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13阅读
  • 326回复

黄帝内经笔记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40 发表于: 2012-04-09
痿论篇第四十四参考译文
黄帝问道:五脏都能使人发生痿病,是什麽道理呢?岐伯回答说:肺主全身皮毛,心主全身血脉,肝主全身筋膜,脾主全身肌肉,肾主全身骨髓。所以肺脏有热,灼伤津液,则枯焦,皮毛也成虚弱、干枯不润的状态,热邪不去,则变生痿躃;心脏有热,可使气血上逆,气血上逆就会引起在下的血脉空虚,血脉空虚就会变生脉痿,使关节如折而不能提举,足胫弛缓而不能着地行路;肝脏有热,可使胆汁外溢而口苦,筋膜失养而干枯,以至筋脉挛缩拘急,变生筋痿;脾有邪热,则灼耗胃筋而口渴,肌肉失养而麻木不仁,变生不知痛痒的肉痿;肾有邪热,热浊精枯,致使髓减骨枯,腰脊不能举动,变生骨痿。
黄帝问道:痿证是怎样引起的?岐伯说:肺是诸脏之张,又是心脏的华盖。遇有失意的事情,或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则使肺气郁而不畅,于是出现喘息有声,进而则气郁化热,是肺叶枯焦,精气因此而不能敷布于周身,五脏都是因肺叶焦得不到营养而发生痿躃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悲哀过度,就会因气机郁结而使心包络隔绝不通,心包络隔绝不通则导致阳气在内妄动,逼迫心血下崩,于是屡次小便出血。所以《本病》中说:“大经脉空虚,发生肌痹,进一步传变为脉痿。”如果无穷尽地胡思乱想而欲望又不能达到,或意念受外界影响而惑乱,房事不加节制,这些都可致使宗筋弛缓,形成筋痿或白浊、白带之类疾患。所以《下经》中说:筋痿之病发生于肝,是由于房事太过内上精气所致。有的人日渐感受湿邪侵渍,导致了湿邪痹阻而肌肉麻木不仁,最终则发展为肉痿。所以《下经》中说:“肉痿是久居湿地引起的。”如果长途跋涉,劳累太甚,又逢炎热天气而口渴,于是阳气化热内扰,内扰的邪热侵入肾脏,肾为水脏,如水不胜火,灼耗阴精,就会骨枯髓空,致使两足不能支持身体,形成骨痿。所以《下经》中说:“骨痿是由于大热所致。”
黄帝问道:用什麽办法鉴别五种痿证呢?岐伯说:肺有热的痿,面色白而毛发衰败;心有热的痿,面色红而浅表血络充盈显现;肝有热的痿,面色青而爪甲枯槁;脾有热的痿,面色黄而肌肉蠕动;肾有热的痿,面色黑而牙齿枯槁。
黄帝道:先生以上所说是合宜的。医书中说:治痿应独取扬名,这是什麽道理呢?岐伯说:扬名是五脏六腑营养的源泉,能濡养宗筋,宗筋主管约束骨节,使关节运动灵活。冲脉为十二经气血汇聚之处,输送气血以渗透灌溉分肉肌腠,与足扬名经会合于宗筋,阴经阳经都总汇于宗筋,再会合于足扬名经的气衔穴,故扬名经是它们的统领,诸经又都连属于带脉,系络于督脉。所以扬名经气血不足则宗筋失养而弛缓,带脉也不能收引诸脉,就使两足痿弱不用了。
黄帝问道:怎样治疗呢?岐伯说:调补各经的荥穴,疏通各经的输穴,以调机体之虚实和气血之逆顺;无论筋脉骨肉的病变,只要在其所合之脏当旺的月份进行治疗,病就会痊愈。黄帝道:很对!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41 发表于: 2012-04-09
厥论篇第四十五参考译文
黄帝问道:厥证有寒有热,是怎样形成的?岐伯答到:阳气衰竭与下,发为寒厥;阴气衰竭与下,发为热厥。黄帝问道:热厥证的发热,一般从足底开始,这是什麽道理?岐伯答到:阳经之气循行于足五趾的外侧端,汇集于足底而聚汇到足心,所以若阴经之气衰竭于下而阳经之气偏胜,就会导致足底发热。黄帝问道:寒厥证的厥冷,一般从足五趾渐至膝部,这是什麽道理?岐伯答道:阴经之气起于足五趾的内侧端,汇集于膝下后,上聚于膝部。所以若阳经之气衰竭于下而阴经之气偏胜,就会导致从足五趾至膝部的厥冷,这种厥冷,不是由于外寒的侵入,而是由于内里的阳虚所致。
