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23阅读
  • 3回复

引用过来的一个贴子,请孙老师答疑

级别: 新手上路
前言:几个月前,西陆论坛上有位网友问我第一阶段的问题。我回道,因为我彻底反对千万法,所以我不回答关于千万法的具体问题。但是,对这个回帖我一直耿耿于怀――你为什么要彻底反对?有什么理论依据?硬邦邦的一句话,是不是太过武断了?要说清楚这个问题,真是一言难尽。这篇帖子算是我迟到的回帖吧。以下是我对千万法现象及外语教学现状一些零星思考,同时向坛子里的诸位老千和网友拜个年:祝大家新年快乐,学习进步,万事如意。

大纲:一、直接法(direct method)探源;二、谁才是传统;三、“碎”桃子――千万法第一阶段辨析;四、题外话:外语教学实践

一、直接法(direct method)探源

讨论千万法之前,我们来回顾一下现代外语教学法发展史。现代外语教学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随着当时的资本主义蓬勃发展,外语学习已为人们的普遍要求,口语成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一直占统治地位的,用来教授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古典翻译法,显然无法适应时代要求了。

直接法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直接法是直接用外语讲练外语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基本原理是“幼儿学语”论,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过程来进行外语教学。最早提出直接法的是语言学家戈恩,戈恩从法国亲自到德国学习德语(又是德国@_@) ,他闭门苦修,学完了全部德语语法,又背了一本德语小词典,满以为已经学会了德语,可是出门与德国人交谈,却连最简单的德语都听不懂!当他失望地返回法国时,发现在他离开法国到德国学德语的这一年内,他的原来不怎么会说话的两岁小孩儿,却已经会说一口流利的法语了,语音正确,语法无误,孩子学习语言的速度使他吃惊。他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可以用幼儿学习母语的方法来学外语。1880年,戈恩在他的《语言教授法和学习法》一书中,提出了仿照幼儿学母语的过程来设计外语教学的过程的主张。

1941年,英国语言学家韦斯特发表的《学习读一种外文》一书,提出直接阅读法,阅读时尽量不用母语,不作语法分析,尽量用外语教外语,从而教学生直接理解外语的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外语的能力。这本书是直接法最后一部经典。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经过众多科学家和教师的努力,直接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和理念,取代古典翻译法成为新的经典。它对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直接法提出直接练习的原则,不采用翻译作为外语教学的间接手段;提出句子为本位的原则,整句学,整句用,不孤立的教单词和语音;提出以模仿为主的原则,不把语法规则的学习放在外语教学的首要位置;提出用归纳途径教语法的原则,让学生先掌握实际的语言材料,再从感性的语言材料中归纳总结出语法的规则;直接法提出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学习外语先从说话入手,而不是先从文字入手;提出以当代通用语言为基本教材的原则,反对以古典文学作品为基本教材,只是到了提高阶段才学习古典文学名著。

对于现代外语教学法来说,直接法只能算一个粗浅的起点。随着儿童语言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的兴起,儿童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独特性逐渐被揭示出来,直接法提出的“像孩子学习母语一样学习外语”就被证伪;由于音位学、语音学、语法学的逐渐完善,直接模仿的弊端和低效也开始被认识到了;经过几次大的修订和不断补充,国际音标图表已经可以标注人类能发出的所有音素了,使得通过音标拼读外语,而不需直接模仿成为可能。

导致直接法衰落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二战后期,猝然参战的美国,要把大批的军人派往有关国家,由于外语教学质量太低,大多数军人没有掌握外语,难以适应战争的需求。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听说法以此为契机,走上历史舞台。

听说法为美军短期培训了几万名士兵,语种近三十种。主要特点:主张听说领先,将口语放在第一位,主张外语教学应该反复实践,形成习惯,他们认为语言是习惯的综合****,学习语言就是养成一种习惯,外语的学习要靠大量练习,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模仿、记忆、重复、交谈上。60年代是听说法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全世界享有盛誉,完全取代了直接法,在外语教学中处于支配地位,直到视听法的出现。

视听法首先是由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大学语音室主任古布里纳提出的,视听法的具体研究是在法国教育部领导下,由“全世界普及法语研究所”负责进行的。编写了视听法教材《法国的声音和形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视听法吸收了直接法和听说法的优点,发展了情景的视觉感受成分,创造了情景视觉与录音听觉相结合的方法****。视听法认为,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语言的能力,主张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反复操练,养成语言习惯,形成外语熟巧,是外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新概念英语》就是典型的视听法教材。

