语吴语
秦汉时代
前200年200年
雅言秦晋语粤语燕赵语巴蜀语齐语楚语吴语闽语
魏晋时代
200年600年
雅言秦晋语粤语燕赵语巴蜀语灭绝楚语吴语闽语
隋唐时代
600年900年
切韵(隋)中原话赣语粤语灭绝巴蜀语灭绝楚语吴语闽语
唐韵(唐)
两宋时代
900年1276年
广韵(北宋)中原话赣语客家话粤语灭绝巴蜀语灭绝湘语吴语闽语
平水韵(南宋)
元代
1276年1368年
中原音韵(元)北方话赣语客家话粤语灭绝巴蜀语灭绝湘语吴语闽语
明清时代
1300年1900年
洪武正韵(明)北方话晋语赣语客家话粤语灭绝灭绝灭绝湘语越语徽语客家话
京音(清)

注:古代标准音栏 切韵、唐韵、广韵、平水韵、洪武正韵都是兼顾南北的,而中原音韵和京音都是北方话。故灰色表示兼顾南北,红色表示北方话。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59 发表于: 2010-01-20
(简体中文) 首页改版计划正在讨论及第一阶段投票,现诚邀阁下参与。
(繁體中文) 首頁改版計劃正在討論及第一階段投票,現誠邀閣下參與。

闽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闽语
闽语方言
使用国家及地区 中国大陆福建省除闽西以外的绝大部分地区;浙江、广东、海南的部分地区,其它省份的个别地区,台湾、香港、东南亚,以及其它华人地区
使用人数  
语系 汉藏语系
汉语族
  闽语
语言代码
ISO 639-1: zh
ISO 639-2 chi (B)  zho (T)
ISO 639-3: 分别为
nan – 闽南语
cdo – 闽东语
mnp – 闽北语
czo – 闽中语
cpx – 莆仙话  


闽语在中国大陆及台湾的分布范围
注意:本页包含 Unicode 的 国际音标。
闽语,或称闽方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内的一个语支,其保存许多古汉语的特色,同时也有不少古闽越语的遗留。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两地大部分地区,以及广东、海南、浙江的些许地区。1955年在语言学分类上可将闽语作为一个语支,下分闽南、闽北两语,1963年则合而为一,下分闽南、闽东、闽北、闽中、莆仙五种方言。传统的“汉语七大方言”理论中,闽语被看作是“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

闽语北起浙南,沿海南下经福建省、广东省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又跨海至海南、台湾,复因移民关系,东南亚地区华人也多操闽语,尤以闽南语(含潮汕话)为大多数。

但东南亚华人所称福建话都是指闽南语当中的闽台片,而台湾话的意思亦是相当于福建话,同属闽台片。

目录 [隐藏]
1 分支
2 特色
3 通行地域
3.1 福建
3.2 台湾
3.3 广东
3.4 海南
3.5 浙江
3.6 海外
4 差异
5 参考


[编辑] 分支
因其内部复杂,只有大面积的调查,搜集大量语料,才能更好说明闽语的特点,提出分区的依据以及研究其历史演变和迁徙。闽语支内部差异巨大,各语言基本无法相互通话。通常分作五片;有些学者将其视为不同语言:

闽南语,以厦门话(或闽台片、台湾腔)为代表,狭义的台湾话。潮州话也属闽南话。
闽东语,以福州话为代表;
闽北话,以建瓯话为代表;
闽中话,以永安话为代表;
莆仙话,分布在莆田和仙游、福州市的福清南部、永泰部分地区。
海南话,分布在海南、雷州。
[编辑] 特色
闽语虽然内部差异性大,主要表现在音韵方面,却仍有不少彼此相通之处,例如词汇的使用就颇为一致[来源请求]。

各闽语分支大多拥有大量的文白异读、频繁的连音变调,并且皆无唇齿咬合发声的唇齿音 f(亦有部分观点认为,在闽东语的南片福清话中和北片的福安话南部,是存在 [f] 这个音素的[来源请求]),此类字白读多读为双唇音(重唇 p, b)。

