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876阅读
  • 481回复

13 压码看电影学习法系列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外语字母表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40 发表于: 2010-01-20
佤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佤语wbm、wbm是佤族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按照传统的中国语言学分类,佤语属于佤-德昂语支;而根据《民族语》的分类,佤语属于北孟-高棉语支德昂语支旗下的佤语支。佤语原来有巴饶克(Parauk,prk)、佤和阿佤3个方言,但《民族语》认为巴饶克语跟佤语地位平等,同属佤语支旗下的佤亚语支;而佤亚语支与布朗亚语支及Lawa亚语支合组成为佤语支。

佤语原来没有文字,现时的文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75年为中国的佤族人创制的拉丁字母拼音文字。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41 发表于: 2010-01-20
京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京语可以指:

狭义上,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京族间使用的语言(其与越南语的关系类似中国朝鲜语与朝鲜语的关系)。由于在中国该民族被称为“京族”,因此其语言常被称其为“京语”。实际上它是与越南境内京族使用的越南语存在少量地区差异的同一种语言。本条将对此项详述。
广义上,世界各地京民族(亦称为“越族”)间使用的语言,即越南语。具体请参照越南语。




--------------------------------------------------------------------------------

京语是越南语的一种变体,为中国京族人(不含20世纪刚移民来的,如在台越南人)使用的越南语变体[1]。注:京族自迁入中国后,其语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3],但和越南人可以对话交流。

目录 [隐藏]
1 与越南语的差异
1.1 语音方面
1.2 词汇方面
1.2.1 借词
1.2.1.1 越南语借法语,京语借汉语
1.2.1.2 均借汉词
1.3 语法方面
1.3.1 语序方面
1.3.2 人称代词
1.3.3 副词、虚词
2 参考文献


[编辑] 与越南语的差异
[编辑] 语音方面
[编辑] 词汇方面
如绵羊、野芭蕉、花生等词。

[编辑] 借词
[编辑] 越南语借法语,京语借汉语
[编辑] 均借汉词
越南语(越南境内)和京语都使用以汉越音为基础的汉越词。
京语词汇中来自粤语的音译词(被视为外来语的一种)的比例较大。(请参考越南语#词汇)
[编辑] 语法方面
[编辑] 语序方面
[编辑] 人称代词
[编辑] 副词、虚词
[编辑] 参考文献
^ (简体中文)京族简介.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2007年10月4日).于2008年8月2日查阅.
^ 韦, 树关(2006年2月20日).中国京语的变异.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于2008年12月5日查阅.  
^ 王, 绍辉.略论广西京族语与汉语及越南语的交流现状.东南亚纵横:64-68.于2008年12月5日查阅.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42 发表于: 2010-01-20
越南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依據方針,本條目已獲半保護。
請参閱页面保护方针及保护日志以获取更多信息。如果您不能修改此條目,您可以请求修改、在讨论页提出修改提议、申请解除保护、登录或创建账号。

注意:本页面或章节含有Unicode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新版用字:「㗂、𡦂」。如果您的系统不支持,有关字符将会错误显示成空格、问号或者方格等。参见Wikipedia:Unicode扩展汉字。
越南語
Tiếng Việt
使用国家及地区 越南、美國、加拿大、法國、柬埔寨、台灣、中國大陸  
区域: 東南亞
使用人數 7.0–7.3千萬人為母語
總數超過8.0千萬  
排名: 13–17(母語,與韓語、泰盧固語、馬拉地語、泰米爾語排名接近)
語系 南亞語系(有爭議,但這是較主流的觀點)
孟-高棉語族
  越-芒語支
   越南語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越南
管理机构: 越南社会科学院语言学研究所(Viện Ngôn ngữ học, Viện Khoa học xã hội Việt Nam。院言語學,院科學社會越南。)
語言代碼
ISO 639-1: vi
ISO 639-2 vie
ISO 639-3: vie  

注意:本頁包含 Unicode 的 國際音標。
越南語(越:Tiếng Việt/㗂越)又稱越語(越:Việt Ngữ/越語)、京語(越:Tiếng Kinh/㗂京)、國語(越:Quốc Ngữ/國語),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現在已經很少使用的前法國殖民地名稱安南語(越:Tiếng An Nam/㗂安南)。

越南語是越南的國語,有85至90%的越南人將之作為母語,另外居住在海外三百萬越僑、住在中國廣西的京族亦使用越南語。歷史上,越南語曾使用漢字與喃字表記,現代則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添加若干個新字母及聲調符號的國語字(越:Chữ Quốc Ngữ/𡦂國語)書寫。

目录 [隐藏]
1 歷史
2 越南歷史上的語言表記法
2.1 概要
2.2 三種文書系統
3 譜系分類
4 方言
5 音韻
6 漢越音
6.1 越南語漢字音的分類
7 詞彙
7.1 固有詞(純越詞)
7.2 漢越詞
7.3 外來語
7.4 混種詞
8 文法
9 越南語國語字
10 字母表
11 腳注
12 參見
13 外部連結


