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29
晚上7点,孙老师上课,压码听清,阿甘正式学员,刘长青和我参加旁听。
今天的听清课与以往不同,主要是把抄写、注音及听清三堂课放在一起讲,内容很多。
1、20%速抄写3-2课。
2、孙老师让阿甘听20%速语音跟读,跟读完后,孙老师挑出了跟读错误的地方,跟读错误的地方其实说是没有听清的地方,另外很小一部分是听清而不能正确表述出。根据跟读错误的多少基本上可以判断听清的程度。由于阿甘是看着文本跟读,所以好多读音和语音上是不一致的,还有各别地方抢读了。但是如果不看文本,在读音上会更接近语音,却又因为自己的语音会和语音发生干扰,反而大大增加了难度,反正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3、在抄写的文本上注音,这个内容基本上用了近3个小时。注音主要分两大部分,一是简单地注上音节,也就是节奏点,二是对语音变化部分注音,包括边读、弱读、变音、及断开。孙老师先示范注音一部分课文,等我们基本了解应该怎么样注音后,就由我们自己注音。反复注音,注音完后由孙老师逐句讲解每个语音细节,这时我的抄写已经画的不成样子,红的黑的把四页纸画的满满的。最后在20%上多次听,孙老师在语音重点变化的地方同步强调,效果很好,可谓是即时提醒。所有语音敲定后,开始听清训练。这时已经11点多了
4、听清。先从70%速开始听,看刚才注音的所有细节都听到没,然后用60%一直往下降,然后再升起来。每听完一个速度,老师都会问感觉怎么样,看我们是否多听到了一些细节或一些已经听清楚的细节是否变的模糊。根据听感的描述,老师再用不同的速度重新调整。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并没有象以往那样讲呼吸法,我以前旁听过一次听清课,呼吸法要占用很多时间。看来,老师可能是用抄写注音代替了呼吸法,反正这两个方法都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听到最多的细节,也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听清。最后由于来回震当,时间不多了,我匆匆听了一遍200%,基本可以。要锁大门,我只得先走了。感觉很遗憾,前面一切都调整、铺垫好了,该最精彩和最激烈的高速听清上场的时候却不得不离开,真是。。。。。。
感受:
1、20%注音有两个作用,一是仔细听所有的声音细节,注意力全部放到声音上,而不是放在音标上;二是把听清楚的语音细节标注下来,也就是把流动的语音固定在纸上。
2、20%注音非常重要,如果20%速都听不清细节的话,那就别指望在调整上再去听清。一句语音就象一列火车,而每个单词就是一节节的车箱,这个例子很多学友都说过。一列飞驰的火车从你面前驶过,你能分辨出一节节车箱吗?用20%速听语音,就象把一列行驶的火车拍下来后,慢放一样。看到每节车箱一个一个分离开了,而不是粘在一起的大句子。然后在升速,看还能不能看到一节一节,如果能可以再提速,不行就降速,只要感觉一节节的清晰,就一直往上走,因为低速能听清,高速也能听清。
3、断开注音太重要了。所谓断开注音并不是指在单词与单词之间的断开,而是在一个单词甚至多个单词之间的一个个读音的断开,不是跟着单词走,要跟着读音走进行断开,这样很多单词都被断开,读起来连读就容易一些,节奏也会表现清晰一些。这是昨天我最重要的收获!!!关于断开注音,我在WO老师上课的时候,她也说到了断句,我当时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连弱变读,把断句、语调放在不重要的地方,想着简单就没太听,这下知道了断句统领连弱变,地位非常重要。断句就象看火车上画的画,画不是按一节节车箱分开画的,而是前一节车箱上画了一副画没画完接到下一节车箱上画。如果按照车箱断句,那欣赏到的画就是断开的,这时需要按画的完整性断画,不能按车箱断画。
问题
昨天通过注音,才知道孙老师听清的度特别深,深的恐怖,他所说到的一些轻变音,我还是听不出来,看来在听清的细腻度上不行,我无法达到那种细腻。
孙老师如何提高听清的细腻度?细腻度是慢慢积累的吗?还是听的差不多清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