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71阅读
  • 0回复

听清与听懂、压码稳听、不翻译与抗听力干扰的关系

级别: 圣骑士
我的贴子很多朋友不能理解,可能是我的表达上还有些问题,不敢说这样写就会使大家明白了,只是尽量换一种说法而已。单凭几个月的练习,有些东西讲的未必对,或适用其他学友,我没学过英语,讲一些外行话也希望大家谅解, 因为我只有报务侦听与英语略微接近一些,所以总是利用二者联系思考一些问题。二者是不能等同,但当时我的同学、同事和部属也有很多学其他多种外语语种包括英语侦听的,和英语是完全一样的,我们都是用抄报压码的方法进行的,记得我们派去学习的人,几个月下来就能上机工作了,我们将那些国内出生的人叫侦听员,国外出生的大学生就叫翻译了。   
我只说一下“压码”的定义:就是听写的时候,听到第一个单词不写,听到数个单词后才写,一致保持这个时间距离,一篇课文放音结束了,压码听写也就结束了,与磁带同步并且滞后一段时间。比如说,磁带时间30分钟,你的听写完成时间也是30分钟,不知你们做过这种“压码”练习没有?  
有人可能会说跟不上,跟上谁还进行听写练习?英语基础好的可能会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么说,不管水平高地,只进行一下压码练习,找到你的压码最佳的时间长度是滞后几个单词就行。开始练习限制在一课20个句子,150个单词篇幅。找一人录制一盘你能够听写的最简单的磁带,反复听、反复读,从每分钟20个单词速度不压码 ,能够听写跟上磁带速度后再练习压码,练习一周时间后再压一个单词、两个直到半句子到一个句子,熟练后再练习30的速度,巩固后逐步提高速度,向30、40、50一至此到150以上正常的速度为止。  
  因为英语只有26个字母,练习熟练了就能听写其他常速磁带了。其实20几年前在大学里老师教我们压码时就是一节课时完成的,完全在于习惯。我们考试时一页一个速度满分100分为及格,错一个扣40分,写对了但是怀疑可以打标记,一个扣10分,扣完100分后有负分;再提高10个单词速度还考这篇课文满分100分,一致考到所有人为负分为止,最后采用累加分数确定名次。再说一下普及率问题,并不是向大家想像的那么难,全班学生最后都是满分单科结业的。听、说、读、写、译、查内容都有,只是我学的这门课是报务,一门课有十几个单科,算综合成绩,其他大学课程还有几十门。同学中也有英语、俄语以及很多小语种的。  
如果能够理解上述听写压码的解释后,压码稳听,压码稳读,压码稳查,也许就能理解了。反正我的英语水平基础很低,全当一个玩笑看着玩算了,不必当回事。我到要经常向你请教,我们那时的大学生,受影响多,不能与你们相比,甚至我的孩子都经常嗤笑我不会英语还算什么全国一类大学毕业生,40多岁开始学英语,纯属个人爱好,可不要保守啊!

--------------------------------------
--------------------------------------
第一阶段是听清训练,是听清不是“听懂”,二者是有区别的,这是千万区别一般听力训练最成功的地方(比如与佩培英语的区别)。什么意思?英语思维要求嘴巴比大脑快,这里就是耳朵比大脑快,快到大脑来不及反应翻译的地步,反应的只有声音。要想听的快就得压码(单词)稳听,和第二阶段的压码稳抄(听写)一样。要听清单词、句子、语调,通过之后几个单词用默读的方法复述句子,有人叫“跟随”,但必须滞后跟随,不是跟读,因为此时还没有准确的读音,书上说要至烙入大脑为止,把精力用于跟随默读了,就防止了或者说没有精力翻译了。但是为什么书上说声音还没到就已经知道下一句呢?这是结果,压码过程中反弹的结果,压的越多,提前反弹的越快。这种能力是反复训练的结果。这是第一阶段的关键,也是很多人搞不懂或争议的地方。这是本人在侦听原理学习的理论(采用通讯工程数学方法证明的,包括傅里叶级数、函数叠加干扰原理等),并经过十几年侦听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我们侦听时不懂英语的意思,就是能快速跟踪声音。  
耳朵是一个非常灵敏的器官,需要进行开发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开发的过程就是第一阶段的这一步一动,让耳朵适应声音的各自要素。抄报时你如果不会压码,一会就会掉几组,适应了压码就不掉了。我反复强调“压码”的重要性,这是要做的第一位的,不要翻译是不要做的,是随着压码形成的结果。英语思维,我的体会是通过大脑听声音反应比耳朵快,训练压码后第一阶段耳朵要比嘴巴快,才能炼出第二嘴巴比大脑(意思)快。意思与翻译有什么区别吗?就是意思时间滞后声音时间,滞后以后的好处就是不会翻译了,反应就快了,知觉让位于听觉了。中间滞后的时间长了,大脑接受耳朵的信息就充分、准确了。有一位朋友刚发贴叫善待自己的耳朵,我不懂什么意思,大概是这个意思的不同理解吧。我第一阶段用了3天时间,每天早晨两小时,上下班路上听随身学一小时,中午听一小时,晚上听5小时,出差做火车(卧铺上)听了一路,在参观旅游途中(野山坡非常幽静)一下子就听清了。回来后换了很多磁带和网上下载的广播都听清了,最后坚持了一个月,就将过去侦听的能力转换成了听英语的听力。我半年前从来没有学过英语,目前前三阶段进展比较顺利,也许和大家情况不一样,不对之处请指正。  
致于听懂在什么时候,应该在朗读时读懂(第二、三、四阶段完成)。这种“压码”的训练应该贯穿“千万”法的始终,第二阶段听写要压码稳抄,解决的是耳朵和手的干扰;压码稳读,压码跟读解决的是耳朵和嘴巴的干扰,压码朗读解决的是眼睛与嘴巴的干扰;第三阶段查英英字典抄写中默读,是看者文字默读记住声音反应与手的干扰,朗读是解决眼睛与嘴巴的干扰,压码时间压在眼睛与嘴巴之间,同时查字典不是一个单词一个汉语意思,而是一个或若干句子,压码时间的更长,所以大脑没有反应过汉语意思,嘴巴已经完成了朗读,大脑读懂的意思已经不是一一对应,二是一种综合的条件反射。第四阶段看电影压码稳看已经是图像与声音信号之间的干扰了。  
其实作者讲过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干扰的问题。听不清首先是词与词之间的干扰问题,有连读、弱读、略读,还有变音,其实有的干脆就好像读的不对,不管如何全部将磁带声音吸收下来再说,总比自己的读音好是没有疑义的,也就是一个临摹的过程。眼(看到)、耳(听到)、舌(读到)、手(写到)分布训练协调了,排除干扰了,又可以认为制造干扰训练,一是听高速的,二是听各种不同声音的,三是听干扰报,就是自己将两盘磁带的录音录制在一起,先听其中一个信号(听写下来),再听另外声音(听写下来),这在第四阶段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多人对话中反应就较快。
  
我现在有个问题,完成前三阶段后,进行听的第一阶段练习,大家是怎样处理的?彻底听懂在什么时候?听懂后不翻译的标准是什么?由于没有进行第四阶段练习,希望有经验的能给予解答。
坚持不懈,直到成功(QQ心缘)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