歷史
東南亞大部分國家的語言受印度文化影響較大,而越南語卻與朝鮮語、日語一樣自古受到漢字文化的深遠影響。在中國自公元一世紀至十世紀的統治下,越南語引入龐大的漢字詞匯,其發音(漢越音)類似古漢語中古音,但其語法承襲了大量高棉語的特色,雖然與中文一樣並無時態及動詞變化,亦同為聲調語言,但其詞序恰恰與中文相反置,情況近似泰語。


圖片的越南文寫的是「我說越南語」;第一行是用國語字寫的越南文,第二行是用漢喃混寫的越南文。三個有下劃線的字為喃字。早期的時候,越南人並沒有為自己的語言發明適合的書寫系統。大約從東漢開始,漢字(越南人稱之為「儒字」)開始有系統和大規模的傳入越南。到了越南陳朝以後,漢字已經成為越南政府以及民間的主要文字,此時大量的漢字著作開始出現,最著名的就是15世紀編撰的《大越史記全書》。值得注意是,這些以漢字寫成的文章基本上並不按照越南語的文法規則書寫,也不採用越南語的辭彙,而是純粹的用古漢語的文法寫成。故此,這些漢字著作是漢文著作,而与当时的越南语口语有很大差异。

由于越南口语与汉语不同,文言文无法准确纪录越南本民族语言(与古代朝鲜、越南一样,书面使用文言文,但民间的口语是本民族语言),在漢字在越南的逐渐傳播开后,一些人開始嘗試以漢字作為基礎,以創造新的文字來紀錄越南本民族语言,這些字就是喃字(越:Chữ Nôm/𡦂喃)。大約在8世紀的時候喃字開始出現,13世紀的時候,越南文人開始用喃字進行文學創作。此間最著名的文學作品莫過於阮攸(Nguyễn Du)19世紀寫成的《金雲翹傳》(Truyện Kiều)。越南上層社會由於有很濃厚的「尊漢」思想,一直很排斥這種文字,國家教育機關也沒有將它作為正式文字看待,也沒有對它進行整理規範的工作。儘管此間的胡朝(1400年-1407年)或者是西山阮朝富春朝廷(1788年-1802年)政權之統治者曾經重視喃字,並且將其提升到國家文書用字的地位。

現在的越南語使用拉丁字母書寫,叫做國語字(Chữ Quốc Ngữ)。它是由17世紀到越南的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大·羅德(法语:Alexandre de Rhodes,越南文: A-Lịch-Sơn Đắc-Lộ),1591年-1660年)根據先前傳教士的拼寫原則的基礎上整合而成。在19世紀法國佔領越南時期,這種書寫體系流行起來,並於20世紀全面開始使用。

越南歷史上的語言表記法
概要
越南古典文書多用古漢語文言文寫成、字典裡的單詞有70%以上為漢越詞(越:từ Hán Việt/詞漢越),近代以前多使用漢字以及本民族發明的文字喃字,正式文書一般由完全使用漢字的文言文作成、普通文書一般使用漢字和喃字混合使用的越南文作成。1919年越南科舉廢止、1945年阮朝滅亡以及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成立促使漢字和喃字的使用逐漸減少。

取而代之的是17世紀基督教會傳教士發明的、法國殖民地化政策極力普及的使用羅馬字表記的「國語字」(越:Chữ Quốc Ngữ/𡦂國語)。殖民地時期國語字被法國殖民者稱之為的「法國人的禮物」的「文明化」的象徵,獨立運動推進以後、民族主義者認為漢字和喃字具有不便性和非効率性,國語字成為了獨立後的越南語的正式表記法,一般越南國民都毫無異議地把國語字作為正式標記法。

三種文書系統
歷史上,越南共出現過三種文書系統,包括:

漢文(文言文)
漢喃文
國語字文
漢文(越:Hán Văn/漢文)是越南封建时代官方的主要採用的文書系统,貴族、知识分子也多使用汉文写作。汉文(文言文)也是古代東亞諸國的共通文書系統,在中國、韓國、日本也同樣被使用。然而,它完全由漢字組成,與越南本民族的越南語差異較大,在書面上與越南人的口語上難以達到統一。

隨著希望書面表達本民族語言的意識的提升,喃字最晚在13世紀被發明。喃字的出現,完成了越南語書面文同口語的統一,表記越南語的漢喃文也因此出現。漢喃文的出現,加快了越南國語文學的發展,很多優秀的文章也多也漢喃文,如,15世紀的阮廌,他的很多漢喃詩歌至今仍被人們欣賞。越南文學在18世紀迎來了一個高峰,涌現了阮攸的漢喃文著作《金雲翹傳》以及胡春香的漢喃詩等。由于是用漢喃文寫作的,便于越南人理解記憶,這些文學作品在越南民間以口頭的形式廣泛流傳(DeFrancis 1977:44-46)。

另一方面,表記越南本民族語言的漢喃文出現以後,官方的正式文書仍然多沿用漢文。其中的一個例外是胡朝(1400年—1407年)時,漢文被暫時廢止,官方啟用漢喃文。然而,由于后來的越南第三次北屬時代的到來,漢喃文的官方地位被終止。黎朝時,漢喃文成為了社會異見的首選傳播媒介,黎朝政府因此在1663年、1718年和1760年頒文禁止漢喃文的使用。漢喃文最后一次被越南官方采用是在西山朝(1788年—1802年)。但在後來的阮朝,漢喃文的官方地位再次被終止。阮朝(1802年—1945年)的初代帝王嘉隆帝阮福映在成為皇帝以前曾支持過喃字和漢喃文的使用,但他掌權後即開始采用漢文(Hannas 1997:83-84)。

