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46阅读
  • 6回复

第二章   一定能学会英语

级别: 侠客
2.1 新形势新要求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速发展,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中国人出国和外国人来华已经成为平常事。随着中国加入WTO和2008年主办奥运会,这种交往必将急剧增加。

  国际交往中使用得最多的是英语,飞速发展的国际交往与比较低的英语水平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国家教委要求重点大学的部分课程和有条件的重点中学个别课程用英语授课。所有这一切都使人们对英语重要性的认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深切的感到现代人必须掌握英语。我根据切身的体会,在拙著《学习贵在开窍》一书中用以下两句话概括英语的重要的性:
在2006年12月16日前我的英语一定要达到日常交流水平!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5-12-17
2.2 一定能学会英语


2.2.1 不要神秘化

  有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则把英语学习神秘化,例如说某某人没有怎么下功夫就学会英语,其水平之高令外国人吃惊等等。一些屡攻英语不克的人往往对这种说法不加分析,甚至以讹传讹。此类事例听得越多,他们就越感到自己的矮小与无能,对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又增加一分。

  对于此类说法,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是看看自己的周围,有没有不下功夫就把英语学得令外国人吃惊的实例。笔者碰到过的每一个学习英语成功的人,都是下了很多功夫的。

  其次是即使真有这样的人,你具有那样神奇的品质吗?如果没有,而又非得学会英语不可,唯一的出路只能是“笨鸟先飞”,下苦功夫学。



2.2.2 只怪努力不够和方法不当

  英语是外语,从一点都不会到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必须“苦干”加“巧干”。“苦干”就是努力,“巧干”就是讲究方法。“苦干”是“巧干”的基础,“巧干”的要领只有“苦干”过的人才能体会和掌握。.

  今天学习英语的条件很好,而且越来越好。如果还学不会英语,应该树立起“不怪天,不怪地,只怪自己努力不够,方法不当”的思想。



2.2.3 只有主观努力可操作

  为了彻底消除侥幸取胜的心理和鼓励读者努力学习,前面如实介绍了我学会英语的艰苦历程。读者自然而然地要把自己学习英语的主客观条件与我进行对比。

  每个人所处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是不同的:起始水平有高有低、智商有高有低,毅力有强有弱、工作有忙有闲,客观条件有好有差,可以说没有两个人所处的主客观条件是完全相同的。

  有的人消极地与我比各种主客观条件,例如认为“自己智商低”、“毅力不强”、“英语环境差”、 “周围没有外国人”、 “学校师资差”或“没有他那么多时间”等等。因而认为自己难以学会英语,尤其是在初次学习失败以后就更认为英语实在太难学了。

  不同人的智商和毅力是有差异的,他们所处的外语环境也不同。这些差异不应该成为学不学得会英语的决定性因素。因为这些因素有的是先天的,有的是客观的,不是学习者本身所能左右的。读者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主观努力上,因为只有主观努力的主动权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是可操作的。

  对于那些想学英语但又下不了决心和缺乏信心的人,我常用以下说法鼓励他们:

  “如果你很谦虚,认为自己不如我聪明,当前英语水平不如我刚起步时高,只有比我更努力才能学会英语。一方面认为不如我聪明,但又不如我努力,怎么可能学会英语呢?”

  有的人抱积极的态度,着重与我比努力,从而自然而然而会得出“钟道隆 45 岁时通过刻苦学习,尚能学会英语,我只有 15 岁(25 岁、35 岁),有他总结出的方法与发明的学习工具,只要像他那样努力,也一定能学会”的结论,从而激发出很大的学习热情,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一个越学越爱学的良性循环。
在2006年12月16日前我的英语一定要达到日常交流水平!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5-12-17
2.2.4 智商低不是理由

  学习英语主要靠记忆,记忆的载体是脑神经细胞。传统的神经解剖学认为人脑大约有 140 亿个神经细胞,但新的研究表明,大脑约有 10000 亿个神经细胞,其中至少有 1000 亿个神经细胞是互相发生连接关系的。不论取哪个数,都表明脑子的潜在记忆能力是很大很大的。