黄帝问道:寒厥是损耗了何种精气而形成的?岐伯说:前阴是许多经脉聚汇之处,也是足太阴和足扬名经脉汇合之处。一般来说,人体在春夏季节是阳气偏多而阴气偏少,秋冬季节是阴气偏盛而阳气偏衰。有些人自恃体质强壮,在秋冬阳气偏衰的季节纵欲、过劳,使肾中精气耗损,精气亏虚于下而与上焦之气相,虽争亦不能迅速恢复,精气不断溢泄于下,元阳亦随之而虚,阳虚生内寒,阴寒之邪随从上争之气而上逆,便为寒厥。邪气停聚于中焦,是胃气虚衰,不能化生水谷精微一森灌营养经络,以致阳气日益亏损,阴寒之气肚胜于内,所以手足厥冷。
黄帝问道:热厥是怎样形成的?凤伯答道:酒入于胃,由于酒性标悍径行皮肤络脉,所以使络脉中血液充满,而经脉反显得空虚。脾的功能是主管输送胃中的津液营养,若饮酒过度,脾无所输送则阴经亏虚;阴津亏虚则标悍的酒热之气乘虚入扰于内,导致胃气不和;胃气不和则阴精化生无源而枯竭;阴精枯竭就不能营养四肢。这种人必然是经常的酒醉或饱食太过之后行房纵欲,致使酒食之气郁居于脾中不得宣散,酒气与谷气相搏结,酝酿成热,热盛于中焦,进而波及周身,因有内热而小便色赤。酒性是剽悍浓烈的,肾的精气必受其损伤而日益虚衰,阴虚阳胜,形成阳气独盛于内的局面,所以手足发热。
黄帝问道:厥证有的使人腹部胀满,有的使人猝然不知人事,或者半天,甚至长达一天时间才能苏醒,这是什麽道理?岐伯答道:下部之气充盛于上,下部就空虚,下部气虚则水谷不化而引起腹部胀满;阳气偏盛于上,若下部之气又并聚于上,则气机失常而逆乱,气机逆乱则扰乱阳气,阳气逆乱就不醒人事了。黄帝道:对!
希望听听六经厥证的病态表现。岐伯说:太阳经厥证,上为头肿发重,下为足不能行走,发作时眼花跌倒。扬名经厥证,可出现疯癫样表现,奔跑呼叫,腹部胀满不得安卧,面部赤热,神志模糊,出现幻觉,胡言乱语。少阳经厥证,可见到突然性耳聋,面颊肿而发热,两胁疼痛,小腿不能运动。太阴经厥证,可见到腹部胀满,大便不爽,不思饮食,食则呕吐,不能安卧。少阴经厥证,可出现口干,小便色赤,腹胀满,心痛。厥阴经厥证,可见到少腹肿痛,腹胀满,大小便不利,喜欢采取屈膝的体位睡卧,前阴萎缩而肿,小腿内侧发热。厥证的治则是:实证用泻法,虚症用补法,本经自生病,不是受他经虚实证影响的,从本经取穴治疗。
足太阴经的经气厥逆,小腿拘集痉挛,心痛牵引腹部,当取主病的本经腧穴治疗。若足三阴经都发生厥逆,身体僵直跌倒,呕血,容易鼻出血,当取主病的本经腧穴治疗。足少阳经的经气厥逆,关节活动不灵,关节不利则腰部不能活动,颈项不能回顾,如果伴发肠痈,就为不可治的危证,如若发惊,就会死亡。足扬名经的经气厥逆,喘促咳嗽,身发热,容易惊骇,鼻出血,呕血。
手太阴经的经气厥逆,胸中虚满而咳嗽,常常呕吐涎沫,当取本经主病的腧穴治疗。手厥阴和手少阴经的经气厥逆,心痛连及咽喉,身体发热,是不可治的死症。手太阳经的经气厥逆,耳聋流泪,颈项不能回顾,腰不能前后俯仰,当取主病的本经腧穴治疗。手扬名经和手少阳经的经气厥逆,发为喉部痹塞,咽部肿痛,颈项强直,当取主病的本经腧穴治疗。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42 发表于: 2012-04-09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参考译文
黄帝问道:有患胃脘痈病的,应当如何诊断呢?岐伯回答说:诊断这种病,应当先诊其胃脉,他的脉搏必然沉细,沉细主胃气上逆,上逆则人迎脉过盛,过盛则有热。人迎属于胃脉,胃气逆则跳动过盛,说明热气聚集于胃口而不得散发,所以胃脘发生痈肿。
黄帝说:好。有人睡卧不能安宁的,是什麽原因呢?岐伯说:五脏有所伤及,要等到损伤恢复,精神有所寄托,谁卧才能安宁,所以一般人不能测知他是什麽病。
黄帝说:人不能仰卧的是什麽原因呢?岐伯说:肺居胸上,为五脏六腑的华盖,如果肺脏为邪气所犯,邪气盛与内则肺的脉络胀大,肺气不利,呼吸急促,故不能仰卧。在《奇恒阴阳》中有这方面的论述。
