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48阅读
  • 0回复

为什么是英语?(转)

级别: 新手上路
  为什么是英语?


  学者戴问天在《为什么是英语》一书中,试图解释英语在全球流行的原因。他认为原因有四:一、“日不落帝国”的兴起,帝国地跨全球,英语的使用范围也地跨全球;二、20世纪前英国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的地位,让其他国家在生意面前不得不学习英语;三、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二战,让美国成为“世界工厂”,输出军用物资的同时,也把英语运到世界各地;四、唱片、广播、电影、电视等公众传媒传播“美国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传播着英语。

  这些原因在中国历史上皆可找到对应。香港在被英国割占后就出现了教会学校,除了传教外还教授英语。这是延续至今的“英中学校”的萌芽;英国1664年就在广州开设了贸易站,当时辅助贸易交流的语言是“洋泾浜”,如今有些词沉淀下来,倒成了方言,比如上海话中的“盎赛”(on sale)。抗日战争时期,美军观察组给延安带去许多军用物资外,还带去了国外出版物与英语。据记载,美军观察组经常把从美国带去的最新影片放给八路军官兵看,像“米老鼠”等动画片当时还在延安引起关注。

  美国《新闻周刊》在3月7日一篇名为《不是女王的英语》的文章中,再度对英语现象作出解释――现代科技的传播被放在助长英语传播的首位。根据英国文化协会的统计报告,世界80%的电子产品说明用英文撰写;66%的科技论文使用的文字是英语。在英国伦敦学习计算机的一位乌拉圭学生说:“英语对于计算机学习者异常重要,因为计算机语言使用的就是英语。”计算机的普及也给英语世界带来新的变种――微软英语(Microsoft English)。

  《新闻周刊》认为,英语流行的另一原因是职业发展的需要。据英国文化协会专员大卫?格莱托说,一个世纪以前,只有外交官或CEO这样的精英人物才在工作中需要使用英语,现在情况则完全不同,全球化的需要,最普通的职员都要掌握英语。2003年,英国政府将国内全部呼叫中心业务转移到印度。印度一个英语培训学校的教师说:“英语意味着一门技术,只要掌握了这门技术,就可以获得呼叫中心的‘高薪’工作。”而布拉格一个英语培训中心的职员这样形容全球化与英语的关系:“世界的门打开了,外面的人对我们说‘Hello’。”

  上述原因被认为是美国视角,但身边的事实告诉我们现实的需要正是英语流行的最重要原因。以出国为目的自不必说,语言的斗争在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作者通过帕麦尔之口说:一个民族即使被外国占领和奴役了,只要人们不忘记祖国的语言,他们就有复国的希望。但在语言学家眼中,这种流行的观点并没有语言学的证据,反驳的依据是,语言出现于史前,先于民族和国家而存在(颜治强:《世界英语概论》)。但捍卫民族语言的势力一直在行动。在印度,甘地早在1908年就发出警告:“给人们灌输英语知识,等于奴役他们。”上世纪60年代,孟买的《潮流周刊》一个讽刺专栏风行一时,该专栏尽可能地为印度英语张目,每篇的压卷语都是:“抵制英国英语。”近100年后,这种抵制英语的斗争仍在继续。

  实际上英语本身在传播过程中也悄悄改变。《牛津英语大辞典补编》的主编罗伯特?伯菲尔德曾说过:“当在8世纪人们首次记录英语时,它已经有分裂的倾向。在未来的世纪里,它将继续分裂和再分裂,直至具有百面千相。英伦三岛和其他母语国家的英语口语已经够五花八门了,将来仍免不了进一步改变形态和风格。任何语言工程和语言立法都不能阻止将来的变化。”■
为了新中国,冲啊!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