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34阅读
  • 52回复

桂剧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11-04-08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11-04-08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11-04-08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11-04-08


为什么北京人说桂剧似曾相识?
来自祖国南疆广西的桂剧在北京演出时,首都观众都惊呼:“怎么与我们的京剧一样啊?”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京剧与桂剧不仅唱同样的西皮二黄,演同样的《打棍出箱》,用同样的胡琴、月琴、三弦等三大件伴奏,而且他们还一样来自200年前安庆的徽班,与进北京的徽班一样,也有一个“三庆徽班”。有这么多相似之处,看惯了京剧的北京人再看桂剧自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了。
所不同的是,当年的徽班路经湖南到了广西,与当地的昆腔、弋阳腔、乱弹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以皮黄(弹腔)、高腔、吹腔、昆腔、杂腔小调等五种声腔组成的新剧种,称为桂林剧,或叫桂班戏,也就是现在的桂剧。在桂剧中,西皮称北路,二黄称南路,在桂剧里约占八至九成,主要流行于广西和湖南南部。更有意思的是,在1928年以后,不少桂林的剧场纷纷到上海请京剧演员到广西演出,自然又增加了两个剧种的亲缘关系。但是从剧目和艺术特色来看,桂剧在发展中还是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如《燕子楼》、《九华惊梦》、《烤火下山》、《偷盗遇魔》、《可中亭》都有强烈的桂剧色彩。《打棍出箱》的出箱,目连戏的飞叉、耍牙,《盗甲》的顺风旗,《哑背疯》的表演也是桂剧的特技。桂剧杰出的艺术家有蒋晓川、李百岁、林秀甫和被誉为当代梅兰芳的名旦尹羲等。尹羲的《拾玉镯》、《花木兰》等在全国都有很大影响。尽管说桂剧与京剧差不多,由于桂剧的打击乐除大锣和小锣外,还有战鼓、大钹、小镲、星子等,只要一打开场锣鼓,就可以分辨出桂剧与京剧的不同了。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11-04-08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记者云亦云)毛泽东为刘胡兰所书“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光辉题词,于3月15日晚上辉映我市表演舞台,这是由广西桂剧团排演的桂剧《刘胡兰》中最为激动人心的一幕。该剧于当晚在广西桂剧团桂戏坊举行了首次彩排,得到戏剧界专家的广泛好评。



  爱国主义教育题材桂剧新作《刘胡兰》,是广西桂剧团今年倾力推出的一台大制作剧目。该剧艺术地再现了刘胡兰烈士的英雄事迹,是对当代青年和儿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部形象生动的舞台艺术作品。广西桂剧团团长龙倩表示:“刘胡兰以15岁的芳龄表现出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英勇壮举,今天得以在广西的舞台上以桂剧的艺术形式呈现给大家。这是我们桂剧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努力的结果。希望年青一代能够通过广西艺术家们的倾情演绎,记住这位15岁女英雄的不朽名字,学习她的革命精神。”



  彩排结束后,广西区文化厅领导和广西戏剧家协会负责人对该剧所塑造的舞台艺术形象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希望艺术家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对该剧进一步打磨,以精益求精的精神,把该剧打造成广西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礼的精品剧目,争取以最佳状态在今年“七一”之前正式公演。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11-04-08
桂剧

桂剧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原称“桂林戏”、“桂班戏”,属皮黄戏系统。以弹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吹腔等。它主要流传于广西桂林、柳州一带“官话”地区,是广西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主要地方剧种。

由于它的历史与徽剧、汉剧、湘剧、祁剧有密切的血缘关系,所以它的剧目多与皮黄系统的剧种相似。它融合、吸收昆山腔、弋阳腔和乱弹等几种戏曲声腔,形成了以弹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吹腔及杂腔小调等五种声腔艺术的剧种。

