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85阅读
  • 156回复

梁冬对话徐文兵——《黄帝内经》之《金匮真言论》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00 发表于: 2013-06-12
梁冬:所以面相上说,这个鼻孔儿露的人,这个面相不好,是从这个地方来的。

徐文兵:对,鼻孔儿暴露的人它都说明他呼吸系统有问题。

梁冬:诶,你发现没有,这个北欧,欧洲人的鼻子长,亚洲人的鼻子短。

徐文兵:高鼻深目,是吧。生长在寒冷地带的人,鼻子一般都高,都长;多风沙的地方,人眼睛偏小,睫毛长,就是适应环境。

梁冬:对,所谓长得好看也是要有外部环境造就的,是吧?

徐文兵:天天拿风吹一吹,睫毛长了。

梁冬:“空外以张,喘息暴疾”。

徐文兵:所以这种人呼吸的时候他跟……真正健康人呼吸是什么?均匀、绵长,深远。试他的时候,你把一张纸放在他鼻子底下,你都感觉不到那个纸动。不是这么大纸,一张小纸。为什么?

梁冬:绵长吧?

徐文兵:深!跟他相反的人都是什么?喘。

梁冬:喘息。

徐文兵:我们说是张口抬肩,呼吸的节奏就加快了。然后呢就是这种暴疾,暴疾就是……就跟人打呼噜一样,突然一口……突然深一脚、浅一脚的那种状态。

梁冬:所以一个人总是你感觉到气喘吁吁呀,一惊一乍呀……

徐文兵:都不好。

梁冬:都不太好。

徐文兵:真正就是我们要……比较平、比较和的人。你那次做节目讲不是节奏嘛!肺有个功能我们中医基础讲“肺主治节”。什么叫“治节”?肺是调整人的身体节奏的一个重要的器官,我们管它叫相辅之官。踢足球时候,踢着踢着说后边中场那个组织队员来回倒脚,调一下节奏,就是咱们进攻是一拨一拨的。这个肺如果调整好你的节奏的话,你这个人活得长,有节奏的……你想,搞这种匀速跑的人跑得长,你突然快启动,突然慢一下,完了,跑不了多远。

梁冬:生命的真理啊!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到《国学堂》。

字幕提示:

肺主治节,调整好身体的呼吸节奏,易于延年益寿。

——《黄帝内经》

旁白:中医认为,“锻炼身体”应该有哪三个层面的含义?

徐文兵:调形,就是摆什么姿势;第二叫调吸,其实就是调呼吸的节奏;第三个最高境界是调心。

旁白:肺主治节,心主神明,节奏和长寿又为何息息相关?

徐文兵:现在都拿着那个后天强迫的混帐意识非要去控制你那个心,非要把它的节奏给打乱了。你本来说我这个心本来说我要慢一点儿,我要缓一缓。他就说我要加班,我要去跑步,我要去锻炼,对吧?强迫自个儿上跑步机,然后死在跑步机上。

旁白:《国学堂?黄帝内经》之天年系列总结篇,梁冬对话徐文兵,为您复习、梳理“寿百岁”的法则。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依然是和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啊,聊到这个喘息暴疾,的确我们的肺是调整我们整个身体、整个的节奏的这么一个功能,是吧?

字幕提示:

中医锻炼身体的自我调整法则:

一、 调形

二、调吸

三、调心

徐文兵:调吸嘛,我们经常说你要是想锻炼身体呢,调形,就是摆什么姿势;第二叫调吸,其实就是调呼吸的节奏;第三个最高境界是调心。所以这个肺的功能如果出现这种喘息暴疾,这个人活不了太长。所以我经常观察我的病人或者是我的周围的人,往那一坐的时候,边上那个人见面就声音很大在那呼吸呢,我就知道这个人有问题。在那一坐都听不到这个人呼吸的人,这个人——高人。

梁冬:静若处子才能够动若脱兔,是吧?又“卑基墙薄,脉少血,其肉不石”。

徐文兵:这就说起遗传了,我们在开始说是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当你的母亲给你提供这个基础卑的时候,不牢的时候;当你的父亲给你提供这个防护的这个栅栏,或者这个屏蔽的院墙不坚固、不厚的时候,你的遗传的种子就不好,你还想活120岁……

梁冬:那就很努力才行。

徐文兵:差点儿,那就得特别得调好。所以就是一个是基、一个是墙。还有呢我们在前面说面相,说这个人叫“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所以它这个基墙是什么?地阁方圆、天庭饱满。我特别喜欢那些有奔头的孩子,大奔篓。

梁冬:这个什么地方都嘟噜着呢。

徐文兵:地阁方圆、天庭饱满,这也是我们说这个基和墙的一个外在表现。

梁冬:对,对,对,这就叫基。卑基墙薄的话,就会“脉少血,其肉不石”。

徐文兵:对。

梁冬:这个“石”啊,我看见我这个版本是“石头”的“石”,它其实是通“实在”的“实”啊?

徐文兵:“实在”的“实”。就是说我们说肌和肉,首先他放松那个状态叫肉,发力的时候呢?

梁冬:叫肌。

徐文兵:叫肌,就是说首先你得有那块肉,咱们再说发力。很多人是没有肌肉的。怎么检查?你看,这个指头一合,你是不是这鼓起一块肉?

梁冬:对。

徐文兵:这儿,虎口这儿。

梁冬:对。

徐文兵:很多人这儿是凹下去的。

梁冬:有吗?

徐文兵:没有肉,没有肉。你再说我们说有些什么重症肌无力、肌肉萎缩的人,你都什么?叫其肉不石。

梁冬:这样子。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01 发表于: 2013-06-12
徐文兵:没肉,其肉不石,你就知道这个人脾气就虚到一定程度了。因为什么?脾主肌肉。

梁冬:脾主肌肉。“数中风寒”,说这种人很容易被这个……

徐文兵:卫气!保卫你的那个气。卫气(有)两个构成:一个是肺气,一个是中焦之气,就是我们吃饭那个气,这两个构成是后天之气。还有先天的元气也在里面。这先天的元气、后天的饮食之气、呼吸之气合二为一叫卫气。它弱了以后,你这个对外的防御功能就差了。对外防御功能差了,所以外面一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的变化,你就被打倒,你就得一场病。所以这老得病呢……你病好了靠什么?调动你的元气把这病邪赶走,所以你就额外的要比别人多消耗很多东西。数中风寒,你也要折寿的。

梁冬:所以数中风寒之后,“血气虚,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也”。

字幕提示: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篇》

徐文兵:对。血气虚,脉不通。这个血气虚呢,首先是一个虚症,到脉不通呢,就会出现瘀血。本来是好血,但好血待那儿老不动,就变成什么?瘀血,就由虚症而变成了实症。脉不通的话,轻则呢,会出现我们说末稍循环出现障碍,到重了呢,就会出现我们现在说的什么冠心病、心肌梗死。开始是什么?无关痛痒的就是体的问题,到最后就会出现就是影响到我们生命的这个心的问题,中医管这叫真心痛。就是说旦发夕死,就是死得很快,这时候也说脉不通。现在医学做什么?支架。

梁冬:噢,这就这个东西?

