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
声母- 最重要的特征是中古全浊声母仍保留浊音音位,比如“冻”、“痛”、“洞”的声母分别[t]、[tʰ]、[d](普通话“洞”的声母清化为[t]),北部吴语尽管全浊声母在起首或单念时通常清化,即清音浊流,只在词或语句中维持浊音,在南部吴语中浊音的表现形式一般为浊音浊流。吴语中的浊音声母基本保留了中古汉语的特点,个数为8到11个,所以吴语的声母个数是汉语方言中最多的,一般为30个左右,而声母最少的闽南话仅为16 个,粤语17个。
- 清塞音爆破性较其它汉语强。
- 疑母洪细皆读鼻音(疑泥细音混同)。如上海“鳄”[ŋʱoʔ2]≠“恶”[ʔoʔ5],“艺”[ɳʱi113]]≠“异”[ʱji113]。
- 见系声母(见溪群,广义包括疑影晓匣)有文白异读,分别念舌面音与舌根音(或喉音)。如上海“家”[ʨia52]文/[ka52]白、“颜”[ɦiɪ113]文/[ŋʱɛ113]白、“樱”[ʔiŋ52]文/[ʔã52]白、“孝”[ɕiɔ335]文/[hɔ335]白、“学”[ʱjaʔ2]文/[ʱoʔ2]白。
- 微母有文白异读——[v高元音/ʱw低元音]和[mʱ]。如上海“物”[vəʔ2]文/[mʱəʔ2]白;“网”[ʱwɑŋ113]文/[mʱɑŋ113]白。
- 奉母部分有文白异读——[v]和。如上海“凤”[voŋ113]文/[boŋ113]白(凤仙)、“肥”[vi113]文/[bi113]白(肥皂)。
- 日母有文白异读——[z~ʑ]和[nʱ~ɳʱ]。如上海“日”[zəʔ2]文/[ɳʱiɪʔ2]白、“人”[zən113]文/[ɳʱin113]白。
- “鸟”字声母有文白异读——上海[ʔɳiɔ335]文/[tiɔ335]白,白读合古音“都了切”。
- 泥来母不混(南方只有吴语、部份客家话和部份粤语完全区分泥来母),“弄”字依古音“卢贡切”读来母上海[lʱoŋ113]。
- 边、鼻音[l]、[m]、[n]、[ɳ]、[ŋ]均分为清浊两套,分别与阴阳声调相配,可视为清浊对立的一部分。
韵母
- 吴语是以单元音为主体的方言。普通话中,ai,ei,ao,ou等都是双元音韵母,发音的时候声音拖得很长,而且口部很松,而吴语恰好相反,一般来说,对应普通话ai,ei,ao,ou的音,在吴语中分别是ɛ/ø,e,ɔ,o,都是单元音,并且发音的时候口形是比较紧的。
- 介音[j]、[w]、[ɥ]发音短促,具有辅音性(金衢片金华地区例外)。
- 咸、山摄见系一、二等不同韵,如上海“官”[kwø52]≠“关”[kwɛ52](杭州话除外)。
- 梗摄二等白读跟梗摄三、四等、曾摄不混,如上海“撑”[ʦʰã335]≠“称”[ʦʰəŋ335]。
- “打”上海[tã335]字韵母同“冷”上海[lʱã113],合古音“德冷切”。
- “大”口语大多读“唐佐切”,如上海[du113]。
- 绝大多数地区保留入声韵(除东瓯片、金衢片金华地区外,均收喉塞音[ʔ])。
- 边、鼻音[l]、[m]、[n/ɳ]、[ŋ]能自成音节,并分为阴阳(清浊)两套。
声调
- 单字调
- 吴语大多有七八个声调(中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各因声母清浊分为阴阳,部分地区阳上并入阳去,如苏州)。
- 上海进一步将阳平并入阳上去(阳舒统一),阴上并入阴去,所以只有五个声调(阴平、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 北吴苏沪嘉小片的吴江市与嘉兴府(部分),除了声母清浊影响分调外,清声母的送气与否也构成分调条件,如次阴平(清送气)与全阴平(清不送气)不同。吴江市的各个乡镇分调格局各异,有十到十二个声调(与壮侗语言的十五调格局原理类似)。
- 在八声调具全的地点(如绍兴),古浊上字不混入阳去,仍归阳上(汉语族仅有吴、粤两分支的阳上同阳去有严格区别,其余汉语分支皆不同程度地有“浊上归去”现象)。
连读调
