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185阅读
  • 260回复

3、压码看电影系列贴(多语种基础知识):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语言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10-04-10
蒙古语族
  
地理分布: 中亚
谱系学分类: 阿尔泰语系(有争议)
蒙古语族
分支: 契丹语 (possibly a sister of Proto-Mongolic)
中古蒙古语
经典蒙古语
西蒙古语支
东蒙古语支
ISO 639-5: xgn
语言学人列表: ATA

蒙古语族是阿尔泰语系的语族之一。这是主张阿尔泰语系具有发生学性质的一派学者的意见。另一派学者认为蒙古语族是一个独立的语族,在类型上与突厥语族、满-通古斯语族十分相近。蒙古语族包括9种语言:蒙古语、布里亚特语、卡尔梅克语、达斡尔语、莫戈勒语(阿富汗的埃马克人与赫拉特少数蒙古人)、东部裕固语、土族语、东乡语、保安语。历史上,中国境内的卫拉特语和卡尔梅克语接近,巴尔虎-布里亚特话和俄罗斯的布里亚特语接近。现在这两种话和蒙古语的共同性不断增加,所以在中国境内它们处于蒙古语方言的地位。蒙古语族各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阿富汗等地。使用人口约500万。

蒙古语分布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西北各省、区,以及蒙古国。布里亚特语和卡尔梅克语分布在苏联,中国境内则有分别和这两种语言相近的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和卫拉特方言。这两种方言再加上内蒙古方言就是中国蒙古语的三大方言。达斡尔语分布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及黑龙江省。其他 4种语言分布在中国甘肃、青海两省。莫戈勒语分布在阿富汗。使用蒙古语族语言的人口共约500万左右。

蒙古语族9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基本上相近的语法体系和大量的同源词。同时,各语言之间又互有差异,各有自己的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点。差异的大小是不同的。大体上说,蒙古语、布里亚特语、卡尔梅克语、达斡尔语比较近,而前三者更近些;东部裕固语、土族语、东乡语、保安语比较近,而东部裕固语又和后三者稍远些;莫戈勒语则和其他8种都不很近,但从基本特点看,稍近于蒙古语、布里亚特语、卡尔梅克语。因此,可以断定,蒙古语族各语言源于一种"共同蒙古语"。现代的 9种语言是经过长期演变几次分化而形成的。可能是开始分为东西两个方言。蒙古语、 布里亚特语、 卡尔梅克语、达斡尔语、莫戈勒语来自古东部方言,东部裕固语、土族语、东乡语、保安语来自古西部方言。到东西两个方言发展为语言时,在东方的语言里,达斡尔语、莫戈勒语各为一个方言,蒙古语、布里亚特语、卡尔梅克语还只是一个方言;在西方的语言里,东部裕固语自为一个方言,土族语、东乡语、保安语共为一个方言。到这5个方言都发展为语言时,蒙古语、布里亚特语、卡尔梅克语、土族语、东乡语、保安语各形成为方言。最后一步才是这6个方言继达斡尔语、莫戈勒语、东部裕固语之后,也形成语言。

蒙古语族语言都是粘着语,体词和动词都可以在词干后依一定次序接几层语法粘附成分,表示几层语法意义。大部分语法粘附成分既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又出现在上述各种语言的口语中,也有一些语法粘附成分只出现在文献记载和几种口语中,其他口语不见。口语中个别的语法形式在文献中找不到。

蒙古书面语和9种口语名词后附加属格:宾格、与-位格、离格的粘附成分,以表示各种语言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

从历史上看,蒙古语族语言都有元音和谐律。元音和谐律的基本性质是:在词根内部、词根和构词成分之间、词干和语法成分之间,性质相同的元音表现为互相适应,即某些元音之后可以出现某些元音,性质相反的元音表现为互相排斥,即某些元音之后不能出现某些元音。一双双互相对立的元音,组成舌位较后较低或发音时器官较紧张的一组和舌位较前较高或发音时器官较松弛的另一组。同组元音互相和谐,异组则否。有的语言在此基础上又增加元音的唇状和谐,于是同一个语法成分,在语音面貌不同的词干之后,要求分别出现4种不同的语音形式。

元音和谐在9种语言中的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大体上说,蒙古语、布里亚特语、卡尔梅克语保留得比较完整;达斡尔语、莫戈勒语、东部裕固语处于半保持半破坏状态;土族语、东乡语、保安语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破坏,词的两组语音形式的对立已很不明显,但历史上存在过元音和谐,仍然留有痕迹,可以推寻。蒙古语族语言还有辅音和谐现象。主要表现是:在有舌位较后较低的元音的词里出现软腭辅音时,部位偏后;在有舌位较前较高的元音的词里出现软腭辅音时,部位偏前。在词首位置的这种软腭辅音,在古代可能只有塞音而没有擦音,现代的莫戈勒语和东乡语还是如此(从喉擦音变为软腭擦音的另当别论)。古代的清或清音带送气的软腭塞音在现代蒙古语(卫拉特方言除外)和布里亚特语都变成了擦音。卡尔梅克语和蒙古语卫拉特方言、达斡尔语、东部裕固语、土族语、保安语从塞音向擦音演变的范围更窄一些。

  语言分类
蒙古语族

契丹语 (zkt)
中古蒙古语 (xng)
经典蒙古语 (cmg)
东蒙古语支
达斡尔语
达斡尔语 (dta) (中国黑龙江、内蒙古、新疆)
蒙古尔语
康家语 (kxs) (中国)
土族语 (mjg) (中国)
保安语 (peh) (中国甘肃)
东乡语 (sce) (中国)
东部裕固语 (yuy) (中国)
卫拉特-喀尔喀
喀尔喀-布里亚特
布里亚特语 (bua)
蒙古国布里亚特语 (bxm) (蒙古国)
俄罗斯布里亚特语 (bxr) (俄罗斯)
中国布里亚特语(巴尔虎布里亚特语) (bxu) (中国)
蒙古语 (mon)
喀尔喀蒙古语 (khk) (蒙古国)
内蒙古话 (mvf) (中国内蒙古)
卫拉特-卡尔梅克-达尔哈特
达尔哈特语 (drh) (蒙古国)
卫拉特语、卡尔梅克语 (xal) (中国、蒙古国、俄罗斯卡尔梅克)
古书面卫拉特语 (xwo)
西蒙古语支
莫戈勒语 (mhj) (阿富汗)
古代语言:鲜卑语、契丹语 (10至12世纪)、中古蒙古语 (13至14世纪)、经典蒙古语 (1500年前后)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10-04-10
通古斯语族
地理分布: 蒙古国、西伯利亚、满洲
谱系学分类: 阿尔泰语系(有争议)
通古斯语族
分支: 北通古斯语支
南通古斯语支
ISO 639-5: tuw
语言学人列表: ATB

通古斯语族(又称满-通古斯语族或通古斯-满语族)是阿尔泰语系之下的语族之一,其下又分满语支和通古斯语支。

  
主要特点
通古斯语支的语言有长元音,满语支的语言复元音多;辅音的组合一般不超过两个音素,而且不出现在词首,也很少出现在词中。

元音和谐律适用,但严整程度在各个语言中不一样;共同点是在一个词出现的元音,要在舌位的高低和唇状的圆展方面相互一致,附加成分中的元音也要求相互协调。语族的一些语言附加成分中的元音,按词干元音的不同可以有四种语音形式。

语族语法方面属于使用后加成分的粘着型语言,基本语序为SOV,也就是主语+宾语+谓语的顺序。满语支语言一般有五至七个格,通古斯语支语言的格多至十六个左右,其中表示方位意义的格就有很多。

语族大多数语言都有领属范畴,领属附加成分不仅粘附在体词后,还可以粘附在副动词后;人称附加成分大都起源于相应的人称代词,状词在大多数语言里都很丰富;用附加后缀的方式构成词的各种形态变化,并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主从复句中的从句,主要由形动词、副动词充当谓语形式构成;在大部分语言中有利用元音和辅音交替构成的在意义上和词形上相对称的对偶词。
词汇方面,各种语言都有丰富的构词附加成分和利用合成法构成的各种类型的复合词,也有利用元音或辅音的交替构成在意义上和词形上相对称的词。此外,不少语言都有一些早期借自蒙古语、雅库特语和汉语等语言的词汇,该组语言中现代语来自俄语、汉语和英语的词汇比较多,用于表达新事物和新概念的词。有人曾经提议成立一那乃语支。

  语言分类
满-通古斯语族使用的人口少,均为小语种。

通古斯语族(满-通古斯语族)

北通古斯语支(又称通古斯语支)
埃文语
埃文语 (eve) (俄罗斯:萨哈、堪察加)
鄂温克语
鄂温克语(通古斯语)(evn) (中国:黑龙江、内蒙古、俄罗斯:埃文基、萨哈林、蒙古国)
鄂伦春语 (orh) (中国:黑龙江、内蒙古)
涅吉达尔语
涅吉达尔语 (neg) (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
南通古斯语支(又称满语支)
东南部
纳奈语
纳奈语(赫哲语、戈尔德语)(gld) (中国:黑龙江、俄罗斯:乌苏里、锡霍特)
鄂罗克语 (oaa) (俄罗斯:萨哈林)
乌利奇语 (ulc) (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
乌德语
鄂罗奇语 (oac) (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
乌德语 (ude) (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
西南部
女真语 (juc) (中国;已灭绝)
满语 (mnc) (中国:黑龙江)
锡伯语 (sjo) (中国:新疆)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10-04-10
侗台语系
壮侗语系/台-卡岱语系/Kradai
地理分布: 南中国、东南亚
谱系学分类: 世界上的主要语系之一,亦可能与南岛语系和汉藏语系相关
分支: 台语支
侗水语支
临高语(以上合称侗台语族,有争议)
黎语支
仡央语支
ISO 639-2 和 639-5: tai
语言学人列表: TK
侗台语系的分布。


     仡央语支

     侗水语支

     临高语

     黎语支
台语支:
     北部台语

     中部台语

     西南部台语



侗台语系,又称壮侗语系、台-卡岱语系,是语言学家划分的一个语系,有70种语言,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中国南部。这个语系在中国称为称为“侗台语族”(或称“壮侗语族”、“壮台语族”、“台语族”[可疑] (讨论) 、“黔台语族”等,见覃国生 1997;梁敏、张均如 1996),被认为是汉藏语系的一部分,但国际上将其视作是一个独立的语系。侗台语系和南岛语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些研究者建议将这两者联合起来,构成一个“澳泰语系”(Austro-Thai),不过,这个见解在语言学家当中仍然有争议。一般认为,侗台语系的发源地在中国浙江、福建、广西、广东一带。从基本词汇的分歧来看,侗台语系的分化可追溯到距今2500年到3000年。

