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14阅读
  • 68回复

多语言汇集于汉语音译压码获得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11-01-05
西文与汉字(转)



    文字是一个文明的表征符号,任何一个文明如果缺少了文字这样一个鲜明特征,那它就不佩称其为文明。诸如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以及玛雅文明,其无不是拥有自己的文字体系。今天的世界拥有两大文字体系,一个是以西方文明为实体的字母文字,另一个是以华夏文明为载体的汉字。两种文字体系各自显现了不同文明间的思想内涵。

    纵观字母文字及其词汇,在欧洲大多数语言里,尽管都有希腊语、拉丁语、日耳曼语词根出现,但是它们还是极其不同的。在欧洲历史中,仍多次出现某种语言成为知识精英中的主要交流手段,如罗马帝国时期的希腊语,中世纪的拉丁语,18世纪的法语,甚至包括现在的英语。

    文字是从中东传到欧洲那里的--字母是公元前14世纪时由腓尼基人引进的--这在今天已成为既定的事实。但是,欧洲各种语言确切的根源仍然不明确。这些语言似乎都和古梵语(源于印欧语系)有连带关系,古梵语是印度婆罗门使用的语言,与希腊语和拉丁语有许多相似之处。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些出自共同根源的语言,在欧洲发展演变,因地而异,从而产生各种语言的差异。

    在欧洲,在不同程度上大约讲43种语言。使用的文字有三种,都出自同一来源,都是根据辅音体系建立的,而不是表意文字,希腊字母是由腓尼基文字演变而来的,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则来源于希腊字母。坦率地说,使用字母文字的文化有一个严重的内在缺陷,那就是缺乏稳定性。大多数善感易变的民族都居住在字母文化最发达的地方。这样的故事在西方大地上屡见不鲜。希腊人、罗马人和阿拉伯人这些使用字母文字的人种,其文化无一不由盛极而衰。古代闪米特人和含米特人也是使用字母文字,他们的文明也同希腊和罗马的一样缺乏坚固持久性。造成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自然是字母语言的过分流动性,因而不能保存具体确切的思想观点。这些人的知识内容如奔涌的瀑布而非浩瀚的海洋。其思想之丰富无他人能比,而放弃有价值的观念速度之快也令他人望尘莫及……

    另一方面,字母语言无疑加剧了欧洲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在宗教改革时期,把《圣经》译成本地语言,促成了各国民族化的发展,如波希米亚的克拉里斯《圣经》译本,路德的德文译本,或英国的所谓“钦定译本”。这些《圣经》译本表明新的民族主义的形成,其表现形式就是各地区有更多的人使用更加大众化的语言。各国彼此的差异在不断地拉大。在天主教国家里,也出现文化民族主义的高潮,不过更多是通过世俗文化形成的,例如16世纪时的意大利作家和法国诗人。

    各国统治者总是极力使用各自的语言作为加强统治的手段。因此,尤其在19世纪时,在凯尔特地区如威尔士、苏格兰、爱尔兰就强制规定使用英语。法语的使用自旧制度结束、特别是从大革命时起,逐渐扩展到整个地区。在西班牙则强制规定使用卡斯蒂利亚语,在弗里斯规定使用荷兰语。在哈布斯堡家庭统治下的奥地利帝国内,政府官员必须使用德语,在波希米亚、摩拉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的帝国军队内,也必须讲德语。各地语言单词的拼写,往往是根据各自发音而组合,长此以往,在使用字母文字的欧洲也就强化了各地区的文化差异,这就给欧洲的统一带来了一种巨大的障碍,因此也给欧洲不同民族、种族的人的融合少了一个由共同文字延伸出来的文化基础。

    欧洲各地区在各自的文化基础上成立了许多国家,字母文字的不确定性使各国文化的差异有增无减,不同民族、种族又固执地坚持各自的语言文化,而由不同语言与文化带来的相互歧视,经常导致欧洲民族、种族冲突不断,有时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历史的发展证实了这一点。自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解体后,欧洲大陆便分为三大文化领域。在东南部,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巴尔干领域因拜占廷帝国而繁荣发展起来;自15~19世纪,又经历了伊斯兰教的影响。东部是斯拉夫领域,曾受到亚洲、拜占廷、伊斯兰教和西方的广泛影响。在西部,西方领域把北欧和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与希腊、罗马遗产密切结合起来。