19世紀下半葉以來,法國殖民者開始禁止阮朝官方文書漢文(文言文)的使用,并廢除了1915年以及1918年至1919年的科舉考試。漢字、漢文地位的降低,也導致了與漢字關系緊密的喃字的地位下降(DeFrancis 1977:179)。在20世紀上半葉,喃字和漢喃文逐漸沒落,而法國殖民者推行的拼音化文字國語字和國語字文開始標準化并在越南通行。

譜系分類
越南語的語系歸屬尚未確定。現在被廣泛接受的觀點是屬南亞語系的孟-高棉語族,如施密特根據越南語與孟語跟高棉語有大量同源的基本詞彙,且語法結構基本相同來判定,部份中國學者從越南語的底層入手,發現越南語和佤族語言同源來判定等。另一些語言學者則認為越南語是一種孤立語言。

20世紀語言學界的另一種觀點是認為越南語屬於漢藏語系或壯侗語系,如馬伯樂根據越南語音節有固定聲調,單音節詞佔大多數,以及詞序和虛詞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來判定。這種觀點現在已不再流行,不過中國大陸圖書館學常用的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仍把越南語相關書籍編入漢藏語系相關書籍之下[1]。

由於越南語的語系歸屬問題備受爭議,姑且暫時認為它算是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系、南亞語系此三種語系所融合而成的混合語。最近具有民族主義傾向的越南語言學家認為還是應該列入壯侗語系,因為列入南亞語系的孟-高棉語族,如同跟歷史上曾經是世仇的柬埔寨人所說的高棉語(也稱柬埔寨語)竟是相同來源,實在難以接受。

方言
越南語方言種類比較簡單,大致分做3類。三者間的差異主要在音韻和詞彙上,文法上的差異非常小。

方言名稱 地区 舊名
北部方言 河内、海防等地 東京方言
北中方言 乂安(荣、清章)、清化、广平、河静 上安南方言
中部方言 順化、广南 上安南方言
南部方言 胡志明市、湄公河三角洲 交趾支那方言

現代越南語的發音以河內腔(北方方言)為標準。但是不少的海外越僑說的是西貢(南方方言)腔的越南語。海外的越南語媒體多數都用西貢腔廣播。河內腔跟西貢腔主要差別是在聲調和捲舌音上。

在河內腔中,後面3組的字母並沒有發音上的差別:TR=CH=/c/、D=R=GI=/z/、S=X=/s/。但是在西貢腔中,R, S, TR 需要捲舌,CH, GI, X 沒有捲舌。而且西貢腔將 D 唸做半元音/j/。

捲舌音 平舌音 半元音 現代標準音
TR CH  TR=CH=[c]
R GI D R=GI=D=[z]
S X  S=X=[s]

在聲調上,西貢腔將跌聲(陽上)歸併到問聲(陰上)。所以,西貢腔的越南語只有5個聲調。

音韻
主条目:越南語音系
越南語和漢語類似,構詞絕大多數以單音節(或稱字)為單位。和多數漢語言以及壯泰語言一樣,越南語的音節可由聲母、介音、韻母、韻尾、聲調五部份構成。

漢越音
由於越南語引入了大量的漢語詞彙,所以漢字的古漢語發音在越南語中保留得很好,多數聲母都得到了保留,特別是區分了舌根鼻音聲母 ng(疑母)、喻母跟零聲母的漢字。比如「魚」唸 ngư,「俞」唸 du ,「於」唸 ư。當然部分聲母出現了變異,比如「西」唸 tây,「民」唸 dân。

越南語的漢字音韻尾出現了4個變異,但是卻沒有影響到它對漢字韻尾保留的完整性。古漢語韻尾收 n、m、p、t 的漢字在越南語中依然收 n、m、p、t。例如:判 phán、帆 phàm、法 pháp、發 phát。

古漢語尾韻收ng的漢字在越南語中分化成 ng、nh 兩個韻尾,具體的分化規則是韻母是洪音(a、o、ơ、u、ư)的時候,韻尾是 ng(例如:空 không、光 quang、濃 nùng);韻母是細音(唸/ɛ/時的a、i、e)的時候,韻尾是 nh(京 kinh、生 sinh、成 thành)。

在原漢字文化圈國家中,越南、日本跟韓國在引入漢語詞彙的時候都不同程度的保留了漢字的古漢語發音,但是唯獨越南語引入漢音的時候,連聲調都一併保留(這固然是因為越南語有聲調,但日語、韓語沒聲調的關係)。雖然越南語將古漢語的兩個入聲調歸入了兩個去聲調(銳聲跟重聲)中,但是還是完整重現「平上去入分陰陽」的8個聲調,因為入聲字帶有 p、t、ch、c 韻尾,非常容易同去聲字分別開來。

