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22阅读
  • 37回复

《sunyuting1的千万》一次千万法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级别: 圣骑士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05-09-09
作 者: sunyuting1 2003/09/27 08:16 帖号:4231

  
【在 即左又右走 的帖子中提到】
--------------------------------------------------------------------------------------------
在英语学习者眼中的千万法是个什么样子,请看一段对话:
甲:听说你的英语学习的不错,请问你英语几级?
乙:我没有学习过英语,也没有参加过4、6级英语考试。
甲:那么为什么好几个6级的说你英语水平很高,高在什么地方,你学习什么英语教材,多长时间了?
乙:怎么能和你们6级的比,不过就是目前能看报纸和电视和英语网站而已,使用英语软件和看懂金融专业网站学习内容而已,我练习了一年千万别学英语。
甲:看懂了有什么凭据,你不想参加4、6级考试证实一下的欲望,我考你以下翻译怎样?
乙:千万法不能翻译,目前主要想实现自由对话和阅读专业学习资料,不想参加考试?
甲: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是应用考试获得英语证书,会说、会看、会读有什么用,最好现在就参加一个考试证实一下,揭穿千万法骗人的真面目,万一千万法五个阶段学完了,上当就大了?
乙:揭穿千万法,我没有这个本事,只知道我的需求只是看电影玩,看资料用,对于证书的用处对我来讲已经没有多少价值,如果其他方面全部满足以后,不妨考一次试只是作为自己的考试水平证实而已。
甲:原来千万法就是这样的,你一定揭穿它。
甲乙:哈哈。。。

跟帖:Re:英语要用英语来吸收

作 者: daigw 2003/09/27 09:09 帖号:4234

【在 sunyuting1 的帖子中提到】
----------------------------------------------
谟⒂镅?罢哐壑械那?蚍ㄊ歉鍪裁囱
坚持不懈,直到成功(QQ心缘)
级别: 圣骑士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05-09-09
作 者: daigw 2003/09/29 08:13 帖号:4264

【在 sunyuting1 的帖子中提到】
----------------------------------------------
FONT color=#3399cc>“英语要用英语来吸收”----------------------------------------------
左右朋友:
“英语要用英语来吸收”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在英语要用英语

----------------------------------------------

  

还有:中文帖子尽量短写不要长写;中文电视彻底戒了,因为垃圾信息太多,且看多了思维被拖离英语啦!
作 者: 即左又右走 2003/09/30 19:07 帖号:4271

【在 sunyuting1 的帖子中提到】
----------------------------------------------
英语要用英语来吸收”----------------------------------------------
左右朋友:
“英语要用英语来吸收”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在英语要用英语

----------------------------------------------
谢谢sunyuting1叔叔!问题找到了!!!!!
这样我的思路已经绝对清晰了!!!!好,发掉我帖,然后去尝试,去实践,去飞!!!!

主帖:观念、方法,哪个更为重要?

作 者: jonas3200 2003/09/27 08:46 帖号:4232

为什么要“练”而不是“学”?
1、大脑的能力是十分强的,它能杂乱的信息组成一个有效的网络。
其中语言是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现在许多学习方法的误区在
于先要“懂”而不是“熟”。


  


2、何意?先来看一下“懂”对于大脑的意义----就是使大脑的
语言区(母语区)兴奋起来,好了,打个比方,就象要向一个
中国的寺庙里建一个教堂,哪里来的空间。还不如让中国的寺庙
(母语区)休息一下,另起炉灶,开辟一块新空间,从头来过,
从“熟”着手,开始难度非常大,就如郑先生所说,过子三阶段
就没问题一样,确实最难的应是在第1,2阶段,这是在让大脑在
母语区外开辟新空间的过程。3、许多认为达到第三阶段的学习者可能在开始时就跑向了相反的方向,
每天坚苦的“学”,“研究”让母语区高度兴奋,结果适得其反。
大脑高度疲劳,想坚持也难!
  