- 吴语具有汉语中独一无二的广式连续变调系统。形象地说,吴语在被讲的时候,一句话,或者一个短语,只有第一个字是保持了其原本的声调,后面的字,根据第一个字的声调(甚至在不少时候,首字也要发生声调变化),以及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改变了声调的高低和走向,称作变调。这种变调是广泛存在的,即变调可能超越了句子、短语或者词汇等语音单位 而存在,所以称为广式连续变调。同时,这种变调是有倾向性的,即将原先不平整的声调,变成平整的,而且同时以词、短语为单位,加强了词里面的字,或者短语 里面的字之间的联系关系,使得看上去像一个整体(想象一下英语中的单词,或者多个单词、词根形成的新单词),所以又被非正式地称为连读变调。
- 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连在一起时,构成一个连读单位,其中每一音节(字)的声调往往不同于该音节(字)单念时的声调。
- 吴语的连读变调现象为汉语族内最丰富的。
- 如同吴江全清与次清之间分调,从吴语部分地点(如苏州)的连读调规律中,可以看出吴语历史上也有全浊与次浊分调的痕迹。这些痕迹是现时的单字调所不能显示的。
上海话拉丁化方案
声母部分
说明: 零声母[ˀ、ʱ]法式和钱式都依清浊情况分两套,在前者为清音。阮式、汤式和简式不分。汤式[ʱ]、[h]都以h表示。
鼻音、边音(m、[size=+0]n、[size=+0]l、ŋ、ȵ)声母,法吴和钱式都依清浊情况分两套,在前者为清音。如:法吴为[size=+0]mh/m;钱式为[size=+0]m/mh,其他类推。阮式、汤式不分。
韵母部分 说明:阮式方案针对新派上海话,而其他方案针对中派上海话。
吴语拉丁式注音法
《上海吴语拉丁式注音法》被网友习惯地称作“法吴”。这套方案,是在网上方言保护运动的发起人“上海闲话abc”于2001年提出的“法式吴语拼音草案”基础上,吸收不少网友的意见,尤其是Hisahara,Key等,于2003 正名定型为“吴语拉丁式注音法”。 “上海吴语拉丁式注音法”有不少拼写形式和法语的拼写是一致的,但是没有一个拼写是法语特有的,和英语的拼写也不冲突。网友们还是习惯称其为“法吴”。该方案对上海人开发母语优势,掌握法语发音也确实有帮助。
第一本网上上海话字典《上海闲话abc》2001年(新浪网)和之后的《上海吴语手册》采用该方案;ZXC于2003年开发成功的第一个吴语拼音输入法也采用该方案。《输入法在线 Sino Input Method Online》也是目前为止拼写最简短,输入效率最高的方案。
该方案也是第一套和目前为止,唯一个不需要使用特殊符号,能标出吴语四声八调结构和上海话联读变调的吴语拼音方案。
不同于现有的,包括大量出现在“吴语注音法”之后的,其它吴语拼音方案。该方案是建立在国际拉丁字母转写和拉丁字母诸语国际拼写习惯上的。其它有,汉语拼音为基础的方案,国际音标为基础的方案,和解放前传教士们设计的,单一英语拼写习惯和单一法语拼写习惯的方案。(注:国际音标和国际拼写、转写习惯并不完全一致。比如,有网友依据国际音标设计的c[ɕ], tc[ʨ], tch[ʨʰ],接近国际音标,但是x[ɕ]、ci[ʨ]、ch[ʨʰ]却是符合国际拼写、转写习惯的。)
由于吴语自身的语音特点,吴语拼音注定有三大特点:
1,元音组合表示单元音,
2,-n表示鼻化,
3,清音不加符号是不送气音。
这三点,正是法语拼写特点,既不可能是英语的,也不可能是德语的。
子音:
1,b/b/,d/d/,dz/dz/,z/z/,v/v/,m/m/,n/n/,l/l/,f/f/ 读音和英语、法语类似拼写一致。
2,dj/dʒ/读音和英语、法语dj拼写一致。
3,g总是发硬音/ɡ/,s/s/不发/z/。
4,p/p/,t/t/,k/k/是不送气清音,相当法语、西班牙语的这些音。
5,Ci/ʧ/相当意大利语的ci,比如:c在ciao,cicerone中,不送气。
6,h/h/ 发音同英语、德语的喉音h。注意普通话的 h/x/ 有点不同。
7,-h在清音后面表示送气,ph/ph/, th/th/, kh/kh/, ch/ʧh/,ch等于英语(t)ch,/ph/,/th/,/kh/, 相当英语的p,t,k。