徐文兵:搭桥。你脉不通了嘛,我这给你扩一下,临时救急非常有效。但是长期你要考虑一下,为什么那儿气血过不去?

梁冬:是什么原因?通常的原因是什么?

徐文兵:通常的原因看啊,前面都说了,前面的一些都是造成你血气虚,脉不通的原因啊:基墙的问题、数中风寒的问题、喘息暴疾的问题。你想那个喘息那个波,你想它打就是最后打到那个点,他那么呼吸那个运动那个气血,就打到那个瘀血点上,啪一下给它打开了。他如果这个波乱了,打到那儿正好凹过去了。所以这个人装起博器或者安了人工心脏以后,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梁冬:节奏乱了。

徐文兵:节奏乱了。节奏是什么?节奏就是你神明掌握的那个点。

梁冬:我最近对这个问题是深有感悟。

徐文兵:生命,其实……将来写本书叫《生命就是一个节奏》,调你的节奏吧!

梁冬:真是这样,真是这样。

徐文兵:所以这个脉不通,你做支架也好,搭桥也好,过几年以后你又出现问题了。所以那是个救急的,你别现在人一说:高科技啊!心都能换!哼,换了心你哪儿去了,你呢?

梁冬:所谓的心主神明,它其实讲的就是心就是整个身体节奏的总控制器。

徐文兵:你要跟着它的点儿走。我们现在都拿那个后天强迫的混帐意识非要去控制你那个心,非要把它的节奏给打乱了。你本来说我这个心,本来说我要慢一点儿,我要缓一缓,他就说我要加班,我要去跑步,我要去锻炼。对吧,强迫自个上跑步机,然后死在跑步机上,这时候它就没法弄了。所以下一句到最后结论叫“真邪相攻”。

梁冬:什么叫“真邪”呀?

徐文兵:“真”是你的元气,“上古天真”,养的是你的先天的元气。孟子说了:养吾浩然之气。但是你呢?数中风寒,然后内生这些血气虚,又生了自己的“内贼”。

梁冬:嗯。

徐文兵:外贼加上内鬼都是“邪”,最后跟谁打仗,不都跟你的先天的天真的元气打仗嘛。

梁冬:对。

徐文兵:所以呢整个以后,人到半百,或者以后就活在一个内乱当中,整天身体都在打架,真邪在相攻。一会东风压倒西风好一阵,然后西风再压倒东风又病了,总是活在痛苦当中。

梁冬:所以呀,必须要稍事休息一下之后,让我们调整一下这个节奏,是吧。最后一part呢和大家一起来总结、复习一下《天年》。稍事休息。

字幕提示:

心主神明:

顺应心意,解决身体问题的最好方法。

——《黄帝内经》

旁白:父母该如何教育小孩?

徐文兵:我看到很多孩子的病,其实应该扎针、吃药的是他爹妈。是他爹妈把他未成就的一些妄想,又加在孩子身上。

旁白:老年人又为何要“戒之在得”?

徐文兵:不要“贪得无厌”!这个脾气虚的人有一个特点,他在行为意识上表现就是不断地收罗东西。他已经不是意识问题,什么问题?心理问题、生理问题。

旁白:《国学堂?黄帝内经》之天年系列总结篇,梁冬对话徐文兵,为您复习、梳理“寿百岁”的法则。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到《国学堂》。刚才呢和厚朴中医堂主徐文兵老师讲到“真邪相攻”,我们身体变成了一个战场,正面军、红方面军和白方面军,是吧?

徐文兵:对。

梁冬:赤诚相见打得厉害,叫“乱而相引”,它说的……

徐文兵:对。打到最后,结果就是乱成一锅粥。

梁冬:对。

徐文兵:我治的到现在去找我看病的人,都是基本上都病到一定程度了,基本上都是乱成一锅粥,一团乱麻。乱到一定程度呢,它会形成一股自己的神,就是那种邪气。

梁冬:嗯。

徐文兵:它会有根据地,它会长出癫瘕积聚,给它提供营养。然后它会发出它的信息和指令,然后去干一些事情。很多人练气功练走偏了,气就走到……我们叫走火入魔了,会感觉到气流在瞎走,会感到自己有些奇怪的幻听、幻视、幻觉,这都是叫什么——乱而相引。导引导引我们是在神的指引下,或者是在通神懂医的人的指引下,把你的那些气血归到位。啊,第一要归位。

梁冬:第二要到位。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02 发表于: 2013-06-12
徐文兵:第二要到位,这叫导引。

梁冬:通篇来讲,你觉得《黄帝内经?灵枢?天年》这一篇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徐文兵:还是那句话,要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而且要知道这个“上升、平台、下降”的这么一个过程。知道以后怎么办?顺!顺着它的这个变化规律去走,这时候呢你这一辈子,一个是少得疾病,还能延年益寿,不要呛着它去做事。

梁冬:哦,那是,正好在这个点子上呢?还是稍微做一点提前量呢?还是它来了之后去接受它呢?

徐文兵:来了以后接受它,做提前量叫“虑”

梁冬:哦,那叫“虑”。

徐文兵:因为过了嘛,急切地期待着某个事要发生嘛。小的时候咱都想“快点长大,快点长大”。

梁冬:现在想想,真傻啊。

徐文兵:真傻,干嘛呀,那会享受那个天真烂漫……

梁冬:主要小的时候作业太多了。

徐文兵:对。多好啊!

梁冬:对!现在还有一点点时间哈,现在的很多小朋友呢,就是作业很多,据说十二点钟能睡觉,早上能睡到六点半这是很幸福的小孩子了。

徐文兵:这是教育制度的问题。

梁冬:对。那么您给这些……就是还有慢慢人生路嘛,您给这些父母的最大建议是什么?就是说,怎么样能够在他们学习压力比较大的时候,能帮助他们调解好他们的身体节奏,打下一个人生美好的基础。

徐文兵:唉,这个我看了很多孩子的病,其实应该扎针、吃药的是他爹妈。

梁冬:啊!

徐文兵:孩子是无辜的,是他爹妈把他未成就的一些妄想,又加在孩子身上,所以爹妈的心态、价值观要调整。

梁冬:先治他妈!

徐文兵:我有两个例子对我触动很大,一个是我一个医生朋友,他是搞儿科的。他给孩子规定的写作业就到九点半,十点以前就上床。

梁冬:那做不完怎么办?  

徐文兵:他给开假条,他是儿科医生!  

梁冬:哈哈!所以呀,要对儿女好,还得考一个儿科医生的执照。

徐文兵:对!他的观点就是:你们这样做是在摧残我孩子的身和心的健康,我不允许你这么做。  

梁冬:所以呢,就是对小孩子,因为他本身就处于人生的春天嘛,所以叫“好生勿杀”,对吧!  

徐文兵:对!  

梁冬:尽量地放开他。  

徐文兵:鼓励,鼓励。  

梁冬:OK!那么,对于中年人,中年人在这个天年这个基础上面,是吧?  