目录  
1 名称说明
2 侗台语系概念简史
3 侗台语系的构拟
3.1 复辅音的构拟
4 侗台语系的谱系分类学
5 参考出处
6 相关条目
7 外部链接


名称说明
长期以来西方学者一般称壮侗语系为“台-卡岱语系”(Tai-Kadai Languages)。卡岱(Kadai)一词是白保罗所造,其中卡(Ka)是指仡央语(包括仡佬语和布央语),岱(Dai)是指黎语。现在一般认为台语支和黎语的亲属关系超过仡央语和黎语,所以台-卡岱的名称不当。泰国籍华人学者许家平(Weera Ostapirat)使用“Kra-Dai”来取代台-卡岱。这个“Kra”指的正是仡央语。


侗台语系概念简史
从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汉藏语言的系属分类经历了从无到有、范围和层次也逐渐清晰的过程。其时,东西方学者的认识基本上差异不算太大,李方桂算是最有代表性的学者。他在1973年的一篇论文中,将汉藏语分为汉语、侗台语族(Kam-Tai)、苗瑶语族 (Miao-Yao)与藏缅语族 (Tibeto-Burman,引自龚煌城 2003,188)。不久后,美国学者白保罗在另一篇重要的论文里,则提出了另外的见解,认为侗台语和苗瑶语并不属于汉藏语系(见Benedict 1942)。不过,李方桂的看法似乎比较有支配性,也成了往后数十年语言学者对于汉藏语言的主要分类方式。

然而,白保罗在20世纪70年代的两本重要著作——《汉藏语概要》(见Benedict 1972)以及《澳泰语:语言和文化》(见Benedict 1975)——出版以后,他的看法却慢慢被主要的语言学家所接受,西方学者也一致地缩小了汉藏语系的范围,而不再将壮侗语和苗瑶语归入汉藏语系的范围中。白保罗是人类学家,他认为壮侗语和苗瑶语不属于汉藏语系的主要根据,是他所提出的“东南亚文化流”这个观念。该论点的核心是:史前该地区的民族种群在文化上是平等的,因此,文化的流向不可能是单向的。多数中国的学者,面对汉语以及壮侗语、苗瑶语之间的可能连带关系时,都只将焦点放在汉语对于这些语言的影响上面,而忽略了这些语言对汉语本身所造成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白保罗这个所谓“东南亚”(Southeast)的概念,并不是指现代理解的中国之外东南亚各国,而是史前时代长江以南这个广大区域,包括现在的海南、云南、广西、贵州、广东、福建、湖南、江西和浙江,以及台湾、中南半岛等地。这些地方当时居住着数目繁多的民族群体,大部分是非“华夏族”(当时的中原居民)。他们从很久远的时期起,就和不同的民族有着文化和语言上的相互接触。这些群体包括了使用孟-高棉语族的族群、使用南岛语的族群、以及使用汉藏语(藏缅语)的族群。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往后的语言学家确立了“侗台语系”这个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学术著作,有Edmondson(1990-1991)、以及Edmondson and Solnit(1997)。


侗台语系的构拟
最早试图构拟原始侗台语是法国学者奥德里库尔( André G. Haudricourt),但他始终没有提出完整的构拟系统。1977年,李方桂发表了《台语比较手册》(A Handbook of Comparative Tai)一书,奠基了壮侗语比较研究的基础。

最近,梁敏和张均如在1996年所出版的《侗台语族概论》中,则收集了侗台语系23多种语言中的同源词(共1500多词条),对侗台语族的原始共同语进行了构拟,这是至今为止最为详细的构拟系统。


复辅音的构拟
在许多侗台语言当中,有[塞音+r]之类的复辅音(如pr-、kr-等等)。这些复辅音的构拟尚有争议。 例如:

原始壮侗语*pt- / *pr- 意思 泰语 石语 拉珈语
眼睛 ta pra pla
死 taai praj plei
蚱蜢 tak pruk plak
竹蔑 tOOk prok pluk

李方桂认为这个对应关系代表原始侗台语的*pr-,石语和拉珈语比较原始,泰语则经过*pr- > t-的音变。这和奥德里库尔的观点大相迳庭,他认为原始侗台语是*pt-,*p-可能是次要音节(présyllabe),*t则是声母。在泰语里,次要音节脱落了*pt- > t-,而在石语和拉珈语里,声母经过弱化(affaiblissement)而变成了介音-r-/-l-(*pt- > pr- / pl-)。南岛语系里面的同源词似乎引证了这个假设,因为马来语称“眼”mata、“死”matay、台湾平埔族语亦称前者“matta”(亦为麻豆地名由来),奥德里库提出侗台语的*pt-来自*mt- > *pt-(在声母的同化影响下,鼻音变成塞音),而李方桂的构拟则无法解释侗台语和南岛语同源词的关系。


侗台语系的谱系分类学
争议最小的分类如下:

台语支(壮傣语支)
侗水语支
黎语支
仡央语支
临高语
传统上认为台语支和侗水语支关系密切,把它们合在一起称为侗台语族,和仡央语群并列。

梁敏、张均如《侗台语族概论》给出如下的谱系树:




台语支




侗水语支




临高语







黎语支







仡央语支




《民族语》给出如下的分类:

黎语支 Hlai,2种语言
仡央语支(《民族语》中称为卡岱语族),14种语言。
侗台语族 Kam-Tai
贝-台语群 Be-Tai
临高话(翁贝语) Lingao (onb)
台-石语支 Tai-Sek
台语支 Tai,61种语言。
石语 Saek (skb) (老挝)
侗水语支 Kam-Sui,12种语言。
拉珈语 Lakkia (lbc)
Weera Ostapirat认为台语支和侗水语支之间的同源词较多不能证明它们之间的亲属关系更近。他给出的分类如下:

北支
仡央语支
侗水语支
南支
黎语支
台语支
临高语(也可能独立于南支和北支)
另外,广西融水的诶话(又称五色话)(eee)是本语系的语言和土拐话(桂北平话的一种)的混合语,诶人被识别为壮族。


1  壮傣语支

提示:本条目的主题不是台湾话。
台语支  
地理分布: 南中国(广西、贵州、云南)、东南亚
谱系学分类: 壮侗语系
侗台语族 ?
  台语支
分支: 北部
中部
西南部
ISO 639-2 和 639-5: tai
语言学人列表: TKCABB

台语支(又称泰语支、傣语支、壮傣语支、壮泰语支、壮台语支)是壮侗语系侗台语族中的一个语支,即汉藏语系传统分类中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的语言。包括壮语、布依语、傣语(在中国境内)、泰语、老挝语、掸语、岱依语、侬语、坎梯语、阿含语(均不在中国境内)等。说台语的民族统称台语民族。

目录
1 台语和泰语
2 原始台语和语音演变
3 台语之系谱
4 例如


台语和泰语
泰语是泰国的一种语言。泰是泰族的自称,泰语作ไทย [tʰaj˥˧],英语作Thai。台语是对台语支语言的统称,包括泰语和其他众多语言。台字英语作Tai。


原始台语和语音演变
参见侗台语族#原始侗台语和侗台语族#语音演变。


台语之系谱
台语支 Tai

中部
南壮语 (曾用代码ccy)
砚广壮语 (zhn)
德靖壮语 (zyg)
民讲 (zgm)
邕南壮语 (zyn)
左江壮语 (zzj)
文马壮语 (zhd)
高栏语 (mlc) (越南)
侬语 (nut) (越南)
Ts'ün-Lao (tsl) (越南)
岱依语 (tyz) (越南)
中东部
西北部
荼隆语 (try) (印度)
北部
布依语 (pcc) (中国)
傣俛语/傣曼语 (tmp) (老挝)
Yoy (yoy) (泰国)
北壮语 (曾用代码ccx)
桂边壮语 (zgn)
柳江壮语 (zlj)
丘北壮语 (zqe)
桂北壮语 (zgb)
右江壮语 (zyj)
中红水河壮语 (zch)
东红水河壮语 (zeh)
柳黔壮语 (zlq)
邕北壮语 (zyb)
连山壮语 (zln)
西南部
傣雅语 (cuu) (中国)
中东部
Chiang Saeng
Phuan (phu) (泰国)
红傣语 (tyr) (越南)
傣担语 (blt) (越南)
傣端语 (twh) (越南)
Tai Hang Tong (thc) (越南)
Tày Tac (tyt) (越南)
泰语 (tha) (泰国)
宋语 (soa) (泰国)
北部泰语 (nod) (泰国)
Thu Lao (tyl) (越南)
老挝-孚泰
老挝语 (lao) (老挝)
侥语 (nyw) (泰国)
孚泰语 (pht) (泰国)
依善泰语 (tts) (泰国)
西北
阿霍姆语 (aho) (印度)
艾通语 (aio) (印度)
傣仂语 (khb) (中国)
坎提语 (kht) (缅甸)
傣痕语 (kkh) (缅甸)
坎佯语 (ksu) (印度)
Phake (phk) (印度)
掸语 (shn) (缅甸)
傣哪语 (tdd) (中国)
Pa Di (pdi) (中国)
普格语 (puk) (老挝)
南部
南部泰语 (sou) (泰国)
傣龙语 (thi) (老挝)
Tai Thanh (tmm) (越南)
Tày Sa Pa (tys) (越南)
未分类
红金傣语(分散在红河和金沙江沿岸等地) (tiz) (中国)
Yong (yno) (泰国)
Rien (rie) (老挝)
Tay Khang (tnu) (老挝)
Tai Pao (tpo) (老挝)
Tai Do (tyj) (越南)
未分类
Kuan (uan) (老挝)
有人认为石语属于台语支北部组。还有人认为临高语也属于台语支。

例如
简化字 泰语 老挝语 兰纳语 伊善语 掸语 傣仂语 壮语
风 /lom/ /lóm/ /lom/ /lom/ /lom4/ /lom/ /ɣum˧˩/
城 /mɯaŋ/ /mɯaŋ/ /mɯaŋ/ /mɯaŋ/ /mɤŋ4/ /mœŋ/ /mɯŋ6/
陆 /din/ /din/ /din/ /din/ /lǐn1/ /din/ /dei6/
火 /fai/ /fái/ /fai/ /fai/ /pʰaj4/ or /fai4/ /fai/ /fei2/
心脏 /hŭa tɕai/ /hǔa cài/ /hua tɕai/ /hua tɕai/ /ho1 tsaɯ1/ /hua tɕai/ /sim/
爱 /rák/ /hāk/ /hag/ /hag/ /hak5/ /hag/ /gyai2/
水 /náːm/ /nȃm/ /nam/ /nam/ /nam5/ /nam/ /ɣaem4/
简化字 泰语 老挝语 兰纳语 伊善语 掸语 傣仂语 壮语

