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927阅读
  • 481回复

13 压码看电影学习法系列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外语字母表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10 发表于: 2010-01-23
泰语数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此条目或章节需要扩充,请协助改善这篇条目。(2007年9月26日)
更进一步的信息可能会在讨论页或扩充请求中找到。请在扩充条目后将此模板移除。
记数系统
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
西方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文数字
高棉数字 印度数字
波罗米数字
泰语数字
汉字文化圈记数系统
中文数字
越南语数字
算筹 日语数字
韩文数字
苏州码子
字母记数系统
阿拉伯字母数字
亚美尼亚数字
西里尔数字
吉兹数字 希伯来数字
希腊数字
阿利耶波多数字
其它记数系统
雅典数字
巴比伦数字
埃及数字
伊特拉斯坎数字 马雅数字
罗马数字
依底数区分的进位制系统
十进制
2 4 8 16 32 64
3 5 6 7 9 12 20 60
……

零到九泰语数字Unicode里占有U+0E50-0E59这十个位置,他们分别如下:

泰语数字数值Unicode代码泰文拉丁转写汉语同源词
0U+0E50ศูนย์sun
1U+0E51หนึ่งnueng
2U+0E52สองsong
3U+0E53สามsam
4U+0E54สี่si
5U+0E55ห้าha
6U+0E56หกhok
7U+0E57เจ็ดchet
8U+0E58แปดpaet
9U+0E59เก้าkao


[编辑] 十到百万
多位数的个位为“一”时,用อ็ด et表示,二十几的“二”用ยี่ yi.

泰语拉丁转写汉语同源词
๑๐สิบsip10
๑๑สิบเอ็ดsip et11十·一
๑๒สิบสองsip song12十·双
๒๐ยี่สิบyi sip20二·十
๒๑ยี่สิบเอ็ดyi sip et21二·十·一
๒๒ยี่สิบสองyi sip song22二·十·双
๑๐๐ร้อยroi100
๑๐๐๐พันphan1000
๑๐๐๐๐หมื่นmuen1´0000
๑๐๐๐๐๐แสนsaen10´0000
๑๐๐๐๐๐๐ล้านlan100´0000
[编辑] 序数词
序数词在数词前加ที่ (thi) 表示。
泰文拉丁转写意义汉语同源词
ที่หนึ่งthi nueng第一
ที่สองthi song第二第·双
ที่สามthi sam第三第·三
ที่สี่thi si第四第·四
ที่#thi #第……第·#


 2个分类: 泰国语言 | 数字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11 发表于: 2010-01-23
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记数系统
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
西方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文数字
高棉数字 印度数字
波罗米数字
泰语数字
汉字文化圈记数系统
中文数字
越南语数字
算筹 日语数字
韩文数字
苏州码子
字母记数系统
阿拉伯字母数字
亚美尼亚数字
西里尔数字
吉兹数字 希伯来数字
希腊数字
阿利耶波多数字
其它记数系统
雅典数字
巴比伦数字
埃及数字
伊特拉斯坎数字 马雅数字
罗马数字
依底数区分的进位制系统
十进制
2 4 8 16 32 64
3 5 6 7 9 12 20 60
……
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是一系列的十进制进位制的记数系统都是起源于9世纪的印度。此系统像一种语系,当代的很多文字系统里的不同记数符号都是起源于此系统。
印度-阿拉伯数字起源与印度的婆罗米数字,在中世纪时传入中东和西方。各个地区根据当地的文字系统改造了其数字字符。现在还在使用的三大分支是:
西方阿拉伯数字,世上最流行的记数系统。
阿拉伯文数字,中东地区和西亚流行的记数系统。
印度数字,印度祖传的记数系统。
目录 [隐藏]
1 记数法
2 欧洲
3 东亚地区
4 字符
 
[编辑] 记数法
主条目:进位制
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对西方中世纪的科学发展很重要。他合并了进位制和十进制系统,让人们能够很简单的记载数字。这系统也简化了小数和循环小数的记载。此系统只需要13个符号就可以表示所有有理数:10个数字符号、小数点、负号和一种分数符号(分号或循环小数符号)。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也巩固了〇在西方世界的概念。
[编辑] 欧洲
 
在欧洲列奥纳多斐波那契把这个系统带到欧洲,并把阿拉伯文的翻译文本带到拉丁美洲,称它为"liber abaci"。从12世纪开始,它被使用于欧洲的数学,并从十五世纪开始被广泛使用。


[编辑] 东亚地区
在中国,瞿昙悉达在718年介绍了印度数字与零 ,但中国数学家觉得它们没有用处,因为他们已经有算筹。在19世纪,中国和日本接受了西方的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
字符
字符
西方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
标准阿拉伯文数字٠١٢٣٤٥٦٧٨٩
阿拉伯文数字۰۱۲۳۴۵۶۷۸۹
天城文书梵文)数字
古吉拉特文数字
锡克教文数字
Limbu
孟加拉文数字
奥里亚文数字
泰卢固文数字
卡纳达文数字
德拉维族文数字
泰米尔文数字
藏文数字
缅甸文数字
泰文数字
高棉文数字
老挝文数字






2个分类: 数字 | 初等数学


阿拉伯文数字是指阿拉伯文形式的印度-阿拉伯数字。这种数字被大多被使用阿拉伯字母语言国家使用,这包括阿拉伯国家和大多其他西亚国家。这种数字是由印度在中世纪引入阿拉伯,当时已经有很大的改变。在中世纪时,北非也使用了这种数字。之后,这种数字又从,北非引入意大利,进入欧洲国家,慢慢的成为当今通用的西方阿拉伯数字。大多北非国家现在使用西方的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语把这些数字成为“印度数字”(أرقام هندية‎ arqām hindiyyah)。Unicode把它称为阿拉伯-印度文数字(Arabic-Indic Digit)。
现在世界上主要有两种阿拉伯文数字:
中东国家使用的阿拉伯文数字,又称标准阿拉伯文数字
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一些语言使用的东阿拉伯数字
同阿拉伯文一样,在大多情况下,这些数字是从右到左排列的。



数值中东阿拉伯文数字
标准阿拉伯文数字
东阿拉伯文数字
中东国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和部分印度
0[size=+0]٠‎[size=+0]۰‎
1[size=+0]١‎[size=+0]۱‎
2*[size=+0]٢‎[size=+0]۲‎
3[size=+0]٣‎[size=+0]۳‎
4[size=+0]٤‎[size=+0]۴‎
5[size=+0]٥‎[size=+0]۵‎
6[size=+0]٦‎[size=+0]۶‎
7[size=+0]٧‎[size=+0]۷‎
8[size=+0]٨‎[size=+0]۸‎
9[size=+0]٩‎[size=+0]۹‎

*在埃及,“二”通常用另一种写法。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12 发表于: 2010-01-23
老傈僳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老傈僳文
类型 全音素文字
语言 傈僳语
使用时期 约1915年至目前
母书写系统 原始迦南字母
腓尼基字母
希腊字母
古意大利字母
拉丁字母
老傈僳文

Unicode范围 U+A4D0至U+A4FF
ISO 15924 Lisu
注意:本页可能包含Unicode的国际音标。

老傈僳文,又称圣经文字、富能仁文,是一种模仿拉丁字母的文字,专门用来纪录傈僳语。

西方社会一直流传这种文字是由西方传教士富能仁(James Ostram Fraser)在1915年发明的人工字母,但其实是由另一位来自缅甸的克伦族的传教士Sara Ba Thaw所创,并由富能仁修订[1]。

这种文字的外型类似大写拉丁字母,并附以标记以示声调。文字全属无衬线体的文字,只有大写,而且标音方面与现有的拉丁字母有很多不同之处,所以并不相容[2]。

老傈僳文已经收入Unicode 5.2版,名称为“傈僳文”,编码范围是U+A4D0至U+A4FF,属于基本多文种平面(BMP),位于彝文部首和Vai之间。编码的方式与著名语言学家及字型设计专家叶密豪(Michael Everson)草拟的编码方案基本一致。由于老傈僳文与现有的拉丁字母有太多重复的地方,有人曾建议将老傈僳文融入现有的拉丁字母区段内[3],以节省编码空间,避免同形异码造成混淆。但这一建议没有被采纳。

[编辑] 参考及注释
1.^ Proposal for encoding the Old Lisu script in the BMP of the UCS(2007年9月13日).于2008年2月15日查阅.
2.^ SIL的Martin Hosken曾经把一段文字译成傈僳语,并利用各种从现有拉丁字母改良而成的字型把文字印出,并交给当地人阅读。当地人只认为以无衬线体印刷的文字是他们的文字,而对于其他拉丁文字的变体,包括把大写字母改写成小写字母,都认为不是他们的文字。
3.^ 曲理查,(2007年),老傈僳文Unicode收入建议书:PDF版本及HTML版本
[编辑] 外部链接
傈僳语圣经学院:富氏文字列表
老傈僳文简介及字符集
(英文) Omniglot:富氏文字
(英文) Issues in orthography development and reform by David Bradley
(英文) sample text from Michael Everson's website
  这是与语言或语言学相关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cn/%E8%80%81%E5%82%88%E5%83%B3%E6%96%87
3个分类: 有 ISO 15924 四字母编码的文字 | 中国语言 | 缅彝语支