    现在如果从城市的角度来看,有些文化差异非常明显。一个巴黎人有他自己的文化,因为他的特点与一个布拉格人、佛罗伦萨人、或是柏林人完全不同。科西嘉人、威尔士人、加泰罗尼亚人、巴伐利亚人、萨瓦人......人人都声称自己属于某种特有的文化,与别人不同。意大利人、德国人、英国人、丹麦人......都是民族国家的后继人,他们都自认为有一种自己倍加珍惜的特点。

    强调文化特性的表现,无疑在地区和国家范围内最为强烈。有时甚至采取互相对抗的方式。加泰罗尼亚或巴斯克特性在比利牛斯山内外都有所表现。在欧洲范围内,这种文化对立的例子不胜枚举。欧洲文化的多样性即使不是产生得更早,肯定也是在青铜时代便出现了。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集合起来的每个群体,都要保留自己的特征,这种愿望最终导致了欧洲纠争不断。在西方,从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开始的欧洲一体化,屡屡遭到坚持民族特性的人的反对。文字与文化的缺少统一性就是一大障碍。欧洲民族之所以会比北美洲人或中国人缺乏内聚力,这无疑是个大原因。

    而且,欧洲科学家一向把语言看作是一大堆发音的集合,而非什么比发音器官更内在更深层的东西。语言——符号对人们的思维定势日积月累的影响虽还是未曾发掘的领域,如若以此为标准划分现今人类的世界文化,可以看到一类人使用字母文字的同时,另一类人正使用象形文字(汉字),两种文字有着根本的不同。

    从任何意义上讲,汉语与字母文字都是对立的。它没有字母文字的种种便利之处,但是它所体现的简朴和终极真理却牢不可破,不受狂风暴雨和艰难时日的侵袭,保护了中国文化达五千年之久。它坚固、方正而优美,恰如它所代表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产生了这种文字,而这种文字反过来升华了这种精神。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汉字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文字像汉字这样青春常在,经久不衰。所以文化史家认为:“汉字、汉语以其独特形式,风格千古流传。”古代像汉字这样古老的文字,曾经还有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和玛雅人的图形文字。但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同波斯王国一起灭亡了。埃及古文字也在公元前5世纪灭绝了。玛雅文字也只在历史上存在了1000多年。世界上唯独中国的汉字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一样,至今仍通行于10多亿人口中。

    中国的汉字,不仅是中国人使用的文字,而且影响于东方其他很多国家。大约自我国汉朝以后,朝鲜人曾长期把汉语和汉字当作自己的书面语。3世纪以后,日本也使用中国的汉字,1979年日本规定的《常用汉字表》中尚保留了1926个汉字。中国南方的邻邦越南,也曾较长期地使用过汉字。至今,新加坡等地华裔尚用汉字。这都说明中国汉字是有很强的生命力的。现在在联合国规定的六种语言中,汉语是其中一种。

    中国的汉字还有很多长处和优点。比如,它是“超方言”的文字,可以使用于我国许多不同语言地区。汉字又是世界最主要的成为书法艺术品的文字,本身就具有巨大的美感。汉字每字代表一个音节,可以自由配合,构成优美的对偶和韵文,还可以构成一种特殊修辞方法,形成析字和字谜等。此外,汉字所包含的信息容量最大,有利于口译和计算机处理。总之,中国的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伟大表现。

    一些西方人曾指责中国汉字:第一臃肿、复杂,学习、书写不便;第二没有字母顺序,因此字典、目录等都无法排序,更无法用于电脑操作。然而,拼音的介入,完全弥补了这些不足:“五笔输入法”的发明,使电脑不再成为字母文字的专利。而这一切,都使汉字趋于完美化。试问,普天之下,还有哪一种文字比汉字更优越,更有可用价值呢?

    汉字的产生固然是华夏文明的博大所塑造,然而其统一使用,我们却不能不将其归功于秦王朝的始皇帝--赢政,正是他的雄才大略,完成了天下大统,继而又衽“书同文”这样一个极有远见的举措,给生活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的民族融化铺下了便于交流的文化底基。

    文字的发展在华夏历史上是一脉相承的。尽管中原曾数度落入外族之手,但外族为了在中华大地上建立统治,又无不屈服于华夏文明的浩大,历史上的蒙元、满清就是成功地在中原建立了王朝,虽然这些王朝建立之后,总是强行整肃各地的服饰使其与本族人一致,但他们却无法改变华夏文明的优越性,在文字使用上,他们虽然也千方百计地在改变,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他们不得不承认汉字的通用性及优越性,他们为了维护统治,也不得不用汉字。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11-01-05
神奇的汉语, 愚笨的英语! (请收集、转贴)沪生

