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2阅读
  • 33回复

-傣剧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11-04-03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4/Video/DL/DL-177313中文名称: 小猪·篱笆·人家
主题
主题词或关键词: 云南 全国“群星奖”获奖剧目 小彝剧 小戏春晖
分类号: J952
内容摘要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本剧描述了一对彝族青年夫妇小翠花、普三哥因婚后无育而相互责怪,闹得分院而居。可是,寂寞难耐的小公猪经常钻过篱笆墙,寻找小猪伴儿嬉戏觅食。暗怀修好之意的普三哥借寻猪为由来到小翠花院内,以帮其修桶的方式试探对方心迹....经过一番心灵的碰撞,小俩口拆除篱笆,和好如初。小戏反映了农村经济转型埋藏新一代农民婚育观、人生观的微妙变化。

有关评论
剧种介绍:

彝剧是流行于云南彝族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小戏,建国以来逐渐走上专业舞台。其音乐唱腔源于彝族民间音乐曲调,语言幽默风趣,长于表现具有喜剧色彩的生活小戏。

内容类型
视频类型: 舞台艺术片
所属国别: 中国大陆
语种
原文语种: 方言
内容创建者
编剧: 宋佳良
导演: 安福康 陈明玉
主演: 李惠芹 王宏斌
其它责任者
作曲: 曾晓伟
录音: 张亚林
出品者: 云南玉溪市代表队
内容创建日期
摄制日期: 2002.11
关联信息对象
海报
Image
观看视频
观看视频
小猪篱笆人家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11-04-03
楚雄有个彝剧团



□     高机敏 宋明 张崇林  文/图



      从一个彝族自治州到另一个彝族自治州,凉山和楚雄两地的距离并不算远。到楚雄的第二天,我们去采访州民族艺术剧院,在剧院大门口看见一块“楚雄彝族自治州彝剧团”的牌子。彝剧?彝剧是什么样的啊?说彝话?唱彝腔?跳锅庄?
      彝家有彝剧,竟然在楚雄,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于是,我们决定先采访这个被当地人称为“天下第一团”的彝剧团。



曾是山区小戏



     “彝剧的发展历史并不长。”楚雄艺术剧院的国家一级导演张丕坤向我们介绍说:“彝剧最早发源于楚雄州的永仁县中和乡直苴村。”
      1947年,几个彝族青年,创作了《光棍会县官》等用“梅葛”形式演唱的彝族节目,节目中有人物角色,分别有对白和唱段,比起“梅葛”说唱发展了一步。
      1954年3月,上级派民族医疗队赴中和直苴地区治病,为配合宣传政策,当地的几个彝族青年又创作了比较接近戏剧的《赶快医治好》等剧目。
      1958年12月,直苴业余演出队的12名演员与大姚县昙华公社业余彝剧团联合组成“大姚县红旗人民公社业余彝剧团”,参加了在大理召开的“西南民族文化工作会议”的演出,受到了与会代表及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夏衍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并将其创作演出的剧目正式定名为新兴的剧种——彝剧。



省文化厅扶持乡彝剧团



      早在1980年,云南省文化厅拨款5000元扶持大姚县昙华乡建立业余彝剧团。在当时,5000元算是一笔“巨款”。
      1984年,楚雄州组建了专业彝剧团,彝剧创作和表演进入“活跃期”。
      此后,各县(市)都创作出了一批反映改革开放现实生活的彝剧,不仅题材内容扩大了,而且彝剧使用的曲调、歌舞、表演手法都大大丰富。创作人员深入彝区,搜集了大批彝族曲调和民间歌谣,经过整理研究加以吸收。到今天,彝剧团已变成了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艺术剧院彝剧团。
      剧团成员中不仅有彝族,还有汉、白、回、苗、景颇、傈僳等民族。
      彝剧团还有一套绝活,以过山号、拦门酒等一套来源于彝族风俗的礼仪活动表演而闻名四方,每每参与楚雄重大节日庆典和迎接四面八方的宾客,很为楚雄争光。
      现在,彝剧已同白、傣、壮一起,成为云南省四大少数民族剧种之一。



演的都是小人物



     “我们彝剧演的都是小人物,最大的官就是乡长。”张丕坤说。
      不能想象彝剧会去演《淮海战役》和《挺进中原》等大戏,作为楚雄的民族地方剧种,彝剧是在继承本民族艺术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演的是彝族老百姓身边的事,唱的是彝族群众朗朗上口的曲,家长里短,锅碗瓢盆,田间地头,火塘沟边,这就让彝剧有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就有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过磅》、《掌火人》、《双叩门》、《独赫若》、《两家人》、《列颇卖药》、《捉鸡》、《拉普闹官》……听着这些剧名,就让人闻到了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
      也有“大戏”,像《铜鼓祭》、《哀牢春秋》、《咪依噜》和《臧金贵》。
      2000年,从深圳到云南永仁县挂职任副县长的共产党员臧金贵,因工作劳累过度,在期满离任前一天因高血压突发急性脑出血,永远地倒在了这块倾注着他一片真情的土地上。4年后,彝剧团以此真实的故事为题材创作了大型现代彝剧《臧金贵》,在楚雄和昆明两地上演,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楚雄人说,《臧金贵》是彝剧舞台上的第一个大戏,也是现在彝剧剧目中“最大的官”。