2 侗水语支
Kam-Sui
地理分布: 中国西南地区、中南地区、老挝
谱系学分类: 侗台语系
侗台语族 ?
  侗水语支
分支: 侗语组
水语组
语言学人列表: TKCB

侗水语支是侗台语系的一支,分布在中国的广西、贵州、海南省等省份,仫佬语在老挝亦有使用者。一共大约有200万人使用。

传统上把侗水语支和台语支分成一类,称为侗台语族。但Weera Ostapirat认为侗水语支和仡央语支的关系更密切。

分类
《民族语》在侗水语支下分为12种语言:

锦语 (aih,/ai3 ȶam1/[1])──贵州布依族
标话 (byk)──广东汉族
草苗语 (cov)──苗族,与北侗语相近
茶洞语(cdy)──广西汉族、壮族
北侗语 (doc)──侗族
南侗语 (kmc)──侗族
Kang (kyp)──老挝
莫语 (mkg,/ai3 ma:k8/[1])──贵州布依族
仫佬语 (mlm)──仫佬族
毛南语 (mmd)──毛南族
水语(swi)──贵州水族
佯僙语 (tct)──贵州布依族
一般认为侗水语支还包括拉珈语(lbc)——广西金秀的瑶族所使用的语言[1]。

梁敏、张均如在《侗台语族概论》(1996)中给出的谱系如下:

侗水 侗
侗语、仫佬语




拉珈语、标话







水语、毛南语




锦语、莫语




佯僙语



3 黎语支

Hlai
地理分布: 中国海南
谱系学分类: 侗台语系
南支  
  黎语支
分支: —

黎语支是侗台语系的一支。分布在海南岛中部和西部。使用人数80万。有黎语和村话(cuq)两种语言,黎语又分为多个方言。

4 仡央语族
Kra
地理分布: 贵州、云南、广西、越南北部
谱系学分类: 侗台语系
北支 ?
  仡央语族
分支: 仡基语支/西支
央标语支/东支
耶容语
拉哈语 ?

仡央语族是侗台语系的一支,又称Kra。分布在贵州省中部、西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西西部和越南北部边境地区。使用人数很少,使用仡央语族的总人数不超过5万人,部分语言濒临灭绝。

仡央得名于仡佬[klau˥]和布央[puo˩ʔjaːŋ˦˨],分别是仡佬人和布央人的自称。Kra(*kʰra)是对仡央语族“人”这个单词的构拟。仡佬可能是这个词的一种形式。白保罗造的卡岱(Kadai)一词中的卡(Ka)是Kra的另一种形式。

  分类
透过词素分析,仡央语跟侗水语支最近似。现时被划分为仡央语族的大约有13种语言,视乎对“方言”或“语言”的分野界线如何订定,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仡佬语。一般把仡央语族分为两支,在中文中有时称作仡基语支和央标语支,Ostapirat及Edmondson则称作东支和西支。大致如下:

仡基语支(西支)
仡佬语 Gelao(gio)
绿仡佬语 Gelao, Green (giq)(越南)
红仡佬语 Gelao, Red (gir)(越南)
白仡佬语 Gelao, White (giw)(越南)
拉基语 Lachi (lbt)(越南)
白拉基语 Lachi, White (lwh)(越南)
央标语支(东支)
布央语
东部
峨马布央语(yzg)
郎念布央语(yln)
耶容语 Yerong (yrn)
西部
巴哈布央语(yha)
普标语 Qabiao / Laqua (laq)(越南)
侬环语 En (enc)(越南)
拉哈语 Laha (lha)(越南)?
拉哈语的分类存在争议,民族语及Edmondson不认为它属于西语支,而Ostapirat把它与仡基语支并列于西语支之下。民族语还把村语(cuq)归入仡央语族的央标语支内,但Ostapirat(2002)及Edmondson(2002)都认为它不属于仡央语族,而是属于黎语支。
5 临高语
使用国家及地区 中国
使用人数 60万
语系 壮侗语系
侗台语族 ?
  临高话
语言代码
ISO 639-1: 无
ISO 639-2 tai
ISO 639-3: onb

临高话又称翁贝语(Ong-Be),是海南岛北部临高人的一种语言,属于侗台语族,使用人数约60万。ISO 639-3语言代码onb。尽管临高人被认为是汉族人,临高话并非汉语的一种。临高话又称临城土语、临城话,主要分布在临高县、儋州市东北和澄迈县北端。




  语言特点
18个声母(含一个零声母) 6 元音 44韵母 4 个入声韵尾全, 4声 入声2调 b f m v d t n l g k h nh j s y ng

  相关研究
梁敏 张均如 系列书 刘剑三 《临高汉词典》

相近语言
村话又称琼山土语、琼山话,与临高话相近,但有别于临高话。主要分布在琼山市羊山地区和海口市西郊。翁贝一词(琼山话:[ʔaŋ˨˦ɓe˨˦],村人)是琼山秀英乡、长流乡一带部分人的自称。

6  侗台语族
本文介绍的是台语支和侗水语支可能组成的语族(Kam-Tai)。关于广义的侗台语(Tai-Kadai或Kradai),详见“侗台语系”。
侗台语族  
Kam-Tai
地理分布: 中国西南及东南亚
谱系学分类: 侗台语系
分支: 台语支
侗水语支
临高语 ?
拉珈语 ?
语言学人列表: TKC

侗台语族是侗台语系的一个可能分支,包括台语支和侗水语支,有人认为[谁?]还应包括临高语。台语支和侗水语支有大量的同源词,所以传统上把他们归为一个语族。但是有学者(如Weera Ostapirat)认为原始语的构拟表明侗水语支和仡央语支应该归为一个语族,而台语支应该和黎语支归为一个语支。

泰语、老挝语、壮语、布依语、高栏语、侬语、傣仂语、傣哪语、傣担语、傣雅语等,都属于侗台语族中的台语支。

目录
1 原始侗台语
2 语音演变
3 谱系
4 参看
5 参考文献
6 外部链接

  原始侗台语
一般认为,原始侗台语的音系整体而言比现代诸侗台语要复杂。

韵母:可以分成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韵头有i、u、ɯ,韵尾有i、u、ɯ、m、n、ŋ、p、t、k。
声母:塞音声母有先喉塞音、不送气清音、送气音、不送气浊音四套,鼻音声母有先喉塞音、清音、浊音三套。还有大量的复辅音声母。
声调:有三个舒声调A、B、C,一个促声调D,分别与中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相应。
原始台-卡岱语可能没有声调,后来在韵尾的作用下形成了声调,ʔ和h韵尾消失分别形成了B调和C调。

语音演变
韵母简化:本语族很多语言中,韵头和韵腹已经合并成单元音,有时有长短音的差别。韵尾一般保持不变,但壮语文马土语的塞音韵尾已经消失。
复辅音声母简化。
阴阳调的分化和浊塞音声母的清化:原始侗台语的A、B、C、D四调根据声母的清浊不同各自分为阴阳两类,成为八个调类:A1、B1、A1、B2、A3、B3、A4、B4,也记为1、2、3、4、5、6、7、8。不同语言的发展模式有一定差别,以齿龈音为例:
*ˀn *n̥ *ˀd *t *dʱ *d *n 原始侗台语
ˀn n̥ ɗ t t n 水语,仫佬语(*ˀn变n),毛南语(*n̥变n);壮语红水河土语部分地区(来宾、马山、上林、鹿寨、贺州等地;*n̥变n)
n ɗ t t n 侗语(*ˀd南部并入l,北部并入n);布依语,壮语北部方言(红水河土语部分地区除外;富宁话*ˀd并入n;连山土语*ˀd并入l),壮语邕南土语(除上思话外,*ˀd并入n)、崇左话
n d t tʰ t n 壮语左江(不含大新话、崇左话;天等话*ˀd并入n)、德靖、砚广、文马(*d仍为d)土语,侬语,掸语(*ˀd并入n),傣那语(*ˀd并入l,n和l混同),傣担语,傣端语,傣仂语,北泰语
n d t tʰ tʰ n 壮语大新话,标准泰语,老挝语
阴调 阳调

部分语言中声调的进一步演变:阴调受声母影响进一步分化,派生出A1'、B1'、C1'、D1',或者记为1'、3'、5'、7';促声调根据元音长短又分化成两类:D1S、D2S、D1L、D2L,或者记为7、8、9、10;借词使声调增加;一些声调发生合并;促声调依附于舒声调,可以认为不再是独立的声调。
谱系
Ethnologue给出的谱系如下:

侗台语族 (Kam-Tai) (59)
贝-台语群 (Be-Tai) (49)
贝 (1)
临高语,又称翁贝语 (Be) (onb) (中国海南)
台-石语支 Tai-Sek (49)
台语支 Tai (48)
石语 (1)
石语 (skb) (老挝)
侗水语支 Kam-Sui (11)
拉珈语 (1)
拉珈语 (lbc) (中国)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10-04-10
苗瑶语系
Hmong-Mien / Miao-Yao
地理分布: 中国西南及东南亚
谱系学分类: 有争议 (汉藏语系/苗瑶语系)
分支: 苗语支
瑶语支
畲语(可能属于苗语支)
ISO 639-5: hmx
语言学人列表: hmom HM
红色是苗语支,紫色是瑶语支


苗瑶语系是一个较小的语系。过去中国学者一般认为是汉藏语系中的一语族,称为苗瑶语族。西洋专家和中国新近研究多视为单独的语系。

苗瑶语族的使用民族主要为苗族、瑶族和畲族,分布于中国的广西、云南、贵州、广东、四川、湖南,以及中南北岛的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的北部。人数共约600万人。

本语系的语言有:苗族的苗语,分为湘西、黔东、川黔滇三个方言;瑶族的勉语、布努语、巴哼语、优诺语、炯奈语;畲族的畲语。

目录
1 苗瑶语系的谱系分类
1.1 毛宗武的分类
1.2 王士元、邓晓华的分类
2 参看
3 参考文献


苗瑶语系的谱系分类
比较常见的分类如下:

苗语支(450万人):苗语三方言、布努语、巴哼语、优诺语、炯奈语
瑶语支(130万人):勉语
有学者把畲语(1000人)分入苗语支,也有学者认为畲语独立于苗语支和瑶语支。

各家分类的细节不尽相同,下面分别介绍。

毛宗武的分类
毛宗武曾提出多种分类,其中最新一种如下:

苗语支
苗语
湘西方言
黔东方言
川黔滇方言
布努语
巴哼语
优诺语
炯奈语
畲语
瑶语支
勉语
勉方言
金门方言
标敏方言
藻敏方言
其中巴哼语和优诺语构成一个“语丛”,炯奈语和畲语构成一个“语丛”。

