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52阅读
  • 764回复

黄帝内经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洪图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70 发表于: 2012-04-16

第二节 平人气象论
   平人是健康无病的人,气血阴阳平调的人。气象是说脉气与脉象。论正常人,健康人脉象是什么样。诊法是以健康人作为标准,来衡量病人的脉气与脉象,从正常推及反常,知常达变。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71 发表于: 2012-04-16
第一段,调息诊脉法。医生调整自己的呼吸。
原文:“黄帝问曰:平人何如?
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日平人。平人者不病也。
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少气。
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
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72 发表于: 2012-04-16
皇帝首先问:平人的脉象如何?岐伯说: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在动,呼吸之间有个停顿,定息,再加上深长气的,增加了一点时间,太息的时间,这样看来,正常的脉想应该是一呼一吸共5动,五至。这就是正常的脉象。脉率上就是这样。平人就是阴阳平调之人,常以不病作为标准,医生没有病,所以医生调节自己的呼吸,了解病人的脉象如何,是快是慢。假设说,医生一呼,病人脉跳一次,一吸也跳一次,这是脉迟,是少气,气不足,不能鼓动血脉,气血虚,脉不充盈,正气衰竭。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这是呼吸七动,还躁,不安静,说明有热,鼓动气血,脉数,再加上尺肤热,这湿温病。如果尺肤不热,脉还滑,也就是7动以上还躁滑,这是风,风为阳邪,也易使脉数。如果脉涩,脉虽快,但脉还涩,是气血不通,所以是痹。如果一呼脉四动以上,那就是10至以上了,太数了,那是邪气太盛,正气太虚了,所以死。再有,脉绝不至曰死,气血断绝,阴阳离绝,气血夺失。再有,乍疏乍数,也危险。脉一阵快一阵慢。这是气血错乱,极度紊乱。
临证指要:医生诊脉要平息静心。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73 发表于: 2012-04-16
第二段,论脉以胃气为本,以及五脏平、病、死脉。
原文:“”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脏真散于肝,肝脏筋膜之气也。
长夏胃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
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旡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脏真高于肺,以行营卫阴阳也。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
    盛喘数绝者,则在病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脊痛;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寸口脉沉而涩,曰寒热。
    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病在内。
    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
    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脉滑曰风,脉涩曰痹,缓而滑曰热中,盛而坚曰胀。
    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
    臂多青脉曰脱血,尺脉缓涩,谓之解(亻亦),安卧脉盛谓之脱血,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中。
    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为真脏见,皆死。
    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
    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
    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疸。
    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
    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坚涩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
    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短。
    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
    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
    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病脾病来,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死脾脉来,锐坚如鸟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74 发表于: 2012-04-17
 中药石菖蒲

  1.药用功效

  治中风痰迷心窍,神志昏乱

  治心肾两虚、耳鸣耳聋、头昏、心悸

  治头晕、嗜睡.健忘

石菖蒲的功效

  1.噤口痢本品芳香化湿、湿,又行胃肠之气。治疗湿浊、热毒蕴结肠中所致之水谷不纳,痢疾后重等,可与黄连、茯苓、石莲子等配伍,如开噤散。
气芳香,味苦、微辛。


  2.石菖蒲的功效:健忘,失眠,耳鸣,耳聋。本品入心经,开心窍、益心智、安心神、聪耳明目,故可用于上述诸症。治健忘证,常与人参、茯苓、菖蒲等配伍,如不忘散(《证治准绳》)、开心散(《千金方》);治劳心过度、心神失养引发的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常与人参、白术、龙眼肉及酸枣仁、茯神、朱砂等配伍,如安神定志丸(《杂病源流犀烛》);治心肾两虚、耳鸣耳聋、头昏、心悸,常与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及丹参、夜交藤等配伍,如安神补心丸。

 石菖蒲的功效

  1.散寒除痹石菖蒲芳香辛温,温可胜寒,辛香散湿;更走中焦、则可开发脾胃之气雨除风寒湿痹。正如《本草求真》谓:“《本经》首言治风寒湿痹,是取其辛温开发脾气之力。”本品既“主的肢湿痹,不得屈伸”(《名医别录》),亦治邪风冷痹、身体俱痛,如(《圣济总录》菖蒲散),以本品配乌头等,治冷痹身痛。

  2.去湿止痒石菖蒲辛苦而温,辛温能化湿;苦燥可杀虫,故本品外用涂敷,有去湿疗疮、杀虫止痒之功。《药性论》亦载,本晶“杀诸虫,治恶疮疥瘙。”对皮肤湿疮、疥癣等疾,皆可应用。如《济急仙方》以菖蒲配蛇床子组方、为末涂搽,主治:阴汗湿痒。