黄帝说:有患厥病的,诊得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知主病在何处?岐伯说:因为是冬天诊察其脉象,右脉本来应当沉紧,这是和四时相应的正常脉象,左脉浮迟,则是逆四时的反常脉象,所以与肺脏关联。腰为肾之府,故当有腰痛的症状。黄帝说:为什麽这样说呢?岐伯说:少阴的经脉贯肾络于肺,现于冬季肾脉部位诊得了浮迟的肺脉,是肾气不足的表现,虽与肺有关,但主要是肾病,故肾病当主为腰痛。
黄帝说:好。有患颈痈病的,或用砭石治疗,或用针灸治疗,都能治好,其治愈的道理何在?岐伯说:这是因为病名虽同而程度有所不同的缘故。颈痈属于气滞不行的,宜用针刺开导以除去其病,若是气盛壅滞而血液结聚的,宜用砭石以泻其淤血,这就是所谓同病异治。
黄帝说:有患怒狂病的,这种病是怎样发生的呢?岐伯说:阳气因为受到突然强烈的刺激,郁而不畅,气厥而上逆,因而使人善怒发狂,由于此病为阳气厥逆所生,故名“阳厥”。黄帝说:怎样知道是阳气受病呢?岐伯说:在正常的情况下,足阳明经脉是常动不休的,太阳、少有病脉是不甚搏动的,现在不甚搏动的太阳、少阳经脉也搏动的大而急疾,这就是病生于阳气的征象。黄帝说:如何治疗呢?岐伯说:病人禁止饮食就可以好了。因为饮食经过脾的运化,能够助长阳气,所以禁止病人的饮食,使过盛的阳气得以衰少,病就可以痊愈。同时,再给以生铁洛煎水服之,因为生铁洛有降气开结的作用。
黄帝说:好。有患全身发热,腰体懈怠无力,汗出多得象洗澡一样,怕风,呼吸短而不畅,这是什麽病呢?岐伯说:病名叫酒风。黄帝说:如何治疗呢?岐伯说用泽泻和白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沿为末,每次服三指撮,在饭前服下。
所谓深按而得细脉的,其脉在指下细小如针,必须仔细地按摩切循,凡脉气聚而不散的是坚脉;搏击手指下的是大脉。<<上经>>是论述人体功能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下经〉〉是论述疾病变化的;〈〈金匮〉〉是论述疾病诊断决定死生的;〈〈揆度〉〉是论述脉搏以诊断疾病的;〈〈奇恒〉〉是论述特殊疾病的。所谓奇病,就是不受四时季节的影响而死亡的疾病。所谓恒病,就是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死亡的疾病。所谓揆,是说切按脉搏,以推求疾病的所在及其病理;所谓度,是从切脉得其病处,并结合四时气候的变化进行判断,以知道疾病的轻重宜忌。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43 发表于: 2012-04-09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参考译文
黄帝问道:有的妇女怀孕九个月,而不能说话的,这是什麽缘故呢?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胞中的络脉被胎儿压迫,阻绝不通所致。黄帝说:为什麽这样说呢?岐伯说:宫的络脉系于肾脏,而足少阴肾脉贯肾上系于舌本,今胞宫的络脉受阻,肾脉亦不能上通于舌,舌本失养,故不能言语。黄帝说:如何治疗呢?岐伯说:不需要治疗,待至十月分娩之后,胞络通,声音就会自然恢复。〈〈刺法〉〉上说:正气不足的不可用泻法,邪气有余的不可用补法,以免因误治而造成疾病。所谓“无损不足”,就是怀孕九月而身体瘦弱的,不可再用针石治疗以伤其正气。所谓“无益有余”,就是说腹中已经怀孕而又妄用泻法,用泻法则精气耗伤,使病邪独据于中,正虚邪实,所以说疾病形成了。
黄帝说:有病胁下胀满,气逆喘促,二三年不好的,是什麽疾病呢?岐伯说:病名叫息积,这种病在胁下而不在胃,所以不妨碍饮食,治疗时切不可用艾灸和针刺,必须逐渐地用导引法疏通气血,并结合药物慢慢调治,若单靠药物也是不能治愈的。
