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58阅读
  • 764回复

黄帝内经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洪图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70 发表于: 2012-04-24
芳香开窍药 
散0.03-0.3 辛 麝香 心脾 开窍醒神,活血消痈,散瘀止痛,催生下胎
0.3-1 苦辛微寒 冰片 心肝 开窍醒神,清热止痛,明目去翳
0.3-1 辛温 苏合香 心脾 开窍醒神,辟秽止痛。(中风痰厥)
5-10 辛苦微温 石菖蒲 心脾 豁痰开窍,宁心安神,化湿和中
0.3-1-3 辛苦平 安息香 心脾 开窍,辟恶,散风行血。(治心腹诸痈)
    辛咸温小毒 皂荚 肺大肠肝 豁痰袪风,开窍通关,解毒杀虫
对药方加减后,核对查三反九畏
还可进入下面选取其它中药加入药方中。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71 发表于: 2012-04-24
平肝息风
0.2-0.5 苦凉 牛黄 心肝 清心开窍,熄风定惊,清热解毒
9-15 甘寒 玳瑁 心肝 潜阳息风,清热解毒,定惊。(热病狂惊等)(解痘毒)
0.9-1.5 甘咸寒 珍珠 心肝 平肝镇心,清热明目,收涩止酸
0.3-0.5 咸寒 羚羊角 心肝 平肝熄风,清热明目,清热解毒
15-30 咸寒 石决明 肝 平肝潜阳(煅),清热明目
15-30 咸寒 珍珠母 心肝 平肝镇心,清肝明目,收涩止酸(煅)。
3-6-10 苦辛平 蒺藜 肝 平肝潜阳,行气活血,袪风清明目
3-6-10-15 甘苦微寒 决明子 肝大肠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炒),润肠通便
5-6 甘咸平 蛇脱 肝 袪风定惊,止痒,明目退翳,解毒消肿。(炒用)
10-30 辛咸寒 磁石 心肝肾 镇心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煅)。
10-15-30 苦涩平 龙骨 心肝肾 镇心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生肌敛疮
15-30 咸涩微寒 牡蛎 心肝肾 益阴潜阳,重镇安神,收敛固涩(煅),软坚散结
10-15-30 甘寒 钩藤 心肝 熄风止痉,清热平肝。(后下)
粉1-1.5 3-10 甘平 天麻 肝 平肝潜阳,熄风止痉(炒),通经活络
1.5-5 辛咸平毒 全蝎 肝 熄风止痉,止痛活络,解毒散结
2-4 辛温毒 蜈蚣 肝 熄风止痉,通络止痛,解毒散结
3-5 咸寒 地龙 肝肺膀胱 清热平肝,平喘,活血通络利尿
未1-3 3-10 咸辛平 白僵虫 肝肺 熄风止痉,通络止痛,化痰散结(麸炒)。
3-15 肾炎破伤风15-30甘咸平 蝉蜕 肺肝 发散风热,透疹止痒,退翳,利咽开音,解痉熄风。(肺热小儿惊风,小儿夜啼)
9-30 苦寒 代赭石 肝胃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止血养血(煅)。
6-12 甘咸平 罗布麻 肝 袪风定惊,止痒,明目退翳,解毒消肿
6-15 咸凉 贝齿   清热利尿
对药方加减后,核对查三反九畏
还可进入下面选取其它中药加入药方中。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72 发表于: 2012-04-24
吐药
汤2.5-5 丸0.3-1.5 苦寒毒 瓜蒂 胃 催吐(包括吐痰),退黄(黄水从鼻中流出)。
5-10 苦辛寒毒 常山 肺肝 截疟,袪痰(酒炒)。
0.3-0.6 酸辛寒 胆矾 肝胆 酒吐,解毒疗疮(煅)。
未0.3-0.6 辛苦寒 藜芦 肺胃肝 疗疮杀虫,涌吐风痰
汤0.3-1钱 催吐3-6钱 咸寒 食盐 肾胃肝大小肠 涌吐,清火,凉血解毒
对药方加减后,核对查三反九畏
还可进入下面选取其它中药加入药方中。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73 发表于: 2012-04-24
攻下药 
3-12 泻下9-12  苦寒 大黄 肝脾胃大肠心包 泻热通便,行瘀破积,外敷消水肿
2.4-12 15-24 咸苦寒 芒硝 大肠胃 泻肠胃实热,润燥软坚,外用(玄明粉)治痈疮(咽痛、口疮、目赤,肿痛)(后下溶入)
未0.3-0.6-1.5 甘苦寒 芦荟 大肠肝胃 杀虫,通便,清热凉肝。(疳积、便秘、惊痛)
1.5-3-9 甘苦寒 番泻叶 大肠 消热积,通大便。(后下)
对药方加减后,核对查三反九畏
还可进入下面选取其它中药加入药方中。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74 发表于: 2012-04-24
润下药
9-18 30-45 甘平 火麻仁 脾大肠胃 润燥滑肠。(先煎)
3-12 辛甘苦平 郁李仁 脾大肠小肠 润燥通便,利尿消肿。(先煎)