越南語漢字音的分類
從傳入時間和越化程度等方面看,漢越詞的發音可分為標準漢越音、古漢越音和越化漢越音等三類。

大多數漢越詞發音為標準漢越音,這些詞被稱為標準漢越詞或純漢越詞。
另有部分漢越詞由于傳入越南的時間較早,其讀音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國唐代以前的音韻,這種讀音叫做「古漢越音」,使用古漢越音的詞匯被稱為“古漢越詞”。例如:
mùi ← 味
buông ← 放
múa ← 舞
muộn ← 晚
cởi ← 解
khoe ← 夸
還有少部分漢越詞,由于自古受越南語口語的影響產生音变,使得它們原有的漢字讀音也隨之改變而更符合越南語語音特點,這種讀音叫做「越化漢越音」,使用越化漢越音的詞彙被稱為“越化漢越詞”。如:
gần ← 近
giường ← 床
vá ← 補
关于越化汉越词的数量至今还没有正确的统计数字,但其数量也远不如汉越词的数量多。

詞彙

橙色的為純越語素,綠色的為漢越語素。越南語是一種單音節語言,幾乎每個音都至少有一個涵義,故而跟漢語一樣,可以很自由的組合新詞彙表達新概念。例如「đã」有「已經」的意思,而「rồi」是「完成」的意思,兩者組成新詞「đã rồi」的意思就是「已經完成」;再如「định」是漢字「定」,它跟「đã 」組成新詞「đã định」,意思就是「已經確定,已經定下來,既定,原來就定下來了」的意思。

越南語的詞彙相當豐富,与韓語和日本语一樣都是漢字詞(漢越詞)非常豐富的語言,所以根据詞彙的來源,越南語的詞彙可以被分做下面四种:

固有詞(純越詞)
固有詞(越:Từ thuần Việt/詞純越*?)是越南語本身就有的詞彙,這些词汇多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動、名词,比如動詞「đi(去)」、 名詞「cơm(飯)」等;以及一些具象的名詞,比如「cây(樹)」、「nước(水)」等。

在原漢字文化圈的語言中,日語跟韓語至今依然並用著兩套數詞(固有數詞跟漢語數詞),並且大量的數字概念的表達方式都已漢化。而越南語沒有完全采用漢語數詞,一到千的數詞依然有自己固有的表達方式,僅有少量的數字概念的表達方式漢化,「triệu(百萬)」就是漢字數詞「兆」【參見:越南語數字】。

漢越詞
漢越詞(越:Từ Hán Việt/詞漢越*?)是越南語中自古漢語派生出的詞匯,即越南語的漢字詞。越南語中漢越詞的數量非常多,其比重不低於60%。在這些漢字詞中,比較少的單音節漢字詞被直接當作詞彙來用,例如:học(學)、tại(在);多數的單音節漢字詞都被當作構詞的部件來使用,像上面提到的「đã định」即是。

有相當大量的漢越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一致,比如:
lịch sử(歷史)、định nghĩa(定義)、phong phú(豐富)、điều hoà(調和)、thời sự(時事)。

漢越詞中也存在大量與現代漢語使用相同的漢字,但意義相異的漢越詞,如:
phương tiện(方便):在越南語中的意思是「手法」、「手段」。
văn phòng(文房):在越南語中的意思是「辦公室」、「寫字樓」。
phương phi(芳菲):在越南語中的意思是“豐滿”。
phong lưu(風流):在越南語中的意思是“富足”、“富裕”。
越南語中亦存在大量越南自制漢越詞,其特點類似日語中的“和製漢語”這些詞匯由古漢語語素構成,可以直接用漢字寫出,但漢語中並無這些詞彙,如:
bệnh cảm(病感):感冒。
khẩu trang(口裝):口罩
外來語
外來語(越:Từ ngoại lai/詞外來*?)是越南語中由古漢語以外的語言傳入的詞匯。其主要來自近現代的法語、英语詞匯,也有少量来本國少數民族語言或其他语言的。 由於曾經是法國的殖民地,法語的辭彙也自然流入了越南語中,比如 「ga」(火車站)就是來自法語的「gare」。

混種詞
混種詞是以上三种词的混合型。如:

vôi hoá/񠏸化 - 鈣化 (「vôi」為固有語素“鈣”,「hoá」為漢越語素“化”)
ôm kế - 歐姆表、歐姆計 (「ôm」為外來語素“歐姆”,「kế」為漢越語素的“計”)
nhà băng - 銀行 (「nhà」為固有語素“家、房”,「băng」為外來語素“銀行”)
ngày sinh/𣈗生 - 生日 (「ngày」為固有(純越)語素“日、天”,「sinh」為漢越語素“生”)
trưởng ga - 火車站長 (「trưởng」為漢越語素“長”,「ga」為法語外來語素“火車站”)
文法
越南語是孤立語,動詞沒有型態變化,名詞既沒有文法上的性別跟數的形式,也沒有文法上格的變化,形容詞也不需要跟被修飾的名詞保持文法上的性、數、格上的一致。文句內的詞通過詞序來表達文法作用,所以詞序對越南語非常的重要,更改了詞的排序也就更改了句子的意思。這跟漢語一樣。越南語的文句機構是:主語-謂語-賓語(SVO)。