  3.鉴别应用:菖蒲一药,品种较多,同中有异,用之当别;九节菖蒲,以除痰开窍为长;鲜菖蒲,治热病神昏适用;石菖蒲,以去湿开胃为佳。

  石菖蒲的功效

  功效以及作用

  1.痰蒙清窍,神志昏迷。本品辛开苦燥温通,芳香走窜,不但有开窍醒神之功,且兼具化湿,豁痰,辟秽之效故擅长治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所致之神志昏乱。治中风痰迷心窍,神志昏乱、舌强不能语,常与半夏、天南星、橘红等燥湿化痰药合用,如涤痰汤(《济生方》);若治痰热蒙蔽,高热、神昏谵语者,常与郁金、半夏、竹沥等配伍,如菖蒲郁金汤(《温病全书》);治痰热癫痫抽搐,可与枳实、竹茹、黄连等配伍,如清心温胆汤(《古今医鉴》);治癫狂痰热内盛者,可与远志、朱砂、生铁落同用,如生铁落饮(《医学心悟》);用治湿浊蒙蔽,头晕,嗜睡,健忘,耳鸣,耳聋等症,又常与茯苓、远志、龙骨等配伍,如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2石菖蒲的功效:.湿阻中焦,脘腹痞满,胀闷疼痛。本品辛温芳香,善化湿浊、醒脾胃、行气滞、消胀满。用治湿浊中阻,脘闷腹胀、痞塞疼痛,常与砂仁、苍术、厚朴同用;若湿从热化、湿热蕴伏、身热吐利、胸脘痞闷、舌苔黄腻者,可与黄连、厚朴等配伍,如连朴饮(《霍乱论》)。


中药石菖蒲的应用

  1.用于湿温病,痫证等闭证神昏。本品气芳香,能开心窍,但醒神回苏之力较弱,而长于化湿浊,故宜于痰湿闭阻心窍之神昏。治湿热蒙蔽心窍,高热,神昏谵语者,常须与清热、化痰、开窍之品配伍,如《温病全书》菖蒲郁金汤,以之与竹沥、郁金、连翘等同用,方中还加入含有麝香的玉枢丹,以增强开窍之力。若治痰热所致痫证神昏、抽搐,可与化痰开窍,息风止痉药物配伍。

  2.用于健忘、失眠等心神不宁之证。本品又可宁心安神,常与远志等宁心安神类药物配伍,用于以上诸证。

  3.用于湿浊中阻,湿热泻痢。本品芳香而能化湿浊,开胃进食。治湿浊中阻,脘腹胀闷不适或疼痛者,常与砂仁、厚朴、苍术等化湿、行气止痛之品同用。若湿热泻痢,不纳水谷者,宜与清热燥湿,运脾行气药物配伍。

注意事项

  宜忌: 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

  毒副作用: 石菖蒲水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53±2.5g/kg.石菖蒲挥发油给小鼠皮下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 0.157ml/kg.其急性中毒的表现为初期安静不动, 继则为运动失调、抽搐, 外界刺激可诱发或加重抽搐, 最后死于强直性惊厥.说明挥发油的主要急性中毒症状可能是兴奋脊髓.

  石菖蒲煎剂给小鼠口服, 未见毒性反应.

  中毒救治: 参见“细辛”.

  医家论药

  “菖蒲气温, 心气不足者用之, 虚则补其母也.肝苦急, 以辛补之是矣.”(《本草纲目》)

  “石菖蒲, 利气通窍, 如因痰火二邪为眚, 致气不顺、窍不通者, 服之宜然.若中气不足, 精神内馁, 气窍无阳气为之运动而不通者, 屡见用十全大补汤, 奏功极多, 石菖蒲不必问也.”(《本草汇言》)

石菖蒲的副作用-石菖蒲中毒解救

  (Rhizoma Acori Graminei)

  别名:昌羊、昌阳、阳春雪、九节菖蒲、水剑草。

  功效:祛湿化痰,开窍醒神,理气活血,和中开胃

  不良反应机制:石菖蒲挥发油中主要含细辛醚、石竹烯、石菖醚等,主要兴奋脊髓神经。

  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毒反应,表现为:抽搐、惊厥,外界刺激可诱发和加剧,最后死于强直性惊厥。

  治疗与解救:催吐、导泻、洗胃。静脉输液。皮下注射麻黄碱。对症治疗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75 发表于: 2012-04-17
本文介绍: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简介,石菖蒲副作用及其药用价值(Rhizoma Acori Tatarinowii)