4.5-9 辛苦寒 牛蒡子 肺胃 发散风热,清利咽喉,宣肺透疹,润肠通便(炒)。
5-10 辛温 苏子 肺大肠 降气消痰,润肠通便。(肺虚宜炙)
3-12 辛苦温小毒 炒杏仁 肺大肠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外感燥咳)
9-15 苦凉 罗汉果 肺脾 清热化痰,润肠润血
    甘寒 瓜蒌仁 肺胃大肠 润肺化痰,滑肠通便
1-2两 甘平 蜂蜜 肺脾胃 补中益气,润燥滑肠,止咳解毒


6-18 甘咸湿 肉苁蓉 肾大肠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6-15 甘微温 锁阳 肾 补肾壮阳,固精润肠,强腰膝。
9-15
(石淋4两) 甘温 胡桃仁 肺肾 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燥养血

9-12 造血,便秘12-30 甘苦温 当归身 心肝脾 养血、活血、调经止痛(酒),润肠通便
9-15 苦甘微温 生首乌 肝肾 补益肝肾,滋养精血,解毒止痒,润肠通便
9-30 甘平  黄精 脾肺肾 益气健脾,润肠生津,益肾填髓,杀虫
1-2两 甘平 蜂蜜 肺脾胃 补中益气,润燥滑肠,止咳解毒

3-9 苦甘平 桃仁 心肝大肠 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炒)。
9-15-30 甘平 榧子 肺大肠 杀虫消积,润肠,通便
对药方加减后,核对查三反九畏
还可进入下面选取其它中药加入药方中。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75 发表于: 2012-04-24
参考药量总表 (选自《中药大全》;单位是克;以下一般是煎剂的药量)[使用药量,一般先从较少或中等药量开始使用,发现对症后,再加大药量]
                  
辛温解表药  麻黄1.4-9 细辛1-3  桂枝3-9 紫苏6-9 生姜3-10  香薷3-9 荆芥3-9 防风3-9 羌活3-9 白芷3-9 蒿本2.4-9 苍耳子3-9 辛夷3-6 葱白3-9 山川柳3-15 豆豉6-12 鹅不食草3-10 龙葵子4.5-9 独活3-9 大祘4-9
辛凉解表药  薄荷3-6  牛蒡子4.5-9 蝉蜕3-15 豆豉6-12 豆卷10-15 桑叶6-12 菊花3-18 野菊花9-15 蔓荆子3-9 葛根6-24 柴胡(解郁3-9 发汗9-24) 升麻2.4-9 浮萍3-10 木贼3-9 桉叶9-15 蕤仁4.5-9 山芝麻9-15 谷精草9-12 贯众4.5-9
清热泻火药   熊胆0.6-2.4 石膏15-30-60 知母2-12 芦根15-60 竹叶10-15 花粉10-15 栀子3-9-15 夏枯草15-30 淡竹叶6-18 寒水石9-30 鸭跖草10-15 谷精草9-12 密蒙花3-9 青箱子3-15 夜明砂3-9  决明子5-15 蒺藜6-12 龙胆草3-10 赤芍6-15 丹皮6-15 黄柏3-12
清热凉血药 水牛角30-120 犀角1.5-9 牛黄0.15-0.9 干地黄9-30 玄参6-15 丹皮6-9 赤芍6-15 紫草3-9 白头翁3-12 白薇3-9 白茅根12-30 地骨皮6-12 银柴胡3-9
清热燥湿药  黄花6-15 黄连1.5-9 黄柏3-12 龙胆草3-9 苦参3-15 胡黄连7-9 白鲜皮3-9 秦皮3-15 鸦胆子10-15 虎杖9-30
清热解毒药  毛冬青30-90 半边莲15-30 重楼3-9 一枝黄花9-15 金银花9-30 连翘9-15 蒲公英15-30 紫花地丁9-15 大青叶6-15 板蓝根9-30 青黛2-4 穿心莲9-15 牛黄0.2-0.5 蚤休6-15 拳参3-9 垂盆草15-30 土茯苓15-30 射干6-9 山豆根6-9 蛇莓15-30 马勃1.5-6 马齿苋30-60 白头翁10-15 秦皮3-15 鸦胆子5-16粒 草河车10-15 四季青3-10  万年青3-10 千里光9-15 半边莲15-30 金果榄3-9 红藤15-30 败酱草9-30 蛇舌草15-60  熊胆0.6-2.4  白蔹6-15 白鲜皮3-9 漏芦9-15 葎草15-30 山慈菇3-12 金荞麦15-30 绿豆5-15 50-250 鱼腥草15-30
清虚热药 青蒿5-15 白薇6-12 地骨皮10-15 银柴胡3-10 胡黄连7-9 荷叶3-10 
攻下药 大黄3-12(泻下9-12) 芒硝2.4-12(冲服) 芦荟0.3-0.6(冲服) 番泻叶(缓下1.5-3 攻下5-10)
润下药 火麻仁9-18 30-45 郁李仁3-12 
峻下逐水药[用这组药必须经严格炮制] 甘遂0.3-0.6-1.5(粉服) 大戟0.9-1.2(粉服) 芫花0.6-0.9(粉服) 巴豆0.15-0.45(粉服) 牵牛子1.5-4.5(粉服) 商陆1.5-4.5 千金子1.5-4.5 狼毒1-9
