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200阅读
  • 260回复

3、压码看电影系列贴(多语种基础知识):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语言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0 发表于: 2010-04-10
纳-德内语系
地理分布: 北美洲
谱系学分类: 德内-叶尼塞语系 (建议中)
纳-德内语系
分支: 阿萨巴斯卡-埃雅克语族
阿萨巴斯卡语
埃雅克语
特林吉特语 (Tlingit)
ISO 639-5: xnd
语言学人列表: ND


纳-德内语系(Na-Dené languages),或作纳-得内语系、纳-达内语系或纳-德内诸语言,都是指北美洲原住民的一个建议中的语系,主要分布于加拿大西南部(包括西北地区、育空地区及其邻近地域)和美国西北部(阿拉斯加州,加上俄勒冈州西南部和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纳-德内语系包含了现时的阿萨巴斯卡语系诸语言、埃雅克语 (Eyak)、特林吉特语 (Tlingit)。

纳-德内语系的建议在最初提出时,还包括Haida语,但有关Haida与其他语言的关联有争议。在2008年3月,有语言学家发表一个建议,把纳-德内语系与在西伯利亚通行的叶尼塞语系合并成为德内-叶尼塞语系,并确认Haida语跟这个新语系内的成员并没有关连。这个建议,得到相当数量的语言学家支持[1]。

   参看
阿萨巴斯卡语系
南阿萨巴斯卡次语系

1 埃雅克语
  I.ya.q
使用国家及地区 美国  
区域 阿拉斯加州科尔多瓦
语言灭亡 最后一个语言人口Marie Smith Jones已经在2008年1月离世
语系 达尼-叶尼塞语系
纳-达尼语系
  阿萨巴斯卡-埃雅克语族
   埃雅克语  
文字: 拉丁字母
语言代码
ISO 639-1: 无
ISO 639-2 无
ISO 639-3: eya
注意:本页包含 Unicode 的 国际音标。

埃雅克语(Eyak language)是纳-达尼语系的一种已灭绝的语言,在最后一个语言人口Marie Smith Jones于2008年1月21日在安克雷奇离世后,这世上再没有以这语言为母语的语言人口。在过往,埃雅克语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中南部、邻近铜河河口一带的科尔多瓦通行。


2 特林吉特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跳过字词转换说明

汉漢▼▲为了阅读方便,本文使用全文手工转换。转换内容:简体:’;繁體:’; 当前用字模式下显示为→’显示↓关闭↑字词转换说明字词转换是中文维基的一项自动转换,目的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消除繁简、地区词等不同用字模式的差异,以达到阅读方便。字词转换包括全局转换和手动转换,本说明所使用的标题转换和全文转换技术,都属于手动转换。
如果您想对我们的字词转换系统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或者提交应用面更广的转换(中文维基百科全站乃至MediaWiki软件),或者报告转换系统的错误,请前往Wikipedia:字词转换请求或候选发表您的意见。


3 特林吉特语
Tlingit
Lingít  
发音: /ɬɪŋkɪ́t/
使用国家及地区 美国、加拿大  
区域 阿拉斯加、卑斯省、育空、华盛顿州
使用人数 845 (Krauss 1995)
语系 德内-叶尼塞语门
纳-德内语系
  特林吉特语  
文字: 拉丁字母 (特林吉特字母)
语言代码
ISO 639-1: 无
ISO 639-2 tli
ISO 639-3: tli
注意:本页包含 Unicode 的 国际音标。

特林吉特语(英语:Tlingit language,发音为 /ˈklɪŋkɪt/;特林吉特语:Lingít IPA:/ɬɪŋkɪ́t/ [1])是一种现时在北美洲阿拉斯加东南部及加拿大西部通行的语言,是纳-德内语系的成员之一。特林吉特语是一种濒危语言,现存在生的母语人口只余下140人,当中大多数都是英语的双语人。现时在阿拉斯加正努力保存特林吉特语的语言及文化。

特林吉特语的其中一个特色,是:它虽然有着丰富的边音辅音(/tɬ, tɬʰ, tɬ’, ɬ, ɬ’/),但却没有最常见的/l/[2]。



4 德内-叶尼塞语门  
地理分布: 北美洲西北部及西伯利亚中部
谱系学分类: 假设性的世界主要语系之一
分支: 纳-德内语系
阿萨巴斯卡-埃雅克语族
阿萨巴斯卡语
埃雅克语
特林吉特语
叶尼塞语系

德内-叶尼塞语门,旧作德内-叶尼塞语系,亦作达内-叶尼塞语系或提纳-高加索语系,是一个建议中的语言关系,由现时流通于北美洲西北部的纳-德内语系与西伯利亚地区中部的叶尼塞河流域的叶尼塞语系合并而成。这种超越语系的语言关系,过去称为超语系,现在称为"language phylum",姑且可以译为“语门”,即“语言”及生物学上“门”(phylum)的意思。它是现时首个在语言学上证明了新旧世界联系的见证,亦支持了亚洲及美洲早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前,就已经有跨海洋的接触。

