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符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注音”重定向至此。关于广义的语言注音方法,详见“标音”。注音亦指“注音输入法”。
国语注音符号
韵 介 声
ㄦ ㄢ ㄞ ㄚ ㄧ ㄗ ㄓ ㄐ ㄍ ㄉ ㄅ
ㄣ ㄟ ㄛ ㄨ ㄘ ㄔ ㄑ ㄎ ㄊ ㄆ
ㄤ ㄠ ㄜ ㄩ ㄙ ㄕ ㄒ ㄏ ㄋ ㄇ
ㄥ ㄡ ㄝ ㄖ ㄌ ㄈ
注音符号/ㄓㄨˋㄧㄣㄈㄨˊㄏㄠˋ
类型 半音节文字
语言 现代标准汉语
台湾闽南语
客家语
使用时期 1913年至今,现为旁注标记
母书写系统 汉字
注音符号/ㄓㄨˋㄧㄣㄈㄨˊㄏㄠˋ
子书写系统 台湾方言音符号
注意:本页可能包含Unicode的国际音标。
台湾移动电话上附有注音的数字键盘
汉语拼读系统
官话
现代标准汉语
(普通话/国语)
法国远东学院拼音
国语罗马字
汉语拼音
拉丁化新文字(北方话)
德国式拼音
注音符号
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
邮政式拼音
通用拼音
威妥玛拼音(威玛拼法)
耶鲁拼音
拼声拼音
汉语拼音对照表
西北官话
东干语
粤语
标准粤语
(广府话或广州话)
广州话拼音方案
香港政府粤语拼音
粤拼
Meyer-Wempe
刘锡祥拼音
粤语宽式国际音标
新法兰西粤语拼音方案
黄锡凌罗马拼音
教育学院拼音方案
粤语标准罗马拼音
广东话拼音(Penkyamp)
耶鲁粤语拼音
粤语拼音对照表
台山话
台山话拼音方案
平话
南部平话拼音方案
闽语
闽南语
白话字(教会罗马字)
台湾语假名
台湾方言音符号
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
(台湾语言音标/TLPA)
台语通用拼音
台语现代文
普实台文
潮汕话拼音方案
海南话拼音方案
闽东语
福州话平话字
客语
客语代表音(梅县话)
客家话拼音方案
台湾客家话
台湾方言音符号
白话字
台湾客家语音标系统
客语通用拼音
吴语(江南话)
上海话
上海话拉丁化方案
上海话罗马字
吴语拉丁式注音法
其他吴语
赵元任吴语公约数方案
宁波话罗马字
台州话罗马字
温州话罗马字
赣语
赣语代表音(南昌话)
赣语白话字
赣语拼音
其他赣语
跨方言
赵元任的通字方案
中古汉语
中古汉语拼音
注音符号(旧称注音字母)是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教育部于1913年开始推广、1918年正式推行的汉字标音符号,为小学基础教育和汉字学习必修内容之一。“注音符号”目前仍旧为台湾汉字的主要拼读工具之一,为小学语文教育初期必学内容;中国大陆自1958年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以后停止推广使用,但在汉语字典等基础工具书中对汉字注音时继续与拼音同时使用。
目录 [隐藏]
1 历史
2 在台湾的推广
3 写法
4 符号来源与读音
5 语调
6 注音符号的排序
7 电脑编码
8 注音符号与汉语拼音的转换
9 注音输入法与键盘排列
10 参见
11 参考资料
12 外部链接
[编辑] 历史
