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563阅读
  • 156回复

压码网络培训-铜豌豆练习日记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110 发表于: 2007-03-13
摘抄一些方法,提高自己对学习英语的理解。
句子比单词重要
  中国人学英语,最常用的方法是背单词,甚至有人以能背出一本词典为荣,但是词典上的解释是死的,语言的运用却是活的,机械的理解会造成很大的误解。词典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语境。可以说,单词没有多少实际运用的价值,机械记忆的单词量再大,也不会真正提高你的外语水平。要养成背诵句子的好习惯,因为句子中既包含了发音规则,又有语法内容,还能表明某个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
  不要学“古董英语”。任何语言都是活的,每天都会发展,学习陈旧的语言毫无新鲜感,而且基本无处可用。不鲜活、不入时、不风趣幽默的语言不是我们要学的语言,多读外文报纸、多看原版影视作品才会有助于补充新词汇。
 很多人以为,把单词拆成一个个字母背熟就可以正确地拼写出来,其实,科学的方法是把读音、拼写和用法融为一体,同步进行,眼口手脑并用,并把它应用到句子里面去理解。
  听不懂也要听
  练习听力时,许多人抱怨听不懂,因而丧失了听的乐趣,往往半途而废。其实,即使听不懂也是一种学习,只不过你自己觉察不到而已。虽然暂时听不懂,但你的耳膜已经开始尝试着适应一种新的语言发音,你的大脑在调整频率,准备接受一种新的信息代码,这本身就是一次飞跃。
  所以切记:听不懂时,你也在进步。
  练习听力,要充分利用心理学上的无意注意,只要一有时间,就要打开录音机播放外语磁带,使自己处于外语的语言环境中,也许你没听清楚说些什么,这不要紧,你可以随便做其他事情,不用去有意听,只要你的周围有外语环境的发音,你的听力就会提高。
  敢于开口
  学英语很重要的一点是用来和他人交流,但开口难也是中国人学英语的一大特点。问题出在以下几点:
  一是有些人把是否看懂当成学习的标准。拿到一本口语教材,翻开几页一看,都看懂了,就认为太简单了,对自己不合适。其实,练习口语的教材,内容肯定不会难,否则没法操练。看懂不等于会说,把这些你已经学会的东西流利地表达出来,才是口语教材最主要的目标。
  二是千万不要用汉字来记英语发音。学习一门外语如果发音不过关,始终不会真正掌握一门外语,而且最大的害处是不利于培养对外语的兴趣,影响下一步学习。现在有人把用汉语发音标注英语,比如把“goodbye”记作“古得拜”,甚至把这种做法作为成果出版,这样做肯定后患无穷。
  不敢开口的第三点是怕语法有错。没有具体问题,一般不要去读语法书。超前学习语法,会使你如坠云里雾里,丧失学习外语的乐趣和信心。
  而且,语法好比游泳理论,对于没有下过水的人来说,游泳理论是用处不大的。同样,对于语言实践不够丰富的初学者,直接学习语法的用处不是很大。所以,一定要结合语言实践来理解语法,语法是学会语言后的一种理论思考。学语言不存在对错,只要能说出来,意思让人家明白就可以了,不用费尽心机考虑用什么句型,只要能选准一个单词就行。