可是人一生不论如何用脑子,也最多开发几亿个(或十几亿个)脑神经细胞,其他 130 亿个(或 990 亿个)神经细胞,则是与生同来,与死同去。正因为这样,不少科学家认为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是迄今为止宇宙中已知物体中最复杂的,它本身就好像是一个小宇宙,可以不断地开发,永无止境。

  不要轻易地把没有学会英语简单地归结为“智商低”。每当听到有人把自己英语学习成绩不理想归结为“智商不高”时,我经常用“智商不高的人才适合学英语”的话语去鼓励他们。如果说学习数理化需要严密的推理能力和不断地问为什么,掌握精神实质和灵活运用,需要较高的智商。而对于大部分以英语为工具(即不以英语为专业)的人来说,学英语时只要知道是什么就可以了,并没有更多的推理和逻辑过程,只要把书本上的内容都学会了(即使是机械地记住也无妨),就可以基本上达到目的,不需要太高的智商。我经常用这样的话语鼓励那些缺乏自信心的人:“难道你就笨到连别人已经写好的内容都学不会的地步了吗?不可能的!”



2.2.5 毅力差不是理由

  有的人把英语学习成绩不好归结为自己的毅力差。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甚至可以说是因果倒置的。毅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如果确实自己英语水平低,毅力也差。就.更应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锻炼毅力,达到英语和毅力双丰收。

  例如笔者刚起步听写慢速英语时,提前一小时起床,为了不影响隔壁的人休息,一般都到办公室去学习。碰到下雪天,凌晨5点钟,独自一人,踏着没脚踝的雪,一步一步走向办公室。心中不免犹豫,偶尔也反问自己“何必受这份苦”,想放弃。但是我知道这是我必须付出的代价,下决心坚持下去。结果双丰收,既提高了英语水平,也增强了毅力。

  学习英语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基本上学会,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碰到的困难也很多。

  面对这些困难,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积极的态度,承认困难,分析困难,通过锲而不舍的艰苦努力,一个一个克服困难,一步一步提高英语水平。随着困难的克服和水平的提高,信心和毅力也得以增强。另一种是消极的态度,不承认困难,不分析困难,没有进行长期艰苦努力的思想准备,而是凭一时兴起,想短时间突击解决问题。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欲速不达,不但英语水平提高不快,学习信心减弱,心情变得越来越烦躁,最后必然放弃。
在2006年12月16日前我的英语一定要达到日常交流水平!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5-12-17
2.2.6 不要强调环境差

  英语环境对于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影响。今天社会是网络化的信息社会,各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和视听设备把地地道道的英语带到了每一个角落,尤其是远程英语教学网络(即 e-learning),为学习英语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可以认为“国内就是国外”,“外籍教员”到处都有,天天在你身旁,就看你利用不利用。

  有的人想学好英语,但往往过分强调困难,埋怨主客观条件不好,而不是从自己主观努力上找原因。各人所处的主客观条件是不同的,难道你就那么倒霉,各种不利于学习英语的主客观条件都被你赶上了?别人就那么走运,各种有利于学习英语的主客观条件都被他们赶上了?不可能的。

  笔者认为,只要有教科书、录音带和电脑语言学习机,学好英语的基本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再过分强调其他因素不利于学好英语。



2.2.7 决心大就有时间

  从一定意义上讲,时间与决心成正比,只要真正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下定决心非学会英语不可,就一定能找到时间。反之,觉得英语可学可不学,即使在别人看来很有时间的人,也会感到没有时间。