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召开临时教育会议,通过“采用注音字母案”;1913年教育部召开读音统一会,正式制定“注音字母”,并在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注音字母以章太炎记音字母为基础,从他的方案中选取15个字母:“ㄇㄈㄅㄌㄏㄕㄊㄙㄧㄩㄛㄟㄠㄥㄢ”,再改造部分汉字得出23个字母,并另造一字母“ㄦ”,共计39个。1920年增加一个字母“ㄜ”,共计达40个。1930年,注音字母改称“注音符号”。1932年5月7日,教育部正式以新国音取代老国音,中文以北京音为标准,本来的三个注音符号“ㄪ”(v)、“ㄬ”(gn)及“ㄫ”(ng)不再使用,后标注为只作拼写方言之用。
1932年教育部在“编定《国音常用字汇》特组会议”时决定,为了说明上的方便,添补一个注音符号“ㄭ”(),作为‘ㄓㄔㄕㄖㄗㄘㄙ’7个声母单独成音节时的省略韵母(即虚母)。此外还有三个注音符号ㆭ(-ng)、ㆬ(-m)、(-n),这是用来解释声随韵母(ㄢ、ㄣ、ㄤ、ㄥ)时使用的,(-n)的字形是ㄋ多加一笔直竖,ㄤ被解释为ㄚ+ㆭ、ㄥ被解释为ㄜ+ㆭ、ㄢ被解释为ㄚ+(-n)、ㄣ被解释为ㄜ+(-n);同理复韵母ㄞ被解释为ㄚ+ㄧ、ㄠ被解释为ㄚ+ㄨ。ㆭ、ㆬ、(-n)单独使用的情形极少,‘嗯’通常念‘˙ㄣ’,但是也有人念成‘˙(-n)’因此偶有小说或儿童故事书标‘˙(-n)’而不是‘˙ㄣ’;将‘嗯’念成‘˙ㆬ’的人也有,此时汉字写作‘呣’,因此也偶有小说或儿童故事书标‘呣˙ㆬ’,与国语(普通话)不同,闽南语自成音节的ㆭ、ㆬ很常见,因此被收入台湾方言音符号然后收入Unicode注音符号扩展区用字,(-n)则没有收入故无法显示。
[编辑] 在台湾的推广
目前在现代标准汉语使用的注音符号有37个(声母21个,韵母16个)。1986年,教育部公布以罗马字拼写的汉语译音系统“注音符号第二式”,因而把注音符号称为“注音符号第一式”。目前,台湾小学生在学会汉字书写之前,必须先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注音符号教学,以作为其后汉字发音的拼读工具(实际上不少人念幼稚园的时候就学过注音符号)。生活实用上,注音符号是标注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汉字输入法。注音符号在台湾推行相当成功,小学生皆要求熟练使用。在台湾话、客家话的教学上,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另外增添新符号以能拼读这些“乡土语言”(方言),称之为“台湾方言音符号”。
[编辑] 写法
直式 注
ㄓ
ㄨˋ
音
ㄧ
ㄣ
符
ㄈ
ㄨˊ
号
ㄏ
ㄠˋ
横式
ㄓㄨˋ ㄧㄣ ㄈㄨˊ ㄏㄠˋ
注 音 符 号
依照中华民国教育部的规定,注音符号的“ㄧ(yi)”在直写时要写成“—”、而横写时写成“丨”。
台湾国语教育一般使用直写,故在台湾一般人并没学过“丨”,在横写时亦写成“ㄧ”。
中国大陆由于废除中文直写,故字典等采用的注音符号字型,都固定造成“丨”的形状。由于Windows操作系统设定中文维基百科采用中国大陆研发的中易宋体(SimSun)字型显示,故显示出的注音是直写,与台湾人一般习惯不同。
[编辑] 符号来源与读音