祛风湿药 松节9-15 海风藤9-15 伸筋草9-15 露蜂房3-6 石楠藤9-15 羌活3-9 独活3-9 威灵仙6-12 防已3-9 秦艽3-12-15 豨莶草6-30 臭梧桐9-15 木瓜5-10 络石藤6-15 徐长卿3-10 桑枝10-30-100 桑寄生9-30 五加皮6-15 虎骨3-9 白花蛇3-4.5 乌梢蛇3-9 靳蛇3-9 海桐皮6-12 蚕砂9-15 青风藤9-15 千年见3-15 蛇脱1.5-6  丝瓜络9-12
消食药 山楂6-12 神曲9-12 麦芽12-30 谷芽2-15 莱菔子5-10 鸡内金3-10-20
芳香化湿药 苍术3-9 厚朴3-9 藿香6-15 佩兰4.5-9 砂仁1.5-9 白豆蔻3-6 草豆蔻3-6 香薷 3-9 草果3-6 青蒿3-9 
利水渗湿药 田基黄15-30 防已4.5-9 茯苓9-18-45 猪苓6-15 泽泻6-15 薏苡仁15-30 车前子3-15 玉米须15-30 滑石10-15 木通3-9 通草3-6 金钱草30-60 海金沙6-15 石韦6-30 萆薢4.5-12 茵陈15-30 地肤子3-15 冬瓜子6-12 冬瓜皮30-60 赤小豆9-30 泽漆5-10 萹蓄3-6 瞿麦3-12 灯芯草1.5-3 冬葵子6-15 半边莲15-30 白英9-15
温里药 胡椒2-5 附子3-9 川乌2-9 干姜3-9 肉桂1-3(焗) 吴茱萸3-9 细辛1-3 花椒2-5 荜澄茄1.5-9 丁香1.5-4.5 高良姜1.5-6 小茴香1.5-4.5 草乌1-6 艾叶3-15
理气药 大腹皮3-9 甘松2-4.5 枳壳3-9 橘红2-6 陈皮3-10 青皮3-9 枳实3-6 佛手3-9 木香6-9 沉香3-12 川楝子5-10 荔枝核4.5-12 薤白5-10 檀香9-18 刀豆1.5-3 玫瑰4.5-9 九香虫4.5-9 厚朴3-9 娑罗子3-10 八月扎9-15 绿萼梅2-6 砂仁1.5-6 杮蒂3-6 白豆蔻3-6
驱虫药 使君子6-9 苦楝皮6-15 槟榔6-12 大腹皮3-9 南瓜子60-120 鹤草芽30-50 雷丸30-60 榧子9-15 鹤虱3-9 芜荑3-10 贯众4.5-9 石榴皮9-15 
止血药 鹿角霜6-9 贯众4.5-9 海螵蛸3-12 旱莲草10-15 三七3-9 大小蓟10-15 地榆6-15 白茅根10-30 槐花6-15 侧柏叶6-15 仙鹤草15-30 白芨6-18 棕榈3-10 血余炭6-15 参三七3-10 茜草6-15 蒲黄4.5-9 花蕊石9-15 艾叶5-10 伏龙肝30-60-120 藕节10-30 卷柏5-10 断血流9-15
活血化瘀药 赤芍6-15 川芎3-9 乳香3-9-15 没药3-12-15 延胡索3-9 郁金3-9 姜黄3-9 莪术3-9 三棱3-9 丹参6-15-30 益母草15-30 鸡血藤15-60 桃仁3-9 红花3-9-15 藏红花1-3(冲服) 五灵脂6-9 牛膝6-15 穿山甲3-9 土鳖虫6-12 水蛭3-6 降香3-6 血竭1-3(粉服)泽兰3-6-9 月季花3-10 凌霄花3-10 自然铜3-9 王不留行9-10 刘寄奴3-10 苏木3-9 马鞭草15-30 蜣螂1.5-3 急性子0.9-3 降香3-6 毛冬青15-60 虎杖10-30 鬼羽箭5-10 刺猬皮3-4 路路通3-9 丝瓜络9-12 瓦楞子9-15 大黄3-12 
温化寒痰药 白前3-9 半夏9-12 天南星3-15 白附子2-9 白芥子3-6 皂刺0.5-10 桔梗3-9 旋覆花3-10 莱菔子3-9 木蝴蝶1.5-4.5
止咳平喘温药 杏仁3-12 百部6-18 紫菀4.5-9 款冬花4.5-9 苏子5-10 白果6-15 
清热化痰药 常山2.4-4.5 钟乳石9-15 前胡3-9 瓜蒌6-18 贝母9-15 竹茹30-90 海浮石9-15 蛤壳3-9(散服) 金礞石1.5-3(粉服) 瓜蒌仁3-10 天花粉10-15 海藻9-15 青果2-5 胖大海1-4枚 猴枣0.3-0.6(粉服) 桔梗3-9 莱菔子3-9 木蝴蝶2.4-3 胆南星3-15
止咳平喘凉药 桑白皮6-15 葶苈子5-10 枇杷叶5-10 马兜铃3-10 白果3-10 百合3-10 前胡3-9 
安神药 紫石英10-15 合欢皮10-15 朱砂0.3-1(粉服) 磁石10-30 龙骨10-15 琥珀1-3 酸枣仁6-15 柏子仁6-9 远志3-10 合欢花5-10 珍珠0.9-1.5(粉服) 龙齿10-15 莲子6-12 麝香0.03-0.3(粉服) 冰片0.3-1 苏合香0.3-1 石菖蒲5-10 安息香0.3-1-3 龙眼肉9-15 百合3-9 
平肝息风药 白僵虫3-10 羚羊角0.3-0.5(粉服、先煎) 石决明15-30 牡蛎15-30 珍珠0.9-1.5 珍珠母15-30 玳琩9-15 贝齿6-15 代赭石9-30 钩藤10-15 天麻3-10 蒺藜6-10 决明子3-6 全蝎1.5-5 蜈蚣2-4 地龙3-15 罗布麻6-12 蛇脱1-3-6  牛黄0.2-0.5 
补气药 人参(补血1.5-3 强心3-6 急救15-30) 西洋参3-10 党参12-30-90 太子参15-30 黄芪9-15-90 白术3-12 山药9-30 扁豆6-18 大枣6-15 甘草3-6-30 饴糖30-60 蜂蜜30-60 黄精9-30