王士元、邓晓华的分类
王士元、邓晓华(2003)通过统计苗瑶语系各语种之间基本词汇里同源词的数量给出了如下分类。基本词的选取参考了斯瓦迪士核心词列表。

  
苗语湘西方言
  
巴哼语
  
优诺语
  
炯奈语
  

苗语黔东方言
  
苗语川黔滇方言
  
布努语
  
畲语
  

勉语
勉方言
  
藻敏方言
  

标敏方言

  

王、邓的统计没有包括勉语的金门方言。

1 苗語支
Hmong-Mien / Miao-Yao
地理分布: 中国西南及东南亚
谱系学分类: 苗瑶语系
分支: —
ISO 639-5: 无
语言学人列表: hmon
红色是苗语支,紫色是瑶语支


苗语支是组成苗瑶语系的两个语支之一。分布于中国的广西、云南、贵州、广东、四川、湖南,以及中南北岛的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的北部。说苗语支语言的人共约450万人。

苗语支的语言有:苗族的苗语(400万人),分为湘西、黔东、川黔滇三个方言;瑶族的布努语(40万人)、巴哼语(5万人)、优诺语(1万人)、炯奈语(1000人)。有人认为还包括畲族的畲语(1000人)。

目录  
1 分类
1.1 毛宗武的分类
1.2 王士元、邓晓华的分类
2 参看
3 参考文献
4 外部链接

[编辑] 分类
各家的分类很不相同,下面分别介绍。

[编辑] 毛宗武的分类
毛宗武曾提出多种分类,其中最新一种如下:

苗语支
苗语
湘西方言
黔东方言
川黔滇方言
布努语
布努方言
包瑙方言
努茂方言
巴哼语
优诺语
炯奈语
畲语
其中巴哼语和优诺语构成一个“语丛”,炯奈语和畲语构成一个“语丛”。

王士元、邓晓华的分类
王士元、邓晓华(2003)通过统计苗瑶语系各语种之间基本词汇里同源词的数量给出了如下分类。基本词的选取参考了斯瓦迪士核心词列表。
  
苗语湘西方言
  
巴哼语
  
优诺语
  
炯奈语

  
苗语黔东方言
  
苗语川黔滇方言
川黔滇次方言
  
滇东北次方言
  

布努语
  

畲语

2 瑶语支
瑶语支
勉语支
地理分布: 华南、越南
谱系学分类: 苗瑶语系
瑶语支
分支: —
ISO 639-5: 无
语言学人列表: mien
红色是苗语支,紫色是瑶语支


瑶语支,又称勉语支,是苗瑶语系的一个语支。说瑶语支语言的人约有130万,是瑶族里最大的一支,自称“勉”、“金门”等等。主要分布在华南(70万)和越南(50万),泰国、老挝、美国(主要是加里福尼亚州)等地也有一定分布。

瑶语支的语言在中国统称勉语。

瑶族所用的语言不都属于瑶语支,比如布努语、巴哼语、优诺语、炯奈语属于苗瑶语系的苗语支,拉珈语属于侗台语系的侗水语支。

3  畲语
  此条目的准确性有争议。
  山哈话
使用国家及地区 中国的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
使用人数 1200 (2000 数据)
语系 苗瑶语系
畲语支
  畲语
语言代码
ISO 639-1: 无
ISO 639-2 无
ISO 639-3: shx
注意:本页包含 Unicode 的 国际音标。

畲语是指畲族所使用的语言。汉族人一般称之为“畲民话”、“畲话”或“畲客话”[1];在畲族内部则称之为“山哈话”([saŋ44 xaʔ5 uə21],意为“山客话”)。

畲族人主要使用两种语言,一是畲族自身的语言,即畲语,如今它只在广东的博罗、增城、惠东、海丰等四县有约1200多名使用者,被称为“活聂”([hɔ22 ne42]),人数占不到畲族总人口的1%。[2]畲族所操的就是接近瑶族布努语的炯奈话,属苗瑶语系[3];随着畲族融入汉人社区,大多数畲族转说客、赣、闽、粤系的汉语。据统计,中国99%以上的畲民使用的是当地的客家方言。[4][5]

福建福安地区的畲语被认为是全体畲语的标准语[6]。虽然广义的畲语以语言岛的形式零散地广布于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等省份,但内部却保持着高度的互通度。这种语言现象在中国南方是不多见的。

目录
1 语音
2 词汇
2.1 畲语独有的词汇
2.2 来自古汉语的词汇
2.3 来自现代汉语的词汇
3 语法
3.1 构词法
3.2 句法
4 畲语和其他汉语族语言的关系
4.1 畲语和客家话的关系
4.2 畲语和闽东语的关系
5 参考文献

  语音
各地的畲语或多或寡地受到分布区其他语言的影响,声母、韵母、声调略有出入。畲语的声母有16到20个不等,没有翘舌音,有声母[ɳ]、[ŋ]、[ʔ]、[h];韵母50个到70个不等,二合元音、三合元音比较多,有入声韵尾[p]、[t]、[k]、[ʔ]等;声调6到8个,在语流音变中的变化很复杂。

词汇
  畲语独有的词汇
畲语独有的词汇主要集中于常见的人或事物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的称谓。

汉字写法 发音 汉语翻译
佛生崽 xuit2 sɑŋ21 tsuɛi55 小伙子
布妮崽 pu44 [ɳi]44 tsuɛi55 姑娘
孙囗 suən44 phiu44 儿媳
寮囗 lɑo22 khio21 蜘蛛
囗 kiai35 青蛙
囗囗囗 pi55 lɑ21 ko35 蝌蚪
囗 khio44 蜈蚣
析刀 ɕiɛt5 tɑu44 翅膀
囗 nan55 踮
囗 loʔ5 铲(草)
囗 mɔan33 拔(草)

  来自古汉语的词汇
畲族在历史上和长期受到汉族语言的影响,保留着大量的古汉语词汇,比如走(跑)、行(走)、乌(黑)、赤(红)、寮(屋)、禾(稻)、镬(锅)、窠(窝)、奉(给)、其(他)、着(穿)、睇(看)、戮(杀)、仄(斜)、啮(咬)、使(用)等等。

[编辑] 来自现代汉语的词汇
随着社会的发展,畲语也吸收了现代汉语中的大量词汇来指称新鲜的事物和概念,这些词汇畲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比如电视、电话、电影、电灯、城市、干部等等。年轻一辈的畲族使用的词汇和老一辈使用的词汇也存在显著的差别,一般老一辈使用畲族原始的词汇,而年轻一代倾向于使用现代汉语的词汇。

语法
构词法
畲语比较普遍地使用叠音词汇,比如:冷冰冰、冷秋秋、冷铁铁、面囗囗([mian44 ɕiɛt2 ɕiɛt2],面面相觑)、乌洞洞、乌冷冷、乌囗囗([u44 kio21 kio21])、乌囗囗([u44 lin35 lin35])、乌囗囗([u44 kit2 kit2])、乌囗囗([u44 mɔit2 mɔit2])、狠燎燎(火很旺)、睇睇下、行行下等等。

  句法
畲语的句法规则与粤语、客家话等其他南方汉语族语言相似,比如说“你走先”、“奉点钱他”等。

  畲语和其他汉语族语言的关系
畲语和客家话的关系
极端的观念中,一派学者认为,畲语是客家话的一种[7];另一派学者认为,客家话对畲语有过影响,但只浮于表面而已[8]。现在一般认为畲语和客家话都是在不断迁徙中产生的语言,彼此有相似性。历史上,客家人的祖先在南徙过程中进入广东东部和北部时曾与畲族杂居,语言上彼此产生了影响,这也是一些学者认为畲族说客家话的原因。但畲语的历史要比客家话早许多,故此畲语必然保留不少和客家话以及其他汉语都不同的成分,并且畲语的分布和客家话的分布也不一致。

畲语和闽东语的关系
福建省的畲族主要集中于闽东地区的福安、霞浦、福鼎、宁德、罗源和连江这6个县市。闽东的畲语所受到的闽东语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

第一人称“我”的读音为[ŋuai](即福州话的nguāi)。
产生了声母类化现象,如:“比较”的[pi35]和[kiau44]连读后变为[pi55 iau44],后一个字的声母脱落;“交代”的[kou44]和[tai21]连读后变为[kou44 lai21],后字声母[t]变为[l]。
从闽东语中借入了许多典型的词汇,如:“坏”说“呆”([ŋai],福州话的ngài)、“生小孩”说“养”(福州话的iōng)、“东西”说“乇”([nɔʔ],福州话的nó̤h),“错误”说“诞”([taŋ],福州话的dâng)。
在名词后加“囝”([kiaŋ],福州话的giāng)表示小称,如“鸟囝”。

4 瑶语列表

苗瑶语系所有语言的列表。这里采用的是民族语的分类,现在已经过时。

苗语支 Hmongic (32)
布努语组 Bunu (4)
优诺语 Bunu, Younuo (buh)
唔奈方言 Bunu, Wunai (bwn)
布努语(布瑙方言) Bunu, Bu-Nao (bwx)
炯奈语 Bunu, Jiongnai (pnu)
苗语川黔滇方言 (22)
川黔滇次方言
川黔滇苗话 (cqd)
青苗话(川黔滇第一土话)(hnj)
白苗话(川黔滇第二土话)(mww)
角苗话 (hrm)
小花苗话 (sfm)
Hmong Don (hmf) (越南河江省)
Hmong Dô (hmv) (越南河江省)
Sinicized Miao, Hmong Shua (hmz) (中国贵州、越南河江省)
惠水次方言
北部土话 (hmi)
中部土话 (hmc)
东部土话 (hme)
西南土话 (hmh)
滇东北次方言(大花苗话) (hmd)
罗泊河次方言 (hml)
麻山次方言
北部土话 (hmp)
中部土话 (hmm)
西部土话 (hmw)
南部土话 (hma)
贵阳次方言
北部土话 (huj)
南部土话 (hmy)
西南土话 (hmg)
亻革家语(曾称重安江次方言) (hmj)
黔东方言(黑苗话)(3)
北部土话 (hea)
东部土话 (hmq)
南部土话 (hms)
湘西方言(红苗话)(2)
东部土话 (muq)
西部土话 (mmr)
巴哼语 Pa-hng (1)
巴哼语 Pa-Hng (pha)
苗语黔东方言 Qiandong (3)
北部土语 Hmong, Northern Qiandong (hea)
东部土语 Hmong, Eastern Qiandong (hmq)
南部土语 Hmong, Southern Qiandong (hms)
苗语湘西方言 Xiangxi (2)
西部土语 Hmong, Western Xiangxi (mmr)
东部土语 Hmong, Eastern Xiangxi (muq)
畲语支 Ho Nte (1)
畲语 She (shx)
瑶语支、勉语支 Mienic (5)
标交方言 Biao-Jiao (1)
标交方言 Biao-Jiao Mien (bje)
标敏土语 Biao Min
交公勉土语 Jiaogong Mian
勉金方言 Mian-Jin (3)
标曼土语 Biao Mon (bmt)
优勉土语、盘瑶、高地瑶话 Iu Mien (ium)
金门土语、蓝靛瑶、平地瑶话 Kim Mun (mji)
藻敏方言 Zaomin (1)
藻敏方言、八排瑶语 Dzao Min (bpn)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10-04-10
乌拉尔语系
地理分布: 东欧、北欧、北亚
分支: 萨莫耶德语族
芬兰-乌戈尔语族
ISO 639-5: urj
语言学人列表: UR