注音符号来源(参考表) 符号 今字 来源/备注 本字读音 取声切韵
ㄅ 包 说文解字:“勹,裹也,像人曲行,有所包裹” ㄅㄠ 取其声
ㄆ 扑 说文解字:“攵,小击也。即手执竿轻敲” ㄆㄨ 取其声
ㄇ 幂 遮蔽覆盖之意 ㄇ一ˋ 取其声
ㄈ 匚 说文解字:“匚,受物之器。”(但字型取“匸”),古代一种盛物的器具。 ㄈㄤ 取其声
ㄉ 刀 ㄉㄠ 取其声
ㄊ 突/凸 ㄊㄨ 取其声
ㄋ 乃 ㄋㄞˇ 取其声
ㄌ 力 ㄌ一ˋ 取其声
ㄍ 浍 说文解字:“巜,水流浍浍也。”川之小者,田间的水道 ㄎㄨㄞˋ 取其声
ㄎ 丂 说文:“丂,气欲舒出,勹上碍于一也。” ㄎㄠˇ 取其声
ㄏ 廠 (非“廠”之简化) ㄏㄢˇ 取其声
ㄐ 纠 说文:“丩,相纠缭也。” ㄐ一ㄡ 取其声
ㄑ 畎 ㄑㄩㄢˇ 取其声
ㄒ 下 ㄒ一ㄚˋ 取其声
ㄓ 之 ㄓ 取其声
ㄔ 彳 正字通:“左步为彳,右步为亍,合彳亍为行。” ㄔˋ 取其声
ㄕ 尸 ㄕ 取其声
ㄖ 日 象形。 ㄖˋ 取其声
ㄗ 节 今不分尖团读ㄐ一ㄝˊ ㄗ一ㄝˊ 取其声
ㄘ 七 今不分尖团读ㄑ一 ㄘ一 取其声
ㄙ 私 ㄙ 取其声
一 一 一 切其韵
ㄨ 五 ㄨˇ 切其韵
ㄩ 凵 说文:“凵,饭器,以柳作之。” ㄑㄩ 切其韵
ㄚ 丫 广韵:“丫,象物开之形。” ㄧㄚ 切其韵
ㄛ 呵 说文:“ㄛ,反丂也。” ㄏㄜ 切其韵
ㄜ “ㄛ”之转化,由“ㄛ”添笔而成。 - -
ㄝ 也 一ㄝˇ 切其韵
ㄞ 亥 ㄏㄞˋ 切其韵
ㄟ ㄟ ㄨㄟ 切其韵
ㄠ 么 说文:“幺,小也。” 一ㄠ 切其韵
ㄡ 又 握于手之象形字, 一ㄡˋ 切其韵
ㄢ 含 说文:“ㄢ。艸木之华未发然。” ㄏㄢˊ 切其韵
ㄣ 隐 又作“乚”。 一ㄣˇ 切其韵
ㄤ 尢 玉篇尢部:“尢,跛、曲胫也。” ㄨㄤ 切其韵
ㄥ ㄥ 说文段玉裁注:“ㄥ,古文厷,象形,象曲肱。” ㄍㄨㄥ 切其韵
ㄦ 儿 ㄦˊ 切其韵
ㄪ-bw.png ㄫ-bw.png ㄬ-bw.png
ㄭ-bw.png
[编辑] 语调
注音声调采用黎锦晖的提案,调号标在最后的韵母上。
阴平声不标号,重读或延长时可用“-”
阳平声标为“ˊ”
上声标为“ˇ”
去声标为“ˋ”
入声标为“·”(注:自国语定了以北京音为标准后,已取消入声)
一般而言注音标号标在最后一个字的右上方;横写时则是左上方或是最右侧(方便电脑输入)。
另有轻声,标为“˙”,标在最上方(横写时最左方);轻声只是将字轻读,一般而言不列入四声当中。
[编辑] 注音符号的排序
1918年注音字母公布时,次序大致依三十六字母的传统,以“见溪”开始,“来日”结束。字母的顺序规定如下:
声母:ㄍㄎㄫㄐㄑㄬㄉㄊㄋㄅㄆㄇㄈㄪㄗㄘㄙㄓㄔㄕㄏㄒㄌㄖ
介母:ㄧㄨㄩ
韵母:ㄚㄛㄜㄝㄟㄞㄠㄡㄢㄤㄣㄥㄦ
1919年重新排定注音字母,依发音部位排列,即
声母:ㄅㄆㄇㄈㄉㄊㄋㄌㄍㄎㄏㄐㄑㄒㄓㄔㄕㄖㄗㄘㄙ
介母:ㄧㄨㄩ
韵母: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
[编辑] 电脑编码
台湾和中国大陆的流行电脑编码,均有收录现代标准汉语的37个注音符号。台湾的 Big5 把注音符号收录在 A3 区段(注音符号内码为 A374-A3BA,调号为 A3BB-A3BF),中国大陆的 GB 2312-80 则收录在 08 区段(EUC-CN内码为 0xA8C5-0xA8E9,调号另行收录)。