人有身体髀部、大腿、小腿都肿胀,并且环绕肚脐周围疼痛,这是什麽疾病呢?岐伯说:病名叫伏梁,这是由于风邪久留于体内所致。邪气流溢于大肠,而流着于肓膜,因为肓膜的起源在肚脐下部,所以环绕脐部作痛。这种病不可用按摩方法治疗,否则就会造成小便涩滞不利的疾病。
黄帝说:人有尺部脉搏跳动数疾,筋脉拘急外现的,这是什麽病呢?岐伯说:这就是所谓诊筋病,此人腹部必然拘急,如果面部见到或白或黑的颜色,病情则更加严重。
黄帝说:有人患头痛已经多年不愈这是怎麽得的?叫做什麽病呢?岐伯说:此人当受过严重的寒邪侵犯,寒气向内侵入骨髓,脑为髓海,寒气由骨髓上逆于脑,所以使人头痛,齿为骨之余,故牙齿也痛,病由寒邪上逆所致,所以病名叫做“厥逆”。黄帝说:好。
黄帝说:有患口中发甜的,病名叫什麽?是怎样得的呢?岐伯说:这是由于五味的经气向上泛溢所致,病名叫脾瘅。五味入于口,藏于胃,其精气上输于脾,脾为胃输送食物的精华,因病津液停留在脾,致使脾气向上泛溢,就会使人口中发甜,这是由于肥甘美味所引起的疾病。患这种病的人,必然经常吃甘美而肥腻的食物,肥腻能使人生内热,甘味能使人中满,所以脾运失常,脾热上溢,就会转成消渴病。本病可用兰草治疗,以排除蓄积郁热之气。
黄帝说:有病口中发苦的,应取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治疗仍然不愈,这是什麽病?是怎样得的呢?岐伯说:病名叫胆瘅。肝为将军之官,主谋虑,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诸谋虑取决于胆,咽部为之外使。患者因屡次谋略而不能决断,情绪苦闷,遂使胆失却正常的功能,胆汁循经上泛,所以口中发苦。治疗时应取胆募日月穴和背部的胆俞穴,这种治法。记载于《阴阳十二官相使》中。
黄帝说:有患癃病,一天要解数十次小便,这是正气不足的现象。同时又有身热如炭火,咽喉与胸膺之间有格塞不通的感觉,人迎脉躁动急数,呼吸喘促,肺气上逆,这又是邪气有余的现象。寸口脉微细如头发,这也是正气不足的表现。这种病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叫做什麽病呢?岐伯说:此病是太阴脾脏不足,热邪炽盛在胃,症状却偏重在肺,病的名字叫做厥,属于不能治的死症。这就是所谓“五有余、二不足”的证候。黄帝说:什麽叫“五有余、二不足”呢?岐伯说:所谓“五有余”就是身热如炭,喘息,气逆等五种病气有余的证侯。所谓“二不足”,就是癃一日数十溲,脉微细如发两种正气不足证候。现在患者外见五有余,内见二不足,这种病既不能依有余而攻其表,又不能从不足而补其里,所以说是必死无疑了。
黄帝说:人出生以后就患有癫痫病的,病的名字叫什麽?是怎样得的呢?岐伯说:病的名字叫胎病,这种病是胎儿在母腹中得的,由于其母曾受到很大的惊恐,气逆于上而不下,精也随而上逆,精气并聚不散,影响及胎儿故其子生下来就患癫痫病。
黄帝说:面目浮肿,象有水状,切按脉搏大而且紧,身体没有痛处,形体也不消瘦,但不能吃饭,或者吃的很少,这种病叫什麽呢?岐伯说:这种病发生在肾脏,名叫肾风。肾风病人到了不能吃饭,常常惊恐的阶段,若惊后心气不能恢复,心肾俱败,神气消亡,而为死症。黄帝说:对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44 发表于: 2012-04-09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参考译文
肝经、肾经、肺经胀满者,其脉搏必实,当即发为浮肿。
肺脉壅滞,则喘息而两胁胀满。肺脉壅滞,则两胁胀满,睡卧时惊惕不安,小便不利。肺脉壅滞,则胁下至少腹部胀满,两侧胫部粗细大小不同,患侧脾胫肿大,活动受限,日久且易发生偏枯病。
心脉满大,是心经热盛,耗劫肝阴,心神被伤,筋脉失养,故发生癫痫、抽搐及筋脉拘挛等症。肝脉小急,是肝血虚而寒滞肝脉,血不养心,筋脉不利,也能出现癫痫、抽搐和筋脉拘挛。肝脉的搏动急疾而乱,是由于受了惊吓,如果按不到脉搏或突然出现失音的,这是因惊吓一时气逆而致脉气不通不需治疗,待其气通即可恢复。肾、肝、心三脉细小而急疾,指下浮取鼓击不明显,是气血积聚在腹中,皆当发为瘕病。
