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3阅读
  • 127回复

《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 ――史蒂芬?霍金

级别: 管理员


                                时间简史
                              ――从大爆炸到黑洞



                史蒂芬?霍金 著  许明贤、吴忠超译

    扫校底本:《时间简史》10年增订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推动从书
    根据《时间简史插图本》补充部分插图


  译者序

  第一章 我们的宇宙图像
  大部分人会觉得,把我们的宇宙喻为一个无限的乌龟塔相当荒谬,可是为什么我们自以为知道得更多一些呢?我们对宇宙了解了多少?而我们又是怎样才知道的呢?……

  第二章 时间和空间
  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对空间和时间的新的理解是对我们的宇宙观的变革。古老的关于基本上不变的、已经存在并将继续存在无限久的宇宙的观念,已为运动的、膨胀的并且看来是从一个有限的过去开始并将在有限的将来终结的宇宙的观念所取代。……

  第三章 膨胀的宇宙
  宇宙不可能像原先人们所想像的那样处于静态,而实际上是在膨胀;不同星系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增加着。宇宙膨胀的发现是20世纪最伟大的智慧革命之一。事后想起来,何以过去从来没有人想到这一点?!……

  第四章 不确定性原理
  人们会以为,每个电子只穿过其中的一条缝,这样它的行为正如同另一个狭缝不存在时一样――屏幕会给出一个均匀的分布。然而,实际上即使电子是一个一个地发出,条纹仍然出现,所以每个电子必须在同一时刻通过两个小缝! ……

  第五章 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
  携带力的粒子按照其携带力的强度以及与其相互作用的粒子可以分成四种。必须强调指出,将力划分成四种是种人为的方法;它仅仅是为了便于建立部分理论,而并不别具深意。大部分物理学家希望最终找到一个统一理论,该理论将四种力解释为一个单独的力的不同方面。……

  第六章 黑洞
  事件视界,也就是空间――时间中不可逃逸区域的边界,正如同围绕着黑洞的单向膜:物体,譬如不谨慎的航天员,能通过事件视界落到黑洞里去,但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通过事件视界而逃离黑洞。……

  第七章 黑洞不是这么黑的
  我们知道,任何东西都不能从黑洞的事件视界之内逃逸出来,何以黑洞会发射粒子呢?量子理论给我们的回答是,粒子不是从黑洞里面出来的,而是从紧靠黑洞的事件视界的外面的“空”的空间来的!……

  第八章 宇宙的起源和命运
  为了解释我和其他人关于量子力学如何影响宇宙的起源和命运的思想,必须首先按照“热大爆炸模型”来理解为大家所接受的宇宙历史。……

  第九章 时间箭头
  所以,我们对时间方向的主观感觉或心理学时间箭头,是在我们头脑中由热力学时间箭头所决定的。正像一个计算机,我们必须在熵增加的顺序上将事物记住。这几乎使热力学定律变成为无聊的东西。……

  第十章 虫洞和时间旅行
  这样看来,快速空间旅行和往时间过去旅行似乎都不可行了。然而,还可能有办法。人们也许可以把时空卷曲起来,使得A和B之间有一近路。在A和B之间创造一个虫洞就是一个法子。……

  第十一章 物理学的统一
  如果我们确实发现了宇宙的终极理论,这意味着什么?正如第一章所解释的,我们将永远不能肯定我们是否确实找到了正确的理论,因为理论不能被证明。……

  第十二章 结论
  然而,如果我们确实发现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它应该在一般的原理上及时让所有人(而不仅仅是少数科学家)所理解。那时,我们所有人,包括哲学家、科学家以及普普通通的人,都能参加为何我们和宇宙存在的问题的讨论。如果我们对此找到了答案,则将是人类理智的最终极的胜利――因为那时我们知道了上帝的精神。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伽利略?伽利雷、伊萨克?牛顿

