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在论坛中原来的用户名theun暂时不用了,改用liuchangqing了,这样方便交流。
20061220 晚 参加压码注音听清辅导
昨天晚上与木脑壳、富兰克林参加了孙老师主持的压码注音、听清辅导。
首先是在Amazing Slow Downer下以20%的速度进行文本抄写,以便进行注音练习,原来我参加过一次注音旁听课,印象不深,自己进行练习,印象深刻一些。练习前,孙老师先给大家辅导,然后自己以20%速度进行注音,边听边注,第一遍是把每句话进行断音,非常象汉语中的声母、韵母,以声母、韵母组成一个声音单位,把句子断开,以圆弧连接每个断音单位的第一个字母,等于是把句子进行按音节进行拆分,把声音细化,更利于听清。注音完后,我们三人在孙老师的指导下轮流按自己的注音进行朗读,孙老师进行改正,我在读时没有按照20%的声音模仿,而是按注音点的音节破读,以便于大家听出我的注音点对不对,并没有考虑发音是否标准,所以我朗读得不着调。第一遍注音结束,老师指导完毕后,又进行了第二次注音练习,找出每个单词的声音断开处,变音、弱读、连读、略读、重(chong)读,因为涉及的方面较多,在听的过程中一时反应不过来,所以第二次注音我做得不好。注音结束后,进行压码听清练习,在Amazing Slow Downer下对声音以20%、40%、60%、80%、100%、120%、160%、200%、300%、400%等速度进行听清振荡练习,提高耳朵灵敏度。
通过压码注音听清的学习,感受较多:
1、 注音后,能够把声音进行细化,实际是提高了耳朵对声音的敏感程度。如果对声音做不到细化,仅仅是对着磁带或光盘听大量的声音文件,相当长的时间,甚至数年对于自己一开始不能听出来的声音仍然听不出来,也可以说是一开始就听错了,以后就错上加错,因为英语对话中每个单词的发音与非对话中从字典发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更多是因为发生了变音、弱读、连读、略读、重(chong)读等,而且对话就有节奏,这是单个单词发音所没有的。
2、规则都是语言的奴隶。原来所学的很多关于音标或发音的规则,其实都是从实际语言的对话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只有通过声音、对话本身才能还原声音的原色。原来的学习是通过规则来学习发音,现在则是通过声音来还原规则,其实也基本不用理会什么规则,通过对声音的细化,自然就会掌握规则,达到“日用而不知”的最高境界。
3、压码听清与快速阅读有颇多相似之外。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阅读不陌生,我们大部分人读书看报是在心中默读,速度非常慢,不利于大量信息的吸收和利用,而且效率非常低。快速阅读则要求不能默读,要求眼――脑,而不是眼――默读(心中念出来)――脑,阅读速度可以训练到从每分钟300字到每分钟1万字,甚至10万字(已经有很多人通过训练达到),训练时眼睛视野不断变宽,一眼就可以看十字,一行,乃至数行,都是可以达到的,关于快速阅读我就不多说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学习。
我认为压码听清与快速阅读非常相似,压码听清从压码一个单词开始,到压码数个,到一句,到两三句,在听的过程中不能停留在一个单词的意思上,让声音在心中再现,实现声音――大脑,而不是声音――单词意思――大脑,训练压码听清的过程就是把中间过程去掉,让大脑直接吸收声音信号,而不是单词的意思,一考虑单词的意思就加入思维的因素了(目前只就听清声音而言,暂不考虑听懂的问题),干扰了大脑对声音信号的吸收,当然一下子可能做不到,但通过训练可以达到,耳朵的灵敏度不断提高,大脑对声音信号的长度也慢慢变长(如阅读中的一次目视的字数逐渐增多类似),一次压码的单词会越来越多,到压一个句子,到几个句子。
听清的同时再复述出来,应是耳朵对声音抗干扰能力增强的表现,因为刚开始听清时一复述就听不清磁带或光盘了,通过多练习,耳朵灵敏度(或者说是大脑神经对声音的敏感性)提高,复述出所听的内容就越来越容易了,随着深度增加就会出现孙教师说的多重压码,听一个句子,复述多次,形成声音在大脑中有个沉淀过程,而不是听完一句,大脑中就什么都没有了,也只有在大脑中形成沉淀,才能对所听内容做到理解。
4、通过增加注音练习,能较快地提高听清的层次。
我本人听过大量的音频资料,主要是听在线的资料多,听力提高很大,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后感觉提高非常慢,原来听不出来的现在仍然很难听出来,可能是因为对声音听得太粗的原因吧,没有细化出来,自然不能消化所听到的声音,造成学习效率非常低。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想通过注音听清练习,对多段英语音频进行听清尤其是注音练习,有一定的练习量后应能较快地提高耳朵和大脑对声音的辨别能力,逐渐让耳朵从能听清简单慢速没有太多语音变化现象的声音到听清语音变化多的声音,进入英语殿堂的第一个大门就能逐渐打开了,从一道门缝到完全畅开,豁然开朗,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5、充分利用软件,提高学习效率
利用变速软件,可以实现声音不同速度的调节,是打通耳朵的利器,在其它阶段的学习中,以及平时的学习中都有很多对应的软件,在论坛中都有下载,但是要活用软件,用活软件,或许还可以找出意想不到的功能来,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以上是参加学习感受的只言片语,顺序有点乱,也不一定正确,如有错误请帮助改正,千万不要吝啬啊。
在此对孙老师的谆谆教导衷心感谢,也对其它两位学友的鼓励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