徐文兵:少年吧,孔子说过一句话,“少年之人,血气方刚,戒之在色”。  

梁冬:对!  

徐文兵:还有叫“中年之人”,他说“戒之在斗。老年之人,戒之在得”。  

梁冬:什么叫“戒之在得”呢?  

徐文兵:不要贪得无厌。  

梁冬:哦。  

徐文兵:这个脾气虚的人啊有一个特点,他在行为意识上表现就是不断地收罗东西。所以,老年人绝不舍得扔一件东西。  

梁冬:是,是,是!整个屋子,各种各样的垃圾袋。  

徐文兵:而且,一些病态的老年人拾破烂,堆到自己家里,楼道里,把邻居都臭得不行,他还在那儿收。他已经不是一个意识问题了。什么问题?心理问题,生理问题。老年人叫戒之在得。  

梁冬:对,对,对!  

徐文兵:是不是?生理问题。  

梁冬:其实还是一个生理问题。  

徐文兵:你把他脾气补足了,他吸收好了,他就不在外面收罗那些东西了。  

梁冬:真的是这样,哈!  

徐文兵:“戒之在色”呢,叫血气未定。我们说,挑花了眼了,看这个漂亮,那个漂亮,今儿这个,明儿那个的,叫“少年之人,戒之在色”。中年之人呢,就好斗——勾心斗角,争强好胜,拿第一呀,什么争一把手啊,提个正处啊。争到以后,突然发现,这有意思吗?  

梁冬:有意思!哈哈(摇头)肯定的,哈哈!  

徐文兵:道家讲要恬,“恬愉为务,自得为功”。你就检查一下自己,到底是为自己活,还是为别人活。就是你做这个事儿,如果没有观众的话,你做不做。比如说,我们现在在做《黄帝内经》,大家说,啊!大家都这么表扬你们,称赞,夸你怎么你才做。不对呀!  

梁冬:学问还是要给自己,是吧?  

徐文兵:都是先把自己搞好了,有了富余的能量,再去关爱别人。

梁冬:这句话实在太深刻了。什么事情,最重要的是这个事儿……

徐文兵:自得!  

梁冬:对,自得!没有观众的时候,你是不是仍然会享受它!  

徐文兵:诶,对了。  

梁冬:所以呢,感谢徐老师!  

徐文兵:不客气!  

梁冬:当我们这个节目收视率为零的时候,我们都要坚持做下去。

徐文兵:呵呵!没人看也要做。  

梁冬:好了,再见!  

徐文兵:再见!  

字幕提示:

“人生三戒”:

少年之人,戒之在色;中年之人,戒之在斗;老年之人,戒之在得

——《论语》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03 发表于: 2013-06-12
国学堂-《黄帝内经·天年》徐文兵 第十三讲  
主讲:徐文兵   主持:梁冬

文字整理:遇见蜻蜓 、狒狒NETS、或跃于渊、yhlj、慕越人、夜未央、小魚兒、慧从卢溪



梁冬独白——知“道”者   享天年

旁白:人们常说“颐养天年”,“天年”与您的人生有着怎样的关系?

梁冬:“天年”呢,其实是讲的是一个人的生命发展阶段。

旁白:从“天年”看“理财”,“理财”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态?

梁冬:看见那个股票涨起来的时候,你就不应该高兴应该感到恐慌。

旁白:从“天年”看“孝道”,为人子女该如何孝敬父母?

梁冬:应该用父母的需要为中心。

旁白:《黄帝内经》之《天年》篇。梁冬与您一起分享他的学习所得,听听他的人生感悟。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在过去的六周里面,我们请来了徐文兵老师,每次讲到徐文兵老师呢,就仰望苍天心生感激之情啊。跟我们分享《天年》这一篇《黄帝内经》的文章。短短一两千字的文章,我们居然用六周多的时间来讲,而且呢,还是听出耳油,足可见这个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呢,梁某人呢,想做个小小的总复习,和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一期为什么我们要学《天年》这篇文章。《天年》是什么?在《黄帝内经》中,单独列出一章讲“天年”,主要讲人生育的基础是怎样,每个年龄段有什么样身心变化;你又应怎样顺应身心健康,去顺势而为,怎样尽其天年?

字幕提示:

道家或中医认为,人的天赋的寿命。叫天年,也就是120岁。

如果用说句的形式来讲的话,就是生命的发展阶段。为什么我们需要知道生命的发展阶段呢?比如说一个生命是母为基父为楯,到了六七十岁的时候,先是肝,然后呢……因为肝是主木嘛,木生火,所以呢后来先是肝衰竭,然后是心衰竭,然后呢是脾胃衰竭,然后是肺衰竭,最后是肾衰竭。然后呢人才慢慢、慢慢衰去。其实整个生命从兴起到成长到衰落它有它自己的一个轮回和节奏。而我们知道这个节奏。有很多人说我没活过这么长的时候,我为什么要知道?知道和不知道其差别非常之大,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享,为什么是这样。

话说呢在前一段时间我在一家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地方读书,有一门课程啊叫作《创业学》。这个《创业学》呢,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公司发展生命轨迹的图谱,让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天年》这个文章有意义。这个老师说,基本上来说呢,很多人创业之所以失败啊,并不是他的产品不合适,也不是他不够努力,也不是他不够执着,而是什么呢?而是因为他没创过业。通常没有创过业的人呢,他不知道啊,在刚开始的时候缺钱,在刚开始的时候找不到方向,刚开始的时候和股东搞不定彼此之间的关系,互相没有达成一种基于信任而不是仅仅基于喜欢的合作关系等等。这一些逻辑不清楚,到了创业中期时候,当大家有一定收获的时候,有一点收入的时候,又如何分配这个利益。那公司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如何分配,员工和股东之间又该如何分配等等、等等。到了一个阶段,公司到了很成熟的阶段,那这个企业要面临很多人员流失的问题,再后来,要面临一个交接班的问题,一个企业慢慢走向衰亡。其实当如果我们能够宏观地看到这个过程的时候,那么在你创业的初期,你就会心里很定。因为你会知道任何一个事情在刚开始的时候一定会有混乱的状况。

就有如说《易经》六十四卦,它有些时候,刚从乾、坤二卦开始之后呢,有屯啊、有讼啊、有师啊,讼卦就是指终端的意思。师卦就是搞不定争端的就是要用拳头解决问题的意思。其实我认为《易经》就是一个关于大的宇宙生命体的一个六十四个阶段的一个分阶段描述。

字幕提示:

   《易经》是对宇宙生命体的六十四个分阶段的描述。——梁冬

所以为什么说《易经》是可以变成是一个很通达的一个宇宙之学呢,原因在于其实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生命都是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的,正所谓“东西”嘛。

字幕提示:

“东西”:不仅是一个事物的概念,还包括一个很深的科学哲理。

指的是,事情总是就像太阳一样,每天从东方升起到西边降下,它不仅仅包含了一个事物的物质的一个描述,更包括了任何事物后面这个理的描述。就是从起到合就叫“东西”。所以当我们知道和理解了,任何一个事情都有这样一个阶段的时候呢,你的内心就会变的非常地定。