最不喜欢听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摇的人乱讲汉语的坏话。什么“汉语不精确呀
”,“汉语不容易造字呀”,“汉语不能细化呀”,“英文是先进文明的语言呀
”,“汉字不能编程序呀”......。
  1、汉语是精确的
  记得在本人读初中的时候,语文课本上堂而皇之地写着:“走拼音化道路是
汉语的必然趋势。”其中最主要的一条理由便是,英文可以打字,而汉语不能。
恰巧当时班里几位同学有手提式的“英雄”牌英文打字机,他们的打印的作业总
是比别人手写的漂亮,心里着实地羡慕了一阵儿,同时想着英美国家的学生真幸
福,作业都不用手写。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非常可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汉
字的键盘输入速度已远远超过英文,而且速度还在而不断快速提高。可英文输入
呢?确似乎滞步不前了。
  现代所有学科领域,中国都有很好的学者,没听说哪位因汉语“不精确”而
搞不好研究的。中国的火箭照样可以精确升空,中国的原子弹照样可以精确爆炸
,中国的京九铁路照样可以精确开通......;所有的英文科技文献都可以翻译成
汉语;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汉语文献影响力而在世界范围越来越得到尊重。
  
  2、英文是笨拙的

  下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显示英文的笨拙:本人曾问系里的几个教授“长方
体”如何用英文讲,可这几位母语是英文的工科教授竟说不知道,接下来连问几
位英文是母语的研究生,结果他们也不知道。着实令我大吃一惊!现在我要问读
者:您知道么?反正不是Cube,Rectangular.....。后来,我倒是真的在字典里
找到了该词,可现在又忘了,原因是它太生僻。感叹,英文真是“笨人”的语言
,试图给天下每一事物起一个名字。宇宙无穷,英文词汇无穷!词汇如“光幻觉
”、“四环素”、“变阻器”、“碳酸钙”、“高血压”、“肾结石”、“七边
形”、“五面体”都只有专业人士才会。根本不可能象汉语那样触类旁通,不信
?去亲自问问母语是英文的人好了。

  也许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中国人,也不能真正搞懂以上的概念,但至少字
面上没有问题。但英文就不同了,基本概念如“长方体”等一般人是从字面上都
过不去的,搞得只有专家才会讲!怪不得英文世界里专家那么多,而且都那么自
信;是啊,连人家的基本术语如“酒精绵球”“血压计”都不会讲,信心又从何
谈起呢?

  生活在英文世界真是对“无知”深感“无奈”!
  
  3、英文是一维枯燥的密码信息,汉字是二维的形声一体的信息

  英文是一维的,是密码语言。写英文是编码,读英文是解码。细想想:如把
英文的a、b、c、d、e换成1、2、3、4、5,并没有什么原则上的区别。按上边的
对应,如一开始就把cab写成312,用一样的读音,又有什么不可以?

  汉语就不同了,是二维的(纸面上欧氏空间的最大维数),最大限度地利用了
纸面的几何空间。每个汉字就是一幅画。试问从一幅画上得到的信息快,还是从
一行密码中得到的信息快?因汉字具有平面空间最大的的表现力,故汉字阅读起
来极为方便,在一瞥之间就可捕捉其特点,映射其含义。但一维串装的密码型拼
音文字是无论如何作不到这一点的。

  拼音文字牺牲了其表意能力,造成它的不直观性,仅是声音的符号,是文字
的低级形式,一维的密码而已。二维的汉字 80%是形声字,形声字声旁表声,形
旁表意,这种结合具有平面空间(纸张)所能赋予的最大表达能力,从信息的表达
上无疑是优越的。汉字的二维性决定了其输入方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要远比“
一维的”密码型拼音语言更激发人的创新开拓精神并客观地提供了人类施展智慧
的空间。

  现代英美社会,有患“失读症”得病人,患者不能对英文进行读写,归根结
底是英文的一维密码性造成的。汉语世界则几乎没有此玻目前西方流行的治疗“
失读症”方法是向患者教授汉字,帮助其逐渐树立阅读的信心。