继承、创新和发展



      张丕坤告诉笔者:“彝剧是在彝族丰富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文艺土壤上生长起来的。”
      过去楚雄彝族中有歌、舞、说、唱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后来,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将叙事诗改编成戏演出。
     “过去彝剧用的是彝语,地域性太强,不仅彝族内的不同支系听不懂,外族人就更难听懂。我们彝剧最大的革命是,采用“汉语彝腔”这种语言,消除了语言障碍,使得彝剧为更多群众所接受。经过整理加工的彝剧不仅为当地彝族和各民族群众所接受,甚至福建、广东人都能看懂和听懂彝剧,剧场内笑声不断,掌声不断。”
      彝剧的剧目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取材于民族民间传说或叙事诗歌,另一类直接反映现实生活。彝族的山歌、小调、舞曲、器乐曲等结合形成彝剧的唱腔音乐,常用的有《梅葛调》、《放羊调》、《曼莫若调》等等。伴奏以舞曲、器乐曲为主。使用乐器有笛子、三弦、芦笙及月琴、大三弦等,打击乐有锣、鼓、钹等。也可用哨呐、叶子吹奏,增强气氛。
      彝剧团建团20年来,创作演出了一批观众喜闻乐见的大小剧目40多个。从彝乡演到彝州,从彝州演到省城,又从省城演到全国。
      1992年,小彝剧《双叩门》在兰州获全国小戏小品大赛优秀奖。《蔑独尼闹店》和《掌火人》分别获得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剧本创作银奖和铜奖。
      2002年,《慕勒祭爹》在中国曹禺戏剧奖小戏小品大赛上捧回了一等奖。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11-04-03
二人台《花落花开》的故事发生在北方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围绕着一起蓄意的车祸展开。剧中充满了对人性中真、善、美的歌颂,通过对剧中人物月清的刻画,表现出当代农民善良、勤劳、坚强的美德,月清与蒙古族汉子那顺的故事展现了汉蒙两族的深厚情谊。

  《花落花开》的导演李维鲁介绍,剧本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所以很贴近生活。演出可以说是传统和现代相结合,比如唱腔、乐队音乐、服装等都是传统的二人台;而这个剧用舞台歌舞剧的形式来表现,并加入了伴唱,是一种现代的做法。李维鲁说:“传统有没有生命力关键是看能不能融入时代和生活,能不能让群众接受。所以我们保留传统的东西,也融入现代的、贴近生活的内容。”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民间歌舞剧团团长于亚兵向记者介绍,这部剧是从农村基层开始演出的,因为贴近生活的剧情和演员的真情演绎,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二人台的演出多半吸引的是中老年观众,但这个剧却同样受到了年轻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壮剧《天上的恋曲》同样讲述了一个真实可信、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据编剧常剑钧介绍,壮剧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壮剧源于师公戏,以前主要是祭祀音乐,使用壮族特有的乐器马骨胡伴奏,还融入了传入广西的其他少数民族剧种的内容,目前还在不断探索中。《天上的恋曲》从2009年至今,已经演出了100多场,下乡演出得到了热烈反响。

  云南的小彝剧《摩托声声》和花灯小戏《冤家·亲家》给观众带来了充满彝族风情的戏剧演出。据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艺术剧院院长邱卫东介绍,彝剧是比较新的剧种,传统剧目不多,都是一些表现楚雄彝族同胞生产生活的内容。邱卫东说:“彝剧中融入了大量彝族的山歌、民歌和舞蹈,对白一般是地方方言。剧团经常下乡演出,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向广大彝族同胞宣传法律法规、科技致富内容,受到群众的欢迎。”云南玉溪市花灯剧团团长严伟介绍,玉溪花灯是花灯戏和彝剧的结合,有些动作是典型的花灯戏扭腰动作,有些则是彝族的踢脚、拍手动作,有些时候还加入烟盒舞等彝族特有的舞蹈动作。严伟说:“花灯戏在玉溪很有群众基础,几乎人人都会唱几句,演出时经常是台上唱台下也唱。我们还把《罗密欧与朱丽叶》改成彝族版的花灯戏,并收到国外的演出邀请。”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11-04-03
大型彝剧《臧金贵》2http://www.yongren.gov.cn/movie/play/?251-0-1.asp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