视听法之后,又出现了认知法、功能法、功能--意念法几种影响广泛的教学流派。新版的《新概念英语》我没有看过,但我想,肯定是在新流派的指导思想下对老版本进行改编的。

二、谁才是传统

虽然出现的时间晚了整整一个多世纪,但很明显的是,同样以幼儿学语为理论基础,教学方式也极为相似的千万法和直接法之间没有继承关系。请问口口声声反传统的郑赞荣:到底谁才是传统?做为环境开发博士,当然没有必要知道应用语言学发展史和外语教学发展史。但是,当你打算写一本所谓“反传统”的外语教学方面的书时,你是不是应该花上哪怕一个小时时间,到图书馆去看看到底“传统”长的是什么样子的?我对郑某人的闭目塞听感到非常困惑和遗憾。

相对于直接法,千万法有什么创新?对人类学、儿童学、社会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科技史毫无概念的郑某人,有什么资格对所谓的“传统”大放厥词。难道人类历史上发展最快的这一百年里,成千上万个外语教师、语言学家、教育学家上千万个学子的努力,还不如郑某人灵机一动?

前文介绍的直接法等教学方法更确切地说应该叫做教学流派或者教学思想,是相关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在外语教学这一应用领域的应用。每一种流派从最初提出到形成独立****都要成千上万老师、学生、科学家们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共同努力,比如听说法。1941年,语言学家弗里斯在密西根大学创办英语研究所,专门研究把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问题,他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采用听说法来进行教学,为拉丁美洲培养了大批英语人才,他写的《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一书,成为听说法的经典著作,蜚声世界外语教学界。1956年,日本成立英语协会,聘请弗里斯和特瓦德尔、英国的荷恩比指导日本的英语教学。他们在日本工作期间,把听说法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外语教学法的****。从初创到成为独立****共用了近二十年时间。这种极强的应用性和长时间的应用实践周期,也是应用学科和基础学科的重大区别。

反观郑某人那两本牛皮巨作,他把自己的方法称为秘诀,任何修改都不行,甚至怎样休息都要一本正经的严格要求。所有失败都是因为没有遵循他的谆谆教诲,而千万法是永远正确的,不需要用实践来检验的。这是典型的文革逻辑。郑赞容亲自教了60来名,但其中成功的只有3人。对此,他的解释是:“这大概就是因为免费吧,反正也没花钱,不照我的方法学,也不觉得是浪费钱。”这是什么样的强盗逻辑,没有成功就是因为没有照他的方法学,而不是千万法本身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贩卖他的五阶段前,他郑重其事地交代两个条件“不要怀疑;不要跳跃阶段”这和卖狗皮膏药的拿出祖传秘方之前说的话,何其相似。为什么不能怀疑?难道是疑者不灵吗?类似思维方式还体现在满书的诗性语言上――首先用奇迹啊,惊奇啊,梦想成真啊,豁然开朗啊这一类词语吸引住读者的眼球,把读者催眠,进入梦幻状态。然后用民族、社会、文化、民族缺陷这一类大词来砸昏读者,同时把自己包裹成民族救星,忧国忧民的大贤。最后,他那狗屁不通的五个阶段就变得貌似有理了。

三、“碎”桃子――千万法第一阶段辨析

我家楼下不远处有个菜市场,我在家里经常会听到小贩们录在扩音器里反复播放的叫卖声。有一次,我听到有人叫卖:“买XX,YXX
一块钱两斤。”虽然声音清晰可闻,但由于没有情景提示,我仔细听了几遍,还是没有听出来“YXX”到底是个什么。我又想,到底什么东西可以一块钱两斤呢?遗憾的是,这方面知识我几乎是空白。又蒙了几次才听出来是桃子。那个“Y”是什么呢?听几遍后,我确定是“碎”桃子,心中跟着默念几次,果然是。可是,等等!怎么可能有碎桃子呢?一定错了。最后确定为“脆桃子”。

我们在外语学习中的听力训练也是这么个过程――首先辨音,然后通过语音寻找其语义,连接语义猜测其整体意义,再通过对整体意义的理性分析来判断语音是否听对,如果不对就再次循环。所以说,我们的听力,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语言和语言环境的熟悉程度。

再看千万法提出的听力:打通耳朵,完全听清。这种提法显然不同于我们上面说的碎桃子听力,因为它只要求听清而非听懂。也就是说,它只要求辨音。为什么这样要求?,理论基础是什么?听清和听懂最大的区别在那里?以郑赞荣之肤浅,是无法回答这些问题的。

语言作为社会交流工具有其社会属性,也有同自然界其他声音一样的自然属性。千万法第一阶段的“听清”,其实就是只辨析其自然属性,而暂不管语音所承载的社会学意义。第一阶段练习的并不是听力而是听觉――针对特定语种的语音听觉。所以,只需要“听清”,而不是“听懂”,这是语音听觉而不是语音听力。

