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但病机是怎么回事?阳虚则外寒:卫阳、卫气受气于上焦,作用有温皮肤分肉之间,今有寒邪侵入体表,所以上焦不通,上焦之气不能宣散,卫气就不能正常运行,则寒气独留于外,因此人就寒冷、恶寒、怕冷,卫气不能布达于外表,外在寒邪束表,上焦之气不能宣散,卫气不能布达温煦。帝曰:阴寒生内热如何?这和现在说的阴精不足,阴不制阳,阴虚阳亢,虚热不是一回事。这里是有所劳倦,形体不足,气也不足,阴阳俱不足,水谷精微不足,上焦之气不能正常宣散,下脘也不能正常运化了,就可生内热,郁而生热,所以胃气热,上焦不能散也热,胸中有热,脾胃不通,不能运化,胃中有热,叫郁热。阴虚内热,阴虚指里虚,脾虚。脾虚的内热。用甘温除热法,健脾益气。临床上低烧不止,要看是不是脾气虚了,不能运化产生热。帝曰:阳盛生外热怎样?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外邪、寒邪,使上焦不通利,皮肤致密,也不能出汗,腠理闭塞。玄府是汗孔,汗孔不通,卫气就不得外越,卫气郁在里化热,前面是卫气不能温煦了,人体冷,但实际体温高。帝曰:阴盛生内寒怎样?岐伯说:厥气、寒气上逆,下寒的阴寒之气上逆,寒气逆于胸中而不得散,则温气去。卫阳之气就散失了,寒气独留,寒气单独留在胸中,则使血凝泣,使脉不通,脉盛大以涩,故胸中寒,盛是邪气盛,涩是气血瘀滞。这就是阴虚内热,阳虚外寒,阴盛内寒,阳盛外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