傈僳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傈僳語)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傈僳语
使用国家及地区 中国、印度、缅甸、泰国
使用人数 100万
语系 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缅彝语支
   彝语支
    傈僳语 
文字: 富能仁文字、拉丁字母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中国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管理机构: 无官方机构
语言代码
ISO 639-1: 无
ISO 639-2 sit(其他汉藏语)
ISO 639-3: lis
注意:本页包含 Unicode 的 国际音标。
傈僳语是傈僳族的语言,谱系分类上属于藏缅语族彝语支。分布于中国云南。在缅甸、泰北、越南也有分布。和彝语中部方言,尤其是里泼土语密切相关。
目录 [隐藏]
1 方言
2 语音
3 文字
4 参考
5 外部链接
 
[编辑] 方言
傈僳族分成三个支系:
黑傈僳:云南西北部和缅甸最北部
花傈僳:云南西部和缅甸东北邻近地区
黄傈僳:云南最东南部、缅甸东部掸邦和泰国
傈僳语可以按此划分成三个方言。
彝语中部方言里泼土语也被称为东傈僳语。
[编辑] 语音
有6个声调。
[编辑] 文字
傈僳族曾先后用过四种文字,当中有一种近似汉字的文字更是由本族人所发明:
1.最早的文字是柏格理苗文。20世纪初就用来书写里泼土语。现在仍在里泼基督教徒中使用。
2.最普遍的文字,是一种由传教士富能仁在1915年发明的人工字母,通常称为老傈僳文。富能仁文字的外型类似大写拉丁字母,并附以标记以示声调。文字全属无衬线体的文字,只有大写,而且标音方面与现有的拉丁字母完全无关,所以并不相容。这种文字到现在还在宗教仪式里使用。这种文字是基于花傈僳方言的,但操其他方言的人也在使用。
3.另一种是在1920年代由维西的傈僳族农民哇忍波(汪忍波)模仿汉字而自创的文字[1]。这种文字极少使用。
 
4.另一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由国家语言机关所创立的新拉丁字母文字。这种文字50年代末使用较多,目前流行度在下降。
[编辑] 参考
1.^ 王研、王长山(2006年),近千傈僳文字被刻维西石壁
[编辑] 外部链接
傈僳语ISO代码
僳族音节文字简介及字符集
显示▼隐藏▲查 • 论 • 编中国语言
 
汉藏语系 汉语 官话(东干语 · 晋语) · 吴语(徽语) · 粤语(平话) · 湘语 · 赣语 · 客家话 · 闽语(闽东语 · 闽南语 · 闽北语 · 闽中语 · 莆仙语)
 
缅彝语群 阿昌语 · 哈尼语 · 基诺语 · 拉祜语 · 傈僳语 · 纳西语 · 怒苏语 · 柔若语 · 桑孔语 · 彝语(北 · 东 · 南 · 西 · 中 · 东南) · 载瓦语
 
藏语群 白马语 · 仓洛语 · 门巴语 · 藏语(卫藏 · 康巴 · 安多)
 
羌语支 尔苏语 · 贵琼语 · 木雅语 · 纳木义语 · 普米语 · 羌语 · 却域语 · 史兴语 · 扎坝语
 
嘉绒语支 尔龚语 · 嘉绒语 · 拉坞戎语
 
其他 阿侬语 · 白语 · 僜语(达让语 · 格曼语) · 独龙语(独龙江 · 怒江) · 景颇语 · 珞巴语(崩尼-博嘎尔语 · 崩如语 · 苏龙语 · 义都语) · 土家语
 
 
侗台语系 台语支 布依语 · 傣语(版纳 · 德宏 · 红金 · 金平) · 壮语
 
侗水语支 标话 · 侗语 · 锦语 · 拉珈语 · 毛南语 · 莫语 · 仫佬语 · 水语 · 佯僙语
 
其他 布央语 · 村语 · 仡佬语 · 拉基语 · 黎语 · 临高语 · 普标语
 
 
苗瑶语系 巴哼语 · 布努语 · 炯奈语 · 勉语(瑶语支)  · 苗语 · 畲语 · 优诺语
 
南亚语系 布朗语 · 德昂语 · 佤语 · 京语(越南语) · 莽语 · 俫语 · 布甘话 · 克蔑话 · 宽话
 
南岛语系 回辉话 · 其他南岛语言
 
阿尔泰语系 突厥语族 哈萨克语 · 吉尔吉斯语 · 撒拉语 · 鞑靼语 · 维吾尔语 · 乌兹别克语 · 西部裕固语
 
蒙古语族 保安语 · 达斡尔语 · 东部裕固语 · 东乡语 · 蒙古语 · 土族语 · 康家语
 
满-通古斯语族 鄂伦春语 · 鄂温克语 · 赫哲语 · 满语 · 锡伯语
 
 
印欧语系 俄语 · 色勒库尔语 · 瓦罕语
 
孤立语言 朝鲜语
 
  这是与语言或语言学相关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cn/%E5%82%88%E5%83%B3%E8%AF%AD
2个分类: 中国语言 | 缅彝语支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13 发表于: 2010-01-23
汉字文化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汉字文化圈)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汉字文化圈主题首页汉字文化圈 / 东亚文化圈 / 儒家文化圈

现今的东亚文化圈的地理范围。
中文名称
繁体 漢字文化圈 ※漢字文化圈
简体 汉字文化圈 ※汉字文化圈

日文名称
日文汉字 漢字文化圏 ※漢字文化圏
假名 かんじぶんかけん
罗马字 Kanji bunkaken

韩文名称
谚文 한자 문화권
韩文汉字 漢字 文化圈 ※漢字 文化圈
文观部式 Hanja munhwagwon

越南文名称 (?)
国语字 Khu vực văn hóa chữ Hán · Vùng văn hóa chữ Hán
汉喃 區域文化𡨸漢 · 𡓄文化𡨸漢 ※區域文化𡨸漢 · 𡓄文化𡨸漢


汉字文化圈,为文化圈的概念之一。其指的是文化相近、历史上受中国政治及中华文化影响、过去或现在使用汉字、并曾共同使用文言文(日韩越称之为“汉文”)作为书面语(并不使用口头语言的汉语官话作为交流媒介)、覆盖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的文化区域。

目录 [隐藏]
1 概要
2 汉字文化圈的内涵和外延
2.1 从南北朝至宋代
2.2 明朝以后
3 名称用语的选定
4 地域
5 形成要素及共同文化特征
5.1 形成要素
5.2 共同文化特征
5.2.1 政治意识
5.2.2 文字与文学
5.2.3 生活文化
6 历史
6.1 夏、商、周朝
6.2 秦、汉朝
6.3 晋、南北朝
6.4 隋、唐、宋朝
7 史上汉文化圈不同国家人民交流纪实
8 近代汉字文化圈的黯淡与新生
9 参考资料
10 相关条目
11 外部链接

[编辑] 概要
汉字文化圈是指中国以及受中国皇帝册封的周边国家或民族。这些中国周边的国家或民族以文言文作为交流的媒体,从中国历代王朝引进国家制度、政治思想并发展出相似的文化和价值观。在政治方面,上述的国家或民族与中国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汉字文化圈的覆盖地域与现代地域区分所指的的东亚地区有的很大的重合部分,包括了中国(汉族)、越南(京族)、朝鲜半岛(朝鲜族)、日本(和族及琉球族)等。日本的历史学者西嶋定生提出的“东亚世界论(册封体制论)”,成为了有关历史学的“文化圈”概念形成的模型之一。

汉字文化圈具体指汉字的诞生地中国以及周边的越南、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区。 这些地域在古代主要是农耕民族,存在册封体制,历史上完全使用或与本国固有文字混合使用汉字,古代官方及知识分子多使用文言文(日本、越南、韩国/朝鲜称之为“汉文”)作为书面语言。须要注意的是,汉字文化圏并不使用白话(官话)作为媒体。另外,有些游牧民族如蒙古族、藏族,虽然位于汉字文化圈地区内,但不使用汉字。现在,朝鲜语、越南语和日本语词汇的6成以上都是由古汉语派生出的汉字词组成的。

汉字文化圈内各国历史上都使用过汉字、本国语言大量借用古汉语词汇,位于东亚地区,其特征是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国民中信仰佛教者众,历史上或现在以汉字作为传播语言和文化载体。这些地区主要为中国、日本、朝鲜、越南。

