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83阅读
  • 0回复

第三段段怎样进入状态-syt1

级别: 总版主
第三阶段实际上就是一种状态,一种忘我(汉语我)的状态,一种新我(英语我)的状态.朗读的状态,抄写的状态,理解的状态,思维的状态。
    对于书面语言看上去有一种美感,读起来一种顺感,写起来一种滑感,一眼扫一片看不出生词,有生词说明没有练习过,练习以后就没有了,这是你可能会认为坏了怎么没有一个生词我还不懂啊,但是你能够将它分成英语自然的书面体语形式一个个小小的段落,这就是懂了,这是英语特有的解释语言形式,汉语不是这样的,这就是英语思维的书面语言形式,你想和书写的时候都是这样的,想到那里写到那里.
    对于这些没有生词的段落,你可能认为是不理解的,但是只要你朗读下来,一定可以理解的,不信你加快速度朗读,当几个句子时间缩小以后就会自然理解了.对于哪些里面有很多生词的句子,你也朗读慢慢的长句子就感觉变成了短小的句子。
    为什么?因为克林斯字典特有的非常类似的形式,你眼睛看得,嘴里读的,手上写的心里想的慢慢都形成了固定的模块,下次遇到类似的句子形式就象上次一样脱口而出了,速度就上去了。
    你是一个什么感觉,就是自己理解了,怎样理解的,这一段我懂,下一段我也懂,整个单词不同解释之间的区别你也懂,一个单词和另外一个单词之间的连贯性和微妙变化心里好想也懂,例句对应的解释之间的关系也是吻合的感觉,当然如果想用汉语翻译一下只是感觉别扭,感觉那样多余而且速度太慢,就是反正我理解了,我会应用了。
  以后出现很多很多生词它们意思都是类似的,速度快了可以避免翻译,可以自然领悟抑止掉翻译,这样一来,里面出现一些生词的时候,多数都是和原来的熟悉的单词具有相近,相同或者相关,甚至相反的意思,一个句子出现一个理解的单词整个句子都理解了,尽管里面还有一些不认识的单词,但是这些理解了但是新出现的单词你也不放过,进一步查抄读让他全部理解消化达到从模糊到逐步精确.
  为什么纵向法一个层次只要查第一个出现的单词,一个不放过是一个原因,发现一个立即就查这一个,里面有不会的立即再查,可不等着全部抄写完成了进行,朗读一遍就立即进行查找,当然就不会不能理解了。
  另外一个原因,不是一个单词中的一个层次里面有10个生词全部查读,那样速度效率太慢,需要自然领悟,这样单独进行查单个单词当然就不查几个速度快,理解的也快,当快速查找一个句子里面内容生词穷尽了,一个层次完全理解了,反过来前面各个层次只是理解了的第一个生词里面全部的生词也跟随全部理解了,就是一种放大倍数的理解方式,一个层次放大10倍,10个层次就是放大100倍,这样本来没有查的其他单词就是理解的了,因为第一次出现才进行下面层次查读的,当然理解速度同样是很快的.
  有的人说追根到底查字典,就是把一个层次的所有单词的解释例句抄写出来,里面不会的单词再进行全面的抄写,抄写一个小时,集中朗读一个小时,二者方法有本质的区别,一个小时才能抄写多少单词大家都会自己心里明白,而且我一个层次抄写一个你抄写10个-20个,我进行了20个层次你才进行一个层次,我返回练习里面的层次的所有单词已经都是理解了的再进行查找,可是你进行的第二个层次里面还是不会的单词啊。
  人的自然领悟的程度都是相近的,可是我是采用理解的带动不能理解的,或者通过理解的自我引发不能理解的尔后达到理解,你不能理解的单词却是迎接不遐,没有尽头,如果作者说的不能理解也不要紧,对于开始不能理解是一种安慰,不在乎的心理,可是当你几天以后,几个月以后还是这样,不出现逆反心理才怪呢?
  并不是自己没有在意是否理解,不可以理解的问题,不进行翻译的问题,而是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理解速度越快越没有翻译,因为没有时间进行翻译的反应,而不是相反.
  纵向法,一天朗读的全部内容可以全部理解,就是一个能够朗读多少就可以完全用英语思维理解多多少,不在于你原来的基础如何,而是一个学会使用查英语字典的方法和思维定势能否改变的问题.
  纵向法真的一天可以理解100个单词,是的,1000个单词,是的,还可以理解更多.全天可是练习1000个单词的朗读,但是这1000个单词里面的所有解释和例句导入到统计软件里面可就不是只有这么新增1000-2000单词,而且每天导入以后,所有重复练习的单词但不会重复统计,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理解的单词,而不是一些单词测试软件测试你的单词数量没有价值.只要自己按照方法和单词顺序步骤试验一遍就行,例子都在那里放着.这就是一次朗读理解的方法.
  还有对于朗读的认识问题:就是应该朗读的多,抄写的少,这个问题没有丝毫的疑问,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总会看到一些对于多朗读的不同意见,认为朗读比例太多一定抄写的少,不一定.你一天抄写2小时我也抄写2小时,无非是我增加了朗读的比例而已,就是你抄写的单词并没有全部进入的所有不同层次的朗读理解,我只是增加了这个朗读环节而已.
  开始朗读是抄写的20倍关系是由理解的速度比例自然决定的,不是人为的行为,对于朗读一小时,抄写一小时,或者进行比例的变化是认为进行的调整比例关系不是自然理解的要求进行的,开始你一个单词朗读10遍才能朗读熟练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你进行了一个月时间还要这么多时间朗读才能熟练,就是没有进步,而且还给自己寻找熟练朗读次数才能理解的理由,熟读百遍,错了,要从熟读百遍逐步提高到一遍熟读.
  还要提高一遍的速度,减少一遍的时间,不要在朗读抄写几个小时以后进行复习,要在自然朗读理解过程中通过查找反复进行,总体就只要一遍,尽管里面是反复的从不同侧面进行了复习加深理解.查英语字典是通过动作理解形成的长时记忆,不需要向背单词那样学了又忘记了再背反复进行复习.
  是否进入状态,还有一个练习以后的状态问题,就是休息以后,眼睛看得,嘴里说的,心里想的,做梦梦的,都是英语,英语思维是一种什么状态,就是源源不断的英语信息流,有些是已经练习过的,有些是没有练习的,有些是可以理解的,有些是还没有理解的,嘴巴比大脑快,这里大脑是指平时说英语需要停下来思考,但是英语思维意识流是源源不断的涌出,想控制都控制不住的行为,一会是练习的单词内容,一会就是想上面的文字这样的英语想像,一天至少需要这么几个小时时间进行大脑自我机智的处理过程.
  这是我练习中的体会,一些可能有作者的讲解不符,但是只要真实具体的体会,才是一个活的千万法,需要用心去体会,用自己的实践体验作者的类似经历.不当之初敬请批评指正.



我喜欢千万法,我用压码和右脑给千万别学英语一个杠杆,撬起零基础到达自由王国;压码只有一个指标:通过滞后提高速度,速度就是质量,给它注入一个加速器,就会产生一个个奇迹.
[楼 主] | Posted:2004-11-27 21:54|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