  小辞典、感谢





                       
                    译者序

    宇宙论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作为宇宙里高等生物的人类不会满足于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绵延,还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存在和生命的意义。但是,人类理念的进化是极其缓慢和艰苦的。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日心说的演化就花了2000年的时间。令人吃惊的是,尽管人们知道世间的一切都在运动,只是到了本世纪20年代因哈勃发现了红移定律后,宇宙演化的观念才进入人类的意识。人们甚至从来没有想到过宇宙还会演化。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表明,宇宙的物质在引力作用下不可能处于稳定的状态。即使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为了得到一个稳定的宇宙模型,他曾将宇宙常数引进理论中。他们都希望在自己的理论中找到稳定的宇宙模型。可见,宇宙演化的观念并不是产生于这些天才的头脑之中。
    将哈勃的发现当成现代宇宙论的诞生是公平的。哈勃发现,从星系光谱的红移可以推断,越远的星系以越快的速度离开我们而去,这表明整个宇宙处于膨胀的状态。从时间上倒溯到过去,估计在100亿到200亿年前曾经发生过一桩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即宇宙从一个极其紧致、极热的状态中大爆炸而产生。伽莫夫在1948年发表的一篇关于热大爆炸模型的文章中作出了一个惊人的预言,早期大爆炸的辐射仍残存在我们周围,不过由于宇宙膨胀引起的红移,其绝对温度只余下几度左右,在这种温度下,辐射是处于微波的波段。但在1965年彭齐亚斯和威尔逊观测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之前,人们并不认真对待此预言。
  一般认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用于描述宇宙演化的正确的理论。在经典广义相对论的框架里,霍金和彭罗斯证明了,在很一般的条件下,空间――时间一定存在奇点,最著名的奇点即是黑洞里的奇点以及宇宙大爆炸处的奇点。在奇点处,所有定律以及可预见性都失效。奇点可以看成空间时间的边缘或边界。只有给定了奇点处的边界条件,才能由爱国斯坦方程得到宇宙的演化。由于边界条件只能由宇宙外的造物主所给定,所以宇宙的命运就操纵在造物主的手中。这就是从牛顿时代起一直困扰人类智慧的第一推动问题。
  如果空间――时间没有边界,则就不必劳驾上帝进行第一推动了。这只有在量子引力论中才能做到。霍金认为宇宙的量子态是处于一种基态,空间――时间可看成一有限无界的四维面,正如地球的表面一样,只不过多了两个维数而已。宇宙中的所有结构都可归结于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所允许的最小起伏。从一些简单的模型计算可得出和天文观测相一致的推论,如星系、恒星等等的成团结构,大尺度的各向同性和均匀性,空间――时间的平性,即空间――时间基本上是平坦的,并因此才使得星系乃至生命的发展成为可能,还有时间的方向箭头等等。霍金的量子宇宙论的意义在于它真正使宇宙论成为一门成熟的科学,它是一个自足的理论,即在原则上,单凭科学定律我们便可以将宇宙中的一切都预言出来。
  本书作者是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家和宇宙论家。70年代他和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黑洞的面积不减。这很自然使人将黑洞的面积和热力学的熵联系在一起。1973年,他考虑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黑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它以最后一刻的爆炸而告终。黑洞辐射的发现具有板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一起。
  1974年以后,他的研究转向量子引力论。虽然人们还没有得到一个成功的理论,但它的一些特征已被发现。例如,空间――时间在普郎克尺度(10^-33厘米)下不是平坦的,而是处于一种泡沫的状态。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纯态,因果性受到破坏,因此使不可知性从经典统计物理、量子统计物理提高到了量子引力的第三个层次。
  1980年以后,他的兴趣转向量子宇宙论。
  本书的副题是从大爆炸到黑洞。霍金认为他一生的贡献是,在经典物理的框架里,证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点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变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里,他指出,黑洞因辐射而越变越小,大爆炸的奇点不但被量子效应所抹平,而且整个宇宙正是起始于此。
  理论物理学的细节在未来的20年中还会有变化,但就观念而言,现在已经相当完备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是在他20年之久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做出的,这真正是空前的。因为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媒介早已有许多关于他如何与全身瘫痪作搏斗的描述。尽管如此,译者之一于1979年第一回见到他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是第一次参加剑桥霍金广义相对论小组的讨论班时,门打开后,忽然脑后响起一种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自己驱动着电开关。译者尽量保持礼貌而不显出过分吃惊,但是他对首次见到他的人对其残废程度的吃惊早已习惯。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举起头来。在失声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变形的语言交谈,这种语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几个月后才能通晓。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于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人们不得不对人类中居然有以这般坚强意志追求终极真理的灵魂从内心产生深深的敬意。从他对译者私事的帮助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每天他必须驱动轮椅从他的家――剑桥西路5号, 经过美丽的剑河、古老的国王学院驶到银街的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办公室。该系为了他的轮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
  在富有学术传统的剑桥大学,他目前担任着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
  本书译者之一曾受教于霍金达四年之久,并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此书即是受霍金之托而译成中文,以供占人类五分之一的人口了解他的学说。
                                                ――许明贤 吴忠超