多将中古的知组(知 [ʈ]、彻 [ʈʰ]、澄 [ɖ])读为端组(端 [t]、透 [tʰ]、定 [d])。例如“茶”/cha/ 读 /teh/,“陈”/chan/ 读 /tan/。

闽音的这些特性,体现了汉语古无轻唇音以及古无舌上音等诸多特点。

[编辑] 通行地域
闽语主要通行于中国的福建、广东、海南、和浙江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以及台湾及欧美各地零星分布,使用人口约4000万。

[编辑] 福建
福建有54个县市使用闽语,占全省面积的3/4:福州、闽侯、长乐、福清、平潭、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古田、屏南、宁德、霞浦、周宁、寿宁、福安、柘荣、福鼎、莆田、仙游、厦门、金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龙岩、漳平、大田、尤溪、永安、三明、沙县、建瓯、南平(城关除外)、建阳、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

[编辑] 台湾
台湾的21个县市使用闽语方言的族群,约占人口的3/4以上。部分语言已融入日语用法(如:打火机)。

[编辑] 广东
广东潮汕地区有12个县市使用闽语,占全省面积的1/3:汕头、潮州、澄海、饶平、南澳、揭阳、揭西、普宁、惠来、潮阳、汕尾、海丰、陆丰,以及惠东、丰顺、大埔的一部分。另外,雷州半岛有5个县市使用闽语:湛江、遂溪、廉江、雷州、徐闻。

此外,主要通行粤语的中山、阳江、电白也有部分地区说闽语。

[编辑] 海南
海南有14个县市使用闽语: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崖县、琼中、屯昌、定安、澄迈、昌江、东方(少数民族地区除外)。

[编辑] 浙江
泰顺、苍南、洞头、玉环、平阳西部、舟山群岛普陀、嵊泗部分地区也说闽语。

此外,江西的玉山、铅山、上饶、广丰的部份地方,广西的桂平、北流的部份地方,江苏宜兴、溧阳的部份地方,也有人说闽语。

[编辑] 海外
在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泰国、缅甸)、美国等各国的华人社区中,闽语是主要的汉语方言之一。

[编辑] 差异
闽中、北山区,向来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有的甚至仅相隔一山便无法对谈。通常越往沿海地区移动,随着交通的便利和受普通话影响,口语的互通程度就越高,当中又以闽南语的内部一致性最高。

闽南地区的漳州、泉州、厦门,和台湾、东南亚的闽南语可以彼此沟通,与粤东的潮汕话(为闽南语分支)也能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并且使用人口众多加上分布广泛,也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一支闽语。

福州话不仅在福州(福州十邑)、海外(东南亚、日本、美国、台湾)福州人社区之间可以顺利沟通,与邻近的宁德话也有一定程度相近,但与闽南语无法互相沟通。

[编辑] 参考
显示▼隐藏▲查 • 论 • 编中国语言

汉藏语系 汉语 官话(东干语 · 晋语) · 吴语(徽语) · 粤语(平话) · 湘语 · 赣语 · 客家话 · 闽语(闽东语 · 闽南语 · 闽北语 · 闽中语 · 莆仙语)

缅彝语群 阿昌语 · 哈尼语 · 基诺语 · 拉祜语 · 傈僳语 · 纳西语 · 怒苏语 · 柔若语 · 桑孔语 · 彝语(北 · 东 · 南 · 西 · 中 · 东南) · 载瓦语

藏语群 白马语 · 仓洛语 · 门巴语 · 藏语(卫藏 · 康巴 · 安多)

羌语支 尔苏语 · 贵琼语 · 木雅语 · 纳木义语 · 普米语 · 羌语 · 却域语 · 史兴语 · 扎坝语

嘉绒语支 尔龚语 · 嘉绒语 · 拉坞戎语

其他 阿侬语 · 白语 · 僜语(达让语 · 格曼语) · 独龙语(独龙江 · 怒江) · 景颇语 · 珞巴语(崩尼-博嘎尔语 · 崩如语 · 苏龙语 · 义都语) · 土家语