萨莫耶德语族、芬兰语支、乌戈尔语支及尤卡吉尔语系的地理分布:
     尤卡吉尔语系

     萨莫耶德语族

     乌戈尔语支

     芬兰语支乌拉尔语系是语言学家按照语言系属分类方法划分的一组语群,包括20多种语言,讲该语系语言的人从东北欧到西北亚2000多万人口。最大的语族为芬兰-乌戈尔语族;最大语言有匈牙利语、芬兰语和爱沙尼亚语。有的语言学家把乌拉尔语系和阿尔泰语系划分为一组语群即乌拉尔-阿尔泰语系。

语言分类
乌拉尔语系

芬兰-乌戈尔语族
乌戈尔语支
匈牙利语(hun)
古匈牙利语(ohu)
鄂毕-乌戈尔诸语言
汉特语(kca)(Khanty,又称奥斯加克语 Ostyak)
曼西语(mns)(Mansi,又称沃古尔语 Vogul)
芬兰-彼尔姆语族
芬兰-伏尔加语支 Finno-Volgaic (Finno-Cheremisic, Finno-Mari, Volga-Finnic)
芬兰-拉普语支 Finno-Lappic (Finno-Saamic, Finno-Samic)
芬兰语支
爱沙尼亚语(est)
芬兰语(fin)
Tornedalen Finnish (fit)
Kven Finnish (fkv)
英格里亚语(Ingrian)(izh) — 几乎消亡
卡累利阿语(Karelian)(krl)
Krevinian (zkv) — 已消亡(19世纪)
利沃尼亚语(Liv)(liv) — 几乎消亡
Ludian (lud)
Livvi (olo)
Veps (vep)
沃提克语(Vod)(vot) — 几乎消亡
佛罗语(Võro)
萨米语(旧称拉普语)
东部
Saami, Akkala (sia) — 已消亡(21世纪)
基尔丁-萨米语(Saami, Kildin)(sjd)
凯米-萨米语(Saami, Kemi)(sjk) — 已消亡
Saami, Ter (sjt) — 几乎消亡
伊纳里-萨米语(Saami, Inari)(smn)
斯科特-萨米语(Saami, Skolt)(sms)
南部
Saami, Ume (sju) — 几乎消亡
西部
北部
皮特-萨米语(Saami, Pite)(sje) — 几乎消亡
北萨米语(Saami, North)(sme)
律勒欧-萨米语(Saami, Lule)(smj)
南部
南萨米语(Saami, South)(sma)
马里语
平地马里语、东马里语(mhr)
山地马里语、西马里语(mrj)
莫尔多维亚语 (Mordvinic, Mordvin, Mordvinian)
莫克沙语(Moksha)(mdf)
厄尔兹亚语(Erzya)(myv)
彼尔米语支 Permic (Permian)
科米语支 Komi
科米-彼尔米亚克语 (Komi-Permyak) (koi)
科米-兹梁语 (Komi-Zyrian) (kpv)
乌德穆尔特语 (Udmurt, Votyak) (udm)
萨莫耶德语族
埃内茨语
森林埃内茨语(Enets, Forest)(enf) — 几乎消亡
冻土埃内茨语(Enets, Tundra)(enh) — 几乎消亡
牙纳桑语、恩加纳桑语(Nganasan)(nio)
涅涅茨语(Nenets)(yrk)
Yurats
Mator (Motor) (mtm) — 已消亡(19世纪)
Mator-Taygi-Karaga (ymt) — 已消亡(19世纪)
塞尔库普语(Selkup; Ostyak-Samoyed)(sel)
Kamassian (Kamas) (xas) — 已消亡(20世纪)
Koibal (zkb) — 已消亡(19世纪)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10-04-10
1  萨莫耶德语族
地理分布: 亚欧大陆北部
谱系学分类: 乌拉尔语系
萨莫耶德语族
分支: 北萨莫耶德语支
南萨莫耶德语支
ISO 639-5: syd
语言学人列表: URB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Samoyedic, Finnic, Ugric and Yukaghir languages
     尤卡吉尔语系

     萨莫耶德语族

     乌戈尔语支

     芬兰语支



乌拉尔语言的分布。图中的 Nenets, Enets, Selkup, Nganasan 属萨莫耶德语族。其他是芬兰-乌戈尔语族。萨莫耶德语族是在亚欧大陆最北部的乌拉尔山脉两边居民所用的语言,粗略计算有30,000使用者。

萨莫耶德语族与芬兰-乌戈尔语族组成乌拉尔语系。

  
分类
萨莫耶德语族

埃内茨语
森林埃内茨语(Enets, Forest)(enf) — 几乎消亡
冻土埃内茨语(Enets, Tundra)(enh) — 几乎消亡
牙纳桑语、恩加纳桑语(Nganasan)(nio)
涅涅茨语(Nenets)(yrk)
Yurats
Mator (Motor) (mtm) — 已消亡(19世纪)
Mator-Taygi-Karaga (ymt) — 已消亡(19世纪)
塞尔库普语(Selkup; Ostyak-Samoyed)(sel)
Kamassian (Kamas) (xas) — 已消亡(20世纪)
Koibal (zkb) — 已消亡(19世纪)
地理分布
萨莫耶德语支由白海伸延到拉普捷夫海(Laptev Sea),在俄罗斯靠近北极圈沿岸,包括 southern Novaya Zemlya, the Yamal Peninsula, 鄂毕河河口和叶尼塞 and into the Taimyr peninsula in 最北的西伯利亚。它们靠牧放驯鹿维持经济。

2 芬兰-乌戈尔语族
地理分布: 东欧、北欧、北亚
谱系学分类: 乌拉尔语系
芬兰-乌戈尔语族
分支: 乌戈尔语支
芬兰-彼尔姆语支
ISO 639-2 和 639-5: fiu
语言学人列表: URA

芬兰-乌戈尔语族(也译称为芬-乌戈尔语族或芬诺-乌戈尔语族)是乌拉尔语系的一支,多数语言学家认为芬兰语、匈牙利语和爱沙尼亚语都包含在此语族中。与欧洲其他地方使用的语言不同,芬兰-乌戈尔语族并不属于印欧语系。很多使用人口较少的芬兰-乌戈尔诸语言都属濒危、接近消亡。

目录
1 语言分类
2 常见词汇
2.1 数字
3 外部链接

] 语言分类

乌拉尔语言的分布。图中的 Nenets, Enets, Selkup, Nganasan 属萨莫耶德语族。其他是芬兰-乌戈尔语族。芬兰-乌戈尔语族

乌戈尔语支
匈牙利语 (hun) (匈牙利)
古匈牙利语 (ohu)
鄂毕-乌戈尔诸语言
汉特语 (kca) (Khanty, 又称奥斯加克语 Ostyak)
曼西语 (mns) (Mansi, 又称沃古尔语 Vogul)
芬兰-彼尔姆语族
芬兰-伏尔加语支 Finno-Volgaic (Finno-Cheremisic, Finno-Mari, Volga-Finnic)
芬兰-拉普语支 Finno-Lappic (Finno-Saamic, Finno-Samic)
芬兰语支
爱沙尼亚语 (est) (爱沙尼亚)
芬兰语 (fin) (芬兰)
Tornedalen Finnish (fit) (瑞典)
Kven Finnish (fkv) (挪威)
英格里亚语(Ingrian)(izh) (俄罗斯(欧洲)) — 几乎消亡
卡累利阿语(Karelian)(krl) (俄罗斯(欧洲))
Krevinian (zkv) — 已消亡(19世纪)
利沃尼亚语(Liv)(liv) (拉脱维亚) — 几乎消亡
Ludian (lud) (俄罗斯(欧洲))
Livvi (olo) (俄罗斯(欧洲))
Veps (vep) (俄罗斯(欧洲))
沃提克语(Vod)(vot) (俄罗斯(欧洲)) — 几乎消亡
佛罗语(Võro)
萨米语(旧称拉普语)
东部
Saami, Akkala (sia) (俄罗斯(欧洲)) — 消亡(21世纪)
基尔丁-萨米语(Saami, Kildin)(sjd) (俄罗斯(欧洲))
凯米-萨米语(Saami, Kemi)(sjk) (芬兰) — 消亡
Saami, Ter (sjt) (俄罗斯(欧洲)) — 几乎消亡
伊纳里-萨米语(Saami, Inari)(smn) (芬兰)
斯科特-萨米语(Saami, Skolt)(sms) (芬兰)
南部
Saami, Ume (sju) (瑞典) — 几乎消亡
西部
北部
皮特-萨米语(Saami, Pite)(sje) (瑞典) — 几乎消亡
北萨米语(Saami, North)(sme) (挪威)
律勒欧-萨米语(Saami, Lule)(smj) (瑞典)
南部
南萨米语(Saami, South)(sma) (瑞典)
马里语
平地马里语、东马里语 (mhr) (俄罗斯(欧洲))
山地马里语、西马里语 (mrj) (俄罗斯(欧洲))
莫尔多维亚语 (Mordvinic, Mordvin, Mordvinian)
莫克沙语(Moksha)(mdf) (俄罗斯(欧洲))
厄尔兹亚语(Erzya)(myv) (俄罗斯(欧洲))
Extinct Finno-Volgaic languages of uncertain position
Merya (17世纪)
Muromian
Meshcherians
彼尔米语支 Permic (Permian)
科米语 Komi
科米-彼尔米亚克语 (Komi-Permyak) (koi) (俄罗斯(欧洲))
科米-齐良语 (Komi-Zyrian) (kpv) (俄罗斯(欧洲))
乌德穆尔特语 (Udmurt, Votyak) (udm) (俄罗斯(欧洲))

常见词汇
This is a small sample of cognates in basic vocabulary across Uralic, illustrating the sound laws (based on th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and Hakkinen 1979). Note that in general two cognates don't have the same meaning; they merely have the same origin. Thus, the English word in each row should be regarded as an approximation of the original meaning, not a translation of the other words.