跟多數東南亞語言(泰語、寮語、馬來語等)一樣,越南語也是形容詞後置的語言。所以「越南語」就不是「 Việt(越)Nam(南)Tiếng(語)」,而是「 Tiếng Việt Nam」;「京族的正式語言」就應該寫成 「ngôn ngữ(言語)chính thức(正式)của[屬於、的]dân tộc(民族)Kinh(京)」。

不同的虛詞表達不同的意思。đã(已經)、đang(當, 正當, 正在)、sẽ(將要)是三個不同的虛詞,它們各有自己的涵義,添加在動詞的前面就表達出動詞進行的三種不同狀況:viết(寫)、đã viết(已經寫)、đang viết(正在寫)、sẽ viết(將要寫)。

越南語國語字
主条目:越南語字母
1527年,葡萄牙的天主教傳教士來到越南,他們創製了用於轉寫紀錄越南語的羅馬字,這種文字最初只是用在教學及傳教上。後來,來自法國跟義大利的傳教士也開始用羅馬字紀錄越南語,但是不同國家的傳教士有不同的拼音規則,而修改整合的工作也同時進行着。

17世紀,法籍傳教士亞歷山大·羅德用他自己創製的越南羅馬字出版了《越葡拉字典》(Từ điển Việt-Bồ-La,字典越葡拉),這標誌着越南語羅馬字記音系統修改整合的階段性成功以及越南國語字的誕生。

目前越南語字母使用除 F(f)、J(j)、W(w)、Z(z)之外的22個拉丁字母以及 Ă(ă)、Â(â)、Đ(đ)、Ê(ê)、Ô(ô)、Ơ(ơ)、Ư(ư)7個變化字母。元音字母通過上加或下添符號來表達聲調種類,國語字用了5個符號表達6個聲調(有一個聲調沒用符號):(以a為例)à、ả、ã、á、ạ。在書寫的時候,按照音節隔寫,外來語雙音節的詞彙或音譯詞用短橫連接每個音節,比如:Ra-đi-ô(radio)。


越葡拉字典內頁現代國語字的複合字母中,仍可見得傳教士母語文字的殘跡:

NH 來自葡萄牙語
GI、GH 來自義大利語
TR 來自法語
PH 來自葡萄牙語
近年,由於越南修改放寬了聲調符號的標註規則(主要涉及介音上標註聲調符號的規則),而海外越僑並沒有接受修改後的新規則,所以今天越南越南語跟海外越南語在聲調符號的標註上產生了差異,但是這些差異絲毫不影響到閱讀理解,而且人們一般也不容易察覺。比如:「文化」今天在越南的拼寫是 văn hoá,而越僑的標註方式(也是修訂規則以前的標註方式)是 văn hóa。

字母表
主条目:越南語字母
越南语字母
A a Ă ă Â â B b C c D d Đ đ E e Ê ê G g H h I i K k L l M m
N n O o Ô ô Ơ ơ P p Q q R r S s T t U u Ư ư V v X x Y y    

腳注



參見
帮助:越南語
京语
越南語音系
越南語字母(國語字)
漢越詞
古漢越語
喃字
儒字
VISCII越南語字符集
VIQR越南語輸入法
外部連結
維基百科有此種語言版本:
   越南语维基百科相關的维基共享资源:
越南语 使用Google自动将越南语翻译成简体中文
使用Google自动将越南语翻译成繁体中文
漢喃同源辭
網路漢越字典
線上漢越字典
在线越英、英越、越法、法越、越汉、汉越字典
VDict: Vietnamese online dictionaries
VietDic
喃字遺產保存會
蔣為文:〈越南「去殖民化」與「去中國化」的語言政策〉
蔣為文:〈台灣白話字hām越南羅馬字ê文字方案比較〉
蔣為文:〈越南文學發展史kap伊對台灣文學ê啟示〉
蔣為文:《牽手學台語‧越南語——台語kap越南語發音入門》
The Free Vietnamese Dictionary Project
Nom look-up
Lexicon of Vietnamese words borrowed from French by Jubinell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43 发表于: 2010-01-20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44 发表于: 2010-01-20
语言系属分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语系图语言系属分类是指根据语言的发展和演变、直接而明显的关联,对语言进行归类的方法。 语言系属分类主要依据语言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之间某些对应关系,把具有相似的语言归于同一类语群,这种语群称为同族语言即“语族”;按“语族”之间的某些对应关系,又归在一起,这类同类语族称为同系语言即“语系”。

现今全世界现存的语言接近7000种,根据系属分类的方法,将语言分为若干个语群,每个语群中的语言可以直接或间接反应语言分化与进化,而同类语群的语言是由一个祖语(母语言)演变而来的。语言系属分类法采取“祖语”作为前缀,其分支链接下来,图标图表类似一个系谱表。

一般只对自然语言进行系属分类,而不考虑人工语言。

在中文的语境里,对世界诸语言的分类,有“语系”、语系下面的“语族”,较大语族下面衍生出语言支系(或简称“语支”),最后就是具体语言,最多达到四个层次。但实际上,语言的分支比这往往更复杂,所以有时亦因利乘便的把分类再细分为“亚语族”、“亚语支”等分类。有人提出在语族和语支之间增设“语群”,在语支和语言之间增设“语组”或“语团”。

