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98阅读
  • 236回复

中医经络穴位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70 发表于: 2012-04-01
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心脏病是冠心病。据国内外统计学资料报告,冠心病引起的心源性猝死占70-90%,其次是心肌炎、心肌病(特别是梗塞性心肌病)、心脏动脉瘤破裂、先天性心脏病、梅毒性心脏病及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以上各种心脏病是引起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但是,猝死的诱发因素,如吸烟、过量饮酒、过饱饮食、过度劳累等也不应忽视。
  急救措施

  1.如发现猝死的病人,应立即对病人的心前区拳击,拳击的部位是病人左胸前乳头部位。拳击的次数一般为2-3次,拳击要有力,而后立即进行心脏按摩。按摩时用力要均匀,以一手掌平放病人胸骨下段胸壁上,另一手掌压在该手背上,上下起伏垂直按压(具体详见《心脏按摩法》)。

  2.在对猝死者进行急救时,人工呼吸应和心脏按摩同时进行。先解开患者领口和裤带,使其平卧,抽出枕头垫在肩下,用一手将患者颈部托直,使头最仰,打通气道,然后一手捏紧患者双侧鼻孔,急救者口唇与患者口唇密合后进行吹气(具体详见《人工呼吸法》)。

  注意事项

  猝死常发生在家中、工作单位或公共场所,现场急救对其复活有着重要的价值。在急救的同时,要派人通知急救中心或呼叫救护车,以便去医院继续诊治。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71 发表于: 2012-04-01
夜间突发心衰怎么办

       各种心脏病人,如同湿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在由于某些原因使疾病加重时,心脏负担加重,不能将回流心脏的血液充分地排出,就会发生心力衰竭,表现为心慌气短。严重者,在夜间熟睡时,可突然发生呼吸困难而被憋醒、喘息、口唇青紫、不能平卧,甚至可以咳出血性泡沫痰。这是心脏病最常见的急性表现之一,系急性左心室衰竭所引起,必须及时抢救。

       首先,要将病人扶起,背后垫些衣物,使之呈半卧位,这样可减少心肝回心血量,有利于减轻病人肺部的郁血,有助于减轻呼吸困难。此时不要慌忙把病人往医院送,也不要随意搬运病人,因为搬运和送医院途中的颠簸,可以增加心脏负担,使心力衰竭进一步加重,易并发或加重肺水肿,甚至会因此而造成病人的死亡。

       第二、家中如备有氧气,可立即给病人吸入氧气。

       第三、这类病人往往神情紧张、烦躁不安,可给予小剂量镇静剂,如安定等口服,以减轻焦虑。

       第四、可给病人舌下含服一粒硝酸甘油或消心痛以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

       第五、病情稳定后,应将病人送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转送时仍应取半卧位,动作宜轻巧平稳,避免大幅度颠簸。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72 发表于: 2012-04-01
主任医师详解突发心脏疾病自救办法
北京日报 _新闻中心_新浪网
  有统计表明,美国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心脏病急症,其中1/2是死于“医院外”。我国每天有7000人死于心脏病,其中70%的人因无法得到适当的救助而死于家中或现场。

  突发心血管病急症,入院前采取应急措施至关重要。除了拨打120急救电话之外,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刘晓慧主任医师介绍了以下预防和自救措施:

  1.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出现头痛伴恶心甚至呕吐,常是血压突然升高,这时应让病人卧床休息;家中如有血压计应立即测量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若血压较高,可先予硝苯地平(心痛定)或卡托普利(开搏通)1~2片口服或舌下含服,并在20~30分钟后复查血压。

  2.心绞痛:这是冠心病患者易发生的急症,多在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天气寒冷、吸烟过多时发生。发病时心前区呈压迫性或窒息性疼痛,历时5~10分钟。一旦发作应立即停止任何活动,就地安静休息,并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1片或消心痛1~2片,在2~5分钟内即能奏效。

  3. 急性心肌梗死:疼痛的部位与心绞痛相同,但持续时间较长,程度重,并恶心、呕吐、出汗,有濒死感,症状和后果比心绞痛严重得多。这时应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松解领口,室内保持安静和空气流通。有条件可立即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或消心痛1~2片,同时立即呼叫急救中心,切忌乘公共汽车或扶病人步行去医院,以防心肌梗死的范围扩大。

