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第四讲(文稿) [转贴(2012-02-09 14:15:26)转载▼标签: 徐文兵黄帝内经杂谈 分类: 国医
播出时间:《中国之声》2009.11.07 23:00—24:00
主讲:徐文兵 主持:梁冬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参与整理:冷冷清清、佩之、晓杰、建良、慧从卢溪、zxiu、yhlj、天机锁、猪光宝器、树没叶、答答答、weiping、天色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晚上的国学堂,依然是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文兵老师在此,谢谢徐老师。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啊,谢谢您的光临,之前呢,我们不是徐老师和梁某人搭边出了一本书叫作《黄帝内经》嘛。啊,有些朋友就反映,话说呢,说这个书全讲的你生活方面有什么不对,什么不对,然后呢,到底该怎么办没说!
徐文兵:呵呵
梁冬:啊,有些朋友很困惑,说怎么办呢?倒是我们录音师老马说了一句话,很真理,他说,你把那些不对的事情不做,你就对了!
徐文兵:呵呵。
梁冬:其实生活里面不一定要做对的事,你只要不做不对的事,就可以了。
徐文兵:对,不见得非要买股票,不买股票不就不赔了嘛!
梁冬:哈哈哈,或者说,买了股票不卖,你就不会亏。
徐文兵:无为而治,啊,不要干蠢事,要比那个瞎干蠢事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梁冬:对。
徐文兵:上期节目我们讲的一个是牛奶问题,一个是艾灸的问题。
梁冬:对。
徐文兵:艾灸呢,其实还是一个外治法。
梁冬:对。
徐文兵:呃,如果你想又喝牛奶,又把它消化掉,牛奶本身没错,啊,错的是呢,它积聚在你体内呢,你没法儿把它消掉化掉,如果能把它消掉化掉,那又是一个非常好的能源。所以我们如果非要喝牛奶的话,那就在牛奶里面要加一些热性的这个中药的成份。
梁冬:拿姜来说,行不行?
徐文兵:哎!那上次不是说广州的那个,
梁冬:姜撞奶。对。
徐文兵:姜撞奶,这本身就很对。另外呢我们经常使用一些中药,叫荜茇,草字头一个毕业的毕,茇呢,也是草字头一个拨弄的拨,这是一个荜茇,还可以加肉桂,就是我们那个吃炖肉用的那个桂皮,啊,再加这个,很多人一喝牛奶就说过敏,说乳糖不耐受,说喝完以后呢就拉肚子,西医说你是缺什么酶,其实呢,你那酶有就是它温度不够,它没法工作。这种人呢,如果你拿这种荜茇和肉桂煮上奶,或者用干姜,或者用一些比干姜更厉害的就高良姜煮上牛奶喝呢,你喝完以后试试,你就肯定不会拉肚子,就是说你能把它化掉了。这就像有些人对鸡蛋过敏,他吃生鸡蛋过敏,他吃炒鸡蛋就不过敏。
梁冬:对。
徐文兵:他要在炒鸡蛋里面再放点葱花和韭菜,他就更不过敏。这就是我们讲的食物的调和,这也是我们古人的经验。另外呢,就是大家可以喝点酸奶。酸奶就是利用微生物的能量发酵了。
梁冬:发酵。
徐文兵:把它那个阴寒之气呢,平和一些,这样呢,就能很好的把它消化吸收和利用。我记得我们上大学那时候那会儿北京有一种那种白瓷罐。
梁冬:嗯。
徐文兵:白瓷罐里面放的酸奶。
梁冬:拿张纸糊在上面,拿小垫铺着那种。
徐文兵:哎,现在我看到街上还有,但是已经不是那个味儿了。
梁冬:是啊!