肾脉和肝脉均见沉脉,为石水病;均见浮脉,为风水病;均见虚脉,为死症;均见小儿兼弦之脉,将要发生惊病。肾脉沉大急疾,肝脉沉大急疾,均为疝病。心脉搏动急疾流利,为心疝;肺脉沉而搏击于指下,为肺疝。太阳之脉急疾,是受寒血凝为瘕;太阴之脉急疾,是受寒气聚为疝;少阴之脉急疾,是邪乘心肾,发为痫厥;阳明之脉急疾,是木邪乘胃,发为惊骇。
脾脉见沉而又有向外鼓动之象,是痢疾,为里邪出表的脉象日久必然自愈。肝脉小而缓慢的,为痢疾邪气较轻,容易治愈。肾脉沉小而动,是痢疾,或大便下血,若血热身热,是邪热有余,真阴伤败,为预后不良的死症。心肝二脏所发生的痢疾,亦见下血,如果是两脏同病的,可以治疗,若其脉都出现小沉而涩滞的痢疾,兼有身热的,预后多不良,如连续身热七天以上,多属死症。
胃脉沉而应指涩滞,或者浮而应指甚大,以及心脉细小坚硬急疾的,都属气血隔塞不通,当病偏枯半身不遂。若男子发病在左侧,女子发病在右侧,说话正常,舌体转动灵活,可以治疗,经过三十天可以痊愈。如果男病在右,女病在左,说话发不出声音的,需要三年才能痊愈。如果患者年龄不满二十岁,此为禀赋不足,不出三年就要死亡。脉来搏指有力,病见衄血而身发热,为真阴脱败的死证。若是脉来浮钩如悬的,则是失血的常见之脉。脉来喘急,突然昏厥,不能言语的,名叫暴厥。脉来如热盛之数,得之暴受惊吓,经过三四天就会自行恢复。
脉来如浮波之合,象热盛时的数脉一样急疾,一呼一吸跳动十次以上,这是经脉之气均已不足的现象,从开始见到这种脉象起,经过九十天就要死亡。脉来如新燃之火,临势很盛,这是心脏的精气已经虚失,至秋末冬初野草干枯的时候就要死亡。脉来如散落的树叶,浮泛无根,这是肝脏精气虚极,至深秋树木落叶时就要死亡。脉来如访问之客,或来或去,或停止不动,或搏动鼓指,这是肾脏的精气不足,在初夏枣花开落的时候,火旺水败,就会死亡。脉来如泥丸,坚强短涩,这是胃腑精气不足,在春末夏初榆荚枯落的时候就要死亡。脉来如有横木在指下,长而坚硬,这是胆的精气不足,到秋后谷类成熟的时候,金旺木败,就要死亡。脉来紧急如弦,细小如缕是胞脉的精气不足,若患者反多言语,是真阴亏损而虚阳外现,在下霜时,阳气虚败,就会死亡;若患者静而不言,则可以治疗;脉来如交漆,缠绵不清,左右旁至,为阴阳偏败,从开始见到这种脉象起三十日就会死亡。脉来如泉水上涌,浮而有力,鼓动于肌肉中,这是足太阳膀胱的精气不足,症状是呼吸气短,到春天尝到新韭菜的时候就要死亡。脉来如倾颓的腐士,虚大无力,重按则无,这是脾脏精气不足,若面部先见到五色中的黑色,是土败水侮的现象,到春天发生的时候,木旺土衰,就要死亡。如悬雍之上大下小,浮取揣摩则愈觉其大,按之益大,与筋骨相离,这是十二俞的精气不足,十二俞均属太阳膀胱经,故在冬季结冰的时候,阴盛阳绝,就要死亡。
脉来如仰卧的刀口,浮取小而急疾,重按坚大而急疾,这是五脏郁热形成的寒热交并于肾脏,这样的病人尽能睡卧,不能坐起,至立春阳盛阴衰时就要死亡。脉来如弹丸,短小而滑,按之无根,这是大肠的精气不足,在初夏枣草树生叶的时候,火旺金衰,就要死亡。脉来如草木之花,轻浮柔弱,其人易发惊恐,坐卧不宁,内心多疑,所以不论行走或站立时,经常偷听别人的谈话,这是小肠的精气不足,到秋末阴盛阳衰的季节就要死亡。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45 发表于: 2012-04-09
脉解篇第四十九参考译文