英语 芬兰语 爱沙尼亚语 北萨米语 伊纳里-萨米语 马里语 科米语 汉特语 匈牙利语 Finno-Ugric reconstruction
heart sydän, sydäm- süda, südam- čotta, čoddaga
šüm śələm səm szív *śiδä(-mɜ) / *śüδä(-mɜ)
lap syli süli salla, sala solla šəl syl jöl öl *süle / *sile
vein suoni soon suotna, suona suona šön sən jan ín 'sinew, tendon' *sōne / *se̮ne
go mennä, men- minna, min- mannat moonnađ mije- mun- mən- menni, megy *mene-
fish kala kala guolli, guoli kyeli kol
kul hal *kala
hand käsi, käte-
gen. käden, part. kättä käsi, kät-
gen. käe, part. kätt giehta, gieđa kieta kit ki köt kéz *käte
eye silmä silm čalbmi, čalmmi čalme, šalme šinča śin sem szem *śilmä
one yksi, yhte-
gen. yhden, part. yhtä üks, üht-
gen. ühe, part. üht(e) okta, ovtta ohta ikte ət'ik ĭt egy *ykte
two kaksi, kahte-
gen. kahden, part. kahta kaks, kaht-
gen. kahe, part. kaht(e) guokte kyeh´ti kokət kyk kät kettő/két *kakta / *käktä
three kolme kolm golbma kulma kumət kujim koləm három *kolme / *kulme
ice jää jää jiekŋa, jieŋa jiena ij ji jöŋk jég *jäŋe
louse täi täi dihkki tikke tij toj tögtəm tetű ?

(拼写注意事项:: The hacek (š) denotes postalveolar articulation, while the accent (ś) denotes a secondary palatal articulation. The Finnish letter 'y' [y] represents the same phoneme (a rounded or centralized ) as the letter 'ü' in other languages. The voiced dental spirant [ð] is the origin of the standard Finnish 'd', which is realized differently in each dialect today. The same sound is marked with the letter đ in the Sami languages. The Sami 'č' is a voiceless postalveolar affricate [ʧ]. 匈牙利语 'gy' 是腭音化 [dʲ], 不是 'g'.)

数字
以下是使用芬兰语、爱沙尼亚语、佛罗语、北萨米语、Erzya、Meadow Mari、Masi、匈牙利语和 Proto-Finno-Ugric 书写 1-10.

数字 芬兰语 爱沙尼亚语 佛罗语 北萨米语 伊纳里-萨米语 Erzya Meadow Mari Mansi 匈牙利语 Proto-F-U
1 yksi üks ütś okta ohta vejke ikte akva egy *ykte
2 kaksi kaks katś guokte kyeh´ti kavto kokət kityg kettő *kakte
3 kolme kolm kolm golbma kulma kolmo kumət hurum három *kolm-
4 neljä neli nelli njeallje nelji ńiľe nələt nila négy *neljä-
5 viisi viis viiś vihtta vitta veƭe wizət at öt *vit(t)e
6 kuusi kuus kuuś guhtta kutta koto kuδət hot hat *kut(t)e
7 seitsemän seitse säidse čieža čiččam śiśem šəmət sat hét N/A
8 kahdeksan kaheksa katõsa gávcci käävci kavkso kandaš(e) ńololov nyolc N/A
9 yhdeksän üheksa ütesä ovcci oovce vejkse indeš(e) ontolov kilenc N/A
10 kymmenen kümme kümme logi love kemeń lu lov tíz N/A

3 乌戈尔语支
地理分布: 匈牙利和西西伯利亚
谱系学分类: 乌拉尔语系
芬兰-乌戈尔语族
  乌戈尔语支
分支: 匈牙利语
鄂毕-乌戈尔诸语言
语言学人列表: URAB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Samoyedic, Finnic, Ugric and Yukaghir languages
     尤卡吉尔语系

     萨莫耶德语族

     乌戈尔语支

     芬兰语支


乌戈尔语支(IPA:/ˈjuːɡrɨk, ˈjuːɡriən/ )是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的语支,名称来自现在属俄罗斯汉特-曼西自治区的 Yugra.

乌戈尔语支包括3种语言:匈牙利语、鄂毕-乌戈尔(Ob-Ugric)诸语言的汉特语(Khanty,或奥斯恰克语 Ostyak)和曼西语(Mansi,或沃古尔语 Vogu)。

三种乌拉尔最大语言:匈牙利语、芬兰语和爱沙尼亚语

1 匈牙利语
Magyar
使用国家及地区 匈牙利以及10多个国家  
区域 中欧
使用人数 1,500万  
排名: 52
语系 乌拉尔语系
芬兰-乌戈尔语族
  乌戈尔语支
   匈牙利语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匈牙利、欧洲联盟、斯洛文尼亚、伏伊伏丁那
管理机构 Research Institute for Linguistics of the Hunga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语言代码
ISO 639-1: hu
ISO 639-2 hun  
Ethnologue
第14版: HNG
ISO 639-3: hun
注意:本页包含 Unicode 的 国际音标。

匈牙利语,或称马扎尔语(Magyar, 国际音标: [ˈmɒɟɒr̪])是匈牙利的官方语言和主要语言,其使用人口并分布于东欧其他国家,包括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乌克兰、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奥地利、斯洛文尼亚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于匈牙利的地方。匈牙利语使用人口约1,500万人,其中1,000万人住在匈牙利。

匈牙利语与俄罗斯西伯利亚西部鄂毕河的汉特语和曼西语,构成乌戈尔语支。
2 芬兰语
Suomi
使用国家及地区 芬兰、爱沙尼亚、瑞典 (托尔讷河谷), 挪威 (芬马克郡), 俄罗斯西北的(卡累利阿共和国)  
区域 北欧
使用人数 6百万
语系 乌拉尔语系
芬兰-乌戈尔语族
  芬兰-拉普语族
   波罗地-芬兰语支
    芬兰语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芬兰, 欧洲联盟
管理机构 芬兰语言研究所语言规划部 [1]
语言代码
ISO 639-1: fi
ISO 639-2 fin
ISO 639-3: fin
注意:本页包含 Unicode 的 国际音标。

芬兰语(Suomi发音 文件-播放)是芬兰大部分(92%)国民的语言,也被境外芬兰裔侨民所用。它是芬兰的两种官方语言之一,也是瑞典的一种法定少数族裔语言。(瑞典的芬兰语包括标准芬兰语和称为托尔讷河谷芬兰语的一种方言。)

芬兰语属于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是一种胶着语。名词和形容词都因应词语在句子内的角色而有格的变化。由于和其他欧洲语言的语系都不同,词根和绝大部分其他欧洲语言差别很大,所以经常被认为是比较难学的语言。

目录
1 历史
1.1 阿格里高拉主教工作的成果
2 表音方式
3 地理分布
4 方言
5 语言形式
5.1 范例
6 词汇
7 借词
8 新造词
9 外部链接


历史
有学者推测波罗地-芬兰语支由一种原始芬兰语演变而来,而北方萨米人(旧称拉普人)的萨米语可能早在公元前1500年-前1000年已由原始芬兰语分支出来。依学者的推测,原始芬兰语分北方、南方、东方三种方言,而波罗地-芬兰语支各种不同语言的形成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

芬兰语最早的书写方式,是于16世纪,由芬兰的主教米歇尔·阿格里高拉发明的,书写方式依据当时芬兰的官方语言瑞典语、德语和拉丁语。芬兰文的书写方式在之后被许多其他人修改过。

16世纪的基督教宗教复兴运动,确实标志着芬兰文的开始,许多芬兰作家——包括米歇尔·阿格里高拉主教——用芬兰语也创造了不少文学的成就。到了17世纪,在芬兰,已有重要的着作以芬兰文、丹麦文、挪威文、拉脱维亚文、德文、以及瑞典文写成;然而,最重要的文献还是用拉丁语写作的。瑞典语直至17世纪末还是芬兰的唯一官方语言;它和芬兰语,在当时都只是不重要的小语种。


阿格里高拉主教工作的成果
标准芬兰文的多种书写规则——尤其是拼字规则——都源自阿格里高拉主教的努力。由于他以芬兰西方的方言作为芬兰文的基础,西方方言的发音也成为了芬兰文的标准拼法。

阿格里高拉用dh和d 代表浊舌齿擦音(相当英语中在this 中的th),用tz 和z 代表清舌齿擦音(相当英语中在thanks中的th),后来语音有所变化,舌齿擦音已经在芬兰语中消失,在东部方言中dh变成了j和v,在西部方言中变成了r或l,tz变成了ht 或 tt。

在翻译《新约圣经》的过程中,阿格里高拉创造了一些新词,当中部分例如“armo”(慈悲)和“vanhurskas”(正义的)的一些词语,现在仍然通用。他总共用了大约8500个单词,现在还在使用中的有60%。

他用Ch, c 或 h 代表清软腭擦音,现在这个音已经变成喉音h了;他用gh 和g 代表浊软腭擦音,现在这个音也已经消失。


表音方式
芬兰语的书写字母和发音基本是一一对应的,所以比较容易学习。

芬兰语字母表如下(共31个字母):

芬兰语字母
A a B b C c D d E e F f G g H h I i J j K k L l M m N n O o
P p Q q R r S s Š š T t U u V v W w X x Y y Z z Ž ž Å å Ä ä
Ö ö                                                        

一般规则如下:

“B”, “C”, “F”, “Z” 基本上只用来拼写外来词;“G”通常跟在“N”之后发“ng”音,其他情况也只用来拼写外来词。
“Q”, “X”只用于从瑞典语或其他外语而来的名字。
“W”和“V”发音基本一样,类似英语中“V”的音,“W”在芬兰语中只是保留在古代文献和姓名中;
长音用双字母表示,比较清楚;
“NK”通常不发“K”音,类似于英语中的“ng”;
“H”在辅音前比在元音前发音更明显;
“Ä”和 “Ö”是和“A” 、“O”不同的音,类似德语中的"Ä"和"Ö"的音,但不只是变音符号,是不同的字母;
芬兰语中没有浊辅音z,所以实际上“z”, “š” 或 “ž”发音都和s差不多,只是书写表达时用。

地理分布
使用芬兰语的人大约有六百万,主要分布在芬兰、瑞典、挪威、爱沙尼亚和俄罗斯,还有部分在美国的移民作为日常用语,主要聚居在密歇根州。


方言
芬兰语有两种方言,东部方言和西部方言。西部方言又有西南、南方、中南、中部和北方方言的区别。东部方言分布较广,主要有东部和东南部两种,东南部方言主要在俄罗斯的南卡累利阿和圣彼得堡周围地区。