目录 [隐藏]
1 不同的系属分类方法
1.1 以母语使用人口排列
1.2 以语言种类多少排列
2 参看
3 外部链接

[编辑] 不同的系属分类方法
主条目:语系列表
[编辑] 以母语使用人口排列
1.印欧语系(欧洲、北美洲大部份地区、西南亚到南亚)
2.汉藏语系(东亚)
3.尼日尔-刚果语系(撒哈拉以南非洲)
4.亚非语系,旧称闪含语系(北非到非洲之角、西南亚)
5.南岛语系(大洋洲、马达加斯加、东南亚)
6.达罗毗荼语系(南亚)
7.阿尔泰语系(中亚,有争议,有说法为突厥语族和日本语系分别为第7和第8位)
8.南亚语系(东南亚)
9.壮侗语系(东南亚)
10.乌拉尔语系(北亚到北欧)
[编辑] 以语言种类多少排列
以《民族语:全世界的语言》“Ethnologue”分类,种类最多的15个语系如下:

1.尼日尔-刚果语系(1,514种语言)
2.南岛语系(1,268种语言)
3.跨新几内亚语系(564种语言)(种类有争议)
4.汉藏语系(449种语言)
5.印欧语系(439种语言)
6.亚非语系,旧称闪含语系(375种语言)
7.尼罗-撒哈拉语系(204种语言)
8.帕马-恩永甘语系(178种语言)(种类有争议)
9.奥托-曼格语系(174种语言)(数量有争议,Lyle Campbell认为只有27种)
10.南亚语系(169种语言)
11.塞皮克-拉穆语系(100种语言)(种类有争议)
12.壮侗语系(76种语言)
13.图皮语系(76种语言)
14.达罗毗荼语系(73种语言)
15.玛雅语系(69种语言)
[编辑] 参看
语系列表
人工语言
语言列表
语言的类型分类
[编辑] 外部链接
Ethnologue:世界主要语系列表及介绍
显示▼隐藏▲查 • 论 • 编语言系属分类

非洲和西南亚洲的语系 亚非语系 柏柏尔语族 · 乍得语族 · 埃及语族 · 闪米特语族 · 库希特语族 · 奥摩语族

尼日尔-刚果语系 大西洋-刚果语族 · 曼德语族 · 科尔多凡语族

其他 尼罗-撒哈拉语系 · 科依桑语系


欧洲和北亚、西亚、南亚的语系 印欧语系 安纳托利亚语族 • 印度-伊朗语族 • 希腊语 • 亚美尼亚语 • 阿尔巴尼亚语 •
意大利语族 • 日耳曼语族 • 凯尔特语族 • 波罗的语族 • 斯拉夫语族 • 吐火罗语

阿尔泰语系 蒙古语族 · 通古斯语族 · 突厥语族

其他 乌拉尔语系 · 达罗毗荼语系 · 高加索诸语言 · 尤卡吉尔语系 · 楚科奇-堪察加语系 · 叶尼塞语系


东亚、东南亚和太平洋的语系 汉藏语系(汉语族 • 藏缅语族) • 壮侗语系 • 苗瑶语系 • 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 蒙达语族) •
南岛语系(台湾南岛语言 •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 • 安达曼语系 • 日本语系

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语系 参看澳大利亚原住民语言‎、巴布亚诸语言

美洲原住民语言‎ 纳-德内语系 · 萨利希语系 · 犹他-阿兹特克语系 · 马雅语系 · 阿拉瓦克语系 · 克丘亚语系 · 图卡诺安语系 · 图皮语系
参看美洲原住民语言‎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cn/%E8%AF%AD%E8%A8%80%E7%B3%BB%E5%B1%9E%E5%88%86%E7%B1%BB
3个分类: 语系 | 分类方式 | 语言列表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45 发表于: 2010-01-20
旁遮普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尋
旁遮普語
ਪੰਜਾਬੀ,پنجابی‎
使用國家及地區 印度,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和其他旁遮普人的移居地  
區域: 旁遮普地區
使用人數 西旁遮普語: 6.1-6.2千萬
東旁遮普語: 2.8千萬
Siraiki: 1.4千萬
總數: 1.04億  
排名: 10
語系 印歐語系
印度-伊朗語族
  印度-雅利安語支
   旁遮普語  
官方地位
作為官方語言: 旁遮普邦(印度), 德里
管理機構: 無官方機構
語言代碼
ISO 639-1: pa
ISO 639-2 pan  
Ethnologue
第14版: PNJ
ISO 639-3: 分別為
pan – 旁遮普語(一般)
pnb – 西旁遮普語
pmu – Punjabi (Mirpuri)
lah – Lahndi
本條目含有南亞地區文字。如果您的作業系統不能顯示,您或會看到母音符號放在不正確的位置。請參考英文版幫助以獲取支援。


旁遮普語(英文:Punjabi或Panjabi, 旁遮普語:古木基文:ਪੰਜਾਬੀ, Shahmukhi字母:پنجابی)屬於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的印度-雅利安語支。旁遮普語特殊的是,第一,有聲調;第二,是黏著語。旁遮普語主要流通於印度的旁遮普邦和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所以使用的語言,也是印度旁遮普邦的官方語言。它也流通於鄰近的印度哈里亞納邦、喜馬偕爾邦和德里。