语音听觉关键在于抛开语义,把语音还原成无意义的语流,辨析音素的自然属性。你抛得开吗?离开社会学意义,你能分辨出各种自然音素,及其相互间的细微差别吗?对于没有受过听觉灵敏度训练的普通学习者来说,这是不现实的。

有的人语言天分高,学一种语言只需几个月,这和听觉灵敏度高有很大关系。有些特殊工作对听觉灵敏度要求高,从事这些工作也能训练听觉。孙大哥有十多年的报务工作经验,那些滴滴答答的电报码,他一听就能迅速捕捉到,并将其转发。他甚至能从电码的节奏中听出是谁发的。所以,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的孙大哥,只用三天就达到了第一阶段“听清”的要求。这种能力,这种灵敏度我们普通人是无法想象的。

听觉器官的灵敏度是外语学习能力强弱的重要依据。灵敏度是听觉器官对不同声音信息的辨别能力。汉语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先生,就有极强的语音辨别力,他听到任何陌生语音,都能迅速将其解读成国际音标,并记录下来。这种非凡的天分,使赵元任在采集汉语方言语音时如鱼得水。当然,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在当时没有录音机,频谱仪的环境下,也不可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赵元任的语言学习能力很强,留学时同居一室的胡适,对其外语能力非常羡慕。

我曾对孙大哥说,这种方法简直就是专门为报务员准备的。其实这话不对,只要有敏锐的听力,如果方法得当的话,语言学习能力就会很强。只能说,对于这些人来说,千万法的毒副作用相对要小些。如果你像我一样,连是碎桃子还是脆桃子都要推敲半天,那我就奉劝你:珍爱生命,远离千万法!

四、题外话:外语教学实践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开始产生疑问了,我们(包括日韩两国)英语之外的其他学科教学都能够紧跟形势,相关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都能迅速在教材上得到反映,为什么独独外语教学这一块滞后这么多?为什么一百多年以前的学习方法到了今天还能用来骗钱?!

是啊,这些都实在令人困惑。我当初也非常讶异,尤其是,当我发现其实功能法、意念法等先进教学流派的教育理念都完整地体现在我们的教学规划大纲和教材中,更加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东方国家在外语教育上效率如此低下呢?为什么随便跳个阿猫阿狗出来(包括我^_^)都能对外语学习指手画脚一番,而我们的外语教学却一直停滞不前呢?

为了寻找答案,我对市面上流行的各种学习方法进行了详细考察,却发现了另一个奇怪的现象。现在的英语教学法和辅助学习法多如牛毛,在他们的网站上,每一个都会骄傲的宣称自己找到了医治哑巴英语的灵丹妙药,而且他们又都取得过多么多么骄人的成绩(虽然很多理论甚至称得上幼稚)。当然,在论坛里总会有感激不已的学习者。如果整天徜徉在这些网站,绝对会产生一个错觉――在这些天王名师的努力下,英语早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二母语了!!哈哈哈。

后来,通过对东西方教育状况和社会状况的详细比较,我发现了问题所在。教育活动分几个层次,首先由教育部门对教什么进行部署,这就是教育规划;然后由教育专家根据规划来确定教学思想,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这一阶段回答的是怎么教;再由老师根据大纲教材采用某种教学技术将知识教授给学生;教育活动最后的一步就是对所授知识进行测试验收,也就是考试。

对比东西方外语教育活动的几个层次的异同,在教育规划和教学大纲两个层次,和其他学科一样,外语教育东西方基本上相同。中国对最新的教学思想和流派也能紧跟潮流,及时反映到教材上。但是怎么到了学生哪里就完全变味,成了哑巴英语了呢?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考试方式上,我们的考试评测系统背离了教学思想。为了体现出考核的客观性和权威性,我们建立起一套“外语语言规则”偏离规则就是错的。然而,实际运用中的语言是没有规则的。从根本上说,语言的规律只是一种概率而非必然性的规律。在语言中,几乎不存在什么对该语言社会每个成员在每种交际场合、各种交际目的都实用的“规则”。任何一种“规则”的适用性,都只表现为一种概率,也就是说,有从1%到99% 的可能被使用。百分比越大,使用的概率越大。在我们的选择题中出现的所谓“迷惑选项”,在实际使用中,往往是使用概率相当大的。

虽然教学大纲指出听说是非常重要的,是语言的第一性,但是试卷上,听说的百分比远低于语法分析阅读理解等题目。社会语言学认为:无论是规范的书面语或是被认为不“标准”的口语,甚至是俚语、行话,他们都是不同的语言变体,适用于不同的目的和场合,服务于人们不同的交际需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我们的考试显然过于偏重其中的一种变体――书面语。

