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一定能学会英语
2.2.1 不要神秘化
有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则把英语学习神秘化,例如说某某人没有怎么下功夫就学会英语,其水平之高令外国人吃惊等等。一些屡攻英语不克的人往往对这种说法不加分析,甚至以讹传讹。此类事例听得越多,他们就越感到自己的矮小与无能,对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又增加一分。
对于此类说法,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是看看自己的周围,有没有不下功夫就把英语学得令外国人吃惊的实例。笔者碰到过的每一个学习英语成功的人,都是下了很多功夫的。
其次是即使真有这样的人,你具有那样神奇的品质吗?如果没有,而又非得学会英语不可,唯一的出路只能是“笨鸟先飞”,下苦功夫学。
2.2.2 只怪努力不够和方法不当
英语是外语,从一点都不会到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必须“苦干”加“巧干”。“苦干”就是努力,“巧干”就是讲究方法。“苦干”是“巧干”的基础,“巧干”的要领只有“苦干”过的人才能体会和掌握。.
今天学习英语的条件很好,而且越来越好。如果还学不会英语,应该树立起“不怪天,不怪地,只怪自己努力不够,方法不当”的思想。
2.2.3 只有主观努力可操作
为了彻底消除侥幸取胜的心理和鼓励读者努力学习,前面如实介绍了我学会英语的艰苦历程。读者自然而然地要把自己学习英语的主客观条件与我进行对比。
每个人所处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是不同的:起始水平有高有低、智商有高有低,毅力有强有弱、工作有忙有闲,客观条件有好有差,可以说没有两个人所处的主客观条件是完全相同的。
有的人消极地与我比各种主客观条件,例如认为“自己智商低”、“毅力不强”、“英语环境差”、 “周围没有外国人”、 “学校师资差”或“没有他那么多时间”等等。因而认为自己难以学会英语,尤其是在初次学习失败以后就更认为英语实在太难学了。
不同人的智商和毅力是有差异的,他们所处的外语环境也不同。这些差异不应该成为学不学得会英语的决定性因素。因为这些因素有的是先天的,有的是客观的,不是学习者本身所能左右的。读者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主观努力上,因为只有主观努力的主动权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是可操作的。
对于那些想学英语但又下不了决心和缺乏信心的人,我常用以下说法鼓励他们:
“如果你很谦虚,认为自己不如我聪明,当前英语水平不如我刚起步时高,只有比我更努力才能学会英语。一方面认为不如我聪明,但又不如我努力,怎么可能学会英语呢?”
有的人抱积极的态度,着重与我比努力,从而自然而然而会得出“钟道隆 45 岁时通过刻苦学习,尚能学会英语,我只有 15 岁(25 岁、35 岁),有他总结出的方法与发明的学习工具,只要像他那样努力,也一定能学会”的结论,从而激发出很大的学习热情,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一个越学越爱学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