  4、英文是发散、不稳定、随时变化的,汉字是收敛、稳定、千锤百炼的

  国家汉字的扫盲标准是1500个字,理工科的大学生一般掌握2000个汉字。就
凭这2000个字,大家可以读书、看报、搞科研。可在英文世界里,没有 20000个
字别想读报,没有 30000个字别想把<时代>周刊读顺,大学毕业10年后的职业人
士一般都懂 80000字。新事物的涌现,总伴随者英文新词,例如火箭(Rocket),
计算机(Computer),电影院(Cinema)等,可汉语则无须,不就是用“火”驱动的
“箭”么,会“计算”的“机”么!用“电”投“影”的“院”子么。可英文就
不能这么干,不能靠组词,原因是“太长”了。如火箭将成为“ Fire- Driven-
Arrow”,计算机将成为“Computational-Machine”,电影院“Hall-Where-To-
See-Shade-Projected-By-Electicity” 等。人的视角有限,太长的字会降低文
章的可读性与读者的理解能力。如果非得要组词来达到目的又不要增加长度,便
只能靠缩写的伎俩了,例如取字头HWTSSPBE来表示上述的电影院一词组。

  汉语是收敛的,总是可以轻易地描述新生事物,而无须制造新词;汉语是稳
定,所以现在中学生还可以琅琅上口地读屈原的楚词:“大风起兮,云飞扬”。

  目前,英文词汇已突破40万,预计下世纪中叶,将发散突破 100万大关。太
不稳定。现在的人们读沙士比亚的原著已困难重重,更不用说读 400年前英国诗
人乔叟的诗了。学 GRE的时候,注意到很多韦氏字典收录的词汇竟是本事纪初的
新词,如“Gargantuan”取自拉伯雷的小说。这也不奇怪,毕竟英文 400年前才
统一了拼写。而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河南殷墟甲骨文,5000年前山
东莒县陶器文。
  
  5、汉字的构字法巧夺天工

  词头前缀词尾后缀是英文常用的构词法。Saccharose(糖精)和Saccharomyce
tes (酵母菌)有相同的拉丁词头,但它们即便对英美人士也非易事。一维的串状
结构是导致其不醒目不明了的直接原因。我测试过的几个母语是英文的工科研究
生是不认识的。试问读书至研究生,连酵母菌与糖精都不知道,又该教人如何感
想呢?

  用汉字组词描述起来简洁明了。即便是没吃过糖精、没用过酵母菌的没受过
教育的中国人,他也明白糖精可能是糖的“精练部份”,比糖更甜 (尽管这不确
切 );酵母菌是“一种菌能引起发酵”。但英文就不能如此简单地组词,即便组
出来也恐怕令人难以接受:Sugessece="Sug"ar+"Essence"(“糖”字与“精”合
起来)

  Yeabacteria="Yea"st+"Bacteria"(“发酵”与“细菌”和起来)

  这不太不像话了?还别说,在当今的英语社会,早期英文造字所遵循的拉丁
词根早字法已逐渐被甩开了,类似以上造的Sugessece,Yeabacteria可一点都不
是笑话,日常生活中天天都有,商店里不同品牌的巧克力、糖果总会有不同的名
字,有些名字在字典里找不到,它们会随某个厂家的某种巧克力糖的产生而产生
,消亡而消亡。当一个澳大利亚人读到这个词时,他不会意识到这是北美某个地
区的很受欢迎的一种糖果,多半只能和中国人一样摇遥头罢了。

  与拼音文字一维串状前后缀构词法不同,汉字是通过二维方式构字的。例如


  “人”“囚”---“人”在无门的四堵墙内便成了“囚”;
  “木”“困”---“木”在无门的四堵墙内要受“困”;
  “雨”+“路”=“露”--下“雨”天在大马“路”上要暴“露”雨水之下了
  “米”(与粮食有关)+“唐”(表声)=“糖”
  “禾”苗上又长“草”=“菌”
  “木”“林”“森”---分别是tree,woods,& forest意思,但比较之下那
一种构词法更好?答案一目了然。

  这种说文解字法难道不比Saccharo-更灵活更高明吗?
  