【来源 】  为天南星科石菖蒲 Acorus tatarinowii 的根茎.
【性状鉴别】 呈扁圆柱形。
表面有疏密不均的环节;
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
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可见环状的内皮层及棕色的油点。
气芳香,味苦,微辛。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
①    表皮细胞外壁增厚,棕色。
②    皮层宽广,散有纤维束及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
③    中柱维管束周木型及外韧型。纤维束及维管束鞘纤维周围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④    薄壁组织中散有类圆形油细胞;并含淀粉粒。
    【成分】   含挥发油:β—细辛醚(β-asarone)62.38%、l-烯丙基-2,4,5三甲氧基苯18.24%、顺-甲基异丁香油酚、甲基丁香油酚、α-细辛醚等。
【理化鉴别】  TLC检α-细辛醚和甲基丁香酚等。
【附注】1.水菖蒲
为天南星科水菖蒲Acorus calamus 的根茎
较粗大,少有分枝。,节间长0.2~1.5cm。上侧有较大的类三角形叶痕,下侧有凹陷的圆点状根痕。折断面海绵样,横切面可见一明显的环,有多数小空洞及维管束小点。气较浓烈而特异,味辛。
2.九节菖蒲
为毛茛科阿尔泰银莲花 Anemone altaica 的根茎。
根茎呈纺锤形。表面棕黄色、淡棕色至暗棕色,具多数半环状突起的节。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酸而稍麻舌。
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

石菖蒲 Shichangpu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等地。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砂,晒干。生用。

【药性】辛、苦,温。归心、胃经。

【功效】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

【应用】
       1.痰蒙清窍,神志昏迷。本品辛开苦燥温通,芳香走窜,不但有开窍醒神之功,且兼具化湿,豁痰,辟秽之效。故擅长治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所致之神志昏乱。治中风痰迷心窍,神志昏乱、舌强不能语,常与半夏、天南星、橘红等燥湿化痰药合用,如涤痰汤(《济生方》);若治痰热蒙蔽,高热、神昏谵语者,常与郁金、半夏、竹沥等配伍,如菖蒲郁金汤(《温病全书》);治痰热癫痫抽搐,可与枳实、竹茹、黄连等配伍,如清心温胆汤(《古今医鉴》);治癫狂痰热内盛者,可与远志、朱砂、生铁落同用,如生铁落饮(《医学心悟》);用治湿浊蒙蔽,头晕,嗜睡,健忘,耳鸣,耳聋等症,又常与茯苓、远志、龙骨等配伍,如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2.湿阻中焦,脘腹痞满,胀闷疼痛。本品辛温芳香,善化湿浊、醒脾胃、行气滞、消胀满。用治湿浊中阻,脘闷腹胀、痞塞疼痛,常与砂仁、苍术、厚朴同用;若湿从热化、湿热蕴伏、身热吐利、胸脘痞闷、舌苔黄腻者,可与黄连、厚朴等配伍,如连朴饮(《霍乱论》)。
       3.噤口痢。本品芳香化湿、燥湿,又行胃肠之气。治疗湿浊、热毒蕴结肠中所致之水谷不纳,痢疾后重等,可与黄连、茯苓、石莲子等配伍,如开噤散(《医学心悟》)。
       4.健忘,失眠,耳鸣,耳聋。本品入心经,开心窍、益心智、安心神、聪耳明目,故可用于上述诸症。治健忘证,常与人参、茯苓、菖蒲等配伍,如不忘散(《证治准绳》)、开心散(《千金方》);治劳心过度、心神失养引发的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常与人参、白术、龙眼肉及酸枣仁、茯神、朱砂等配伍,如安神定志丸(《杂病源流犀烛》);治心肾两虚、耳鸣耳聋、头昏、心悸,常与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及丹参、夜交藤等配伍,如安神补心丸(《中药制剂手册》)。
       此外,还可用于声音嘶哑、痈疽疮疡、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3~9g。鲜品加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0.11%~0.42%,其中主要为β-细辛醚、α-细辛醚、石竹烯、α-葎草烯、石菖醚、细辛醚等,尚含有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
       2.药理作用:石菖蒲水煎剂、挥发油、或细辛醚、β-细辛醚均有镇静作用和抗惊厥作用;对豚鼠离体气管和回肠有很强的解痉作用;石菖蒲挥发油静脉注射有肯定的平喘作用,与舒喘灵吸入后的即时疗效相似;石菖蒲挥发油对大鼠由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有一定治疗作用,并能对抗由肾上腺素或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挥发油治疗量时还有减慢心律作用;煎剂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制止胃肠的异常发酵;高浓度浸出液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华东地区38家医院用石菖蒲注射液(石菖蒲0.5%总挥发油溶液)治疗肺性脑病279例次,总有效率为74.9%(中成药研究,1990,2:37);以石菖蒲、川芎、干地龙各10g,鸡血藤、泽泻各25g制成口服液(每ml含生药1g),治疗脑梗塞36例,总有效率为88.89%(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2:117);以石菖蒲煎剂(每30ml含石菖蒲干品10g)治疗癫痫60例,结果显效17例,有效28例,有效率75%(中华医学杂志,1978,1:62);以四七汤(制半夏、朱茯苓、石菖蒲、枳实、郁金)加味治疗老年性痴呆30例,与对照组脑复新相比疗效显著,对老年性痴呆、中风合并痴呆有良好治疗作用(陕西中医,1996,3:112)。另有用单味菖蒲煎服治疗神经性呕吐,以石菖蒲复方治疗脑震荡后遗症、神经衰弱、心肌梗死、失音、慢性咽喉疾患等。
       【其它】古代文献称菖蒲以“一寸九节者良”,故本品亦称为九节菖蒲。但现代所用之九节菖蒲为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Anemone altaica Fisch.的根茎,不得与石菖蒲相混淆。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
       2.《本草纲目》:“治中恶卒死,客忤癫痫,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
       3.《本草从新》:“辛苦而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明耳目,发声音,去湿除风,逐痰消积,开胃宽中,疗噤口毒痢。”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76 发表于: 2012-04-17
石菖蒲的功效与副作用:
原料名称:石菖蒲
别名:菖蒲叶、山菖蒲、水剑草、香菖蒲、药菖蒲、草蒲、昌阳、木蜡、阳春雪、望见消、苦菖蒲、粉菖
大概使用量:内服:煎汤,每次3至6克(鲜加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石菖蒲根茎呈扁圆柱形,稍弯曲,长3至20厘米。直径0.3至1厘米。表面棕褐色、棕红色。粗糙,多环节,节间长2至8毫米。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根痕圆点状。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缩管束小点及油细胞,气芳香,味苦,微辛。以条粗,断面类白色、香气浓者为佳。