4、按郑先生的方法,培育一个外语区,应是先难而易,有所谓入门的
过程,就象种子发芽的过程,开始几天是不见动静的,一但发芽,我们
就可每天看到新苗的成长,自然信心倍增,乐在其中了。


  

仅个人体会,以抛砖引玉。
坚持不懈,直到成功(QQ心缘)
级别: 圣骑士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05-09-09
作 者: daigw 2003/09/27 09:02 帖号:4233

【在 jonas3200 的帖子中提到】
----------------------------------------------

  

为什么要“练”而不是“学”?
1、大脑的能力是十分强的,它能杂乱的信息组成一个有效的网络。
其中语言是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现在许多学习方法的误区在
于先要“懂”而不是“熟”。


  


2、何

----------------------------------------------

  

有道理。只要越过了临界状态,怎么学几乎都能轻轻松松地往前走。超越临界状态之前,真是枯燥乏味、甚至有点辛苦!
作 者: aray2000 2003/09/28 22:30 帖号:4261

也许是因为以前总不能踏踏实实地进行,所以直到最近我才发现在我身上发生的一些变??br>以前在第三阶段查字典的时候,我很难作到读一句,然后就能复述出来并且写下,
经常是读几遍之后虽然明白了意思,但是具体字典里面是怎样用各种文字组合起来解释的,脑里根本没什么印象。 不过现在我发现读完之后基本上都能按原来的表达句式复述出来, 然后用笔记录下来。记得作者书中提到的,不要刻意去翻译,而是大声朗读和注意字典里词语是如何组合起来的(其实你熟悉这些组合方式的过程就是掌握语法的过程)。 以前jonas兄就提到过不要只关心所抄的词本身,解释中的各种句子也应该是我们注意的对象。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我想主要是因为我对字典中的表达方式比以前更“熟悉”了吧。


  

另外, 我感觉听力进步还是很慢,前两个月听写了一段时间 VOA SE, 感觉听清那样的语速和发音问题不大,而且voa se新闻重复性很大,听写几天的内容之后,就比较容易能听懂了。 不过现在来听考试的东东, 大多数能听清, 可是要想“听懂”并且拿到分对我现在这个阶段似乎作不到。   也许我在这里提到“懂” 和 jonas兄的文章主题有冲突, 不过如果有哪位朋友有什么好的简易麻烦说一声。 :)
  我在书店发现一本 的朗文“英语联想词典”―― 英文名好像叫 Activator ,(英英词典), 这本词典能作collins的补充。 特别适合进行第三阶段到一定程度之后使用。 该词典最大的特点就是里面词语是按主题来收集词语的, 比如你想用英语来描述一个人,里面就有这样的一个小主题, 它会告诉你怎么一般用什么词来描述一个人的外貌,身高,性格……。 你想说你去银行取钱、存款什么的, 字典里面也有相关的主题, 会把存款,取款,贷款,信用卡,取款机等等以小故事而且配上图片告诉你。 比如你想说你害怕、担心什么事情, 你也能在该词典里面找到相关主题,告诉你英语中都有什么常用的表达害怕的词语。 我觉得在第三阶段要想用英语“自言自语”的话, 有这样一本词典帮助会很大的。 该词典标价60元。 也是上海外研社出版的。
坚持不懈,直到成功(QQ心缘)
级别: 圣骑士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05-09-09
作 者: sunyuting1 2003/09/28 22:32 帖号:4262

【在 jonas3200 的帖子中提到】
----------------------------------------------
为什么要“练”而不是“学”?
----------------------------------------------
jonas3200 :
文如其人,作为早期千万法练习先行者,一贯踏实的学风,非常令人敬佩。特别是这一条“许多认为达到第三阶段的学习者可能在开始时就跑向了相反的方向,每天坚苦的“学”,“研究”让母语区高度兴奋,结果适得其反。大脑高度疲劳,想坚持也难!”的观念。练习时你的做法应该是一贯性的,我所看重的正是你的一贯思想和思路,感觉珍贵的是看出了一些问题的实质,对于纠正我们一些人(包括我在内)的问题很有借鉴意义。可能很多人的经常“探讨方法”过程中不自觉的汉语母语部分过于活跃,会影响新的英语区房间的建立,这一点提醒很好。实际上平时我很关注你的经验,对你的成功的原因,早已有所察觉,不过现在此文更得到证实而已。
第五阶段练习近况如何?有时间介绍一下具体进展情况和具体做法,不是方法之类,好吗?
顺便给新朋友介绍一下,jonas3200 朋友前几阶段练习非常扎实,千万练习比较成功,可以向他请教一些问题。你不介意吗?我平时非常关注你的文章,有机会也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
希望今后多发一些贴子,让我和大家能分享你的经验和成功的喜悦。谢谢!