  6、为汉字辩护

  呼吁那些糟蹋汉语的人注意以下事实:

  (1) 联合国5种文字的官方文件中最薄一本一定是汉语;
  (2) 汉语的精确性已为蓬勃发展的中国科技事业所证实;
  (3) 计算机语音输入最有希望的是汉语;
  (4) 汉语是稳定的、收敛的;而英文是不稳定的、发散的;
  (5) 汉语是二维信息的、形像的、生动高效的,英文是一维信息的、密码型
的、枯燥低效的。
  (6) 在英文世界里能读文学名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不是所有受过大学教育
的人都能作的。如阅读<荆棘鸟>中用英文描述的澳州的一些植物真是艰涩无比,
一般英美人也只能囫囵吞枣而已,字面上根本过不去,能猜出是植物来已是善哉
;可在中文世界里,又有谁会对仅有中学学历的人读完四大名著而感到惊奇?至
少字面上没问题。
  (7) 当今虽是英语文明的蓬勃期。但在历史的长河中,So far,英文世界的
文明史远比汉语世界的文明史短。妄自菲薄地乱讲英文是先进文明的语言是根本
站不住脚的。
  
  7、信息科技时代偏爱汉字

  不知您是否了解<模糊数学><模糊控制>或<神经网络>等新学科领域?如果接
触过,您便会理解人类的艺术、哲学、感觉看似不“精确”,但实为目前它们超
越了当今人类的知识水平所能精确描述的范围。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它们
逐渐会被人类以全新的知识结构所精确地把握,以上所举的新学科只是这一新知
识结构序幕的小插曲。汉字集中体现了东方艺术哲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之
所在。限于目前的科技水平,它的智慧我们尚不能完全认识,但正在方兴未艾地
被发掘。这种说法不是空洞的,也不是盲目的,毕竟15年前的人们没有意识到传
统汉字出版业要被淘汰;10年前的人们没有料到汉字的输入会比英文快,而且会
更快; 5年前的人们没有想到传统的报业媒体会被逐渐淘汰,<南方都市报>会与
百年老报<大公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互联网上抢码字新闻。谁又敢横着心大
胆地讲10年之后,20年之后汉字编程不可能或不如英文呢?是啊,天晓得后辈们
的本领会有多大!还是对未来多一份信心的为好。

  汉字是灵活的,但需要灵活的人使用;汉字是聪明的,但有赖与聪明人的开
发;汉字是充满智慧的,需要有智慧的人认识到她的价值。

  为汉语骄傲!更为坚信汉语时代即将到来的中国人的热情与信心而欢呼!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11-01-05
汉语是C语言,高度灵活;
    英语是Basic,是半成品,僵硬呆板;
    汉语可以从基础上构造一切;
    只要想得到就能表达出来;
    而英语则是固定配置;
    不能很好地表达个性的需要;
    汉语的最小单位是字,英语的最小单位是词;
    两个汉字可以组成一个词,而英语的词就是词;
    比如汽车火车自行车都有车这个字;
    于是抓住了共性和个性;
    共性上加个性就是新概念;
    可组合性非常强;
    而英语的bus、car、bike没有任何共性;
    因此中国人只要知道几千个字就可以表达世界;
    而英语由于没掌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每一个事物都要造一个词;
    描述世界需要极大的词汇量;
    十分愚蠢;
    事实也是如此;
    聪明人一般学不好英语,而死记硬背的笨蛋都出国了;
    汉语里没有时态;
    只有表示时间的词;
    因此不需要在动词上变来变去;
    只要把动作与为数不多的表时间的词组合
    就可以清晰地表达时间中的动作;
    而英语里为了表示时间要把所有的动词都变换形式;
    这些动词数以千计;
    不是有表示时间的词吗?
    为什么还要在动词上变化?
    还是愚蠢;
    
    英语只能横排不能竖排;
    竖排是神经病;
    而汉语就没有这个问题;
    汉语从前就是竖排的;
    
    
    汉语可以从右往左排;
    在阅读上没有困难;
    但是英语的单词因为是表音的;
    只能从左往右读;
    如果把英文语句从右往左排;
    读者必定跟吃了摇头丸一样;
    30分钟后头晕至死;
    
    英语以空格作分隔符;
    本身不表达任何含义;
    却占一格;
    浪费版面;
    浪费bit天理难容;
    而汉字没有这个问题;
    汉字之间不需要空格;
    这个字与下一个字不会混淆;
    这就是汉字的优势;
    
    汉字是方的,英语是长条的;
    因此汉字写的扁一些长一些都可以;
    不会比例失调
    而英语如果写成方的就非常难看;
    并且由于有的单词长,有的短,都写成方的;
    也不知道占几行;
    并且,由于英语的长
    英语书一般也很长;
    浪费纸,不环保;
    这行的词无法与上一行的词对齐;
    看上去乱七八糟的;
    