  4.心力衰竭:原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肺心病的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应让病人安静休息,半卧位,两足下垂,有条件可立即吸氧,不可随意给药。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5. 心跳骤停:无论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是生命处于最危急状态的人,是最需要紧急救助的。大脑需要大量的氧,呼吸和心跳停止后,大脑很快会缺氧,4分钟内将有一半的脑细胞受损;如果患者在疾病突发的4分钟内,能够得到有效的急救措施,复苏率在50%,这4分钟被称作挽救生命的“黄金4分钟”。超过5分钟再施行心肺复苏,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可能救活,每耽误一分钟,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就会下降7%至10%,若超过10分钟则很少有复苏的希望。

  心肺复苏首先要让病人躺平,一定要在硬的地方,在地上也没有问题,用拳头有节奏地用力叩击其前胸左乳头内侧(心脏部位),连续叩击2~3次,拳头抬起时离胸部20~30厘米,叩击后,心脏受到刺激,有时能恢复自主搏动。然后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用人工的方法来进行循环,每做15次心脏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

  非常重要的是一定要及时启动急救医疗系统,只有急救中心的医生使用除颤器,把病人的恶性心律失常转复之后,病人才会真正获救。

  6. 对120呼救电话讲什么:一般要讲清以下几点:(1) 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2) 目前最危急的状况(如神志不清、昏倒在地、心前区剧痛、呼吸困难等)、发病的时间、过程、用药情况,以及过去的病史中与本次发病有关的部分;(3) 病人家庭或发病现场的详细地址和电话号码,以及等候救护车的确切地点,最好是在有明显醒目标志处。

  语言必须精练、准确,重要的一定要讲清楚,无关的话不讲,以免耽误宝贵的时间。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73 发表于: 2012-04-01
心脏病治疗偏方
来源:放心医苑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临床实践表明,手部按摩是防治心脏病有效的辅助方法。
推荐阅读

  1.上午十点吃下梅干(梅子干)1粒(无色素的比较好)。

  下午三点吃下高丽参(朝鲜人参)3片。

  晚上九点吃下高丽参3片,连续服用10天。

  注:此方适合心脏无力,心跳高速,胸闷,食欲不振,用后功效神奇。

  2.上午十点吃下杨桃1粒,粘甘草粉,渣不可吞下。

  下午四点吃下高丽参(朝鲜人参)3片。

  晚上九点吃下高丽参3片,连续服用10天,功效神奇。

  注:此方适合气喘,心肌阻塞,四肢无力。

  3.上午九点吃下莲雾(一种热带水果)3粒,沾甘草粉。

  下午四点吃下高丽参(朝鲜人参)3片。

  晚上九点吃下高丽参3片,连续服用10天,功效如神。

  注:此方适合心脏无力,心跳高速,心胸忧闷,适合少年人。

  4.上午九点吃下葡萄20粒,沾些甘草粉。

  下午四点吃下高丽参(朝鲜人参)3片。

  下午九点吃下高丽参3片,连续服用10天,功效神速。

  注:此方适合心跳无力、心胸痛、绞痛、食欲不振。

  5.上午九点吃下枇杷3粒,沾甘草粉。

  下午四点吃下高丽参(朝鲜人参)3片。

  晚上九点吃下高丽参3片,连续服用10天,其效如神。

  注:此方适合心脏一切病症,男女老幼皆宜。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74 发表于: 2012-04-01
心脏骤停的急救法知识

--------------------------------------------------------------------------------



  患有心脏病的人,心脏经常有“停跳感”,并有心慌、憋闷、乏力等症状,尤其是年轻、精神紧张的神经官能症患者,症状和反应更为严重:有的焦虑不安,出虚汗,有的好像心脏向下附或翻出来一样,医学上称其为心脏的“过早搏运”,又叫“早搏”或“早期收缩”。它分为室性、房性和结性,其中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

  急救措施

  1.对那些生理改变与心脏病无关的患者,过早搏动发生后,不要过度紧张。有时只要精神镇定下来,早搏就可以减少或消失。

  2.室性早搏的人,可采用短阵性咳嗽法。因为咳嗽可以产生足够的能量引起心脏除极,终止室性早搏的发作。患者要用力连续咳嗽,使室性早搏转为窦性心律,能避免猝死的发生。

  注意事项

  1.对心脏病患者,平时应及时治疗,控制住早搏。因为有较严重心脏病的患者出现早搏的突然死亡(猝死)率是正常人的6倍,不可忽视。

  2.过度的饮酒、喝浓茶、吸烟、精神紧张、情绪激动都能出现早搏。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75 发表于: 2012-04-01
太阳穴
  位置: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移1寸凹陷处。
  主治:醒脑明目,袪风镇痛,清堵除烦。适用于头痛头晕、偏头痛、神经衰弱、感冒、视物不清、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重按较痛,有时向四周发散。