补阳药 鹿茸1.5-3 鹿角胶4-9 鹿角霜6-9 巴戟天9-12 肉苁蓉6-18 仙茅3-9 淫羊藿6-12 胡芦巴3-6 杜仲5-15-30 川断(续断)6-12 狗脊5-9 骨碎补3-9 补骨脂3-9 益智仁3-9 冬虫夏草9-15 蛤蚧0.9-15 胡桃仁3-15 菟丝子6-18 沙苑子9-24 锁阳6-15 狗鞭3-9 韭菜子3-9 阳起石3-6(粉服) 桑寄生10-30-100 紫石英10-15 海马5-12 海龙5-12 钟乳石9-15 鹅管石9-30 蛇床子3-9 
补血药 当归9-12(造血便秘12-30) 熟地9-30 制首乌9-15 夜交藤9-15 白芍9-12 阿胶3-15 龙眼肉9-15-30 枸杞子6-18 红枣6-15 鸡血藤15-60
收涩药 藕节9-30 莲房15-30 五味子(咳1.5-3 滋阴6-9) 乌梅3-15 五倍子1.5-9 浮小麦15-60 麻黄根9-15 糯稻根15-30 石榴皮2.5-5 诃子1.5-4.5 肉豆蔻1.5-4.5 赤石脂9-24 禹余粮9-15 罂粟2.4-6 莲子6-12 莲须4-9 荷叶3-10 芡实9-18 山茱萸(山萸肉)3-9 金樱子15-30 桑螵蛸3-9 石榴根9-12 覆盆子9-15 椿根皮5-10 乌贼骨3-12 刺猬皮3-4.5 益智仁3-9 南烛子10-15 白果6-15
涌吐药 瓜蒂(汤剂2.5-3 丸散剂0.3-1.5) 常山5-10 胆矾0.3-0.6 藜芦0.3-0.6(粉服) 食盐(汤1-3 催吐用黄盐9-18)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76 发表于: 2012-04-24
http://www.zyyfjx.cn/liangdebang/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_clip_image001_0001.jpg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77 发表于: 2012-04-24
辛温解表药方
麻黄汤风寒表实代表方发表散寒,宣肺平喘。用于风寒束表,肺气失宣。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风寒表实证
 麻黄加术汤风寒温痹发解表,散寒祛湿。风寒湿痹,身体烦痛,无汗等证。寒湿在表证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风寒湿痹发汗解表,祛风利湿。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湿化热,热从小便去
 三拗汤风寒咳嗽宣肺解表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肺中有寒,风寒袭肺轻证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外感风邪,肺热咳喘证。辛凉疏表,清肺平喘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咳喘为主
柴葛解肌汤 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解肌清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痛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者。
大青龙汤外感风寒里热或溢饮发汗解表,兼清里热1.风寒里有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 
                      2.溢饮:身体疼重或四肢浮仲,恶寒身热,苔白润,脉浮紧。风寒兼里热
华盖散素体痰多,又感风寒宣肺解表,祛痰止咳咳嗽上气,呀呷有声,吐痰色白,胸膈痞满,鼻塞声重,恶寒发热,苔白润,脉浮紧。外寒内痰,小儿更宜。无汗。
桂枝汤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调营卫、调气血、调阴阳,治风寒表虚证
 桂枝加桂汤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益阴血太阳病误用温针或因发汗太过而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胸,起卧不安,有发作性者。
 桂枝加葛根汤     解肌发表,升津舒经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之恶风,汗出,项脊强几几。   解肌发表,升津舒经 
 桂枝加芍药汤     温脾和中,缓急止痛太阳病误下伤中,土虚木乘之腹满,时腹自痛。