[编辑] 语言形式
芬兰语类似阿拉伯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用形式yleiskieli,主要用于正式场合,如教堂弥撒、政治演讲以及新闻报道等,其书面形式叫kirjakieli,几乎所有的出版物都是用这种语言;另一种是口语Puhekieli,用于普通广播电视节目和一般人际交流、书信和网上聊天。

口语是自然语言发展变化产生的,通用语则是依据文学作品和文献,保留严谨的语法变格规则,这些规则有很多已经从口语中消失了,像许多代词和后缀都逐渐在口语中被弱化或省略了。在学校教学中教通用语,有许多孩子由于经常读书,已经将通用语作为他们的第一语言。


范例
通用语 — 口语
he menevät — ne menee“他们走”变成“它们走”
onko(s) teillä — onks teil(lä)“你们有吗?”——失去元音
me emme sano — me ei sanota(读 mei sanota)“我们不说”(注意 ”me ei” 变成了一个音节)
(minun) kirjani — mun kirja(读 muŋ kirja)“我的书”
kuusikymmentäviisi — kuus(kyt)viis (六十五)
tulen — tuun“我来”——变了不规则动词
punainen — punanen“红色”——双元音变了很短的单元音
korjannee— kai korjaa“可能会修理”
mentyämme — kunme oltiim menty(读 kumme oltiim menty)“当我们走了以后”

词汇
芬兰语经常而且很大程度上采用粘着,核心字汇较例如英语的语言小,后缀的使用程度也较大。例如“书”这个词,kirja,可以用后缀演变成kirjain(字母)、kirje(信)、kirjasto(图书馆)、kirjailija(作者)、kirjallisuus(文学)、kirjoittaa(写)、kirjoittaja(写字的人)、kirjallinen(书写形式的)、kirjata(写下、登记、记录)、kirjasin(字体)等。

下列一些比较普遍的后缀。请注意一对后缀时,使用哪一个后缀是根据元音和谐现象而定。后缀的添加会引起辅音交替

-ja/jä:作的人 (如 lukea = 读 → lukija = 读者);
-lainen/läinen:住在某地的人 (可以做名词也可以做形容词) Englanti = 英国 → englantilainen = 英国人或英国的东西; Helsinki = 赫尔辛基 → helsinkiläinen = 赫尔辛基人;
-sto/stö:集合 (kirja = 书 → kirjasto = 图书馆; laiva = 船 → laivasto = 海军、舰队)
-in:部分或工具 (kirja = 书 → kirjain = (一个)字母; vatkata = 掸 → vatkain = 掸子,搅拌器)
-uri/yri:做的人或物 (kaivaa = 挖 → kaivuri = 挖土机; laiva = 船 → laivuri = 发货人、水手)
-os/ös:表示动作的结果 (tulla = 来 → tulos = 结果; tehdä 作 → teos = 作品)
-ton/tön:无 (onni = 幸福 → onneton = 不幸福; koti = 家 → koditon = 无家可归)
-llinen:性质 (lapsi = 孩子 → lapsellinen = 孩子气; kauppa = 商店 → kaupallinen = 商业性的)
-kas/käs:性质 (itse = 自己 → itsekäs = 自私; neuvo = 劝告 → neuvokas = 随机应变)
-va/vä:正在做或有某事物 (taitaa = 能够、可能 → taitava = 有技术的; johtaa = 领导→ johtava = 领导的)
无论是名词还是形容词都要遵循变格规则.芬兰语中主要的格有: 1 主格 2 宾格 3 属格 4 部分格 5 内在格(inessif) 6 adessif 7 似格 (essif) 8 内进格 (illatif) 9 allatif 10 出格 (elatif) 11 离格 12 变化格 13 欠格 14 comitatif 15 instructif




以 ihminen (人)为例,其变格依次为 ( 在前的为单数,后者为复数形式 )

1 ihminen ihmiset
2 ihminen, ihmisen ihmiset
3 ihmisen ihmisten
4 ihmistä ihmisiä
5 ihmisessä ihmisissä
6 ihmisellä ihmisillä
7 ihmisenä ihmisinä
8 ihmiseen ihmisiin
9 ihmiselle ihmisille
10 ihmisestä ihmisistä
11 ihmiseltä ihmisiltä
12 ihmiseksi ihmisiksi
13 ihmisettä ihmisittä
14 - ihmisine-
15 - ihmisin

  借词
许多世纪以来,芬兰语从外来语中吸收了不少借词,估计真正从古代芬兰语中遗留下的词根只有300个左右。有的专家认为芬兰语几个世纪吸收的借词几乎相当达罗毗荼语系几千年中吸收的借词水平。例如kuningas = 国王来自德语 kuningaz、morsian = 新娘, armas = 亲爱、äiti = 母亲等,但源于芬兰语的表示母亲的词根emä仍然保留在一些符合词中,已经转化为一种比喻形式,如emälaiva =母舰、emävale= 大谎言(谎言的母亲)等。

由于从12世纪至1809年,芬兰一直属于瑞典王国,现在芬兰还有6%的人口是瑞典族,1809年后属于沙皇俄国,所以从瑞典语来的借词最多,也有一些俄语词。例如Raamattu=圣经是从俄语来的,还有一些宗教词汇也是从俄语来的。

在现代,从英语来的借词增加了不少,主要在文化方面,从估计商贸、音乐、电影、文学以及互联网带来不少词汇。有的跨国公司如芬兰的诺基亚已经将英语作为公司中的第一语言,新的借词不仅排挤原来的芬兰词汇,而且排挤早先的借词,如从瑞典语来的词汇treffailla=约会,已经被新的来自英语的deittailla取代。

[编辑] 新造词
也有的词汇是根据原有词汇合成的,如

puhelin =电话(意思是“用以说话的东西”)
tietokone =计算机(意思是“知识机器”)
levyke =软碟(levy =碟 + -ke = -子)
sähköposti =电子邮件(意思是“电邮”)
在口语中还有不同来源的词。例如,levyke固然是软盘,但是在口语中大软盘却称lerppu(来自英语floppy),而小软盘则称korppu(来自芬兰语“饼干”,因为其形状像饼干)。至于光盘romppu则是1990年代初CD-ROM开始流行时,在由一份叫《Suomen Kuvalehti》(芬兰画报)的杂志所举办的一个比赛中创作出来的。

3 爱沙尼亚语
eesti keel
使用国家及地区 爱沙尼亚  
区域 北欧
使用人数 一百一十万
语系 乌拉尔语系
芬兰-乌戈尔语族
  芬兰-拉普语族
   波罗地-芬兰语支
    爱沙尼亚语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爱沙尼亚,欧洲联盟
管理机构 爱沙尼亚语学院 (半官方)
语言代码
ISO 639-1: et
ISO 639-2 est
ISO 639-3: 两者之一
est – 爱沙尼亚语 (一般)
ekk – 标准爱沙尼亚语
注意:本页包含 Unicode 的 国际音标。

爱沙尼亚语(eesti keel)是爱沙尼亚的国语,约有一百一十万人使用,约九十万人作为母语使用,属于乌拉尔语系的芬兰-乌戈尔语族,较接近芬兰语,而与乌戈尔语支的匈牙利语分别较大。

爱沙尼亚语元音丰富。语法非常复杂,有14种格。

爱沙尼亚语字母表由拉丁字母组成,27个字母如下:

爱沙尼亚语字母
A a B b C c D d E e F f G g H h I i J j K k L l M m N n O o
P p Q q R r S s Š š Z z Ž ž T t U u V v W w Õ õ Ä ä Ö ö Ü ü
X x Y y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10-04-10
尤卡吉尔语系
地理分布: 俄罗斯远东地区
谱系学分类: 古西伯利亚语言
尤卡吉尔语系
分支: 北尤卡吉尔语
南尤卡吉尔语
语言学人列表: YK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Yukaghir, Finnic, Ugric and Samoyedic languages
     尤卡吉尔语系

     萨莫耶德语族

     乌戈尔语支

     芬兰语支


尤卡吉尔语系是俄罗斯尤卡吉尔人(西伯利亚人之一)的几种语言,他们生活在科雷马河(Kolyma)盆地。

现时只有北尤卡吉尔语和南尤卡吉尔语两种语言存在。其他的已经消亡。

北尤卡吉尔语 (ykg, 又称 Jukagir, Odul, Tundra, Tundre, 尤卡吉尔语)
南尤卡吉尔语 (yux, 又称 Jukagir, Kolym, Kolyma, Odul, 尤卡吉尔语)
Chuvantsy † (xcv)
Omok † (omk)
这些语言与其他语系的关系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而有人提出它们与乌拉尔语系有关。整个尤卡吉尔语系被视为濒危语言。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10-04-10
跨新几内亚语系
地理分布: 新几内亚、小巽他群岛、摩鹿加群岛
谱系学分类: 世界上假设性语系之一,参看巴布亚诸语言
分支: Angan
Awin-Pa
Binanderean
Bosavi
Central and South New Guinea (several branches)
Chimbu-Wahgi
Damal (Uhunduni)
Dem
Duna-Pogaya
East Strickland
Eleman
Engan
Finisterre-Huon
Gogodala-Suki
? Goilalan
Inland Gulf
Kainantu-Goroka
Kamula
? Kaure-Kapori
Kayagar
Kiwai-Porome
Kolopom
East Kutubu
West Kutubu
Madang
Marind
Mek
Mor
Moraori
Oksapmin
? Pauwasi
Pawaia
South Bird's Head
Southeast Papuan (several branches)
Tanah Merah
? Teberan
Tirio
Turama-Kikorian
West Trans–New Guinea linkage (several branches)
Wiru
ISO 639-5: ngf
语言学人列表: TN

跨新几内亚语系是一个假设性的语系,包括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邻近岛屿的语言,是所有语系中的第2大。根据《民族语》的分类,可分为20个语族。

跨新几内亚语系 Trans-New Guinea (564)
Eleman (7)
Inland Gulf (4)
Kaure (4)
Kolopom (3)
Madang-Adelbert Range (102)
Adelbert Range (44)
Madang (58)
Main Section (317)
Central and Western (267)
East New Guinea Highlands (2)
Eastern (48)
Mek (7)
Molof (1)
Morwap (1)
Nimboran (5)
Northern (27)
Oksapmin (1)
Pauwasi (4)
Senagi (2)
South Bird's Head-Timor-Alor-Pantar (33)
Teberan-Pawaian (3)
Tofanma (1)
Trans-Fly-Bulaka River (38)
Turama-Kikorian (3)
Usku (1)