  在抓紧时间的问题上有一个正确对待“昨天”、“今天”和“明天”的问题。

  有的人在萌发出学英语的念头以后,总是后悔自己“昨天”为什么没有抓紧时间学,从而感慨万分,说什么如果“昨天”要是学了的话,“今天”的英语水平就很高了,可以很顺利地阅读和听说英语了。但是“今天”怎么办呢?往往认为“今天”的事情太多了(或功课太多,或本职工作太忙,或家务负担太重等等),抽不出时间来学,因而也就没有从“今天”学起的决心和紧迫感,盼望“明天”出现了学习英语的大好时机以后再学。应该承认,不论是在职学习者还是在校的学生,当前的工作和学习任务一般都不轻松,家务劳动也不少。但“明天”是不是一定就会比“今天”轻松些呢?不一定。说不定“明天”比“今天”还要忙。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晃就是一年。正如你“今天”后悔为什么“昨天”没有抓紧时间学一样,“明天”你也会后悔的。与其不断地后悔,不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立即动手,“今天”就学( 这里所说的“今天”不是泛指目前的一段时间,而是指你萌发出要学习英语念头的那一天),不要等到有了什么“黄道吉日”的“明天”再说。一年 365 天,一天 24 小时,对谁都是平等的, 对于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来说,工作再忙、家务劳动再多,总还是有空隙的。抓住这些空隙,见缝插针学英语。不后悔“昨天”,不虚度“今天”,不坐等“明天”,是我们在对待时间问题上应有的态度。
在2006年12月16日前我的英语一定要达到日常交流水平!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5-12-17
2.2.8 不断自我激励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当你下决心学英语时,不一定有人能及时地鼓励你,说不定还不时听到各种挫伤你学习积极性的风言风语。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如何不断自我激励,增强信心和毅力,使学习过程成为越学劲头越大的良性循环的问题。从我的经验看,收集学习用品以及与各种参考点进行对比是“自我激励”效果非常好的方法。

  (1) 收集学习用品。在起步阶段屡学屡不会时,脑子里会不时冒出放弃的念头,但是又很不甘心,“难道我就真的学不会吗?”,心中非常苦闷。一日独自在操场散步,边走边考虑怎样才能坚持下去。无意中踢到一个易拉罐,听到它滚动时发出的响声,我当即萌发了一个念头:把它拾回去当笔筒,把用完了的笔芯插在笔筒里,看看用多少能学会英语。如果把它插满了,仍然没有学会,就不学了,承认失败。但对得起自己,因为已经尽力了。

  这样一来果然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随着用完的笔芯一根一根地插入“笔筒”,自己的英语水平随之提高,学习的英语欲望也就更强烈了。当“笔筒”里的笔芯达到20来根时,我已经顺利地渡过了慢速英语的起步与巩固阶段,可以听懂外国人的技术讲解了,随后不久就当了翻译。

  出于同样的考虑,我也把学习过程中用坏的收录机以及录音带收集起来激励自己。每当看到这些与我一起渡过英语学习的日日夜夜的无声伴侣时,总能进一步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2) 与各种参考点对比。可以作为对比参考点的东西很多,例如:

  ●   以自己的学习记录为参考点。每一个阶段的学习记录(练习本、生字本等等)是自己在学习的道路上艰苦跋涉的足迹,应该很好地保存,有空时可以拿出来看看。这样做不但可以“温故知新”,而且是一个很好的衡量英语水平有无提高的参考点。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一些原来不懂的懂了,不认得的生词认得了,就可以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自己激励自己,从而鼓起更高的学习热情,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一个越学劲头越大的良性循环。

  ●   例如我刚起步时听写一条五一节前苏联红场阅兵的消息时,根据声音我试拼写出来该条消息的谓语是 prade,但是词典里没有这个词。

  几天内翻来覆去听了许多遍却找不到答案,于是决定请教翻译。他与我不在一个楼里办公,我打电话给他,说有一个词听不出来,想拿磁带到他办公室去,请他听听是什么词。他在电话里对我说“你先不要过来了,把你听出来的句子读来听听。”我把已经听写出来的red square(红场)May Day(五一节)、tank(坦克)、artillery(大炮)等词逐一读给他听,并说该句话的谓语根据声音听是 prade,但是词典里没有这个词。他听后立即回答说“不是 prade,而是parade,第一个a 发音很轻,不要疏忽。”放下电话,我立即查词典,果然就是这个词,而且其音标注解也与他说的一样。