 桂枝加大黄汤     温脾和中,缓急止痛,佐以泻实太阳病误下伤中,脾虚积滞之腹满痛较甚且不解,拒按或伴便秘或便滞不爽。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解肌发表,降气平喘宿有喘病又感风寒而见桂枝汤症者,或风寒表虚而微喘者。有汗
九味羌活汤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发汗祛湿,兼清里热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肌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紧。(外有寒湿,内有蕴热
 大羌活汤较上方重   发散风寒,祛湿清热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头痛身重,发热恶寒,口干烦满而渴,舌苔白腻,脉浮数。(较上方强
 羌活胜湿汤祛风湿优  祛风胜湿外伤于湿,郁于太阳,肩背痛,脊痛、项痛,或一身尽痛,或身重不能转侧,脉浮;邪在少阳,厥阴,卧而多惊。(头身重痛
荆防败毒散疮肿初起 发汗解表,消疮止痛疮肿初起。红肿疼痛,恶寒发热,无汗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数。(解表力强,无益气,治外感风寒湿所至的表证)
葱豉汤风寒感冒轻证解表散寒微恶风寒,或微热,头痛,无汗,鼻塞流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外感风寒轻证
 葱豉汤2风寒较上证重通阳散寒,发汗解表伤寒一二日,头项腰背痛,恶寒脉紧(外感风寒较上证重
 葱豉桔梗汤风热初起疏风清热,清肺泄热风温初起,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风温初起
香苏散外感风寒,内有气滞疏散风寒,理气和中外感风寒,内有气滞证。形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表寒兼气滞
 加味香苏散比上方强发汗解表,理气解郁外感风寒,兼有气滞,头痛项强,鼻塞流涕,身体疼痛,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              (表寒兼气滞较重,头痛明显者)
 香苏葱豉汤妊娠伤寒发汗解表,调气安胎妊娠伤寒。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妇人妊娠感冒伤寒
小青龙汤外寒内饮证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而四肢浮仲,舌苔白滑,脉浮。(外寒内饮证
 射干麻黄汤   宣肺祛痰,下气止咳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者。(外寒较轻,肺寒积有顽痰郁结者佳
 小青龙加石膏汤  解表蠲饮,兼清热除烦肺胀。心下有水气,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外寒里饮而兼郁热之喘咳
败毒散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憎寒壮热,头顶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益气解表
 荆防败毒散疮肿初起 发汗解表,消疮止痛疮肿初起。红肿疼痛,恶寒发热,无汗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数。(解表力强,无益气,治外感风寒湿所至的表证)
 仓廪散噤口痢、下痢益气解表,祛湿和胃噤口痢,下痢,呕逆不食,食入则吐,恶寒发热,无汗,肢体酸痛,苔白腻,脉浮濡。(脾胃素弱而外感风寒湿邪之噤口痢
参苏饮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益气解表,理气化痰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苔白,脉 弱。
再造散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表实证。助阳益气,解表散寒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言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
麻黄细辛附子汤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表证。助阳解表发热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脉沉微。
 麻黄附子甘草汤少阴病 助阳解表少阴病。恶寒身疼,无汗,微发热,脉沉微者,或水病身面浮肿,气短,小便不利,脉沉而小。