跟帖:回sun先生,我现在的千万法实践

作 者: jonas3200 2003/09/30 08:59 帖号:4265

我现在的千万法实践


  

1、闲时看感兴趣的DVD,听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的录音。目的为“耳熟”,
对高声朗读很有帮助。


  

2、我现在用两份资料进行第五阶段的练习,USA
today风格较为简洁些,the economist较为复杂
些,两者的风格截然不同,但都值得高声朗读,
包括其中的advertising。


  

3、第五阶段的方法,有电脑时,用金山词霸听不
认识的单词读音,用word将语每篇文章一段一段
地把单词的发音较准,遇到词霸没有的发音或多
音字就查Oxford Pronouncing Dictionary 15
edition(OPD,推荐,80000字发音,几乎所有字
都能查到,包括人名,地名,英音,美音,且较
为快捷),无电脑时,就一段一段地抄,然后用
OPD查读音,力求第一次就能将音读准,至少读
20遍。


  

4、关于查字典,原来是先查Collins Cobuild
Learner's Dictionary 最新原版,最近发现查
读音不是很方便,所以买了本OPD,效果很好。
还发现一个妙处,感觉对生词不必查CCLD,光
查OPD就可以了。因为生词所在的句子就是其最
适当的用法,最佳的解释,可以反复把玩,体会。


  

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的下载地址:
http://success.hotsales.net/dlmanager/Index.asp?CateID=14&SubCateID=104


  

仅个人体会,以抛砖引玉!
坚持不懈,直到成功(QQ心缘)
级别: 圣骑士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05-09-09
作 者: sunyuting1 2003/09/30 09:31 帖号:4266

【在 jonas3200 的帖子中提到】
----------------------------------------------

  

我现在的千万法实践


  

1、闲时看感兴趣的DVD,听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的录音。目的为“耳熟”,
对高声朗读很有帮助。


  

2、我现在用两份资料进行第五阶段的练习,USA
----------------------------------------------
语料、字典和网站比较实用,方法作为参考,有机会我也试用一下。谢谢!
作 者: 即左又右走 2003/09/30 19:24 帖号:4272

把你的好帖顶上去!!!!

我等会儿发一帖,可能对你的会有所补充。。。。
坚持不懈,直到成功(QQ心缘)
级别: 圣骑士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05-09-09
主帖:关于千万法速成性和普适性的探讨