用理性的考试方式来考核语言成绩,从而诱导学习技术向理性方式靠拢,如背单词、抠语法等,导致整个教学****向古典翻译法倾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是东方国家外语教育弊病的根本所在。不管教材怎么改,学习方法怎么改,即便听说法的第二故乡日本,考核评测方式如果不改外语教学现状永远不会得到改善。


当然,考试方式只是一个外在的表象,探究深层原因还是根深蒂固的应试情结。一个不参加考试的外语爱好者,还是会以单词量这样的应试标准来检验自己的外语水平。尽管他明白,其实单词量无法真实反映出他对语言的熟练程度。而我们的应试情结来自千年的科举制度。教改,谈何容易!

在网上随便看了一下。看到反对用千万法学习英语的还真不少(以上是引用的正本清源的贴子)。然后我又到千万的论坛看了一下。确实没看到有一个人真正说他已经完全达到了千万法所言的那种状态。鲜有几个人到了第四阶段。到了第五阶段的就没有。当然,听听不同的声音。我觉得未偿不是一件好事。想问一下孙老师。您所创的方法。是独立于千万法之外的一种方法吗。还是由千万法引申出来的一种方法。然后我也看到这边有很多学员的日记。真正坚持下来的也没有几个(不排除他们都在学习而没有时间来完成日记)。还有我想提一个问题。孙老师可以说是唯一一个用千万法学习成功的人。老师是否真的在每一个阶段都有那种千万法所言的感觉。是否真的学完以后。就能用母语跟老外交流。
级别: 新手上路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09-22
听听不同的声音(不是搞破坏,面是真的想学英语,不想再走弯路)
【我的语言观】外语教学法的传统与创新

(这是我贴在英语学习论坛的帖子,转贴一份至此,恳请斑竹和各位网友指正,没有受过正规语言学训练,不知道有没有谬误的地方)
  2002年初,受《千万别学英语》一书的影响,我决定创建一种成年人只需半年的学习,就能够精通一门陌生外语的教学方法――精通指能够流畅地与外国人交流,能用外语思维。在家人的资助下,潜心研究至今。这三年自学了语言学和教育学基础知识,接触了其它一些交叉学科,懂了一门陌生的语言――日语,但深感还差很远。

  学习是了解自己还不知道而他人业已认知了的东西,研究却是探求、验证自己和他人都还没认识到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的研究还没有真正展开。从今年开始,我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把这几年所思所想的应用到日语教学实践中去,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新的经验,在这之前,先通过这个系列帖子把这几年的想法做个全面的总结。如果正在看帖子的你能够从中发现些有用的东西,我将倍感荣幸。

  由于在做外语教学方面的研究,所以对市场上的教学法一直都很关注。但是非常遗憾,没有任何真正有价值的方法,甚至大多数都对外语学习有害无益,作者的职业也五花八门:作家、演员、歌唱家、节目主持人、心理学家、军人、十多岁的大小孩、留学生。一门严肃的应用学科却被这些无知的外行当作圈钱工具,让人感到很无奈和愤怒。很多论调是非常荒谬和含混不清的。这一帖主题就是揭示这些披着学者外衣的奸商的本质。希望能提高学习者的甄别能力。商业社会的无奈!病人都应该具有一定医学知识,才不会被医院欺诈;买房子要带上专业律师,才不会买到豆腐房缩水房;现在,学一门外语居然要具备应用语言学的知识,才不会被蒙蔽。除了自己,我们还能信什么?

  我在前年年底发过一贴《正本清源再论千万法》对传统外语教学法做过论述(当时的一些想法现在已经改变或进一步深入,请以现在为准。)补充一点就是有资格被称为传统,并在外语教学史上有足够影响,其理念至今仍在被引用的外语教学法,一共有十二种。每一种方法都要回答语言是什么;语言听上去和看上去是什么样的;语言是怎样工作的;语言是如何发展的;这几个问题。根据回答的不同,侧重点和教学形式及教学理念就会大相径庭。而回答这些问题,必须依靠同时代的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其他一些交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实际上,往往是这些学科产生重大突破而给外语教学法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比如最新的,上个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交际法,从当代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中获取营养,同时又博采众家之长,吸收了了之前的其它教学法的长处并克服其不足;因此,交际法成为迄今为止影响最大也最有生命力的教学法。现在一直在不断被推广、实践和改进。我们的正规教材绝大部分都是在交际法指导原则下编写的。