  进到了巩固阶段以后,一次听一条新闻,一位黎巴嫩姑娘开一车烈性炸药冲向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黎巴嫩的兵营,炸死200余名marine corps,该条消息的其他词都正确听写出来,由于辨音能力低,错把marine corps两个词当做一个词去找,怎么也找不着。

  我根据上一次的经验,又打电话给那位翻译,把该消息中其他词读给他听,说有音为[me' rin??ko???]的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他在电话里没有立即回答我,而是说“你把磁带拿来听听”。

  从上一次的不听就回答我的问题到这一次需要听才能回答,说明我的水平有提高。我感到自己半年多来的努力没有白费,所以心中非常欢畅,很快就到了他的办公室。他把磁带放在录音机听了一遍,立即停下来说,“不是一个词,是两个词 marine corps,海军陆战队”。他同时还告诉我说:“注意:corps 这个词 ps 不发音,如果发出来就要闹大笑话了,就成了 corpse(尸体)了。”回到办公室后查词典,上边的解释和他说的完全一样。

  面对他这样高的水平,我实在佩服极了,觉得“人家大学英语本科毕业的就是不一样,就是行”。所以就在当天的日记里记下了以下的话:“通过刻苦努力,要是能够达到他一半的水平,我就会感到非常满足,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下决心以他的水平为自己努力学习的目标。

  学会慢速英语以后我仍然采用逐词逐句听写的方法学习 Standard English时再有问题去请教他时,有的词他听许多遍也听不出来。他对我一年多来听力水平的提高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我继续学下去。

  又如在我完成了起步阶段的学习任务以后参加一次中外技术交流会,主讲人就是原来我们去国外访问时给我们讲解的那些人,但是这一次我基本上能听懂他们的讲解。休息时我问他们,是不是因为到了中国,才故意把讲话的速度放慢了?他们笑着回答说:“我们一直是用同一个语速讲的,只不过是你的听力提高了,觉得我们讲得慢了。”从这些经历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 以某一盘录音带为参考点,定期听,看看能听懂多少。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平的提高,听懂的内容会越来越多。也可以长期阅读某一本英语书,每阅读一遍,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下一次再阅读的时候看看上一次不会的这一次会了多少。长期坚持这样做,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进步。

  ● 以各种应用英语的场合为参考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碰到各种各样应用英语的场合,它们都是衡量自己英语水平有无提高的参考点。一位踏踏实实地复习过基础英语的大学毕业生,听了一次外国人的技术讲座以后兴奋地告诉我:“不知为什么,这次听懂了不少。”我告诉他:“由于你踏踏实实学了两三个月,把原来晃晃悠悠的英语知识加固了一下,因而听懂了不少。”从此他的学习劲头就更大了。

  ● 以周围的人为参考点。学习英语的时候,一般人总是嫌进步慢,但是如果与周围的人比,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
在2006年12月16日前我的英语一定要达到日常交流水平!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5-12-17
2.3 他们怎样学会英语


2.3.1 百分之百的 CET 通过率

  由于种种原因,1990 年我所在学校的 CET-4 通过率只有 50%左右。不少同学视 CET-4 考试为畏途,认为“学英语付出的努力最大、最大、最大,而收获却最小、最小、最小”。有的人消极地把这种落后局面归结为主客观条件不好,诸如:没有外籍教师;学生主要来自农村,英语基础差,中学的英语没有学好,大学阶段不可能返回去补中学的课,通不过没有办法;师资力量薄弱等等。

  随着对英语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学校下决心尽快改变这种落后局面。教、学、管三个方面齐努力,尤其是充分调动教员与学生的积极性,很快就获得了突破。1991 年通过率上升到 80%,1992 年再上升到 90%, 1993 年则达到 100%。在通过率提高的同时,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由厌倦学英语到喜欢学英