关于千万速成性和普适性的探讨  关于速成性,是针对<千万别学英语>P86“梦。。。。。。并不是太遥远,10余年的年轻时光中,只要拿出6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每天清晨或晚上练习90分钟到2个小时,就能实现这个简简单单的梦”的说法的。
  关于普适性,是针对<千万别学英语>封面上的“适合任何阶层任何水平的人学习任何外语”的说法的。
  那么关于速成性,我并不同意两种观点。
  第一种。认为6个月到一年达到母语水平,是建立在每天至少两个小时,也就是说你可以每天花8个小时10个小时的基础上的。这个我不同意,因为这不是作者的原意。而假如千万法真要要求每天花那么多时间,那么这对大多数人实在是太不现实了,由此其普适性就会被否定掉。而假如你每天确实只花两小时,那么pddyq说的完成千万要三、四年,那就是大实话了,由此其速成性就会否定掉了。那么看来,普适性和速成性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
  第二种。认为每天两个小时,6个月到一年达到母语水平的时间是指理想时间、有效时间,这理想时间、有效时间是指你练习了一天十几个小时,里头也许只有一个小时是有效的。
  这种观点我同样也不同意,因为这也绝不会是郑赞容的本意。如果说是,那么只能说他是个骗子。因为就好比你出门住旅社,牌子上明明挂着一铺一晚4元,而等你住进去后,又告诉你那4元是“有效费用”,你还得交20元的安全费。。。。。。哈哈,你后悔来不及了,你上当受骗了。
  然而还好,郑赞容不是骗子,这可以从他两本书透出的真诚中看出,所以上面的说法我一样投反对票。
  那么好,既然都不同意,就只同意白纸黑字的“梦。。。。。。并不是太遥远,10余年的年轻时光中,只要拿出6个月到一年的时间,每天清晨或晚上练习90分钟到2个小时,就能实现这个简简单单的梦”,那为么什么至今未发现一个符合此标准的人呢?其实只要自己实践一下就会知道,第三阶段的查、抄、读真要完美的完成了(当然用软件不在这个讨论范围之内),每天只拿出一个半到两个小时,用一年时间何止呢?难道是说千万确实不具备速成性?还是我们对千万的理解有偏?或者难道是说连作者自己也概括得不准确?抑或是译者翻译有偏?
  关于译者的翻译,从诚心态度上来讲,李贞娇教授确实很让人崇敬,但崇敬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她做为一个非专业的翻者,其翻译工作不可避免的不足我们也得承认。举一个例子吧,第三阶段的要领中的第六条:“查在原文和单词解释中出现的所有不懂的单词,并一直朗读到完全吃透解释和例句为止”,我想,很多人会把此误解为每次朗读时要达到“完全吃透”吧?其实这里的“完全吃透”是指你第三阶段整个阶段的最终要达到的程度,这在<你还在学英语吗?>P193中有说。然而正因为这种表述的不准确,导致了许多练习者在一小时查、抄下的内容一小时读不到“完全吃透”的情况下,有了第二天复习再朗读的做法,或者还有的干脆把这“完全吃透”理解为“朗朗上口”,进而又降低为“读熟”,然后,每天吊着一个“是不是没有按照书上说的去做,是不是没有读到‘完全吃透’,会不会导致前功尽弃。。。。”的胆,在那边读。。。。。。可怜。(假如这时我们理解有偏了,还对它苛刻的遵守,呵呵,什么样的下场自己知道
坚持不懈,直到成功(QQ心缘)
级别: 圣骑士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05-09-09
作 者: 即左又右走 2003/09/25 20:26 帖号:4224

【在 smartlake 的帖子中提到】
----------------------------------------------
掌握语言,语感很重要,这也是习得法的基础。但仅仅靠习得,你能将自己的母语学到家吗?答案是,不能。学习语文除了高声朗诵,还有许许多多方法。语言是丰富多采的,正如生活的形形色色。语言是用来生活的。表情达意
----------------------------------------------
》》》》》》杜子华在他的演讲中恳切的说,他在没有意识到他在学习语言的时候,他学到的最多
---------那么果然是千万别学英语才好
》》》》》我想,这是因为他回归了言语的本来之貌:传递思想,表达情绪 =“言意互换”。
----------好啊!“传递思想,表达情绪 ”,这可有助于我认识一些东西。不知道类大哥能不能把“言意互换”再作一些解释呢?我很感兴趣。

我觉得,你其实已经否定了千万法的速成性和普适性了,对吗?看来我把千万法想得太理想了。
坚持不懈,直到成功(QQ心缘)
级别: 圣骑士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05-09-09
作 者: sunyuting1 2003/09/27 00:58 帖号:4229