    汉字书写自由;
    可以倒笔画;
    而英语就不行,英语必须按照顺序写;
    如果倒笔画了;
    将一塌糊涂;
    
    英语单词有长有短;
    换行是个问题;
    如果用-号;
    一个单词被分两行看起来费劲;
    如果整个单词换到下一行;
    对齐又很困难;
    
    汉字的信息含量非常大;
    比如道字之字有很多很多含义;
    而英语则十分弱智;
    一个词的含义有限;
    关于这个观点各位可以参考文言文;
    
    英语表音,而汉字表音形意;
    在读音上有启发性;
    而根据形可以直接想象客观存在的样子;
    而英语缺乏相应的内涵;
    moon与月亮没有任何关系;
    horse与马也没有任何形象上的联系;
    机械的很;
    汉语可以表意;
    看到偏旁可以理解大意;
    而sleep算什么玩意?
    不过是字母的组合
    无法反映客观实际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英语就是拼音;
    汉语可以用拼音表达;
    中国的小学生都会拼音;
    可见英语之简单;
    事实上中国人完全可以把语言建立在拼音之上;
    而拼音由声母韵母构成;
    可以很简单地组合出汉语的发音来;
    而英语就笨的跟笨蛋似的;
    一个词需要很多音标;
    
    有人说汉语难学难写难认;
    要改成表音文字;
    而英语能读一般就会写;
    于是比汉语好;
    其实那是放屁,崇洋媚外;
    汉语拼音是中国的拼音文字;
    比英语简单得多;
    完全可以做到能读会写;
    但是中国人只把拼音当作识字的工具;
    当作小儿科;
    语言的目的是表达思想和客观世界的;
    而不是一些字形和声音;
    读和写,在语言表达世界方面;
    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重要的是语言的含义;
    是语言表达世界的能力;
    而汉语在表形和表意方面比英语强一万倍;
    从汉语本身就可以直接映射部分客观世界;
    而英语完全缺乏这个功能;
    英语仅仅是语音的编码;
    而汉语则是音形意的编码;
    是立体的编码;
    
    阅读英语时人们往往注意了读音;
    而忽略了含义;
    然后再从音去检索意;
    这种音与意的映射全靠死记硬背;
    
    语言反映了人的思维;
    英语国家的人;
    比中国人单纯呆板幼稚的多;
    他们宏观思维能力很糟糕;
    处理事情缺乏灵活性;
    做事偏激;
    与阿拉伯的极端分子处于同一个档次;
    
    汉字输入比英语麻烦;
    这只能说计算机笨蛋,而不能说明人笨蛋;
    毕竟汉字是按照音形意编码的;
    现在的计算机和程序还没聪明到能够完美地处理汉字的程度;
    计算机能够很好地处理英语;
    说明英语的水平也就是计算机的水平;
    计算机不能很好地处理汉语;
    说明足够丰满和复杂;
    难道汉语的先进也是一种错吗?
    