需要或适合人群: 阴虚亏虚,阴虚阳亢汗多及滑精者慎服。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77 发表于: 2012-04-17
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
    石菖蒲的功效

   石菖蒲辛、苦,温。归心、胃经。具有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的功效。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等症的治疗。

    1、痰蒙清窍,神志昏迷。本品辛开苦燥温通,芳香走窜,不但有开窍醒神之功,且兼具化湿,豁痰,辟秽之效故擅长治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所致之神志昏乱。

  2、湿阻中焦,脘腹痞满,胀闷疼痛。本品辛温芳香,善化湿浊、醒脾胃、行气滞、消胀满。

  3、噤口痢。本品芳香化湿、燥湿,又行胃肠之气

  4、健忘,失眠,耳鸣,耳聋。本品入心经,开心窍、益心智、安心神、聪耳明目,故可用于上述诸症。

  此外,还可用于声音嘶哑、痈疽疮疡、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证。

    石菖蒲的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抗惊厥、抗电惊厥、对抗戊四氮阵挛性惊厥、石菖蒲与硫贲妥钠的协同作用、、细辛醚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石菖蒲对酒石酸锑钾致小鼠扭歪反应、.给小鼠腹腔注射α-细辛醚24mg/kg,对苯胺的毒性无保护作用、安神镇静等作用。

    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内服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胃肠异常发酵,并有弛缓肠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3、对小鼠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主要是对正常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对化学药品所致小鼠记忆障碍的有所改善。

  4、降温作用:α-细辛醚0.5mg/kg和3mg/kg腹腔注射,能分别降低小鼠体温1.8℃和3.5℃,并能翻转麦角酸二乙胺的升温为降温,平均降低1.3℃。亦有报道,细辛醚无降温作用,亦不能对抗麦角酸二乙胺的升温作用。

  5、解痉作用:对离体豚鼠气管的解痉作用及对离体豚鼠回肠的解痉作用。

  6、抗肿瘤作用:石菖蒲挥发油0.042、0.085ml/kg灌胃,连续7天,对小鼠肝瘤有抑制作用。0.062ml/kg腹腔注射,0.085ml/kg灌胃,连续9天,对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石菖蒲20%煎剂能在体外全部杀死小鼠腹水癌细胞。