徐文兵:也不知道是我变了,还是那个酸奶变了,反正不是那个味道。
梁冬:你提出了一个非常哲学的问题,是吧!也可能就是你变了呢?呵呵。
徐文兵:呵呵。
梁冬:好了,咱们往下说吧。话说呢,上一周呢,讲到了“北方者—”今天讲“南方者”,“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
徐文兵:嗯,先说一下南方的方位啊。在《黄帝内经》成书的这个年代呢,我们说的南方其实没有到达现在的海边,没有到达这个,
梁冬:海南啊,广东啊,
徐文兵:海南、广东、福建这一带,啊,我们说的南方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吴越,所谓吴越就是江苏啊,那个湖南湖北,这一带。
梁冬:对。
徐文兵:我们管这儿叫南方,这个南方就是天地之所长养,啊,我们说生、长、收、藏,
梁冬:啊,长zhang养,我刚才说的是长chang养,应该是长zhang养。
徐文兵:天地,东方是天地之所生。
梁冬:对。
徐文兵:他萌芽。南方呢,是长养,就是植物疯狂的生长。
梁冬:就是元通利亨的亨,对吧!
徐文兵:就是这么一个地界儿,阳气特别的旺盛,就像我们说的,纯阳之体的小孩子一样,长的非常的快,长的非常的猛,所以他说是“阳之所盛处也”,就是阳气特别的盛。
梁冬:所以他后面有句话“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
徐文兵:这是说他的那个天气对他的影响,因为越往南方,我们都知道,越热,这是太阳对他的眷顾,阳气,
梁冬:日照时间较长。
徐文兵:但是呢,南方又有一个缺点,地势低下
梁冬:对。
徐文兵:我们现在说这个南方呢,都是长江冲积形成的这个平原。
梁冬:对。
徐文兵:这些地方呢,地势比较低,地势比较低呢就会出现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说湿气比较重,我们就说,越往高越爽,但是呢,越往下呢,就越容易出现湿气。另外一个特点呢,他是水土弱,水土弱的对应就是什么?水土刚强。我们再说水土刚强是什么?
梁冬:是西方,西方嘛!
徐文兵:西方!就是说水碱性大,而到了南方呢,这个水呢,比较软,水软的特点呢,是什么呢,洗衣服干净。水土刚强呢,那个含的矿物质多的那些水呢,就洗衣服不干净,或者说,你用肥皂洗衣粉消耗的量就大,而这个软水洗衣服呢,就特别干净,另外这个软水呢,对人的那个滋养也比较好,水软了以后呢,人的这些肌肤就显得什么,水嫩、光滑,所以你看江南的美女都是比较水灵。
梁冬:嗯!
徐文兵:那个我自己的体会就是,我们山西的水土,地势比较高,水土也比较硬,相对于华北来讲,我们那儿也属于西方嘛,可我们到了北京以后,好多在北京喝北京这个水,就是现在说的自来水,水比较软,人的这种气色、肤色都随之在变,可是呢,从北方,就是从北京,到了江南以后,我发现那儿的水,就是更软,更弱,啊。
梁冬:所以叫“水土弱,其地下”。
徐文兵:“水土弱,其地下”。
梁冬:刚才有句话叫“雾露之所聚也”,为什么会“雾露之所聚”呢?
徐文兵:湿气大!你看云,啊,形成了积雨,形成了雾以后,他都是什么?都是往下,往下飘。
梁冬:嗯。
徐文兵:包括你看,在舞台上,做那个干冰,干冰打起来的雾,它绝对不会往上飘,它是往下走,所以这些地方的,不好的地方在哪儿?就是阳光把这儿,南方都是多水、多沼泽、多湖泊么。阳光把这些水变成水蒸气,蒸腾起来,变成了云雾,但这些云雾呢,不会再往上飘了,它又变成这种,就是笼罩在这些土地或者城市的上空,所以南方,
梁冬:湿。
徐文兵:最难过的啊,梅雨季节,
梁冬:嗯。
徐文兵:是吧,我最喜欢南方的饮食,也喜欢南方保存下来中国传统的文化,但我最受不了的,就是南方那个湿气,洗衣服挂出去不干,然后呢,到梅雨季节那箱子那东西都长霉。