  下关穴
  位置:颧弓下缘,下颚切迹之间的凹陷处,闭口取穴。
  主治:下颚关节炎、面颊肌肤麻木、口眼歪斜、上牙痛、耳鸣耳聋等病症。

  颊车穴
  位置: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处,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主治:适用于下牙痛、牙关紧闭、腮腺炎、口眼歪斜等病症。

  翳风穴
  位置:在耳后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处。
  主治:常用于耳聋、耳鸣、牙痛、颞颌关节病、面神经麻痹等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方,当下颌髁状突后缘凹陷中。
  主治:耳部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若找到人体穴位图解中所提及的穴道,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若出现压痛/硬结/感觉敏感/色素沉淀/温度变化等反应,即可判断有穴道在。请细节参阅“寻找穴道的诀窍”。
  另外,本站在穴道的找法中,频频出现“两指宽”、“三指宽”等字眼,这是计算穴道位置时的基准,有“同身尺寸”之说。例如,“一指宽”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宽度;“两指宽”则是指食指与中指并列,第二关节(指尖算起的第二个关节)部分所量的宽度。
  手指的大小、宽度,依年龄、体格、性别而有极大的不同。以此法确定人体穴位图解中所提及的穴道时,请以患者的指宽度来找。(另注:拇指同身寸:即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纹作为1寸。)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76 发表于: 2012-04-01
夹脊穴
  位置:位于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左右两侧共34穴。
  作用:舒筋活络,调理气血。
  主治疾病:主治范围比较广,其中胸1~胸3治疗上肢疾患;胸1~胸8治疗胸廓及胸腔内脏疾患;胸6~腰5治疗腹腔内脏疾患;胸11~腰5治疗腰骶疾患;腰2~腰5治疗下肢疾患。

  颈百劳穴
  位置:位于项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大椎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处。左右计二穴。
  作用:滋阴清热,养肺止咳,舒筋活络。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哮喘、骨蒸潮热、盗汗、自汗、肺结核、百日咳、顿咳、颈肌痉挛、项部扭伤不能回顾、落枕、产后周身疼痛、角弓反张、瘰疬。现多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颈项部扭挫伤,神经衰弱等。

  十七椎穴
  位置:位于腰骶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腰椎棘突下。
  作用:舒筋活络,调理冲任。
  主治疾病:腰骶痛、腿痛、下肢痿痹或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外伤性截瘫、坐骨神经痛、转胞、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月经不调、肛门疾患等。

  腰眼穴
  位置:位于腰部,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
  作用:强腰健肾,养阴润肺。
  主治疾病:痨瘵(痨病)、传尸、羸瘦、消渴、虚劳、急性腰痛、慢性腰痛、腹痛、尿频、遗尿、肾下垂、睾丸炎、腰椎骨质增生、腰部软组织损伤、小腹痛、妇科疾患等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77 发表于: 2012-04-01
四神聪穴、当阳穴、伴星穴。

  补充:脑户穴、强间穴、后顶穴、百会穴、前顶穴、囟会穴、上星穴、神庭穴。(返回目录)。

--------------------------------------------------------------------------------
经典穴位推荐
--------------------------------------------------------------------------------

  四神聪穴
  标准定位:位于头顶部,当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共4个穴位。
  功用:镇静安神,清头明目,醒脑开窍。
  主治病症: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精神病,脑血管病后遗症,大脑发育不全等。

  当阳穴
  位置:位于头前部,当正视时瞳孔直上,前发际上1寸处。
  作用:袪风明目,宁神定志;疏风通络,清头明目。
  主治疾病:感冒、鼻塞、偏、正头痛、神经性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炎、猝不识人、癔病。

  伴星穴
  位置:位于头部中线,入前发际1寸(上星穴)再旁开3寸处。
  作用:安神活络。通利鼻窍。
  主治疾病:癫痫、眩晕、偏头痛、鼻息肉。

  囟会穴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穴前3寸) 。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鼻渊,鼻出血,鼻痔,鼻痈,癫疾,嗜睡,小儿惊风。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78 发表于: 2012-04-01
小小的耳朵,分布了密密麻麻的耳穴,全身的器官组织耳部都有投影反射区,每天给耳朵做做按摩,其实也就是给全身按摩了一遍。究竟怎么按摩耳朵,还是小有学问的,下面我们就跟中医学学小耳朵的保健本领。