目录
1 证明
2 发展历史
3 分类
4 批评
5 参考
6 参看
7 外部链接

证明
在2008年3月,美国西华盛顿大学的Edward Vajda总结了他十年内的研究,基于构词法及原始语的重建,他确定这两个语系确实有关连(Vajda 2008)。在他发表的论文中,建议把纳-德内语系及叶尼塞语系合并成为“德内-叶尼塞语系”。这个建议,得到相当多位纳-德内语系方面或叶尼塞语系方面的语言学专家支持。这些专家计有:Michael Krauss、Jeff Leer、James Kari及Heinrich Werner。另外还有专于其他语言,但同样被受推崇的语言学家,例如:伯纳德·科姆里、Johanna Nichols、Victor Golla、Michael Fortescue及Eric Hamp[1]。

除了找出叶尼塞语系和纳-德内语系的关连以外,这次会议亦解决了先前遗留在纳-德内语系分类的一个问题:透过比较Haida语和其他两个语系的各种语言,会议结论出这种语言确实与纳-德内诸语言并没有关连[1]。

曾有提议:基于相同的例证,这个语系尚可以包括布鲁夏斯基语(Burushaski)、汉藏语系及北高加索语系,以组成更大的德内-高加索语系或汉-高加索语系。不过,这个提议的支持论据并未得到严格的查证,所以尚有商确的余地。而在会议中,Vajda表示他并未有在这三个语系的语言里,找到与纳-德内语系及叶尼塞语系相关连的语素对应。

发展历史
最早有关“德内-叶尼塞语系”的文献在1998年刊登,当时Merritt Ruhlen在一份同行评审的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the Sciences》提出;另一方面,Michael Fortescue亦独立地在他的新作《Language Relations Across Bering Strait》里提出这个语系存在的可能[2]。Fortescue在书的第一页这样写[3]:

I have attempted throughout to find a middle way between the cavalier optimism of 'lumpers' and the pessimism of orthodox 'splitters' on the matters of deep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inents.

最后,Johanna Nichols在这个德内-叶尼塞语的会议里分享了另一批学者的意见,主要是从语言类型论 (linguistic typology)的方向去研究。

分类
德内-叶尼塞语门  
叶尼塞语系
  
纳-德内语系  
特林吉特语
  
埃雅克语
  
阿萨巴斯卡语
  

批评
反对德内-叶尼塞语门的学者认为:提出各种“超语系”概念的学说都利用到一种名为“大量比较”(mass-comparison)或“多边比较”(multilateral-comparison)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并非正式的方法(an unorthodox method),内里其实是人类语言学家的分离主义思想(schism)的影响下对喜好的语言的任意划分。


5 叶尼塞语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葉尼塞語系)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叶尼塞语系  
地理分布: 西伯利亚中叶尼塞河
谱系学分类: 达内-叶尼塞语系(假设的语系)
叶尼塞语系
分支: 北 (Ket-Yugh)
南 (Arin-Kott)
语言学人列表: YO

叶尼塞语系(Yeniseic 或 Yenisei-Ostyak)是分布在西伯利亚中部叶尼塞河流域的一个语族,包括7种语言:

愒语(Ket)(ket)
鹆语(Yugh)(yuu)
Arin † (xrn)
Assan † (xss)
秳语(Kott)† (zko)
Pumpokol † (xpm)
Yug † (yug)
其中的秳语、Pumpokol、Arin和Assan早在18世纪消亡了,我们对这些语言所知甚微。秳语在19世纪末消失了,但是芬兰语言学家Castrén发表了详细的语法和词典。鹆语在1960年代绝种,俄国学者Werner对这种语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了词典、语法和传统故事。如今只有愒语还在使用中,约有1000个左右的老人懂这种语言。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匈奴、羯等民族和使用叶尼塞语系语言的民族有同源关系。除此之外,其他学者提出过大胆的假设,认为叶尼塞语系和汉藏语系同源,为汉-高加索语系一支。另外亦有建议叶尼塞语系可与纳-达内语系合并成为达内-叶尼塞语系或提纳-高加索语系。

叶尼塞语言的形态变化特别复杂,有前缀、后缀、中缀、元音交替等构词手段。
6 布魯夏斯基語

布鲁夏斯基语
Burushaski‎
使用国家及地区 巴基斯坦的Hunza-Nagar 地区 及 Yasin 地区在Gilgit区、北部地区。亦有少数人士位于克什米尔及印度各大城市。
使用人数 100.000;87,049(2000年WCD)
语系 独立语系
布鲁夏斯基语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无
管理机构 无官方机构
语言代码
ISO 639-1: 无
ISO 639-2 无
ISO 639-3: bsk
注意:本页包含 Unicode 的 国际音标。

布鲁夏斯基语(بروشسکی‎,一般转写作Brushaski或Burushaski)是一种约有语言人口8.7万(2000年统计)的中亚语言,说这种语言的都是布鲁夏人(Burúšo)。当中有5万到6万人口居住在巴基斯坦北部及克什米尔山区。由于山区地方偏僻,各地的居民都形成了各自的方言体系。