那我说这么大一段的意思,就是说,生命有它自己的起承转合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提前知道了它的过程里面不同阶段的角色意义,对你的要求,你在这个环境中,你会碰到的问题,你会看见的风景的话呢,那么你在整个过程里面就会好好的去享受这个过程,而不会去花很多时间去彷徨、焦虑、挣扎、矛盾与自己去质疑应不应该这样。

所以很多朋友在做投资,他们告诉我说,现在发现哈,那一些在早期,就有一些风险投资,甚至是经验的风险投资商所投资的公司最后成功的几率比较高。原因在哪里呢?因为这些风险投资商他不仅仅给了你钱,更重要的是他们每天都在看很多的公司,而且他们投入过很多公司,还从很多公司里面退出过,所以知道一个公司在人的问题上、钱的问题上、事情的问题上、商业模式的问题上呢,应该有哪些哪些选择。就算是没有选择,也大概知道到哪个方向去找到答案。这样的一种像导师一样过来人给那些年轻创业者的经验呢是很有价值的。当我们理解这一点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说,原来哦尊重老年人是多么重要。他们的经验就会告诉我们说,人生的不同阶段,慢慢走,稳扎稳打,在序列里面保持着从容和稳定,对于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来说是多么重要的。

那我总结一下,所以《天年》这一篇文章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我们就应该在筹备一个新生命的时候,怎么样让去父亲更好地扮演一个“楯”的角色,让母亲更好地扮演一个“基”的角色。

字幕提示:

“以母为基,以父为楯”:

孩子的先天有母亲的基因决定,

孩子的后天受父亲的基因影响。

然后呢到中年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地保持自己的能量和自己生命的这个节奏。到了晚年的时候,出现了肝脏衰竭的时候,应该如何地去延长这个肝的衰竭的过程。如果不行的话呢,它就会去到从木生火,就会去到心脏衰竭的这个过程。如何去补心等等、等等,它是有次第的。

巴菲特也说,他说当你明白了资本的流向,当你明白了整个资本市场的起承转合之后,你就面对那些跌的时候,你就不会再感到恐惧,而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你知道它总会涨起来;当你看见那个股票涨起来的时候,你就不应该高兴,而应该感到恐慌,因为你知道它马上会掉下来。这个就是平常心的本质。当你拥有了一种长远的视野看问题的时候,所有的淡定和所有的从容才会油然而出。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字幕提示:

顺应每个年龄段的身心变化,顺势而为,才能尽其天年。——梁冬学习心得

下节提示:

梁冬:其实啊,很多年轻朋友都很想去孝敬父母,但是呢,那个方法总是不对,我们总是用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去看待我们应该怎么孝敬父母。“亲”(親),这个亲亲我的宝贝这个“亲”,亲人这个“亲”,繁体字的旁边是一个“见”。什么叫做看,就是说什么叫亲?常常看得见,那才叫“亲”。

旁白:您现在收看的是旅游卫视最新鲜文化节目《国学堂》。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依然是复习《天年》这篇文章。在刚才上一部分的时候,我们讲到一个人要建立一个对整个完整生命过程的一个理解。所以呢有些人说,如果这个世界上有某种程度的生命的轮回的话,那么你会对每一次的生命阶段会有更多的镇定和镇静的看法。或者说只慧,界定生慧嘛,你就会有慧力而产生。那关于轮回我们怎么看?

字幕提示:

如何理解生命的“轮回”?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04 发表于: 2013-06-12
我不能证明人是有轮回的,但是我起码觉得《国学堂》这个节目,它是有生命轮回的。以前它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那因为它做得好,有机会了,后来呢就来到了旅游卫视做。所以呢它还是这个名字,它还是这群人,但是它的表现形式又不一样,它的生命的生展时间也不一样,但是我相信它的历程差不多。它总有一个刚开始的磨合,然后有一个阶段被观众认同,再有个阶段呢,有广泛的比较的认同,最后出现了问题,然后再反省,然后最后再找一个方式再去停止,再去重新的“潜龙勿用”,然后再去重新“飞龙在天”,这就是这个过程。当我们理解了这个之后,我们就看到生命的轮回本质在哪里?生命轮回的本质在于,你可以籍由不同的表现形式,一遍又一遍地玩同一个游戏。如果你玩过好几次之后,比如说我在想说,有一天,旅游卫视不做了,我们又到网络上去做,再以一个出版社的形式再做,把这个《国学堂》做五六遍的时候,当我第七次再做《国学堂》,你想想看,我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

字幕提示:

生命“轮回”的本质:用不同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玩同一个游戏。   ——梁冬

所以,当我们理解这个状况之后,我们再去看现实生活中的所有的事情,你加入不同的公司,去做一个市场营销主管的工作;或者呢你到不同的电视台做一个编导;或者呢,你画不同的绘画;但是呢,你经历了不同的绘画过程里面的同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这样的一个从寻找到琢磨、到完成、到激荡的过程。那么我们的生命呢,就会变得越来越从容了。那除了《天年》这样一个话题之外呢,其实啊,在《国学堂》里面,我这一次最大的收获就是,徐老师讲到的,当我们的父母老的时候,我们应该对他做些什么。其实啊,很多年轻朋友都很想去孝敬父母,但是呢,那个方法总是不对,我们总是用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去看待我们应该怎么孝敬父母。现在我们的话题由《天年》讲到孝敬。

很多人觉得说,我们缺钱,所以呢就老想说,把自己的钱给父母,他也是给真心的。很多人说我们觉得这个保健品很不错,所以呢把保健品给父母,其实这个立场都是以我为中心的,这个从开始就错了,你应该用什么为中心?应该以父母的需要为中心。

字幕提示:

孝敬父母,应以父母的需要为中心。——梁冬

曾经有一次,我去沈阳旁边的一个养老院,看一位老奶奶。98岁的一个王奶奶,当时呢大家在聊天,她也不是很有知识,她就问我一个问题,她说如果有一杯水,你给谁喝?是给你喝,还是给父母喝,还是给兄弟喝,还是给老板喝?我当时在想,当然要给父母了,因为父母好像在所有人里面,显得比较重要嘛。她说不对,其实应该是给那个时候最口渴的那个人喝。而我在那一刹那间,突然意识到了,很多事情,我们在做判断的时候,下意识地,都以我们自己认为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重要为标准的,但其实这个东西根本就是一个错误的观念。最重要的观念是要去除一个所谓的我值,去除一个以自我为中心,要无我。你站在一个被需要的角度或者说用现代企业的管理的角度说,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然后呢你再去看你的所有工作的思考的时候呢,你就会发现,完全是不一样的。整个格局,整个立场都不一样。就有如说,很多朋友都有打高尔夫球,对不对?你在上了果岭以后,你去看它,这个球和那个洞之间,很多人呢,会走到洞的那一边,从洞的角度再来看这个球,这个时候他就知道,诶,我这一杆应该怎么推了。那么对于父母来说,我们要孝敬,我们要孝敬父母,如果我们自己的好恶不重要的话,那父母认为,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有一天,刘力红老师呢,曾经跟我讲过,孝敬的本质在于:第一,不要让父母担忧。