                  感 谢
  1982年我在哈佛作过洛伊伯(Loeb)演讲之后,决定尝试写一本关于空间和时间的通俗读物。从像史蒂芬?温伯格《最初三分钟》那么好的,到那些甚至我都不想点名的差劲的,关于早期宇宙和黑洞的书已经出版了可观的数量。然而,我觉得它们之中的任何一本都未真正提到那些导致我研究宇宙学和量子理论的动机的问题:宇宙从何而来?它为什么,井怎么样开始的?它会有末日吗?如果有的话,会发生什么?这些是我们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但是现代科学变得如此之技术化,以至于仅有极少数的专家能掌握解释这些问题所用到的数学。不过关于宇宙的起源和命运的基本概念则可以离开数学,以一种没有受过科学训练的人也能理解的形式来加以陈述。这就是我在这本书里试图要做的,是否成功则要由读者判断了。
  有人告诉我,我放在书中的每一个方程都会使本书的销售量减半,为此我决定一个方程也不用。 然而,在最后我确实用了一个方程,即爱因斯坦著名的方程E=mc2,我希望这个方程不会吓跑一半我的潜在读者。
  除了够倒霉地得了卢伽雷即运动神经细胞的病外,我几乎在其他每个方面都是幸运儿。我从我的妻子筒、我的孩子罗伯特、露西和梯米那儿得到的帮助和支持,使我能有一个相当正常的生活和成功的事业。我选择了理论物理是又一大幸,因为它是整个用脑进行的。所以我的瘫痪并没有成为一个严重的障碍。我的科学同事无一例外地都是非常乐于助人的。
  在我生涯的第一个“经典”相期间,我主要的合作者及助手有罗杰?彭罗斯、罗伯特?格罗许、布兰登?卡特和乔治?埃里斯。我对他们给予我的帮助以及我们一起做的工作深表感谢。这一相被概括为我和埃里斯合写于1973年的《空间时间的大尺度结构》一书中。我并不主张本书的读者去啃那本书来获得进一步的了解:它是高度技术性的,很难读通。我希望从写了那本书之后我懂得了用何种写法才能容易被理解。
  在我的工作的第二个“量子”相期间,从1974年起我主要的合作者是盖瑞?吉朋斯、当?佩奇和詹姆?哈特尔。我欠了他们和我的学生们很多情。他们不仅在身体上,而且在理论上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保持和我的学生相处在一起是一个巨大的激励,同时我希望这能帮助我免于因循守旧。
  就这本书而言,我从我的一个学生布里安?维特那儿得到许多帮助。1985年我在完成了第一稿后得了肺炎。我不得不接受穿气管的手术。这个手术使我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从而使我几乎无法和人交谈。我想可能完成不了这本书了。然而,布里安不仅帮助我修改,还使我学会使用一个叫做“生活中心”的通讯程序。这是由加利福尼亚太阳谷峨而兹?帕拉斯公司的瓦特?沃尔托兹捐赠的,我可以用它写书和写论文,并用语言合成器对人讲话。这合成器也是由加利福尼亚太阳谷的语言及其他公司捐赠的。语言合成器和一个小型的个人计算机由大卫?梅森装在我的轮椅上。这个系统使我有了巨大的变化:实际上我现在能够通讯得比我失声之前还要好。
  我从大量看过最初稿的人那儿得到如何改进此书的建议,特别是我的拜泰姆书社的编辑彼得?古查底送给我厚厚的一迭关于他觉得我还没有适当说清楚的地方的评语和疑问。我必须承认。当我收到他长长的要修改的地方的清单时相当恼火。可是,他是完全对的。我相信在他的酷使下,最终使这本书变得更好。
  我非常感谢我的助手柯林?威廉斯、大卫?托玛斯和雷蒙?拉夫勒蒙;我的秘书朱迪?费拉、安?若尔夫、谢锐尔?比林顿和舒?马赛以及我的护士班。若没有龚维尔和凯尔斯学院、科学工程研究协会、赖佛荷尔姆、马克阿瑟、纳菲尔德及若尔夫?斯密斯基金会所提供的我的研究和医药费用,所有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对此谨表谢意。
――史蒂芬?霍金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27 发表于: 2006-07-17
小说和电影《暗算》里面描述的一些主要的幻想压码法几乎都系统的实现了。但是还缺乏理论的支持,属于完全的个人实践。而右脑理论几乎只是结果二不是因。
《时间简史》科学的发现给我们开辟了另一扇窗户。既有中文小说,也有英文文本和还有英文语音,同时还有电影光盘,这里共计发现了一个全集6部电影,有一个中英文对照电影,和5部全英文电影,正在观看之中。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126 发表于: 2006-07-16
<时间简史>的确是一本好书,这里还有英文原版,真好了.还有语音,简直太棒了.谢谢孙老师的辛苦努力!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25 发表于: 2006-07-15
http://board.verycd.com/t143081.html

《霍金:时间简史》(Stephen Hawking: A Brief History Of Time)Jag2005-1-22, 07:09 AM
eMule资源
下面是用户共享的文件列表,安装eMule后,您可以点击这些文件名进行下载
[Video].A.Brief.History.Of.Time.avi 593.5MB
[Audio].A.Brief.History.Of.Time.mp3 105.7MB
[Audio].A.Brief.History.of.Time.rm 20.1MB
[Book].A.Brief.History.of.Time.pdf 1.4MB
时间简史.exe 1.0MB
时间简史.zip 758.3KB
时间简史.chm 119.2KB
全选   722.7MB
eMule主页 下载eMule 使用指南 如何发布