梁冬:嗯。
徐文兵:而且身上吧,你在北方啊,咱们出点汗,哎,一会儿干了,爽了!在那儿就出点汗,就湿答答的黏在身上一样。
梁冬:湿答答的玫瑰。
徐文兵:“雾露之所聚也”。
梁冬:雾露之所聚。
徐文兵:这种雾露就是我们说,“风寒暑湿燥火”的那个“湿”,所以这些地方呢,出现这种天时和这种地利呢,就容易出现一个,它相关的这些疾病。另外我就说呢,就是,南方它的水啊,就是湖泊比较多。
梁冬:嗯。
徐文兵:在南方打井不用打很深。
梁冬:对。
徐文兵:挖个坑就能冒水,我就那年,九八年不是发洪水嘛,抢救大坝,出现管涌,我看那个管涌,我就想起这个南方的水,就是那儿奔流着河,然后呢,出现一个漏管,从这儿“ku”一下就冒出一个小喷泉,这种水的特点是什么啊?它那种自洁的能力就差,你想我们打一个深水井,打出来的水,你想这些水都是经过那么....岩石啊、沙砾啊、土层啊,慢慢地渗、慢慢的过滤,最后就是打出来的是清水。
梁冬:对。
徐文兵:这些地方的水呢,就没有经过很好的过滤,所以这种什么微生物啊,其它乱七八糟的东西。所以这种水呢,喝这种水容易出问题,所以你喝这种水一定要什么,除了澄清以后,还得必须烧开。
梁冬:噢。
徐文兵:不烧开直接喝这个生水,就容易闹病。很多北方人到了南方,水土不服,上吐下泻。
梁冬:主要是喝生水喝的。
徐文兵:喝生水喝的。曹操八十万大军,啊,攻打那个东吴,最后说是火烧赤壁,其实呢,就是北方人到了南方以后,就是不服水土以后,瘟疫流行。
梁冬:重新发现中医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呢,和这个徐文兵老师啊,讲到,南方由于水土自洁能力比较弱,所以呢,很容易呢,这个,这个细菌没有被完全过滤出来,所以有些时候容易水土不服,其实您说这个水土不服啊,除了不习惯这样的水以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徐文兵:有啊,就是饮食习惯嘛。南方,南方天气热,他吃的粮食呢,性质就偏凉,我们上次讲了,就是北方吃小米、吃黍子、吃小麦,都偏热。
梁冬:对。
徐文兵:他到南方主要就吃的是什么呀?主要就吃大米。所以南方人那种,造成那种火热之性,吃大米正好是一个平衡,而且大米叫水稻嘛。
梁冬:有一种说法,说这个很多南方人有这个脚气病跟这个,吃这个有关,它是怎么回事呢?
徐文兵:也是,湿气,湿浊有个特点,它是卑鄙下流。湿气就和那个雾露一样,它导致发病出现病损的部位都偏下,一个在脚上,一个在阴部,会阴部,男性的阴囊,周围会出现这种溃烂湿疹。
梁冬:哇?!
徐文兵:我记得是解放战争的时候嘛,解放战争咱们也是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很多士兵也都是从南方过去的,呃从北方过来的,从北方过来以后也出现一个什么问题,就是水土不服。当时出现一个病,就叫烂裆,烂裆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这个阴囊湿疹。也就是说,北方人突然到了这种潮湿的地方,他身体里面吸收了很多这种,从饮食啊、从空气中吸收了很多的湿浊。他怎么排?又排不出去的话,就聚,聚在哪儿?湿性往下走,湿性下流,一个是烂脚,一个就是烂裆。烂裆以后当时怎么治呀,当时一个就是改变饮食,在饮食里面加东西,加一些。。。
梁冬:糙一点的。
徐文兵:化湿的、干燥的东西,另外一个就是用中草药外敷,用它就化湿、利湿、解毒。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最土的办法,晒裆。
梁冬:直接拿它....哈哈...
徐文兵:找个没有阴天下雨的日子,哇,太阳出来了,
梁冬;两腿八字形,对着太阳!