字幕提示:

“孝”的本质:不要让父母担忧。

所以,如果你要真正好尽孝的话,不是给他钱,也不是给他什么,而是常常地跟他打电话,打电话只是个手段,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让他过一段时间,他就在心理上感觉到,他和你在一起,你的所有的行踪,你谈恋爱呀,吃饭呢,有没有吃饭呢,有没有睡觉,睡得好不好哇,这些看似无意义的事情,对于父母来说,那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当你在跟他说的时候,他会感觉到,他和你是在一起的。那么,除了这种之外,对父母尽孝的另外一个方法,我个人认为就是什么呢?就是拥抱。在我们的节目里面曾经也提过。因为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呀,往往不仅仅是心理的距离,还有一个物理的距离。比如说,萧启宏老师曾经说过,“亲”(親),这个“亲亲我的宝贝”这个“亲”,亲人的这个“亲”,繁体字呢旁边是一个“见”。什么叫做看,就是说什么叫“亲”?常常看得见,那才叫亲。所以呢那一些同事,虽然不是我们的亲人,但是跟我们天天在一起之后呢,你甚至会发现,他跟你真的比家人,比兄弟姐妹还亲。原因是什么?因为每一天我们在一起嘛,有眼神的交流,甚至有些时候一起去分享,一起去吃饭等等、等等。所以呢,越是近的物理距离,越会让人感觉到亲。曾经有个朋友跟我说过一个很有趣的观点,他说,你看,有些人看见很可爱的小朋友,会去吻他,甚至呢,会咬他,什么原因?因为当那个时候,只有你用吻和咬的时候呢,你才能够让你们的距离变得很近,甚至是零距离,甚至有一点点的负距离。在非洲的食人族里面,他们对于最亲爱的那一些人,他们会怎么办?他们会把他吃掉,用吃的方式来证明,我对他真正地拥有了。这个话的重点在哪里?重点在于我们要让我们的父母感觉到,我们和他紧密不可分割。当然不是说让你去吃父母,也不是让父母吃你,而是说,让你和你的父母呢,尽可能地贴近距离。你不相信的话,你观察一对恋人,是吧,这个男孩子在追这个女孩子,开始的时候呢,通常两个人是面对面吃饭的,后来呢,是那个夹角儿吃饭,就是90度角吃饭,再后来就是并排吃饭,到大学里面的时候呢,很多那些学生呢,大学生呢,就都是并排吃饭的,甚至有些人都坐到腿上吃饭,这是我们不提倡的,是吧?但是呢,就是说,你从这一个过程里面,反映出了两个人的心理距离,其实和生理距离之间,形成了有趣的相得益彰的关系。你要让你的父母感觉到他和你亲,最重要的就是抱一抱他。

好了,稍事休息回来,继续和大家分享《天年》。

字幕提示:

如何孝敬父母?应以父母的需要为中心,勿让父母担忧,常常拥抱父母。——梁冬学习心得

下节提示:

梁冬:一个人如果不孝的话,是会有报应的。他的身体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今天甚至是说对母亲不孝会得哪种病,对父亲不孝会得哪种病,在心里面恨父亲或者埋怨父亲会是哪种病,有些时候嫌弃又是哪种病等等、等等。他分得非常细。我就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它除了一种心理上的暗示之外,它难道有所谓的科学依据吗?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那一部分的时候我们讲到了人要尽孝,那尽孝为什么很重要?除了发乎我们自己内心的这个爱以外,因为中国人整个文化的核心是以孝道为核心的。

字幕提示:

中国人整个文化的核心是以“孝道”为核心的。——梁冬

你看教育的教,它的这边都是一个孝。足可见把孝进行文化传播,那就叫教,教育的教,对不对。所以孝是每一个中国人最与生俱来的、最无法抗拒的、最全民特质的一种文化特性。这个可能在全世界也是很难得的。

字幕提示:

“孝”是每一个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无法抗拒的,全民特质的文化特性。 ——梁冬

为什么孝对于我们那么重要?我还从另一个观念上听到了一种观点,很有趣。话说呢,有一段时间我很喜欢王凤仪的学说,王老先生他就要强调,他说一个人如果不孝的话是会有报应的。他的身体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今天甚至是说对母亲不孝会得哪种病,对父亲不孝会得哪种病,在心里面恨父亲或者埋怨父亲会是哪种病,有些时候嫌弃又是哪种病等等、等等,他分得非常细。我就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它难道它除了一种心理上的暗示之外,它难道有所谓的科学依据吗?前一段时间,因为我参与了一家基因检测公司的投资和成长的一个过程。我就跟那些做基因检测的一些博士去聊天,我突然明白了人为什么要孝,孝的本质是什么?

字幕提示:

“孝”的本质:认同父母等于认同自己。

你不认同你的父母,其实就是你不认同你的一半。如果你父母都不认同,你是整个人不认同自己。那么你就想想吧,在一个公司里面,如果一个领导不认同他的团队,你觉得这个团队能够做得好吗?如果一个学校,老师不认同他的学生,你认为他这个班级会管理得好吗?如果一个同学不认同他的老师,你认为他的这门课会学得好吗?显然都不会。所以这个事情的逻辑在哪里?尽孝的逻辑它背后的逻辑是在于:当你不孝的时候代表着你不认同你的父母或者父亲或者是母亲的基因,然后就意味着你不认同你自己的基因。如果你不认同你自己,那么你当然自己就和自己在打架,你的意识、潜意识和你的身体和你的所有的器官和灵魂之间它不能够相互地和谐喜乐地共处。一个人如果不认同自己的话,轻者自杀,重者慢性病死掉。原因就在这里,因为他在内耗。所以孝的本质除了作为一种伦理的话题以外,它背后更有一种深远的科学依据。这个科学依据就在于是我们是否能够非常融洽地与自我相存。OK。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所谓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05 发表于: 2013-06-12
字幕提示: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其实我们整个人的躯体都不过是基因的那样一个使者和一个工具而已。这个基因要求你必须要做一些事情,让你能够把这个基因传到一个更新鲜的生命里面,从而得以延续。这个基因已经在你身上的时候,已经传了几百万年了,在你这个地方断掉,那不仅仅是对你父母的不孝,而且是对你父母的父母的不孝,甚至是所有上面的人的不孝。你想这个能量从上往下灌,这得多么巨大。所以孝这个事情,你认真想想,是很恐怖的。“无后为大”这个事情是很大的一种力量。当然这个话经不起这么想,一讲之后好像让人有点介乎于想不清楚;迷信和伦理之间。不过我认为,在严守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之下,是吧,尽量地让自己的祖先传下来的基因得以传下去,是一个让你的自我完整系统互相和谐的一个有效的证明。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再去看国学,你再去看《黄帝内经》的《天年》,你就会发现说,世间并没有所谓的纯纯粹粹的中国国学。所谓真理其实就是一座山,只不过我们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还是从喜马拉雅山的北坡上山。所以我们的生活,不是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我们的生活是需要藉由不同的知识体去印证的,而这个印证的过程本身可以充满很多的喜乐。

