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处处学和事事学
巧学就要巧妙地利用各种学习机会,不拘一格,处处学,事事学。只要有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和浓厚兴趣,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成为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以下是我处处学,事事学的一些实例。
(1) 工作中需要看参考资料时,只要有可能,一定看英语的书,不看汉语的,以不断地提高英语熟练程度。
(2) 看英语书刊、听英语广播或上网浏览,在应用英语的同时也可学习英语。
(3) 练习用英语写日记。为了学习英语,从 1981 年开始练习用英语写日记,尽管写出来的日记如同小学生的日记一样,全是流水账,但从学习英语的角度看还是有收获的。记日记过程中一定会碰到不少自己不会的英语单词和表达方式,可以查汉英词典或请教别人。
(4) 向专职翻译学习。除了有问题向他们请教外,参加技术交流时我很用心地把他们的翻译与我自己的默译进行对比,看看他们是怎样翻译的,并立即记在本子上。
同样,与外国人进行技术交流时,不论自己是否充当翻译,只要听不懂,就请对方重复或讲解,以求能学到更多的英语.。
(5) 通过看电视学习英语。例如看新闻联播节目的国际新闻时经常可以在电视画面上见到一些英语单词和标语口号,要很好地注意学习,不明白立即查词典,一次看不清记不住,重播时再看再记。如果没有搞清,可以再看 English Service。
(6) 走在路上看到各种英语广告和标语,购物时带来的英语说明书等都要认真地看,看不懂就查词典。例如一次听关于孟加拉首都达卡交通工人大罢工的录音消息中这样一句话“All traffic stopped, but [rik??]”。最后一个词只听清了[rik],后面的音素完全淹没在干扰声中,听不出是什么词,只能笼统地知道它是一种交通工具。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电影片《骆驼祥子》的广告,其英语译名为“Camel Rickshaw”,查词典得知该词作“人力车”解,推测上次广播录音中听不清那个词可能就是rickshaw,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7)即使辅导别人学英语,也可以从中学到不少英语知识。例如我辅导儿子学习初中英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此外还可以从初学者学习中碰到的难点和提出的问题中受到很多启发。我书中不少内容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例如“听写结果对吗”一节就是一位同事向我提出来的:“没有人指导,光靠自己一个人听写,不会听歪吗?”我觉得他的问题提得好,就不断地思考并写出了专门的一节。
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英语知识虽然不系统,但有以下两个好处:
● 与一些特定的环境相联系,因而记得快,记得牢,效果特别好。
● 可以学到新的英语知识,尤其是新出现的英语单词。国际形势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英语单词层出不穷,即使词典年年更新,也不可能收入所有新出现的单词。而时时浏览英语书刊或因特网,则可学到新的英语单词。例如英国戴安娜王妃因新闻记者追踪发生车祸身亡以后,广播中频频出现paparazzi 这个词。词典中没有这个词,但是只要注意听广播,就可以知道这个词源于一部电影里一个主角的名字,他到处追踪拍照他人的隐私照片。后来国内报刊把这个词音译为“拍拍垃圾”,或意译为“追踪摄影队,盯人虫、狗仔队”。
1.4.4 充分利用工具
我在学习中非常重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学习工具,在提高听力过程中,把录音机视为百教不厌的口语老师,把它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收录机,或许我就学不会英语口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笔者又在学习中广泛使用相关的电脑软件,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