[编辑] 汉字文化圈的内涵和外延
[编辑] 从南北朝至宋代
在考虑作为历史学概念的汉字文化圈的外延的时候,西嶋定生的“册封体制论”假定的从南北朝时代到唐代的地域秩序成为第一参照例。以西嶋的“东亚世界”的定义为指标,除了册封体制,还包括汉字、儒教、佛教、律令制。符合这个指标的主要朝贡国有新罗(朝鲜南部)、渤海国(朝鲜北部及中国东北东部)、倭国(日本)。这个以外,没有引入律令制的国家如高句丽、百济也应纳入汉字文化圈的范围。北宋以后,高丽取代新罗,并加入了新成立的大越国(越南)。

此外,关于南诏及后续的大理国,其政治制度和文化的汉化程度,从汉籍资料较难推测出。而南诏受唐朝廷册封、大理受北宋朝廷册封,流行中国密教,移入的汉人参与政治活动,因此可将其视为同新罗、百济类似的“东亚世界”朝贡国[1]。另外,辽,金,西夏军事性地压迫北宋、南宋,不使用文言文(汉文),制定并使用独自的文字[2],从狭义的定义上来说,它们不属于汉字文化圈,这些国家的统治者自称皇帝,赐赠庙号,建立独自的年号等,在某种程度上效仿了中国王朝的国制,这些国家可以视为圈内的“灰色区域”[来源请求]。

[编辑] 明朝以后
自明朝恢复“册封体制”以后,可纳入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及地区)基本确立下来并延续至今,朝鲜、琉球、大越(越南)及日本都符合条件。当时的日本不仅脱离了“册封体制”,律令制也已形式化,与此相应的科举官僚制度发达的状况说明西岛定生(西嶋定生)所列的四大点已非必要条件。第一个要列举的有特色的文化要素是文字系统。文言文(即汉文)的导入促进了用汉字来表记自身语言的发展,日本的假名、朝鲜的吏读、乡札、口诀[3]、谚文并非直接从汉字派生出的文字,但其音节文字的特点明显受到汉字的影响。此外语言学者西田龙雄指出本民族文字的发明也有可能是受契丹文的启发。越南的喃字是由汉字派生出的独立文字。由此各国逐渐确立了本民族文书系统。但是、直到近代以来这些本民族文书系统才逐渐取代文言文(即汉文)运用于官方文书[4]。宗教上本土化的佛教、道教带着地域性的浓淡及辑合(syncretism),在民间普及。儒教由于与政治思想相匹配,在圈内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共通思维框架。包括使用筷子餐饮,品茶,使用瓦来建筑和使用毛笔来书画等类似的生活文化也作为汉字文化圈的共同特征,以中国为中心分布开来。

[编辑] 名称用语的选定
在“文化圈”概念的设定和命名时,冠以地名、文化因素、宗教名、书面语言名等等的情况都是存在的。对汉字文化圈而言,“东亚文化/文明圈”、“儒教文化圈”等名称都被并行使用。然而,“东亚”是一个现代地域名称,无具体的意义和内涵[5],且圈内的越南地处现代意义上的东南亚地区;而在中日韩越四国“儒教”的发展方式亦存在一定差异;“汉字”作为一个平等的覆盖圈内全体地域的中立且具体的文化要素,常被认为是名称的较适当用语[6]。然而,由于现代的朝鲜半岛的汉字使用频率较低、现代的越南极少使用汉字,用“汉字”冠以该名称有时会显得中立性欠缺。

汉字文化圈一词,据说参考自德语“Chinesischer Kulturkreis”[7]。日本语言学家龟井孝(1912—1995),想找一个描述古代东亚共同使用汉字地区的述语,故从德语“Kulturkreis”译成“文化圈”。

汉字文化圈从地理角度可以称为东亚文化圈, 从文化角度可称为儒家文化圈(儒教文化圈),以器物戏称为稻米文化圈、筷子文化圈,亦曾被称为“汉文化圈”[8]。

[编辑] 地域

汉字文化圈的位置
绿色:完全使用汉字的地区
浅绿色:位于圈内但仍然主要或同时使用其他文字的地区
深绿色:古代使用汉字、现在部分使用或废止汉字的地区
黄色:过去汉字文化圈曾涉及到的地区大中华地区
中国大陆
香港
澳门
台湾
朝鲜半岛
朝鲜
韩国
日本列岛
日本
冲绳(琉球)
越南

下列地区有时也被列入汉字文化圈的范围:

华人聚居地
新加坡(有时也被纳入大中华地区)
马来西亚(有时也被纳入大中华地区)华人聚居地区(如:吉隆坡、怡保、新山、古晋、槟城、马六甲等西马西海岸地区)
印尼华人聚居地区
文莱华人聚居地区
泰国华人聚居地区
日侨聚居地
巴西的日侨聚居区
越侨聚居地
欧洲、北美的越侨聚居区
韩侨聚居地
欧洲、北美的韩侨聚居区[来源请求]。
[编辑] 形成要素及共同文化特征
[编辑] 形成要素
根据日本学者西嶋定生的“东亚世界”的定义为指标,汉字文化圈的形成要素包括以下5点:

册封体制
汉字
儒学思想
大乘佛教
律令制
[编辑] 共同文化特征
汉字文化圈各民族在社会上,历史上,或生活上曾经或现在依然拥有许多类同文化,大概可归类如下:

[编辑] 政治意识
华夷思想[9](中华思想、小中华思想)、天下思想。
[编辑] 文字与文学
历史上,正式场合主要使用正体汉字,民间亦使用本民族文字(假名、谚文、喃字)。
历史上,正式场合多使用汉文(文言文),民间亦使用本民族文字与汉字混用的本民族文书系统(参看:韩汉混用文)。
[编辑] 生活文化
都食用稻米。
都懂得品茶[10]。
使用筷子进食。
中国传统建筑(参看:宋朝建筑等)、日本传统建筑、朝鲜传统建筑、越南传统建筑、琉球传统建筑(参看:首里等)都有相似建筑风格[10]。
[编辑] 历史
[编辑] 夏、商、周朝
自三代文明形成后,中华文化不断向四周扩散、影响。

[编辑] 秦、汉朝
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更充满信心与优越感,认为落后的地区会被中国吸引,前来朝贡。中国文化可以不断的扩大,达到“世界一家”的理想境界。

朝鲜
汉武帝时,设四郡:乐浪、临屯、真番、玄菟,将朝鲜半岛北部纳入中国版图。 以乐浪郡为交通孔道,文化东部重镇:在前后汉四百年当中,乐浪郡发挥了相当重要的功效。 东汉末,天下大乱,半岛南部的三韩中,辰韩的斯卢国与马韩的伯济国逐渐崛起。

越南
秦始皇设象郡,将越南北部首次纳入版图。 汉初,赵佗灭安阳王,设交趾、九真等郡,将疆域延伸到今越南中部。

[编辑] 晋、南北朝
朝鲜
高句丽、百济、新罗鼎足而立。 半岛北部:永嘉之乱后,中国东北的高句丽南下占领了乐浪、带方两郡,将疆域拓展到朝鲜半岛,同时与分裂的北方中原诸政权维持友好关系。 西元五世纪初,全盛时期的高句丽与东晋结盟,形成与中原王朝南、北两面外交关系。429年高句丽迁都乐浪郡,成为地道的半岛国家。 半岛南部:百济位于半岛西南部,临渤海湾,曾长期与高句丽为敌,与东晋、南朝较为密切。新罗位于半岛东南,临日本海,初期透过高句丽吸取中华文化,与北中国的关系较为密切。 六世纪以后新罗兴起,朝鲜半岛上形势产生变化。高句丽联合百济,以压制新罗,新罗转而与中原国家较为密切。 372年高句丽设太学、传入佛教、颁律令(初期以高句丽为最盛)。384年百济设太学、颁律令。

日本
与南朝建立朝贡关系。根据南朝史书的记载,倭五王的倭国继百济、高句丽之后,在五世纪中与南朝建立朝贡关系的第三个。 西元538年佛教由百济传入日本。同时期,中国的儒教、易学、历算、医学,亦先后由百济传入日本。

[编辑] 隋、唐、宋朝
朝鲜
朝鲜半岛初次出现统一王国。隋唐帝国一再对高句丽用兵,在新罗的帮助下,唐于显庆五年(660年)灭百济后设立熊津都督府;总章元年(668年)灭高句丽,设安东都护府于平壤。朝鲜半岛首次出现统一王国—新罗。西元583年,新罗始颁布律令及允许传布佛教。政治、经济制度全仿唐制。文化上,新罗创出用汉字来标音的“吏读文”。科举考试指定书籍是儒家经典。大量派遣留学生至长安的太学,如崔致远高中唐科举进士,且娴熟汉文,归国后,备受国人推崇。