今天的话题总结起来,就是我们第一要了解生命是一个有规律,有轮回过程的事情。当我们理解了这个大过程之后,在不同的阶段,你都能够保持镇定。当你有保持镇定的时候,你就会产生喜乐平和。第二我们的生命是用“孝”这样一种很有趣的心理模式来传承的。而“孝”的本质后面是你要认同你的基因,你要让自己的基因和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言行和你做的所有事情形成一个完整的共振体。只有当这样,你才能够得以行驶你的天年,到120岁的时候才会快乐。就有如前两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隔壁家有个老头,90多岁, 每天骑着自行车到海边玩,我们就问他,说,诶,老爷子,为什么你现在还那么高兴,90多岁出去。老头说,海边有很多70多岁年轻的单身女人。只有当你活到90岁的时候,你才能够享受这样美好而充沛的人生。

字幕提示:

梁某不才

不敢献丑于江湖

谨为学习所得

恳请斧正

梁冬叩首

下期预告:

——从“国学”视角看《阿凡达》

旁白:《阿凡达》你看了吗?

梁冬:我很震撼的是美国人居然能够理解中国《上古天真论》,《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和《般若波罗密心经》里面的这种精神。

旁白:《阿凡达》你看懂了吗?

梁冬:明白了一个词,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旁白:《阿凡达》如何诠释中国文化?

梁冬:在庄子里面有一章《齐物论》,讲的是天地万物是等齐的都是可以互相沟通和交流的。在这件事情来说《阿凡达》用它的电影故事做了一个非常精妙的注解。

旁白:《国学堂》梁冬带您一起从国学的角度看《阿凡达》。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06 发表于: 2013-06-12
国学堂-《黄帝内经·天年》徐文兵 第十四讲  
主讲:徐文兵   主持:梁冬

文字整理:陶陶 lym210 徒步去旅行 小鱼儿 婉婷 慧从卢溪



从“国学”视角看《阿凡达》

旁白:《阿凡达》你看了吗?

梁冬:我很震撼的是,美国人居然能够理解中国《上古天真论》啊,《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面的这种精神。

旁白:《阿凡达》你看懂了吗?

梁冬:明白了一个词,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旁白:《阿凡达》如何诠释中国文化?

梁冬:在《庄子》里面呢,有一章《齐物论》。讲的是什么天地万物是等齐的,都是可以互相沟通和交流的。在这个事情上来说,《阿凡达》用它的电影故事,做了一个非常精妙的注解。

旁白:《国学堂》梁冬带您一起用国学的角度看《阿凡达》。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今天呢,我想有一期的时间和大家分享一个我最近很兴奋的事情,就是关于《阿凡达》这个电影。啊,大家说我很老土啊,其实并不是说我老土,我早就看过了,只不过呢前段时间很热的时候呢,我也不愿意在节目里面讲,以免有这个推广这部电影之嫌。为什么要在《国学堂》里面讲《阿凡达》?那是因为我觉得我很震撼的是,美国人居然能够理解中国《上古天真论》,《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面的这种精神。这让我感到很震撼。关键是他们理解了之后,还能够用如此现代化震撼的直观的方式传达给你,让你理解,让你感受得到。在《阿凡达》这个电影,我们都知道说,它是一个3D MAX(三维立体)的,IMAX(最大影像)的一个电影,它是一个立体的电影。当我们坐到电影院的时候,你把墨镜一戴,看见那个字母是飘在空中的,这个人也是好像有很多层次飘在空中的时候,我习惯性地想拿起手去摸一下,但是肯定是摸不到的,摸不到但是它又是一些立体的,它就这样的一种景象,让你明白了什么东西?明白了一个词,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字幕提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梁冬:什么叫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当你把《阿凡达》看电影的时候,把那个墨镜戴上的那一霎那间,您可能就能够理解了。那一些你看见的如真如幻的东西,但它显然是没有的。今天它只是用了一种方法,来制造对我们视觉和听觉上的这样的一种欺骗。有可能有一天,未来的电影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呢,越来越多的电影要发展出它的极致。有一天说,你去看电影,不光是要戴眼镜了,你还得戴一手套。橡皮手套戴在身上,是吧,然后呢,还得戴一个鼻罩,它有味道,可能一进入一个《阿凡达》这样一个类似的电影院的时候呢,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到的东西,全部都是真实的,你会被震动,你会闻到那个草的味道,你会那个摸到甚至是皮肤感觉到,因为你带着手套嘛,摸到那个草,在你的那个在你皮肤上刮过的那有一点点痛的那种感觉,当这些所有的都会发生的时候,也就是在不远的可能五年到十年之后,人类将全面进入这个境况的时候,你再去理解,什么叫色和空的关系。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面讲“色受想行识,诸法皆空”。

字幕提示:

色受想行识,诸法皆空。——《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梁冬:什么意思?“色”就是我们看见的东西,“受”就是感受到的东西,“想”就是想得到的东西,“行”就是说,你在运动过程当中体会到,以及“识”就是鉴别。“色受想行识”啊,梁冬的这个底子很浅,不能够很深入地把这几个讲清楚,但大致是这个意思哈。你会发现说,那一些在心经里面讲这些东西都是空的。原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它印证了这一点,未来的事情可能都是如此。说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呢,我有一天啊,和我的好朋友吴伯凡呢,就也聊到这个话题,他就跟我讲述了一个来自于《聊斋》上的故事。聊斋里面也有个类似那样的情景,话说曾经有一个书生,这个书生呢,一天到晚想各种的女孩,挺舒服,意淫嘛。然后有一天就来了一个神仙,或者是狐仙诸如此类的。这个狐仙呢,就说你想怎么样,我都让你舒服。开始的时候呢,这个书生还挺愉快的,后来又不愉快了,这个狐仙就说为什么?他说我啊,你虽然是很好很美,啊,各方面都做得很好,硬件、软件、功夫、技能、是吧,配合度,都很好,但是呢你还是一个人,时间长了难免无聊。于是呢这个狐仙呢,就变着法呢,你想什么样的,他就变成那个女孩子来服侍他,当然这是一个聊斋里面的神话故事了。后来这一个书生呢又觉得不满足了,说虽然你每天都变的栩栩如生,但是它还是假的嘛!这个狐仙就给这个书生说了一句话,说实际上就算是你真的能够跟不同的那样一个真的人在一起,她们过段时间她也会变,她也不是那一个你,而我今天变成那个样子跟她有什么差别呢?这话呀你沉静下来想想,它说明什么?说明实际上叫“诸法皆空”。

字幕提示:

       诸法皆空:

