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29阅读
  • 0回复

和尊敬的胡海龙教授的商讨千万法

级别: 圣骑士
作者:孙裕亭

http://bbs.wwenglish.org/dispbbs.asp?boardID=110&ID=88965

            sunyuting1  2004-6-11 13:25:00
  大家非常尊敬你,你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网上的文章,我们也喜欢看,文章写作水平很高,但是对于一些观点,感觉有些不当之处。现与之商讨和请教。

  原文:别“学”英语,就是不刻意地学,无为是也。而且郑先生只重点谈了听说的基本训练。郑先生关于学习方法的一些具体建议不无可商榷之处,如他主张将一份在美国发行的英文报纸字斟句酌地精读。精读的材料其首要要求当然是“精”,随便找一份报纸恐怕难以保证篇篇文章都是精品。学生的评价是否在理,读者自有公断。我是个小人物,我的学习法大半是我的大学老师所授,当年我的老师绝不曾闻有郑先生其人。中国英语界的名家专著、专论俱在,郑先生讲的要点他们也都谈过了。这些名学者的年纪一般高出郑先生一代人甚至两代人,而郑先生开宗明义地宣称“跟所有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说bye-bye”,请问“所有的传统”何指?

  评论:对于文章写作水平不做评论,对于方法的书就希望应该对于千万法的方法进行一下分析。对于无为老子和道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要求韩国人按中国的道德标准是否超标,而且千万法并没有违背无为的思想。先生的关于学习英语的文章总体感觉文化水平层次不低,但是缺乏实质方法和自己的做法作支撑,感觉有点虚。最好讲出自己不学的方法和具体做法作为可操作的论据,反对可操作性不一定就是真正的“无为“。
  千万法反对或者不提倡精读,提倡通读,这是他的基本观点之一。千万法反对的用精读的学习的观点,来分析千万法第五阶段是对千万法的不理解。再说没有必要扣文咬字,如果说选择材料要精也应该是读精华、读经,而不是精读,读经活动也是反对精读方法的。
千万法重点听说是一个方面,还有读写,才是一个完整的五个阶段。反对听说为先是错误的,无视读写是对作者的误解。而且千万法的创新高度远远超出可听说读写的范围。另外千万法反对翻译。不能说听说读写译。
  郑先生讲的“跟所有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说bye-bye”,这里的传统是指学习英语的方法,主要包括翻译、学习语法、背诵单词和学校分析课文精读等传统学校学习英语的方法,就是是千万别学英语。
  还有书中的基本观点你在原来的文章中都涉及的问题,二者的水准不可同日而语,还有你学习英语和你的老师以前都是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的不具有可信度,因为到现在你还不理解千万法,怎么可能会千万法?这是不现实的。比如听清练习和你在学校教的听磁带方法不一样,听写也和你的方法不一样,因为他是在不学英语情况做到的,有可能你培养的学生会听清英语,但是你们没有做到这种听清的方法,这样不学单词的听写方法,貌似相似,差之千里。该有跟读方法以前都有,但是千万法的跟读以前没有,可能你现在也不一定会没有学习过英语的跟读方法。查英英字典作为英语教授肯定会,但是千万法的方法你还是不会,不信你贴出一个完整的追跟到底查的单词顺序,看看是否符合千万法要求。看电影你肯定会,应为是英语教授绝对具有的水平没有人会怀疑,但是你一定不会第四阶段的方法。不信写一篇练习第四阶段的学习心得体会,就能看出是否符合千万法。第五现阶段你看报纸是阅读,不是千万法的方法,作为教授可以阅读英美文学名著高深的原本和各种复杂的英语资料,但是你不能教会你的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练习比如一个月时间让一个不会阅读报纸的人学会不查英汉字典,直接朗读理解阅读一张新报纸。而且五个阶段的步骤安排是非常讲究的,历史上,虽有一些英语教育工作者有过类似的思想,但是没有一人总结的这么细致准确,历史上也有很多人在一个或几个方面,不自觉实行了不学英语而成功者,但是形成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的只有郑赞荣一人,这就是创新工作。这些都是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长期教学应该改进的地方,应该虚心向比你年轻的郑先生学习,然后再将你学到之经验传授给你的学生。那才是中华民族提高英语水平的幸事。而不是相反。学生说的不对的地方,敬请胡老师见谅。建议你利用一年时间练习以下千万法,再下结论。

相关文章见:【臭千】胡海龙:《千万别学英语》是本破烂!
http://bbs.wwenglish.org/dispbbs.asp?boardID=110&ID=109340&page=6
坚持不懈,直到成功(QQ心缘)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