耳穴定位图




耳穴按摩分二类,一为自身耳廓穴位保健按摩,一为术者耳廓穴位治疗按摩。常用手法有:按、摩、揉、搓、捏、点、掐等。

爱出汗、常乏力按压4个耳穴

如果您经常气短乏力、活动后容易出汗,白天困倦疲惫,您可能就是气虚了,所以需要适当补气。

耳穴按摩:按压耳穴的心、肺、胃、十二指肠反射区。

经络按摩:按摩脾经和胃经,经常用艾灸气海或关元或足三里,每次艾灸30分钟左右。

脸发白,眼发干按压5个耳穴

如果您经常面色苍白又缺乏光泽、口唇或指甲颜色淡白、手脚麻木或经常心慌心跳或眼睛干涩,女性表现为月经量少,您可能是有血虚,需要补血了。如果伴有消化吸收功能下降,需要先调理脾胃功能,如果是耗伤血液引起的血虚,这时补血为主。

耳穴按摩:可以按压耳穴胃、胰胆、肝、十二指肠、心反射区。

经络按摩:可以经常按摩脾、肾、胃、胆经,穴位如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手脚凉,爱感冒按压4个耳穴

如果您经常感觉手脚冰凉、衣服穿得比一般人或同龄人多、怕冷尿频、容易感冒、怕吃凉的或喝凉的食物或饮料,这时您可能是阳虚了。

耳穴按摩:耳穴按压心、肾、胃、肾上腺反射区。

经络按摩:艾灸命门、肾俞、关元、神阙(肚脐)、足三里。

大便干,手心热按压2个耳穴

如果您感觉手心或脚心发热、身上或脸上发热、眼睛干涩、口唇红或脸颊红、便秘或大便干燥,可是阴虚了,中医调理的原则是滋阴。

耳穴按摩:可选耳朵的肾、膀胱反射区按压。

经络按摩:中医经络穴位按摩可以经常按摩足底、按摩三阴交、阴陵泉、照海、太溪等穴位。

爱发火,脾气坏按压5个耳穴

如果您常常发火,脾气坏,那可能会有肝郁或气郁,这时要以疏通全身气机为调理的原则。

耳穴按摩:耳穴按压肝、胆、胃、三焦、内分泌反射区。

经络按摩:可以按摩胆经与肝经。

肚子胀,痰多 按压5个耳穴

如果您胸闷或腹部胀满、平时痰多或总觉得有痰堵在嗓子里、嘴里黏黏的感觉、身体经常感觉沉重不轻松等症状,这可能是痰湿慢慢侵入您身体了,痰湿体质在现代社会非常普遍,而且是众多慢性病最好的温床。

化痰利湿的易行方法很简单就是多运动少静坐。

耳穴按摩:耳穴按压肝、胰胆、三焦、胃、十二指肠反射区。

经络按摩:重点按摩拍打脾经肝经与肺经。

掉发多,白发生 按压4个耳穴

脱发与肾精不足、肾气失于固摄有关;而白发往往与血虚或血热有关,因此,脱发的保健重点在补肾精补元气,固摄肾气,而白发早生的保健应是清血热或补血为主。

耳穴按摩:肝、胆、心、三焦反射区。

经络按摩:经常按摩肝经肾经、太溪、涌泉、阳陵泉、弹拨肝经肾经在大腿内侧的经筋(或经常压腿也可以起到异曲同工之效);艾灸关元、气海、命门等穴位。

除了上述好处,它还能起到强壮内脏的效果,特别是坚持下去可以补肾、固肾及治疗气虚,对肾虚、尿频、夜尿多、前列腺炎及阳痿的人有明显的效果。对遗尿、哮喘及体弱多病的人,每天睡觉前按摩双耳5分钟,就可以根治这些疾病和增强人的体质。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79 发表于: 2012-04-01
耳廓三角窝内为内生殖系统穴位所在处,耳轮脚周围则分布着胃肠系统的穴位。

  从耳朵的形态和色泽可判断人们的身体状况,比如:耳朵大而厚者,体格健壮;耳朵小而薄者,瘦弱多病;耳朵红润者,面部气色亦好,精力充沛;耳朵萎黄、苍白,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晚期。

  临床实践证明:耳穴诊治疾病,方法简单,直观、易懂、易学、易于掌握,特别是镇静、止痛、降压、清热泻火等,可达立竿见影的效果。

  运用耳穴按摩方法进行人体保健由来已久,早在清代被誉为长寿皇帝的乾隆就将“耳常弹”作为自己保健的秘诀之一,而耳穴按摩手法,无论哪个年龄层次,无论体强体弱,也不计较场合或时间,随意即可做起,可谓方便,轻巧的举手之劳。

