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22阅读
  • 5回复

声音表象与左右脑功能

级别: 新手上路
下面这一段是我2004-2-6 在水韵论坛与水镜梵天讨论时所写,但是,当时只是对千万法进行理论分析,而未去实践。原帖:http://www.sjft.com/bbs/read.php?tid=7311 (水镜梵天 请教:关于《大学英语词汇汉化突破》)
水镜梵天:很久以前下载过这套语音资料,虽然内容比较少,只包含了4级的词汇,但还是觉得很有用。我很想找到它的文本,但在书店里找了很久却没有什么线索。不知这套资料是哪家出版社出版的?为什么后半部分的英-汉读音偏快而失真呢?还是只是因为我下载的版本不好?
竹影无风:文本不太好找的。也叫什么流畅英语大学英语词汇汉化突破。
为什么一定要文本呢?
就用它来建立语音表象好了。
水镜梵天:语音表象?不懂,可以解释一下么?
竹影无风:
表象是个心理学名词。
1 表象(image)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
 表象通常体现为记忆效果,表现在回忆中。人在思维时也常常伴有对事物的表象,而且有时对某些事物的解决还有赖于表象的帮助。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具有鲜明的直观性。但它不同于后象,因它是在回忆中表现出来的。同时表象一般是在综合过去同一类事物的多次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可以用词作标志,因此又具有概括性。
  表象是从感知到思维的中间过渡环节,在人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 表象(Medal Image)亦称意象。包括通常所说的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普通心理学认为:表象是事物形象在头脑中的反映,在认知心理学中,表象不仅信息加工的成果,也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这是专业说法。下面我用自己的语言来浅白地说,就是回想时出现在脑中的形象,差不多就这么个意思。记单词时,会有不同的表象储存在脑中。听到单词的声音,回想时想出它的声音,这就是声音表象。看到单词的字母组成,回想时也会想起它的字母组成的样子,就是视觉表象。听力不行,就是没有建立听觉表象系统。从完形心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要提高完形程度:先从字母开始(这是最低的完形程度),然后就是单词(较高的完形程度),再就是句子(高级的完形程度),再高一个级别,就是通篇把握的能力。阅读用的是视觉表象,听话时用的是听觉表象,它们不是一个系统。阅读比听力容易的地方,就是它的表象系统容易建立,而且可受自己控制(反复去读)。 但听就不行,转瞬即逝,脑中没有句子这一级别的听觉表象系统,根本不可能听懂。这就是有些人为什么要背句子的原因。
那么,听的时候一定不要看文本!
为什么? 目的就是建立这个听觉(或叫语音、声音)表象系统。千万法就是走了这么一条路。它先建立听觉表象系统。但它没去听单词,直接听句子了。听都能懂了,再建立视觉表象系统就很容易了。所以,听的时候决不依赖文本,才能建立一个真正的听觉表象系统。否则,所谓的听懂,就是假的……
这是我的分析,不一定完全准确。
水镜梵天:嗯,我试试看……如果确实能在听到中文后,立即能反应出英文,大约就算达到目的了吧?
竹影无风:这应该与你想达到的目的有关。
先把精力集中在声音上,建立好声音的表象。
拼写是第二步:再把不会拼的词,记住拼写形式。
不过,这样建立的是个中英混合思维……,就像沛沛……
然后,听或阅读的时候,能忘掉汉语意思,就成功了。
可是,这个资料就叫《大学英语词汇汉化突破》,它本身的目的就是达到中英转换。达到这一步就完成它的使命了。
级别: 新手上路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02-12
下面我继续谈一点。
我喜欢音乐,并且会演奏多种乐器。我最早接触首调,所以任何一首歌曲我可以随时变调演奏。后来,跟随老师听歌记谱,也是用的首调。这种首调记谱能力提高到后来,任何一首曲子,第一个音一响我就听出是首调1234567中的哪个,然后同步反应谱子。开始我对这种能力感觉有点奇怪,怎么第一个音我就知道?后来想了想,原来是主旋律背后的和弦在起作用,让我能判断出旋律音来。
但是,这种能力却让我很痛苦。我永远无法单纯的欣赏音乐了。
奇怪?
一个不懂乐理的人是用右脑听音乐,是直接听到音乐本身。但是,我却在右脑听到声音表象的同时,用左脑同步反映曲谱。你说不痛苦吗?直到这时,我才明白我曾看过的一篇文章,说音乐家是用左脑思考,是什么意思。我不是音乐家,但我的确是用左脑在听音乐。我永远无法体会只用右脑听音乐的感受了……555
这样,就明白了压码(千万)第一阶段听音的作用了。为什么郑赞容说可能一点也不会英语要更好?一个单词都不会,只能用右脑听。一想单词拼写,就动了左脑。
级别: 新手上路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6-02-12
那么在第一阶段,其实不论千万法也好,压码也好,都是建立声音表象。压码和千万法的听清,我认为就是建立了一种语言的音位表象系统。所以,一次听清,永久听清的效果就能产生。传统的听力训练为什么不行?那是因为传统方法的听是建立在单词这一系统上,听力是听单词而不是听音,正如孙老师所说,因为总有不会的单词,所以就永远无法100%听清。
所以,我认为第一阶段,内心的回响绝对不能动用发音器官,绝对不能去听自己的声音。
级别: 新手上路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6-02-12
又找到在水韵的一段,也是与此有关,请大家指正。
http://www.sjft.com/bbs/read.php?tid=6808 (水镜梵天 [原创]小议英语学习软件)
(讨论内容略过,下面与千万法相关――)

我正在介绍的方法,就是出于这种效率的考虑。当然它永远不能代替勤奋。
听力的解决,千万法就很好。而背诵与诵读,开启的不是一种语言功能,这是千万法与逆向法的根本差别所在,各位应当认真研究。经典导读所倡导的诵读与千万法有同妙之处。沛沛的听力,与千万法相比,开启的功能也是不同的。用沛沛,总在中英之间转换。这当然也是一种能力。那么,沛沛所说的场景,就是用中文思考的。而千万提倡的是第二母语,根本不同啊。这样,走不同的路,最后得到的结果是绝不相同的。记得李阳说过,我们不可能达到用外语思维的程度,而是在中英文之间自由转换,大家注意,这就是用他的方法会达到的境界。先听懂,再到会读书,与先看书,再到听懂,在思维中的路是不同的,开启的功能也是不同的。脑中是声音表象在先,还是单词形象在先,结果是很不同的。如果接触过速读,就知道,读书慢的原因在于看到字的同时脑中会有内部发音,所以,速读,第一就是去掉这个内部语音,然后扩大视觉范围,速度就上去了。大家注意,这恰是对应母语的。而外语呢,正好相反,传统教学先建立了视觉表象,却没有听觉表象。这就是会读而不会说的由来。那么我们首先建立听觉表象呢,……把听觉表象建立到整个句子这种程度,会有什么结果出现呢?千万法所能达到的境界自然就知晓了。
不多说了,大家慢慢体会。
级别: 荣誉会员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6-02-13
很好!分析透彻!
~~~Kitty(飘摇)~~~
级别: 论坛版主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3-05
又一个新的理论出来了,声音表象,呵呵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