8,-h在非塞音性质的浊音后面表示清化,涉及:lh/ʔl/, nh/ʔn/, mh/ʔm/, vh/ʔʋ/, zh/ʔz/。
4,r/ɦ/是h相应的浊音,像法语、荷兰语和德语的小舌浊擦音r/ʁ/。
5,gn/ɲ/等于法语、意大利语的gn,其清化音拼写是kn/ʔɲ/。
6,tz/ts/是不送气音tz(ts),ts/tsh/是送气音ts(tz),这是沿用国语罗马字的用法。
7,x/ʃ/等于葡萄牙语、巴斯克语、普通话的x/ʃ/,也可写作sh。
8,j/ʒ/等于法语、葡萄牙语的j。但是j在非重读音节中,有时候会变成德语的j/j/、英、法语的y。比如:谢谢jaja,第二个音节时常会变成ya/jɑ/。使用j声母的词汇,在口语中有些会读若英语j/ʤ/,比如:爱情ejin正常读/ɛʒiɪɲ/,但是有读/ɛʒʤiɪɲ/,也有读/ɛʒʤiɪɲ/的。
9,w/w/,y/j/(y除非在s,z后充当元音)都是浊音性质的半元音,不充当介音,当辅音看待。相应的清音半元音声母声母是i/i/,u/u/。
10,隔音符号’/ʔ/,用在联拼情况下,在会产生歧义的时候。比如:a,e,o,i,u五个元音字母前。Y、W当作子音看待,其之前不需要使用隔音。此外,ng、nh、mh等声母,因为el的关系,el之后是h声母,等情况下也要使用’。在q字母或在-之后,隔音’ 可以省略。
隔音举例:孙囡senneu读sen+neu,山南seneu读se +neu,身安sen’eu读sen+eu(广用式联读,第二个音节失去声调),审案sên-eu读sên +-eû(窄用式联读,第二个音节不失去声调)。
11,联拼符号 -,仅用在“窄用式”联读的语义停顿处,在广用式、窄用式两读的情况下,则按照“广用式”处理。
元音:
1,开音节中五大元音:a/ɑ/, o/ɔ/, e/ɛ/, i/i/, u/ɯ/, 和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日语、蒙古语、藏语中五大元音相一致。
2,O/ɔ/是开口o。是波兰语、荷兰语、蒙古语、藏语的O,也是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的字母o,比较接近日语、西班牙语的o。比国语的o,开口略大些。
3,E在开音节中和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日语、西班牙语的e基本一致。国语ie, üe中的o。e在闭音节中,读音相当法语字母哑音e/ə/,涉及: en/əɲ/是e 的鼻化音,eq/əʔ/是e的促音,el/əl/是e加上l。
4,u是扁唇型的u/ɯ/,通常察觉不到它和圆唇/u/,即国语u,法语的ou/u/的区别;但在i, y, j, dj, x, ch, gn之后,由于i的省略,u发音相当法语、荷兰语的u/y/,国语和德语的ü/y/。
5,ü相当法语的u/y/,但是有由于ü使用不便,尤其不可能加上声调符号,所以代之用iu。相应的iuq,iun分别等于üq,ün。在y, dj, j, ch, x, gn之后i可被省略。
6,eu/ø/ 等于法语、荷兰语的eu/ø/,和德语正规拼写bleu, banlieue中的eu。比如:上海话“团deu”=法语deux/ø/,“安eu”=法语eux/ø/,“般peu”=法语peu/pø/。
7,au(oo) 音标/ʊ/或/o/,等于法语au/o/。比如:“哑”=法语au/o/,疤=法语Pau/po/,爬=法语bau/bo/。au/ʊ/是介于/u/、/o/之间的元音,明显比日语、西班牙语的/o/,甚至比国语的o开口小,现年轻人的发音已经相当接近/u/,或拼作oo。
8,oe音标/ɘ⁻/或/ɤ⁺/,是个偏后的半高扁唇单元音。西洋人听来比较像法语œil中oe/œ/,或德语goetz(götze) 中的oe/œ/。中国人听来也与英语toe中的oe/əʊ/相像。比如:上海话的“头”≈英语doe,“齁”≈英语 hoe,“否”≈英语foe,“浮”≈英语voe。