當印度和巴基斯坦在1947年分裂時,旁遮普地區、其文化和語言也被受影響。因此,旁遮普的語言和文化也成為推動兩國和平交往的一大動力。由於旁遮普人大量移居外地,旁遮普語是世界上很多地方常見的少數語言, 包括英國, 美國、加拿大(更成為加拿大的第五大語言)和肯尼亞。

跟其他北方印度語言一樣,旁遮普語是演化自梵語。旁遮普語又會分為西旁遮普語、Lehnda(ਲੇਹੰਦਾ)或Lahnda(ਲਹਿੰਦਾ)和東旁遮普語。Siraiki和Hindko通常也被視為旁遮普語的方言。

旁遮普語是錫克教的神聖語言,錫克教的經典Guru Granth Sahib都是以旁遮普語寫成的。旁遮普語也是印巴地區北部流行的Bhangra音樂的主要語言。

現代的旁遮普語的詞彙受到其他語言的影響,其中包括印地語、波斯語和英語。海外的旁遮普人也有從西班牙語和荷蘭語借來新的詞彙。一種新的旁遮語分支,稱為Diaspora Punjabi, 正在發展當中,而且不斷跟印度次大陸上的旁遮普語顯出分別。

旁遮普語有幾套不同的書寫系統,其使用情況因應不同地區、方言和宗教信仰而有所不同。錫克教信徒傾向使用古木基文。其他省份的印度教信徒多會使用天城文字母,而巴基斯坦境內的旁遮普人多用Shahmukhi。古木基文和Shahmukhi 字母是旁遮普語最常用的兩種書寫字母,也往往被視為官方的字母。

目錄 [隱藏]
1 音系
1.1 聲調
2 引用
3 外部連結

[編輯] 音系
母音  前 央 後
閉 iː  uː
次閉 ɪ  ʊ
半閉 eː ə oː
開 ɛː ɑː ɔː

還有鼻化母音。

輔音  雙唇音 唇齒音 齒音/
齒齦音 捲舌音 硬齶音 軟齶音 聲門音
鼻音 m  n ɳ ɲ ŋ  
塞音/
塞擦音 清音 p  t̪ ʈ ʧ k  
清送氣音 pʰ  t̪ʰ ʈʰ ʧʰ kʰ  
濁音 b  d̪ ɖ ʤ g  
擦音  (f) s (z)  (ʃ)  ɦ
閃音   ɾ ɽ  
近音  ʋ l ɭ j  

[編輯] 聲調
旁遮普語有從輔音的濁送氣音系列消失發展出來的三個音位學上獨立的聲調。在語音學上這些聲調是升高或升高-降低聲調輪廓並且它們可以跨越在一個或兩個音節上,但是在音位學上它們可以被區分為高調、中調和低調。

歷史上在詞首位置的濁送氣音變成了清塞音並在隨後的兩個音節上留下低音調: ghoṛā [kòːɽɑ̀ː]「horse」。詞幹結尾濁送氣音變成了濁音並在前導它的兩個音節上留下了高音調: māgh [mɑ́ːɡ]「October」。出現在短母音之後和長母音之前的詞幹中間濁送氣音變成了濁音並在隨後的兩個音節上留下了低音調: maghāṇā [məɡɑ̀ːɳɑ̀ː]「to be lit」。其他音節和詞都有中音調。[1]

[編輯] 引用
1.^ Harjeet Singh Gill, "The Gurmukhi Script", p. 397. In Daniels and Bright, The World's Writing Systems. 1996.
[編輯] 外部連結
維基百科有此種語言版本:
   旁遮普語維基百科Learn Sikhism in mainstream School at Ontario, Canada - 加拿大預科課程的錫克教課程
旁遮普語電腦資源中心
北美旁遮普學院(APNA)
免費網上旁遮普語課程
學習Gurmukhi文字
旁遮普語文和文學
前伊斯蘭時期印度的語言和文化
Ethnologue - 印度的語言
Ethnologue - 巴勒斯坦的語言
旁遮普語的羅馬化轉換器
旁遮普語
ਪੰਜਾਬੀ ਸਾਹਿਤ (旁遮普文學)
  這是與語言或語言學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7%81%E9%81%AE%E6%99%AE%E8%AA%9E"
4個分類: 旁遮普 | 印度-雅利安語支 | 印度語言 | 巴基斯坦語言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46 发表于: 2010-01-20
音系母音
次閉ɪʊ
半閉ə
ɛːɑːɔː