  长年坚持耳穴按摩,可通过促进尽部血液循环,达到通经活络,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再加上耳部的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穴位,如:内分泌、疲劳恢基点、便秘点、降压沟、神门等,可起到改善睡眠、增进食欲、大便通畅、平稳血压的效果,长此下去,自然会神清气爽、精力充沛、面色红润、耳聪明目,从根本上延缓了自身衰老。

  耳穴按摩分二类,一为自身耳廓穴位保健按摩,一为术者耳廓穴位治疗按摩。常用手法有:按、摩、揉、搓、捏、点、掐等。

  
一、自身耳廓穴位按摩


  自身耳廓穴位按摩由患者自行操作。按摩采取坐位或立位,全身放松,两脚与肩平宽。每天清晨一次,或早晚各一次。共分十节。

  



  (一)耳屏前(外鼻穴等)按摩:以两手中、食二指指尖在耳珠前轻轻揉按。沿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按18次。此法用于防治感冒、鼻炎、咳喘等。

  (二)耳尖穴按摩:两手拇、食二指捏拿耳尖穴处,轻微揉按18~27次。用于防治眼疾、感冒发热、惊厥、高血压。

  (三)三角窝区按摩:两手食指或中指尖,在三角窝区域内轻点揉按18~27次。用以防治妇科病症、阳萎等。

  (四)耳甲艇区按摩:两手食指或中指尖 ,在耳甲艇区轻点揉按18~27次。用以防治胃病、泄泻及胆石病等。

  (五)耳甲腔区按摩:两手食指或中指尖,在该区轻点揉按18~27次。用以防治胸痛、心悸及咳喘等。

  (六)耳垂区按摩:两手拇、食二指捏拿耳垂区,作轻微揉按9次;双手指放开,再按上法作3~9次。此法可防治眼疾、面瘫、流行性腮腺炎、小儿疳积。

  (七)耳轮区按摩:两手拇、食二指捏拿耳轮区,作轻微揉按18~27次。此法可防治阳萎、癃闭、尿频、便秘等。

  (八)耳背区(耳背沟穴等)按摩:以两手拇、食指捏拿耳背、耳腹处,作轻微揉按18~27次。常用于预防高血压等。

  (九)全耳背按摩:两手掌心(劳宫穴)对准耳背作轻揉按,正转18~27次,反转18~27次。此法可起到全身保健作用。

  (十)全耳腹按摩:以两手掌心(劳宫穴)对准耳腹作轻揉按,正转、反转各18~27次。用以全身保健。

  
二、术者耳廓穴位按摩


  本法主要用于治疗,有三种手法:揉按法、点按法、掐按法。

  (一)揉按法:令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以右手拇、食指掌侧面对准穴点,揉按1~2分钟。指力由轻到重局部有热胀舒适感为宜。每次揉按1~3穴,每日或隔日1次。据年龄、体质和病情,决定手法的轻重。

  (二)点按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以右手食指或中指尖掌面,对准穴位,点按2~3分钟,指力由轻到重,至局部有胀痛感。每次点按1~3穴,每日1~2次。

  (三)掐按法:患者坐位或卧位。术者右手拇、食二指腹对准穴位点。其中食指对准耳廓背部穴位点,拇指对准耳廓腹部穴位点,进行掐按,由轻到重,用力要均匀。每次掐按1~3穴,每穴掐按2~3分钟,每日1~2次。

  上述三法,揉按法用以治疗眼疾、面瘫、失眠、小儿遗尿、小儿积滞等病症。

  其余二法以治疗疼痛病症为主。

  



  
简易耳穴按摩与美容保健方法如下:


   一、 双手食指、中指微微叉开,从耳垂处往上轻轻夹住耳廓,然后中等速度上下摩擦十至五十次即停。

  二、 双手拇、食指指腹对合于耳朵前后,力量适中,做旋转捻揉三至五下,并依次滑动,来回往复十至五十次不等。

   三、 用拇指的指腹和食指、中指的侧面,将整个耳廓夹在其间,用柔和之力向外牵拉,向上、下牵拉及前后牵拉十余次。

  四、 用于面部抗皱时,将拇、食指的指腹对合在耳穴面颊区(请在耳垂上找到穴点)。点、揉按五十次左右即可。

  耳穴保健是我国传统美容的经典之一,简易方便却疗较显著,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