          什么东西都在变化过程中。许多现象只是假象而已,黄粱一梦。

梁冬:什么东西呀都在变化过程当中。它都只不过是产生了某种的生活的假象而已,黄梁一梦。我们一致认为国学里面呢,包含了“诸法皆空”这样的一个命题,但是这个命题其实呢反而到了今天由一个好莱坞的娱乐大片里面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体验。你可以想象一下,现在的人们已经越来越多的习惯于虚幻的生活,而不是真实的生活了。比如说现在大家已经习惯在网上“偷菜”,为什么偷菜会让你觉得那么愉快,这样一件既不损人,既损人又不利己的事情,它为什么会风靡全中国。白领,所有的老板在付工资给他的员工时,什么总监呀,副总裁呀,到下面的销售员的工资里面,可能每天的一百块钱有二十块钱给了他用去玩儿“偷菜”,用单位的电脑去玩儿偷菜。为什么?这样的一个事情这样?是因为一种虚幻的东西,以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它是被禁忌的。比如说,偷窃这个事情它是被禁忌的,但是呢到了另外一个时空里面,就是互联网的时空里面它被允许了,于是呢它释放出了我们欲望里面最强烈的一个被压抑的东西,可以做所有在现实中不能做的事情,你只觉得说那是“诸法皆空”的,那是假的。但是问题就在这里了,诸法皆空的结果,它让我们的心智产生一种,一种错误的一种,如果你不能够明晰的话,它会产生一种替代感,这个替代感在《阿凡达》这部电影里面就讲述了这样的一个过程。

电影《阿凡达》片断。

——进仓中。

——倒数3启动顺序 继续 ——启动

画面时光穿梭……

——你能听到我吗?

——你能听到我吗?杰克

画面成为阿凡达……

——欢迎进入你的新身体 杰克 ——好

——要想起来 好

——慢点 杰克

——不要忘记使用肌肉 不错

——有感觉到眩晕吗?

——很好地移动你的手指

……

梁冬:这个男孩子他不是每天进入高压。进入那个氧仓里面,然后就进入那一个星球的,那个动物的状况嘛,然后他又跳出来。他常常就觉得说,时间长了之后他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哪一个空间里面才是真实的。所以不停地在诸法皆空里边切换,它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留待我们广告之后,再和大家分享。

字幕提示:

电影中的“诸法皆空”。三维立体电影的“色空之辩”。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07 发表于: 2013-06-12
下节提示:

梁冬:在这样一个全面的虚拟化,数字化得人类时代,这个“庄周梦蝶”的这个意象,在《阿凡达》的不同的这个星球和这个美国人之间这个切换的角色,切换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什么?发现未来的人类社会,面临一个很重要的困境,或者一个非常大的威胁。

旁白:你现在收看的是旅游卫视最新鲜的文化节目《国学堂》。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到《国学堂》。今天呢我们用《阿凡达》这部电影来注解中国文化的一些很有趣的特质。刚才讲到《阿凡达》呢,让我们理解了什么叫做”诸法皆空”。但是呢,这个空来空去的过程里面《阿凡达》的另外一个细节给我们一个提醒,这个提醒是什么?就是那一个战士,那个男的是吧,他呢在不同时空里面,一会又在那个星球里面是一个大的动物,一会儿呢又到现实生活中是一个美国陆战队的陆军士兵是吧,是一个战士,那么他这个时间切换长了之后呢,慢慢慢慢地他就习惯了在那个星球上的那个心理状态和人文状况,他甚至会觉得再回到现实当中的时候,他是一个虚幻的人。这个事情在当今的这个,有时候常常我们看见新闻,据说前段时间四川有一个小孩子就把他的奶奶杀死了,原因是什么?他在网上天天玩杀人游戏,时间长了之后呢,他觉得他把奶奶杀了之后,待会儿会活过来的。这个事情才是真正可怕的,这就叫“庄周梦蝶”。在《庄子》的其中一篇里面,庄子曾经讲过一个故事,说庄周梦蝶的时候,他突然怀疑到底是不是自己并不是真正在梦一个蝶,而是一个蝴蝶在梦见自己成为了庄子,这样一个故事。“庄周梦蝶”的故事,其实说明什么呢,说明所谓的时空的切换它有的时候会造成,我们大脑上的严重的混乱,而时间长了之后你甚至真的无从再做一种新的判断。在这样的一个全面的、虚拟化、数字化的人类时代,这个“庄周梦蝶”的这个意象,在《阿凡达》的不同的这个高压氧舱出来和进去之间的过程,在这个星球和这个美国人之间的这个切换的角色切换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什么?发现未来的人类社会,面临一个很重要的困境,或者一个非常大的威胁。这个威胁就是我们很多人越来越无法地不能够从那样一个虚拟生活当中自拔出来。今天网上你可以偷菜,你可以杀人,你可以去把别人的钱偷回来,明天你就会发现说,在现实生活中做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的,你今天在网上可以取十个二十个老婆,明天你会发现说,在现实当中,一夫一妻制是多么的残忍和不可接受,因为在那个社会里面,你是可以接受的,你是可以理解的,你是被接受的,而且所有的东西都是合法的。所以我觉得一部电影,再加上一个“庄周梦蝶”的这样一个意象,给我们当前的整个的社会教育者和管理者,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课题,我们这些大人,很多人不是常年玩互联网游戏的,我们充其量是互联网时代或者说数字娱乐时代的移民,我们只是试着去学习了解他的生活,但是不会那么高的强调和投入,但是我们的后一辈,小孩子,他们可能在刚刚接触电脑的时候,就已经变成了一个所谓的数字娱乐时代的土著,他们可能的人生观,是以互联网或者是网络游戏里面的那样的一套游戏规则来设定的,那一套游戏规则重新反过来对现实生活的指导,将会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整个中国的教育体系,要如何应应这样的一种变化,来做出调整。其实呢在《阿凡达》这一部电影里面呢还有一些意象很让我想起了《庄子》内七篇的一些文章。比如说在《庄子》的《逍遥游》这篇文章里面讲到那种鲲鹏展翅扶摇直上八万里的这种意象,在此之前我们总以为,那是一个文人的想象,充其量只是觉得说,哎呀,庄子这个人恢弘啊,气势大啊。但是有一些人想象力丰富,可以想象到那个景象,有一些人他只是看见了文字。《阿凡达》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比如说那个魅影骑士,他骑在那个火龙上面,那种从很高很高的地方,往上再往下拉起来,直冲而下,直搭而上,那个鲲鹏展翅,展开很大的那种意象,你突然感觉到一种巨大的在天地之间的那种自由感。

电影画面:

画面是男主角骑在大鸟怪兽背上,天地间飞翔……

——我说 往下盘旋

——去! ——那边

……

梁冬:文学有些时候,它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人们,某一些伟大的人们,他透过他的自由的心灵,来令到你的一些未来,产生了某种人类所不能够想象的体验的过程,他甚至指导了未来的人类的体验过程。你想庄子在写这篇文章之后的几千年,人类才用一种电影的方式,立体化的方式部分地呈现出当年文学家的那样的一种胸怀和气魄。所以这个意义在哪里?这个意义在于说,我们发现说,哦,既然庄子可以这样去描述那样的一个故事,那么我们还可以从中国文化的,还有别的很多东西里面,去找到什么样的元素,来为我们的电影带来价值呢?有一天呢,这个伯凡和我聊到这个电影的问题的时候,他说,吴伯凡先生,他说基本上来说,一个伟大的电影人,他其实是文学家的一个延伸。我问他这是为什么?他说你看张艺谋导演,当年拍出《活着》,拍出《红高粱》,包括陈凯歌先生拍出《黄土地》。这样的电影本质上来说是因为那个电影剧本本身很好,或着本身那个小说很好。但是呢,如果当他们后期的一些电影,脱离了好的剧本,伟大的小说和文本以后,就是文学的表述以后,仅仅想用巨大的颜色、音乐、电影演员,这些东西来强调一部电影的话,你就会发现,那个电影显得如此的苍白和无力。任何一个伟大的影视作品的背后,其实远不仅仅是所谓的视觉震撼,而是你在之前,你所蕴含的那一些人类是否共有的爱、悲悯、勇敢、对自由的追求,以及那一些同情。换句话来说就是,孔子所说的“仁义礼智信”。而这一切,都可以从我们的庄子的这些文章里面感受得到。庄子对于大自然的爱,对于人性的这种洞察的了解的爱,对于自由的爱,那样的一种气势,是可以滋养人性的。所以,有的时候我常常觉得说,当一个人在沮丧的时候,或者说提不起劲的时候,他拿起一本《庄子》,右边呢拿起一壶小烧酒,那种生活,其实真的是既便宜又奢侈的一种灵魂上的感受。

字幕提示:

     《阿凡达》与“庄子”:

           同样表现于对大自然的博爱,对人性的洞察。

下节提示:

梁冬:我常常在街上,看别人在走路。我发现,有很多的恋人走着走着,其实两个人的脚步,其实是不匹配的,不一致的,当我看到这点的时候,我就会跟旁边的人说,这两个人已经貌合神离了。所以,很有趣,所谓的万物一体,其实,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林林总总。而这一切,居然又在一个电影里面,又完美地呈现出来了。

旁白:您现在收看的是旅游卫视最新鲜的文化节目《国学堂》。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在《阿凡达》这一部片子里面,我们还看到什么样的东西呢?我是一边看《阿凡达》,回头我记得那天晚上是翻开《庄子》来看的,在《庄子》里面呢,有一章《齐物论》,讲的是天地万物啊,是等齐的,都是可以互相沟通和交流的。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08 发表于: 2013-06-12
字幕提示:

从《阿凡达》看庄子的《齐物论》:天地万物是同等齐的,可以相互沟通交流。 ——梁冬

梁冬:在这个事情上来说,《阿凡达》用它的电影故事,做了一个非常精妙的注解,它其中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它说的是这个部落里面的人啊,死了,死了之后呢,大家都很高兴,围着他唱歌,啊,祝贺他的灵魂重新回到了自然界,然后呢,在这个篇章里面呢,你会发现说它还有很多故事。比如说那个人病了之后,所有的人都拍着肩膀,互相的把能量接到一起,甚至呢,人和树,树和土地,动物和植物,啊之间,再比如说《阿凡达》的里面那些人都有一个辫子,那个辫子呢和马的那个辫子呢一接,接上了之后呢,你的意念一动,这个马就可以往前跑。

电影画面:

画面阿凡达的辫子与马的辫子对接……

——让他感受你对他的信任

——你能传达你的讯息

——用思考

——第一项 告诉他往哪去

——向前

……

梁冬:人和马之间呢,也是有这样的一种互相沟通和交流的。在此之前,我们认为这就是一个虚幻的一个假设的想象,但是在《庄子》的《齐物论》里面,他是认为世间万物,本身就是应该是相通和相融的,世间万物呢,分成三个层面,如果用道家的话来说呢,叫“精气神”。

字幕提示:

          道家认为“万物分三个层面”:

                   精 (物质)

                   气 (能量)

                   神 (意识)

梁冬:什么叫“精”?“精”就是物质,最精微的物质组合而成,那就是更多的物质。“气”呢?就是能量。“神”呢?就是意识或者是意志。精是可以转化为气,气是可以转化为神的。道家里面讲说,其实从意识到能量到物质,它也有一个转化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叫“心念一闪,振动十方”。

字幕提示:

          心念一闪,振动十方。

梁冬:你有这样的一个意识,你就会朝这个方向走,于是你就会搜集这方面的能力,然后呢你就会最终把这个事情做成。我记得在以前,我们在节目里面曾经讲过,万事万物和合而成神,这样的一个观念,对不对?但是你看这个《阿凡达》这部电影里面呢,它是什么?是所有的人,当他们用同样的节奏,在舞蹈的时候,在同样的节奏在祈祷的时候,互相用一个动作在抚摸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其实在完成一个什么样的过程?他们实际上完成了一个大家把自己的物质变成共同的能量,再共同的能量变成共同的意志,当变成共同的意志在共振的时候,它就与天地同振了。

电影画面:

大家围坐在一起,手臂搭在旁边人的手臂上,在同样的节奏里左右前面摇摆。

梁冬:所以在《阿凡达》这个电影里面,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了,一个美国导演,对于人类所共有的文化的那种理解。我绝对相信,他不见得一定看过《庄子》,也不一定学过中国文化,他甚至可能说,俄罗斯的或者是前苏联的某一个的神话里面,汲取的能量,甚至可以从南美雅玛文化里面,汲取某一些的故事元素,来形成的这个电影。但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在一个美国人拍的电影里面,看到了《庄子》,看到了《黄帝内经》,看到了《上古天真论》,看到了神,看到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面的诸法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就是因为所有这些事情,在人类的层面上来说,它是一体的,它都是我们共同存在的,而这个所谓的一体和共同存在,就是庄子所说的《齐物论》,叫“如丧其偶”。有一天哦,这个有一天这个庄子在他这个一篇文章里面,讲到了一个人,说这个人呢,伏案而坐的时候呢,突然好像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世界一样,这个状态就是叫天地与我共存。没有主体,也没有客体,没有被分裂开来的这样一个过程。如果你有一天,你发现你和你的工作是一体的,你这么想这个工作就这么来,这个工作这么来就这么做。当你有一天,你和你女朋友上街的时候,你发现你们俩走路,左脚同时出左脚,同时出右脚的时候,那么就叫做一体了。我常常在街上,看别人在走路,我发现有很多的恋人,走着走着,其实两个人脚步是不匹配的,不一致的,当我看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就会跟旁边的人说,这两个人,已经貌合神离了。所以,很有趣,所谓的万物一体,其实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林林总总。而这一切,居然又在一个电影里面,又完美的呈现出来了。也许今天,梁冬在这个节目里面呢,讲得稍微有一点点混乱,但是我相信,我努力地在表达一个事情,这个事情是什么?就是无论是好莱坞的《阿凡达》,中国的《庄子》,还是南美的民间的传说,它都是一个故事。从下一周开始,梁冬了请来了一位我素来敬仰的老师——曲黎敏老师。和大家分享关于中国这个儒家经典里面的《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她会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到底《诗经》的“关关雎鸠”,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难道仅仅是讲一个男孩子追一个女孩子这么肤浅的而简单吗?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09 发表于: 2013-06-14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