现时的布鲁夏斯基语的词汇里除了固有的字词以外,还有相当数量从乌尔都语及其他周边民族而来的借词。这些借词的来源,有来自Dardic languages

布鲁夏斯基语有三种方言,取名于当地的三个主要山谷。这三种方言分别为:Hunza、Nagar及Yasin。

  
语言分类
过往,布鲁夏斯基语被认为是一种孤立语言,但现时有说法指可能是叶尼塞语系的一种语言。

  语音系统
子音 1   双唇音 齿音 齿龈-
颚音 卷舌音 软颚音 小舌音 喉音
塞音 清音 p t   t. k q  
送气音 ph th   t.h kh    
浊音 b d   d. g    
塞擦音   ts tS ts.      
擦音 清音   s S s. x   h
浊音   z Z z. G    
鼻音 m n     N    
流音* w l j        
Rhotic   r          

* Liquids are glides and laterals.




字音 (柏格)   双唇音 齿音 齿龈-
颚音 卷舌音 软颚音 小舌音
塞音 清塞音 p t   ʈ k q
送气音 pʰ tʰ   ʈʰ kʰ qʰ
浊音 b d   ɖ g ɢ
塞擦音 清塞音   ts tʃ tʂ    
送气音   tsʰ tʃʰ tʂʰ    
浊音   z dʒ ɖʐ    
擦音 清音   s ʃ ʂ    
鼻音 m n     ŋ  




元音   前舌音 中舌音 后舌音
高 i   u
中 e   o
低   a  

参见
乌尔都语
Partawi Shah

7 苏美尔语

eme-ĝir, eme-gi
使用国家及地区 苏美尔  
区域 南美索不达米亚
语言灭亡 在公元前2000年到3000年就已经灭绝,但是仍然被当作一门古语使用了近2000多年。
语系 孤立语言
苏美尔语
语言代码
ISO 639-1: 无
ISO 639-2 sux
ISO 639-3: sux
注意:本页包含 Unicode 的 国际音标。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

幼发拉底河 – 底格里斯河
亚述学
苏美尔
乌鲁克 – 乌尔 – 埃里都
基什 – 拉格什 – 尼普尔
阿卡德王国–库提
乌尔第三王朝– 伊辛第一王朝–拉尔萨
巴比伦
巴比伦第一王朝 – 克喜特 – 阿摩利
埃兰 – 米坦尼
胡里安 – 乌拉尔图
亚述
亚述: 亚述尔 – 尼尼微
新巴比伦王国 – 迦勒底
年表
苏美尔王表
亚述王表
巴比伦王表
语言
楔形文字
苏美尔语 – 阿卡德语
埃兰语 – 胡里安语

苏美尔语是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语言,是一种孤立语言,它不与任何其它已知语言相近。将苏美尔语与其它,尤其是乌拉尔-阿尔泰语系的语言联到一起的企图都没有成功。苏美尔语是一种黏着语,也就是说,它的词由粘在一起的词段组成。

苏美尔人发明了一种象形文字,后来这种文字发展为楔形文字。这是最古老的已知的人类文字。今天已经发掘出来的有上十万苏美尔文章,大多数刻在粘土板上。其中包括个人和企业信件、汇款、菜谱、百科全书式的列表、法律、赞美歌、祈祷、魔术咒语、包括数学、天文学和医学内容的科学文章。许多大建筑如大型雕塑上也刻有文字。许多文章的多个版本被保留下来了,因为它们经常被拷贝(比如作为写字练习)。抄写是当时的人唯一的传播文章的方法。闪族语言的人成为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后苏美尔语依然是宗教和法律的语言。

即使专家也很难懂苏美尔文字。尤其早期的苏美尔文字非常困难,因为它们经常不包含所有的语法结构。据说近代破解苏美尔语言以来,能够读懂苏美尔语文字的人不超过250人。

8 巴斯克语

Euskara
使用国家及地区 西班牙、法国  
区域 巴斯克地区 (西班牙、法国)
使用人数 1,033,900 (第一语言: 70万)
语系 孤立语言 (见文中介绍)
巴斯克语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巴斯克、纳瓦拉 (西班牙)
管理机构 皇家巴斯克语学院
语言代码
ISO 639-1: eu
ISO 639-2 baq (B)  eus (T)  
Ethnologue
第14版: BSQ
ISO 639-3: eus
注意:本页包含 Unicode 的 国际音标。

巴斯克语(巴斯克语:Euskara)是一个非印欧语系的语言,使用于巴斯克地区(西班牙东北部的巴斯克和纳瓦拉两个自治州,以及法国西南部)。在西班牙语称作vasco,在法语称作Basque,而巴斯克语里则称为euskara。

巴斯克民族的祖先可能是欧洲远古时代的居民。巴斯克民族和语言的由来到目前仍然是个谜,有些人认为它们可能来自于高加索、或是非洲北部,也有人认为[谁?]它们本来就在伊比利半岛。尽管如此,大部分学者将古老的巴斯克语归类为孤立语言。在罗马人将拉丁语带到伊比利半岛以前,在那儿使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