日本
西元七至九世纪,中国进入隋唐时代,日本逐渐进入主动、直接吸收中华文化的时期,是历史上吸收中华文化最多、最快的时期。 从西元607年初次派“遣隋使”至中国,往后二百五十年间,遣使不断。透过使节来华的留学生、学问僧,唐代文化大量传入日本。 天皇名称、“日本”国号的确立、中央体制、地方制度、考试制度、土地田赋制度等,日本多以唐制为蓝本。 奈良、京都受唐式文化影响深远,此两京的建筑系仿自唐代的长安城。 日本人借用汉字偏旁发明“片假名”、根据汉字草书发明“平假名”。 奈良时期,中国的成实、三论、法相、俱舍、华严及律宗传入日本。至京都时期,在传入天台与真言(秘宗)后,完成了大乘佛教的东传。 艺术、娱乐方面,唐朝各项艺术娱乐传入日本,如围棋、书法、音乐、舞蹈等经过消化改造,已成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越南
唐设安南都护府。 五代末越南吴朝独立。

[编辑] 史上汉文化圈不同国家人民交流纪实
参见:笔谈及汉字使用国间专有名词互译
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者常和朝鲜的儒学者用汉字笔谈的方式来争论儒学问题;明清时代来华朝贡使节团的安南(越南)使节与朝鲜使节互赠汉诗。

即使在现代社会,利用汉字的笔谈也为东亚人民之间的交流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韩国首尔市立大学教授金荣旭指出,越战期间,一名被派遣至越南的韩国国军排长在与越南当地村长以汉字笔谈后,让这个小村落的无辜村民逃过了美军的猛烈轰炸[11];一些南朝鲜游客在前往中国旅行时,因水土不服而泻吐时,向中国药剂师递上写有“腹痛”和“消化不良”的字条后,即迅速获得处方[12]。

《印度支那物语》(日:インドシナ物語)的作者日本人丸山静雄在越南采访时的曾与当地越南人进行过笔谈(1981年前)。以下摘录自原书章节:

わたしは終戦前、ベトナムがまだフランスの植民地であったころ、朝日新聞の特派員としてベトナムに滞在した。わたしはシクロ(三輪自転車)を乗りついだり、路地から路地にわざと道を変えて、ベトナムの民族独立運動家たちと会った。大方、通訳の手をかり、通訳いない場合は、漢文で筆談したが、結構、それで意が通じた。いまでも中年以上のものであれば、漢字を知っており、わたしどもとも漢字で大体の話はできる。漢字といっても、日本の漢字と、二の地域のそれとはかなり違うが、漢字の基本に変りはないわけで、中国-ベトナム-朝鮮-日本とつながる漢字文化圏の中に、わたしどもは生きていることを痛感する。[13]

中文翻译:

(二战)终战前越南还是法国殖民地的时候,我曾作为朝日新闻的特派员到过越南。我特意乘坐越式三轮车,行于胡同小巷之间,与越南民族独立运动家们见面。大多时候,靠翻译员的帮助,翻译员不在的时候则用文言文笔谈,效果很好,因此可以互通意义。现在中年以上的人大都识汉字,我也大体能用汉字交流。就汉字而言,与日本的汉字相比,虽然两个地域(日本和越南)完全不同但汉字基本没有变化,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一直生活在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共同组成的汉字文化圈中。

[编辑] 近代汉字文化圈的黯淡与新生
参见: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的向心力减弱,朝贡体系下的各属国对汉字的文化地位开始怀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摆脱落后文化的象征,开始采取汉字废止政策。

17世纪由法国传教士亚历山大·德罗兹(Alexandre de Rhodes)为越南语设计的国语字(越:Chữ Quốc Ngữ/𡦂國語)被后来的法国殖民当局在学校中广泛推广,虽然当时并未完全普及,但在20世纪中后期,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儒字(汉字)和喃字,成为越南国家的官方文字。因此,20世纪后半叶以后,理解汉字的人除了老年人和一部分的专家以外,变得很少。大韩民国有900字左右的汉字义务教育,不过,朝鲜王朝的第4代国王世宗所创造的朝鲜文字──谚文(언문、한글)被普遍使用,报纸上的汉字使用频率也不高,一般只会用于回避歧义的词语时使用。(请参考朝鲜汉字#六十年文字战争。)

目前除了台湾、香港、澳门一直沿用正体中文汉字外,部分使用汉字国家的政府确定了汉字的简化方案,如中国大陆及新加坡采用简化字,日本采用新字体,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有自己的简化方案。而现在的越南及韩国,汉字的使用频度已比以前少很多。

汉字是东亚国际文字的观点到近年才开始出现。

随着韩国、台湾、中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启示,东亚共同体建立的呼声也逐渐提高,作为东亚国际文字的汉字的重要性将被重新评估。另外,近年来,在原汉字文化圈的各国各地区亦出现呼吁东亚国家统一使用康熙字典标准汉字的建议。

那些过去属于汉字文化圈而在近代丢掉了汉字的国家,也逐步意识到汉字的重要性,他们发现汉字能使不同语言的民族以文字互相沟通,与表音文字相容并存,不但能保存独特民族语言,又能使不同民族藉汉字表意而能互相交流沟通,使汉字复活的呼声也开始被倡导。

[编辑] 参考资料
1.^ この文の记述にあたっては林谦一郎“南诏・大理国の统治体制と支配”‘东南アジア-历史と文化-’28号、1999年、28-54ページを参考にした。
2.^ しかしこれらの文字の制字原理にはいずれも汉字からの影响が见られ、“拟似汉字”と见なすことも不可能ではない。
3.^ いわゆるハングルは漢字から派生した文字ではないが、その音節文字的特徴に漢字からの影響があることは明らかである。なお言語学者西田龍雄は契丹文字からヒントを得た可能性を指摘している。
4.^ ただしこれらの书记言语が汉文に优越する公用文としての地位を确立するのは近代以降のことである。
5.^ “东アジア”自体、政治的ニュアンスを帯びた“东亜”の代替として戦后に新しくつくりだされた用语であり、むしろ余分な意味内包をもたない中立的用语であることが求められたのである。
6.^ 语出龟井孝・大藤时彦・山田俊雄的《日本语の历史2文字とのめぐりあい》。平凡社、1963年。后来龟井孝称自己首次使用了“汉字文化圏”的用语。
7.^ 《汉字在日本》页174,何群雄著,香港,商务印书馆,ISBN 962-07-1404-0
8.^ “汉字文化圏”とは
9.^ 東アジア文化圏:“……冊封体制の原点たる封建制と華夷思想が成立し、周辺地域が中国文明の影響を受けて未開から文明へと移行し国家形成を始める。……”(西嶋定生、总说、岩波讲座世界历史4)[1]
10.^ 10.0 10.1 [2]
11.^ 韩国学者:“汉字盲”问题亟需改进
12.^ 韩国学者:“汉字盲”问题亟需改进
13.^ 《印度支那物语》(インドシナ物語),丸山静雄,讲谈社,昭和五十六年十月二十六日第一刷发行,ASIN: B000J7UJ4Q。
[编辑] 相关条目
东亚 东洋 东亚史
儒学 册封体制 律令制 汉字 大乘佛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国 日本 北朝鲜 韩国 琉球 越南
文言文 汉语方言 日文汉字 韩文汉字 越文汉字 CJKV
中国古代和亲制度 中国历代进贡国列表 曾向中国朝贡的政权列表
文化圈 印度文化圈
[编辑] 外部链接
大中华文化圈与汉字的使用
汉字、国家与天下
历史与空间:汉字文化圈,能否重建?
两千年孔子影响外围世界 透视亚洲儒家文化圈
孔学与东方文化 (《中华百科全书》)
东邦文化学馆论坛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cn/%E6%BC%A2%E5%AD%97%E6%96%87%E5%8C%96%E5%9C%88
6个分类: 东亚文化圈 | 中国文化 | 日本文化 | 朝鲜文化 | 越南文化 | 文化圈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14 发表于: 2010-01-23
西班牙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的国家和地区(深蓝色)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这是一个以西班牙语(或称卡斯蒂利亚语[1])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的列表。

目录 [隐藏]
1 概述
2 按人口排列
2.1 主权国家
2.2 其他地区
3 按地域分布
3.1 欧洲
3.2 美洲
3.2.1 北美
3.2.2 中美洲
3.2.3 加勒比地区
3.2.4 南美
3.3 非洲
4 参见
5 注释与参考资料

[编辑] 概述
西班牙语是20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和波多黎各地区的官方语言。除去西班牙语的发源地西班牙,大部分说西班牙语的人口分布于前西班牙帝国的殖民地,主要集中于拉丁美洲,故称说西班牙语的美洲国家和地区为“西班牙语美洲”。如今的美国西部和南部也有相当数量的西班牙语人口,因为这些地区(今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犹他州、亚利桑那州、内华达州、科罗拉多州、佛罗里达州等)也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属新西班牙总督辖区)或独立后的墨西哥的领土(除佛罗里达州外),美墨战争后割让给美国,加上一直存在的来自西班牙语邻国(主要是墨西哥,还有古巴等)的移民,使得西班牙语在这些地区依然通行。虽然美国本土没有任何一个州在法律上把西班牙语确定为官方语言,不过有部份政府网站及文件提供西班牙语版本。