在 Unicode 方面,自 1.0 版即收录了 40 个注音符号(包括ㄪ、ㄫ、ㄬ)在 U+3105-U+312C。台湾方言音符号则在 Unicode 3.0 版收录在 U+31A0-U+31B7 ,称为“Bopomofo Extended”区。
“ㄭ”()在过往各版本的 Unicode 均未收录。在2008年4月发行的 Unicode 5.1 版,把“ㄭ”放到 U+312D。
Char Pinyin
ㄪ v[v]
ㄫ ng[ŋ]
ㄬ ny[ɲ]
[编辑] 注音符号与汉语拼音的转换
注音符号和汉语拼音都能表示汉字的读音,因此它们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一般来说,从注音符号转换为汉语拼音,可以直接将每个注音符号转换为对应的汉语拼音符号即可,具体的对应可参见注音符号的表格,其中括号内即为对应的汉语拼音符号。但是有几点需要注意:
“ㄜ”和“ㄝ”同时对应于汉语拼音中的e,尽管它们的发音并不相同。在汉语拼音的写法中,“ㄝ”永远是复韵母的最后一个,这点可以用来根据汉语拼音辨别两者。另一个特殊情况是“ㄦ”汉语拼音写作“er”,但作韵尾时仅写“r”
当既作声母又作韵母的“丨”、“ㄨ”不作声母时,“ㄨㄥ”在汉语拼音中写作“ong”,“丨ㄡ”写作“iu”,“ㄨㄟ”写作“ui”,“ㄩㄥ”写作“iong”,“丨ㄥ”写作“ing”,“ㄨㄣ”写作“un”。
单成音节的“丨”、“ㄨ”、“ㄩ”分别写作“yi”、“wu”、“yu”。“ㄩ”在很多情况下写成“u”,详见汉语拼音方案。
在注音符号中,“ㄓㄔㄕㄖㄗㄘㄙ”等声母可以单独成音节。但汉语拼音中必须添加韵母“i”方可组成音节。故这些音节在汉语拼音中写作“zhi chi shi ri zi ci si”。附注:zhi在旧式注音中需加空韵“ㄭ”注成"ㄓㄭ",新式中则不需,注成"ㄓ",故汉语拼音以类似旧式的拼法,zh要加空韵i
[编辑] 注音输入法与键盘排列
主条目:注音输入法
[编辑] 参见
注音文
国音电码
中华民国教育部
台湾方言音符号
注音输入法
汉语拼音对照表
[编辑] 参考资料
於锦恩,《民国注音字母政策史论》,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月。ISBN 978-7-101-05395-1
[编辑] 外部链接
注音符号和方音符号的Unicode参考字型(PDF格式)
中文罗马化转换器 - 在汉语拼音、威妥玛拼音、国语罗马字及其他罗马化系统之间的转换
注音->IPA 注音符号与国际音标(IPA)的对照表(部分有误。)
注音符号与汉语拼音互换器
注音符号音节列表,附汉语拼音对照
注音符号小测验
通用拼音、汉语拼音、注音比较
汉语拼音与注音符号基本规则对照表
Chewing 新酷音输入法
许氏键盘--只用25个键作注音输入
拼音标注器 给长篇中文文本段字并添加注音或大陆拼音
注音转换工具 - 各种注音方式之间的转换
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zh-cn/%E6%B3%A8%E9%9F%B3%E7%AC%A6%E8%99%9F”
3个分类: 注音符号 | 现代标准汉语拼音系统 | 汉字拉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