在法国西南部阿基坦使用的语言(阿基坦语)的拉丁注解中,找到了一些与原始巴斯克语的同源词,如在现代巴斯克语中分别解作男人和女子的 neskato 和 gizon,在阿基坦语的标音被写作 nescato 和 cison。而语言学者曾尝试把巴斯克语与伊利比亚语、格鲁吉亚语、西北高加索语言如车臣语,或尝试设立德内-高加索语系或独立成为单独的瓦斯科尼亚语系,以使巴斯克语与其他语言联系起来。但这些假设还未有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现代巴斯克语使用拉丁字母书写。但根据考古出土的文物,可找到罗马化之前使用伊比利字母铭刻在器皿上的巴斯克语,而在纳瓦拉则有中世纪使用阿拉伯字母书写巴斯克语的纪录。

由于和邻近地区人们交流的关系,巴斯克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拉丁语、西班牙语、法语甚至阿拉伯语的影响,从它们当中借了些词汇。相对的,也向周边的语言输出词汇。

巴斯克语大量使用格变化,以及复杂的动词变化。而这样的语言特性在临近地区只有巴斯克语和有些高加索语言才具备。

根据Louis-Lucien Bonaparte的分类,巴斯克语可以区别出八种方言,但并不与行政辖区重合。现时在学校教育中使用规范化的“标准巴斯克语”(euskara batua)则是以吉普斯夸省的方言为基础。

巴斯克语在西班牙的巴斯克自治州、纳瓦拉自治州具有官方语言地位。由于两地政治倾向的差异,使得法律用语有别,前者称euskara(巴斯克语),后者称vascuence(方言)。

巴斯克语字母如下:

巴斯克语字母
A a B b C c D d E e F f G g H h I i J j K k L l M m N n Ñ ñ
O o P p Q q R r S s T t U u V v W w X x Y y Z z            

巴斯克语在外来词中才有使用 c, q, v, w, y. 它们并不计在上述的字母表中。另外,古旧的巴斯克语文字纪录还包括以下六个字母:ñ, ü, ŕ, d̄, l̄, t̄,而后三个字母现时仍未被Unicode收录。


位于西班牙及法国的巴斯克地区
巴斯克方言区[编辑] 外部链接
维基百科有此种语言版本:
   巴斯克语维基百科巴斯克州政府-巴斯克语
皇家巴斯克语学院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1 发表于: 2010-04-10
萨利希语系
Salishan  
地理分布: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美国华盛顿州
谱系学分类: 美洲原住民语言
分支: Coast Salish
Interior Salish
Tsamosan
ISO 639-2 和 639-5: sal
语言学人列表: SS

Pre-contact distribution of Salishan languages (in red).

萨利希语系是北美原住民的一个语系,一共包括23种语言。

萨利希语言分布在美国华盛顿州以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一带。

这些语言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其极为复杂的辅音结构,例如努哈尔克语(Nuxálk)单词xłp̓x̣ʷłtłpłłskʷc̓ (国际音标:[xɬp'χʷɬtɬpɬːskʷʦ'])“他曾经有过一棵草茱萸”有连续13个辅音,中间没有元音。

外部链接
http://www.ethnologue.com/show_family.asp?subid=91083
Bibliography of Materials on Salishan Languages (YDLI)
University of Montana Occasional Papers in Linguistics (UMOPL) (Native languages of the Northwest)
Coast Salish Culture: an Outline Bibliography
Coast Salish Collection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alish and Neighboring Languages
The Salishan Studies List (Linguist List)
Okanagan language resources (includes sound files)
Native Peoples, Plants & Animals: Halkomelem
Saanich (Timothy Montler's site)
Klallam (Timothy Montler's site)
A Bibliography of Northwest Coast Linguistics
Classification of the Salishan languages reflecting current scholarship
Ethnologue classification for Salishan
Nkwusm Salish Language Institute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2 发表于: 2010-04-10
犹他-阿兹特克语系
地理分布: 美国西部、墨西哥
谱系学分类: 美洲原住民语言
分支: 北犹他-阿兹特克语族
南犹他-阿兹特克语族
ISO 639-5: azc
语言学人列表: UA

犹他-阿兹特克语系语言的分布图。注。本图未显示出美索亚美利加地区。

犹他-阿兹特克语系(Uto-Aztecan languages)是一个美洲原住民语言的语系。犹他-阿兹特克语系主要分布在北美大盆地地区(Great Basin)的美国奥勒冈州、爱达荷州、犹他州、加州、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等地,且一直分布到墨西哥。“犹他(Utah)”这个名称是原自属于犹他-阿兹特克语系的犹特(Ute)族原住民。阿兹特克人的语言古典纳瓦特尔语及现代的各种纳瓦特尔语也属于犹他-阿兹特克语系。