太阳经有所谓腰肿和臀部疼痛,是因为正月属于太阳,而月建在寅,正月是阳气生发的季节,但阴寒之气尚盛,当旺不旺,病及于经,故发生腰肿和臀部疼痛。病有阳气不足而发为偏枯跛足的,是因为正月里阳气促使冰冻解散,地气从下上出,由于寒冬的影响,阳气颇感不足,若阳气偏虚于足太阳经一侧,则发生偏枯跛足的症状。所谓颈项强急而牵引背部的,是因为阳气剧烈的上升而争引,影响于足太阳经脉,所以发生颈项强急。所谓出现耳鸣症状的,是因为阳气过盛,好象万物向上盛长而活跃,盛阳循经上逆,故出现耳鸣。所谓阳邪亢盛发生狂病癫痫的,是因为阳气尽在上部,阴气却在下面,下虚而上实,所以发生狂病和癫痫病。所谓逆气上浮而致耳聋的,是因为气分失调,阳气进入内部不能言语。若房事不节内夺肾精,精气耗散而厥逆,就会发生瘖痱病,这是因为肾虚,少有病的精气不至而发生厥逆。
少阳所以发生心胁痛的症状,是因少阳属九月,月建在戌,少阳脉散络心包,为心之表,九月阳气将尽,阴气方盛,邪气循经而病,所以心胁部发生疼痛。所谓不能侧身转动,是因为九月阴气盛,万物皆潜藏而不动,少阳经气应之,所以不能转侧。所谓甚则跳跃,是因为九月万物衰败,草木尽落而坠地,人身的阳气也由表入里,阴气旺盛在上部,阳气向下而生长,活动于两足,所以容易发生跳跃的状态。
阳明经有所谓洒洒振寒的症状,是因为阳明旺于五月,月建在午,五月是阳极而生的时候,人体也是一样,阴气加于盛阳之上,故令人洒洒然寒栗。所谓足胫浮肿而腿弛缓不收,是因为五月阳盛极而阴生,阴气始衰,在下初之一阴,向上与阳气相争,致使阳明经脉不和,故发生足胫浮肿而两腿弛缓不收的症状。所谓因水肿而致喘息的,是由于土不制水,阴气自下而上,居于脏腑之间,水气不化,故为水肿之病,水气上犯肺脏,所以出现喘息的症状。所谓胸部疼痛呼吸少气的,也是由于水气停留于脏腑之间,水液属于阴气,停留于脏腑,上逆于心肺,所以出现胸痛少气的症状。所谓病甚则厥逆,厌恶见人与火光,听到木击的声音则惊惕不已,这是由于阳气与阴气相争,水火不相协调,所以发生惊惕一类的症状。所谓想关闭门窗而独居的,是由于阴气与阳气相争,而外并与阳经使阳气盛,阳主热主动,热盛于上,所以病人喜欢登高而歌,热盛于外,所以弃衣而走。所谓客于孙脉则头痛、鼻塞和腹部胀肿的,是由于阳明经的邪气上逆,若逆于本经的细小络脉,就出现头痛鼻塞的症状,若逆于太阴脾经,就出现腹部肿胀的症状。
太阴经脉有所谓病腹胀的,是因为太阴为阴中至阴,应于十一月,月建在子,此时阴气最盛,万物皆闭藏于中,人气亦然,阴邪循经入腹,所以发生腹肿的症状。所谓上走于心而为嗳气的,是因为阴盛邪,阴邪循脾经上走于阳明胃经,足阳明之正上通于心,心主嗳气,所以说上走于心就会发生嗳气。所谓食入则呕吐的,是因为脾病,食物不能运化,胃中盛满而上溢,所以发生呕吐的症状。所谓得到大便和失气就觉得爽快而病减的,是因为十二月阴气盛极而下衰的,阳气初生,人体也是一样,腹中阴邪得以下行,所以腹胀嗳气的病人得到大便或失气后,就觉得爽快,就象病减轻了似的。
少阴有所谓腰痛的,是因为足少有病应在十月,月建在申,十月阴气初生,万物肃杀,阳气被抑制,腰为肾之府,故出现腰痛的症状。所谓呕吐、咳嗽、上气喘息的,是因为阴气盛于下,阳气浮越于上而无所依附,少阴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故出现呕吐、咳嗽、上气喘息的症状。所谓身体衰弱不能久立,久坐起则眼花缭乱视物不清的,是因为七月秋气始至,微霜始降,阴阳交替尚无定局,万物因受肃杀志气而衰退,人体阴阳之气衰夺,故不能久立,久坐乍起则两目视物不清。所谓少气善怒的,是因为秋天阳气下降,失去调其作用少阳经阳气不得外出,阳气郁滞在内,肝气郁结不得疏泄,不能约束其所管,故容易发怒,怒则其逆而厥,叫做“煎厥”。所谓恐惧不安好象被人捉捕一样,是因为秋天阴气始生,万物尚未尽衰,人体应之,阴气少,阳气入,阴阳交争,循经入肾,故恐惧如人将捕之。所谓厌恶食物气味的,是因为肾火不足,不能温养化源,致使胃气虚弱,消化功能已失故不欲进食而厌恶食物的气味。所谓面色发黑如地色的,是因为秋天肃杀之气耗散内脏精华,精气内夺而肾虚,故面色发黑。所谓咳嗽则出血的,是上焦阳脉损伤,阳气未盛于上,血液充斥于脉管,上部脉满则肺气不利,故咳嗽,络脉伤则血见于鼻。