還有鼻化母音


輔音
雙唇音唇齒音齒音/
齒齦音
捲舌音硬齶音軟齶音聲門音
鼻音mnɳɲŋ
塞音/
塞擦音
清音pʈʧk
清送氣音t̪ʰʈʰʧʰ
濁音bɖʤg
擦音(f)s (z)(ʃ)ɦ
閃音ɾɽ
近音ʋlɭj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47 发表于: 2010-01-20
马拉地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馬拉地語)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马拉地语
मराठी Marāṭhī
使用国家及地区 印度  
区域: 马哈拉施特拉邦, 果阿, 古吉拉特邦, 中央邦, 卡纳塔克邦, 安得拉邦, 泰米尔纳德邦 and other pockets of the world.
使用人数 7 千万母语使用者
2 千万第二语言使用者  
排名: 13–17 (母语); 排名与朝鲜语、越南语、泰卢固语, 泰米尔语相近
语系 印欧语系
印度-伊朗语族
  印度-雅利安语支
   南部印度-雅利安语
    马拉地语  
文字: 天城文, Modi文(传统上)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
管理机构: 无官方机构
语言代码
ISO 639-1: mr
ISO 639-2 mar  
Ethnologue
第14版: MRT
ISO 639-3: mar
本条目含有南亚地区文字。如果您的操作系统不能显示,您或会看到元音符号放在不正确的位置。请参考英文版帮助以获取支持。


马拉地语 (मराठी Marāṭhī) 是印度的22种规定语言之一,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大约有 9 千万使用者。

马拉地语有悠久的历史,据报可在8世纪的碑文中找到。马拉地语的文法和语法,主要基于梵语。

[编辑] 语音
主条目:马拉地语音系
马拉地语的音位总表类似于多数其他印度-雅利安语言,特别是孔卡尼语。

辅音   唇音 齿音 齿龈音 卷舌音 龈腭音 软腭音 声门音
鼻音 m
mʰ n̪
n̪ʰ   ɳ
ɳʰ ɲ ŋ  
清塞音 p
pʰ t̪
t̪ʰ   ʈ
ʈʰ cɕ
cɕʰ k
kʰ  
浊塞音 b
bʰ d̪
d̪ʰ   ɖ
ɖʰ ɟʝ
ɟʝʰ ɡ
ɡʰ  
清擦音     s   ɕ   h
流音 ʋ
ʋʰ   l ɾ
lʰ ɾʰ ɭ ɽ j    
元音   前 央 后
高 i   u
中 e ə o
低   a  

[编辑] 文法
主条目:马拉地语语法
马拉地语文法和其他现代印度-雅利安语言比如印地语、古吉拉特语、旁遮普语等共享着相似性。专门关注马拉地语文法的第一本书在1805年由 William Kerry 出版。

马拉地语不同其他印度-雅利安语言的一个不寻常特征是显示了“包含和排它的我们”特征,共通于达罗毗荼语系、拉贾斯坦语和古吉拉特语。

不同于有关语言,马拉地语保留了来自梵语的所有三个文法性(Linga),阳性、阴性和中性。马拉地语包含三个文法语态(prayog),也就是 Kartari, Karmani 和 Bhave。

[编辑] 外部链接
维基百科有此种语言版本:
   马拉地语维基百科您可以在维基教科书中查找此百科条目的相关电子教程:
Marathi在Wikibooks 有更多关于本条目的内容:
Marathi马拉地的语言和文化
学习讲马拉地语
马拉地语文词处理程式
马拉地语词义解释
马拉地生活──电视节目
马拉地语资源
Modi Script online
马拉地语文章
如何使用微软视窗显示印度各方言
马拉地语──英语字典
在线马拉地语字典
  这是与语言或语言学相关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cn/%E9%A9%AC%E6%8B%89%E5%9C%B0%E8%AF%AD
2个分类: 印度-雅利安语支 | 印度语言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48 发表于: 2010-01-20
语音
主条目:马拉地语音系马拉地语的音位总表类似于多数其他印度-雅利安语言,特别是孔卡尼语
辅音
 唇音齿音齿龈音卷舌音龈腭音软腭音声门音
鼻音m

n̪ʰ
 ɳ
ɳʰ
ɲŋ 
清塞音p

t̪ʰ
 ʈ
ʈʰ

cɕʰ
k
 
浊塞音b

d̪ʰ
 ɖ
ɖʰ
ɟʝ
ɟʝʰ
ɡ
ɡʰ
 
清擦音  s ɕ h
流音ʋ
ʋʰ
 l ɾ
lʰ ɾʰ
ɭ ɽj  
元音
 
i u
eəo
 a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49 发表于: 2010-01-20
泰卢固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泰盧固語)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泰卢固语
తెలుగు
使用国家及地区 印度  
区域: 安得拉邦和邻近区域
使用人数 7千万为母语,总数8千万  
排名: 13–17 (母语); 排名与朝鲜语、越南语、马拉地语, 泰米尔语相近
语系 达罗毗荼语系
中南达罗毗荼语族
  泰卢固语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印度
管理机构: 无官方机构
语言代码
ISO 639-1: te
ISO 639-2 tel  
Ethnologue
第14版: TCW
ISO 639-3: tel
本条目含有南亚地区文字。如果您的操作系统不能显示,您或会看到元音符号放在不正确的位置。请参考英文版帮助以获取支持。


泰卢固语(తెలుగు)是印度安得拉邦的官方语言,属于达罗毗荼语系。

维基百科有此种语言版本:
   泰卢固语维基百科  这是与语言或语言学相关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cn/%E6%B3%B0%E5%8D%A2%E5%9B%BA%E8%AF%AD
3个分类: 德拉维达语系 | 印度语言 | 元音和谐语言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