中文名称:霍金:时间简史
英文名称:Stephen Hawking: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24 发表于: 2006-07-15
时间简史语音
描述:21
附件: [Audio].A.Brief.History.of.Time.part21.rar (457 K) 下载次数:1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23 发表于: 2006-07-15
时间简史语音
描述:16
附件: [Audio].A.Brief.History.of.Time.part16.rar (977 K) 下载次数:2
描述:17
附件: [Audio].A.Brief.History.of.Time.part17.rar (977 K) 下载次数:1
描述:18
附件: [Audio].A.Brief.History.of.Time.part18.rar (977 K) 下载次数:1
描述:19
附件: [Audio].A.Brief.History.of.Time.part19.rar (977 K) 下载次数:2
描述:20
附件: [Audio].A.Brief.History.of.Time.part20.rar (977 K) 下载次数:2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22 发表于: 2006-07-15
时间简史语音
描述:11
附件: [Audio].A.Brief.History.of.Time.part11.rar (977 K) 下载次数:1
描述:12
附件: [Audio].A.Brief.History.of.Time.part12.rar (977 K) 下载次数:2
描述:13
附件: [Audio].A.Brief.History.of.Time.part13.rar (977 K) 下载次数:1
描述:14
附件: [Audio].A.Brief.History.of.Time.part14.rar (977 K) 下载次数:2
描述:15
附件: [Audio].A.Brief.History.of.Time.part15.rar (977 K) 下载次数:2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21 发表于: 2006-07-15
时间简史语音
描述:6
附件: [Audio].A.Brief.History.of.Time.part06.rar (977 K) 下载次数:1
描述:7
附件: [Audio].A.Brief.History.of.Time.part07.rar (977 K) 下载次数:1
描述:8
附件: [Audio].A.Brief.History.of.Time.part08.rar (977 K) 下载次数:1
描述:9
附件: [Audio].A.Brief.History.of.Time.part09.rar (977 K) 下载次数:1
描述:10
附件: [Audio].A.Brief.History.of.Time.part10.rar (977 K) 下载次数:2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20 发表于: 2006-07-15
时间简史语音
描述:1
附件: [Audio].A.Brief.History.of.Time.part01.rar (977 K) 下载次数:2
描述:2
附件: [Audio].A.Brief.History.of.Time.part02.rar (977 K) 下载次数:3
描述:3
附件: [Audio].A.Brief.History.of.Time.part03.rar (977 K) 下载次数:2
描述:4
附件: [Audio].A.Brief.History.of.Time.part04.rar (977 K) 下载次数:2
描述:5
附件: [Audio].A.Brief.History.of.Time.part05.rar (977 K) 下载次数:2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19 发表于: 2006-07-13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 Stephen Hawking... Acknowledgments
ACKNOWLEDGMENTS
Many people have helped me in writing this book. My scientific colleagues have without exception been
inspiring. Over the years my principal associates and collaborators were Roger Penrose, Robert Geroch,
Brandon Carter, George Ellis, Gary Gibbons, Don Page, and Jim Hartle. I owe a lot to them, and to my
research students, who have always given me help when needed.
One of my students, Brian Whitt, gave me a lot of help writing the first edition of this book. My editor at Bantam
Books, Peter Guzzardi, made innumerable comments which improved the book considerably. In addition, for
this edition, I would like to thank Andrew Dunn, who helped me revise the text.
I could not have written this book without my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software, called Equalizer, was
donated by Walt Waltosz of Words Plus Inc., in Lancaster, California. My speech synthesizer was donated by
Speech Plus, of Sunnyvale, California. The synthesizer and laptop computer were mounted on my wheelchair
by David Mason, of Cambridge Adaptive Communication Ltd. With this system I can communicate better now
than before I lost my voice.
I have had a number of secretaries and assistants over the years in which I wrote and revised this book. On the
secretarial side, I’m very grateful to Judy Fella, Ann Ralph, Laura Gentry, Cheryl Billington, and Sue Masey. My
assistants have been Colin Williams, David Thomas, and Raymond Laflamme, Nick Phillips, Andrew Dunn,
Stuart Jamieson, Jonathan Brenchley, Tim Hunt, Simon Gill, Jon Rogers, and Tom Kendall. They, my nurses,
colleagues, friends, and family have enabled me to live a very full life and to pursue my research despite my
disability.
Stephen Hawking
ABOUT THE AUTHOR
Stephen Hawking, who was born in 1942 on the anniversary of Galileo’s death, holds Isaac Newton’s chair as
Lucasian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Widely regarded as the most brilliant
theoretical physicist since Einstein, he is also the author of Black Holes and Baby Universes, published in 1993,
as well as numerous scientific papers and books.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