侗台语系 台语支 布依语 · 傣语(版纳 · 德宏 · 红金 · 金平) · 壮语

侗水语支 标话 · 侗语 · 锦语 · 拉珈语 · 毛南语 · 莫语 · 仫佬语 · 水语 · 佯僙语

其他 布央语 · 村语 · 仡佬语 · 拉基语 · 黎语 · 临高语 · 普标语


苗瑶语系 巴哼语 · 布努语 · 炯奈语 · 勉语(瑶语支)  · 苗语 · 畲语 · 优诺语

南亚语系 布朗语 · 德昂语 · 佤语 · 京语(越南语) · 莽语 · 俫语 · 布甘话 · 克蔑话 · 宽话

南岛语系 回辉话 · 其他南岛语言

阿尔泰语系 突厥语族 哈萨克语 · 吉尔吉斯语 · 撒拉语 · 鞑靼语 · 维吾尔语 · 乌兹别克语 · 西部裕固语

蒙古语族 保安语 · 达斡尔语 · 东部裕固语 · 东乡语 · 蒙古语 · 土族语 · 康家语

满-通古斯语族 鄂伦春语 · 鄂温克语 · 赫哲语 · 满语 · 锡伯语


印欧语系 俄语 · 色勒库尔语 · 瓦罕语

孤立语言 朝鲜语

显示▼隐藏▲查 • 论 • 编汉语

显示▼隐藏▲ 汉语分支

大类群 官话 东北 · 华北 · 胶辽 · 冀鲁 · 中原 · 兰银 · 江淮 · 西南 · 台湾 · 东干

吴语 宣州 · 太湖 · 台州 · 瓯江 · 处衢

湘语 长益 · 娄邵 · 吉淑

赣语 昌靖 · 宜浏 · 吉茶 · 抚广 · 鹰弋 · 大通 · 耒资 · 洞绥 · 怀岳

客家话 宁龙 · 于桂 · 铜鼓 · 粤台 · 粤中 · 粤北 · 东江 · 汀州 · 诏安

粤语 粤海 · 莞宝 · 罗广 · 四邑 · 高阳 · 吴化 · 邕浔 · 儋州 · 迈话 · 蛋家 · 勾漏 · 平话 · 钦廉

闽语 闽南 · 闽东 · 闽北 · 闽中 · 莆仙 · 琼文

晋语 并州 · 吕梁 · 上党 · 五台 · 张呼 · 大包 · 志延 · 邯新


有争议 徽语 · 平话 · 东江本地话

未归类 粤北土话 · 湘南土话 · 瓦乡话

标准语 现代标准汉语(国语 / 普通话) · 标准粤语(广州话)



显示▼隐藏▲ 书写系统

书写类型 语素文字 字体 汉字(繁体字 · 简化字 · 方言字)

文体 文言文 · 现代汉语白话文(繁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粤语白话文


表音文字 字母 拉丁字母 · 西里尔字母 · 阿拉伯字母

文体 白话字 · 东干文 · 小儿经


其他 女书




显示▼隐藏▲ 语言研究

汉语音韵学 古代汉语(上古音系 · 中古音系 · 近古音系)

古语构拟 先秦 · 汉代 · 晋代 · 隋唐 · 五代 · 宋代 · 元代 · 明清 · 现代

语言研究 文字 · 词汇 · 语法 · 训诂



显示▼隐藏▲查 • 论 • 编闽语

闽东 侯官 福州 · 福清 · 屏南

福宁 福安 · 霞浦 · 福鼎 · 宁德

蛮讲 泰顺


闽南 泉漳 厦门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潮汕 潮州 · 汕头

大田 大田


闽北 建瓯 · 建阳

邵将 邵武 · 将乐 · 光泽 · 顺昌

闽中 三明 · 永安 · 沙县

莆仙 莆田 · 仙游

琼文 府城 海口 · 定安 · 澄迈 · 屯昌

文昌 文昌 · 琼海

万宁 万宁 · 陵水

崖县 崖县

昌感 昌江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cn/%E9%97%BD%E8%AF%AD
3个分类: 闽语 | 福建语言 | 浙江语言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