外部链接
Ethnologue对犹他-阿兹特克语系的介绍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3 发表于: 2010-04-10
阿拉瓦克语系
地理分布: 拉丁美洲各语系中,分布最广的。包括委内瑞拉、秘鲁、玻利维亚、苏里南、圭亚那、哥伦比亚
谱系学分类: 美洲原住民语言
阿拉瓦克语系
分支: Guajiboan
Arauán
Maipurean
ISO 639-5: awd
语言学人列表: AW
阿拉瓦克语系(Arawak),是南美洲和加勒比海的阿拉瓦克族的语言。牙买加的国名来自于此语,是“泉水之岛”的意思。

外部链接
Ethnologue report for Arawakan (英文)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4 发表于: 2010-04-10
克丘亚语系
地理分布: 西南美洲,多在安地斯山脉
谱系学分类: 美洲原住民语言
克丘亚语系
分支: 克丘亚I语族
克丘亚II语族
ISO 639-5: qwe
语言学人列表: QC

克丘亚语系(Quechuan languages)分布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巴西、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地区。

因为许多人对方言与语言划分的方法不同,克丘亚语系之下的语言数量也有所不同。SIL在克丘亚语系之下列了46种语言,西班牙语版维基百科则将所有的克丘亚语系的成员当作克丘亚语的方言,而将克丘亚语列为孤立的语言,而英语版维基百科则将各地的克丘亚语列入克丘亚语系。以各种克丘亚语为第一语言的人口约有960万人,使用各种克丘亚语的人口约有1400万人。

克丘亚语系可以分为两支:

克丘亚I或克丘亚B(又称中央克丘亚、Waywash)
克丘亚II或克丘亚A(又称边缘克丘亚、Wamp'una)(Wamp'una为旅行者之意),可再分为:
克丘亚II A 或云开克丘亚(Yunkay Quechua)
克丘亚II B 或北克丘亚
克丘亚II C 或南克丘亚
克丘亚I分布在秘鲁的中央高地与海岸地区。克丘亚II A 分布在秘鲁北部山区,克丘亚II B分布在秘鲁北部、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克丘亚II C 分布在秘鲁南部、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

印加帝国时代的官方语言是库斯科方言。现在的库斯科方言属于克丘亚II C。在玻利维亚享有全国性官方语言地位的是北玻利维亚克丘亚语(North Bolivian Quechua)及南玻利维亚克丘亚语(South Bolivian Quechuan),两者也都属于克丘亚II C。

1
克丘亚语

Qhichwa/Runa Shimi
使用国家及地区 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厄瓜多尔,秘鲁  
区域 安地斯山脉
使用人数 14,000,000  
排名: 83
语系 克丘亚语系
克丘亚语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
管理机构 Academia Mayor de la Lengua Quechua
语言代码
ISO 639-1: qu
ISO 639-2 que
ISO 639-3: que – 克丘亚语 (一般)
克丘亚语的很多方言有其不同的代码。
注意:本页包含 Unicode 的 国际音标。
唇音 齿龈音 硬颚音 软颚音 小舌音 声门音
塞音 p t ch k q  
擦音  s   x h
边音  l ll    
颤音  r    
鼻音 m n ñ    
半元音 w  y    

普通塞音 紧喉音 送气塞音
p p' ph
t t' th
ch ch' chh
k k' kh
q q' qh


克丘亚语(西班牙语、英语Quechua)(克丘亚语Qhichwa shimi / Runa Shimi)是南美洲原住民的语言。克丘亚语对自己的语言称呼为Runa Simi,runa意为“人”,simi意为“语”。

克丘亚语有许多“方言”,有时被看成彼此相关但独立的语言,情况有点类似汉语。克丘亚语的各“方言”(或是独立但彼此相关的语言)自成一个语系——克丘亚语系(Quechuan languages)。这些语言分布在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地方。克丘亚语在玻利维亚有等同西班牙语及艾玛拉语的全国性官方语言的地位,根据SIL的资料,在玻利维亚有官方地位的克丘亚语为北玻利维亚克丘亚语(North Bolivian Quechua)(1978年有116,483人)与南玻利维亚克丘亚语(South Bolivian Quechua)(1987年有3,637,500人)。另外克丘亚语在秘鲁、哥伦比亚及厄瓜多尔的一些地区有地方性的官方语言的地位。以各种克丘亚语为第一语言的使用人口总计有960万人,使用各种克丘亚语的人口总计有1400万人。

克丘亚语的型态为综合语、黏着语。克丘亚语是高度规则的语言,有许多的中缀和后缀可以细微地或完全地改变词意,因此可以做出细致的表达。词的重音与语调不具有辨意的功能。克丘亚语有三个元音/a/、/i/、/u/。克丘亚语一般来说有十六个辅音,塞音的有声或无声除了从西班牙语借来的词以外通常没有辨意的功能。但是一些克丘亚方言(如库斯科方言)里的塞音分成三套:普通塞音、紧喉音、送气塞音,而同一个部位的不同塞音有辨意的功能。有人认为这是受到艾玛拉语所影响而形成的现象。