关于千万速成性和普适性的探讨
本来应该回复关于英语自然吸收一文,因为更多的需要体会应用,所以重点回复一下千万速成性和普适性一文。下面进行一些探讨交流。不对之初请指正。
一、鱼与熊掌是否可以兼得。关于千万法的速成性和普适性问题的探讨,本身立意很好。从定量分析看:速成性如果用一年时间,每天两小时,全年是730小时达到母语水平,目前很难有人达到此标准;普适性如果有十组试验,每组50人基本母语水平,成功率达到70%以上,基本算作具有普适性的话,考察几种方法的普适性,新东方学校考试的普适性可以说已经达到这个标准,但是它只具有功利性,而对于母语水平是无效的;主流的疯狂英语和逆向法一年能达到它本身标准的普适性,恐怕也值得怀疑,所以这条标准可能比第一条更难琢磨。这么一分析,可能会让人有些失望。如果生性的要用70%的人群,全年730小时时间达到90%的母语程度,对于个体来说可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群体有3-5年实践的时间以后,完成这两个过程(而不是指个体),总结出各种正确的不同的实现途径,将最简捷的衔接集合用于推广应用到个体,到不是不可能,那时不但可能有人一年每天2小时能够达到母语程度,而且可能具备了大面积推广的价值。这样对英语方面的贡献可能远远超过千万法本身。这样一想,也许我们现在遇到在大的困难,甚至局部失败都并不重要了。
二、千万法的真伪性推测。之所以用推测而不是考证,因为实践案例和资料不全,所以最多只能是一个推测。但是话说回来,实践千万法其实是对人类自然习得英语共有财富进行总结的一个大课题。郑赞荣本人一定是成功的,其实这一点没有必要怀疑,也没有必要用作者本身的考证来证实,其他很多本身没有使用千万法但取得自然习得实例,具有异曲同功之效,完全可以作为旁证。英语确实应该存在这样的一个自然规律,郑不是第一个实践成功者,但他是第一个系统总结者,目前只是对千万法教学推广方面有待时日去证实。从另外层次看,练习千万法一年以上者,没有完全成功,并不意味着失败,从效率上看大家取得的局部成功并不见得少,大家应该各自会有自己的体会,实践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附产品。也比如在一个阶段,除作者介绍的现象之外的现象,答案应该是肯定的,目前的问题是局部成功分散的不同的人群之中,在自然吸收英语本身之外相会也有一个自然吸收过程。左右朋友的自然习得现象已经捕捉到了,很多的人未必是没有出现,只是没有将时机把握好而已,因为练习中间出现的奇异现象,有时难以辨别真伪对错,这就是利用千万论坛进行探讨问题应该发挥的功能。
三、真理是发展的,不会穷尽。英语是一种技能,大家基本没有异议了,包括英语学习者和千万别学者一样,但是在自然习得过中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上还是有探讨的必要。为了使探讨不脱离主题,不妨仅限定在速成和普适性范围之内。大家回想以下练习千万过程中是否有过单项突跳质变现象,究竟是量变引起质变,还是先领悟质变以后,再补足数量和时间加以巩固,只能通过个人体验,个人感觉好像后者更重要一些。练习千万法我们目的非常单一,就是通过自然习得渐进达到母语水平,而不是一种千万法信仰问题。学习任何一本教材、任何方法,其练习效果的重合度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就像前些年成年人练习庞中华钢笔字帖一样的道理,这种练习是经过无数的临摹,有一个从不像到像的形似过程,只有完成了形似,才有以后神似的飞跃。而且这种形似也是群体性的不是指的个体行为,只有群体实践活动,才会释放巨大的能量。当达到群体形似以后,那时的神似才会达到超越千万法的程度。也就是说千万法成功不是不可能,而是具有巨大的动能和潜力,目前还没有得到有效凝聚和释放。说到速成性,半年到一年,每天2小时,也就是每个阶段1-2个月时间,折合60-120小时时间,最后再有一个综合练习时间1-2月时间。看起来很难,究竟有没有可能,答案应该还是肯定的。