厥阴经脉为病有所谓蘈疝,及妇女少腹肿的,是因为厥阴应于三月,月建在辰,三月阳气方长,阴气尚存,阴邪积聚于中,循厥阴肝经发病,故发生阴囊肿大疼痛及妇女少腹肿的症状。所谓腰脊痛不能俯仰的,是因为三月阳气振发,万物荣华繁茂,然尚有余寒,人体应之,故出现腰脊疼痛而不能俯仰的症状。所谓有蘈癃疝、肤皮肿胀的,也是因为阴邪旺盛,以致厥有病脉胀闭不通,故发生前阴肿痛、小便不利以及肤胀等病。所谓病甚则咽干热中的,是因为三月阴阳相争而阳气胜,阳胜产生内热,热邪循厥阴肝经上逆入喉,故出现咽喉干燥的症状。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46 发表于: 2012-04-09
刺要论篇第五十参考译文
黄帝问道:我想了解针刺方面的要领。岐伯回答说:疾病有在表在里的区别,刺法有浅刺深刺的不同,病在表应当浅刺,病在里应当深刺,各应到达一定的部位(疾病所在),而不能违背这一发度。刺得太深,就会损伤内脏;刺得太浅,不仅达不到病处,而且反使在表的气血壅滞,给病邪以可乘之机。因此,针刺深浅不当,反会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危害,使五脏功能紊乱,继而发生严重的疾病。
所以说:疾病的部位有在毫毛腠理的,有在皮肤的,有在肌肉的,有在脉的,有在筋的,有在骨的,有在髓的。因此,该刺毫毛腠理的,不要伤及皮肤,若皮肤受伤,就会影响肺脏的正常功能,肺脏功能扰乱后,以致到秋天时,易患温疟病,发生恶寒战栗的症状。该刺皮肤的,不要伤及肌肉,若肌肉受伤,就会影响脾脏的正常功能,以致在每一季节的最后十八天中,发生腹胀烦满,不思饮食的病症。该刺肌肉的,不要伤及血脉,若血脉受伤,就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以致到夏天时,易患心痛的病症该刺血脉的,不要伤及筋脉,若筋脉受伤,就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以致到秋天时,易患热性病,发生筋脉弛缓的症状。该刺筋的,不要伤及骨,若骨受伤,就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以致到冬天时,易患腹胀、腰痛的病症。该刺骨有,不要伤及骨髓,若骨髓被损伤而髓便日渐消减,不能充养骨骼,就会导致身体枯瘦,足胫发酸,肢体懈怠,无力举动的病症。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47 发表于: 2012-04-09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参考译文
黄帝问道:我想了解针刺浅深不同要求。岐伯回答说:针刺骨,就不要伤筋;针刺筋,就不要损伤肌肉;针刺肌肉,就不要损伤脉;针刺脉,就不要损伤皮肤(以上四句指的是,应该深刺,则不能浅刺);针刺皮肤,则不要伤及肌肉;针刺肌肉,则不要伤及筋;针刺筋,则不要伤及骨(以上三句指的是,应该浅刺,则不能深刺)。
黄帝说: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希望能听听对此的解释。岐伯说:所谓刺骨不要伤害筋,是说需刺骨的,不可在仅刺到筋而未达骨的深度时,就停针或拔出;刺筋不要伤害肌肉,是说需刺至筋的,不可在仅刺到肌肉而未达筋的深度时,就停针或拔出;刺肌肉不要伤害脉,是说需刺至肌肉深部的,不可在仅刺到脉而未达肌肉深部时,就停针或拔去;刺脉不要伤害皮肤,是说需刺至脉的,不可在仅刺到皮肤而未达脉的深度时,就停针拔去。所谓针刺皮肤不要伤及肌肉,是说病在皮肤之中,针就刺至皮肤,不要深刺伤及肌肉;刺肌肉不要伤及筋,是说针只能刺至肌肉,太过就会伤及筋;刺筋不要伤及骨,是说针只能刺至筋,太过就会伤及骨。以上这些,是说若针刺深浅不当,就会带来不良后果。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48 发表于: 2012-04-09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参考译文