2.3.2 自学成才的英语副教授

  每一个在英语学习上取得成功的人都是一步一步学会的,都有一个刻苦努力的过程。如何刻苦,如何努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别人看到的只看他们当前英语水平高这个结果,而不了解这个结果是如何通过艰苦努力才达到的,因而往往会把他们的成就归结为某种“天赋”。

  例如作者所在学校有一位原来不是学英语的教员,为了适应新的形势,40 多岁时开始学习英语,边学边走上讲台教英语,很快就成了出色的英语副教授,听和说的能力极佳。一些只看到他顺利地成为英语副教授而不知道他付出了多少汗水的人就认为“他有语言天赋,一学就学会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他不是“一学就学会的”,而是付出了一般人没有付出过的辛苦才学会的。他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来学英语。例如为了提高听说能力,把书房里录音机输出的声音接到其他房间,不论走到哪里,干什么,都能听到英语录音,都能模仿着说。就是通过这样非凡的努力,他的听和说能力才得以提高,才成为出色的英语副教授。



2.3.3 从不及格到全校第一

  作者所在学校的一位的大学生,一年级时,由于“上了大学,松一口气”,加之对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上英语课时精神不集中,英语成绩不好。因为成绩不太好,教员就要经常提问他。为了避开教员的目光,常常坐在最后一排,课后也不复习,结果期末考试不及格。但是他并不着急,认为“不及格”是必然的。因为他听别人说过,“北方人适合学俄语,不适合学英语”;自己来自普通中学,英语基础没有打好;自己父母是农民,从小没有英语环境等等。总之一句话,只从客观因素上找学不好的原因。

  后来他认识到英语非常重要,是当代代知识分子必备的一门知识。从此他一反过去的作法,上课时精神高度集中,主动坐在第一排,课后抓紧复习。一年下来,他在全国 CET-4 级通考中成绩优秀,获全校第一名。他的照片醒目地张贴在教学大楼的走廊墙壁上,成为全校同学学习的榜样。



2.3.4 老人听力提高比年轻人

  一位 50 年代留苏人员,60 多岁了,从来没有正规地学习过英语,只是工作之余断断续续地学习过一些,能阅读专业书面资料,但是语音知识比较差,听力不行。1995 年他与其他近年来毕业的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生一起,用逆向法学习英语时,不因为自己年高而放松要求,而是脚踏实地,严格按照逆向法的要求听写录音带,一个词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话地抠,并且把这个学习态度应用到阅读和文章翻译上,对于文章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力求搞懂,而不是想当然或靠专业知识的支撑进行猜测。“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左右下来,听力和阅读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成了学习班上的佼佼者。
在2006年12月16日前我的英语一定要达到日常交流水平!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5-12-17
2.4 一定能学得比我好

  有的人在了解到我起步学习 Special English 时每天要学 5 小时以上时,不免会觉得用逆向法学习英语“收效太慢”,因而视逆向法为畏途。

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因为:

● 我当时已经 45 岁了,记忆力无法与 15 岁、25 岁的学生比。我学习两个小时的效果可能只相当于他们学习一个小时。

● 我当时的英语基础知识(尤其是语音)比起今天的中学生或大学生来说,实在是太差了,所以才花这么多时间去实习。基础扎实的中学生或大学生,每天花 2 小时,半年左右即可顺利听懂 Special English。

● 有了电脑语言学习机以后,听写的效率可以比我当年用普通收录机时提高 6 倍以上。

  根据以上分析,我建议读者树立起这样的信念:“钟道隆刚开始学习时基础并不扎实,尚能在45 岁时学会了口语,我只有 15 岁(或 25 岁、35 岁),又有了逆向法和电脑语言学习机,只要肯下功夫,一定可以学得比他好。”
在2006年12月16日前我的英语一定要达到日常交流水平!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