四、支持速成性的论据。两点路程直线距离最近,这是公理。但是练习千万没有一把可以画直线的尺子,正是需要大家探索的地方。这种探索不仅需要在理论方面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在于实践层面上。因为每个阶段我们都是局部成功与局部失败并存,原因是多方面的。举一个不一定符合千万法原理的例子,最典型的如英语直通车,60有效学习时间精通英语,它不仅仅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具体的有形的实践,当然对于怎样算作精通,定量分析会有不同理解,但是对于造句而言达到高级造句程度是无需质疑的,不信自己试验一下就知道。但它不是母语水平,终究英语是多层面的,比喻类似一个阶段时间总是可以的吧?
  第二个例子:据不少于5个网站说介绍,英语速读可以达到分速5000单词以上,总给人有一种骗局的感觉,但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是否会成为一种实事呢?我没有这种能力,并不等于别人不会,但是是否有达到这样高速的必要,只是经过简短训练达到300-500速度,可能时间利用率更高。
  第三个例子:是注音英语和RBF介绍的另外一个类似方法,20小时达到精确读音水平,看来很悬,大多数达不到,因为达到这项成果,需要的具备一些必备的条件可能还不具备,具备了就有可能。还有第一阶段30小时左右可以听清,并且别人面前同样试验成功了,但在一年后还有是否有人突然听清的怀疑。还有左右的突然能够自然自由讲话,尽管如此我没有达到这个层面,尽管左右还没有完全达到像K那样第一次一次谈话几个小时的程度,我也相信这种能力有人的存在。
第四个例子:寂静之下的英语梦,是一种自然的产物,硬想实现几乎是徒劳的,基本无法控制实现。比如右脑或全脑英语学习法,我们在网站探讨了很久,其理念对学习英语很有帮助,很多有千万法原理是一致的,但是为什么最后不了了之,主要还是一种可操作性问题,同样是右脑英语记忆法,而图忆英语就不同了,尽管它只是右脑实践大海里的一滴水,其他的方面还博大精深,但是图忆英语它非常具备可操作性,练习十几篇文章就产生了这种现象。
第五个例子:阅读长篇英语问题,在根本无法阅读的情况下,实际上只是一个念头,就实现了由翻译到不翻译的过渡,并且能够快速阅读了,这类的问题就是属于不易推广类型。何况谁能保证不是以后其他能力培养的障碍呢?
还有只从练习单位英语网站以来,他们共划分八个阶段,我是一个月练习后,突然一次想试验一下,全程跟读电视,就一次完成了。所有这些现象的体验,都是自然形成的附产品,很多千万法上并没有描述,我想大家一样不必完全盯着千万每一阶段的现象,有的会产生,有的不会产生,有的提前产生,有的推后产生,有时后成批产生很多作者没有的体验,都是正常现象,这不是千万法特有的,但是千万法会创造这种环境条件。
五、“有效学习时间”理论,是解决速成性与普适性矛盾的有效途径。这里与左右朋友认识不同的需要探讨的是:千万法成功的条件,必须也只能是有效学习时间。如果说自然习得法是千万法练习的方向的话,那么提高有效学习时间的实践的应用,则是自然习得本身的具体内涵。前面我举的例子,只是说明速成确实是有存在的可能性,并不能确定那些是正确的那些是错误的,因为不同方法之间会有一些矛盾,有的可能在一段功能上是快捷的直线,两个以上连接前来可能就有一个矢量角度问题,甚至产生抵消作用,但是没有实践即不会有这些局部成功,也不会有这些局部失败。前人的失败和成功经过探讨甄别,将无效劳动剪接,其他人再练习的时间就会急剧下降。速效性和普适性就会大幅的增强,3-5年以后,一年只用每天2小时时间完成千万练习,并且练习人群的70%以上成功率,那时千万法可能就像英语级别考试一样会有大批试验成功者,从而成为主流方法。主贴中第一个不同意的“时间与效果之间的矛盾”,即一年完成肯定不是一天2小时之内,2小时之内肯定不能在一年之内完成的反对千万法者提出的论题,速效性和普适性定量分析更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觉,就是二者矛盾不可调和。正是第二方面可以解决上述矛盾的途径,就是需要提高有效学习时间。