现代认为克丘亚语约于西元前2600年左右起源于秘鲁的卡拉尔(Caral)地区。在库斯科的印加皇帝将克丘亚语作为官方语言,克丘亚语也随着印加帝国在第十四世纪的扩张而成了秘鲁地区的通用语。到了十六世纪西班牙征服者的时代,克丘亚语已经扩及南美洲的许多地方了。在印加帝国之后,由于天主教教会选择克丘亚语作为向安地斯山脉地区的美洲原住民传教的语言,使得克丘亚语的使用地区超出了原本印加帝国的范围。

克丘亚语约有三分之一的词汇与艾玛拉语近似,因此有人主张克丘亚语与艾玛拉语属于一个更大的Quechumaran语系,但是这个主张仍有争议。虽然克丘亚语与艾玛拉语有许多同源词,但是两者的词缀系统却没什么关系,因此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可能是由于长期接触造成的,而不是因为有相同的起源。

在西班牙征服者带来拉丁字母之前,克丘亚语没有书写的文字,而是以一种叫奇普的结绳记事的工具来记事。奇普在库斯科方言里就是绳结的意思。

外部链接
维基百科有此种语言版本:
   克丘亚语维基百科克丘亚语版本的维基百科

英语版本的维基百科对quipu的介绍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5 发表于: 2010-04-10
图卡诺安语系
图卡诺安语系  
地理分布: 亚马孙盆地
谱系学分类: 图卡诺安语系
分支: 东图卡诺安语
西图卡诺安语
Cubeo
Miriti
语言学人列表: TC
图卡诺安语系(Tucanoan;Tukanoan;Tukánoan)是一种在南美洲东部通行的25种语言的合称,主要在哥伦比亚流传,亦有部份语言人口位于巴西、厄瓜多尔及秘鲁。

分类
现存的图卡诺安语系语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15种:

I. 西图卡诺安语(Western Tucanoan)

1. Correguaje (a.k.a. Coreguaje, Caquetá, Korewahe, Koreguaje)
2. Macaguaje (a.k.a. Kakawahe, Piohé, Secoya, Siona-Secoya) (†)
3. Teteté (a.k.a. Tetete, Eteteguaje)
4. Orejón (a.k.a. Coto, Payoguaje, Payaguá, Koto, Payowahe, Payawá)
5. Yauna (a.k.a. Jaúna, Yahuna, Yaúna)
II. 中图卡诺安语(Central Tucanoan)

6. Cubeo (a.k.a. Cuveo, Kobeua, Kubewa)
III. 东图卡诺安语(Eastern Tucanoan)

7. Macuna (a.k.a. Buhagana, Wahana, Makuna-Erulia, Makuna)
8. Yupuá-Durina (†)
9. Cueretú (a.k.a. Kueretú) (†)
10. Desano-Siriano (a.k.a. Desano)
11. Bará-Tuyuka (a.k.a. Pocanga, Pakang, Tejuca, Teyuka, Tuyuca, Bara)
12. Carapano (a.k.a. Carapana, Karapana)
13. 图卡诺语 (Tucano,a.k.a. Tukana, Dasea)
14. Guanano (a.k.a. Wanana, Kotedia, Wanana-Pirá)
15. Piratapuyo (a.k.a. Waikina, Uiquina)
Macaguaje、Yupuá-Durina及Cueretú已消亡。另外,除特别注明通行地点者,其他语言皆在哥伦比亚某地通行。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6 发表于: 2010-04-10
汉-高加索语系
得内-高加索语系是一个提议中的大语系,包括汉藏语系、布鲁夏斯基语、叶尼塞语系、北高加索语族以及北美的纳-德内语系。其存在还处在争议中,因为大部分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展开。有时苏美尔语和阿尔冈昆-瓦卡希语系也被归入其中。

目录
1 语系树建议
1.1 Starostin的观点
1.2 Bengtson的观点
2 参看
3 参考资料

语系树建议
  Starostin的观点
根据S. A.Starostin及他的同事在《巴别塔计划》的共同研究认为,德内-高加索语系的分支语言大约在以下日子以修订语言年代学来估算)里分化[1]:

1. 得内-高加索语系 (公元前8700年)
1.1. 纳-得内语系
1.2. 汉-瓦斯科尼亚语系 (Sino-Vasconic languages,公元前7900年)
1.2.1. 瓦斯科尼亚语系 (Vasconic,见下段)
1.2.2. 汉-高加索语系 (公元前6200年)
1.2.2.1. 布鲁夏斯基语
1.2.2.2. 高加索-汉-叶尼塞语系 (公元前5900年)
1.2.2.2.1. 北高加索语系
1.2.2.2.2. 汉-叶尼塞语系 (公元前5100年)
1.2.2.2.2.1. 叶尼塞语系
1.2.2.2.2.2. 汉藏语系

Bengtson的观点
John D. Bengtson把巴斯克语、高加索语及布鲁夏斯基语组合成为大高加索语系(Macro-Caucasian family)[2]。根据他的讲法,现时要再加入其他语系为时尚早,因为研究尚未成熟。不过,他留意到苏美尔语在地理上与其西支及东支分享着相同的等语线(isoglosses)[3]。