历史沿革

明末清初,昆山、弋阳和乱弹等腔已流行于桂林一带。
清雍正年间(1723-1735),桂林已有独秀班等昆班。清乾隆年间(1736-1795),又有湖南祁阳班频繁到桂林演出。祁阳班在桂林演出期间受广西官话(桂林话)影响,逐渐改变语音。一部分祁剧艺人落户桂林后,开始用桂林话演唱祁阳戏,时人称为桂林班,后人即称之为桂剧。最早的桂剧班社,有清道光年间(1821-1850)唱多种声腔的三合、三庆等名班,之后又有瑞华、老仁和、上升、卡斌、锦华等班。从光绪八年(1882)开始,桂林各地相继出现宝华群英、翠华、兰斌小社等桂剧科班,自此桂剧与祁剧逐渐分野,但桂剧与祁剧艺人时有相互搭班演出,相互聘师传授技艺。由于戏路接近、语音相似,祁、桂艺人长期同台、同剧演出,使桂剧声腔、演技深受影响,发展日臻成熟。桂剧剧本的创作可追溯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唐景崧为“桂林春班”撰写《看棋亭杂剧》40出,成为桂剧第一批独有剧目。

第一个桂剧女科班福珍园创办于1912年,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女科班兴起,培养了一大批女演员,尤其是和园甲、乙两个女科班对桂剧发展影响较大。之后男女科班达30多所,为桂剧培养了不少人材。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桂林建立起第一个戏院——景福园,之后又相继建起和园、仪园戏院。从此,桂剧逐渐进入剧场作固定性的演出。这些戏院竞争相去天津、上海等地聘请京剧演员来桂林演出,自此京剧不断流入,在剧目、表演、化妆、服饰、布景等方面,京剧艺术对桂剧的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

艺术特点

桂剧汲取祁剧、京剧、昆曲等剧种的声腔和表演艺术,唱做念舞俱重,尤以唱工细腻、做工传神见长。桂剧的声腔音乐属皮黄系统的板腔体,以弹腔为主体,兼有高腔、昆腔、吹腔及杂腔小调等。弹腔,分南路(二黄)和北路(西皮)两大系,其反调形式“阴皮”和“背弓”又都自成体系。北路高亢雄壮,南路委婉低沉;阴皮略带凄婉悱恻,背弓则长于表现悲壮凄惨的情绪。高腔,源于弋阳腔,是一种由曲牌缀合组成的曲牌体,曲调高亢、悲壮,其演唱特点是仅用锣鼓伴奏和人声帮腔,不用管弦乐器。昆腔,即昆曲,曲调委婉低回,格律比较严格。吹腔,即安春调或安庆调,男女不同腔,男腔端庄、潇洒,女腔流利、活泼;用笛子伴奏,以唱为主,唱念结合,曲调诙谐、轻快,多插入弹腔使用。桂剧用桂林方言演唱,声调优美,抑扬有致。表演质朴细腻,唱腔委婉动人、清澈明亮,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桂剧在表演上侧重做工,即便武戏也多是文做,注重以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

桂剧的伴奏乐队分为文场、武场。前者使用二弦(似京胡)、月琴、三弦、胡琴以及曲笛、梆笛、唢呐、唧呐(即海笛)等,兼配部分中、低音乐器;后者使用脆鼓(板鼓)、战鼓、大堂鼓、小堂鼓、板(扎板、摇子)、大锣、大钹、小锣、小钹、云锣、星子、碰铃等等。这些乐器在音色上各有特色,是桂剧各声腔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11-04-08
桂林桂剧介绍:

  桂剧,发源于桂林,流行于桂北广大城乡,是广西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

  明末清初,桂林一带已有昆山腔、弋阳腔和乱弹等腔流行。清雍正年间(1723-1735),桂林已有独秀班等昆班。乾隆年间(1736—1795),徽班兴盛,经湖南传入桂林。于是几种不同声腔的班社相互吸收,逐渐形成了以弹腔为主,并兼唱高腔、昆腔、吹腔和杂腔小调声腔的桂剧。道光年间(1821一1850),唱多种声腔的桂林班有三合、三庆等名班,之后又有瑞华、老仁和、上升、卡斌、锦华等班。1912年创办了第一个女科班福珍园,之后男女科班达30多所,为桂剧培养了不少人材。光绪二十八年,桂林建立起第一个戏院——景福园,之后又相继建起和园、仪国戏院。这些戏院竞相去上海等地聘请京剧演员来桂林演出,自此京剧遂不断流入,使桂剧得到学习和借鉴。1938年后,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应聘来到桂林从事桂剧改革工作,建立广西戏剧改进会,成立了桂剧实验剧团,建立导演制,吸收新唱腔,编演新剧目,采用布景,美化舞台,开办桂剧学校,使桂剧有了新的起色。桂剧在桂林、柳州两市及北部较大县镇,普遍设有专业剧团。1953年,成立省桂剧艺术团,为传统剧目的挖掘整理和艺术改革,做了大量的工作。

  桂剧与湖南南部的祁剧,有着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过去常在同一地区流动,艺人互相搭班演戏,互聘师傅传艺,在剧目、唱腔等方面,都有较多相似之处。桂剧的传统剧目,艺人中间素有“大小本杂八百出”之说,其中约80%为弹腔剧目。据1956年统计,已搜集到的整本戏171出,小杂戏351出,有一部分剧本则是从京剧移植而来。只有唐景崧编辑的《看棋亭杂剧》40种及欧阳予倩在抗战时期所编的剧本,才是桂剧独有的剧目。在桂剧的传统剧目中,大部分是历史故事,多在庙会草台连本演出,表演粗犷质朴。如刀马旦的“马步”和武生的“紫金冠”,特色显著,为人称道。在城市演出,则以“三小戏”(小旦、小生、小丑戏)为主,表演细腻,造诣较高。如《拾玉镯》的做功,《抢伞》的舞蹈,《紫房别》的“罗帽”功夫等,均脍炙人口,反映了桂剧的主要特色。

  桂剧唱腔,以弹腔为主体,兼有高腔、昆腔、吹腔和杂腔小调。弹腔音韵格律与京剧大体相同,属皮黄系统的板腔体,分南路(京剧二黄)和北路(京剧西皮)两大类,并各有反调“阴皮”和“背弓”。北路高亢雄壮,南路委婉低沉,阴皮则略带凄婉悱恻。高腔,源于弋阳腔,是一种由曲牌缀合组成的曲牌体,曲调高亢、悲壮。昆腔,即昆曲,曲调委婉低回,格律比较严格。吹腔,有笛子伴奏的“安庆调”和唢呐伴奏的“七旬半”、“五句半”、“三句半”,曲调诙谐、轻快,多插入弹腔使用。

  桂剧伴奏乐队,分文、武两场。文场以胡琴(京胡、二胡)和弹拨器(月琴、三弦)为主,称为“三大件”,间用笛子、唢呐。武场有战鼓、桂锣、小锣、钹等,其中以桂锣最有特色。

  桂剧用桂林方言演唱,声调优美,抑扬有致。表演质朴细腻,唱腔委婉动人,犹如一江漓水,清澈明亮,又如一树桂花,馨香扑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若有机会到桂林旅游,切莫错过对桂剧的欣赏。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11-04-08
中国桂剧网
剧目http://www.chinaguiju.com/app2.aspx
周 湘传统桂剧《珍 珠 塔》跌雪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42llO4uypXU/
蔡秋芳 杨露萍移植桂剧《挂  画》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2NWlnRPlc5c/
赵 鹏 刘正涛移植桂剧《金翅大鹏》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IMXhVYT3as/
阳桂峰传统桂剧《杨衮教枪》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236YFkGBIXQ/
林瑞仙 苏桂茜传统桂剧《黑 风 帕》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834445&iid=47512861&cid=1
罗桂霞传统桂剧《玉 堂 春》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834445&iid=7170835&cid=23
尹 曦传统桂剧《拾 玉 镯》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834445&iid=6529043&cid=1
温尚全传统桂剧《天官赐福》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AJXNmaa994/
阳桂秋 秦桂娟传统桂剧《打雁回窑》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834445&iid=7200829&cid=30
林瑞仙传统桂剧《高旺进表》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834445&iid=47307858&cid=1
苏芝仙 苏桂茜传统桂剧《法场祭奠》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834445&iid=6846679&cid=30
曾定国新编桂剧《大儒还乡》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hMlOn8a-wc/
阳桂峰桂剧高腔《单 刀 会》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5NSHTwfXGpA/
苏桂茜传统桂剧《思  凡》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XioADuJBJw/
周 湘移植剧目《忆 十 八》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KjHRqEYt0c/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11-04-08
戏剧百科--桂剧