六、有效学习时间理论是一个具体实践活动。它不是一种想象的纯理论,也不是一天练习了10小时只有1小时的折合,那样就失去的它本身的效应,而是一种可以量化并且具有操作性的实践活动,我的预计是3-5年时间千万法练习者可以群体实现的目标。英语各种学习方法之间应该有一种自然规律,这些年来中国发明了太多的英语学习方法,应该很多是部分也适应了自然习得的规律,不能一概而论都是传统的方法,不然就不好解释那些英语成功者。但是毕竟只有千万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归纳。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无法直接向郑赞荣进行咨询,也不知道韩国究竟成功了多少人。而且一种方法也不可能涵盖和穷尽英语学习方法的全部。但是如果解决好有效学习时间问题,是可以助千万练习一臂之力。我这个想法不是听到有效学习理论而产生的,而是在英语直通车练习中的一种具体体验。英语直通车有一个耐力竞赛统计指标,就是有效学习时间,最多一天曾经利用星期天练习10小时达到6小时有效学习时间,最少的一天3小时达到2小时有效学习时间应该是具有普适性的。他的原理练习造句常速播放时间正确的句子数量,熟练的和困难的都以同样效果计算时间,没有掌握技巧方法可能10小时只有一小时有效,掌握技巧方法以后可能达到1.5比1程度。就是利用有效学习时间理论不是增加了每天的学习时间,而是相反大大降低了实际学习时间。当然千万法与造句不一样,但是千万讲究顿悟,有效和无效时间的比例应该更大,压缩的空间更大。我们不能抱怨作者,惟一能做的只有自己的实践,我的体会自己有效的和无效的时间倍数有20-30倍的区别,甚至可能一小时时间产生数小时有效学习时间的结果,也是不能否认的事实,就是千万练习有很大的挖掘的潜力和余地。
它不完全是一个训练强度问题,更大的是一个技巧问题,不知是否有人相信每一阶段可能有人一月之内完成,有人一年也有完不成的,而且3-5年完成的效果不一定比一年完成的效果更稳定。对于个体来说只要最后达到英语的基本母语水平也就最后达到了目的,但是后来者积累了前者的经验一定可以大大提高有效学习时间效果的。最近网站有个可喜现象,有两个新练习千万法的学友,3个月达到第三阶段,就是一个例证。明年应该会有超过一年时间完成千万法效果的人,也可能出现4、5个月到达第三阶段的,随着时间的进展,今后几年就有可能有人6个月完成全部五个阶段的。既是出现这种情况也不是靠一人的独立能力,实际是千万法的群体效果。没有了群体有效学习时间的经验积累,可能一人单打独斗是无法实现的。当然不能否认个人的努力程度。
七、关于千万法理论表达问题的看法。对于作者和译者的本意问题,这个问题多少会有些出入,但大多不是理论文章问题,而是内在机理问题;对于个人理解问题存在一定的偏差问题,应该在较大范围内存在的。对于不翻译的体会,你的单词方面的阐述比较容易理解,更多的还有待探讨句子文章以上层面。论坛上的文章实际也有一个理解问题,好像以前有人谈过,对文章的理解往往伴随者个人经验和体验,也是有时产全曲解文意的现象的原因,解决的办法就是利用不同的侧面多角度分析就行了。自然吸收英语,在汉语里面有可以得到一些解释,比如阅读古文问题,大家看过《资治通鉴》史书,里面有很多名言警句,阅读的时候就是不停的阅读,白话《资治通鉴》翻译以后对于历史到没有多少影响,但是对于文章本身就逊色了很多,你基本在也看不出不同杰出人物的精华之处,吸收英语文化本身不能翻译,有人甚至说看不出国外著名诗人作家的精彩之处,可能就是翻译以后的效果,不一定是翻译的水平问题,更多的是根本没有同名人等效的语句。对于作者的基本思想是无需怀疑的,这个问题只要那自己的练习进步效果就能自证,但是作者自己也概括得不准确或者说没有反映作者本意问题,没有考虑他人理解能力问题也不能完全排除,但是更多的应该从自身查找原因,就是同样一个步骤实现不同人可能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实际也不能全部强作者所难。第三阶段是这样,第三阶段也是这样,大家统计过作者介绍了多少电影和类型。每类电影要看一定数量,恐怕绝对不低于30部以上,就是按照作者的要求基本是一周左右完成一部电影的1-3阶段步骤,应该是有一定难度,三个月大约12部电影。如果完成一部以后进行简化练习一周完成三部电影实际也有潜力。对于选择电影的方法,其实杜子华的方法更有一些使用价值。但是作者错了吗,没有。正确的主要的在于他的思想,实现途径应该是有很多出入的。对于左右来说大概就是一个月时间达到脱口而出,所以有效学习时间是有很大区别的,当然作者今后能够继续出书倒是一个补充方式,更多的还要依赖练习者探讨补充,也会更有效果。
坚持不懈,直到成功(QQ心缘)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