  学口语最好的办法,不是做习题,不是背诵,也不是看语法书,而是反复高声朗读课文,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培养自己的语感,只有具备了语感,才能在做习题时不假思索、下意识地写出正确答案。而且,当你熟练朗读几十篇课文后,很多常用句子会不自觉地脱口而出,所谓的“用外语思维阶段”就会悄然而至。
  “盯住”一套教材
  现在市场上学英语的材料铺天盖地,这给了大家更多的选择余地,但处理不好也会带来不良后果———今天用这个教材、明天换另一种,学习便失去了系统性。正确的做法是选中一套教材,以它为主,其余材料都作为补充。
  还有,目前市面上不少考试材料都以“真题”为卖点,不少考生把希望寄托于做“真题”上,以为这样就能通过考试。其实,很多正规的考试取材十分广泛,经过了严格的难度论证,使用过的材料绝不可能二度使用。
  学习英语没有“速成”之说。学好英语也没有捷径,只有方法的好坏。
  比如记英语单词,低着头拼命默写就不是一个好办法。好的方法是大声朗读,反复训练发音器官和耳朵,把声音铭刻在脑子里。这样既可以提高听力,又可以改进口语发音,还记了单词。默写只是训练了眼睛和手,可是它们不能替你听和说。
  学习英语还要有较大的动力。每次你坐下来学习,无论在家里还是在语言中心,都需要短期动力集中精力读和听。但更需要长期动力,保证每天经常做这样的事情———这是最难的。所以许多人开始学习英语,过一段时间很快就放弃了———我们学习英语不是一个持续的提高过程,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突然提高以及间隔着似乎没有变化的阶段,这就是所谓“高原效应”。在几个月的学习中,你都可能注意不到英语的巨大提高,在这些时候,学习者最容易失去长期的动力并放弃学习。
  避免“高原效应”的好办法是,尽量不要完全一个人学习。如果你不能到语言中心学习,至少你应尝试找一个“学习伙伴”,这样,你们能够互相鼓励和支持。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111 发表于: 2007-03-14
贵在集中精力,当选取一种方法,坚持不断进行训练,最后取得成功,要能抵御各种诱惑,这是基本功。要做克服巨大困难的准备,学习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是自己遇到困难而却步,是自己在厌烦的时候不能坚持而放弃,只要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成功。
今日要求:单词的掌握应该是适量,但要灵活运用为原则的,不可冒进而吃夹生饭。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不可偏离。
[ 此贴被gcq888在2007-03-14 11:42重新编辑 ]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112 发表于: 2007-03-14
德国考古学家舍里曼学习语言的方法。下面我们再来深入了解一下。
舍里曼自己这样写道:

我带着异样的热情,专心学习英语。但因为当时的情况比较紧迫,所以我发明了一种简单的方法,用它可以来学习所有的语言。这个简单方法的原则是:
1.大量朗读,绝对不要把原文翻译出来;
2.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经常就自己感兴趣的对象写写作文,并根据老师的指导修改作文;
3.把前一天改好的作文背下来,并在下次学习时背诵。
我从少年时代开始几乎没有训练过自己的记忆力,所以我的记性不好,但是我把所有能够利用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了,那时简直像是在偷时间用。为了尽快学会会话,我就在星期天参加英国教会的礼拜,常常要去两次。我在那儿听牧师传教,小声地一句一句地模仿他说话。
不论去哪里,也不管是不是下雨,我都带着一本书,从书上背点儿什么东西…我把我的这种方法跟很多人推荐过。通过这种方法方法我用半年时间掌握了英语的基础知识。

舍里曼学习英语时,常常带着一本书朗读、背诵,这使他的记忆力发生了很大改变。他的记忆力不断得到提高,三个月后,他就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只要认真地通读三遍,他就能够一字不差地给老师背下来大约20页英语散文。
用同样的方法,舍里曼又用半年时间完全掌握了法语,然后是拉丁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让人惊异的是,他能够流利地用这些外语交谈,而且他学会用外语写作的过程绝不会超过6个星期的时间。
舍里曼坚持每天朗读和默读,这帮助他打开了大脑深处的超记忆回路。一开始他也只是普通人,但是采取朗读和背诵的学习方法打开了他平时封闭着的超右脑记忆回路。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113 发表于: 2007-03-16
引用
引用第107楼新闻于2007-03-13 11:47发表的  :
既然谈到了七田真的《超右脑学习英语》,还有一个地方我的感受很深。
第一:就是要用“主动型的学习材料”,这点很值得大家注意。在我认为:我们的“主动型学习材料”,应该是一些关于中国的特色的材料,比如中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传统节日、名山秀水、风土人情.....,这些才是我们的.“主动型学习材料”。
第二:胡说英语里的记单词也是要主动去“编织自己的单词网”,比如以自己的身体作为你单词网的纲,当你想到“眼睛”时,主动能够联想到的4个单词是“瞳孔”、“含情脉脉”、“红眼病”、“目光”等,那么你就主动去记这几个单词,等你要用时,你的大脑就能够用简单的检索方法把它回想出来了。
第三:我的朋友JEOFF(澳大利亚的大学英语老师),他说学单词主要是去学自己需要知道(need)和兴趣(interesting)的东西的单词,这样才有意思和记得牢。比如你喜欢足球,那么你就去记忆和足球有关的单词:裁判、越位、角球、进球、比分、球迷、帽子戏法、足球先生、啦啦队......,能够主动联想的东西应有尽有,只要你想想欧洲足球比赛的场面就可以了。
其实他们说的都是一样东西,就是“主动型学习”。
.......


启发很深,thanks again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114 发表于: 2007-03-16
哈哈,豌豆终于明白我的意思了。

但是当你说“我也准备了VOA的教材,只不过现在词汇量掌握太少,尚不能直接开始study VOA,在下半年可能会启动。”我就知道你理会错了。七田“他找到了一套不错的书——《VOA英语新闻听力初挑战》,VOICE OF AMERICA是美国新闻广播,没有特别难的单词。这是最容易听懂的一套教材。书还配有CD。如果能够对CD进行一下加工,用双倍速或4倍速来听就更好了。你可以一边看着教材,一边模仿磁带来学习。我觉得最好的教材还是“主动型”并配有磁带或CD的教材,因为这种教材里的内容以后能够直接变成你说话的内容,很有帮助。”,所以他的真正意思是:“最好的教材还是主动型”。

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传统节日、名山秀水、风土人情.....,这些才是我们的.“主动型学习材料””。任何VOA新闻和日本的歌伎等文章都是“被动型材料”。
[ 此贴被新闻在2007-03-16 21:01重新编辑 ]
级别: 总版主
只看该作者 115 发表于: 2007-03-16
引用
引用第112楼gcq888于2007-03-14 12:57发表的  :
德国考古学家舍里曼学习语言的方法。下面我们再来深入了解一下。
舍里曼自己这样写道:
我带着异样的热情,专心学习英语。但因为当时的情况比较紧迫,所以我发明了一种简单的方法,用它可以来学习所有的语言。这个简单方法的原则是:
1.大量朗读,绝对不要把原文翻译出来;
.......


对舍里曼学习方法的疑问——当他还是一个学英语的新手时,他是怎样做到大量朗读的?
1、那时侯肯定没有录音机,他无法跟读标准语音,也就是说他必须自己会读。
2、老师教他朗读各个单词和语调时,就算他当时会了。可是当他忘记了怎么读单词,而老师又不在时,他怎么办?
3、为了避免忘记读单词的情况,我猜想他学新单词时有4个办法:(1)学音标,自己读。(2)不会读时就放下,等以后再问老师。(3)用母语写谐音。(4)其他方法。

在当时,我想愚笨的我会选择(1),但是谁知道聪明的舍里曼选择的是什么办法呢?这个问题很重要!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116 发表于: 2007-03-19
在17日写英语短文一篇,时间30分钟,反复看例句而仍不能下笔写得贴切,足见水平还是在初中阶段,要正视目前的英语能力,逐步提高,盲目乐观只能阻碍自己PROGRESS,现有单词要完全掌握,不能贪多。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117 发表于: 2007-03-23
这两天忙于制订工作目标,耽误几天,到下周英语学习逐步正常!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118 发表于: 2007-03-24
欢迎能够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心得。人多力量大。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119 发表于: 2007-04-13
前几天发的帖子都没了,可惜可惜。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