--------------------------------------------------------------------------------

时间:2008-6-6 17:13:26 点击次数:476 来源:舞台中国网 www.scenecn.com




桂剧是广西主要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广西桂林市、柳州市、贺州市、河池市一带及梧州市部分官话地区,波及湖南南部地区与广东西北隅。桂剧历史比较悠久,大约发端于明代中叶。明末清初昆腔流播到广西,后高腔和弋阳腔又相继传入,几种声腔相互融合形成桂剧。

    桂剧剧目数量丰富,有“大小本杂八百出”之说,《打金枝》、《烤火下山》、《断桥会》、《抢伞》、《穆桂英》、《闹严府》、《合凤裙》、《李逵夺鱼》、《泗水拿刚》、《排风演棍》、《刘青提》、《盗甲》等都是其中的代表性剧目。桂剧汲取祁剧、京剧、昆曲等剧种的声腔和表演艺术,唱做念舞并重,以唱工细腻、做工传神著称。其声腔音乐属板腔体,以弹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吹腔及杂腔小调。弹腔分南路和北路两大系,北路高亢雄壮,南路委婉低沉,其反调形式“阴皮”和“背弓”也都自成体系。桂剧用桂林方言演唱,声调优美,抑扬有致。伴奏乐队分为文、武场,前者使用二弦、月琴、三弦、胡琴、曲笛、梆笛、唢呐、唧呐等,后者则使用脆鼓、战鼓、大堂鼓、小堂鼓、板、大锣、大钹、小锣、小钹、云锣、星子、碰铃等。

    桂剧的脚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生行又分生、末、外、小、武几种,旦行又分旦、占、贴、夫四种,净行则分净、副净、末净三种,丑行只分丑和小丑两种。另有一些跑龙套的脚色统称为“杂”。桂剧无摇旦专行,摇旦脚色常由副净、丑、夫等行演员兼演,表演诙谐幽默。随着清末 “三小戏”的兴盛,桂剧旦行又逐渐细分为正旦、闺门旦、背心旦等。桂剧侧重做工,常常武戏文唱,表演质朴细腻,委婉动人,注重以富于生活气息的艺术手法塑造人物。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11-04-08
唱段欣赏http://www.chinaguiju.com/app1.aspx
表演者唱段名称  剧目
杨露萍俺身小哪适甲胄《木兰从军》
伍思婷到任来秉圣命……《谢 瑶 环》
李 忠盖世英雄绑法台《斩 雄 信》
周 湘祝家庄访英台《忆 十 八》
阳桂峰波浪滚滚度江东《单 刀 会》
罗桂霞小尼姑年方二八《思  凡》
尹 羲小红娘细言来有个根由《拷  红》
筱兰魁杀猪杀到月当天《屠夫状元》
罗桂霞蜂喧蝶舞团成阵《人面桃花》
陈念勇主公说话轻慢臣《黄忠带箭》
周子喻陈杏元上雕鞍心如刀割《杏元和番》
罗桂霞得信知皇莆少华《孟 丽 君》
刘淑娟悲切切哭出了天波府外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