[编辑] 按人口排列
人口以2007年初的估计数据为准。

[编辑] 主权国家
排名 国家(西班牙语) 全名(西班牙语) 人口
1  墨西哥(México) 墨西哥合众国(Estados Unidos Mexicanos) 108,700,891
2  哥伦比亚(Colombia) 哥伦比亚共和国(República de Colombia) 45,600,000
3  西班牙(España)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 45,116,894
4  阿根廷(Argentina) 阿根廷共和国(República Argentina) 39,921,833
5  委内瑞拉(Venezuela) 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República Bolivariana de Venezuela) 28,674,757
6  秘鲁(Perú) 秘鲁共和国(República del Perú) 28,674,757
7  智利(Chile) 智利共和国(República de Chile) 16,598,074
8  厄瓜多尔(Ecuador) 厄瓜多尔共和国(República del Ecuador) 13,850,000
9  危地马拉(Guatemala) 危地马拉共和国(República de Guatemala) 12,800,000
10  古巴(Cuba) 古巴共和国(República de Cuba) 11,382,820
11  多米尼加(República Dominicana) 多米尼加共和国(República Dominicana) 9,183,984
12  洪都拉斯(Honduras) 洪都拉斯共和国(República de Honduras) 7,326,496
13  玻利维亚(Bolivia) 玻利维亚共和国(República de Bolivia) 8,857,870
14  萨尔瓦多(El Salvador) 萨尔瓦多共和国(República de El Salvador) 6,948,073
15  尼加拉瓜(Nicaragua) 尼加拉瓜共和国(República de Nicaragua) 5,603,000
16  巴拉圭[2](Paraguay) 巴拉圭共和国(República del Paraguay) 6,158,000
17  哥斯达黎加(Costa Rica) 哥斯达黎加共和国(República de Costa Rica) 4,328,000
18  乌拉圭(Uruguay)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República Oriental del Uruguay) 3,323,906
19  巴拿马(Panamá) 巴拿马共和国(República de Panamá) 3,320,000
20  赤道几内亚[3](Guinea Ecuatorial) 赤道几内亚共和国(República de Guinea Ecuatorial) 504,000

西班牙语作为菲律宾的官方语言一直到1973年,自1987年以后又从菲律宾学生的必修课目中去除。不过,2007年8月8日,菲律宾总统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宣布从2008年1月起恢复西班牙语的官方语言地位,并向西班牙政府求助以完成她的计划,该计划包括一个官方的仪式和将西班牙语重新列入菲律宾教学系统的必修课程[4]。

国家(西班牙语) 全名(西班牙语) 人口
菲律宾[5](Filipinas) 菲律宾共和国(República de las Filipinas) 87,857,473

[编辑] 其他地区
地区(西班牙语) 全名(西班牙语) 人口 地位
波多黎各[6](Puerto Rico) 波多黎各自由邦(Estado Libre Asociado de Puerto Rico) 3,944,259 美国领土内的自治联邦

此外,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虽然没有一种语言是法律上的官方语言,但西班牙语被认为是事实上的官方语言之一[7]。

[编辑] 按地域分布
[编辑] 欧洲
欧洲虽然是西班牙语的发源地,但仅有西班牙一国[8]将其作为官方语言。

西班牙
[编辑] 美洲
主条目:西班牙语美洲、伊比利亚美洲和拉丁美洲
美洲、尤其是拉丁美洲是前西班牙帝国的殖民地最集中的地区,因此西班牙语在美洲非常流行,是美洲第一大语言。

[编辑] 北美
北美三国(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中只有墨西哥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而虽然有很多美国人说西班牙语,但西班牙语只有在新墨西哥州才具有事实上的官方语言地位。

墨西哥
新墨西哥(美国)
[编辑] 中美洲
中美洲除伯利兹[9]外的所有国家都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

危地马拉
萨尔瓦多
洪都拉斯
尼加拉瓜
哥斯达黎加
巴拿马
[编辑] 加勒比地区
古巴
多米尼加
[编辑] 南美
南美除巴西、圭亚那和苏里南外的所有国家[10]都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

哥伦比亚
委内瑞拉
厄瓜多尔
秘鲁
玻利维亚
巴拉圭
智利
阿根廷
乌拉圭
[编辑] 非洲
在非洲只有赤道几内亚一国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还有数个西班牙的海外领地当然地以西班牙语作为官方语言。

赤道几内亚
休达(西班牙)
梅利利亚(西班牙)
加那利群岛(西班牙)
[编辑] 参见
西班牙语
语言列表
各国官方语言列表
官方语言列表
西班牙语美洲
美国的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葡萄牙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英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法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俄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编辑] 注释与参考资料
1.^ “卡斯蒂利亚语”(Castellano)是西班牙语使用者对语言的自称,但在相对于其他国家的语言时以国家的名称称呼“西班牙语”(Español)
2.^ 西班牙语和瓜拉尼语同为官方语言。
3.^ 西班牙语为第一官方语言,法语为第二官方语言,葡萄牙语为第三官方语言。
4.^ (西班牙语)La presidenta filipina pedirá ayuda a España para oficializar el español.MSN Noticias.于2007年8月30日查阅.
5.^ 如今菲律宾的官方语言为菲律宾语和英语。
6.^ 西班牙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但西班牙语人口远远多于英语人口。
7.^ 英语也是新墨西哥州事实上而不是法律上的官方语言。
8.^ 在安道尔,西班牙语和法语一样,虽然是该国的通行语言,但是该国的官方语言却只有加泰罗尼亚语。
9.^ 西班牙语在伯利兹虽然不是官方语言,但也很通用。
10.^ 法属圭亚那以及福克兰群岛在南美,但不是国家。
(简体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cn/%E8%A5%BF%E7%8F%AD%E7%89%99%E8%AF%AD%E5%9B%BD%E5%AE%B6%E5%92%8C%E5%9C%B0%E5%8C%BA%E5%88%97%E8%A1%A8
3个分类: 国家列表 | 语言列表 | 西班牙语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15 发表于: 2010-01-24
葡萄牙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葡萄牙语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以绿色标出[1])这是一个以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的列表。

目录 [隐藏]
1 概述
2 按人口排列
2.1 主权国家
2.2 其他地区
2.3 附:国际组织
3 按地域分布
3.1 亚洲
3.2 欧洲
3.3 非洲
3.4 南美洲
4 参见
5 注释与参考资料

[编辑] 概述
全世界现共有9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和中国的澳门特区以葡萄牙语作为官方语言,这些国家和地区除了葡语的发源地葡萄牙,绝大多数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是葡萄牙殖民帝国的一部分。赤道几内亚是个例外,它是为了成为葡语国家共同体的正式成员国而宣布以葡语作为官方语言的。

[编辑] 按人口排列
[编辑] 主权国家
排名   国家(葡萄牙语简称)   国号全称(葡萄牙语)   人口[2]  
1  巴西(Brasil) 巴西联邦共和国(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 189,970,841
2  莫桑比克(Moçambique) 莫桑比克共和国(República de Moçambique) 21,397,000
3  安哥拉(Angola) 安哥拉共和国(República de Angola) 15,941,000
4  葡萄牙(Portugal)[3] 葡萄牙共和国(República Portuguesa) 10,848,692
5  几内亚比绍(Guiné-Bissau) 几内亚比绍共和国(República da Guiné-Bissau) 1,586,000
6  东帝汶(Timor-Leste)[4]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República Democrática de Timor-Leste) 947,000
7  赤道几内亚(Guiné Equatorial)[5] 赤道几内亚共和国(República da Guiné Equatorial) 504,000
8  佛得角(Cabo Verde) 佛得角共和国(República de Cabo Verde) 420,979
9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São Tomé e Príncipe)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República Democrática de São Tomé e Príncipe) 157,000

[编辑] 其他地区
排名   地区(葡萄牙语简称)   地区全称(葡萄牙语)   人口  
1   澳门(Macau)[6]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Região Administrativa Especial de Macau da República Popular da China)[7] 超过520,000[8]
2  马德拉(Madeira) 马德拉自治区(Região Autónoma da Madeira)[9] 245,806[10]
3  亚速尔(Açores) 亚速尔自治区(Região Autónoma dos Açores)[11] 243,018[12]
4   加利西亚语(Galiza) 加利西亚自治区(Comunidade Autónoma de Galiza) 2,700,000[13]

[编辑] 附:国际组织
有多个国际组织以葡萄牙语作为官方语言,其中较重要的有:

官方性质(政府间国际组织):
欧洲联盟(União Europeia[14]或União Européia[15])[16]
非洲联盟(União Africana)[17]
美洲国家组织(Organização dos Estados Americanos)[18]
  南美洲国家联盟(União das Nações Sul-Americanas)[19]
南方共同市场(Mercado Comum do Sul)[20]
File:CPLP flag.svg 葡萄牙语国家共同体(Comunidade dos Países de Língua Portuguesa)
非官方性质(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拉丁语联盟(União Latina)[21]
[编辑] 按地域分布
[编辑] 亚洲
澳门
东帝汶
[编辑] 欧洲
葡萄牙
亚速尔
[编辑] 非洲
莫桑比克
安哥拉
几内亚比绍
赤道几内亚
佛得角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马德拉(葡萄牙)
[编辑] 南美洲
巴西
[编辑] 参见
葡萄牙语国家共同体
澳门葡萄牙语
语言列表
官方语言列表
各国官方语言列表
阿拉伯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西班牙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法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英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俄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编辑] 注释与参考资料
1.^ 赤道几内亚未标出。
2.^ 人口数据以截止到2007年年中的各国官方统计数据为准,参见国家人口列表。
3.^ 包括其海外领土。
4.^ 葡萄牙语与德顿语同为官方语言。
5.^ 西班牙语是第一官方语言,法语是第二官方语言,葡萄牙语是第三官方语言。
6.^ 汉语(广东话)与葡萄牙语同为官方语言。
7.^ 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另一个是香港特别行政区。
8.^ 根据2007年年中澳门统计暨普查局数据。
9.^ 马德拉自治区是葡萄牙的两个海外自治区之一,另一个是亚速尔自治区。
10.^ 2006年估计数据。
11.^ 亚速尔自治区是葡萄牙的两个海外自治区之一,另一个是马德拉自治区。
12.^ 2006年估计数据。
13.^ 2006年估计数据。
14.^ 欧洲葡萄牙语拼写法。
15.^ 巴西葡萄牙语拼写法。
16.^ 欧盟有23种官方语言,葡萄牙语是其中之一,参见欧洲联盟的语言。
17.^ 葡萄牙语、阿拉伯语、法语、英语和斯瓦希里语同为非盟的官方工作语言。
18.^ 葡萄牙语、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同为官方语言。
19.^ 葡萄牙语、西班牙语、荷兰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
20.^ 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和瓜拉尼语同为官方语言。
21.^ 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法语、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和加泰罗尼亚语同为官方语言。
(简体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cn/%E8%91%A1%E8%90%84%E7%89%99%E8%AF%AD%E5%9B%BD%E5%AE%B6%E5%92%8C%E5%9C%B0%E5%8C%BA%E5%88%97%E8%A1%A8
3个分类: 国家列表 | 语言列表 | 葡萄牙语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16 发表于: 2010-01-24
日语数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记数系统
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
西方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文数字
高棉数字 印度数字
波罗米数字
泰语数字
汉字文化圈记数系统
中文数字
越南语数字
算筹 日语数字
韩文数字
苏州码子
字母记数系统
阿拉伯字母数字
亚美尼亚数字
西里尔数字
吉兹数字 希伯来数字
希腊数字
阿利耶波多数字
其它记数系统
雅典数字
巴比伦数字
埃及数字
伊特拉斯坎数字 马雅数字
罗马数字
依底数区分的进位制系统
十进制
2 4 8 16 32 64
3 5 6 7 9 12 20 60
……

日语数字是在日语中使用的数字系统。在书写上日语数字与中文数字的汉字写法完全相同;而在日语发音上有两套系统,分别是按照汉音的音读、以及依照日语固有发音的训读。

目录 [隐藏]
1 一般数字
2 大数系统
3 小数系统
4 大写数字
5 参见
6 外部链接

[编辑] 一般数字
在日本,数字书写采用阿拉伯数字(1、2、3)与中文数字(一、二、三)两种系统;通常阿拉伯数字被用于横式书写中、中文数字则被用于直式书写中。 另外,在日语中有些数字有两种读音。


数值汉字优先读法音读训读
0zeroれい / rei(无)[1]
1ichiいち / ichiひと(つ) / hito(tsu)
2niに/niふた(つ) / futa(tsu)
3sanさん / sanみ(っつ) / mi(ttsu)
4yonし / shiよ(っつ) / yo(ttsu)
5goご / goいつ(つ) / itsu(tsu)
6rokuろく / rokuむ(っつ) / mu(ttsu)
7nanaしち / shichiなな(つ) / nana(tsu)
8hachiはち / hachiや(っつ) / ya(ttsu)
9kyūきゅう/kyūく/kuここの(つ) / kokono(tsu)
10じゅう / jūとお / tō
20二十nijūにじゅう / nijūはた(ち) / hata(chi)
100hyakuひゃく / hyaku(もも / momo)
1,000senせん / sen(ち / chi)
10,000manまん / man(よろず / yorozu)
100,000,000okuおく / oku-
1,000,000,000,000chōちょう / chō-



    1.^ “零”字本身无训读,但有时候数字“0”在日语中会读作“まる(maru)”,但只有在读出一连串单独数字(像是电话号码)而非数值的时候才能够使用这种读法。另外,这样的读法源自于日文汉字中“丸”和“円”“まる(maru)”的读音,和英语口语上有时会把数字“0”读作英文字母“O”(音"oh")的情况有异曲同工之妙。
与中文数字的情况类似,在日语数字中4和9都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因为在日语发音中“四”读作“し(shi)”时和“死”字同音、“九”读作“く(ku)”和“苦”字同音。 另外,有些日本人也迷信西方传统中忌讳的“13日星期五”而认为数字13是不吉利的。
  1. 在现代日语中,日语数字的训读只用于读出日期和单独数字。
  2. 至于日语数字中,十以上数值的表示方式大致上与中文数字相同,但在日语训读中部份数值的读音有些变化,像是三十到九十之间十的倍数中,音读“じゅう(jū)”的“十”在训读会读作“そ(so)”,但这些变化在现代日语中已经不常使用。
数值汉字音读训读
30三十さんじゅう(sanjū)みそ(miso)
40四十よんじゅう(yonjū) しじゅう(shijū)よそ(yoso)
50五十ごじゅう(gojū)いそ(iso)
60六十ろくじゅう(rokujū)むそ(muso)
70七十ななじゅう(nanajū) しちじゅう(shichijū)ななそ(nanaso)
80八十はちじゅう(hachijū)やそ(yaso)
90九十きゅうじゅう(kyujū)ここのそ(kokonoso)

[编辑] 大数系统
在比千大的数字中,日语数字完全采用中国传统“亿、兆、京、垓、秭、穰、沟、涧、正、载”十个字“万进数”的表示方法。
数值104108101210161020102410281032103610401044104810521056106010641068
汉字恒河沙阿僧祇那由他不可思議無量大数
片假名まんおくちょうけいがいじょうこうかんせいさいごくごうがしゃあそうぎなゆたふかしぎむりょうたいすう
日语罗马字manokuchōkeigaishikanseisaigokugōgashaasōginayutafukashigimuryōtaisū


但在日语中有时会组合阿拉伯数字和汉字以表达一个数值,依西方惯例会以每三个数字一组并用逗号隔开,因此这时阿拉伯数字的部份必须小于10,000(像是25,000,000在日语中有时会表示成“2,500万”,但像500,000,000这样的数字就必须表示为“5億”而非“50,000万”)。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语中以汉字书写“0”以外的数值时,所有的“零”皆必须省略。例如302在中文数字中写作“三百零二”,但在日语中必须省略成“三百二”(“三百二”在中文里通常指数值“320”)。另外,在10、100、1000的时候,所有“一”会皆省略为“十”、“百”、“千”,但在10000的时候,会写作“一万”。
[编辑] 小数系统
在传统日语中有两套表示小数的系统,现今在大部分场合几乎已经用不到,但在某些情况下仍会使用,像是表示棒球选手的打击率和守备率、体育竞赛队伍的胜率、或是表示商品价格的折扣等。
以下是其中一种表示小数的系统:

数值10-110-210-310-410-5
汉字
平假名りんもうこつ
日语罗马字burinshikotsu

此系统源于日本度量衡单位,其中“分”、“厘”、“毛”等原是日本长度单位“尺”的分割单位。
另一套表示小数的系统是缩小上述系统单位的数值(像是“分”从十分之一改为百分之一,以此类推),而十分之一则以“割”表示。
数值10-110-210-310-410-5
汉字
平假名わりりんもう
日语罗马字wariburinshi

这种系统常用来表示价格(像是打折),例如:

  • 一割五分引き(ichi-wari go-bu biki)指“打八五折”
  • 打率三割八分九厘(daritsu san-wari hachi-bu kyū-rin)指“打击率0.389”
  • 而现代日语通常以小数点表示小数而鲜少使用以上系统,同样以汉字用于直式书写、以阿拉伯数字用于横式书写,像是“42.195”在日语中写作“四十二・一九五”。
[编辑] 大写数字
同样沿袭自中文数字,日本有一套与中文大写数字稍微不同的正式数字系统称为“大字(だいじ)”,通常用于法律及金融等文件以防数字遭涂改。原本“壹、贰、参、肆、伍、陆、柒、捌、玖、拾”等中文大写数字传入日本后,其中几个用途不大的大写数字现今已经废除。 日本现行的大写数字只有“壱(一)、弐(二)、参(三)、拾(十)、萬(万)”,因为相较于其他不容易修改的数字,这五个数字非常容易涂改成其他数字(像是“一”可涂改成“二”,以及“一、二、三、十、万”皆可涂改成“五”),因此这五个数字的大写至今仍在使用中。

