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众多,五十五个
少数民族的曲艺音乐因发展历史、地理环境、民族文化、语言声韵、民风民俗的不同而呈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的特色。如白族大本曲,
藏族的格萨尔仲、喇嘛嘛呢、折嘎,
蒙古族的乌力格尔、好来宝,维吾满族的达斯坦、库夏克、莱派尔,
哈萨克族的克萨、阿依特斯,
朝鲜族的盘索裹,
壮族的末伦、唱师、卜牙,
赫哲族的依玛堪,
侗族的君琵琶,
苗族的嘎百福、果哈,
傣族的甘哈甘派,
彝族的甲苏等等。在众多的曲种中,有的历史悠久,具有古老的传统;有的是受
汉族或其它民族曲种的影响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曲种。
少数民族的曲艺音乐具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群众性、民族性。其中很多曲种是说唱本民族历史故事的,它的唱词往往就是史诗,唱腔吟诵性强,节奏鲜明而平稳,具有返朴归真的凝重色彩和恢宏雄浑的风格;有些曲种源于本民族民间祭祀仪式和巫师活动,同当地的信仰与民俗活动密切相关,其音乐旋律性较强、婉转动听,演唱形式常常是边唱边舞或边唱边奏边表演;还有些曲种说唱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曲调大多由民歌发展而来,这类曲种多抒情优美、含蓄深情;也有一些曲种的唱词为即兴式的赞词、颂词之类,其曲调流畅、活泼,有的富于幽默感,深受本民族人民群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