加减葳蕤汤阴虚外感风热表证。滋阴解表头痛身热,微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舌红,脉数。
葱白七味饮  养血解表病后阴血亏虚,调摄不慎,感受外邪。或失血(吐血,便血,咳血,衄血,崩漏)之后,感冒风寒,头痛身热,微寒无汗。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78 发表于: 2012-04-24
辛凉解表药方
银翘散温病初起表热证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表热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银翘汤   透表清热。主治:阳明温病,下后无汗脉浮者。(温病便秘下后,再解表药
桑菊饮风温初起,表热轻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温病初起,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葱豉桔梗汤风热初起疏风清热,清肺泄热风温初起,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风温初起)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外感风邪,肺热咳喘证。辛凉疏表,清肺平喘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咳喘为主
 越婢汤    发汗利水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有水在肌表
柴葛解肌汤 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解肌清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痛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者。
 柴葛解肌汤2  解肌清热外感风热,里热亦盛证。不恶寒而口渴,舌苔黄,脉浮数。
升麻葛根汤麻疹初起。解肌透疹。疹发不出,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脉数。
竹叶柳蒡汤痧疹初起透疹解表,清热生津喘嗽,鼻塞流涕,恶寒轻,发热重,烦闷躁乱,咽喉肿痛,唇干口渴,苔薄黄而干,脉浮数。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679 发表于: 2012-04-24
扶正解表药方 


败毒散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散寒祛湿,益气解表。憎寒壮热,头顶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益气解表
 荆防败毒散疮肿初起 发汗解表,消疮止痛疮肿初起。红肿疼痛,恶寒发热,无汗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数。(解表力强,无益气
 仓廪散噤口痢、下痢益气解表,祛湿和胃噤口痢,下痢,呕逆不食,食入则吐,恶寒发热,无汗,肢体酸痛,苔白腻,脉浮濡。(脾胃素弱而外感风寒湿邪之噤口痢
参苏饮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益气解表,理气化痰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苔白,脉 弱。
再造散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表实证。助阳益气,解表散寒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言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
麻黄细辛附子汤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表证。助阳解表发热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脉沉微。
 麻黄附子甘草汤少阴病 助阳解表少阴病。恶寒身疼,无汗,微发热,脉沉微者,或水病身面浮肿,气短,小便不利,脉沉而小。
加减葳蕤汤阴虚外感风热表证。滋阴解表头痛身热,微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舌红,脉数。
葱白七味饮  养血解表病后阴血亏虚,调摄不慎,感受外邪。或失血(吐血,便血,咳血,衄血,崩漏)之后,感冒风寒,头痛身热,微寒无汗。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