数值小写大写
现用废除
1
2
3
4 
5 
6 
7 柒 (漆)
8 
9 
10
100 
1000 阡 (仟)
10000

参见
日语
日语量词
[编辑] 外部链接
大数の名前について(关于大数)(日文)
古代日语数字系统(英文)
日语数字的读法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cn/%E6%97%A5%E8%AA%9E%E6%95%B8%E5%AD%97
2个分类: 日语 | 数字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17 发表于: 2010-01-24
法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官方语言为法语的国家和地区(深蓝色)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这是一个以法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的列表。

目录 [隐藏]
1 概述
2 按人口排列
2.1 主权国家
2.2 其他地区
3 按地域分布
3.1 欧洲
3.2 非洲
3.3 美洲
3.4 亚洲
3.5 大洋洲
4 参见
5 注释与参考资料

[编辑] 概述
法语是29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和其他多个地区的官方语言。除去法语发源地法国和法语流行的边缘地区(尤其是比利时和瑞士),大部分说法语的人口分布于前法国殖民地和比利时的保护地(今刚果民主共和国)。

[编辑] 按人口排列
人口数据以2005年底为准。

[主权国家
排名国家# 人口
#-330,000,000
1.法国63,213,894[1]
2.刚果民主共和国60,764,490
3.加拿大[2]32,805,041
4.马达加斯加[3]18,040,341
5 . 科特迪瓦17,298,040
6. 喀麦隆[4]16,322,000
7.布基纳法索13,491,736
8.尼日尔12,162,856
9 .塞内加尔11,706,498
10.马里11,415,261
11. 比利时[5]10,364,388
12.乍得[6]9,657,069
13.几内亚9,452,670
14.卢旺达[7]8,440,820
15.海地8,121,622
16.布隆迪[8]7,795,426
17.贝宁7,649,360
18.瑞士[97,489,370
19.多哥5,153,088
20.中非[104,237,703
21.刚果共和国3,602,269
22.加蓬1,394,307
23.科摩罗[11]671,247
24.赤道几内亚[12]529,034
25.吉布提[13]476,703
26.卢森堡[14]468,571
27.瓦努阿图[15]205,754
28.塞舌尔[16]81,188
29.摩纳哥32,409
除此之外,法语也是毛里塔尼亚事实上而非法律上官方语言[17],也是梵蒂冈城国官方使用的五种[18]之一。
[编辑] 其他地区
排名地区# 人口地位
1.本地治里973,829印度中央直辖区
2.瓦莱达奥斯塔123,978意大利拥有自治权的大区
3.泽西岛90,812英国皇家属地
4.格恩西岛65,228英国的皇家属地
除此之外,在路易斯安那缅因,法语虽然不是法律上的、却是事实上的官方语言[19]
按地域分布
欧洲
法语发源于欧洲,亦是仅次于德语英语的欧洲第三大语言。                     比利时
    • 法语文化区
  •  法国
  • 根西岛英国
  • 泽西岛(英国)
  • 卢森堡
  • 摩纳哥
  • 瑞士
    • 伯尔尼州
    • 弗里堡州
    • 沃州
    • 瓦莱州
    • 纳沙泰尔州
    • 日内瓦州
    • 汝拉州
  • 瓦莱达奥斯塔意大利
 非洲
非洲是前法国殖民地最集中的地区,因此法语在非洲非常流行,是仅次于阿拉伯语和英语的非洲第三大语言。
  • 贝宁
  • 布基纳法索
  • 布隆迪
  • 喀麦隆
  •  中非
  • 科摩罗
  • 刚果共和国
  • 刚果民主共和国
  • 科特迪瓦
  • 吉布提
  • 加蓬
  • 几内亚
  • 赤道几内亚
  • 马达加斯加
  • 马里
  • 毛里塔尼亚
  • 马约特法国
  • 尼日尔
  • 留尼汪(法国)
  • 卢旺达
  •  塞舌尔
  • 塞内加尔
  • 乍得
  • 多哥
美洲
主条目:法语美洲在美洲,法语是仅次于西班牙语和英语的第三大语言。
  • 加拿大              魁北克省
    • 新不伦瑞克省
    • 西北地区
    • 育空地区
    • 努纳武特地区
  • 瓜德罗普法国
  • 法属圭亚那(法国)
  • 海地
  • 路易斯安那美国
  • 缅因(美国)
  • 马提尼克(法国)
  • 圣巴托洛缪(法国)
  • 法属圣马丁(法国)
  •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法国)
亚洲
  • 本地治里印度
大洋洲
  • 新喀里多尼亚法国
  • 法属波利尼西亚(法国)
  • 瓦努阿图
  • 瓦利斯和富图纳(法国)

    [编辑] 参见
    法语
    语言列表
    各国官方语言列表
    官方语言为法语的国际组织列表
    官方语言列表
    阿拉伯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西班牙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葡萄牙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英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俄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法国文化协会
    全球法语区

    [编辑] 注释与参考资料
    1.^ 包括法国本土和其所有的海外省和海外领地。
    2.^ 法语(加拿大法语)和英语(加拿大英语)同为官方语言。
    3.^ 法语和马达加斯加语同为官方语言。
    4.^ 法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
    5.^ 法语和荷兰语(弗拉芒语)、德语同为官方语言。
    6.^ 法语和阿拉伯语同为官方语言。
    7.^ 法语和卢旺达语、英语同为官方语言。
    8.^ 法语和基隆迪语同为官方语言。
    9.^ 法语和德语、意大利语、罗曼什语同为官方语言。
    10.^ 法语和桑戈语同为官方语言。
    11.^ 法语和科摩罗语、阿拉伯语同为官方语言。
    12.^ 西班牙语为第一官方语言,法语为第二官方语言,葡萄牙语为第三官方语言。
    13.^ 法语和阿拉伯语同为官方语言。
    14.^ 法语和卢森堡语、德语同为官方语言。
    15.^ 法语和英语、比斯拉马语同为官方语言。
    16.^ 法语和克里奥尔语(塞舌尔克里奥尔语)、英语同为官方语言。
    17.^ 毛里塔尼亚事实上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
    18.^ 这五种语言是意大利语、德语、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见梵蒂冈城国官方网站。
    19.^ 英语也是两州事实上而不是法律上的官方语言。
    (简体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
    (法语)法语(魁北克市拉瓦勒大学网站)

    3个分类: 国家列表 | 语言列表 | 法语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18 发表于: 2010-01-24
俄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俄语国家和地区地图,蓝色代表俄语是官方语言,青绿色代表俄语是通用语言之一。这是一个以俄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的列表。

目录 [隐藏]
1 概述
2 按人口排列
2.1 被普遍承认的主权国家
2.2 其他国家和地区
2.3 已不存在的国家(按时间排序)
2.4 附:国际组织
3 按地域分布
3.1 亚洲
3.2 欧洲
4 参见
5 注释与参考资料

[编辑] 概述
俄语是4个被普遍承认的独立主权国家、实际独立但未获广泛承认的阿布哈兹、南奥塞梯和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以及摩尔多瓦嘎嘎乌孜的官方语言,也是乌克兰克里米亚事实上的官方语言之一,亦曾是许多如今已不存在的国家的官方语言。俄语是全世界第八大语言,它的通行伴随着俄罗斯帝国和苏联的扩张,直到今天,它仍然是大多数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通用语言之一。

[按人口排列

被普遍承认的主权国家

排名  国家(俄语简称)  国号全称(俄语)  人口
1 俄罗斯(Россия)俄罗斯联邦(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或俄罗(Россия142,499,000
2哈萨克斯(Казахста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захстан)15,422,000
3白俄罗斯(Беларусь)白俄罗斯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 Беларусь)9,714,000
4吉尔吉斯斯(Киргизия)吉尔吉斯共和国(Киргиз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5,317,000


其他国家和地区

排名  国家或地区(俄语简称)  国号全称(俄语)  人口
1    克里米亚(Крым)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Автономн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Крым)1,994,300
2       德涅斯特河左(Приднестровье)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Приднестровская Молдав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537,000
3        阿布哈兹(Абхазия)[阿布哈兹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 Абхазия)[177,000
4      嘎嘎乌孜(Гагаузия嘎嘎乌孜自治行政区(Автономное территориальное образование Гагаузия)155,700
5      南奥塞梯(Южная Осетия)南奥塞梯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 Южная Осетия70,000


已不存在的国家(按时间排序)