  7、其他作用:对小白鼠的急性中毒主要症状为抽搐,外界刺激可诱发和加剧抽搐,最后死于强直性惊厥,说明中毒主要在兴奋脊髓。对某些真菌在试管内有抑制作用,体外试验,高浓度浸出液对常见致癌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菖蒲、艾叶、雄黄含剂可作烟熏消毒。1:2的煎剂使蛔虫麻痹和死亡70%。

    石菖蒲的副作用

    石菖蒲挥发油中主要含细辛醚、石竹烯、石菖醚等,主要兴奋脊髓神经。主要为中毒反应,表现为:抽搐、惊厥,外界刺激可诱发和加剧,最后死于强直性惊厥。

    石菖蒲用法建议:

  本品勿犯铁器,令人吐逆。

  凡湿热痰浊蒙蔽清窍,症见身热,神昏谵语者,可与郁金、连翘、栀子等配伍;凡心气不足,健忘失眠者,可与人参、茯苓、远志等配伍凡湿阻脾胃,脘腹痞满胀痛者,可与陈皮、香附、吴茱萸同用;本品辛散湿通,能除风寒湿痹,凡冷痹身痛者,可与乌头同用。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78 发表于: 2012-04-17
名称:石菖蒲
类别:开窍药
拼音:SHI CHANG PU
拉丁:Rhizoma Acori Tatarinowii
别名:昌本、菖蒲、昌阳、苦菖蒲、山菖蒲、石蜈蚣、水蜈蚣、香草、剑叶菖蒲
药用部位:根茎
药材性状:本品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长3~20cm,直径0.3~l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匀的环节,节间长0.2~0.8cm,具细纵纹,一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毛鳞状的叶基残余。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细胞。气芳香,味苦、微辛。
栽培要点:
产地:四川、浙江、江苏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温;辛、苦;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腕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鲜品加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79 发表于: 2012-04-17
常用名:【明治】 郁金片 (14片)
通用名:明治郁金片
生产企业:明治
批准文号:SP3101101010005538
规格:350毫克×14粒
产品描述

酒豪秘籍——明治郁金 酒,已成了现今社会人与人的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酒产量的增加、人与人交往的密切性让酒精性肝病也在增加,并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酒中的乙醇损害各种细胞器和酶的结构功能,并损害脂肪酸线粒体β氧化,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减弱超过氧化酶的抗氧化能。

而实验表明服用一定量的姜黄素能降低酒精性肝损伤的肝组织中的甘油三酯(TG)含量,提高其肝组织中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减轻其肝组织的脂肪变性程度。由此可见,姜黄素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功效作用。

明治郁金解酒片:原料取自北海道姜黄素及郁金萃取浓缩精华,是风靡日本的酒宴前必备法宝。号称“明治在手,千杯不倒”,效果卓著!

【主要成分】还原麦芽糖,郁金提取物,姜黄素,玉米淀粉,食用酵母,甜味料

【基本功效】保护肝脏免受酒精侵害

☆使用方法:【服用方法】每日2粒【规 格】350mg*14粒【原 产 地】日本【保 质 期】3年

☆适宜人群:【适宜人群】 1、喝酒应酬多人士; 2、需要解酒护肝人士。

郁金是祖国传统中药,药用功效是利胆、抗动脉粥样硬化、利尿、抗菌、抗生育等,临床用于早搏、高血脂症、肝炎等,在日本,郁金粉末被广泛用于保护肝脏不受酒精损伤和提高男性体力的健康食品行业。是一种非常普及且非常受日本男性欢迎的一类保健食品。 姜黄(又名黄丝郁金),为姜黄属植物,药用其根茎,是传统中药,化学成分主要含精油(4.2%~14%)、脂肪油(4.4%~12.7%)等挥发油及姜黄素类成分,此外还有树脂类、糖类、脂肪酸、多肽类、生物碱、甾醇类及微量元素等,近代对于姜黄素的研究除了行气、散风活血、温经止痛的传统作用外,还揭示出了一些新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纤维化、防癌抗癌以及护肝保肾等。护肝方面主要研究了对各种毒物如四氯化碳、黄曲霉素B1、乙酰氨基酚、铁和环磷酰胺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姜黄素能提高身体分解乙醛(酒精代谢物)的速度达50%以上,而且姜黄素还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能强化肝功能。郁金解酒片适合经常应酬、易饮酒过量,或不胜酒力、饮酒易过敏的人群,对宿醉很有功效,饮酒前服用2片,能起到解酒护肝之用,第二天早晨服用2片可降低胆固醇和保护肠胃,宿醉之时服用可减少头痛和抵抗身体虚弱。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