9,-y/ɿ/仅仅出现在s,z(包括tz, ts, dz)后面,相当国语的si,日语的su,与波兰语的y相像,可以当作不发音。-y是当年的国语罗马字的用法。
尾音:
1,n/~/或/ɲ/和法语一样,表示一个鼻化元音。比如:an/Ã/, on/ɔ̃/等于法语的an、on像国语的ang,ong,in/iɪɲ/、en/əɲ/是介于国语in、ing 和en、eng间的音素,iun/yɪɲ/类似ün。
2,-q/ʔ/喉音k,近似阿拉伯语、希伯来语、蒙古语的-q;只是在韵母后,也可以认为是标注一个短音。涉及Aq/Aʔ/, eq/əʔ/, oq/ɔʔ/, iq/iɪʔ/,iuq(üq) /yɪʔ/,分别是a,e,o,i,iu(ü)的短音,其中e是央元音/ə/。
3,-l,只有el/əɫ/一种形式,类似国语的erㄦ。
声调:
1,单字调:
上海话名义上有六个或五个调,实际上只有两个对立声调。因为声调取决于声母和韵母。只是在韵母不是短音的时候,可以有平声和去声两种可能,入声则必须是短音韵母。 所以,只是对去声标调。在最后一个元音字母上标上法语的长音符号^表示,或者在后一个元音字母后加一个-r或者-h表示。 由于现在上海话声调作用有限,联拼时候只需标出重读音节,即第一个音节和-之后的第一个音节。详见下文。重读音节,用西班牙语重音符号´,表示去声以外的声调(平声、入声),也可以不标;非重读音节可以不标调。
2,联读变调:
上海话联读变调分为两类: 广用式:使用范围较广,一般是结构紧密的词汇。这种情况下,只有第一个音节的声调能够体现出来,之后的音节声调体现不出来。有两种节奏组:如果,第一个音节是平声(阴平)声,整个单词呈现降调;否则整个音节呈现升调。这样,拼写时候将各音节按先后连接起来,必要的时候使用’作为隔音符号。除了第一个音节之外,其它音节可以不标声调。
窄用式:使用范围较窄,是结构较松散的词汇,可以理解为两个词,也有两个节奏组。这样,第二个节奏组的第一个音节的声调也是体现出来的。 比如:“礼拜三lihpa-se”和“礼拜四lihpa-syh”的“三se”和 “四syh”声调是体现出来的。 联拼的时候,在语义停顿处用-作为联拼符号,并省略掉隔音符号’。由于,许多窄用式的词汇也可以用广用式,这样按照广用式处理。 关于广用式、窄用式举个例子。比如:广用式“炒面tsohmi”,是名词,一种食品;窄用式“炒面tsoh-mih”是动词,动宾结构。尽管两个字单字调是一样的,但联读声调不一样。
吴语拼音的拓展 《上海吴语拉丁式注音法》,也为其它吴方言注音实实在在留有拓展空间,并非只是自称“兼容”。
zh/ʔz/表示清化和通音化的/z/,适用于杭州、衢州等地的方言。
tz, ts, dz, s, z后加r可以表示苏州书县、无锡地区类似国语翘舌音的声母。
ou/əɯ/表示类似国语的ou双元音,苏州等地的“我”的韵母,该组韵母在上海话中读u,相当法语ou读/u/。
ei/e/、ai/ε/,ae/æ/可以表示不同开口程度的前扁唇元音,适用苏州话等。
-y,可以细分为-yi和-yu,使用与苏南地区的“诗syi”“书syu”对立。
eun/ø˜/,用于绍兴等地的“干keun”的韵母。
声调上,对于上海以外,上去声分流的方言,后一元音字母上加¯或加h表示上声,加^或加r表示去声。可以满足四声八调的所有吴方言。至于,有一些方言点,阴上声根据声母送气与否调形不同者,阴上声可合用一个调号。 等等。
声母 韵母 声调 exemple.
- 阴平inbin: mhen 闷ʔməɲ⁵³
- 阴去inchî: mhehn猛ʔməɲ³⁴
- 阳平yanbin: men门məɲ¹³
- 阳去yanchî: mehn 问 məɲ¹³。
常用词汇 联读节奏 上海话里,在一个多音节的词组里,正常只有第一个音节保留其声调,之后的音节失去本调附着于第一个音节;除非被隔音符号 « - »分开的词汇里。隔音符号之后的音节,重新开启一个节奏组。声调节奏组,见下表。
吴语拼音输入法下载:
http://input.foruto.com/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