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阐释:温病署病,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均由伏邪所致,都是感受上一年冬季的寒邪,邪气藏伏于体内而不发,到第二年春天发病,由于受病的原因相同,但发病时间与特点不同,而有温病署病的区别,看来是由于人的体质不同。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天养生不当,阴精不足,冬不藏精,所以到春天,阳热之气上升时,人体的阴精不能与之,与外界的阳热之气相适应,而出现温病和署病。后世温病学派讲伏邪,也只有春温、伏署才有伏邪。别的病没有。
结合全篇,冬日感寒,为伤寒,叫狭义伤寒。春日夏日感时,分别为温病和署病,也就是说,温病和署病皆属伤寒之类。署和温是个温度高低问题,以发热轻重而言,温病发热轻,署病发热重,但不绝对,温病也有发热重的。
临证指要:署病治疗。一要清署,同时要益气,署是阳热之邪,易大汗,伤阴,伤气。阳气随汗外越。清热涤署,益气生阴为大要。清署益气汤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