    世界变化发展
    新的概念层出不穷
    字母文字应付的办法只好是造词
    过了上千上万年之后
    超负荷将把字母文字压垮
    整个世界唯有汉字独领风骚!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11-01-05
语汉字是人类的祖语始字,是人类最先进的语言文字;古汉语是上古人类的共同语言,汉字的形成发展史近万年,是人类文明文化的活化石。字母文字由中华“互人”(炎帝族系,今上海简称“沪”)西方称“腓尼基人”在距今约3500年时在中华古汉字海外支“苏美尔”楔形字、“华(古“埃斯”连读)胥”即“赫胥”也即“埃及”圣书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历史上第一批字母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较早传入希腊,演变成希腊字母,希腊字母孳生了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成为后来欧洲 〖欧洲人是中华白民于尧舜时代也即炎黄作战的晚期从中华西北、青藏高原并葱岭即粕米尔带驱赶到中亚西亚成为阿拉伯人再到西极穷山(今欧洲)成为欧罗巴人〗各种字母的共同来源。腓尼基字母在西亚演化成阿拉米字母,成为亚洲许多文字的基础,如阿拉伯、梵文、犹太字母等。公元4世纪后,阿拉伯字母在亚洲广为流传,逐步演化成亚洲许多民族的文字。从本质上说,汉字是随着人类历史发展而越发精巧的语言工具,具“活质”特性;而英语等字母文字脱离自然社会、是人为的字母组合,具“死质”特征,随着单词的不断积累,是可怕的“垃圾语言”。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11-01-07
以上内容都是网上转帖,不是我写的。但是感觉很不错。
下面正式是我的压码汉语音译汇集世界多语言的帖子。作为一个分界线。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11-01-07
      汉语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语言,这是具有天书一样的梵语国家的总理说的,有很多赞美汉语的帖子,从不同角度赞美了汉语,都值得一读。还真是长了不少知识。
   为什么人类有史以来上下五千年,只有汉语一种语言长期能够存活下来?
原来的人类起源的世界三种语言,都是汉语的三个分支,这还是第一次知道,汉语其他2各分支的语言都演变成了字母拼音文字,只有汉语的表意、表形、表音三大功能为一体的汉语存活下来了。世界文字发展史表明,汉语是最悠久古老的语言,如此的寿命只有她本身的优势。所以作为一位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是引以为自豪的。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11-01-07
     作为究竟是汉语好,还是西方的字母文字好,实际上还是有争议的。
   作为一位研究世界多语言的汉语音译者来说,那种语言更好,不是我所讨论的重点,因为汉语再好,我们是母语,大家都是会的,不会的只是外语,学好外语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一个外语穷其一生还学不好,怎么还提倡学习多国语言呢?
   既然汉语有这么多的优势,我们为什么不想一下,怎样将世界所有语言都用汉语来学好呢?
   这个问题可能没有一个人想过。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11-01-07
      据说世界每周都会有语言消失。实际上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曾经的语言,消失了还是怪可惜的。如果大家能够很容易的学会世界多语言,这个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用什么来学,你无法用传统学习英语的方法来学会世界多语言,一个人就是学会几种语言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相对于7400种语言来说,你学习外语是学不完的,这一点是无需置疑的。
   但是,如果我们不学就会呢?
   习得是通过大量练习才能熟练的。我们的压码直通车的各种方法,已经给出了一天学会一种方法的实现途径。40人一天辅导成功一个方法,最后综合成功25人,成功率50%。辅导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为什么这样好的方法我们没有一直坚持下去呢?
   因为我学习英语,工作上没有实际用处。那些学习压码直通车成功学员,有用处的要么是去出国留学,要么是到一个需要外语的公司打工。这一些,我都不需要。他们需要这些,但是辅导成功以后,并没有人愿意长期像我这样免费辅导其他还想学习的学员。
   市场经济,零成本,零利润,免费长期辅导别人学英语,大概也只有我们压码论坛可以坚持下来。而且一生为之奋斗。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11-01-07
   为什么压码法的多语言学习可以实现自然获得语言?
  元旦开始辅导学员,一天辅导一位,已经辅导了4位学员,辅导方法就是辅导学员一个常用语的各国的多语言的汉语音译,我们看到尽管大家学习前有这样那样的为难情绪,但是辅导一次大家都能用汉语音译的方法,练习其他没有辅导的常用语的汉语音译了。
   我没有能力教会大家一天学会200种语言,但是我能一天教会你用200种语言的一个句子的汉语音译,直接注音,就是说不论什么语言你见到就知道怎样读,读出来就知道什么意思。这不是学会的,是直接获得的。就是说,多国语言的汉语音译还是很容易的。这就是直接获得自己汉语母语已有的能力。
   所谓获得外语,就是利用你自己已经具备的能力,直接用在世界多语言上,你的各种外语也就具备了自己母语的能力。任意一个会获得方面的能力,不是全部能力。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11-01-07
   汉语是表意语言,外语是表音语言。这样完全不同的语言,是否可以结合在一起呢?
汉语音译世界多国语言,就是将各国的语言,用压码注音,将任何外语的字母读音确定下来,进行直读,看到字母不管是认识的字母外语英语类,还是看到字母不认识的外语,非英语类外语,我们都能直接辅导学员进行语音直读,压码注音下来外语的读音,一个读音用一个字母表示声母,有声音就有汉字,有汉字就有汉语的意思。
  汉语音译是语音和外语读音一致,意思也和外语一致,这样的才是汉语音译,语音一致意思不一致的叫谐音,谐音就是错误意思的读音,音译就是正确语音正确意思的汉字。
   一次学会100种语言的一个单词,是否其他的没有练习的外语,没有练习的句子也能直读正确,音译正确呢。我们说世界上7400种语言的任何句子都能这样做,直接获得。
   这样的才能叫做方法。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