1. Dené-Caucasian
1.1. The Macro-Caucasian family
1.1.1. 瓦斯科尼亚语系 (巴斯克语)
1.1.2. 北高加索语系
1.1.3. Burushaski布鲁夏斯基语
1.2............................................ (Sumerian?)
1.3. Sino-Tibetan汉藏语系
1.4. Yeniseian叶尼塞语系
1.5. Na-Dené

参看
德内-叶尼塞语系
汉藏、印欧语言同源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7 发表于: 2010-04-10
图皮语系
地理分布: 巴拉圭、玻利维亚
谱系学分类: 美洲原住民语言
图皮语系
分支: Arikem
Aweti
Mawe-Satere
Monde
Munduruku
Purubora
Ramarama
Tupari
图皮-瓜拉尼语族
Yuruna
ISO 639-2 和 639-5: tup
语言学人列表: TP

图皮语系是南美洲的一个语系。包括在巴西、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和法属圭亚那的合共70多种语言。根据《民族语》的分类,以种类多少计,它是所有语系中的第13大,可分为10个语族。

其中最多人使用的是图皮-瓜拉尼语族中的瓜拉尼语。

图皮语系 Tupi (76)
Arikem (2)
Aweti (1)
Mawe-Satere (1)
Monde (6)
Munduruku (2)
Purubora (1)
Ramarama (2)
Tupari (5)
图皮-瓜拉尼语族 Tupi-Guarani (53)
瓜拉尼语支I (2)
Guarayu-Siriono-Jora II (2)
Pauserna (1)
图皮-瓜拉尼语支I (8)
图皮-瓜拉尼语支II (2)
图皮-瓜拉尼语支III (7)
图皮-瓜拉尼语支IV (7)
图皮-瓜拉尼语支V (3)
图皮-瓜拉尼语支VI (11)
图皮-瓜拉尼语支VII (1)
图皮-瓜拉尼语支VIII (8)
Yuruna (3)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8 发表于: 2010-04-10
艾馬拉語
使用国家及地区 玻利维亚、秘鲁、智利、阿根廷
使用人数 中央艾马拉语有2,227,642名使用者,南艾马拉语没有统计
语系 艾马拉语
艾马拉语
语言代码
ISO 639-1: ay
ISO 639-2 aym
ISO 639-3: 分别为
aym – 艾马拉语(一般)
ayr – 中央艾马拉语
ayc – 南艾马拉语  

艾马拉语使用区域
注意:本页包含 Unicode 的 国际音标。
艾马拉语(Aymara)是一种由住在安地斯山脉的艾马拉人所讲的语言,是为玻利维亚的官方语言之一,艾马拉语和克丘亚语有许多相同的字汇,这使得一些语言学家认为这两种语言系出同源,并因此主张将这两个语言划入一个Quechumaran语系,这一点至今仍有不少的争议

艾马拉语是一种具有词形变化的语言,并且主要使用SOV语序

  特点
艾马拉语的语法是建立在三值逻辑,而非一般语言所使用的双值逻辑之上的,翁贝托·埃可在他的著作《The Search for the Perfect Language》认为这种语言具有极大的弹性可容纳许多的新词汇;Ludovico Bertonio在他1603年的著作《Arte de la lengua aymara》中认为这种语言在表达抽象概念方面非常有用;在1860年,Emeterio Villamil de Rada认为这种语言是“亚当的语言”(la lengua de Adán);而Guzmán de Rojas则认为这种语言可用作机器翻译的中介语言

  参见
美洲原住民语言
语言系属分类
美洲原住民
美洲原住民语起源之西班牙单词列表

外部链接
线上艾玛拉语─英语辞典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9 发表于: 2010-04-10
美洲原住民语言

美洲原住民语言(有时也被称为印第安语)并不是一种语言,甚至也不是属于一种语系,而是美洲所有原住民的各种语言的总称。随着14世纪末开始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到来及其政策,以印第安人为主的美洲原住民数量在几百年的时间里锐减,再加上文化的同化,美洲原住民的大部分语言已经灭绝,目前即使会说美洲土著语言的大部分人也是操双语的人群。因为缺少研究材料,对美洲土著语言的研究很不足,目前对许多美洲土著语言的分类说法不一,尚不能把语系确定下来,只能暂时分为语组,大致有如下个语组,有几百种以上的语言,有许多语言现在能流利的说的人不足几十甚至几个人,大部分已经灭绝:


分布在北极地带的语言,可能和亚洲的满-通古斯语族有一定的联系;
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Eskimo-Aleut)
因纽特语
阿留申语
阿尔吉克语系(Algic)广泛分布在北美东海岸,从加拿大东部到美国落矶山以东的广大地区,主要有以下几种:
阿尔冈昆诸语言(Algonquian)
尤罗克语(Yurok)
维约特语(Wiyot)
纳-德内语系(Na-Dené)广泛分布在加拿大和美国的阿拉斯加州,主要包括:
特林吉特语(Tlingit)
阿萨帕斯卡语(Athabaskan)
萨利申语系(Salishan)分布从加拿大东部到美国东部太平洋沿岸;
卡多语系(Caddoan)分布在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区;
霍卡语系(Hokan)分布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犹他-阿兹特克语系分布从美国犹他州到墨西哥广大地区;
阿拉瓦克语系(Arawakan)分布在加勒比海岛屿到南美洲安第斯山以东的大部分地区;
马雅语系分布在中美洲和墨西哥南部;
奇布恰语系(Chibchan)分布在中美洲南部到哥伦比亚北部地区;
克丘亚语系分布在南美洲安第斯山以东北部地区;
图皮语系(Tupi)分布在南美从玻利维亚、巴拉圭到阿根廷地区;
舒阿尔语系(Shuar)分布在亚马逊河上游森林中。
[编辑] 美洲印地安人诸语言列表
佩纳德语族
内兹入佩尔塞语
克拉哪特语
雅基马语
伊洛魁语族
切罗基语
莫霍克语
奥内达语
瑟内萨语
尤马语族
尤马语
莫哈维语
卡多语族
卡多语
波尼语
阿尔冈昆诸语言
布来克福特语
帕萨马科迪语
阿拉帕霍语
夏安语
奥杰布韦语
福克斯语
德拉瓦尔语
萨利什语族
弗拉塞德语
犹他-阿兹提克语族
皮马语
肖肖尼语
帕帕戈语
帕劳语
科曼奇语
纳瓦特尔语
基奥瓦语
犹他语
塔努安语族
托瓦语
泰瓦语
提瓦语
Muskogean
克里克语
奇卡索语
乔克托语
塞米诺尔语
凯雷斯语族
凯雷斯语
苏语族
克罗语
温内巴戈语
欧塞奇语
阿撒巴斯卡语族
阿帕切语
海达语
特林基特语
纳瓦约语
Zoquean
索克语
奥托-曼格语系
萨波特克语

1 因纽特语

因纽特语
, Inuktitut, Inuttitut, Inuktitun, Inuinnaqtun, Inuttut, and other local names
使用国家及地区  加拿大 (努纳武特, Nunavik, 西北地区, Nunatsiavut)
使用人数 35,000 (approx.)[1]
语系 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
因纽特语族
  因纽特语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努纳武特, Nunavik, 西北地区, Nunatsiavut (加拿大)
管理机构 Inuit Tapiriit Kanatami and various other local institutions.
语言代码
ISO 639-1: iu
ISO 639-2 iku
ISO 639-3: 分别为
iku – 因纽特语 (一般)
ike – Eastern Canadian Inuktitut
ikt – Western Canadian Inuktitut
kal – 格陵兰语
注意:本页包含 Unicode 的 国际音标。

在北极圈地区各种因纽特语方言的分布情形。因纽特语是靠近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使用的语言,分布在加拿大北部、美国阿拉斯加北部以及格陵兰岛等地。

因纽特语有四个元音-a、i、u、e,辅音有13-21个,重音取决于音节的长度,和亚洲一些语言相似。因纽特语有大量的后缀,但没有前缀和复合词,从俄语、英语以及楚克奇语中吸收了许多借词。

因纽特语有两种方言,可以互通,大部分因纽特人都能操当地的主流语言,一般都是操双语者。因纽特语和阿留申语相邻,两种语言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同属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但不能互通。

参考文献
^ Various Languages Spoken (147), Age Groups (17A) and Sex (3) for the Population of Canada, Provinces, Territories, Census Metropolitan Areas and Census Agglomerations, 2006 Census - 20% Sample Data and Selected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165), Aboriginal Identity (8), Age Groups (7), Sex (3) and Area of Residence (6) for the Population of Canada, Provinces and Territories, 2006 Census - 20% Sample Data (Total - Aboriginal and non-Aboriginal identity population

2 阿留申语

使用国家及地区 阿拉斯加 (阿留申群岛, 普利比洛夫群岛 (Pribilof), Commander Islands)
使用人数 西-中部方言: 60–80 使用者、
东部方言: 400 使用者

语系 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
Aleut group
  阿留申语
语言代码
ISO 639-1: 无
ISO 639-2 ale  
Ethnologue
第14版: ALW
ISO 639-3: ale
注意:本页包含 Unicode 的 国际音标。
阿留申语(Aleut)属于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是阿留申人的母语。

美国的阿拉斯加州(Alaska)的州名即来源于阿留申语,意思是"great land"或"that which the seas breaks against"。

阿留申语只有三个元音-a、i、u,辅音和因纽特语相似,有13-21个,重音取决于音节的长度,词法简单,但句法复杂。

阿留申人主要分布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阿留申群岛,由于以前属于俄罗斯,阿留申语言用俄文西里尔字母书写,有三种方言,可以互通。从俄语和英语中吸收了一定数量的借词,和因纽特语相邻,两种语言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同属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

外部链接
英语阿留申语字典
阿留申语正教经文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