徐文兵:咱们一排战士们躺那儿晒裆,去湿气的就是唯一的一个办法。
梁冬:哈哈,实在不行就坐在暖气片上,哈哈哈。。。。
徐文兵:呵呵,暖气片上那水暖还不行。这就是造成疾病的一个特点,那么,你怎么去抵御或者化解它这个湿气呢?你观察一下当地人的这种饮食习惯,所以后面就说了。
梁冬:对,所以呢,“其民嗜酸而食腐”,喜欢吃酸的,喜欢吃腐烂的东西。
徐文兵:这个,我们以前说到这个腐,腐,它这个就是你消化不了以后,借助外界微生物,把它那个分解一下,你再吃。这个肉,肉腐呢,就是我们在南方经常能看到这种腊肉,四川的腊肉,金华的火腿,这都是腐,意思就是说,你吃,就好像说我们喝奶一样,你喝纯奶,容易造成脏寒,你喝酸奶,它就不容易那么大的寒性。你在南方这种地势低下,这种湿浊弥散的地方,你再吃上肉。肉这种东西,都是什么呀,蛋白质含量非常高的东西,需要你去消它、化它,消化万一不好,那就变成什么,痰湿。我们经常说“鱼生火,肉生痰嘛”,这种痰湿加上外湿,那么就是,整个就是里应外合嘛。在这种地方你要吃生肉,就不如吃这种腊肉,或者是腌肉、火腿肉。吃酸呢,这儿呢,我自己观察呢,就是稍微有点不同的见解。我看到的在湖南湖北,包括云贵这些偏南的地方,人们吃辣是最厉害的,包括四川。
梁冬:对。
徐文兵:是吧,吃辣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去寒去湿。啊,去湿气的作用甚至要超过它那个御寒的作用。
梁冬:对。
徐文兵:四川人是不怕辣,凡是湖南人是辣不怕。
梁冬:嗯。
徐文兵:反正那些地方为什么吃那么多辣的东西,你一吃辣的东西,这个湿气就去掉了。
梁冬:对。
徐文兵:啊,这个跟那个在印度那么热的地方,人们吃那么重的咖喱是一样的。他除了热,他还有湿。
梁冬:开窍么,是吧。把它打开。
徐文兵:让你。让你吃进去的那些东西能出去。那个,你想在印度它是印度洋那些潮湿的空气。
梁冬:受大西洋暖流影响。*(应该是印度洋暖流)
徐文兵:受大西洋暖流。呵,潮湿空气吹到印度,一下被喜马拉雅山挡住。
梁冬:对。
徐文兵:所以那种湿气就那弥散,你到那就不理解,你说为什么要吃这么热性的东西?对不起,你忘了他还有个湿了。
梁冬:嗯。
徐文兵:所以这些地方。吃酸呢,我的感觉呢就是,酸腐,酸也是把这些东西发酵,发酵以后吃,
梁冬:嗯。
徐文兵:容易减轻你的胃肠的负担,啊。把这些湿气给它化掉。
梁冬:所以他说么,说“其民嗜酸而食腐,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什么叫“致理”呢?
徐文兵:呃,致理和疏理是相对的。
梁冬:对。
徐文兵:我们说海边的人吃盐多。
梁冬:对。
徐文兵:吃盐多的人,是为了什么?排汗,所以他毛汗孔啊,皮肤纹理比较粗。在这地方吃酸的东西,酸的东西偏于收一点,紧一点,所以这些地方的人呢,皮肤特别的细。我刚才说了江南美女都是什么?比较细嫩光滑。
梁冬:对。
徐文兵:这个细嫩光滑的主要的一个原因,它就是什么?毛汗孔比较细,啊,跟她的吃这些发酵的东西有关系。
梁冬:嗯。
徐文兵:而另外一个是赤色呢,就是南方,南方是属火。
梁冬:属火。
徐文兵:属红,红热属赤,啊,所以甚至我们把南方诞生的神农氏我们管他叫炎帝。
梁冬:对。
徐文兵:炎帝是火神。*祝融。两个火叠加在一块。那儿的人皮肤比较红。东方人吃盐的话,皮肤比较黑,西方的偏白,脂肥。
梁冬:对。
徐文兵:肤如凝脂,偏白。
梁冬:啊,赤色,其病挛痹。
徐文兵:这些吃酸的呢,收敛过多呢,还会出现一个什么问题?
梁冬:就是麻木不仁。
徐文兵:抽抽儿。
梁冬:抽抽儿。
徐文兵:挛是?