注:根据苏联宪法,各加盟共和国均为主权独立的国家,故在此列出;另外,各加盟共和国内的自治共和国有各自的官方语言,但它们不算是独立国家,故在此不一一列出。

排序  国号全称(俄语)  始终时间  
1俄罗斯帝国(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1721年1917年
2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Россий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Федеративн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1917年1991年
3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Украи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15]1917年1991年
4顿涅茨克-克里沃罗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Донецко-Криворож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16]1918年-1918年
5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Белорус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17]1919年1991年
6阿布哈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Абхазия)[18]1920年1931年
7 外高加索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Закавказ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Федеративн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19]1922年1936年
8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20]1922年1991年
9 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Узбек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21]1924年1991年
9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Туркме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22]1924年1991年
11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Таджик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23]1929年1991年
12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24]1936年1991年
12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25]1936年1991年
12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26]1936年1991年
12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27]1936年1991年
12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28]1936年1991年
17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29]1940年1956年
18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30]1940年1991年
19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31]1940年1991年
20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32][/url]1940年1991年
21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Эсто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1940年1991年


附:国际组织
有多个国际组织以俄语作为官方语言,其中较重要的有:

  •  联合国(33][34]
  • 上海合作组织[35]
  • 独立国家联合体
按地域分布 
亚洲
  • 俄罗斯
  • 哈萨克斯坦
  • 吉尔吉斯斯坦
[编辑] 欧洲
  • 俄罗斯[38]
  • 白俄罗斯
  • 克里米亚乌克兰
  • 德涅斯特河左岸摩尔多瓦争议区)
  • 嘎嘎乌孜(摩尔多瓦)
  • 阿布哈兹格鲁吉亚争议区)
  • 南奥塞梯(格鲁吉亚争议区)

  • 语言列表
    各国官方语言列表
    官方语言列表
    阿拉伯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西班牙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葡萄牙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法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英语国家和地区列表
    [编辑] 注释与参考资料
    1.^ 人口数据以2007年年中联合国的估计数据为准,参见国家人口列表。
    2.^ 俄罗斯联邦内的自治共和国另有各自的官方语言。
    3.^ “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均为俄的国号全称。
    4.^ 俄语与哈萨克语同为官方语言。
    5.^ 俄语与白俄罗斯语同为官方语言。
    6.^ 俄语与吉尔吉斯语同为官方语言。
    7.^ 人口数据以截止到2007年年中的官方统计数据为准。
    8.^ 虽然乌克兰语是当地法律上唯一的官方语言,但俄语是当地官方的工作语言,相当于事实上的官方语言。
    9.^ 俄语、摩尔多瓦语(实际就是罗马尼亚语)和乌克兰语同为官方语言。
    10.^ 俄语与阿布哈兹语同为官方语言。
    11.^ 作为格鲁吉亚的自治共和国则称“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俄语不是官方语言。
    12.^ 俄语、嘎嘎乌孜语和摩尔多瓦语(实际就是罗马尼亚语)同为官方语言。
    13.^ 俄语与奥塞梯语同为官方语言。
    14.^ 作为格鲁吉亚的自治州则称“南奥塞梯自治州”,俄语不是官方语言。
    15.^ 俄语与乌克兰语同为官方语言。
    16.^ 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独立出去,同年并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7.^ 俄语与白俄罗斯语同为官方语言。
    18.^ 1920年从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独立出去,1931年并入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其自治共和国,称“阿布哈兹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19.^ 俄语、阿塞拜疆语、亚美尼亚语和格鲁吉亚语同为官方语言。
    20.^ 其加盟共和国有各自的官方语言,不再一一列出。
    21.^ 俄语与乌兹别克语同为官方语言。
    22.^ 俄语与土库曼语同为官方语言。
    23.^ 俄语、塔吉克语和乌兹别克语同为官方语言。
    24.^ 俄语与哈萨克语同为事实上的官方语言。
    25.^ 俄语与吉尔吉斯语同为官方语言。
    26.^ 俄语、阿塞拜疆语和亚美尼亚语同为官方语言。
    27.^ 俄语与亚美尼亚语同为官方语言。
    28.^ 俄语、格鲁吉亚语、阿布哈兹语和奥塞梯语同为官方语言。
    29.^ 俄语与芬兰语同为官方语言。
    30.^ 俄语与摩尔多瓦语(罗马尼亚语)同为官方语言。
    31.^ 俄语与立陶宛语同为官方语言。
    32.^ 俄语与拉脱维亚语同为官方语言。
    33.^ 俄语与爱沙尼亚语同为官方语言。
    34.^ 汉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法语、英语和俄语同为官方语言。
    35.^ 汉语与俄语同为官方工作语言。
    36.^ 俄语是该组织唯一的官方工作语言。
    37.^ 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大部分领土在亚洲,但传统上被认为是欧洲国家。
    38.^ 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大部分领土在亚洲,但传统上被认为是欧洲国家。
    (简体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欧亚司
    (简体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欧
  • 3个分类: 国家列表 | 语言列表 | 俄语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19 发表于: 2010-01-24
韩文数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记数系统
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
西方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文数字
高棉数字 印度数字
波罗米数字
泰语数字
汉字文化圈记数系统
中文数字
越南语数字
算筹 日语数字
韩文数字
苏州码子
字母记数系统
阿拉伯字母数字
亚美尼亚数字
西里尔数字
吉兹数字 希伯来数字
希腊数字
阿利耶波多数字
其它记数系统
雅典数字
巴比伦数字
埃及数字
伊特拉斯坎数字 马雅数字
罗马数字
依底数区分的进位制系统
十进制
2 4 8 16 32 64
3 5 6 7 9 12 20 60
……

韩文数字在韩国语语言中有二套数字系统, 分别是汉式系统(汉字词)和固有词系统。

目录 [隐藏]
1 创造
2 数字
3 商业社会的用法
4 脚注

[编辑] 创造
在韩国汉式系统和韩式系统,11至19都是由十和个位数所组合成。但是,在汉式系统15通常会是“十五”(십오),而不是“一十五”,固有词系统则用열다섯。在汉式系统,二十至九十都是和十一至十九差不多,而固有词系统则使用原来韩语里表示数字、数目的固有词,如图的下方所示。

分辨两个数字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汉式系统有时被使用标记序数,例如“열番”(열번)即是“十次”的意思,而十番(십번)是“十号”的意思。

当表示人的年龄的时候, 固有词系统通常会用(살),而汉式系统会用“岁”(세)。例如, “스물다섯 살”和“二十五岁”(이십오 세)都是廿五岁的意思。


数字
数字汉式系统固有词系统
汉字谚文罗马字修正的罗马字谚文罗马字修正的罗马字
0零/〇영 (北朝鲜: 령)/공yŏng (北朝鲜: ryŏng)/kongyeong/gong---
1ilil하나hanahana
2iituldul
3samsamsetset
4sasanetnet
5oo다섯tasŏtdaseot
6육 (北朝鲜: 륙)yuk (北朝鲜: ryuk)yuk여섯yŏsŏtyeoseot
7ch'ilchil일곱ilgopilgop
8p'alpal여덟yŏdŏlyeodeol
9kugu아홉ahopahop
10sipsipyŏlyeol
11十一십일sibilsibil열 하나yŏrhanayeolhana
12十二십이sibisibi열 둘yŏltulyeoldul
13十三십삼sipsamsipsam열 셋yŏlsetyeolset
14十四십사sipsasipsa열 넷yŏlletyeollet
15十五십오sibosibo열 다섯yŏltasŏtyeoldaseot
16十六십육 (北朝鲜: 십륙)simnyuk (北朝鲜: simryuk)simnyuk열 여섯yŏllyŏsŏtyeollyeoseot
17十七십칠sipch'ilsipchil열 일곱yŏrilgopyeorilgop
18十八십팔sipp'alsip-pal열 여덟yŏllyŏdŏlyeollyeodeol
19十九십구sipkusipgu열 아홉yŏrahopyeorahop
20二十이십isipisip스물sŭmulseumul
30三十삼십samsipsamsip서른sŏrŭnseoreun
40四十사십sasipsasip마흔mahŭnmaheun
50五十오십osiposipshwinswin
60六十육십 (北朝鲜: 륙십)yuksip (北朝鲜: ryuksip)yuksip예순yesunyesun
70七十칠십ch'ilsipchilsip일흔irhŭnilheun
80八十팔십p'alsippalsip여든yŏdŭnyeodeun
90九十구십kusipgusip아흔ahŭnaheun
100paekbaek1onon
1,000ch'ŏncheon즈믄1chŭmŭnjeumeun
104manman드먼1tŭmŏndeumeon
108亿ŏkeok1chaljal
1012chojo---
1016kyŏnggyeong1kolgol
1020haehae---
10242chaja---
10282yangyang---
10322kugu---
10362kangan---
10402chŏngjeong---
10442chaejae---
10482kŭkgeuk---
1052 or 1056恒河沙항하사3hanghasahanghasa---
1056 or 1064阿僧祇아승기3asŭnggiaseunggi---
1060 or 1072那由他나유타3nayut'anayuta---
1064 or 1080不可思议불가사의3pulgasaŭibulgasaui---
1068 or 1088无量大数무량대수3muryangdaesumuryangdaesu---

 商业社会的用法
在商业或者金融行业, 为避免数字容易被涂改, 很多时候都会采用汉字大写



2个分类: 韩语 | 数字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