1 巴布亚诸语言
巴布亚诸语言(英语:Papuan languages)是指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及邻近地区流通,但不属于南岛语系的多种语言的集合。由于这个语系内有多达6000多种不同的语言,而语言间的差异又很大,有不少语言学家都认为现时的分类其实未是最完善的,只是临时应用的一种分类。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10-04-10
尼罗-撒哈拉语系
地理分布: 非洲中部和非洲东部
谱系学分类: 可能与尼日尔-刚果语系有关连
分支: Berta
中苏丹语族
东苏丹语族
富尔语族
Gumuz
Kadu
Koman
库纳马语
马巴语族
撒哈拉语族
桑海语族
ISO 639-2 和 639-5: ssa
语言学人列表: NS
尼罗-撒哈拉语系语言分布图


尼罗-撒哈拉语系分布于非洲的尼罗河沿岸,尼日尔河沿岸以及非洲中部的撒哈拉地区,包括了中苏丹语族、东苏丹语族、撒哈拉语族、桑海语族、马巴语族等语族。多为声调语言,名词有格变位形式。

尼罗-撒哈拉语系 (207语言)

Berta
  Berta (wti)

中苏丹语族 (Central Sudanic)
East Central Sudanic
Lendu
Bendi (bct)
Lendu (led)
Ngiti (niy)
Mangbetu
Asoa (asv)
Lombi (lmi)
芒贝图语(Mangbetu) (mdj)
Mangbutu-Efe
Efe (efe)
Lese (les)
Mamvu (mdi)
Mangbutu (mdk)
Mvuba (mxh)
Ndo (ndp)
Moru-Madi
Central Moru-Madi
Avokaya (avu)
Keliko (kbo)
卢格巴拉语(Lugbara)(lgg)
Logo (log)
Aringa (luc)
Omi (omi)
Northern Moru-Madi
Moru (mgd)
Southern Moru-Madi
Olu'bo (lul)
Ma'di (mhi)
Ma'di, Southern (snm)
West Cental Sudanic
Bongo-Bagirmi
Bongo-Baka
Baka
Baka (bdh)
Bongo
Bongo (bot)
Morokodo-Beli
Jur Modo (bex)
Beli (blm)
Morokodo-Mo'da
Mo'da (gbn)
Morokodo (mgc)
Nyamusa-Molo (nwm)
Mittu (mwu)
Kara
Furu (fuu)
Gula (kcm)
Yulu (yul)
Sara-Bagirmi
Bagirmi
Bernde (bdo)
巴吉尔米语(Bagirmi)(bmi)
Berakou (bxv)
Disa (dsi)
Gula (glu)
Jaya (jyy)
Kenga (kyq)
Naba (mne)
Birri (bvq)
Fongoro (fgr)
萨拉语(Sara)
Sara Proper
Bedjond (bjv)
Dagba (dgk)
Gor (gqr)
Gulay (gvl)
Horo (hor)
Kaba (ksp)
Laka (lap)
Mango (mge)
Sar (mwm)
Mbay (myb)
Ngam (nmc)
Sara Kaba
Kaba Deme (kwg)
Kaba Na (kwv)
Kulfa (kxj)
Sara Dunjo (koj)
Sara Kaba (sbz)
Ngambay (sba)
Vale
Lutos (ndy)
Vale (vae)
Sinyar
Sinyar (sys)
Kresh
Aja (aja)
Gbaya (krs)


东苏丹语族 (Eastern Sudanic)
Eastern Eastern Sudanic
Eastern Jebel
Aka-Kelo-Molo
Aka (soh)
Kelo (xel)
Molo (zmo)
Gaam
Gaam (tbi)
Nara
Nara (nrb)
努比亚语 (Nubian)
古努比亚语(Old Nubian)(onw)
Central Nubian
Birked
Birked (brk)
Dongolawi
Kenuzi-Dongola (kzh)
Hill Nubian
Kadaru-Ghulfan
Ghulfan (ghl)
Kadaru (kdu)
未分类的 Hill Nubian 语言
Dilling (dil)
Dair (drb)
El Hugeirat (elh)
Karko (kko)
Wali (wll)
Northern Nubian
Nobiin (fia)
Western Nubian
Midob (mei)
Surmic
North Surmic
Majang
Majang (mpe)
South Surmic
Southeast South Surmic
Kwegu
Kwegu (xwg)
Pastoral
Me'en
Me'en (mym)
Suri
Mursi (muz)
Suri (suq)
Southwest South Surmic
Didinga-Murle
Didinga-Longarim
Didinga (did)
Narim (loh)
Murle
Murle (mur)
Tennet
Tennet (tex)
Kacipo-Balesi
Kacipo-Balesi (koe)
Kuliak
Ik
Ik (ikx)
Ngangea-So
Nyang'i (nyp)
Soo (teu)
尼罗语支 (Nilotic)
Eastern Nilotic
Bari
Bari (bfa)
Kakwa (keo)
Mandari (mqu)
Lotuxo-Teso
Lotuxo-Maa
Lotuxo
Dongotono (ddd)
Lokoya (lky)
Lango (lno)
Otuho (lot)
Lopit (lpx)
Ongamo-Maa
马萨伊语(Maasai)(mas)
Ngasa (nsg)
Samburu (saq)
Teso-Turkana
Teso
Teso (teo)
Turkana
卡拉莫琼语(Karamojong)(kdj)
Nyangatom (nnj)
Toposa (toq)
图尔卡纳语(Turkana)(tuv)
Southern Nilotic
卡伦金语 (Kalenjin) (kln)
Elgon
Kupsabiny (kpz)
Sabaot (spy)
Kipsigis
Kipsigis (sgc)
Nandi-Markweta
Markweta
Endo (enb)
Nandi
Aramanik (aam)
Keiyo (eyo)
Kisankasa (kqh)
Mediak (mwx)
Mosiro (mwy)
Nandi (niq)
Tugen, North (tuy)
Terik
Terik (tec)
Okiek
Okiek (oki)
Pokot
Pökoot (pko)
Tatoga
Omotik (omt)
Datooga (tcc)
Western Nilotic
Dinka-Nuer
丁卡语(Dinka)(din)
Dinka, South Central (dib)
Dinka, Southwestern (dik)
Dinka, Northeastern (dip)
Dinka, Northwestern (diw)
Dinka, Southeastern (dks)
Nuer
Reel (atu)
努埃尔语(Nuer)(nus)
卢奥语支 (Luo)
Northern Luo
Anuak
Anuak (anu)
Bor
Belanda Bor (bxb)
Jur
Luwo (lwo)
Maban-Burun
Burun
Burun (bdi)
Maban
Jumjum (jum)
Mabaan (mfz)
Shilluk
Shilluk (shk)
Thuri
Thuri (thu)
未分类的 Nothern Luo 语言
Päri (lkr)
Southern
Adhola
Adhola (adh)
Kuman
Kumam (kdi)
Luo-Acholi
Alur-Acholi
阿卢尔语 (Alur)
阿卢尔语(Alur)(alz)
Lango-Acholi
阿乔利语(Acholi)(ach)
兰戈语(Lango)(laj)
卢奥语 (Luo)
卢奥语(Luo)(luo)
Western Eastern Sudaic
Daju
Eastern Daju
Logorik (liu)
Shatt (shj)
Western Daju
Baygo (byg)
Daju, Dar Fur (daj)
Daju, Dar Sila (dau)
Daju, Dar Daju (djc)
Njalgulgule (njl)
Nyimang
Afitti (aft)
Ama (nyi)
Tama
Mararit
Mararit (mgb)
Tama-Sungor
Assangori (sjg)
Tama (tma)
Temein
Tese (keg)
Temein (teq)


富尔语族 (Fur)
Amdang (amj)
富尔语(Fur)(fvr)
Mimi (miv)
Komuz
Gumuz
Gumuz (guk)
Koman
Gule (gly)
Kwama (kmq)
Opuuo (lgn)
Uduk (udu)
Komo (xom)
库纳马语 (Kunama)
库纳马语(Kunama)(kun)
马巴语族 (Maban)
Karanga (kth)
Mabang
Kendeje (klf)
Maba
马巴语(Maba)(mde)
Marfa (mvu)
Masalit
Massalat (mdg)
Masalit (mls)
Surbakhal (sbj)
Runga-Kibet
Kibet (kie)
Runga (rou)


撒哈拉语族 (Saharan)
Eastern Saharan
Berti (byt)
Zaghawa (zag)
Western Saharan
卡努里语(Kanuri) (kau)
Kanuri, Bilma (bms)
Kanembu (kbl)
Kanuri, Manga (kby)
Kanuri, Central (knc)
Kanuri, Tumari (krt)
Tebu
Dazaga (dzg)
Tedaga (tuq)


桑海语族 (Songhai)
Korandje (kcy)
Northern Songhai
Tadaksahak (dsq)
Tasawaq (twq)
Southern Songhai
Dendi (ddn)
哲尔马语(Zarma)(dje)
Songhay, Humburi Senni (hmb)
Songhay, Koyra Chiini (khq)
Songhay, Koyraboro Senni (ses)

未分类的尼罗-撒哈拉语言
Kanga (kcp)
Keiga (kec)
Krongo (kgo)
Shabo (sbf)
Tumtum (tbr)
Tulishi (tey)
Katcha-Kadugli-Miri (xtc)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10-04-10
图皮语系
地理分布: 巴拉圭、玻利维亚
谱系学分类: 美洲原住民语言
图皮语系
分支: Arikem
Aweti
Mawe-Satere
Monde
Munduruku
Purubora
Ramarama
Tupari
图皮-瓜拉尼语族
Yuruna
ISO 639-2 和 639-5: tup
语言学人列表: TP


图皮语系是南美洲的一个语系。包括在巴西、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和法属圭亚那的合共70多种语言。根据《民族语》的分类,以种类多少计,它是所有语系中的第13大,可分为10个语族。

其中最多人使用的是图皮-瓜拉尼语族中的瓜拉尼语。

图皮语系 Tupi (76)
Arikem (2)
Aweti (1)
Mawe-Satere (1)
Monde (6)
Munduruku (2)
Purubora (1)
Ramarama (2)
Tupari (5)
图皮-瓜拉尼语族 Tupi-Guarani (53)
瓜拉尼语支I (2)
Guarayu-Siriono-Jora II (2)
Pauserna (1)
图皮-瓜拉尼语支I (8)
图皮-瓜拉尼语支II (2)
图皮-瓜拉尼语支III (7)
图皮-瓜拉尼语支IV (7)
图皮-瓜拉尼语支V (3)
图皮-瓜拉尼语支VI (11)
图皮-瓜拉尼语支VII (1)
图皮-瓜拉尼语支VIII (8)
Yuruna (3)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