  外行人可能无法理解,几十年前就出现的方法怎么能称为新方法。这是应用学科的特性。关键在“应用”两个字上,一个真正的新方法必须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推广、应用、反馈、修正、细化、再推广.......这个良性循环中不断完善。也可以说,应用科学不可能出现爱因斯坦和焦耳式的个人英雄,最初也许是一个天才的创想,但是要将这个创想验证和完善就必须靠千百万教师学生和科学家,用几十甚至上百年时间来实践。

  反观这二十多年来像风一样扫过的那些所谓“新方法”都由外行提出,无一不是东拉西凑,改装拼装一些道听途说的所谓理论,加上个人的小聪明和强势的广告宣传,就这么出炉了。甚至搞到了个人崇拜的地步。双向式英语、3a英语、疯狂英语、逆向英语、千万别学英语、躺着学英语、魔鬼英语、佩佩英语、歌唱英语、雕琢英语、大懒猫英语、胡说英语、大嘴英语......太多太多了,不胜枚举。这些东西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拨接一拨的跳出来骗钱,命长者几年、命短者几个月。本来是不值一驳的,时间就是最好的判官。但是从学习者角度来说,由于听信奸商谗言,将自己整个青春都赔了进去,命运也为之改变,那就太可悲了。一本好的教材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作者必须是长期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或者语言学家,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千万不能追求什么新方法,可靠的新方法是绝对不可能有的。学习法的特征就是需要长期验证才能成立,当然如果你甘愿当炮灰,志愿去验证那是另一回事。写到这里仿佛又听到人打官腔:那些方法都有可取之处。也不能一杆子打死一船人嘛。当然这些方法造成的危害也有大小之分,或许有些可取之处,但是作为学习者来说,最优的选择显然是真正的传统和正式的教材和教学方法。

  这里还要特别提到一个危害甚大的方法《千万别学英语》。前年,我一直在抨击这个方法,很多网友被我说服而放弃。但后来埋头自己的研究没有上网。前段时间上网才发现,本来早就应该消声匿迹的千万法,又在rbf 和 sunyuting1 两人的鼓吹下,死灰复燃。前年,sunyuting1 一直对我说,你等着,再等几个月大批千万法成功者出来,你就无话可说了。我等得花儿都谢了好几次了,什么成功者??论坛上永远都是初学者,再有就是几年如一日地毁人不倦的rbf 和sunyuting1 。rbf最初出现在网络还算正常,当时他大学还没有毕业,有时会贴一些历史方面的东西。拜他所赐,我也了解了不少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但是,自从他伙同某出版社编辑摩一剑大肆剽窃和删改我们探讨千万法的帖子,编成《为什么千万别学英语》一书后,摇身一变,俨然以千万法在中国的代言人自居。以极其肮脏的语言,谩骂所有怀疑和反对千万法的网友,完全演变成了网瘤。

  千万法由于其结构奇特,危害性非常隐蔽。许多学习者往往花了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还在入门阶段打转,更可悲的是这几年什么都没有学到!!后面的贴子中我将详细剖析千万法的结构和它的听清理论,暂名为《语音听觉的心理补偿.听清的悲剧》
级别: 管理员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6-09-23
对于所谓的千万法拥护者和反对者之间几年的打打杀杀,我渐渐失去了兴趣,因为他们的代表人物在思想深处实际上是一样的,表面上是完全对立的,实际上都何其相似,没有走通所谓的不学而是通过训练英语之路的一个环节,哪怕是听清,或者模仿、理解任何一个阶段。所以我跳出他们争斗的圈子,不管是千万法的拥护者还是反对者。
我强调不反对任何形式的传统学习方法,因为我不会传统方法也没有受到过传统方法的所谓的毒害或者益处;我也不反对千万法,因为我从千万别学英语开始学习英语的,过去学习千万法的练习者中有我大量的同伴共同拚搏过、探索过,知否成功或者成功到怎样的程度我也无法考察。shanjia表面上是一位反对千万法者,实际上骨子里面还是停留在千万别学英语上面,和那些千万别学英语者没有任何的不同之处。实际上千万别学英语并不是一种方法,因为他没有方法,它目前也在实验自己的千万别学英语的方法,既然是在探索我就没有反对的必要,但是能够成功的希望微乎其微,除非他真正脱离开千万法和非千万法之争,踏踏实实探索真正的训练英语的道路。
级别: 侠客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12-13
都是好文章,都讲得有道理。

如果是一颗健康的种子、一颗顽强的种子,
就一定会成长起来。由此看到,成功出色的人士是占少数。
说句心里的,
没成功的:大多是在没尝到甜头之前就放弃了。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