黄帝问道:我想了解人体禁刺的部位。岐伯回答说:内脏各有要害之处,不能不细看详审!肝气生发于左,肺气肃降于右,心脏调节在表的阳气,肾脏管理在里的阴气,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赖以转输,胃主受纳,饮食水谷汇聚于此。膈肓的上面,有维持生命活动的心、肺两脏,第七椎旁的里面有心包络。上述部位都应该禁刺,遵循这个刺禁,就有利于治疗,违背了,则会给人体造成祸害。
刺中心脏的,约一日即死,其病变症状为嗳气。刺中肝脏,约五日即死,其病变症状为多言多语。刺中肾脏,约六日即死,其病变症状为打喷嚏。刺中肺脏,约三日即死,其病变症状为咳呛。刺中脾脏,约十日即死,其病变症状为频频吞咽。误刺中胆,约一日半死,其病变症状为呕吐。针刺足背,误伤了大血管,若出血不止,便会死亡。针刺面部的脑户穴,若刺至脑髓,就会立即死亡。针刺廉泉穴,误伤了血管,若出血不止,可使喉哑失音。针刺足下布散的络脉,误伤了血管,若淤血留着不去可致局部肿胀。针刺委中穴太深,误伤了大经脉,可令人跌仆,面色苍白。针刺气衔穴,误伤了血管,若淤血留着不去,鼠蹊部就会肿胀。针刺脊椎间隙,误伤了脊髓,会使人背曲不伸。针刺乳中穴,伤及乳房,可使乳房肿胀,内部腐蚀溃脓。针刺缺盆中央太深,造成肺气外泄,可令人喘咳气逆。针刺手鱼际穴太深,可使局部发生肿胀。
不要针刺饮酒大醉的人,否则会使气血紊乱。不要针刺正值勃然大怒的人,否则会使气机上逆。此外,对过度疲劳,刚刚饱食,过分饥饿,极度口渴,方受极大惊吓的人,皆不可以针刺。刺大腿内侧的穴位,误伤了大血管,若出血不止,便会死亡。刺上官穴太深,误伤了经脉,可使耳内化脓或致耳聋。刺膝膑部,若误伤以致流出液体,会使人发生跛足。刺手太阴脉,若误伤出血过多,则立即死亡。刺足少阴经脉,误伤出血,可使肾气更虚,以致舌体失养转动不利而语言困难。
针刺胸膺部太深,伤及肺脏,就会发生气喘上逆、仰面呼吸的症状。针刺肘弯处太深,气便结聚于局部而不行,以致手臂不能屈伸。针刺大腿内侧下三寸处太深,使人遗尿。针刺腋下胁肋间太深,使人咳嗽。针刺少腹太深,误伤膀胱,使小便漏出流入腹腔,以致少腹胀满。针刺小腿肚太深,会使局部肿胀。针刺眼眶而深陷骨间,伤及脉络,就会造成流泪不止,甚至失明。针刺关节,误伤以致液体外流,则关节不能屈伸。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49 发表于: 2012-04-09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参考译文
黄帝问道:我想了解有关虚实的道理。岐驳回答说“气充实的,形体就壮实,气不足的,形体就虚弱,这是正常的生理状态,若与此相反的,就是病态。纳谷多的气盛,纳谷少的气虚,这是正常现象,若与此相反,的,就是病态。脉搏大而有力的,是血液充盛,脉搏小而细弱的,是血液不足,这是正常现象,若与此相反的,就是病态。黄帝又问:反常现象是怎样的?岐伯说:气盛而身体反觉寒冷,气虚而身体反感发热的,是反常现象;饮食虽多而气不足,饮食不进而气反盛的,都是反常现象;脉搏盛而血反少,脉搏小而血反多的,也是反常现象。
气旺盛而身体寒冷,是受了寒邪的伤害。气不足而身发热,是受了暑热的伤害。饮食虽多而气反少的,是由于失血或湿邪聚居于下部之故。饮食虽少而反气盛的,是由于邪气在胃和肺。脉搏小而血多,是由于病留饮而中焦有热。脉搏大而血少,是由于风邪侵入脉中且汤水不进之故。这些就是形成虚实反常的机理。
大凡实证,是由于邪气亢盛侵入人体;虚证,是由于人体正气外泄。气实的多表现为热象;气虚的多表现为寒象。针刺治疗实证,出针后,左手不要按闭针孔,使邪气外泄;治疗虚证,出针后,左手随即闭合针孔,使正气不得外散。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