梁冬:痉挛嘛。
徐文兵:痉挛,痉是那种抽筋的感觉。挛是整个收缩到一块儿的那种感觉。湿气大的地方人最容易得的就是这种关节病,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风湿病。
梁冬:这样啊。
徐文兵:风湿病呢就是,筋,筋骨的那个筋,变得这种痉挛或者筋挛。痹呢是什么?
梁冬:痹可能是有点,不通,这个。有点象这个经络不通,堵塞。
徐文兵:痹,就是堵住了,麻痹,啊,就是不通的意思。中医有个病名叫胸痹。
梁冬:胸痹指的是哪啊?
徐文兵:胸中的阳气,就是被堵住了。啊,就相当于现在早期这种冠心病的这些症状。啊,他不是真的心梗。啊,它是,真的心梗是朝发夕死,夕发朝死,死得很快。胸痹就是什么,阳危而阴悬,觉得就是胸闷的那种,闷闷的那种感觉,这种痹呢我们管它,中医管关节的这种,就是肿大,啊,就是屈伸的不利,我们管它叫痹,啊,所以中医把这种关节病叫痹症,啊,具体再分呢,有痛痹,就是天气一变,关节就疼;或者关节一疼,
梁冬:天气就要变了。
徐文兵:呵呵,天气就要变,这叫痛痹。还有什么?行痹,就是行走的行,这些人表现就是关节游走不定,这种疼的感觉或者叫痛的感觉。一会这疼,一会那疼,你说你具体哪疼?那个关节疼?我们管它叫行痹,所以痛痹呢,是寒加湿,就是寒性凝滞嘛,
梁冬:对。
徐文兵:它就固定在一个地方痛;形痹是风加湿。
梁冬:噢,不固定。
徐文兵:不固定。就是游走不定,带着风呢,啊,风,乘风,御风而行,带着风在体内瞎转,啊。还有一个叫着痹,就是那个睡着了那个“着”,它是肿,表现出来是肿。
梁冬:它不疼?
徐文兵:诶,也疼。但是呢,那个肿吓人的样比那个疼就更让人注意。这种着痹就湿气更大,啊……
梁冬:湿加湿。
徐文兵:湿加湿。就像象腿,我们说这个人,嗷呦,这一条腿粗,一条腿细,关节肿得像个大馒头一样,所以呢,《黄帝内经》有句话叫"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至"形成了痹,这就是挛痹,啊。
梁冬:那到底如何去治疗这个“痹”呢?啊,稍事休息一下,马上回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刚才呢,徐文兵老师啊讲到了“痹”这种东西,就是麻痹大意的这个痹呀有三种,分别是来自于风、寒和湿或者是这三个混到一起之后所形成的。那么,通常这种痹症您用什么方法来治疗呢?
徐文兵:痹症的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呀,就是我们说到了它那个爱吃酸的问题,我说了,如果你想让那个自己的肝以及它附带的这一系列东西,比如说肝主筋;啊,肝连带着胆,你想让它开放、生发你应该吃辛辣的,如果你想让肝藏血,让它收敛啊,让它这个不要乱跑,你就要吃酸的。这些人特点是什么?老吃酸的,啊,为了帮助自己的消化,老吃酸的!吃酸的特点就是什么?让自己抽抽儿,就是让那个肝气、肝阳啊升腾不起来,让它老那么收缩。那你就说,治疗这个办法就是什么?
梁冬:你疏肝利胆。
徐文兵:诶,疏肝,就是让他吃那些辛散的、发散的东西。所以治疗,如果说给他们用药的话,我们就说湖南人、湖北人或者贵州人都吃这个……吃辣,吃辣就是他们,针对他们吃那个酸,取到的一种平衡。就像我们平常说,吃蒜的时候觉得烧心,怎么办?吃腊八蒜嘛,拿醋一泡,啊。那个,喝酸辣汤的时候,撒胡椒粉,还弄点儿醋。这就是一个辛和酸的平衡。这些人呢,从饮食上我们建议就是吃点儿辣的,啊,把那个湿气给散一散。真正治疗的话,比如说这个,表现在关节疼痛,最有效的方法--快速止疼,就是扎针。针、刺疗法,我们不说针灸疗法啊,大家心说话针灸在美国现在很普遍、很流行,我说你们错了,是acupuncture在美国很流行。
梁冬:就是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